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於淨宗學院2009年報恩佛學講座的開示  (第一集)  2009/2/2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519-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淨空,這次回來參加格里菲斯大學主辦的澳洲宗教聯誼的活動,大會是十八、十九、二十號三天,開得很成功、很圓滿。這也是澳洲第一次舉辦這個活動,每個宗教團體都感到這個做法很好、很殊勝。我們有這個緣分,將一百七十多個宗教團體聚集在一堂,尋求宗教團結,互相學習,大會的目標是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接著我們自己山上,也在那裡舉辦一個活動,紀念老師。老師確實離開我們都十幾年、幾十年了,章嘉大師離開我們半個世紀,方東美先生是最後走的,一九七七年,也是三十年了。韓館長,這是我們最有力的一位護法,我們得到她的護持,才有今天的成就。

  我們很冷靜的去回憶、去思惟、去觀察,古今中外無論是求學或者是求道,凡是能夠成就的,沒有一個不是得力於老師的指導,護法的熱心照顧,這個恩德與父母沒有兩樣。中國的老祖宗教導我們孝親尊師,佛陀在經典裡面常常垂訓我們知恩報恩,所以迴向偈裡面「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四重恩裡面第一個是父母恩,第二個是國家的恩,第三個是老師的恩,第四個是眾生恩。現代的社會,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所沒有遭遇到的動亂,古人講亂世我們感觸不深,今天我們處在這個世界,我們真的親身體會到亂世的感觸。普遍的現象,身心不安,心浮氣躁,在這種狀況之下道業怎麼能成就?不但修道不能成就,為學也不能成就。為學是世間法,我們要想有成就,首先要把心定下來,要把情緒穩定下來。

  我相信很多同學都希望能做到,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得把這個原因找出來,把這個原因消除,我們也能做到。真正的原因是放不下。我在年輕時候,這是初遇到佛法二十六歲,我向章嘉大師請教,佛法殊勝,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我跟他學哲學。他說釋迦是大哲學家、是聖哲,佛經是高等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又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聽了很得受用。所以遇到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有沒有方法能教給我們很快的契入佛境界?我這個問題提出來,章嘉大師看著我,我也看著他,這個樣子我們看了半個小時。半個小時之後,他才開口說了一個字,有。他這個字說出來,我們年輕精神就振奮起來,注意力集中,聽他老人家開示。他又不說了,這一次沉默的時間不像前面那麼長,前面半個小時,這一次大約五、六分鐘,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我們確實很得受用。

  這第一次見面的經驗,我大概到二十多年將近三十年的時候,才領悟到這裡面的奧祕。為什麼我的問題提出來,他看著我看半個小時?那個時候不知道,他也沒有說,我跟他三年,他從來沒說破,二、三十年之後才曉得,體會到年輕人心浮氣躁。提的問題提得是不錯,是個好問題、是個正確的問題,但是跟你講了怎麼樣?耳邊風,你真能體會到嗎?所以他看著我,一直到我情緒穩定下來了才告訴我。說一個字,有,他又不說了,又要停個五、六分鐘,那什麼意思?他說有的時候,我們浮躁的心又動了,你動,動就不說。所以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一個星期有一次見面的機會,我們都在定中,整個身心放鬆,一切雜念都沒有,這才能受教,我是二、三十年之後才體會到,真正是高明到極處。所以在晚近學校請我去上課,我都不去了,為什麼不去?現在學生那個心浮氣躁的程度,超過我年輕時候很多倍!他怎麼能聽得進去?如其聽不進去,不得受用,不如不上這堂課好,這是真的。

  佛家講機緣,說法教學講求契機,機緣沒有成熟不說,成熟了之後無問也要說,這佛的慈悲。所以我們要想得到佛法的殊勝利益,首先要自己具備接受的條件,真誠心、恭敬心,放下分別執著,我們不談妄想,妄想這是太難了,一心專注,你才能聽得懂,你才能真正理解,落實在生活當中得受用。這麼多年來,有半個世紀了,我三十三歲出來講經教學,到今年五十一個年頭,天天都在講,有幾個人真聽懂了?有幾個人真正得受用了?很少。但是真有,這些真正具足條件的,沒有一個在我身邊。換句話說,在我身邊的人依舊沒有放下心浮氣躁,他們天天聽不得受用也不理解,有沒有好處?也有,阿賴耶識裡頭落了佛法的種子,這一生當中不得受用。來生後世,頭一個得要得人身,再遇到佛法,生生世世長時薰修。到哪一世,你的心定下來,妄念少了,分別執著淡薄了,你接觸佛法,你真的聽懂,你能體會到像開經偈上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否則的話講得再清楚、再明白,當時聽好像是懂了,一出講堂就忘得乾乾淨淨,自己的毛病習氣依然現前,這就是不得受用。

