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離緣、絕欲—不再攀緣、放下欲望  (第四集)  2008/4/10  華嚴講堂(節錄自華嚴經12-17-1941集)  檔名:29-130-00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第三段偈讚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薩。偈頌我們從第五首、第六首這兩首看起,繼續來學習,我們將偈子念一遍:

  【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若知一切法。體性皆如是。斯人則不為。煩惱所染著。】

  這兩首偈八句頌文,我們用了很長的時間來學習,因為對我們的修學、修行太重要了。修行從哪裡下手、從哪裡學起?這四首偈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真正理解了,依教奉行,修行沒有不如法的,修行沒有一個不成功的。前面我們也提到,中國傳統的教學,老祖宗教我們跟佛所教的非常相似,老祖宗教給我們修行從格物致知下手。修行是佛家語,在中國古時候,他雖然不說修行,他說修身,跟修行意思是一樣的。早年我在初入小學的時候,那時候學校還有一門功課叫「修身」,以後就改作「公民」,抗戰末期的時候就改為「社會」。這個科目常常在改,總不如「修身」好。但是修行的意思更廣,行是行為,行為有心的行為,心理行為就是思想,思想是屬於行為,有善念、有惡念,言語是行為,身體的一切造作是行為,行為不正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邪正當然有個標準,在中國總的來說,終極的標準就是倫理道德。倫理是道,五倫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是道,這是自然的結合。父子有親、君臣有義,這個親跟義就是德,隨順道就稱之為德。父子的親愛是天性,不是哪個人創造,哪個人發明,哪個人制訂的,不是。君臣有義,這個義也是自然的,我們現在講領導與被領導。義是什麼?義簡單講就是如理如法,我們中國人講合情合理合法,這就叫義。換句話說,德就是道的落實,道落實在父子就是親愛,落實在領導與被領導叫道義,朋友有信。以後說得更詳細、更明確的標準,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後賢又加了一句,仁愛和平。所以這十二個字,是中國幾千年祖宗對後人的教誨,我們的起心動念如不如法,就是這十二個裡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你起心動念與這個相不相應,相應,善的,不相應,惡的。這就是修行的標準,我們沒有做到,應當要做到,如果有違犯,一定要把它改掉,這叫修行,這叫做修身。

  可是我們看到大乘佛法,原來他們在格物致知前面還有四個科目,我們通過學習曉得比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更要殊勝、更要精密,他是從自性開頭。中國人也講到了,我們老祖宗講「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是老祖宗說的,孔夫子述而不作,他是祖述列祖列宗的教誨。佛是從人性本善講起,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無論是智慧、德能、相好都是圓滿的,一絲毫沒有欠缺,是我們應當要尊敬的。可是現在他迷失了自性,自性不當家,不能做主,當家做主的是習性,習性就不善,習性就是習慣成自然。我們講煩惱習氣,自私自利,本性裡頭沒有,習性有,本性沒有;名聞利養,本性裡頭沒有,習性裡頭有;貪瞋痴慢,本性裡沒有,習性有。所以,習性當家做主那就作惡作善,作善在六道裡頭生三善道,作惡那就三惡道。善惡的標準要拿捏得很準確,這是學問。教學教什麼?就是教這個東西,你對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個分寸捏得很準確。你能夠遠離一切惡,修一切善,你就會不斷的把自己靈性向上提升,提升到君子,提升到賢人,提升到聖人。佛法也是如此,提升到阿羅漢,提升到菩薩,提升到佛陀。所以,教育終極的目標是教我們回歸自性。可是你要記住,回歸自性必須要放棄習性,帶著習性是決定回不了老家的,習性就是習氣煩惱,非斷不可。所以這是我們的大障礙,習氣不斷,輪迴幻相就不會消失,你生生世世在輪迴裡面,出離不了。佛帶我們超越六道輪迴,帶領我們超越十法界,這是無比殊勝的緣分,我們一定要把它抓住。

