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二集)  2009/8/12  台灣  檔名:12-047-007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四面第六行,下半段看起:

  【菩薩教令修止觀兩門。心無暫替。因果喪亡。苦業無由得生。但令不入三塗。名為普代眾生受苦德也。】

  大師為我們指出『菩薩』,不是一般人,菩薩是佛教裡面一個名詞,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菩薩是古印度語梵文,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的眾生,玄奘大師把它翻作覺有情,有情就是一般眾生,有感情。跟聖人不一樣,聖人感情已經變成智慧那是聖人,所以聖人用智慧不用感情,覺悟的人;迷惑的人他用感情,不知道用智慧。我們可以這樣說法,智慧這個東西,覺悟了就叫智慧,迷了就叫感情,智慧跟感情是一樁事情,迷悟的兩面。佛在《華嚴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圓滿的智慧,無量的智慧。智慧迷了之後就變成感情,這個感情也是無量的,也是沒有邊際的,感情裡面就生執著,就麻煩多了,副作用太多,苦不堪言。大乘佛法裡面,像法相宗,他們提倡的是「轉煩惱為菩提」,菩提是智慧,轉煩惱為菩提;「轉八識為四智」,這證果。轉煩惱為菩提是菩薩,轉八識成四智是佛。感情也叫情識,識就是八識,一轉變就變成四智菩提,這就成佛。可見得法界虛空界裡面一切眾生就是兩種人,一個是覺,一個是迷,覺了稱佛菩薩,迷了稱凡夫。凡夫跟佛菩薩是平等的,沒有差別,只有迷悟不同,於是苦樂就不一樣。我們千萬看到這些名相不要產生誤會。

  十法界的眾生都是迷而不覺,十法界裡面有四聖六凡,六凡是全迷了,四聖法界是覺悟,覺悟但是他是解悟,他受佛的教誨,天天聽經聞法,明白了,理是明白,事上沒轉過來。大乘教裡面常講「理可頓悟」,聽聽明白,真明白;「事須漸除」,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不是一下就能轉過頭來,那是太難太難!事上是慢慢的轉,逐漸逐漸的向上提升。所以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這就是事上要漸漸的除。要懂得除的方法,菩薩在此地就教『教令修止觀兩門』,教化一切眾生,教學要時時刻刻提醒。凡夫,尤其是六道的凡夫,迷得太重,迷得太久,迷得太深,必須時時刻刻提醒他,這個方法非常重要;不提醒,很容易他又犯過失。佛對於這一點,他確實有非常善巧的方法,我們稱為善巧方便。用什麼來提醒?六道凡夫都喜歡藝術,所以佛菩薩就利用藝術。美術、繪畫、雕塑,這人們所愛好的,音樂、舞蹈,凡夫所愛好的。自古以來,古時候雖然沒有文字,文字沒有發明,有沒有歌舞?有。它比文字還要早,所以佛法裡面就用上了。我們看一個道場,你看到活動的場所,大殿大廳裡面供養的佛像、菩薩像、羅漢像、天人像,雕得都非常之精美,高品質的藝術品,做什麼的?提醒你的。不可以把它當作神仙去膜拜,那就變成迷信,提醒你的。

  一般最普通的表法,我們供一尊佛、兩尊菩薩,這最簡單的,非常適合於家庭。佛代表什麼?佛代表我們的自性、法身。讓你看到這尊佛像就提醒我們自己,我們要回歸自性,要回歸法身。不需要說話,說話聽太多,聽厭煩了,鐘磬的音聲,讓你看、讓你聽這就提醒自己。佛代表本體,菩薩代表從體起用,你看《還源觀》裡面講的,它一共是六段,六大段,第一大段就講「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佛代表的,佛像代表的,這本體。一切法都是從本體變現出來,體永恆不變,能生萬法。兩位菩薩代表什麼?起二用。用太多了,無量無邊,但是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一個是理,一個是事,就兩大類。我們供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代表理,觀音菩薩代表事,事上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理有事,理事不能離開。理是般若智慧,如果慈悲裡面沒有智慧,慈悲就有副作用。你看看佛門裡面常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古大德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為什麼?如果慈悲、方便沒有智慧,沒有理智,後遺症就出來,後遺症是禍害、下流。

