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淨宗學院2009年報恩佛學講座的開示 (第五集) 2009/3/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519-000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昨天我們講到發心,發心,實在說就是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必須要用真心,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才是佛菩薩教導我們積功累德。如果不是用真心,還是用的妄心斷惡修善,有沒有好處?有,不是沒有好處。但是那個好處不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夠幫助你回歸自性,這在大乘法裡面那你的損失就太大了。六道裡面真的是苦不堪言,有這個機會能在這一生當中永遠脫離六道輪迴,這個緣分太難得!所以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把這一點抓住。
真心跟妄心在形象裡面有什麼差別?凡是妄心,第一個形象有我,《金剛經》上所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這樣的執著。只要有這個執著,外面的境界就產生變化。外面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說得很好,這外面境界,我們講的大自然環境,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得明白這個道理,心現識變。怎麼知道的?知道的人他親自看到了。就好像我們現在講的科學家,科學家給我們講的原子、電子、粒子、夸克,這我們沒見過,為什麼會相信他?他在實驗室裡面見到的,不是他一個人見到的,許許多多研究這個項目的人同時也都看見了,這我們相信。宇宙的源起誰看見了?佛看見了,佛還告訴我們,八地以上的菩薩都看見了,八地菩薩開始見到。但是雖見到,應該還是模模糊糊的,還不太清楚,到九地、十地、十一地(就是等覺),這就很清楚了,到佛的境界,佛是妙覺位,也就是說佛法修行這五十二個位次,最上面的五個位次都看到,這看到的人就多了,這不是少數;修行達到最高的五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也就是說,七地以下只是聽說,沒見到。像我們這些人一樣,科學家告訴我們,最小的物質是原子、電子、核子、夸克,我們沒見到,如果帶我們到實驗室,從顯微鏡裡面去觀察,那我們也就有機會見到。
佛法見到宇宙的奧祕,不是用儀器,他怎麼見到的?他是用定功,用禪定,也就是說菩薩五十二個階級是定功淺深五十二個階段。我們講見六道,六道這容易見,六道,禪定功夫最前面的八個層次,第八定就見到了,叫四禪八定。四禪是最低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你能夠修到四禪,色界天以下的你全都見到了,禪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這是科學承認的,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確實有不同空間維次存在。在理論上講,到底有多少空間維次?無量無邊。這個說法我們能相信。而實際上,現代的科學家,我是聽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的,他是一個研究科學的人,告訴我們,近代科學家能夠證實、能夠肯定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存在,理論上是無止境的。我們在大乘佛法學了這麼多年,雖然沒有證悟,多少有一點解悟,在理上我們能相信這個事實存在。
空間維次怎麼來的?是從迷失自性才產生的,才會有這個現象。在什麼時候產生?這不是最原始,原始,佛法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那是最原始的,但是妄想分別執著也幾乎是同時現前的。所以不同維次空間根本的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諸位想想,妄想分別執著有邊際嗎?沒有邊際,所以不同維次空間沒有數量。我們修定,修定是什麼?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了,空間維次全突破了,沒有了。空間維次也不是真的,也是從心想生的,心現識變的,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小定,突破的維次少,頭一個突破的肯定是你見到鬼道,這跟我們人道這個維次非常接近,有一點點小定,心地稍微清淨,這個界限就沒有了,你就能見到。這不是假的,能見到過去,能見到未來,這一點都不稀奇。要知道這是人的本能,每個人都有,只要你把心定下來,定到相當的程度,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境界你都能看到。