  杜順和尚跟我們講《華嚴經》真正修行六個科目,六個綱領,第五個則是「入五止」,入五止相當於中國傳統所講的格物,「起六觀」相當於傳統所說的致知,格物、致知,你說這多重要。頭一關就是物欲,格物,物就是物欲,包括精神、物質上的欲望。這個東西麻煩,人人都有,這個煩惱習氣不是一生的,與生俱來。佛家講因果通三世,佛法講有過去世、有未來世。過去世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養成這個習氣,自私自利的習氣。頭一個麻煩的就是執著身是我,哪個人不把身當我?走遍天下你問這是不是我?大家都點頭,沒有一個人說這不是我,根深蒂固,所以不能夠超越六道。只有佛出現於世,才告訴我們這個東西不是我,不是我是什麼?佛說這叫我所,我所有的。好比我們穿的衣服,你要問問人家,你看我穿的這個是不是我?大家都會搖頭,這不是我,這是衣服,這是你的衣服,是你所有的衣服,是我所有的。佛知道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跟衣服一樣。什麼是我?靈性是我。靈性太高了,我們一般人不懂,再說淺一點,靈魂是我,很多宗教認定靈魂是我。佛法不認定靈魂,靈魂也不是我,還是我所有的,靈性是我,這是佛法跟一般宗教不相同的地方。能夠肯定靈魂是我,那就已經相當高級了,他知道身不是我,所以他要修斷惡修善,為什麼?下輩子能換個更好的身,人身捨棄掉了取天身。天有二十八層,每一層不一樣,你是愈往上愈提升,這是正確的。如果造作惡業那就往下去,人下面是畜生,畜生下面是餓鬼,鬼下面是地獄,造作不善你就往下去。我們想想人生很短,能活一百歲的不多,古人就說過,唐朝人說的,好像是杜甫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們中國人通常講春夏秋冬,人的春夏秋冬,從你出生到二十歲,人之春,這是一個人的春天,二十歲,二十一歲到四十歲是人生之夏,四十一歲到六十歲是人生的秋天,六十一到八十歲人生的冬天,沒有了,八十一歲以上多活就是賺來的。你看我們中國古人講,人的壽命到八十歲就圓滿了。這是事實,古德所說的我們都點頭、都承認,講得很有道理。所以縱然活一百歲,你就等於說是又多活了一季,不容易。

  壽命是屬於業力,人的壽命長短不一樣,是業力在支配。但是業力可以改變,真正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它會延長,這個例子太多了。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決定健康長壽,這都是一定的道理。你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的壽命,那個算命算得準,他的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在佛法講三個七,延壽二十一年。佛法裡面承認有命運,但是命運不是宿命論,命運是真有,是自己造的。所以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切都是自己做主,主權不操縱在別人。諸佛菩薩不能操縱,上帝也不能操縱,閻羅王是更沒有權操縱,操縱自己一生富貴窮通、壽命長短都決定在自己。這個道理要懂得,你要知道怎樣改造你的命運。如果隨順習氣那就很麻煩,叫隨業流轉,這種心行他的結果必然是每況愈下,就是一世不如一世,他是走下坡路。唯有真正接觸到聖賢的教誨,明白了,覺悟了,我們反方向去走,我們走仁義道德。如果走上佛的境界,那就無比的殊勝,不但可以超越六道,還超越十法界。可是都是從格物致知下手,這是世出世法聖賢人教誨可以說共同的科目,一定要把物欲放下。我平常在講學裡講的十六個字,講了幾十年,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一定要放下,這個東西一點好處都沒有。反過頭來,我們起心動念去想一切苦難眾生,我要怎樣去幫助他,不要想自己。眾生好了我當然也就有好日子過,眾生不好我過好日子是不應該的。學佛、學菩薩、學聖賢決定有好處,好處太大了,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

  入五止,前面我們學了三個,第一個「離緣止」,第二個「絕欲止」,第三個「法爾止」,是對大自然。今天我們看第四個,「定光顯現無念止」,這才真正能入《華嚴經》上講的法界。底下一個簡單的解釋,「謂入此三昧中,光明炳現,內外洞徹,無思無慮也」,很簡單給我們提示。三昧是印度話,直接翻翻作正受,梵語裡面的「三」這個音翻成中國是正的意思,昧是受、享受,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裡頭沒有煩惱,如果有煩惱、有分別、有執著,你的享受就不正常。六道裡面沒有正常享受的人,除非他修行,把自己不正常的放棄掉,他可以得正常享受;那就是學習聖賢、學習佛菩薩,會得到正受。如果沒有接觸到聖賢教誨、沒有接觸到佛法,這個享受他得不到。他得的享受是什麼?佛在經上講的,他五種享受,苦樂憂喜捨,身有苦樂的受,心有憂喜的受,當身沒有苦樂、心也沒有憂喜的時候,那叫捨受。捨受接近三昧,但是它保持不久,它是很短暫的,如果永恆的保持,保持捨受,那就是三昧。你就能夠體會到聖人的身心,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這個受好,這叫正常的享受。這個境界也叫做禪定。禪是從梵語翻過來的,意思叫靜慮,靜是清淨,慮就是有觀照,就是他明瞭。靜就是這裡講他無思無慮,這是靜,就是止;慮,他樣樣清楚、樣樣明瞭,他一點都不糊塗,那是智慧。所以禪定這裡頭的意思它是定慧均等,有靜有慮,慮是慧,不是我們一般講的思慮,這個意思要正確的去理解。如果我們講顧慮那就錯了,顧慮是煩惱。這個慮是用這個字來形容他樣樣清楚、樣樣明瞭,他沒有念頭,沒有分別執著而清楚,這叫正受。

