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持戒念佛  (第三十一集)  2012/7/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451集)  檔名:29-303-003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三十二頁第五行,第二句看起:

  「邊地者,或名疑城、懈慢國」,疑城跟懈慢國不是一處。前面我們學到此地,現在接著往下面看。「《略論》曰:五百歲中,常不見聞三寶安樂國土,謂之邊地,亦曰胎生。」這是說明邊地的狀況。實際上並不是極樂世界的旁邊,不是的,只是往生他還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懷疑。所以,疑確實是菩薩最重大的障礙,特別是懷疑佛的智慧,經上所講的五種智慧。智慧確實是不可思議的,大乘經教如果有基礎,不會懷疑,因為這些智慧是每個人自性裡頭本有的。《華嚴經》上世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對於佛的報身、法身、智慧都不會懷疑。不明白佛所說這句話的意思,說哪有可能,人怎麼可能會有這種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一般都是讚歎神的話,這宗教裡頭的,世間不可能有這個事情。抱著這種心態去往生,生到極樂世界,花開得很慢,五百歲中,這個五百歲是我們人間五百年。

  極樂世界實在講沒有年月日時,這個東西它沒有,那個地方是光明世界,沒有黑暗。我們這個地方,一個晝夜稱為一日,極樂世界沒有夜晚。佛身放光明,菩薩、每個往生的人身上都放光,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放光的。所以極樂世界的光不是從日月得來的,是本身放光。在那個地方確實沒有年月日時,沒有這個概念,永遠無量壽,永遠是清淨平等覺。這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所以他們學習是不間斷的,一直到圓成佛道。無始無明的習氣,雖然說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夠斷盡,極樂世界特殊,有的人是慢慢斷,但是有的人斷得很快,就是說他可以躐等。十方世界是不能夠躐等的,極樂世界可以躐等。這些道理都有理論做依據,所以我們應當要相信,不應該懷疑。

  人間五百年,這麼長的時間,這是最長的。如果一懺悔,承認自己錯了,蓮花就開了,就入了品位。世尊在大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在極樂世界是特別明顯。這個世界好處,只有往前面進,向上提升,沒有後退的,沒有一個退轉的。向上提升的有早有晚,在於他的精進、在於他的善根福德。明白這樁事情,修淨土的同學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我們很重要的功課。這個功課要做得好,基礎打得好,到極樂世界提升品位很快。

  下面跟我們解釋厄難,厄是艱,我們常講艱難,比較麻煩,沒有那麼順利。「《嘉祥疏》曰:此中先誡斷惑,明懷疑生邊地。離佛前,遠至五百歲花不開。不開且不得至十方供養諸佛。」你在蓮花裡頭你出不來,花沒有開。你的智慧、神通、道力,佛雖然加持你,你沒有法子用,花開才起作用,花不開不起作用。「《會疏》曰:始終不退名精進,求心所願,願求往生也」,這是解釋求心所願,這句話怎麼講?就是願求往生,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疑惑者,不了佛智」,對於佛的智慧不能完全明瞭,他懷疑。「悔是惡作」,什麼叫惡作?底下告訴我們,「初信後疑」,起先他相信,以後他疑惑了,「悔前信解,半途而廢」,所以這叫悔。不善的事情後悔,好,善事;念佛,這個後悔那就錯了,大錯特錯。「自為過咎,彼國不逆違,自甘生邊地故」。這不是佛對你的懲罰,不是的,是你自己業障造成的,完全是自作自受。「諸厄,不見三寶,不聞經法」,諸多的艱難。《會疏》之解比較詳細,我們看了之後,大致上都沒有問題。

