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第二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檔名:15-012-0002
請掀開經本第一面,倒數第四行: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在於會中見諸菩薩具足如是不善諸行。作是念言。此諸菩薩於無上菩提圓滿道分。皆已退轉。我今當令是諸菩薩。覺悟開曉生歡喜心。】
我們從這一段看起。經文一開端,昨天向諸位做了個簡報,在這個大會當中,大比丘與菩薩眾都是慈悲大權示現。也就是故意做出這個樣子,讓彌勒菩薩來發起這次的法會,這就是佛法當中常講的密意,其目的都是為了利益末法時期的眾生。特別是末法時期善根福德深厚的眾生,遇緣不同,往往犯了許多的過失而墮落,因此才有這些大悲菩薩示現來利益教誨我們。彌勒菩薩看到這些情形,在大會當中看到這些菩薩,這些菩薩就是說我們初學的菩薩。『具足如是不善諸行』,上面說了十二條,這個十二條如果有一條、兩條,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何況具足!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應當深深的反省,自己有沒有具足這些過失。若有過失,那真是像彌勒菩薩所說的,『於無上菩提圓滿道分』,無上菩提是大菩提,圓滿道分是大涅槃;換句話說,於菩提涅槃就退轉了。彌勒菩薩看到這個情形,他說『我今當令是諸菩薩,覺悟開曉生歡喜心』,彌勒菩薩來幫忙,讓這些初學的菩薩能夠覺悟、能夠回頭、能生歡喜心。
【作是念已。即於晡時從禪定起。往到其所共相慰問。復以種種柔軟言詞。為說法要令其歡喜。】
這個地方我們要記住、要學習。你看彌勒菩薩的確顯示的是大慈大悲,見到這麼多小菩薩犯這個嚴重的過失,他並沒有責備,你看他的態度多溫和,言語也很柔和。『晡時』就是午後,在一般就是吃過午飯以後這個時候。他『從禪定起』,就是出定,到這些菩薩所在之處,去安慰他們、慰問他們。又『以種種柔軟言詞』,可見得沒有顯示出絲毫責備的這種言語、顏色,沒有,表現得非常柔和。『為說法要令其歡喜』,這是很重要的教學的善巧。如果這些小菩薩不生歡喜心,那彌勒菩薩教導,他們掉頭就去了,睬也不睬你,這就失敗了。必須叫這些人生歡喜心,對彌勒菩薩又尊敬、又愛護,這才喜歡聽他的話,這些地方我們要學習。
【因告之曰。】
安慰完了之後,再說些佛法讓他們歡喜,然後才轉入正題。
【諸仁者。】
『仁者』是我們佛門對菩薩的敬稱,仁慈之人。
【云何汝等於無上菩提圓滿道分而得增長不退轉耶。】
這個言詞就說得好,為什麼你們對於大菩提、大涅槃要有進步,天天修學,天天有進步,如何能不退步?實在講他們已經退到谷底。彌勒菩薩你看看他的口吻,這一種辭令就是與人對話的方式,不但是佛門教學我們要注意,就是在家居士日常生活當中交際應酬也應該要懂得。你能夠懂得這一套,凡是與你接觸的人,沒有一個不歡喜你、尊重你,然後你勸他念佛、勸他學佛,就很容易接受。世尊教給我們的四攝法,四攝的攝就是接引的意思,四種接引眾生的方法,第一個是布施,第二是愛語,你看看彌勒菩薩表現的愛語。布施是給人結緣,愛語是讓人家生歡喜心,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是諸菩薩同聲白言。尊者。我等今於無上菩提圓滿道分。無復增長唯有退轉。】
這些菩薩倒還不錯,很老實,說真話,這就是可教可度,能承認自己的過失。他們異口同聲都說『尊者』,是對彌勒菩薩的尊稱。彌勒雖然是菩薩,菩薩是我們的學長,但是他的資格很老,足以作我們的老師,學長兼老師,所以我們對他稱為尊者,這對他尊敬的稱呼。說我們現在對無上菩提,對大涅槃道真的沒有進步,不但沒進步,天天還在退步。下面說出原因,這個原因一說出來,實在講,我們現前真的都有,都犯這個毛病。
【何以故,我心常為疑惑所覆。】
常常生疑慮、迷惑,相宗裡面講的煩惱心所,根本煩惱有六個心所,貪、瞋、痴、慢、疑,這是大煩惱,對聖教懷疑。他為什麼會對聖教懷疑?他的智慧沒有開,對佛所說的經教沒有能夠理解,因此不能不懷疑。所以他底下講了。
【於無上菩提不能解了。】
佛所說的一切經教,歸納起來總不出戒定慧三學,總不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些人雖然常年跟隨世尊聽經、聞法,但是沒開悟,聽是聽了,沒有悟處,不能夠瞭解,於是疑惑就生了。
【云何我等當作佛耶不作佛耶。】
這個疑問在我們今天佛門,在家、出家非常普遍。我們學了佛,我們要不要作佛?是要作佛,還是不要作佛?真正學佛想作佛的人不多,而真正學佛想得人天福報的人佔很大的比例。求人天福報,他就不作佛耶!出家人,我還遇到一位法師,這個法師不久之前圓寂了,我們很熟,很年輕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他曾經告訴我,因為我念佛,常常講往生極樂世界。他說他不要生極樂世界。我說那你打算幹什麼?「來世還當法師!」他不想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他想來生還當法師,大概當法師不錯,名聞利養很多。這真的叫迷惑顛倒,比這些菩薩們不如,這些菩薩們遇到彌勒,有這殊勝的因緣,回頭了。我遇到這個法師,我不是彌勒菩薩,沒有辦法幫助他回頭。所以這是個大的疑問,是根本煩惱。
【於墮落法亦不能了。】
佛經上常講的,你造作種種罪惡將來要墮三惡道,對佛這些說法,他也不清楚、也不明白,常懷疑真的有地獄嗎?真的做惡事有惡報嗎?問號打了一大堆,不相信。大概佛經上講的因果報應是嚇唬人的,希望人不要做壞事,嚇唬別人的,嚇不了我!這個糟了,這問題嚴重。像這樣的問題確實普遍存在佛門當中,我們稍稍注意、留意一下,在談話當中就能發現。所以這部經,我覺得這是世尊為我們末世這些遇緣不善的同修們一服特效藥,救命的特效藥,非常重要。一定要細心深入去研究、去討論,細心檢點自己有沒有違犯。下面經文說:
【云何我等當墮落耶不墮落耶。】
他有這些問題:我們這些人是真的會墮落,還是不會墮落?