  重要的兩句話是「光明炳現,內外洞徹」,內是心裡,外是宇宙,沒有一樣不清楚,沒有一樣不明白。光明是智慧,炳是光明熾盛的樣子、遍照的樣子,自性智慧現前。怎麼現前的?定中現前。現在人不懂,古時候懂得的人也不多。真懂得了,肯定萬緣放下,他就追求這個東西,求到了得大自在;求到了,世出世間法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般初學聽到這個話有懷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讚歎的話,哪裡是真的?給諸位說,不是讚歎的話,是真的。而且是每個人平等的,你本來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為什麼?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大乘教讀得很多,對這樁事搞清楚、搞明白了,沒有懷疑了,天地萬法是你自己心變的。你看世界上多少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在那裡探討,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森羅萬象從哪裡來的?沒有一個人講得清楚。他們實在講沒有緣分,沒有接觸到大乘佛法,要是接觸到大乘佛法,這些問題全解決了。這個宇宙的現象從哪裡來的?一念不覺,宇宙出來了;一念覺,宇宙沒有了,沒有了是現象沒有了,不是真的沒有。好像我們今天看電視的屏幕,一念不覺是什麼?我們把按鈕按下去,現相出來了,這是不覺。覺了怎麼樣?關起來,關起來現象有沒有?有,它存在,它不是不存在。所以我們把按鈕關掉,那是隱,相隱了,不現;按鈕打開,現象現起,現。隱現,隱現不二,隱沒有消滅,現沒有發生,不生不滅。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叫「法爾如是」,一點都不希奇。我的世界是我的心變現的,你的世界是你的心變現的,迷了才有你我,覺了你我也找不到,也沒有了。這就是佛家諺語所說的,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外面境界能不能影響我?不能,確實不能。這個「我」是講真我,不是假我,假我會受影響,真我絲毫影響都沒有。

  佛把這個事實真相講得透徹、講得明瞭,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智慧是圓滿的,就是無所不知。德是德行,德能,能是我們今天講的技術、能力,德行是講道德,相好包括我們常講的福報,全是圓滿的,你一絲毫欠缺都沒有。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全部都喪失掉,智慧變成了煩惱,德能變成了造業,相好變成了六道三途,大錯特錯。造成這些現象,佛講了,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你有這個東西,這就是六道凡夫,六道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如果你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六道就沒有了,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再告訴你,一真法界也沒有。那是個什麼樣子?這個經上有八個字,「光明炳現,內外洞徹」,就是這個樣子。這八個字就是佛家裡面講的最高的境界,常寂光淨土,你們看是不是這樣子?常寂光淨土。可是你念頭一動,我們講起心動念,念頭一動,這個境界馬上就變了。變得還不錯,變成什麼?變成極樂世界,變成華藏世界,變成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這是我們非常嚮往的。在那個淨土裡面,能夠看到光明炳現,能夠體會到內外洞徹。可是如果這個念頭裡頭再出生分別,這個境界就沒有了,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法界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從分別再起執著,好了,又變了,變成六道輪迴。由此我們知道,我們真的要放下,格物就是放下,把物欲要放下。頭一個把我們所有一切執著放下,執著放下,六道就沒有了;分別放下,十法界沒有了;起心動念放下,實報莊嚴土沒有了,你就回歸到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裡面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光明炳現,內外洞徹,內是講心性,外面是講法界。在這個境界裡面,我們要問:還有很多迷惑顛倒在夢中的那些苦難眾生,譬如六道三途眾生,他們在受苦受難,起心動念想求佛菩薩、想求人來救他,求神仙來救他,常寂光淨土裡面的,這是講法性,講到自性,知不知道?知道,如果不知道就不能說內外洞徹。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他應他要去幫助他,那就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所以現身在十法界裡面這些人,譬如在我們地球上示現的釋迦牟尼佛,他的許多大弟子、菩薩、阿羅漢,說實在的話,菩薩不是真的菩薩,阿羅漢不是真的阿羅漢,是什麼?全是法身大士,全是常寂光淨土自性的應現,這才是事實真相。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現什麼身,應當用什麼方法教他就用什麼方法。所以,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沒有一定的方法,叫大用無方,這叫大自在,真解脫。他們是如此,我們也如是,只要我們肯放下。何必天天心裡在計較這些計較那些?這種計較是一種習氣,無始劫養成的習氣,把你害慘了,害到你這個樣子,你還不知道回頭。再不回頭決定往下墮落,下面墮落肯定是餓鬼、地獄,愈陷愈深,愈陷愈苦,何必幹這種傻事?為什麼不回頭?一回頭就得到大圓滿。無論你做的是什麼樣幫助眾生的事業,佛給我們講,不僅是事上的圓滿,念念圓滿。你只要有這個心,這個心是真心,心一起念,功德就圓滿了。事還沒有做成,事是緣分,佛菩薩來幫助你,眾生要有緣,要有這個福報,沒有這個福報加不上。緣是什麼?緣是信解行證,你有信心,你沒有懷疑,這幫得上忙。你能夠理解,能信、能解,你能夠照做,你就能回頭。諸佛菩薩教人沒有別的,教你回頭是岸。點點滴滴都是為眾生,沒有一個念頭是為自己的,為什麼?為自己是增長無明、增長我執。我執是六道輪迴的根,這個根你不能把它拔掉,你還天天幫它增長,它就永遠不會消滅,你就永遠不能脫離生死輪迴。世間人都覺得「我」是很可愛,唯獨佛法不喜歡這個東西,佛法主張無我。你看《金剛經》讀的人很多,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為什麼?四相要是放下,就出離六道輪迴,四相是執著。《金剛經》的後半部講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四見是分別。四相沒有了還有四見,執著放下了他還有分別。四見要是放下,分別沒有了,那恭喜他,他出離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了,也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法身菩薩。

