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四年淨空法師早餐開示—隨文入觀  (第九集)  1994/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20-018-0009

  淨空法師:在世間法裡叫學習,在佛門裡面就叫做修行,學習跟修行是一樁事情,是一樣的意思。中國自古以來的教學,它的目的第一個是修身,第二個是養心,世出世法教學都是這兩個課題。儒家是用禮來修身,用音樂,用樂來養心、來調心,所以禮樂是教學的工具;禮樂沒有了,儒就沒有了。在佛門是以戒來修身,戒律,所以戒律跟儒家的禮是一樣的;以梵唄是來調心,「梵唄」是佛門的音樂。佛門的禮樂要求比世法要嚴,因為世法目的不在出世間,目的是只得到世間的幸福。佛法教學的目的是出世間,所以這個戒與梵音都講求清淨,在清淨、平等的要求上比儒家要高。它們的立足點(就是基礎)都是立足在真誠心上,正心、誠意,都立足在這個基礎上。這個是儒、佛,可以說在根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在發展上不相同,發展方面佛比儒要嚴格。

  我們學習要著重它的精神,它的原理、原則要能掌握,至於表現在外面的這些儀式,必須要隨著時代去修正的。也就是條文不是不變的,精神、原理、原則不變,條文是要隨著時代、隨著各種不同生活環境而修正的。雖修正,決定不違背它本來的精神原則,這就對了。離開了戒、離開了梵音,佛也沒有了。我們用什麼方法調心?即使是禪宗裡面,它用禪定來調心;淨宗裡面,用念佛來調心,對於梵唄讚頌依舊是非常重視,由此可知這個課程的重要性。

  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每個道場、每個地區唱的腔調都不一樣,這個就必須要適合於當地的文化背景、當地的人情風俗。所以我們今天看到同一個讚子,像「爐香讚」就有很多不同的唱法。這個要知道的,這個也沒有關係,要求的是莊嚴肅穆。莊嚴,在外表上,是整齊劃一就莊嚴;內在的,以真誠心。所以這個唱誦跟這個法會裡面的這些經文、儀軌,講求的是隨文入觀,這樣才得到圓滿的感應。就是我讀這一句經文,那個經文裡頭境界就現前,就入這個境界。像三時繫念裡面讀《彌陀經》,就是我們自己已經進入到西方極樂世界。讀這個經文,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完全現前,那個感應就不可思議!絕對不是說把這個文念一遍就算了,那個念一遍一點用處都沒有。念到哪一句的時候,境界統統現前,這個效果殊勝,真正不可思議!我們今天沒有做到這個地步。不過說起來就是我們比其他地方還稍微好一點,因為大家天天聽經,受這個經教的薰陶,總是好一點,可是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真達到這個境界的時候,那一切眾生真的被你度了,這個是無量功德,冥陽兩利。早晨鎧師來跟我談這個感想,他的看法很正確,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到?現在就請悟鎧師給你們說說。

  悟鎧法師:因為昨天我們上梵唄課的時候,我就提到說,我在佛光山看的,他們一個大寺廟裡面,他們的法器是敲得多麼好,板眼都是很好、很少錯的。而且他們法器要求得很嚴格,整個法會看起來都很莊嚴。我又提到我在南普陀看到的,他們又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那麼這樣的情況,意思就是說他們的梵唄比我們好,我們的梵唄比不上他們。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的內涵,就是因為我們是集合一群淨土宗的修持者,在這邊共同做這個三時繫念的佛事,所以說我們由於內涵把握住了,在儀軌上面、在梵唄上面,我們也許不如許許多多的大道場,但是由於我們那個三時繫念的精神把握住了,所以我們的三時繫念是獨一無二的。它散發出來的氣氛,就是一種大家集中心力想要到西方淨土那個氣氛。就是說我們這個三時繫念這樣做下來,它一定比其他的道場,可以幫助更多的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傳統的梵唄固然有一些很嚴謹的地方,但主要就是唱誦的人,他沒有那個想要求生淨土的心,那樣的梵唄唱出來,他是沒辦法把握它的內涵的。那樣的梵唄,就算它看起來多麼周到,那麼它裡面是空空的東西。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的東西已經是真正最好的,就算我們去美國打的佛七,那個看起來都不像一個佛七,那個說什麼精進佛七,去跟人家比,那香都比人家更少,大家還有很多時間休息、談天什麼的。但是由於我們那一群人,淨宗的思想,接受師父的教導,這一群共修的人,淨宗思想比人家更正確。所以我們那樣的佛七,雖然還沒有上軌道,但是那樣的力量,在未來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性。就是說我們還沒有上軌道,但是我們是走在未來會成就一個很好的佛七,就是會勝過其他道場佛七的那個因緣,我們已經掌握住了。