  章嘉大師對我教學那種方法,我們二、三十年之後體會到了,那是什麼方法?古時候古聖先賢教學的確是這種方法。所以中國的教學,從小就訓練兒童學穩重,不能夠輕舉妄動,你們讀《弟子規》就能看見。一舉一動都要符合規矩,確實不像西方這些小孩那麼活潑,中國教育對小孩的教學就像小大人一樣,起心動念,言談舉止,穩重!緩慢!緩慢才能到穩重,速度太快了,做不到。這裡面還有老師說的「看得破」,這句話什麼意思?這句話裡真正有智慧,能明瞭事實真相,你才能夠穩得住。要不然我很想穩定,穩不住!妄念紛飛,心浮氣躁,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可是就是改不了。無論用什麼功夫都不得力,這是什麼?沒看破。在一切經裡面,《金剛經》是中國人之最愛,文字不多,五千多字,內容就是教我們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謂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這就是有為法。

  人有生老病死,動物跟人一樣,人是動物;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山河大地,夜晚我們看到太空,無數的星球跟地球差不多,有成住壞空,這都叫有為法,都是有生有滅。生滅的時間長短不一樣,佛說這些生滅法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你對它起執著,你就錯了。這些道理事實真相真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叫看破;看破之後,你自然會放下,不必人教你。人只要頭惱冷靜一點、清楚一點,一定會發現,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什麼事情對我是最有價值的、最有用處的。現在人全心全力去爭取的是財富!諸位想想看,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你要是爭取這個東西就錯了。我們移民到澳洲來,看到澳洲人對財富看得很淡薄,他們心目當中沒有發財的觀念,他們有享受生活品質的觀念,這比一般人高。如何生活得快樂?快樂不是建立在財富的基礎上,這就是澳洲人能看得破的一個層次。他們沒有積蓄,他們不要賺很多的錢,生活所需夠了,他就滿足了,他快樂!我們老祖宗常說,「知足常樂」,他們的祖先雖然沒有說這句話,可是他們做到了,真的知足常樂。

  我到澳洲來,第一次到澳洲來是一九九四年,移民到澳洲來是二000年。一九九四年來的時候,那個時候澳洲人比現在還純樸,我還記得他們的商店,早晨大概十點鐘、十一點鐘才開門,晚上大概五點鐘就關門了,星期天、星期六不做生意。也就是說他不想賺錢,賺一點夠用很滿足了。他們並不懶惰,早晨很早就起來,你們到野外公園裡面去看,都在做運動、在散步,與朋友們聊天,很快樂、很自在。布里斯班這個城市,公園就有一千多個,每天去逛一個公園,三年還逛不完,從這個地方就曉得,當地人對生活品質他重視,他不重視財富。年歲大了,國家對老人的福利照顧很周到;我在美國住過十幾年,澳洲的老人福利事業,比美國、比加拿大、比英國都好。

  最近我去參觀一個老人院,頤康園,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我建議頤康園的全體同仁,認真的學習《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服務的人員,要把居住在這個地方的老人看作是自己的父母,我們以孝順心來服務、來供養老人,老人的天堂!這是無量的功德,使老人在晚年真正享受到一生最幸福美滿的日子,充實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怎麼樣才能得到真正快樂?真正快樂到哪裡去找?有!咱們中國典籍裡頭,四書人人都知道,《論語》頭一句話就把這個問題說出來了,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就是快樂,什麼最快樂?學習。所以中國諺語有所謂,人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所以老人要快樂,天天讓他學習。老人院就是老人大學,他喜歡學什麼,我們就請老師來講什麼給他聽,來教他。

  老人退休住進來之後,雖然接近六十歲,或者是超過六十歲,有的人身體體力還很好的,他還可以教別人,免費義務的教學。每個星期給他訂個科目,看他喜歡教多長的時間,兩個小時也可以,三個小時也可以,一個星期一次或者是兩次,看他自己歡喜,可以招生的,義務教學,你說他多快樂。各種科目都可以開,一切才藝都可以在這裡面學習,老人的精神生活豐富了,尤其是宗教的教學。我們年歲老了,老了我們追求什麼?追求靈性的提升,這個非常重要。宗教裡面講天堂,佛教裡面講極樂世界、講華藏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怎麼知道是真的?你要把道理搞清楚了,有理一定有事,有事一定有理,理事不二,理上講得通,事上當然就有可能。而且宗教裡面,高級宗教都給你講到生命是永恆的,年老的人聽這句話開心,為什麼?沒有生死。人的生死換個身體而已,身體不是我,身體是我所有,就像衣服一樣,衣服穿髒了、穿舊了,脫掉,換一件新的。身體也是如此,用個七老八十了,用得那麼久了,這個機器有點不太靈光了,捨掉,換一個身體。對於貪生怕死的這個念頭自然就消除了。你很輕鬆、很愉快,你的身體愈換愈殊勝;如果是貪生怕死,對生死有恐懼,這個愈換愈差勁。所以宗教教育對於晚年貢獻太大了。