  菩薩是印度話,古時候翻譯,古譯是從玄奘大師做為界限,玄奘大師之前翻譯的叫古譯,玄奘大師從印度回來,開始翻譯經叫新譯。古譯、今譯這個界限是從這裡來的,玄奘以後的叫今譯,玄奘以前的叫古譯。古譯,菩薩翻作「大道心眾生」,是這麼翻的,這是菩薩的意思,有大道心的眾生,所以他是眾生,但是他有大道心。玄奘大師新譯的把它翻作「覺有情」,也就是有情就是眾生,但是他覺悟,他不迷,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這是玄奘大師翻譯的。我們一般是迷惑顛倒的有情眾生。古人也翻得不錯,古人翻作大道心眾生,是菩薩。我們是自私自利的眾生,心量很小,自私自利的眾生是凡夫,大道心眾生是菩薩。所以菩薩不是神、不是仙,是人;一個是迷惑的人,一個是覺悟的人。我們不願意再做迷惑的人,希望做覺悟的人,則接受佛陀的教誨,接受聖賢的教誨,回頭是岸。真正要落實,學的這些東西不能只是在文字上、口頭上,那不管用,要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那就是真的。

  所以儒家的教學,學習有五個階段,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有篤行,行很重要,就是落實。如果前面這四條,你有博學、有審問、有慎思、有明辨,沒有篤行,沒有能落實到日常生活,沒有能落實到工作,沒有落實到待人接物,我們稱他為儒學;如果有篤行,我們稱他為學儒,真管用。這五個次第,前面四個沒有,沒有念過書的人、不識字的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他都沒有,但是他能行。他能夠把五倫、五常他懂得,八德他懂得,他能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人是學儒,雖不認識字,他是真的學儒,他得到儒學的受用。中國社會五千年將這套方法應用得非常靈活,所以社會安定,國家長治久安,道理在此地。古時候學校少,私塾也只有富貴人家、有錢的人家才能辦得起。我們家鄉這個地區是個文化的重鎮,我小時候鄉村裡面都有私塾,私塾所在多半利用祠堂。我小時候上私塾是宛氏宗祠,在順港,現在祠堂沒有了。所以我們農村裡面小朋友念書的多,但是所念的,諸位要曉得,沒有達到真正講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沒有,前面四個沒有,著重在篤行。教你懂得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和睦鄰居,教這些,城隍廟閻王殿教因果報應,我們從五、六歲就接受這些教育,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一生沒有受到不好習氣的染污,原因在哪裡?那個根紮得深。但是現在沒有了,我很清楚,大概我在八、九歲的時候,鄉村這個學校私塾就沒有了,改成短期學校,兩年制的短期學校,短期小學。那時候,剛剛改的時候還有「修身」,可是好像不到一年,我記得很清楚,我離開家鄉的時候我十歲,那時候「修身」就沒有了,就改成「公民」。我到福建念書的時候,二、三年級那時候有「公民」,好像我念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公民」就改成「社會」;換句話說,對於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就愈來愈遠,以後就沒有了。今天社會的動亂,年輕人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尊重長輩,其來有自,不是沒有原因的,不教了。我們得了一點好處,就是在七歲之前有這麼一點根,就一生得這個好處。

  這種教育疏忽了,放棄之後,我們整個社會損失太大了,今天影響到整個世界的動亂不安,原因就在此地。沒有倫理道德,人起心動念都是為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你說這個多可怕。現在損人利己這個理念是充滿整個社會,人真是走到了末路,死路一條。對人沒有信心,對什麼都沒有信心,你到市面上買菜都沒有信心。菜是農藥培植出來的,化肥、農藥吃了會生病;飲水,水裡頭染污,不乾淨;生病,醫藥,藥是假的,沒有真的,你說多可怕。平常應酬裡面有煙、有酒,這次我在杭州聽到很多人在談假煙很多。一條煙裡頭十小包,裡面兩包是真的,八包是假的;酒裡面是摻雜酒精、摻雜水。換句話說,沒有一樣是好東西,你每天所接觸到的,所吃的、所喝的,都是致癌的因素。真的應了《無量壽經》上的一句話,「飲苦食毒」,這佛說的。我最初學經典的時候讀到這個,釋迦牟尼佛講話太過分了,現在今天來看他完全講對了。他不是對那個時代人講的,他是講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飲苦食毒,你怎麼會不生病?生病是報應!佛法講這是花報,死了以後是三途果報,都是造作不善業而來的,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怕。由此可知,人的一生什麼最重要?定最重要。定大家不太懂得,想到這個都好像是宗教的名詞,換句話說,清淨心最重要,清淨心就是定。心地清淨生智慧,叫光,你不糊塗;你沒有定你心裡生煩惱,煩惱是什麼?貪瞋痴慢,他生這個東西。如果心地清淨光明,他生智慧,智慧是什麼?倫理道德,他生這個念頭。我們講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他生這個,念念生這個。心不清淨,念念貪瞋痴慢、自私自利,他生這個東西。