  至於三輩當中是否包括邊地的問題,自古以來有人認真討論過這個問題,佛經上所說的邊地。「《無量壽經鈔》論之甚詳。鈔曰:經說不同。謂《覺經》」,這是《漢譯》,「及《大阿彌陀經》」,這個《大阿彌陀經》是《吳譯》,「中下輩攝」,中輩下輩皆有邊地。「今經不爾」,今經是指《魏譯》本,康僧鎧的本子,「別說之」。「故諸師亦異」,古來祖師大德講法也不一樣。「所謂曇鸞、元曉、法住、如湛等師,存不攝義。義寂、憬興、龍興、仁岳等師,存攝義」。這就是中輩、下輩,有的祖師大德說包含,這個攝就是包括,包括邊地在內;有些法師認為不包括在內,不在中下品之內,它是另外的。「各據一義,並不相違。但以此經,翻譯正本,曇鸞大師,我宗高祖,今須依之」。這個是念老的話,曇鸞法師確實在淨土宗是非常有成就、有貢獻的人,但是他沒有列入祖師的地位。遠公是第一代,如果列進去,他是第二代。他出生在南北朝的時代,而善導大師是唐朝時候的人,隋唐時代的,比他要晚。承認他是淨宗祖師,但是沒有列在這十三代祖師裡頭,他的話我們應該要遵守。

  《略論》是曇鸞大師作的,云:「又有一種往生安樂,不入三輩。」這講得很清楚了,它不在三輩九品裡頭。「夫三輩,則信心往生,亦所勸也」,三輩九品決定是真信、切願,是依這個往生。「邊地即是疑心往生,亦所誡也」,這個誡是告誡,希望不要生在這個地方。「信疑勸誡」,勸信誡疑,是這個意思,「天地水火,何得相攝」。「《鈔》論甚善」,《鈔》是《無量壽經鈔》,這個講法講得很好。「具信心者入三輩,存疑心者墮邊地。兩心不同,生處必異。是以今此《會本》,於三輩外,別明邊地疑城,於後第四十品中詳述之」。後面還會詳細說明,為我們解釋這樁事情。

  下面是彌勒菩薩接受世尊的教誨。請看經文:

  【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請看註解,「彌勒領受佛旨」,釋迦牟尼佛的旨意,領是領納,受是接受,就是接受佛的教誨。「乃向佛言,受佛明誨」,「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教誨,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明者,智也」,備是完備,沒有欠缺,顯是明顯,顯發的意思。「明誨即顯發大智,明白完備之教誨」,這明誨。「專者專一,精者精進,修者修行,學者學道」,『專精修學』。佛在這個經上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彌勒是真聽懂了,覺悟了,所以在這裡表態,專一精進修行學道,『如教奉行』,佛怎麼教我們怎麼做,『不敢有疑』。念老在此地舉《法華經》,《法華經》上兩句話,「漸漸修學,悉當成佛」,來解釋這段經文。

  「如教奉行,表彌勒領解佛訓,決定遵行也。不敢有疑,表領受捨疑之勸」,前面佛教導我們不應當疑悔,「不敢生疑。疑者乃萬惑之所由生,故應斷也」,末後這句話尤其重要。今天聖教常住世間,傳統的倫理道德的教學再能夠復興,困難的所在就這一個疑字。所以我們很擔心,對佛菩薩有疑惑,對古聖先賢老祖宗有疑惑,那就沒法子。不要說我們沒有能力教,不相信,你是誰!他不能接受。今天人他什麼?他相信科學,這個懷疑是科學教出來的。學科學的人首先要有懷疑的態度,從懷疑裡頭發現問題,然後再追根究柢,再研究這個問題,最後把它證實。這是科學上用的一套方法,用在科學上行,因為科學是物質,物理學。聖賢教誨、佛菩薩教誨偏重在心理上,心理學就不能懷疑,懷疑就是障礙。為什麼?懷疑是染污,你的心不清淨,心不清淨生煩惱。生什麼煩惱?貪瞋痴慢疑。小的疑惑,慢慢就變成大的疑惑,這個事麻煩。