  我們如果知道我們自己東西真的已經是最好的,他就是已經把握到內涵了,那我們可以去吸收其他道場的東西,就是一些大道場,比如說佛光山、萬佛城,我們把它的東西吸收過來,使我們原來的東西更好。但是我們不用對這些大道場有一種想像,只要他往生淨土的人比我們少,我們比他多一個,就比它更殊勝一分。何況我們往生淨土的人數不止比它多一個,那要多得太多了!這樣來說,我們在新加坡佛七還沒開始以前,我們來做這件事情,我們就知道我們只是要把我們一些小瑕疵改掉。我們本來已經有最好的東西,就是為了使我們的儀軌現出來更莊嚴,但是我們原來的東西確實是最好的。

  淨空法師:悟鎧師講的就是一般常講的文與質的問題。其實我們無須跟人家相比,比對之下,我們的質勝過文,人家的文勝過質,還是質重要,內涵決定超過外表。外表做得很好看,沒有內容是沒有效果的。真正有內容,不要外表,效果一樣殊勝。你們看《影塵回憶錄》那個劉居士,八載寒窗讀《楞嚴》,人家超度亡靈的時候什麼儀軌都沒有,這就是質勝文,他根本沒有文,什麼儀式都沒有。這個鬼魂要求他超度,只要他點點頭,「好,我答應你!」他就看到這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踩著肩膀,就生天了,只點頭答應就行了,什麼儀式都沒有。由此可知,超度靈不靈?有沒有感應?完全在你個人的修持。你個人真有修持,那感應就不可思議;個人沒有修持,做得再如法都不行,沒有力量幫助別人。真正以自己修持的功德,迴向給眾生、幫助眾生,這個才有力量。如果文跟質並美,那當然更好。所以我們要求大家的,我們的東西不必完全學別人。悟鎧師明瞭,我們有我們的長處,我們的東西比別人簡單,沒有他們那樣的繁瑣。繁是好看,時間長,演奏得好看;我們簡單、樸素。但是簡樸適合於這個時代,繁雜適合於農業社會。為什麼?大家休閒的時間長,沒事幹,這個儀規愈長愈好,可以消磨時間。現在是工業時代,跟從前不一樣,每個人工作繁忙,分秒必爭,所以這個儀規是愈簡單愈好。

  我聽說日本人超度佛事,這個法師念經超度大概是十五分鐘,適合於他們的社會。所以通常他們家裡有人過世的時候,請法師就請一個,請一位法師到靈前來念經超度十五分鐘,這堂佛事就完了。不像我們這裡要做幾個小時、要做好幾天,這在日本已經沒有了。所以在這個時代大家要求的是簡要,真正簡單、真正扼要,而能夠收穫到真實的利益。所以十五分鐘不算少,因為《影塵回憶錄》那個劉居士超度三個亡魂,在我們看起來還不到一分鐘。那真實的超度,完全要仰靠平素實修的功夫,這個才行。

  我們這個道場,人家來看的時候能生歡喜心,什麼原因?我們道場四眾同修平素修行的功力在這個地方。所以一進來,那個氣氛就不一樣,這是四眾同修修行實際上的功夫在這裡。這個你在一般地方,它沒有這個氣氛。這地方一進來,就是平常進來,你叫人感覺到的氣氛就不相同,就跟一般寺廟、道場不一樣。我們這雖然很小,進到我們這個門,感受不一樣。這個都是一定要認識清楚、要明瞭,要認真、要努力。儀規就是整齊劃一就好,唱調跟人家不一樣,但是我們唱得很整齊,我們有我們的風格,我們有我們的唱法,那就對了。不一定是樣樣都要學別人,別人的東西提供我們做參考,我們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個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