  所以教學,我在這一生遇到章嘉大師,他老人家的教學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了,圓寂的時候六十八歲,我認識他的時候六十五歲。我們向他請教問題,他一定等到我們自己身心都安定下來,他才跟你講話,你的心神不定他不說話。他看著你,當然你也會看他,看到要入定了他就說話了,用我們現在話說,心浮氣躁他不跟你講話。那是什麼?他就教你,教你什麼?教你定下來,他自己先定下來,你自然也就定下來。到你真定下來了,他教你,那個管用,真的教你的時候你會信受奉行,你會永遠記住,管用;心浮氣躁叫耳邊風,你給他講得再多,聽了很歡喜,出了門就忘掉了,沒用處。中國過去古人教學也是教你定下來,不定下來學不到東西。怎樣訓練你定下來?在中國有很好的方法,最方便的、最通用的就是叫你寫毛筆字。寫字一點一筆一畫,你心是定的才能寫得好,心浮氣躁決定寫不好,你就曉得寫字這裡頭有大學問在。目的不是在書法,寫得好不好沒有關係,要工工整整的,要求這是第一個,寫得工整。為什麼?你的心清淨,你的心就正,意就誠,意誠、心正,身才修得好,所以書法裡頭有大道理在。我們從小每天早晨起來,吃飯之前的功課就是寫字,不多,一張紙寫十二個字,兩張紙二十四個字,寫大楷。每天早晨父親帶頭,帶著我們寫,一起寫,每天的功課。我那時候寫字只寫了兩年,父親不在家就不寫了。所以要曉得這是訓練定心的,怎麼樣把心浮氣躁收回來,那是個很好的方法。畫畫,中國的國畫,都是要心平氣和,你的作品才像樣子,心浮氣躁不能畫畫、也不能寫字。所以古人他都有一套辦法,讓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養成習慣。從前寫字沒有墨汁,要磨墨,磨墨大概至少要磨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墨才能磨得濃,才能夠標準。磨墨要很有耐心,拿著這個墨不能偏,不能斜,墨要是偏斜了,心不正。恭恭敬敬的去磨,端端正正的在寫,它有道理,它不是沒有道理。我們同學如果明白之後,早晨起來寫個兩張,你們用的紙張跟我們小時候差不多都是這樣的,但是現在的紙比我們的好,我們是用草紙。每天早晨用一點時間來寫字,修三昧,修清淨心,心清淨就生智慧,他就不生煩惱,心浮氣躁肯定是貪瞋痴慢。

  無思無慮重要,怎麼樣辦?古人說的話都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要能淨化自己的身心,知道事情愈少愈好;也就是說與我們自己沒有關係的事情不要知道,與我們這個行業沒有關係的人不要認識太多,認識太多沒好處,是非多。所以我們學佛之後,老師非常著重清淨心,教我們不要看電視、不要看報紙、不要看雜誌,我們能遵守。我把這些東西斷絕至少有四十五年,養成了習慣。有時候旅行的時候住在旅館,旅館裡面房間都有電視,我們從來沒有開過,旅館裡面房間都有冰箱,裡面都有食物,冰箱從來沒有打開過,為什麼?那都是有毒的,不乾淨的,不敢吃。好!你心才得清淨。重要的事情有同學會從這些資訊裡面把它節錄下來,簡簡單單的一、兩段拿來給我看。除這個之外,我們都不接觸。做事情?不想做事,總要記住,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這才是隨順大自然。永遠保持身心清淨,這就大有道理。自己清淨才能幫助別人清淨,自己沒有到這個程度不可能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總是緣分,我們有意願全心全力幫助人,緣不成熟,攀緣,錯了。攀緣什麼?我們的分別執著在增長、在膨脹,這個對自己有大害,於別人有沒有利益?沒有利益。損害自己、不利益別人的事情,這個事情不值得做。所以隨緣,哪裡有緣哪裡去做,我們的活動空間不拘束在一處,是遍法界虛空界。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心現識變的,你活動範圍應該是遍法界虛空界,哪裡緣成熟哪裡先做。緣的成熟有先後、有勝劣,種種不同。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在整個歷史上來說是非常時代,就是它有很巨大的變動。古時候怎麼變動,範圍小,影響不大。現在影響這麼大主要是資訊太發達,交通太發達,所以這個變化影響就大了,對我們修定的人、修清淨心的人是很不利,愈來愈困難。