  聖賢之學,佛菩薩的經典,要用什麼心態?誠敬,誠敬是一絲毫疑惑都沒有。要用孔老夫子的態度,「信而好古」,這句話說明,夫子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沒有一絲毫疑惑,他能成就。中國幾千年來的教育,完全建立在誠敬的基礎上,講求的孝親、尊師。一分誠敬,一分收穫,不僅是在學佛,學中國儒、道亦如是。所以在古老的中國,老師教學生,完全看學生的悟性跟誠敬。誠敬的人,悟性不好,能培養得出來,真誠到極處會開悟。為什麼?真誠到極處,心就清淨了,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雜念的時候,心就生智慧,對於聖賢所說的,一看、一聽他就明白。我們今天學佛,學佛難,有人學了一輩子不開悟,不開悟他就有疑惑,有疑惑就更沒法子開悟。因為從小接受的科學的概念,不能不疑,懷疑已經養成習慣,很不容易斷掉。他學一輩子,可以成為佛學家,現在人講的,歐洲漢學家、佛學家,成為一個專家學者。他所學的,我們今天講的知識,不是智慧。為什麼?他心不清淨,他沒有定力,他不能夠依教奉行,經上教他不能懷疑,這他做不到。他是想不懷疑,自自然然他就有懷疑,這個懷疑裡面還挺複雜的。這是難處,這是我們今天佛教一個最嚴重的障礙,也是傳統文化的障礙。

  所有的宗教,不僅是我們國家的古聖先賢傳下來的教誨,在這個世界上其他各個民族老祖宗也有很好的東西傳下來。馬雅人的預言,這老祖宗傳下來的,至少有一千三百年,一千三百年前就算定今年會有災難,銀河對齊。現在科學發達,科學家替他證明了,他所講銀河對齊正確的,這是個天象,是屬於科學。像這些都要用真誠恭敬心去學習,才真正能學到。我們今天學佛最大的障礙是這個,這是必須自己去把它打破,別人沒法子幫助你。有一個方法,但是你有疑還是有問題。如果真的是老實念佛,可以斷疑生信。老實,疑心重的人就不老實,老實兩個字做不到。這是學傳統、學聖賢教育、學佛法,或者學宗教教育,嚴重的障礙。

  如何能不懷疑?這是個大問題。也就是說怎樣叫我相信?相信就不疑了,疑就是不相信。於是我們得要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他是怎麼樣教人的?他的方法我們細心去觀察,懂得一些。讓你在能夠相信、不懷疑的這個範圍之內,教你,你不相信、懷疑的這個東西不教你。我們今天要想把聖教恢復,把佛法正法能再留住,不用釋迦牟尼佛的方法是做不到的。我們今天沒做,所以佛教怎麼想振興興不起來,這一點不能不懂。釋迦牟尼佛怎麼教?教你能夠相信的,你不懷疑的,《阿含經》。給你講什麼?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這個東西容易相信。特別是有真實的案例,確實有證據,有憑證拿出來給你看。這就是科學的要求、科學的精神,你把證據拿來給我看。善因善果有證據,惡因惡報真有證據,有憑有據。

  台灣黃警官是個有心人,很難得,在他一生當中所辦的這些案件,許許多多案件是靠感應破案的。這個感應從哪來?被害人,被害人的靈魂幫助警察破案,警察都相信。警察破不了案,到被害人墳地裡頭去燒香,去拜他,求他幫忙,案件就破了。不只一個例子,太多太多了。所以對於這些鬼神因果報應,在台灣警察他們最相信。還有一種人相信,醫院裡頭的醫生、護士他們相信。我有個同班同學,在榮民醫院擔任住院組的組長,他告訴我的,無常大鬼常常出現,在這個大醫院裡頭。如果這個病房有無常大鬼出現,醫生護士都能看見,這個病人不出三天,他就過世了。所以他告訴我,我們醫院醫生護士沒有一個不相信的。