【以是因緣善法欲生,常為疑惑之所纏覆。】
這些人,實在講包括我們在座的同修,都是多生多劫的修行,絕不偶然。許多大乘經上佛都為我們授記了,《無量壽經》上佛給我們授記,《金剛經》上佛也給我們授記。我們決定不是在過去生中,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過去生中都曾經經歷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大家的善根都非常深厚。為什麼今天還搞成這個樣子?遇緣不善,善導大師講得好,遇緣不同,我們受的果報就不一樣。今天這個緣非常殊勝,這經題上「殊勝志樂」,我們遇到好緣,無比殊勝的因緣,難得而稀有,如果能夠掌握住、抓住,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再看下面經文。
【爾時彌勒菩薩。而告之曰。諸仁者。可共往詣如來應供正遍知所。而彼如來。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具足成就無障礙智解脫知見。以方便力。善知一切眾生所行。當為汝等隨其根性種種說法。】
你看彌勒菩薩教導的善巧,彌勒菩薩不自己說,為什麼?自己份量不夠,雖然說的跟世尊沒有兩樣,但是人家不服,未必能夠完全接受,所以不說,邀他們一同去見佛。見佛了,大家都沒話說,所以邀這些人一同到世尊這個地方。『如來應供正遍知』是佛十種稱號裡面的三種,通常一般經裡面都會把十種稱號統統列出來,此地雖然列了三種,要知道三種就是十種的省略。文字上雖然只有三種,它意思上是具足的,圓滿具足,這是我們必定要曉得。如果在一個不常講經的道場,這個稱號要作簡單的介紹,像我們這個地方是長期的道場,同學們對於這些名相都很熟悉,就可以省略,不必再累贅。但是也得要略說一說「如來」的意思。《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意思說得非常圓滿。另外,從事上講也有個意思,也說得很好,「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這個意思也很好。佛佛道同,今佛無異於古佛,這個說法是從事上講,意思講得很好。「應供」,應是應當,接受人天的供養。佛是無上福田,我們有幸能供養佛,這是種大福報,所以他有應供這個德號。「正遍知」這是說如來圓滿的智慧,我們常講一切種智,圓滿智慧,正是正確,決定沒有錯誤、沒有偏差;遍是圓滿,無所不知。十號都是顯示自性本具的德能,實在講自性的德能無量無邊,說之不盡,佛用歸納的方法,歸納成這十條,便於解說。
彌勒菩薩講,『而彼如來,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彼如來」就是稱世尊,他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具足成就無障礙智解脫知見』,「無障礙智」就是講的實智,「解脫知見」是講權智。《般若經》上常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障礙就是無知,就是《般若經》上講的無知是無障礙智,解脫知見是無所不知。這樣一個圓滿大智慧之人很難遭遇,有緣遇到這是大幸,他能『以方便力』,力是能力,他有方便、有善巧。而且因為他的智慧圓滿,他能『知一切眾生所行』,現在的心情,你心裡想什麼?你做些什麼?過去生中,再過去生中,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他都知道、都明瞭。我們如果去見他,他一定會為你們,隨著你們每個人的根性,為你開示,你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幫助你解決疑難,幫助你解除疑惑,使你用功能夠得力,於菩提涅槃有進步而不會有退步,我們去見佛去。
【是時五百眾中有六十菩薩。與彌勒菩薩。往詣佛所。五體投地頂禮佛足。悲感流淚不能自起。彌勒菩薩。修敬已畢退坐一面。】
假如我們把剛才念的這一段,也歸到序分的話,從下面「爾時佛告諸菩薩言」,從這個地方把它判做正宗分也未嘗不可。諸位要曉得古大德判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定的。但是如果從「是時五百眾中」,從這個地方判做正宗分,經題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就正確。如果這兩行半判做序分,從「爾時佛告諸菩薩言」這個地方開始判做正宗分,經題上可以加兩個字「佛說」,「佛說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我們在一切經裡面看到經題,有的經題加上佛說,有的經題沒有佛說,沒有「佛說」的,難道不是佛說的嗎?都是佛說的。加上佛說,通常有個例子,就是有個規矩,正宗分第一句話是佛說的,這部經經題上就可以冠上「佛說」。正宗分第一句話不是佛說的,是別人,啟請者提出問題的,佛然後再答覆,通常這一類經就不加「佛說」。這是個普通的小常識,我們要懂得,不要看到有的經上冠佛說,有的經上沒佛說,古人選經題他有這麼個規矩。這是一點常識,附帶的報告過。