  我們想成就自己,你就一定要曉得道理,要了解客觀的環境,我們怎樣來取捨,怎樣來利用我們有限的生命時光,成就道業,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個重要。衣食住行實在講非常簡單,不追求奢侈的生活,那是造業。釋迦牟尼佛可以過最好的生活,他出家行道講經教學,不要用別的,他家庭裡面的護法就足夠了,他父親是國王。但是他拒絕,不要,出去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不接受家裡面的援助。這是做給我們看的,我們應當向他老人家學習,知足常樂。多餘的,多餘的轉供養,各人福報不一樣,你的福報大,供養多,那個人福報小,沒人供養,我們要照顧他,要幫助他。所有供養是平等分配,平等的受用,這多好,和睦的僧團,利和同均。接受佛法,入了這個行業,出家是個行業,這個行業是什麼?社會教育。教什麼?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教學宗旨。要幹這個事情必須以身作則,世出世間聖人都是這樣子做的,我們不能例外。自己先做到,然後再影響別人,這個教學就成功;希望別人能做到,自己不去做,那是決定做不成功,這個教學肯定是失敗的。在學習過程當中,古今中外沒有例外,佛給我們講的次第,戒定慧三學,有次第的。從哪裡下手?從持戒下手,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次序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遵守的,佛佛道同,我們怎麼可以例外?

  持戒重要,可是今天我們看不到持戒的。昨天下午有寧夏的十幾位同修來看我,他們在那邊是居士的道場,建居士林,學了也有很長的歷史。好像他們是第四代,遵守印光老法師的教學,念佛求生淨土,來看我,我就跟他提到持戒重要。在幾十年當中,他們的道場過去真正有往生的人,坐著往生,預知時至的,最近二、三十年沒有了,沒有這種殊勝的成就。所以我就跟他講,他們也知道戒律重要,我特別告訴他,戒律要從《弟子規》落實,那是真的,如果《弟子規》不能落實,假的。這麼多年我們在世界上走了許多國家地區,遇到許多的佛門同學,在家,十善做不到,出家,沙彌律儀做不到,那就是假的。不但沙彌律儀做不到,十善也做不到,十善是佛的大門檻,十善做不到,你沒有進佛門來,你是假佛,不是真佛。為什麼十善做不到?我們就要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教誨,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小乘經中文的翻譯是非常完整,我們《大藏經》裡面的「四阿含」跟現在南傳的巴利文的佛教經典《藏經》對比,大概它只比我們多五十幾部。小乘經典也將近三千部頭,算三千部,它小的經很短,有不到一百字的,那是一部經。所以翻譯得很完整。在隋唐的時候,小乘兩個宗派,那是佛門必修的,這兩個宗就是俱舍宗、成實宗,大乘八個宗。可是唐朝中葉之後,小乘就沒落了,沒人學了,到宋朝時這兩個宗也沒有了,俱舍宗跟成實宗。中國這些在家、出家的大德為什麼放棄小乘?放棄小乘改用儒、道來代替。儒道是中國本土的,跟我們有深厚的感情,而且儒跟道確實可以代替小乘。所以這一千四百年當中,在家、出家高人很多,成就的人很多,說明儒道來代替小乘是可以的,通過一千多年的實驗,有很好的成就表現。現在我們儒不學,道也不學,小乘也不學,直接入大乘,哪有這個道理!

  所以佛講的那句話,我深深感覺到都是對今天我們這群人講的。我們這群學佛的人,佛就否定了,非佛弟子,我們聽了是什麼樣的感受?所以這些年來,我們才極力的呼籲紮三個根。紮這三個根,佛就承認你是佛的弟子,他承認你是他的學生。這三個根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三樣東西不是叫你念的,也不是叫你背的,也不是叫你講的,是要叫你做到。你要把它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真做到。你真正做到了《弟子規》,給諸位說,你就是孔子的學生。你真正做到《感應篇》,你就是老子的學生。你真正做到《十善業》,你是佛的學生,佛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有你一分在裡頭;如果你沒有做到,善男子、善女人你不在內,這要懂得。所以這三個根重要,有這三個根,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為什麼?你是佛弟子,極樂世界是你的老家,阿彌陀佛是你的族長,怎麼會不歡迎?你如果說是十善業做不到,弟子規做不到,你進不去,你是冒牌的,假的,人家不歡迎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我們要明白。我們求生淨土憑什麼?憑《弟子規》、憑《感應篇》、憑《十善業》,就能得生。所以這不能不知道,這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念佛人求生淨土必須具備的條件。再向上提升那是信願行,信願行裡頭沒有這三個根,你的信願行都是假的,你不是真信,你也不是真的願;你有這三個根,你真信、真願、真行,這就是極樂世界的人,暫時居住在這個地方。