  是先讓他相信,在眼前,它真的有憑有據,他沒有辦法否定。慢慢再培養他、提升他,提升什麼?幫助他的心恢復到清淨,幫助他盡量減少妄想、減少雜念。用這個方法提升,他心清淨了,妄念少了,雜念少了,這個時候你給他講一些道理,他能聽得懂,他能夠領悟,這是個辦法。不能躐等,躐等,這個疑是斷不掉的。所以,我們想像世尊當年的用心,十二年奠定基礎,以倫理道德、以人天法做基礎,教你做個好人。做一個明理的人、做一個懂事的人、做一個真正幸福美滿的人,這個你願意幹。十二年的阿含,阿含結束之後講方等,這提升一層了,不是最高的,好像辦中學。方等講了八年,這辦八年中學。這個時候持戒修定有點功夫了,我們講有相當的修養,跟過去那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對自己慢慢有信心了。阿含、方等加起來二十年,二十年的基礎,佛才講般若。般若是大乘,沒有二十年的基礎佛不說。

  我們想想我們今天接受大乘經典的教學,有沒有二十年的基礎?沒有。儒跟道的基礎沒有,小乘的基礎也沒有,直接就入大乘,大乘經典變成大學教科書,所學的是什麼?大乘的知識。大乘是智慧的意思,沒智慧,變成知識了。知識,我們在這麼多年的經驗當中,發現什麼?它是好,它也不是壞事情,但是不能解決問題。現在的社會亂了,知識能不能解決?聯合國召開的和平會議,從七十年代開始到現在,四十多年了,召集全世界的專家學者,我也去參加過,我參加了十幾次,不能解決。這個會議你看年年開,社會衝突的頻率年年上升,天災人禍年年在加重,沒有減緩的趨勢。讓現在許許多多專家學者,還包括國家領導人,對於這個世界還有沒有和平這個疑慮不斷在上升,沒有信心。這才是真正危機的所在,我稱它作信心危機,這是一切災難的基礎、根本。

  我們怎麼看這個問題?大乘經教上講得很清楚,你做不到。所以今天真要幹這種事情,得從頭來起。真正要召集世界上志士仁人,能捨己為人的,做出犧牲奉獻,從哪裡下手?還是從教學下手。人是教得好的,人也都是教壞了,要看你怎麼教法。要用古聖先賢那種智慧、那種方法循序漸進,要很有耐心,我們才能做得成功;如果沒有高度智慧,不懂得循序漸進,雖然你好心,一輩子不會有成績,這很可惜。真的要像釋迦牟尼佛那個樣子,分成幾個階段。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分四個階段,第一個阿含,第二個方等,第三個般若,第四個法華。也有人把涅槃加進去,法華、涅槃,其實涅槃是最後的遺囑,釋迦牟尼佛圓寂前一天所講的,一天一夜所說的。

  中國的教育非常有效果,但是復興起來難,有一定的難度。今天確確實實有少數志士仁人真正做出犧牲奉獻,想來做實驗。這個實驗,就是把中國的家做出來,中國的家道、家學、家規、家業、家風。這個要能恢復,那是大乘佛法最好的根基,大乘佛法就有發揚光大的一天。沒有這個基礎,大乘佛法不可能會興旺起來。而且我擔心的,大乘佛法會變成佛學,完全以經典文字做研究討論的對象,不能在這個裡頭得三昧,不能在這個裡頭大徹大悟,那大乘就沒有了。大乘真實的利益是定慧,定慧沒有了,大乘就沒有了。