  所以佛法不講愛,世間很多宗教講愛,佛法不講愛,佛法講慈悲。慈悲就是愛的意思,跟愛沒有兩樣,為什麼換一個?慈悲裡面是有智慧、有理性;換句話說,理智的愛叫慈悲。一般講愛的時候不一定有智慧在裡面,這感情,愛裡頭有情就麻煩。所以佛經裡面很少看到愛,慈悲用得最多,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菩薩教導這些眾生,特別是六道眾生教他什麼?「止觀兩門」,止是放下,觀是看破。我初學佛的時候年歲是不小,所以很懊惱,為什麼不讓我早十年遇到佛法,我要十六歲遇到佛法就不一樣!二十六歲才遇到,很著急,遇到這麼好的東西,這麼殊勝的東西,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我第一次見到出家人章嘉大師,頭一句話向他老人家請教的,我問他老人家,我說:我知道佛法殊勝,佛法好,有沒有方法讓我很快的就能夠契入?章嘉大師聽到,很慈悲,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兩個看了半個鐘點,一句話不說,聚精會神專注聽他老人家開示,半個鐘點說了一個字:有。聽到有,我們耳朵就豎起來,半個小時精神一直集中,沒有雜念。可是我們畢竟還是年輕初學,自己習氣不知道,老師知道。老師又停了五、六分鐘,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講的語氣很慢,一個字一個字的說。

  這是什麼教學法,當時不知道,一生頭一次遇到這個事情,還算不錯,能沉得住氣。十幾二十年之後才恍然大悟,古時候老師對待參學的學生就是這樣,要看你什麼?要看你整個心定下來才會告訴你。心浮氣躁不跟你講話,為什麼?講了沒用處,耳邊風,這邊聽了那邊就忘掉,那不叫講廢話嗎?我才明瞭,當時老師是讓我整個情緒定下來,半個小時精神意志集中來聽他的教誨。我們聽了之後,當然沒有那種修養,接著就問:從哪裡下手?老師教我從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我聽了似懂非懂。老師很慈悲,讓我每個星期天跟他見一次面,他會給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教我。第二個星期他就教我要認真去學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我告訴老師,那個時候,我們是職位很低的公務員,待遇很微薄,真正是勉強夠過生活,決定沒有多餘的錢去做布施,去做好事,沒這個力量。老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那可以,沒有問題。一塊錢有沒有?還行。他說:你就從一塊、一毛去做,真心去做,不能不做,永遠去做。

  學佛之後我才曉得,之前年輕的時候造了很多罪業,罪業最重的殺業。抗戰期間真的是無知,我父親是軍人,喜歡打獵,每天早晨天還沒有亮,我父親就把我們叫醒,跟他一起去打獵,我打了三年,殺了不少眾生。所以明白之後,我頭一個就發心吃素,素食,不跟眾生結冤仇。第二樁要做的事情放生,寺廟裡面常常有人湊錢放生,我們一塊、五毛也可以。這是什麼?知道自己業障深重,消業障,做得很積極。再印經法布施,開智慧的,寺廟常常有人提倡印經,大家湊錢,這我參加。以後收入多,真的施財得財,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老師教我改造命運!因為我命裡面,我知道我命裡沒有財富,也沒有地位,官印,命裡沒有官印,而且短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很清楚。還不錯,還有二十幾年,二十幾年好好的修,老師的話百分之百的依從。老師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的,很慈悲,他不會騙我。我對老師一分錢供養都沒有,老師熱心教導,我們唯一能夠報老師的就是依教奉行。