這個時候就是彌勒菩薩勸勉這些菩薩們去見佛,向佛陀請教,當時這五百菩薩當中,有六十位順從彌勒菩薩的勸導,一起去見佛。見佛之後行禮,『五體投地,頂禮佛足,悲感流淚,不能自起』,這四句雖然很平常,但是含義很深,我們從這四句能看到他們的動作、表態,深深的懺悔。如果沒有懺悔心,怎麼可能悲感流淚不能自起?從這兩句就曉得他們自己知道自己的過失,雖知道而不能改,這個就是業障深重,習氣太深,但是自己不是不曉得。知道自己過失,這是非常難得。而彌勒菩薩,這是帶他們一道去的,彌勒菩薩對世尊致敬之後,他退一面坐。這六十位菩薩還跪在那裡流眼淚。下面世尊就開示了。
【爾時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
佛經上稱善男子,那個善是有標準的,不是隨便稱的。這些人的過失很多還稱善男子,他善在哪裡?就是善在他見佛會流眼淚,他能生悲感,能有懺悔的心,知道自己的過失,這就善!這樣的人就能回頭,就能夠改過,就能有成就。最怕的是自己有過失不知道有過失,佛菩薩來指點我們,其實讀這個經就是佛菩薩來指點我們,我們讀了、聽了還不肯承認。不肯承認自己的過失,那就不是善男子,那就不善;能承認就是善男子。這佛稱他們。
【汝等應起。勿復悲號生大熱惱。】
佛也安慰他們,你們起來起來,不必難過,也不必傷心,你們起來。
【汝於往昔造作惡業。】
你們今天業障為什麼會深重?習氣為什麼那麼深?佛說出他們過去生中的業因,感得現前的果報。你們在過去生中曾經造作惡業。惡業當然很多,佛在這個地方只舉出一條,這條當然是很嚴重的一條,很不應該犯的一條,他們在過去生中犯了。
【於諸眾生以暢悅心。瞋罵毀辱障惱損害。】
八樁事情,做這個事情,你心裡做得很痛快,做得很舒服,罵人罵得很痛快,罵得很得意。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這個毛病?看到人家做錯事情,尤其是看到對不起自己,會不會有這些舉動?如果有,我們跟他們沒兩樣。
【隨自分別。不能了知業報差別。】
隨自己的邪知邪見,不知道業因果報的理論與事實的真相。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往往生不善心,造不善業,以為沒有果報,那就錯了。諸位要曉得,佛菩薩絕對不會欺騙一個人,佛教導一切眾生、教導弟子,最低的限度要受持五戒,五戒裡面就有不妄語。佛教人不妄語,哪有自己妄語的道理?決定不可能。《金剛經》上佛說得更好,「如來是真語者」,真就是不假;「實語者」,實則不虛;「如語者」,如是說得恰如其分,佛不在事實上加一點,也不在這事實上隱瞞一點,不增不減,所說的跟事實完全一樣,這叫如語。「不誑語、不異語」,不誑語是決不欺騙人,不異語是沒有兩個說法,一切諸佛如來都是一個說法,為什麼?說的都是事實真相,哪有兩種說法的!所以我們對佛的言語,經文上字字句句深信不疑,我們就有福報。千萬不要誤聽人言,「這些佛經靠不住,尤其是翻譯的,恐怕翻譯有出入」,讓我們對於經教產生疑惑之心,這對自己造成重大的傷害,上了別人的當。你看自古至今凡是有成就的人,你細心去觀察他,老實人,老實到什麼程度?一點都不懷疑,他能成就,他的成就不可思議。
特別是淨宗,淨宗號稱難信之法,能夠相信一句阿彌陀佛解決問題,太不容易了。我自己學佛,三十年才相信這個法門,得來很不容易。我的老師當年教導我,我是不能不信,對老師是很有信心,但不是真信。怎麼不真信?當然對於淨土沒有懷疑,還是不服,還是要去研究大經大論,總覺得會有比淨宗更好的、更殊勝的。年輕人嚮往《華嚴》、《法華》的很多,我在年輕時候也是非常仰慕這兩部大經。爾後有機緣,我講《華嚴經》講了十七年,我相信念佛法門了。在《華嚴經》講到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突然醒悟過來。善財的老師是文殊菩薩,文殊修什麼法門?在《華嚴經》上你看看,文殊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也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很明顯。善財是文殊的得意門生入室弟子,你要問善財修什麼法門?準是修念佛法門。再仔細看經文,有相應之處,他出去參訪,第一位參訪的善知識德雲比丘,教他念佛法門,最後一位善知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一個開頭,一個結尾,徹始徹終一個法門。當中的參學是無量法門,無量法門都參學都通達,但是自己所修的一門深入,沒有受任何影響。我們這才醒悟過來、明白過來。