  我讀到這兩句經,感慨萬千,「如教奉行,不敢有疑」,就想到今天大家都有疑惑,這怎麼斷?你到大學去讀佛學,你寫一篇論文拿個佛學博士,世間人承認你的學位,你在學校可以擔任教授。你沒有得三昧,你沒有開悟,你還是個凡夫,依舊搞六道生死輪迴,你出不去,這個不能不知道。還不如一個老太婆念阿彌陀佛,她真往生極樂世界去了,跟她不能相比,但是你自己不會相信。愈想古聖先賢愈偉大,佛菩薩的高明我們比不上。三十四品「心得開明」,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現在請看下面一品,這個科題是「戊二、誡(卅五品至卅七品)」。分二段,第一段「濁世惡苦」,這個裡頭分五個小段。念老有個簡單的題解,解釋品題。「此品廣明濁世惡苦」,濁是染污。今天確實是濁世,為什麼?地球被染污了,地球上的居民普遍被染污,不但身體被染污,精神也被染污,身心都不健康。地球上的生態平衡被破壞了,由於科技發明這些生化,把大地,地上動植物都染污了,現在嚴重到土壤被染污、水被染污了。科學家擔憂將來空氣會被染污,人怎麼能生存?我看到科學報告,科學家警告我們,現在的環保如果做不好,這個地球上五十年之後不適合人類居住。會有這樣嚴重的染污,濁世!濁世的人,身心被染污,他就造惡。實在這是互為因果,惡能造成染污,染污造成惡的念頭、惡的行為。

  下面說,「惡者,五惡」,五種,「苦者,五痛、五燒」,痛是現世報,我們活得很痛苦;燒是死了以後三惡道的果報。三惡道最嚴重是地獄,地獄是一片火海,所以叫燒。佛在這個地方,「勸令捨惡行善,離苦得樂」。如果我們不能把惡因拔掉,惡的果報是決定斷不了的。惡因是什麼?就是五惡。我們看下面,「《淨影疏》曰」,慧遠大師在《義疏》裡頭,《無量壽經義疏》裡面所說的,「五戒所防,殺、盜、邪淫、妄語、飲酒,是其五惡」,這先把五惡說出來。第一個殺生,這個問題現在非常嚴重。全世界的人每天所殺的這些動物,地上走的、空中飛的、水裡面游的,一天殺多少?好像聯合國有個報告,每一年平均大概是三千幾百億的樣子。這個數字太可怕了!這殺動物,被殺、被吃掉的。第二個殺人,一年殺多少?五千多萬,聯合國統計的。這個殺人是墮胎,單講這一段,平均每天超過十五萬。殺人,不是殺別人,殺自己的兒女。佛法裡面講惡,頭一個就是殺,殺生之惡,果報在地獄,這怎麼得了!

  這些年來,四面八方很多資訊送給我,都說化解災難有三個方法。第一個就是素食,不殺生。第二個是愛心,真正你發心能夠愛眾生,愛別人、愛眾生。現在人連自己都不自愛,不知道愛,怎麼會愛別人?一定要有愛心。第三個,一定要有定力。災難來的時候不驚不怖,你不害怕、不恐怖,就很容易平安度過。他還特別說的,在災難當中死的人,大多數是被嚇死的。所以,鎮定是保護自己很好的方法,不害怕。你看提出這三樣,素食、愛心、鎮定,說得很有道理,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應該要學習。學著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照顧別人,主動去幫助別人,這好事情。不求回報,我們幫助別人都是盡義務。尤其是真正肯發心,做出一個好的榜樣,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的好榜樣,給社會大眾看,這功德最大,這真正的好事。今天殺生太可怕了!

  第二個盜,在現在也非常非常普遍。盜是什麼意思?簡單的說,佔別人便宜,這個念頭是盜心。想佔便宜不擇手段,也是地獄果報。殺生要償命,偷盜要還錢,真正懂得因果的人不敢做。眼前得一點小便宜,後面果報太可怕了,怎麼敢幹這個事情!

  邪淫,中國古人講「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現在這個社會孝沒有了,淫在今天社會太普遍了。大家把這樁事情看輕了,好像這有什麼關係?沒有關係。所有一切惡業,殺、盜,後頭的妄語、飲酒,五惡,於它都有密切關係。現在這墮胎,這直接的關係,墮胎是殺人。我還聽到有人告訴我,一個婦女墮胎四十多次,這聽起來真嚇人,多麼可怕的事情!這樣的人,她一生會有幸福嗎?不可能。