  所以必須要有善巧方便,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供觀音菩薩是什麼意思?他天天提醒你要慈悲待人,就這個意思。供養大勢至菩薩什麼意思?你要理智不要用感情,這是真正供佛,佛菩薩對你真實利益。你供佛雖然是個形像,你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你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這個道理很深。是個藝術品,不能把它當作藝術品來觀賞,那就錯了,那什麼利益都得不到;用它來幫助你,啟發你的性德。佛門裡面的供具都有深刻表法的意思,佛前供花,花不是給你看的。花代表什麼?代表因果,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開得好,因修得好,你要造好因,你後來才會有好的結果,表這個意思。不是供佛看,提醒自己的。最重要的供具是一杯水,這最重要的供具,這一杯水是什麼?這杯水是自己的心,時時刻刻看到,心要像水一樣清淨,要像水一樣平等,給自己看的。那是什麼?那是佛心,那是真心,真心就是清淨平等。《無量壽經》上經題告訴我們「清淨平等覺」,心清淨平等就不會迷,智慧就生,覺而不迷,你看這意思多好。供燈,燈代表光明,把自己的慈悲、智慧貢獻給一切眾生,就像燈放光一樣,燈放光不照自己,照別人。特別在古時候用油燈、用蠟燭,表法意思非常明顯,燃燒自己,照耀別人,這是代眾生苦。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放光,這哪有迷信!這種教育多好。中國的寺院,你走進去之後是個藝術宮殿,完全用藝術來表法,來提醒你。你要是真正懂得,你到寺院殿堂裡面去走一遍,你就覺悟,你就明白了。

  止,止的是什麼?後面提出五種;觀,你對宇宙人生應該怎麼看法,後面也給我們歸納了六種。入五止起六觀,這就是華嚴境界,毘盧遮那佛的境界。毘盧遮那佛跟阿彌陀佛是什麼關係?很多人問過我,早年我住在新加坡,有同修問我這個問題,我就用這個例子,舉個比喻告訴他,華藏世界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是城市國家;極樂世界是烏節路,新加坡最繁華的一條街道。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關係就像這樣,是一不是二,你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到了華藏。可是用淨宗念佛這個方法,往生到極樂世界容易;不用這個方法,修其他的法門不容易,很不容易達到。所以淨宗這個法門,是契入華藏最善巧、最方便的一個門路,不容易遇到,遇到了要珍惜。止觀兩個字在念佛人身上很重要,止是什麼?放下萬緣,觀是什麼?這句名號六個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樣修淨土,真是祖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的。

  『心無暫替』,「暫」是暫時,很短的時間,「替」是代替,別的東西替代。「心無暫替」的意思就明白了,夾雜,天天念佛裡面還夾著有雜念,那個雜念夾雜進去叫暫替。雖然時間短,但是它把你功夫破壞,不純。所以念佛這一門,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佛要怎麼念法?你看大勢至菩薩八個字,這是念佛法門的祕訣,都攝六根是把六根收回來,眼不向外看。我們用現代的話說,眼不受色的誘惑,耳不受音聲的誘惑。觀世音菩薩講「反聞聞自性」,不聽外面的,聽裡面的,裡面是什麼?裡面是性德,是自性。眼不看外面的,看裡面的,看自性。六根不向六塵境界去攀緣,從六塵境界裡面回頭去看自性,眼回過頭來就見到色性,耳回過頭來就能回歸到聞性,六根的根性一回頭就見性,所謂回頭是岸。不要向外去奔馳,向外奔馳錯了,眼被色牽引,耳被音聲牽引,舌被味牽引,你在六塵裡面,色聲香味觸裡面起分別、起執著,這造業,什麼業?六道輪迴業。口裡面念佛,而我們六根所造的依舊是輪迴業,這往生障礙。所以念佛念一輩子,為什麼最後不能往生?道理在此地,你沒有能夠止住,這重要。

  凡事都有事理兩面,有事、有理,事上面容易辦。譬如我們學佛,知道經上所說的,祖師大德教誨我們遠離五欲六塵的境界,首先在事上、環境上幫助我們修清淨心。所以古時候寺廟庵堂,無論是大小都選擇在深山裡面,人跡罕至,一般人不會到那裡面去的,環境清淨,聽不到外面雜音,這個地方好養心,修身養性選在這個地方。這樣的環境,在佛門的術語叫阿蘭若,阿蘭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寂靜處,這個地方很安靜,聽不到雜音,所以寺院也叫做蘭若意思在此地。可是今天我們的生活環境大幅度的改變,科技發達,資訊發達,交通便捷,深山裡面也都有電視、有網路,道路開上去變成觀光旅遊點,不清淨!現在佛教為什麼衰到低谷?你想想看,清淨道場變成旅遊觀光勝地。在過去一塵不染,現在五欲六塵都會集在這一塊這個點上,你能不染嗎?你要不染那是聖人,聖人不到這個地方來,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十來年前,北京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說在過去佛門四眾弟子修行成就的順序,出家法師排第一位,是成就最多的,第二位是出家的比丘尼,第三位是男眾居士,第四位最後是女眾居士。他說現在變了,佛門也變,現在修行成就的,成就最多的,最有成就的,在家女眾排第一,第二位在家男眾,第三位出家女眾,最後的是出家男眾。我們想想黃念老講的話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現在事實擺在面前,確實如此,這顛倒了。印祖對我們現前的社會看得太清楚,他老人家教我們,建道場建小茅蓬,住眾最多不要超過二十人,還是需要選擇寂靜處,不要選擇觀光旅遊的景點,過去這些叢林寺院不適合修行,這點我們很了解、很清楚。