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了,普賢菩薩是我們淨宗初祖,世尊在示現成道,華嚴會上提倡這個法門,以十大願王勸導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生淨土,這是兩位大菩薩他們的大德大能。我是從這個地方得到了啟示,才體會到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這才回過頭來,《華嚴經》不講了,講《無量壽經》。以後碰到夏蓮居夏老的《淨修捷要》,這是我到北京去訪問,黃念祖老居士送給我的。我一看了不起,他老人家在這個小冊子裡面寫的是「淨宗初祖大勢至菩薩」。往年《楞嚴經》我講了好多遍,至少有五、六遍,我沒有看出這一點。他老人家一提醒,我想想,對!大勢至菩薩是淨土宗法界初祖,盡虛空遍法界提倡這個法門,沒錯,大勢至菩薩是第一個人。娑婆世界是普賢菩薩是初祖,在我們中國,則慧遠大師是初祖。所以今天講到淨宗初祖,我們得想想哪一位初祖?法界初祖、娑婆初祖、中國初祖,我們要把它辨別清楚,才能夠體會到法門的無比殊勝。這也是佛學的常識,我們應當要明瞭,要把疑惑斷除,才能夠接受第一殊勝的法門,不再為業障所障。
這是這些人「隨自分別,不能了知業報差別」,這個障礙是很大的。
【是故汝等。今為業障之所纏覆。於諸善法不能修行。】
這是佛略說,簡略的告訴他,過去世造作種種的惡業,障礙了智慧,障礙了道業,障礙了修學一切善法。
【時諸菩薩聞是語已從地而起。】
聽了佛的開示之後,這個時候才起來。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哉世尊。願為我等說此業障。我等知罪當自調伏。我從今日更不敢作。】
這是求法的正確態度,這樣的心態求法,佛菩薩必定慈悲教誨。這一段文很容易懂,不必細說,要緊的是他知過,『我等知罪當自調伏』。如果對於這些惡業、惡作果然瞭解,自然就改過自新,「調伏」就是改過自新。《無量壽經》上講的「洒心易行」,這是調伏的意思。底下講得具體,『我從今日更不敢作』,這是真正的懺悔,懺悔實在就是後不再造,儒家所講的不二過,就是這個意思。過失只有一次,明瞭之後,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過失,這是真正的懺悔。有這樣一個心願,想改過自新,世尊哪能不開導,哪能不教誨?這個學生太難得。世出世法一個好的老師,真正善知識,所希望的學生就是這一類的學生,他能夠改過自新,能夠發奮向上。
下面,我們來看世尊舉他們過去生中所造的罪業,這個罪業造得很重。但是正如世尊前面所說,我們世間人愚痴,對於這些造作不以為然,沒有在意,不知道有這麼嚴重的後果,於是造作的人就多。菩薩在此地給我們做個樣子。我們看經文。
【爾時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曾往昔於俱留孫如來法中。出家為道。】
這說明可見得他們真的善根很深厚。俱留孫佛是我們賢劫第一尊佛,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就是世尊以前的第三尊佛,往前面算第三,賢劫第一尊佛,距離我們這個時劫就很長。『俱留孫』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所應斷」,所應該斷的他統統斷盡了。那些是所應斷的?見思煩惱是應該要斷的,塵沙煩惱也應該要斷,根本無明還是要斷。這三類的煩惱斷盡,就成佛了。這是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的,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斷盡這是菩薩,無明煩惱斷盡,這是證無上菩提究竟佛果。俱留孫佛是三類煩惱統統斷盡,這名號裡面的意思。在那個時候,這批菩薩出家修道,修得也不錯。
【自恃多聞修持淨戒。】
我們要記住,這裡面是有六十位菩薩跟彌勒菩薩見佛的,這六十個人當中有一部分對於經教很通達,於是就生起傲慢之心。『恃』是仗持著,仗著自己多聞,通達經教。有些是仗著自己持戒很精嚴,戒律清淨。可見得都修得不錯,他的麻煩就是底下講的。
【常懷憍慢傲逸之心。】
這就犯了四種過失。現代這個社會,如果人要有一兩樣的專長,超過一般人,就覺得是值得驕傲。這個地方是出家人,出家人還是犯這個毛病。他會講經說法,講得不錯,值得驕傲;那個人持戒,戒律持得很精嚴,也值得驕傲,這就壞了,毛病就犯在這裡。所以我們常常在社會上聽到「值得驕傲」,不是一句好話。本來是好事,一驕傲就墮落了,多可惜!『憍慢傲逸』是煩惱心所,我們有沒有?除此之外,還有:
【又行頭陀少欲知足。】
這個也難得,好像前面這四種煩惱沒有,『頭陀』是苦行,修苦行的出家人,『少欲知足』,他的生活過得非常簡單,沒有絲毫的奢求。他也有麻煩,麻煩在哪裡?