  學佛的人,這個五條要是觸犯了,不能往生淨土。往生淨土需要什麼條件?經上講得很清楚,「心淨則佛土淨」,清淨心生淨土。殺盜淫妄酒,心都不清淨,念佛的同修要記住,障礙你往生。我們如果對這個五惡要不能放下,還在貪戀,還在造作,那佛在經上講,地獄有分。為什麼?佛在經上說,殺盜淫妄酒,地獄五條根,犯一條就造地獄業了,五條統統都犯了,你能逃得了這個果報嗎?你說多可怕!即使是夫妻,叫正淫,要講求節制。正淫的目的何在?是養育子女,傳宗接代,這是理由。

  妄語裡面包括兩舌,挑撥是非;綺語,花言巧語,欺騙對方;惡口,言語粗魯,讓別人聽到不舒服,都是屬於這一條。這一條的過失也非常嚴重,到後面都有詳細的來說明。飲酒,這五種罪,前面殺盜淫妄叫性罪,本身就是罪,酒叫遮罪,不是性罪,本身沒有過失。而是你飲酒醉了,犯前面殺盜淫妄,罪是從這麼成立的。所以,佛把這一條也列入重戒,根本大戒,不許人貪染。酒醉亂性,酒醉了亂性,容易造前面的罪業。

  「造此五惡」,造這五種惡的人,「於現世中王法治罪」。這在古時候,法律制裁你,殺人償命,偷盜,財產沒收,自己還要坐牢,邪淫都得判刑,這是國法治你的罪。所以「身遭厄難,名為五痛」,叫花報。你受到法律制裁,人失去自由,被關到監牢獄去了,殺人還要判死刑。所以這個叫五痛,你身受痛苦。「以此五惡,於未來世三途受報,說為五燒」。佛家講報應,現世的叫花報,像植物一樣,先開花後結果。現前得的果報,花報;來生,造作惡業都墮到三途去,畜生、餓鬼、地獄,這叫做果報。如果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這些惡不能做,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

  我們希望自己幸福、希望能改善自己生活,佛法裡頭有,我想很多人都聽到過,「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人有命運,要尊重命運。命運怎麼來的?過去生中所造的業,成為這一生當中的命運。過去生中修的財布施,修得多,你這一生命裡頭有財富,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都會賺錢。為什麼?命裡頭有。命裡沒有的,你怎麼求都求不到,你去搶別人、偷別人的也得不到,命裡沒有。搶劫還沒到手,已經被警察抓去了,這就是命裡沒有。他搶到手了,還能享受幾年,那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時候,決定不可能的,你說你冤不冤枉!不用這種非法手段你也能得到,為什麼用不正當的手段?

  所以佛告訴我們,財從哪裡來的?財布施來的。過去生中財布施多,喜歡布施,這一生得大富。聰明智慧是果報,原因是過去生中修法布施,義務教學,歡喜幫助別人,這一生得的果報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是果報,原因是無畏布施。別人有苦難,全心全力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離苦得樂,你的果報就健康長壽。過去生中這三種果報都修,那你今天三種果報都得到。你修一種,只得一種,修兩種,你得兩種,佛在大乘經上教我們的。所以要財富,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要明白這個道理。過去生中沒修,命裡是貧窮的命,現在懂得這個道理,現在開始修,你還是能得到。多久就有效?一年就有效果,你就看到效果了,你就知道佛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世間富貴人,不要羨慕他,人家過去修的因。我們不如他,我們沒修因,我們現在修因可以趕上他,只要明白道理,你得的果報是非常踏實,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這個善行是為社會、為國家、為人類的,那個福報就非常大;為自己、為一家,這福報很小,不大。這也是應了中國古人所說的一句話,叫「量大福大」,量是包容別人,包容得愈多,你的福就愈大。所以要學忍辱、學包容、學謙虛、學恭敬、學布施、持戒,這個對自己決定有好處。