  我在八0年代,我記得我第一次到北京訪問,見到趙樸老,老同鄉,我們談得很投緣。那一次香港同修陪我去的二十多個人,樸老盛情招待,在佛教會的餐廳裡面開了四桌接待我們,我們談了四個多小時,依依不捨。他是安徽人,同鄉。我當時就向他老人家報告,我說現在佛教要與時俱進,過去這些叢林寺院都有千百年的歷史,它是古蹟、是觀光的景點,不適合修行。我就建議應該交給國家觀光局,都做為觀光景點。佛教的道場重建,現在交通方便,資訊發達,不要建很多。那時候我跟他老人家建議,一個宗派建一個,另外選擇地方,模仿外國的大學城,將來一個道場新興的都市,它就是一個城市,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解門,一部分行門。解門就是大學,採取夏蓮居老居士的建議,解門裡面統統用學院這個名詞。譬如我們淨土宗,淨宗學院;華嚴宗,華嚴學院;天台學院,這樣好,就是大學。另外修行一部分稱學會,淨宗學會,修行道場就是念佛堂、蓮社。學院是學校,培養人才對外弘法,現在對外弘法可以不需要建道場,用網路、用衛星電視向全世界播放,任何地方都能夠接收,不需要建道場。中國大小乘總共十個宗派,建十個大道場,佛教就興旺起來。老居士聽了很歡喜,可惜我們相見恨晚,我們見面是他的晚年,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如果十年前遇到他,真起作用。佛教將來以後走哪條路?還是要走這條路。所有這些古蹟的道場都應當做什麼?機會教育,社會教育,那個影響太大!來觀光的人,你能簡單介紹一下,就是把供佛像的意義介紹,這是什麼?上課。他就明白佛教不迷信,是教你做人的道理,是真正教你斷惡修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觀光旅遊的這些導遊要經過訓練,他要真是內行,懂得佛門這些藝術,佛門裡面這種智慧,教學的善巧。觀光客等於繳了學費,他入門都買門票的,繳了學費他真正學到東西,他這個學費值得。這些人學了之後,他回到他的原住地,他又會給別人宣傳,這肯定的。是教育,宗教教育,我們學了將近六十年,現在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

  佛教講些什麼?可以說它有兩種,一種是普及教育,目標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用現代的話說,幫助一切眾生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是普及教育,人人都要學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這一生能夠生活得很幸福、很美滿。另外還有少數人他的目光遠大,他覺得這還不夠,這裡面真的有高等科學、高等哲學。為什麼稱高等?現前哲學裡面解決不了的問題,科學裡頭解決不了的問題,佛經上都有,確實有讓你心服口服的答案。你要是接觸,你要是學習,你不能不佩服!今天科學家所發現,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早就說了。科學裡面宏觀世界,宇宙,佛講得清楚,宇宙怎麼來的,為什麼會發生的,發生之後如何再演變,怎樣叫它回歸,說得好!生命是從哪來、我從哪裡來的,講得清楚。佛法不用推理,不用研究,他怎麼會知道的?他就是從放下,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是你自己看到的,親眼所見,那還能有錯嗎?現在這個世間大家知道,數學為科學之母,佛不用數學,數學有的時候計算有差誤,禪定裡頭沒有誤失,妙絕!知道宇宙的真相,出現了一樁事情,什麼事情?原來整個宇宙是一體,現在講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體是什麼?就是自性。自性是一,自性奧妙無窮,唯證方知,這個話說得好,你聽講,聽佛來給你講,聽多了你也知道,聽老師說的自己沒見到,在佛法裡自己沒見到都不算成就;必須是你自己親證,佛門的學位你才能拿得到。佛門的學位,最高的學位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這些名詞是佛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要什麼樣的資格才能拿到?阿羅漢好比是學士學位,最低的正覺;菩薩的學位,正等正覺;最高的,佛的學位是無上正等正覺,有!講得很清楚。