【於是功德復生執著。】
麻煩在這裡,著相!你看佛在《金剛經》上就告訴我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些菩薩著相,他修苦行,少欲知足,他著相,「我修苦行,我少欲知足,你們不如我」,著相了。所以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薩,著相就迷了。這是通說一般所犯的過失。你修得是不錯,但是你犯了毛病,你的煩惱習氣沒有斷,在行門裡面還常常起現行,煩惱伏不住。伏不住往往就容易造業,下面舉出兩個事實。
【爾時有二說法比丘。多諸親友名聞利養。】
這種事情是必然的現象,講經說法的人,無論是出家菩薩,或者是在家菩薩,一定得聽眾的尊重、恭敬供養,這是必然的。可是你要記住,雖然這些事相現前,大眾的恭敬讚歎、禮拜供養這個現象現前,自己一定要知道,我自己是凡夫,不是佛菩薩再來,即使佛菩薩再來,也非常謙虛,也不值得驕傲。我們講這一點算什麼,不要說跟諸佛菩薩比,跟從前的這些祖師大德們相比,我們就矮了一大截,有什麼值得驕傲的!這種禮敬、供養現前,我們看到了更要慚愧,更要修懺悔法,這才是對的,決定不能滿足。如果一生滿足之心,必定又墮到驕慢傲逸,那就壞了,那結果就是下面佛所說的,非常可怕。我們自己要小心要謹慎,要有智慧時時提高警覺,不可以墮落。弘法利生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本分,做好了應該的,沒有什麼功勞,不能居功;做不好那就有罪過,那就不應該的。常常要懂得守本分、盡責任。
這兩位出家的菩薩,這是現的比丘相,出家菩薩,他們弘法利生。所以『多諸親友』,「親」不一定是自己的家親眷屬,法眷屬也是親,「友」就是指一般的同參道友,凡是參與法會的都是屬於親友眷屬,法眷屬。『名聞利養』現前。
【汝於是人以慳嫉心。妄言誹謗行婬欲事。】
你看到這個情形,嫉妒心起來,看到人家得名聞利養,自己不如別人還不服氣,還要想方設法去破壞他。用什麼方法破壞?毀謗,妄語毀謗,挑撥間離,說這個法師行婬欲事,破戒了,這是大戒、重戒。
【是時法師親友眷屬。由汝間離說其重過。皆令疑惑不生信受。】
這些聽眾果然聽信了你的妄言,對這個法師不生恭敬心,也不再供養這個法師。
【彼諸眾生於是法師。無隨順心斷諸善根。】
不再聽從法師的教誨。這個挑撥是非的人造了什麼樣的罪業?他的罪業是『斷諸善根』,把這些眾生的法身慧命斷掉了。佛在戒經上常說,斷人身命罪小,你殺一個人,罪不大,說實在的話,你殺一百個人、殺一千個人,罪都不是很大的。如果你斷一個人法身慧命,你的罪過就大了,何況你斷眾多人的法身慧命,這個不得了!法師在講經說法,講經說法的人不一定是佛菩薩,可是聽眾裡面,如果聽了之後他感動、覺悟了,依教修行,他在這一生當中,我們以淨宗的話來說,往生不退成佛,這還得了!這個法會成就一尊佛,你把這尊佛拉回來再送去搞六道輪迴,你這個罪太重了。因為他成了佛、成了菩薩他要度多少眾生,你們諸位仔細去想想,算算這個帳。所以斷一個人的法身慧命,障礙一個人學佛的因緣,比殺人身體那個罪過不知道要重多少倍,這些人造這樣的罪業。
翻過來,如果我自己不能講經,我愚痴、沒福報、沒有智慧、沒有辯才,不能講經。看到講經的這些法師大德我能夠生歡喜心、能夠讚歎、能夠隨喜,我得的這分功德,跟那個講經的法師無二無別。這個念頭一轉來,禍與福果報的差別皆不可思議,一個是得善福,一個是得惡報,都不可思議。我們對於這些事情要細心去體會,要細心的去思惟,這個裡面的理非常深,境界非常之廣。所以這個地方講「無隨順心斷諸善根」,這就是結罪。
【是故汝等由斯惡業。】
你們因為造作這個惡業,
【已於六十百千歲中。生阿鼻地獄。】
他們造作罪業是在俱留孫如來法中,是在那個時候,到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了,時間相當之長,一尊佛三大阿僧祇劫,四尊佛這個時間就太長了。他們造作這個罪業之後,已經在阿鼻地獄過了『六十百千歲』。六十百千歲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六百萬年。造作罪業很容易,幾個小時、幾天的毀謗,阿鼻地獄六百萬年。六百萬年是我們人間的算法,是我們世間的算法,而他在地獄裡面受罪的感受那就太長了。我們在《地藏經》上所讀到的,墮阿鼻地獄時間是論劫數算的,那是講他的感受,所謂是在這個苦的境界裡頭度日如年,是這個意思。而在我們人間看是六百萬年,六百萬年也是很長的時間。
【餘業未盡。】
阿鼻地獄罪受滿了,但是還有餘罪。最重的果報報了之後,還有輕的。
【復於四十百千歲中。生等活地獄。】
『四十百千』就是四百萬,再有四百萬年墮『等活地獄』,等活地獄是八熱地獄的第一個,這就是八大地獄。它裡面的苦比阿鼻地獄稍微輕一點,也是很重的。阿鼻地獄就是無間地獄,阿鼻是無間。從無間地獄出來,再到等活地獄。等活地獄裡面過了四百萬年之後:
【餘業未盡。復於二十百千歲中。生黑繩地獄。】
再有二百萬年墮『黑繩地獄』,黑繩地獄也是八大地獄之二,這個裡面的苦難僅次於等活地獄,比等活地獄輕一點,也不得了。《地藏經》上告訴我們什麼叫黑繩?是把這個人用繩子來量,不曉得是多少距離,量完之後用鋸子鋸,受這個苦二百萬年。餘業還沒盡,麻煩真是大。