  我們再看下面,「五惡者,惡因也。五痛者,華報也。五燒者,果報也」,你看這用植物來做比喻。我們心不善,自私自利,行為不善。心不善,就是貪瞋痴慢,這個心不善,貪瞋痴慢疑。對佛菩薩教誨疑惑,對聖賢人教誨也懷疑,懷疑就不肯學習了,不肯學習就沒有辦法改善,這一定的道理。我們怎樣改善自己的環境、改善自己的命運?佛教經典,這是裡面主要的一部分內容。佛陀的教育,他的目標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他用什麼方法?佛知道,苦從哪裡來的?從迷惑來的,對於宇宙萬物的真相不知道,這就是迷。因為迷,我們對於人事物的看法就看錯了,看錯了、想錯了,於是也說錯了、也做錯了,這就造了罪業。今天錯得太離譜了,心是自私自利、是貪瞋痴慢疑,行為是殺盜淫妄酒,做絕了。所以這個果報,社會動亂不安,身心都痛苦,居住的環境也不安全,各種災難不定什麼時候發生。這些不是沒有原因,不善業之所感。佛教導我們,樂從哪裡來?樂從覺悟來,對宇宙人生、萬事萬物明白了、覺悟了。一個人明白,就是智慧開了,覺悟了,不再造惡業,身心恢復健康,你的人生就幸福快樂;你居住這個環境、這個地區沒有災難,周邊有災難,你住的地方不會有災難,佛教給我們的。

  佛用什麼做手段?用教學。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之後就講經教學,七十九歲圓寂,一生講學四十九年,用這個為手段。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崇尚教學。我們跟他學習,雖然他不在世了,當年教學的這些教科書留下來了,這就是經典。我們依照經典來學習,就能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沒有了,悟開了樂就現前,你活得很幸福、很快樂,這是真正的佛法。佛法對我們每個人有真正的利益、有真正的好處,不能不學。

  末後《嘉祥疏》裡頭有一段解釋五惡,為什麼要說五惡?「何故但明此五?」惡的念頭、惡的行為很多,為什麼佛單單說這五種。底下就解答,「由世人喜造,故偏彰」。這個五種,世間人喜歡造,時時刻刻都在造,不停止的在造,所以佛特別把它拈出來、彰顯出來,讓大家很容易覺悟,道理在此地。

  下面分為五段,第一段「讚無惡成德」,這讚歎,不造這五種惡,就成就你自己的道德。請看經文: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

  這佛讚歎,我們能夠遠離這五惡。學佛的同學,進入佛門先受五戒。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就這五條。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的學生必須要遵守的基本的德行。這個地方一開端,佛告彌勒菩薩,告是告訴,上對下用告;下對上用白,菩薩白佛言。這都是屬於禮貌。現在這個規矩沒有了,小孩對爸爸媽媽,我告訴你。這「我告訴你」是上對下說的,現在沒人懂。『汝等能於此世』,你們,「汝等」是你們大家,能夠在這個世間,在這一世當中,『端心正意』,下面有解釋,「指正心誠意」。這四個字是中國儒家所說的,在《大學》裡頭。《大學》確實一開頭就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這個也有次第,因為這個經是大乘,對大乘人說的。如果是小乘經,那要從前面講起,格物、致知,要從這個講起,然後才是正心、誠意。沒有格物致知,心怎麼正、意怎麼誠?做不到。格物致知是戒律,物就是欲望,我們今天講物欲,格是格鬥。這是讓我們自己真正覺悟,欲望害人,欲望不是好事,欲望增長你的貪瞋痴慢,它是罪惡的根源。

  人生在世,真正聰明人、真正覺悟的人,生活很簡單,每天能吃飽能穿暖,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他就非常快樂。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樣的人過的是神仙生活,是佛菩薩的生活,知足常樂,快樂,幸福就來了。痛苦從哪裡來?不知足,那給你帶來的是一世的痛苦,還會延到後世,生生世世都痛苦。所以要覺悟。你看,儒家教學把格物放在第一條,放下物欲,知足就常樂。物欲放下了,你的心清淨了,清淨就開智慧。所以第二個致知,智慧生起來了。佛法對這個道理講得非常清楚,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如來是佛,如來智慧是圓滿的智慧,你沒有不通達、沒有不明瞭的事情。你智慧怎麼失掉了?因為你有妄想,你心不清淨了,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把你的心搞亂了,把你心的作用全部障礙了。所以雖然有像佛一樣的智慧、一樣的能力、一樣的相好,現在全沒有了。並不是失掉了,只是障礙了,你能把這些煩惱放下,你的心恢復清淨平等覺,你的智慧德相就現前了,跟佛沒有兩樣。

