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O一集) 2000/1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4-0101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六面第一行:
【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
四念處上一次講了兩條:「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佛在經典中,將三界六道裡面的生活狀況,為我們歸納為三苦、八苦。八苦裡面,生、老、病、死,這是每個眾生都沒有法子避免的,這叫內苦,這是身體之內的。身外也歸納為三類,第一個是「怨憎會」,你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不喜歡的生活環境偏偏碰到,沒有辦法離開,這一類的都是屬於怨憎會。我們想幾乎每一個人都沒有辦法例外,一生的遭遇。另外一類「愛別離」,我們喜歡的人、喜歡的事、喜歡的生活環境,偏偏不能長久,這是在我們現前社會,我們普遍能夠看得到的,甚至於在自己本身也能夠覺察得到,這一類也是苦。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們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第三類「求不得」,我們心裡面的願望、希求,都不能夠實現。這把我們身外之苦全部都包括了。
最後一條叫「五陰熾盛苦」。如果把這八種苦區別來說,前面七種都是屬於果報,最後這一種是苦因。換句話說,我們為什麼有前面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原因是五陰熾盛,這一句話不好懂。五陰,用現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的身、我們的心不健康,身心都在造不善業,所以才得不善的果報。如果身心健康,所造的都是善業,如佛在這部經上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我們這八種苦都沒有了。
世間人求財,財能不能求得到?能,肯定能求得到,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要懂得道理,它有因果,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你造的是什麼因,你就會得什麼樣的果報。佛告訴我們,財富的因是布施,喜歡布施的人得大財富,慳貪吝嗇的人得貧窮果報。我們看今天社會,有許多特別是經商的,工商界的商業鉅子,他擁有億萬的財富,億萬財富什麼原因來的?過去生中修大布施,我們講他命裡頭有財,這個財不是天生的,天生應該各個人都一樣,為什麼每一個人不相同?每個人造的因不一樣。他布施得多,他命裡頭財多,命裡頭有財,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他都發財。他經營一個事業那是緣,他命裡頭有因,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如果命裡頭沒有財富的因,他也去學別人一樣,去經營一個事業,人家經營發財,他經營賠本,命裡頭沒有財。
諸位讀過《了凡四訓》就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前生誰給你定的?自己定的,不是別人定的,這才真正是公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這一生命裡頭缺財不要緊,現在修,積極的修都來得及。了凡先生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他自己懂得修因,三種因他都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不但他自己做,太太也幫他做,全家做,所以他的命運改得那麼快。發了財,發了財自己並不享受,實在講,過他非常快樂的生活,節儉,把自己省下來多餘的,再幫助一些需要的人,他的富貴永遠享不盡,生生世世不受貧窮的果報。他懂得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有求必應。
有些人過去生中,接觸到古聖先賢的教誨,接觸到佛法他肯修,這一生得到果報;果報得到之後,未必遇到聖因,聖賢菩薩的教誨未必能遇到。遇不到,這一生只知道享福,不知道繼續不斷去修,他不知道,這個很可惜。這一生福報享完之後,來生就不如今生,每況愈下,一世不如一世。由此可知,聖賢的教誨第一重要,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
一切布施當中,法布施為最,《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面,講得非常清楚。我們懂得道理,也懂得方法,這才認真努力去修學,果報愈來愈殊勝。現前的果報,在佛法講花報,果報在來世。花報自己已經感覺到這樣殊勝,果報就可想而知。這就好比植物,先開花後結果,我們看到植物開的花開得好,就能夠預料將來結果一定非常美滿,所以佛家教我們離苦得樂,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些話都是講的世間,世間的果報不是究竟的,但是大多數的世間人貪圖世間果報。佛菩薩是個明白人,古今中外的聖哲也都是個明白人,他們能夠觀察眾生的根機。你貪圖世間的富貴,幫助你、滿足你的願望,讓你生歡喜心。你能夠對聖賢生歡喜心,你就願意親近他,你就願意接受他的教誨,他必然在你現有的基礎上,幫助你向上提升。
人間富貴不錯,天上富貴比這個更殊勝,人能活多少年?生命太短促了,縱然活上一百年也是彈指之間。我們自己回想一下,自己今年幾十歲了,想想從出生到現在,不就像一場夢一樣,想想童年的事情就像昨天一樣。光陰過得太快了,一百年一彈指,你的富貴能享受幾天?天上的福報比人間大得多了,不要說是很高的天,我們通常講忉利天,中國人講玉皇大帝,一般宗教裡面講生天,多半都是生忉利天。怎麼知道的?看他修因,他修的是什麼因,果報在哪裡,這個推測是相當可靠的。
生四王天、忉利天是修十善,才能到那個地方去。那個地方的福報比人間殊勝,首先壽命就長。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現在說這個話大家好懂,現在知道有時差,我們這個地球跟忉利天時差很大,忉利天一天我們就一百年。他的壽命多長?是他們那邊的一千歲,合我們世間那時間就太長了。他的一天是我們一百年,他的一年我們也給他定三百六十五天,他的一年,他的壽命是一千歲(合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歲),所以忉利天的享福,比我們人間殊勝太多。往上去福報是倍倍增加。如果我們知道這個道理,對於人間的福報自自然然就看淡了,我們要修天福。
佛菩薩又告訴我們,還有比天福更殊勝的,了生死出三界,阿羅漢、辟支佛、佛菩薩的福報,絕對不是天人能夠相比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這是三界裡面福報最大的,比不上阿羅漢、比不上辟支佛。所以佛菩薩會幫助我們,把我們境界不斷向上提升。佛告訴我們,第一等的福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世出世間的智慧、福德,沒有能跟他相比的,縱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不是摩醯首羅天王能夠相比的,也不是十法界裡面四聖能夠相比的。這個事情要不是佛陀跟我們說出,我們怎麼會知道?
所以我們在世間,現在這個身體住在世間,應認真努力斷惡修善,絕不希求這個世間的福報。我們修的福到哪裡享?到極樂世界去享。那我修的福不大,極樂世界人福太大了,沒錯,我這一點小福到了極樂世界就變成大福,小的因到極樂世界就變成大福。可是沒有小福的因,極樂世界去不了。佛在經上介紹給我們西方極樂世界,那一邊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什麼叫「上善」?這個人心善、念善、行善,就是這部經上所講的「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這就是上善。
由此可知,修淨土的人,這部經非常非常重要,你要說是修淨土,淨土經裡頭沒有講《十善業道經》,那你就完全看錯了。我們看經要細心,不可以粗心大意。淨土修行方法,基本的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那十善業怎麼修法?這部經就是講十善業;由此可知,這部經確確實實是我們修行的基礎。念佛法門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好,沒有這個基礎,沒有淨業三福的基礎不能往生。為什麼?心行不善,與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不相應,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苦是能夠解決的,要懂得道理、懂得方法。
四念處,後面還有兩條,「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每一條都很重要,我們一定要很清楚,然後才知道怎樣修學。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