這種修行的方法不是釋迦牟尼佛發明的,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古印度,就非常普遍。我們知道,印度是宗教之國,不僅是宗教,學術也了不起,我們今天講的科學跟哲學,他們全都是用禪定的方法來獲得這些層面的知識,傳承給後代。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是一個青年,聰明好學,我們今天所謂的是知識分子。他對於學術的愛好超過政治太多了,他是王子身分,而且是長子,這繼承王位的,他能把王位捨掉去求學。這就是告訴我們,智慧比王位殊勝,超過太多,他願意去求智慧。智慧是要從定中才能得來。他十九歲離開家庭,外出參學,以他的身分、以他的聰明好學,當時印度的宗教他學遍;除宗教之外,印度的學術、學派他也都親近過。他是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好學生,沒有成見。他所要求的,對一切事物,宗教也好、學術也好、技能也好,統統想學,都得要明瞭,成就自己的廣學多聞。他修了十二年,十二年過年也沒回家。我們肯定他十二年修學的程度,一定是達到當時印度宗教學派裡面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關於六道裡面的情形瞭如指掌,那就是成就了四禪八定。
對於一個好學的知識分子來說,肯定還有一些根本的問題,譬如說六道是見到了,六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外面還有沒有世界?這樣的問題在當時宗教裡頭不能答覆,學術裡面也沒有辦法解釋。宗教裡面把非想非非想處天誤認為大般涅槃,誤認為宇宙的起源。在我們中國古代,古聖先賢裡頭也有這樣的說法,宇宙的起源所謂「混沌初開,乾坤始奠」。由此可知,中國古聖先賢他們的成就也非常高明,能說出這些話來。這如果他要不是見到,不是親見的,說不出來。也就是說我們中國千萬年前的老祖宗,他們有定功,他們心地清淨,也能突破空間維次,見到六道裡頭最高的境界。
這個問題不能解決,所以釋迦牟尼佛走到恆河邊上,找一棵大樹底下,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入更深的禪定。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一放下,回歸到自性,問題解決了,六道是怎麼回事情全明白,六道之外的狀況全見到了。這一年釋迦牟尼佛三十歲。如果他要所學的東西不放下,還要執著,那他就不能見性,那是什麼?那就變成了所知障。所以佛告訴我們,障礙明心見性是兩個煩惱,一個是叫見思煩惱,叫煩惱障,一個是叫所知障。所知是什麼?你有分別,你還有起心動念。必須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回歸自性,你就完全明白了。這跟老子所講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做學問,世間學問、知識天天增加,你可以廣學多聞;但是為道不行,為道要天天放下,徹底放下,最後連放下也得放下,才恍然大悟。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面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
釋迦牟尼佛放下了,就是我們講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如果我們把它分成階段來說,可以這樣說法,不執著,六道就沒有了;不分別,四聖法界沒有了,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諸佛如來的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剩下來什麼?剩下來就是自性,哲學裡面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那本體像什麼樣子?很難得,惠能大師給我們透了消息,惠能大師沒有別的,也是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一下放下,他就回歸自性,在五祖忍和尚面前報告他所見到的,見性了。他見到什麼?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有沒有染污?沒有。現在有沒有染污?也沒有。第二句說「本不生滅」,它不是生滅的,沒有生滅,永恆的。要知道,所有的現象,精神的現象、物質的現象,都是有生有滅,自性沒有生滅。「本自具足」,它在沒有出現物質跟精神現象之前,你不能說它沒有,就是它有能量在裡頭。
這個能量,世尊在《華嚴經》上說得很好,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把本有的智慧,自性裡頭本有智慧,開發出來就是。就像黃金,黃金藏在金礦裡頭,在礦石裡面,它本來就有,你從礦石裡面把它開發,把它提煉出來,純金就現前。自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智慧在外面求不到,外面所求的,給諸位說,叫知識。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知識不能解決問題,解決是局部的,而且帶的有後遺症;智慧沒有,智慧解決問題是徹底的,決定沒有後遺症。為什麼?它跟自性相應,知識跟自性不相應。自性裡頭沒有知識,有智慧,自性裡頭有德能,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相好,我們中國人講的福報。智慧、德能、相好、才藝都是沒有邊際的、沒有數量的,所以你見性,你什麼都得到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佛法學習終極目標就是回歸自性,要放下萬緣,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佛,最高的境界,契入了;第二個是菩薩,不分別;第三個是阿羅漢,不執著;六道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這叫凡夫。所以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教我們放下,放下之後就看破了,看破之後你再放下,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這個方法是我初學佛,我二十六歲,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佛法是為道,不是為學。