  底下這句話說「心無暫替,因果喪亡」,因果沒有了。佛門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真的因果不空。因果什麼時候空?宇宙沒有了、萬物沒有了,因果就沒有了。要知道因果是跟宇宙、是跟萬物、是跟我同時出現的,這就說明有宇宙就有因果,有萬物就有因果,有我就有因果。宇宙萬物的生起,第一個因,第一個因它沒有因,所以說妄,它不是真的;如果第一個因它真的有因,那就不能叫妄。佛家講「一念不覺」,這個第一念,第一念的不覺沒有因。佛在經上講的比喻,講得最多的是「夢幻泡影」,我們人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作夢第一個因是什麼?沒有,所以夢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有因,有果就真的,這在佛法裡面講得很微細。確實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告訴我「佛經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這麼多年來,在講經教學裡面,我沒有用方老師的原話,我常常講高等哲學,方老師的原話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宇宙的起源,佛法講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就是心一動,這微微的一動宇宙就出現,一時頓現。動念,我就出現,萬物就出現,能生萬法。起心動念是有先後,但是你看不出先後,速度太快,幾乎是同時的。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這個時候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那我們要想到,不起心、不動念的時候那就是自性,自性是什麼樣子?佛經上的形容叫常寂光。常是永恆,永遠不會變;寂是清淨,清淨到極處一塵不染;光是光明,這常寂光。這裡面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所以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這要知道。因為你知道你才肯放下,放下就還源,就回歸到常寂光。回歸到常寂光就融入常寂光,就好像一滴水回到大海,跟整個大海融成一體,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那一滴水就是大海,整個大海就是那一滴水,這是事實真相。

  可是如果在實報土裡面起了分別,分別都是振動。起心動念是最微細的振動,常寂光裡頭沒有振動,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的時候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沒有振動,所以振動是虛妄的。一有分別,實報土就不見,實報土變了,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變成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就變成這個法界。如果在這裡面一起執著,執著的念頭起來,執著念頭起來是什麼?執著就我,沒有我就沒有執著。所以一有執著的時候我出現,我跟執著是同時發生的,一有我,四聖法界不見了,變了,變成什麼?變成六道,六道裡頭有我、有執著,佛講得清楚!只要你執著破了,我不再執著,於世出世間法都不執著,也不執著這身是我,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是一場夢,你就醒過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分別變的。我能於一切法不再分別,四聖法界就不見了,諸佛的實報土出現。統統是一時頓現的。

  上上根人是一聞千悟,一時頓捨,他一下就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一剎那之間他就放下,這一放下他就成佛。最明顯的例子,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的,一時頓捨;在中國唐朝時候,惠能大師也是這樣的,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年輕,二十四歲。他聽到五祖跟他講《金剛經》裡面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一下放下就見性,就融入常寂光,所以五祖的衣缽就傳給他。這一悟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什麼疑難雜症,你去問他,他都給你解決,這真的,這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我們凡夫看,看不懂,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你聽他講解,明白了,這真的開悟。

  這一開悟,智慧現前,智慧是自己本有的,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頭學來的。你如果講今天科學技術,他懂不懂?全懂,沒有一樣不懂。既然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他就懂,他為什麼不發明?為什麼他不製造?造一架飛機問釋迦牟尼佛會不會?會。造原子彈會不會?會,沒有一樣不會,高等科學!為什麼不製造?告訴你,如果那個時候製造出來,現在這個地球早就沒有了,就這麼個道理。中國古時候不是沒有科學技術,有!那些發明創造的人,死了以後全毀掉,不留給後人,什麼原因?他知道這個東西,人類如果沒有相當道德的水平,這個東西會有流弊,流弊對於人、對於整個地球有害無利,不能留。這是什麼?這是真實智慧,真實的慈悲。古時候人過的什麼日子,現代人過的什麼日子,古代的人生活真的幸福美滿。現在人幸福美滿沒有了,為什麼?被科學破壞掉,科學技術把幸福美滿給毀滅掉。我們不說多,就說這台灣六十年來,我是二十三歲到台灣,今年八十三歲,六十年。六十年前的台灣有濃厚的人情味,不一樣!如果我們再想想,再往六十年前,一百多年前台灣沒有鐵路,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從台北到高雄要走路,要走半個月。親戚朋友要來的時候半個月,走了半個月來,那種感情你無法想像,那個接待人情味多濃,所以他有幸福美滿。現在幸福美滿變成什麼?是被這些交通,便捷的交通、科學技術把它給消滅掉,只有名詞沒有實際。