  所以,學佛人真的要記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印光大師講得最明白,教導我們現在建道場建小道場,在一塊同修的不要超過二十人,搭個茅蓬就可以了,為什麼?你的煩惱就輕了。大道場沒有辦法,你不能避免煩惱,為什麼?地方太大,人眾太多,開銷太多,你怎麼能沒有煩惱?這麼多煩惱加在你身上,你這個地方人多是非多,念佛不容易得一心,很難成就。用十方的供養,古人說得很好,「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做得不如法,那是罪業,這還得了。十方供養的錢,我們在講席裡頭講了很多次,比討飯討來的錢都難受用。因為討飯討來的,那個施主不要我回報,我受用沒事。十方供養的錢他有願在裡頭,你這是福田,我在這供養我要得福。我不是真正福田,我是欺騙拿來的,這還得了嗎?欺騙你要墮三途,三途罪滿的時候你要還債。所以這個錢很不好用,你明白這個道理,你不敢接受,不是好事。現在建個富麗堂皇的廟,住起來很舒服,舒服不了幾年就到地獄受罪去了。你要是細心想想,這個不值得。為什麼古大德住茅蓬?虛雲老和尚寺廟建得那麼莊嚴他不住,他在寺廟外頭搞個小茅蓬,為什麼?他明瞭,那個莊嚴道場他消受不起,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我這次上東天目山,我看到東天目山的建築從內心裡面生起讚歎,那個也不是人造成的,那是佛菩薩加持的。我看看齊素萍的丈室,她住在那個地方叫「分經台」,一排房子,牆是土牆,她睡的房間真的是標準的丈室。大概她那個房間如果放三張床鋪就滿了,單人床,三張床就滿了,標準的丈室。這次侯總跟我一道去的,我讓侯總進來看看,我說我們將來要建道場就建這樣道場,他一看明白了。簡簡單單,送人人家都不要,這是什麼?這是真正修行的道場。分經台有二十幾個人,也有個念佛堂,非常簡單。從前寺院叢林是國家建的,皇上建的,當然建得像宮殿一樣,供佛的,那是供養佛,供大眾的。所以法會可以用那個地方,講經教學可以用那個地方,出家人居住的、祖師大德居住的,旁邊小寮房,寮房簡單。

  我年輕的時候到台灣,剛剛出家的時候,好像是三十一、二歲,台灣還有些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寺廟,我到新竹去參觀,日本式的建築。出家人的房間建在哪裡?建在長廊上,長廊的旁邊一條,那就是寮房。一個出家人一個房間,日本的房間是用紙門隔的。多大?一個半榻榻米,榻榻米是六尺長三尺寬,就是一張床鋪,一個半。那張床鋪是睡覺的地方,那半個是他放衣服、放書本的地方。他有個很小的台,供個小佛像,自己可以在裡面念佛、讀經。一個小櫃子,上面供佛,下層放衣服,上面這層抽屜放經書,非常簡單,我看了很歡喜。床鋪下面放他的臉盆這些用具、鞋子,一個人就那麼一點點地方。這是辦道,道心!哪有一個人一個大房間,那不像話。可是我們現在要求的是,因為同學們學道要學經教,學經教我們沒有從前那麼好的基礎。從前是從小背書,全部都背過,現在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非得找參考書。參考書,你房間裡頭一定要有書櫥,還有些工具書,都不能少的。所以一個人必須有一個房間,你身心安穩,長時間在裡面修學,這是必需要的。還是要簡單、簡化,不需要的東西、多餘的東西盡量的不要,希望這一生當中成就道業,不要成就罪業。弘法、護法都要懂得,佛法才能夠延續下去,不然的話,佛法會在我們這一代就斷掉,往後再沒有了,不認真幹的話就斷掉了。我們認真幹,這個功德也不小,真正是續佛慧命,佛的慧命在我們這一代,我們不能夠繼續就會斷掉。所以,我們生的這一代責任很大,過去真正修行的人多,我們不好好的幹有別人幹;現在我們看到人家都不幹,我們就得拼命幹,就得認真的幹。

  五止最後還有一條,「理事玄通非相止」,小註說「謂真性之理,幻相之事,隱顯俱融,性相雙泯也」,這就是徹底放下。相是假的,記住《金剛經》上的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連極樂世界的相也不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都是妄,只要是相都是幻相。極樂世界的幻相跟我們娑婆世界的幻相差別在哪裡?他的相好,我們的相不好。你看我們這個相,天災人禍,苦相,人家那個地方是樂相。什麼原因?我們一展開經文就曉得,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個地方的居民不但是善,上善。所以佛在經上講,相隨心轉,境隨心轉,境是外面的環境、山河大地,心善,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善,全都是善。