佛法,我們現在在學經教,學經教要怎麼個學法?千萬不要變成世間的學術,這變成佛學了。變成佛學,你的路子走錯了。變成佛學是,你在佛學裡面,一樣可以得到很多知識,獲得很多知識,沒有智慧。這個諸位要知道。智慧是什麼?放下,智慧才現前。像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十二年所學的,知識,放下之後智慧才現前。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了不起!能大師明心見性那一年二十四歲,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成為佛門裡面一代祖師,最出色的祖師。佛家的講堂講經,他一次沒有參加。五祖忍和尚是禪宗,禪宗參禪在禪堂,禪堂他也一天沒去過。黃梅八個月,我們從《壇經》裡面看到,他在祖師道場裡面幹些什麼?舂米破柴,在廚房裡面當義工。八個月沒有進過講堂,也沒有進過禪堂,最後五祖把衣缽傳給他,為什麼?他明心見性,他成佛了。惠能大師那個時候的境界,大徹大悟那個時候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是同等境界。所以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惠能不認識字,只要有人念給他聽,他全懂,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他有這個能力。不但佛所講的一切經他全懂,世間所有一切學術沒有一樣不通。為什麼?不離自性,全是自性心現識變,你見到心了,明到性了,沒有心外之法,一切法不離自性,所以他沒有一樣不通達。你看看他們兩個這個表演,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讓我們知道怎樣來學習才有真實的成就。
所以佛,我們這幾天跟大家講發心,發心什麼?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是什麼?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是真心,真心是一,五種不同的現象。真誠心是體,真就不是妄的,誠則不虛,中國古聖先賢教人至誠,《中庸》裡面講的,那是真心之體。自受用,這個心起作用,自己的享受,自受用,自受用就是清淨平等覺。所以這是真心。我們每天這個受用,心是不是清淨?清淨是一絲毫染污都沒有。要知道,自私自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五欲六塵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統統都沒有,叫清淨。修什麼?就修的這個,把自私自利放下,把名聞利養放下,把五欲六塵放下,把貪瞋痴慢放下,這是初步,沒有什麼高深,這個境界剛剛入門。入進去沒有?我常講,還沒有,到門口,到了門口,再跨一步進去你就入門了。那跨一步,那就是佛的標準了。我講的這四句是我們的標準,不是佛的,我們這個標準接近佛的標準了。
佛的標準是什麼?《金剛經》上講四相破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破了,入門了。入門了,我們以《華嚴經》五十二個階級來說,你是第一個,初信位的菩薩。《華嚴》都講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個階級。就像小學,十信像小學,十住是中學,十迴向,這我們還是要細分,十住是初中,十迴向是高中,十地是大學,等覺、妙覺是研究所。你才是小學一年級,四相破了。四相破了是什麼?第一個是無我了,不再執著身是我,身見破了。第二個對立的念頭沒有了,對立叫邊見,我跟人對立了,我跟一切事物對立,這個念頭沒有了。成見沒有了,就是自以為是的這個念頭沒有了。這是一年級的標準。
所以宇宙是和諧的,萬法是和諧的。在這個境界裡頭,佛法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譬如我們對其他不同的宗教,佛教跟基督教是對立的,你沒有入門,你凡夫。入門怎麼樣?基督教就是佛教,佛教就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就是佛教,佛教就是伊斯蘭教,它是一體,決定沒有對立的念頭。為什麼?他沒有執著,他沒有分別了。這個對立是從分別執著裡頭產生的,身心和諧,自己裡面沒有對立,身心就健康長壽,百病不生。人為什麼會生病?佛說得好,裡面有貪瞋痴慢,這煩惱,那是病根,那是病源,外面才會有細菌感染。如果你裡面是清淨,沒有這個東西,外面的細菌你就不會感染。我們現在講免疫力,免疫的能力是清淨心,排除一切毒害是慈悲心。所以慈悲心是消毒,什麼樣的毒到你這個地方統統化解,慈悲能化解,能化毒,能消毒,清淨心能不染。所以你的心目當中,宇宙是和諧的,眾生是和諧的,找不到衝突,找不到對立。這是佛法小學一年級。