  我們想想,是那種生活好還是現在生活好?那時候好,人沒有憂慮,沒有牽掛。現在有好多新的毛病,像焦慮症,這個東西從前沒有聽說過有這種毛病,所以科學技術帶來許多聞所未聞的疾病,到底哪一種生活方式好,你不知道。真正回到過去,知道過去的社會美滿,過去的社會安全,過去社會人跟人都有信心。人從來沒有想到壞人,沒有這個觀念,人都是好人,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哪有壞人?你說哪個壞人沒人相信。現在都顛倒,現在認為世界上沒好人,你要說個好人,人家懷疑;你說哪個人是壞人,正常,一點都不奇怪,恰恰一百八十度的顛倒。佛法教我們回頭,回頭是岸,回頭你才把事實真相找到,你才能徹底覺悟。所以這「因果喪亡」,必須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回歸到常寂光,因果就沒有了,實報莊嚴土裡面還有因果。所以讀這一句要懂得,這個境界比法身菩薩還高,法身菩薩還離不開因果,必須圓滿的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

  『苦業無由得生』,這是了解因果,你看它是個「苦業」,有苦就有樂,這是講十法界裡面的事情。因為你深信因果,你知道善業決定有善果,惡業決定有惡報,你不願意受惡報,你就不會造惡業,你對於因果的道理、現象、利害,太清楚、太明白。所以佛教凡夫,教六道眾生,在六道裡要把因果擺在第一,才真正能夠收到教學的效果。在六道裡首先要幫助眾生不墮三惡道,這靠什麼教育?就是靠因果教育。以因果教育為主,以倫理道德為輔助,六道裡確確實實是這樣的。到什麼時候才以倫理道德為最重要的,因果可以不必再談?阿羅漢以上,四聖法界裡可以不必談因果。為什麼?他們都正覺以上。你看看,聲聞緣覺他們證到的正覺,往上去的菩薩、佛是正等正覺,他們會不會造惡?不會造惡,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就像我們在學校念書一樣,小學最重要的課程是因果教育,中學、大學這個課程教完,他已經學得很好,已經養成習慣。所以他要往上提升,這個基礎東西不要教,他已經學得很好,這些理不能不知道。

  底下這個總結,『名為普代眾生受苦德』,現在這個世間眾生都受苦,你細心觀察,富貴都苦,窮人苦,富人也不樂。我見過很多富人,擁有億萬財產樂不樂?不樂,天天吃安眠藥,不吃安眠藥不能睡覺,依然患得患失,過得很苦。貴人,貴是有地位的,我也認識很多國王、總統、總理,這樣身分人我也認識很多,樂不樂?不樂,非常辛苦。由此可知,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貴賤貧富統統苦,這怎麼得了!我們想,離苦得樂是不是真的?真有樂嗎?真能離苦嗎?真的。你見過嗎?見過。在哪裡見過?古人典籍裡面見過。古人記下來這個東西,絕對不是他幻想的,是事實。特別是中國人,中國人重視歷史,要把這些事情記下來留給後代,讓後代人學習。在這個世界上重視歷史,重視智慧的傳遞,整個地球上中國算第一。這是中國人的幸運,我不說驕傲,驕傲不好,中國人非常幸運,有這麼好的老祖宗,給我們發明了,全世界所沒有的,傳遞文化的工具,這工具是什麼?文言文。沒有這個東西,文化早就完了,外國人沒這個工具。老祖宗知道言語會隨著時代在變,所以把言語記錄下來,過個幾百年之後後人就不懂,不知道你在講什麼。所以發明一種東西,永恆不變的叫文言文,它不跟語言一道走,所以把它分開,語言是語言,文言是文言,文言是傳道的。我們懂得文言文,今天看孔子的書,看周公的書,看堯舜禹湯的書,就像他親自寫信給我們一樣,我們能懂他意思,能接受他教訓,不會錯解意思。這是文言文的好處,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歐洲像拉丁文,古老的語文記錄下來,現在要靠專家考古,少數人懂得,是不是真的懂得還都有問題,這就是什麼?它語跟文是統一的,就出現這個毛病;我們老祖宗把語跟文分開。