【復於六十百千歲中。生燒熱地獄。】
『六十百千』,又是六百萬年,墮『燒熱地獄』。燒熱地獄是八大地獄裡面好像是第六、第七,這裡面的罪比黑繩地獄要輕。雖然說是輕,也都不得了。諸位讀《地藏經》你就曉得了,這些地獄的情況《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楞嚴經》裡面也講得很清楚。由此可知,造作這個罪業,把地獄的時間合起來,從阿鼻地獄到燒熱地獄,總共是一千八百萬年。這是以我們人間時間來算的,實際上他在地獄裡頭的感受真的是無量劫。所以說墮地獄,永劫不得翻身,那是講他在地獄裡面受這些苦難的感受。而實際上造作這種罪業,以人間來講是一千八百萬年。所以諸位想想看,這種嫉妒心、慳貪心生起來,造這樣的罪業。造罪業真的是很容易,時間很短暫,破壞一個講經的道場,讓這些聽眾人對講經法師生起疑惑心、厭惡心,不再來聽,幹這個事情,哪裡曉得有這麼重的果報!
【從彼歿已還得為人。】
這是地獄罪受滿,再得人身。得人身還是有餘報,地獄罪業還沒有完,還有餘報。
【五百世中生盲無目。】
『生盲』就是生下來眼睛就失明,五百世,要受這個果報。
【以殘業故。】
當然生盲他不會得到有好的職業。
【在在所生常多蒙鈍。】
蒙鈍是愚痴,蒙昧愚鈍。
【忘失正念障覆善根。】
這是從地獄出來,雖然得人身,還要受這個餘報。
【福德微少形容醜缺。人不喜見。】
由此可知,種什麼樣的因一定感什麼樣的果報,世出世法總不外因果報應,這就是現代人所講的真理,因緣果報是真理,大乘經上常說,理、事佛都說得非常透澈。從理上說雖然講萬法皆空,從理上講,《金剛經》上就說得很明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能得是空。又給我們講諸法緣起,無有自性,當體即空,這是說你所執著的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這是真理。雖然能與所俱不可得,但是能所的現象好像在我們眼前,我們六根都能感受得到,這是一回什麼事情?這是個幻相,《金剛經》上給我們講,這是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有沒有?有,但是雖有,不是真有,假有、幻有。佛在經上叫妙有,妙有非有,你不要當真。妙有從那裡來的?從因果來的,所以說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為因果不空,所以有夢幻泡影、有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因果顯現的,這個意思很深。明瞭這個意思,十法界是我們修因所感的果報,也正是佛在大經上常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華嚴經》上說的。所以《華嚴》也是相宗六經之一,相宗的根本經典有六經十一論。
既然肯定因果不空,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不能不謹慎,要曉得不但是言語、動作會有果報,起心動念都有果報。明白這個道理,瞭解事實真相,你為什麼不動善念?你為什麼要動惡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相貌莊嚴,色相圓滿,這大家都希望的,哪個人不愛美?你為什麼不美?你要曉得,美是從美的心變成美的相,所以你先要心美才行,你心不美,怎麼樣化妝也化妝不像。現在有不少人,連外國都常見,去整型,愛美去整型,結果整出來之後叫不倫不類,真的把自己毀掉了,我們看到整型毀掉自己的人很多,後遺症真是太多了。佛教給我們整型的方法好,一點副作用都沒有,怎麼說?相隨心轉。你看佛的相圓滿,沒有一絲毫的缺陷,因為佛的善心圓滿,沒有絲毫的惡念,沒有絲毫的惡意,所以他的相貌圓滿。菩薩慈悲,你看菩薩的相都很美,阿羅漢的相就不一樣。阿羅漢的相雖然不一樣,有的奇奇怪怪、古古怪怪的,你細細去觀察他,他沒有惡意,他是個善相。
人天的相就不一樣,有些人相長得很美,你仔細去看他有殺氣,看的很可怕,他不是個柔和的相,不是個善良之相,那是羅剎的相。你看阿修羅、羅剎的相,佛給我們講,修羅的相,男子的相很兇惡,女子的相很美,但是那個美你仔細一看跟菩薩不一樣。菩薩慈悲、善良,沒有惡意,羅剎女、阿修羅女你仔細看,她很兇很狠,她不善良。所以要曉得相從心轉,它的根本的原理就是佛在大經上講的境隨心轉,身體是境界。我們要想相貌好、身體好,身體都屬於境界,只要修清淨心,修真誠心、平等心、慈悲心,你的身體相貌一定可以追隨菩薩。佛追不上,應該跟菩薩差不多。為什麼?菩薩心現的當然是菩薩相。這個方法改變體質,改變我們的容貌非常有效。你們要問我,大概要多久的時間能夠轉變?我可以告訴你,快則六個月,慢則三年,一定可以改過來,你要真修,你要不是真修那不行。依什麼修?依這部經修就行,就非常有效果。這個經上所說的這些毛病,你統統把它改過來,依教奉行,改過自新。所以真修行的人,不要看別的,看他的容貌、看他的體質、看他的舉止、言談就知道了。功夫都表現在外面,絲毫都不能夠隱瞞。希望諸位同修好好的認真努力。