所以我們今天學習,不要別的,希望這一生能夠跨進一年級,只要進了一年級就決定不會退轉。佛家講三種不退,這是第一種,三種你只得到一種,叫位不退,你不會再退轉到六道裡面做凡夫。雖然是很小的,才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你都稱聖人了,你只有會往上提升,不會往下墮落,我們要做這個功夫。一天到晚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那就應當只有慚愧心。念念我們轉境界,知道,所以在大乘佛法裡面頭一個告訴我們,生命是永恆的,人不會死,生死是什麼?生死是身體。剛才講了,你看一年級學生,他的心境就轉過來了,他沒有我,沒有我的意思是他沒有把身當作我。我有,我是什麼?你看現在西方講靈魂,佛講靈魂不是我,但是靈魂是什麼?在六道裡面他存在,超越六道靈魂就沒有了,靈魂變成什麼?靈性,靈性是我。我們要把自己的靈性找到,靈魂不是的,靈魂是帶著迷惑的靈性。
所以破迷開悟,首先在六道裡面,這高層次你沒法子修,六道裡面教你斷惡修善。這有標準的,所有宗教聖賢的教誨都是幫助人斷惡修善,在佛法裡面就是《十善業道經》,是最低的標準。我們現在細心來觀察、來反省,在家學佛的有沒有做到十善業,沒做到是假的,不是真的。出家的佛弟子,不但要以修十善業,還要向上提升一層,為什麼?你是在家人的老師,你是在家人的榜樣,你做得比他更好,《沙彌律儀》。那你要是做不到,做不到,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自己以為我是佛弟子,佛不承認你,不是說皈了依、受了戒就是佛弟子,不見得。皈依、受戒是名字佛子,有名無實,真正做到,那真佛弟子。
一個真正佛弟子,我常常說,看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釋迦牟尼佛,沒有不尊敬的,沒有不禮拜的,沒有不供養的,沒有不接受教誨的,這真正佛弟子。肯定宇宙是一體,所以你的愛心,佛家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如果我們對這個人歡喜,對那個人怨恨,心量這麼小,怎麼能學佛?怎麼能入佛的境界?佛的心量把整個虛空法界都包括了,心比虛空法界大,虛空法界在心裡面。《楞嚴經》上舉的比喻舉得好,心像什麼?心像虛空,虛空法界像空中一片雲彩。這真幹,所以你不放下怎麼行?你首先要把欲望放下,把習氣放下、煩惱放下,起心動念不為自己想,為苦難眾生想,我們怎樣去幫助他。所以佛法在世間教學它只有一個目標,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這苦從哪裡來的你要知道,苦從迷惑來的,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真相不清楚、不明白,從這裡來的。因為你不明瞭,你就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叫造業。都能通達明瞭,覺悟了,你的思想純正、言論純正、行為純正,你所作所為確確實實能幫助一切眾生,你要做個樣子給人看。首先要做斷惡修善的樣子,更進一步,那你要去示現破迷開悟的樣子,像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表現的是破迷開悟,六祖能大師給我們講的也是破迷開悟。再看看歷代的祖師大德他們所示現的,沒有一個不是教導我們斷惡修善,第一步。如果我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個麻煩就大了,你不但不能脫離六道,你還在這個地方再去受苦,還去受難。
六道裡頭講因果、講善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六道裡頭有善惡。四聖法界裡面善惡沒有了,所以它是淨土,它有迷悟,破迷開悟。到一真法界裡面,迷悟也沒有了。一個層次比一個層次高明,我們要往上走,要認真的學習。所以佛法通了,一切法都通,沒有一樣不通達。但是你對於世間法,自私自利、名聞利養,只要有一絲毫沾著,那就是你的障礙,你天天讀佛經,天天念阿彌陀佛,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不相應,「口念彌陀心散亂」。研教、講經,自私自利沒有放下,貪瞋痴慢沒有放下,還是造的輪迴業,這輪迴業裡面算是善業,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我常常勉勵同學,人生在世時間很短促,一百年光陰,這一彈指就過去了。我學佛五十八年了,五十八年前跟方老師、跟章嘉大師在一起,我二十六歲,現在回想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能不警覺嗎?所以我常常勉勵同學,我們要幹的,帶得去的我們才幹,帶不去的統統放下。財色名食睡,帶不去,那搞這個幹什麼?什麼東西帶得去?德行帶得去,戒定慧三學帶得去,這是真的,所以這叫功德。這個肉身帶不去,這個道場帶不去,名聞利養帶不去,帶不去的應該徹底放下,帶得去的要努力去學習,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來。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慈悲到極處。你看教學一輩子沒有道場,他上課教學在哪裡?在曠野,樹林底下,河邊,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多自在!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夠體會到,當時釋迦牟尼佛僧團裡面那些人身體多好,不怕風吹雨打太陽曬,不怕。我們現在不行,我們現在過他那種生活,外面曠野住一晚上,第二天都進加護病房,這就說明身體不行。那不行,有個簡單小茅蓬遮蔽風雨,足了。所以這個身體所需的、必需的就夠了,不要奢求,生活愈簡單愈好,要在戒定慧上下功夫。最近這幾年,我們提倡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儒釋道的三個根,沒有這三個根不能向上提升,有這三個根才能向上提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