  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人可以說是上惡,不是上善,我們惡做到了盡頭,無惡不作。古人講的十惡分量輕,譬如講殺生、偷盜,以這兩條來講,古時候殺生少。什麼時候殺生?逢年過節才能吃到肉食,不是天天都能買到肉的。我們在鄉下,鄉下要殺個豬大概什麼時候?一個月頂多一次。殺豬那一天樹上就掛個幌子,找個長竹竿綁在大樹上,遠遠的人看到,這個地方今天殺豬,有豬肉賣,才去買個半斤、一斤。一個月才一次,逢年過節有幾天,不是天天都有。你看現在怎麼得了!現在超級市場肉是不斷,二十四小時你都能買到,這不像話,這是講殺業。我們現在的人殺業比古人超過十倍,甚至於到百倍。偷盜,說老實話,從前人根本沒有這個觀念,自己再窮再苦也不會去偷別人一點東西,沒有這個念頭,想不到這個事情。可是現在怎麼樣?現在自己生活很富有,還想佔別人便宜,還想得別人的利益,你說怎麼得了!所以,我們現在人造的十惡業,比古人超過不止十倍,我們就不講遠處,就是我童年那時候跟現在社會比,不止十倍。所以災難多,比從前多得太多了,天災人禍。

  我們長在農村,小朋友在一塊玩都是在野外,野外野生的這些水果之類都能吃,野生的,甚至於野生的花,有很多花都可以吃。渴的時候,無論哪個地方,小河、小溪、水溝的水我們手捧起來都能喝,乾淨。現在不行,現在全部污染了,連自來水都有化學品在裡面消毒,都不可以生吃,要把它煮開,你說現在人過的是什麼日子!我在童年,也不過七十年前,那時候跟大自然往來是無憂無慮,沒有聽說什麼有毒、有害,沒聽說過這個話。整個世界變了,怎麼變了?人心變了,人心反常。什麼是常?孝悌忠信是常,禮義廉恥是常,仁愛和平是常,完全想法變了。佛法裡面告訴我們,真誠心是常,虛偽是反常;清淨心是常,染污的心是反常;平等心是常,高下的心是反常;慈悲心是常,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是反常。你真正明瞭,你就曉得現在社會的災難怎麼來的,這個世界還有沒有前途你也就明白了。如果人不能夠回頭,這個世界就沒有希望。

  甚至於連科學家都提出,人類在地球上能不能再繼續生存五十年?十幾年前我們聽到科學家說是一百年,人類能不能在地球上再生存一百年,現在說五十年。這個科學是有證據的,因為文明達到一定高峰之後,人如果把倫理道德喪失掉,這個世界會毀滅。上一次地球上的文明毀滅是五萬年前,那個文明是西方人講亞特蘭提斯的文明。那時候的科技比我們現在還進步,發展到最後倫理道德沒有了,十惡可以說達到極點,整個大陸沉下去,沉下去就是現在的大西洋。那時候的大西國,整個沉下去,這樁事情西方人有記載。西方有些預言說亞特蘭提斯會浮起來,但是美國跟歐洲會沉下去,所以他們也不希望它浮起來。真的是滄海桑田,地球產生變化。為什麼產生變化?是地球上的居民人心善惡所感召的。這個道理只有佛經上說,科學家還不承認。用科學的方法救不了世界,如果人都能夠覺悟,都能夠從現在起斷惡修善,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要再自私自利,不再搞貪瞋痴慢,起心動念為一切苦難眾生,這個地球能夠恢復正常。

  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性是真的,叫真性,為什麼?永遠存在。性裡面它樣樣具足,沒有一絲毫欠缺,因為相是性的反射。這樁事情六祖惠能說得很清楚,自性是清淨的,就是真性是清淨的,真性是不生不滅的,真性裡面包含一切法,這是隱。你看他第四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隱,雖然沒有現前,智慧德相究竟圓滿,沒有一點欠缺;末後一句說「能生萬法」,那是顯,顯現出來,隱現是一不是二。「隱現俱融」,融是圓融,是一體。「性相雙泯」,性相是個名詞,名詞從哪裡來的?名詞從分別心來的,把分別捨掉,性相就沒有了。為了解說方便起見給你講這些名相,你可不能執著,你要執著就錯了。執著什麼?加重你的分別執著。所以佛跟菩薩說法,佛是怎麼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菩薩聽經是聽而無聞、無聞而聽。那就是性相雙泯的境界,隱現俱融的境界,那是真正契入法界,叫入法界。唯有雙泯、俱融才能入,雙泯、俱融是止到究竟處,確實一念不生,我跟你講性相還生念頭。不執著這個念頭,也只有四聖法界,不分別這個念頭,那還是在佛的實報土,不是常寂光淨土,這個境界是常寂光淨土。我們這樣看法,第四「定光顯現無念止」是實報莊嚴土,第五是常寂光淨土,前面是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淺深次第不一樣,你細細去看。所以你要是不放下,你就不能提升。如果一點都不肯放下是阿鼻地獄,是執著最嚴重的。聖人說的話沒錯,無一不是自作自受,絕對沒有外面力量來干預你,全是自作自受。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