  文言文難不難學?不難。從前我們老師教我,你能夠背誦五十篇古文,文言文古文,你就有能力閱讀沒有障礙;你能夠熟背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我這個年齡差一點,大我五歲以上的文言文就學得很好。我這個年齡遇到了改革,私塾廢棄,改成小學,小學不再念文言文,私塾裡頭念。所以大我五歲以上的,國學的基礎那比我好太多!我們本來還是可以能夠學個十年的,遇到八年抗戰,八年抗戰私塾徹底消滅,中國大家庭制度也徹底消失。這兩個是我們近百年來苦難的根源,為什麼會有這苦難?這兩樣東西沒有,家沒有,家破人亡。家破了怎麼樣?無依無靠,你生活不能安定。從前大家,家庭是大家,有依有靠,你終身絕對靠得住的就是你家庭,大家庭。你在外面做任何事業失敗了,誰支持你?家支持你。你年歲老了不能工作,誰照顧你?家照顧你。所以家肩負起養老育幼的使命,不怕年老,年老真有天倫之樂,你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小孩多,那有天倫之樂。私塾就是家裡面的子弟學校,學校辦得好的,還有些親戚朋友他們的後裔,我們這個學校還有名額,還可以容納都收留。蘇州范仲淹先生那更了不起,他官做得大,做到宰相,他的子弟學校不但照顧自己的小孩,照顧親戚朋友,社會上凡是能夠念書的這些好的子弟統統都收,而且什麼?還供養他,叫義學。所以這些富貴人家為國家培養人才,功德大,心量大!他看這個小孩,不是自己家的,國家的下一代,看得深、看得遠,所以很用心的照顧、教導。這就是代眾生苦,養老是代眾生苦。

  我常常在想,這個世界要真正能化解衝突,恢復像從前一樣的安定和平,這湯恩比講的,只有靠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話真的不是假的。他是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歷史哲學家。我就他這幾句話,跟英國倫敦劍橋大學漢學系的學生討論過,他的話不是假的。但是中國幾千年來長治久安真正得力,得力於家,這中國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得力於家。中國的家太好了,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肩負起養老育幼、教化事業的功能。每一個家都整齊,社會上沒有壞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在社會上各行各業,哪一個行業最清高、最安樂?讀書做官,「學而優則仕」,仕就是從政,他沒事情做。為什麼?沒有案子好辦,社會上都是好人沒壞人,一個月有三、五件案子很多了,平常沒事。所以他有時間讀書,有時間從事於藝術的消遣,書法、繪畫、著書、遊山玩水。有很多時間去訪問住在山林裡面高僧大德,跟他們做朋友,常常往來,你說那個生活多美滿、多幸福、多快樂。現在社會不一樣,台灣這麼小的一個地方,要跟中國大陸比,那是最小的一個省分,浙江是小省,大概比台灣都要大一倍多,到兩倍。可是案件,我是好像有兩次跟司法院賴院長見面,他告訴我,案件一年平均將近三百萬件,三百多萬件,一年三百六十天,他說除了假期放假不上班,幾乎每一天平均一萬件;刑事案件平均每天是兩千,辦不完的案子。在過去中國舊社會裡,一個月案件最多一百件就不得了!天天還有案子辦,那還得了,一天二、三件。現在一天一萬件,什麼原因?家沒有了,問題多!人沒有依靠最可憐,特別是老年、幼年,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時候,這最悲慘、最可憐的。你說家多重要!