  對於青年他要真正肯學的,這裡面有無量的智慧、有無量的德能,學不盡,它一點都不迷信。所以方東美先生把佛教介紹給我,說高等的哲學,真實智慧。我覺得我很幸運,如果不是老師這樣的介紹,我們永遠會把它看作迷信,不願意去碰它,這一生就變成當面錯過。可是學習確實要有好的老師指導,老師指路,成敗的關鍵是在自己,自己是不是真幹,這個重要。我們展開佛教經典,每部經典到最後,一定有一句勉勵我們的話,「信受奉行」。你學了之後要相信,你不能懷疑,你要接受。奉行,你要把它做到,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我們的學院成立到現在,在圖文巴這個小城做得還不錯,這個小城市的居民對我們有一定程度的認同,這很難得,他們知道我們在這裡做些什麼。所以我這次來看,我覺得緣分好像成熟了,我們應當在此地辦班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辦班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辦班教學有很大的好處,教學相長,為什麼?你要上課,那你一定要準備、一定要認真,否則的話,上課的時候你下不了台,用這個方法來勉勵自己。每個同學都要去講個幾堂課,一個星期至少上一堂課,有能力的上個兩堂、三堂,好。預先想想,不是為自己想,我想講什麼經、教什麼課程,那個不行。要看看我們當地的居民,他喜歡什麼?他需要什麼?你給他開的課,他歡喜。所以課不是我們開的,我們是為他開的。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沒有自己的意思,《楞嚴經》上講得清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話說得多好。恆順眾生,他需要什麼,我們教他什麼。他需要安定,他需要和睦,他需要別人對他的尊敬,他需要智慧,他需要德行,他需要什麼我們就講什麼、就開什麼課程。我們要適應這個地方的環境,要適應這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適應當地的文化,你的教學就能成功。

  佛陀一生的教學,他所開的課程,所教學的科目,都是隨順眾生的。我們雖然講的是佛教經典,不必這一部經全講,可以在這部經裡面選幾段,像舞台表演一樣,精彩片段非常契機。因為一部經肯定我想總有一半不太契機,少分契機的把它取出來,而且教學在這個地方,必須引用西方宗教那些理念來解釋。大家一聽佛經上講的,跟《聖經》講的是一樣,他們聽的人更歡喜,而且有助於宗教團結,有助於和諧社會,有助於拓開心量。佛家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要曉得這課程怎麼開、怎麼教、怎麼學。但是教學成功的祕訣是自己先學,自己沒有學好,希望別人學好,這不可能。教育者先教育自己,我們講《弟子規》、講《感應篇》、講《十善業》、講《無量壽經》,先要把自己學好,然後再教別人,有自己修學的體會,有自己修行的經驗,提出來給大家分享,這樣教學沒有一個不成功。釋迦牟尼佛教學成功,原因在此地,孔孟教學成功了,亦復如是。

  過去我們在中國安徽湯池小鎮,推展《弟子規》的教育做得很成功。怎麼做成功的?老師先落實,為這個小鎮的居民做出了榜樣,真正做出了示範,成功了。由此可知,我們學院要在此地把這樁事情做好、做成功,首先我們學院裡面的同學們,無論是在家、出家統統都要做到。果然百分之百的做到,我的預計一年圖文巴這個小鎮就是和諧社會、就是禮義之邦,這在全世界是倫理道德的一個學區,前途無量光明。嚮往社會安定,嚮往世界和平的這些人士,肯定要到這個地方來考察,要到這個地方來觀摩,要到這個地方來學習。這個地方就變成全球倫理道德、傳統文化的重鎮。只要大家努力,這我們可以預見,一年時間可以做到。湯池小鎮這個社會風氣是教學三個多月,風氣就一百八十度的轉移,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人民怎麼是這麼好教的!

  中國人有古聖先賢優良的傳統,我們在湯池小鎮,做三年的實驗,做成功了,所以我們很有信心能在此地做得好,只要大家認真努力。先要做到,做不到,你沒法子教人,人人都做到,人人都是聖人、都是賢人;在佛法裡面講,人人都是菩薩,真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尊重所有的宗教,我們自己要學會謙卑,要懂得尊敬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互助合作。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建設這個小城為全世界和諧示範鎮。我們自己的成就就是社會的成就,社會的成就也就是自己的成就,自他是一不是二。要拿出真誠的愛心,愛自己、愛社會、愛這個地區所有的居民,我們才能把這個事業做成功,然後自然發揚光大。你說這是多麼快樂的一樁事情,這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不是獨樂樂,最高的享受是愛心遍法界,快樂滿人間,這才是學佛真正的快樂。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就談到此地,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