諸佛菩薩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追隨的老師,也是我們活的樣子。我過去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是印光大師的學生,所以我這個法脈還是從靈巖山傳下來的,一脈相承。我親近李老師,李老師像我這個年齡,差不多七十一、二歲的樣子,我跟他的時候。七十歲的人,看起來大概只有四十歲,我們不能不服。不但容貌是四十歲,體力也是四十歲。一道跟年輕人爬山,跟那些大專學生,辦大專講座,跟大專學生爬山。我跟李老師帶著學生,我們走在最前面,第一個爬到山頂,學生還在後面。等了好半天,一個才喘吁吁的上來,「不行不行,你們這些年輕人差遠了」,這個叫人不能不服氣。
一般說這是修行的感應,其實不是的,有它的道理在。如理如法的修學,這是自然的,境隨心轉。所以學佛人確實,我們在講席當中講得太多了,青春永駐,辦得到,不是辦不到,真辦得到。你要真相信、真肯幹,百病不生,怎麼可能生病?病從哪裡來的?病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所有的疾病病根都是這個。你心不清淨,天天打妄想,於是什麼病都生出來,你有怪的念頭,就得怪病,這是一定的道理。你的心很清淨,天天念佛、天天念菩薩,佛菩薩哪有生病的?沒有嘛!即使有病,一個真正念佛人,常常持菩薩名號的人,病都會自己好了,不需要用藥物。這裡面是有理論依據的,不是隨便說的,依照這個理論去做,這個事實就現前。所以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瞭解事實真相,才知道學佛是真實的,一切法中沒有一法能比得上學佛的殊勝。世出世間任何的利益,都比不上學佛得的利益這麼樣的究竟圓滿。我們看這一節果報,深深的思惟,細心體會,能夠稍稍明瞭這裡面的事與理。除了自己身體有這些缺陷之外,外面人家見到你不生歡喜心。
【誹謗輕賤戲弄欺嫌。】
『欺』是欺負你,『嫌』是嫌棄、討厭你,這也是餘報。確實我們人的一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造作業因定的。問題又來了,既然是定了,我們能不能改?能改。所以佛法不是宿命論,佛法承認人有命運,但是命運可以改變。你要真的好好的依照佛法的教誨去修,很快能夠把它改正過來。
【常生邊地貧窮下劣。喪失財寶資生艱難。不為眾人尊重敬愛。】
這幾句是說他的生活環境,他的生活環境,那就相當之苦。『常生邊地』,邊地是指文化水平落後的地區,也就是說他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這就很苦惱了。『貧窮下劣』是指他的生活困苦,物質條件缺乏。底下講『喪失財寶』,得不到財寶,『資生艱難』,生活非常困苦,物質生活。底下兩句是講他的精神生活,『不為眾人尊重敬愛』,這些大眾人討厭他、欺負他、毀謗他、戲弄他,這是精神生活的痛苦。都是過去生中造作惡業的餘報。所以業因非常複雜,都展現在果報上。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事實真相了,我自己一生所遭遇的,你就能夠忍受,不怨天不尤人。假如自己果報還不錯,想到是過去生中造了一點善因,希望善因繼續增長,希望惡的因從此永斷,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的菩提道中,就能夠一帆風順,少障礙、少煩惱。假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境遇不如意,逆緣逆境很多,我們也不必煩惱,也不要怨天尤人。如果生煩惱、怨天尤人,我們就增長罪業,前途比現在更要差,這不是我們願意見到的,不是我們願意去承受的。應當改過自新,應當反省檢點、斷惡修善,這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修學的環境,這是一條正道,如理如法。
學佛的好處就在此地。佛讓我們明瞭事實真相,瞭解事實的道理,而後知道我們自己應該怎樣去做,應該怎樣去修、怎樣去學。這是佛法的殊勝之處,這是佛法高明之處,其他地方學不到,世間的學術我們學不到,其他一切宗教裡頭也學不到,我們有緣遇到,這也是過去生中所種的善根。這一生遇到無比殊勝的法門,要知道珍惜,要認真的學習,在這個裡面開智慧。果然如理如法的修行,我們的生活環境、修學環境必定是一年比一年好轉,一月比一月好轉,學佛的成績、學佛的效果就見到了,學佛的功德利益我們就享受到了。這是真正如理如法修行必然得到的一個結果。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還於邊地下劣家生。匱乏飢凍為人誹謗。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設欲修行。多諸留難。雖暫發起智慧光明。以業障故。尋復還沒。】