  我覺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有那麼樣輝煌燦爛的成就,原因是什麼?家,它的家太好!現在再恢復從前那個家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家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應當把它繼承下來。用什麼繼承?我就想到企業,人家常講企業家。企業能不能把中國傳統那個家的精神繼承下來,讓企業變成中國古時候那種家,中國文化就復興。中國文化真的能夠改造世界,能夠給世界帶來永久的安定和平,可以!我在大陸上認識一個胡小林企業家,我就勸他:你來幹,帶頭幹。現在這個社會需要榜樣,一個樣子做好了,大家可以模仿。要不做出一個樣子,光是口頭上介紹,很難產生效果,因為現在人要親眼看見,他才相信。所以人要給人做個好樣子,家要給人家做個好樣子。現在中國家沒有,從前的家是血統的關係,血緣關係,現在的家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可以用道義。老闆是家長,員工是自己的子弟,員工的父母老人,那就是自己的叔叔伯伯,員工的兒女就是自己的下一代,你要把他看作一家人,用中國傳統的家道、家規、家學來照顧他們。所以我跟小林說過,如果中國能夠有十幾二十個這樣的企業出現,我相信中國三、五年之內,社會秩序就可以恢復到古代,禮義之邦,和諧社會就在全國落實。

  古人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真正有這個智慧、有這個眼光,發心做這個事業,他不但救了自己,救了自己的家,救了社會,救了民族,救了國家,也拯救全世界。你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沒有白來,你真正是救世主,真正是代眾生受苦,為一切眾生解決了問題。從哪裡做起?要從自己做起。我自己很想做,你就認真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你自己沒有認真學習,你沒有真正的心得,這個事情就很難做得圓滿。你自己做到,你能感動周邊的人各個都能做到,這就做成功了。今天在這個社會靠做文章不行,靠開會不行,靠講演不行,那是人家聽聽而已,介紹一些。最能感動人的,是做出榜樣,我做出樣子來給你看,告訴你這真的,這不是假的。後頭還有一段:

  【雜集論云。於不堅堅覺。深住於顛倒。離煩惱所惱。得最上菩提。已上明四種行德竟。】

  這段說完了,末後用《雜集論》上這首偈。什麼是『不堅』?不堅固,現象是不堅固的,剎那生滅,一切法是不堅固的。什麼是『堅覺』?這個堅是堅固,覺是覺性。不堅固的法相,堅固的覺悟,自性覺,這是客觀環境。「不堅」講相,「堅覺」講性。可是現在怎麼樣?『深住於顛倒』,我們迷失了法性,錯看到法相,我們把法相看錯了,以為這些現象是真實的,不知道現象是剎那生滅的,於自性的體相用一無所知,這叫「深住於顛倒」,是六道眾生。現在佛菩薩教給我們『離煩惱所惱』,你才能『得最上菩提』。「離煩惱」,「所惱」,這是兩樁事情,離煩惱、離所惱,所惱的是什麼?外面的環境。煩惱我們今天講心裡的,你內心裡面什麼東西?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是煩惱。外面所惱的,五欲六塵、是非人我是外面的,內外都要離。不堅是外面的,堅覺是法性、是自己,你真的能這樣做,你才能得最上菩提。換句話說,最上菩提無所得證明了,無所得,你得的是什麼?你得的是自性,明心見性。最上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真正是這部論典裡面妄盡還源,還源就是得最上菩提,要「離煩惱所惱」。身心世界,身心是煩惱,世界是所惱,你要捨得乾乾淨淨。

  捨,要注意,是心捨,不是事捨,事要是捨掉,釋迦牟尼佛何必要辛辛苦苦教化眾生四十九年?天天給人講經說法,不是事嗎?事沒捨,心裡面,心裡沒有,給人家講經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就對了,不著相!為什麼要這樣做?為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菩提心,這是大慈大悲。絕對不是為自己;換句話說,在自己分上是捨得乾乾淨淨。真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大乘教裡面講「三輪體空」。無論哪一樁事情,佛菩薩示現做得圓圓滿滿,一點欠缺都沒有,高明高在這裡,圓滿是圓滿在這裡,不是什麼都不幹。示現在家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尊敬長輩,事樣樣做得圓滿,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大方廣佛華嚴」在哪裡?就在眼前,就是你的生活。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這第四段,四種行德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