  大乘經裡對這樁事情尤其講得清楚、講得詳細,我們要有信心,要認真學習,學習放下。頭一個放下,不與人競爭。今天這個世界,看到別人賺錢,我不跟他競爭,那我怎麼辦?錢不是競爭得來的,如果競爭可以得來財富,佛在經典一定教我們競爭。競爭帶來的是災難,它不是好事情。中國聖賢經典、佛教這些經論,裡頭沒有教人競爭的,而是怎麼樣?處處教你讓,跟競爭恰恰相反。你相不相信?肯不肯讓?沒有想到愈讓愈多。佛在經上說的,我們聽了我們相信,我們依教奉行,學佛這六十年來,真的愈讓愈多,大家都看到了。可見這不是爭來的,從讓當中得來的。樣樣都能讓,沒有一樣不能讓的,能捨財、能捨法,能捨一切所有,到最後連身體都要捨掉,我們就得到極樂世界了。

  極樂世界的身不是業報身,是法性身,那個身太圓滿了。這個身不捨,你得不到法性身;你把這個捨下、放下了,你就得到。大乘經教的修行,說到最後就一個字,叫你捨,捨的後頭你就得,你就得到了。所以捨得,不捨就不得,你捨得多,你就得的多。捨得這兩個字是佛學的術語,真正懂得這個名詞的意義,認真去學習。所以,能夠放下,能夠捨得,你的意才會誠。為什麼?智慧開了。智慧開了,意就誠,心就正了。意誠心正,身就修了。心正,我的言,言語就端正,我的行為就端正。

  所以,「善護己念,遠離三毒,不思邪惡」,這是端心正意。好好保護自己清淨心、平等心,這是善護己念,自己的正念。這個念就是前面講的正心誠意,你好好保護。遠離三毒,三毒是貪瞋痴。對於善緣、順境不起貪心,反過來,對於逆境、惡緣也不生瞋恚,要學不受外頭境界影響。外面境界不管是善惡、不管是違順,都能保持清淨心、能保持平常心,這叫真修行。這個修行叫功夫,這也叫定,也叫知足,當然就有常樂。不思邪惡,邪惡就是殺盜淫妄酒,不要想這些東西。常常想著聖賢教誨、佛菩薩的經教,常常想著這個好,這個對自己,提升境界。煩惱慢慢少了,業障逐漸的消了,你身心健康,你在工作上事事如意,這是幸福人生。從這個基礎上,你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的意思是整個世界社會得到公平,平是平等,我們現在講的安定和平。不思邪惡,這一點關係尤其重大。佛在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常常想著這些邪惡,邪惡就在我們心裡頭扎根了,那你起心動念都不離開邪惡,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心不善,言語、行為自然不善,前面所說的五痛五燒你一定會感染到。

  現在許多人有很錯誤的觀念,就是天天在想著有災難,這是很錯誤的觀念、不善的觀念。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災難從哪來?你念來的。我不念災難,我念阿彌陀佛多好!念阿彌陀佛,身心健康,什麼災難都化解了。所以我勸大家老實念佛,不要想別的。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念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會變成極樂世界,我們每個人都變成阿彌陀佛,這個多好,做得到。極樂世界,就是他們那邊的居民,念念都是心地純淨純善,我們這個世界居民,念念都是五惡、都是不善,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不要去想這些邪惡,邪知邪見統統放下。《無量壽經》正中之正,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每天能抽出一點時間來讀經、來聽經,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來分享,這是好事情。我們身語意三業都在道裡頭,大道,成佛之道,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