這個罪業的餘報,實在講時間太長了,不亞於前面所講的地獄罪報一千八百萬年,這個餘報比那個時間還要顯得長遠,實在可畏可怖。這是佛一講到末法時期,講到現在了,你看從俱留孫佛一直到釋迦牟尼佛,餘報還未盡。『後末世五百歲中』就是末法時期第五個五百年,五五百年,這個說法正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法欲滅時』,這個時代是鬥爭堅固的時代,我們看到社會上動亂的現象,再以佛經對照一下,釋迦牟尼佛說的一點都沒錯。可見得他在三千年前看今天時局,已經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瞭。這些人還是生於邊地下劣人家,這就是說他的餘報還沒盡,依舊受生活的困苦,還是受到別人的毀謗,正念不能提起來,善法很難修學,修善他有障礙。所以,『設欲修行多諸留難』,障緣很多。『雖暫發起智慧光明』,過去生中畢竟是個修行人,阿賴耶識裡面含藏著有善的種子,但是這種子起現行的時間不長,又被業障蓋覆住。所以他的善念少惡念多,善行少惡行多,原因就在此地。說實在話,若不是佛為我們說出,我們怎麼會曉得這個道理,怎麼會發現這個原因。幸好還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造作這個業,報盡了之後,還能夠回頭。
【汝等從彼五百歲後。是諸業障爾乃消滅。】
經上講的『汝等』就是我們現在的大眾,我們就是從這裡過來的。『五百歲後』也正是這個時候,照外國人的算法,我們中國古大德不大承認,像近代的印光老法師、虛雲老和尚,他們一些著作記載的佛曆,不用外國人的,用我們中國傳統的。中國傳統的記載,今年是佛滅度三千零二十二年,照這個算法好,照這個算法就是「汝等從彼五百歲後」,就是二千五百年以後。二千五百年以後,我們罪業差不多消了,我們應該很高興,所以才遇到這個殊勝法門。這個帳要算要從俱留孫佛算起,這世尊給我們講的,我們的災難差不多過去了,所以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
【於後得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我們這一生抓住機會好好的念佛,這一生決定可以往生不退成佛。這部經在今天講豈不正是時候嗎?佛所講的確實就是我們大家,俱留孫佛我們出家造的罪業,到今天這個時候才現出一線曙光。真正能夠懺悔,改過自新,老實修學,我們這一生就有成就。
【是時彼佛當為汝等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這句話我們要直下承當,不要謙虛、不要客氣,就要敢當。我們過去為同修們講解《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給我們授記。你看末後世尊說得那麼清楚、明白,我們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將來在西方世界修行圓滿,到他方世界去作佛,佛的名號都叫「妙音如來」。為什麼叫妙音?我們在經上都講過了。所以我們現前接受三皈的同修,我都用妙音做法名,現在是妙音居士,將來你成佛是妙音如來,因果相應。這是佛替我們起的法名,是佛給我們授記,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無量壽經》最近在十年當中,我們講過九遍,我這次在美國,那邊的同修又要找我講,我說要我講十遍,那第十遍怎麼個講法?我就想了個講法,我說九遍已經很可以了,錄音帶都流通,而且有好幾種已經寫成文字,最近在臺灣印的都要出版了。第十遍的講法,我就想到古德常講的,這個法門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我就講一個「無量壽經指歸」,他們聽了這個名詞很別緻、很好!
指歸怎麼講法?就是一切經裡面,所講到的西方極樂世界。可是這樣去查經太麻煩,現成有個方便,黃念祖老居士註解《無量壽經》,他引用的經論好像有一百多種經論,每部經總引用了好幾條,內容相當豐富。他所引用的沒有加以註解,對於佛學有研究的人,看了沒有問題,初學人還是比較困難,我們就專講他所引用的。所以把它節錄出來,一條一條節錄出來,去掉重複的,在美國我們開始講。也是講到「彌勒十心」,大概黃老居士也是參考古德的註解,「彌勒十心」只寫了前面三條,後面就沒有了。我們講到這一段,這十心十條總要講完全,於是乎查經就查到了這部經,「彌勒十心」是我們這部經最後的一段。查到,我一看,我說這部經是救命恩人,是我們現在學佛人的特效藥。是這個因緣把這個經找出來,豈不是佛菩薩的感應嗎?那麼多經典,我們怎麼會去找這部?找不到!
從這個地方查經查到這一部,從頭一看全是自己的毛病,這還得了!這個毛病要不改過來,我們這一生又會空過。這是諸佛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讓我們在《藏經》裡頭發現這部經典。正好接著《金剛經》的後面,《金剛經》除我們理障,這部經除事障,理、事障礙都除掉,我們修學這個法門必定是一帆風順。就是世尊在此地所說的,「是時彼佛當為汝等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不是往生極樂世界才授記,現在就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