三時繫念精華—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上來懺悔發願已竟。亡靈某當知。夫淨土之為教也。 (第一三七集) 檔名:29-518-0137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禮敬的意思。普賢菩薩,普賢稱之為王,這是特別對他尊敬。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這我們都很熟悉。普賢也翻作遍吉,遍是普遍,遍是普的意思,吉祥也是賢的意思。在中國一般翻的,翻遍吉也不少,特別提一提讓大家知道。佛菩薩的形像、名號都是表法,這在《華嚴經》上說得太多太多。普賢菩薩代表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實在講,這都是自性、性德。
前面中峰禪師說得很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兩句話我們不能夠輕易看過,那個意思很深,對我們修學來說,是非常大的幫助。知道什麼?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說佛的德,就是說性德。普賢菩薩代表我們的理德,我們自性真如之理,真如之理是遍吉、是普賢,普是平等,沒有高下。你要懂得這個意思,我們的性德,本性、大德,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永遠不會失掉的,它不會跟著我們生死輪迴轉。生死輪迴是緣,法性不隨這個緣。縱然緣有聚散、有生滅,法性不隨這個緣,法性沒有聚散、沒有生滅。所以性德是真常。我們凡夫可憐的是把自己的自性迷失了,迷失了自性,當然性德就不能現前。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對一切人事物,總覺得自己好,別人不如我,普賢之德就沒有。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是平等的,決定沒有高下。我們尊重別人,是尊重自己的性德;禮敬別人,是尊重自己性德,這個事實真相,沒人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孝親?孝親是尊重自己的性德;為什麼要尊師?尊師是尊重自己的性德。絕不是老師希望別人對他尊敬,那是小人,那不是君子,為什麼?沒有離開名聞利養。真正君子起心動念,一切作為,他隨順聖人教誨;聖人沒有這樣教給你。
君子還沒有證得,賢人已經證得少分,聖人證得圓滿。儒家的聖、賢、君子,就是我們佛法裡面講的佛菩薩、阿羅漢、學佛的善知識。佛與法身菩薩證得圓滿,聖人;聲聞、緣覺已經證得一點,不圓滿,賢人。我們凡人,六道裡面的凡夫,真正能夠捨棄自己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常講放棄自己的成見,一切隨順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這就是儒家講的君子。
經論上沒有這樣教導我們,我們還有這種習氣,可見得這叫業障深重。還是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嫉妒別人,障礙別人,總覺得自己比別人要強一點,這是凡夫,這不是君子。所以歸命、稱讚,無一不是隨順性德,無一不是幫助我們恢復性德。性德是本有的,迷失了,現在佛菩薩用種種方法,幫助我們恢復,道理在此地。
節錄自:20-015-0047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