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第十七集)  1997/11/1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6-0017

  請看講義:

  【一行為純。萬行為雜等。即事事無礙義。若一理為純。萬行為雜。即事理無礙。】

  這是簡單的為我們辨別,什麼叫做理事無礙,什麼叫做事事無礙。清涼大師這個說法很簡單、很清楚,非常的難得。『無礙』的意思是純雜無礙、一多無礙,正是經中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才是『無礙義』。『一行為純』,一裡面就含多,多裡面一定也含一,但是在我們初學的這個階段,必須要從一行下手。到多即是一,那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通常我們所謂法身大士,他們才真正到「一多無礙,純雜一如」,到這個境界。我們雖然是從一、一行,一行裡確確實實含菩薩所修的萬行。

  一不是專一,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明瞭,這個一是任一。譬如我們講「六度」,六度裡任何一度都含攝其餘的五度,無論哪一度;而六度是菩薩萬行的綱領,所以每一度裡面實在說,境界都是深廣無盡,正是四弘誓願裡面所講的法門無量,每一度裡面都是無量法門。由此可知,任何一門都圓滿含攝一切法門,這是《華嚴》境界。只要一門修成功,一切法門都圓滿證得,學經也不例外。一部經學通了,一切經都通達,這就是「事事無礙義」。

  「事事無礙」,實實在在講都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入不了《華嚴》境界,也就是說,我們沒有法子生活在「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之中,原因是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並不是這個境界不存在,這個境界不現前,不是的。境界決定不會隨我們念頭轉變,這一點我們要明瞭。境界永遠是真實的、永遠是不變的,這才叫真。這個真就是大經上講的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都是一真法界。我們見不到真實,是我們用妄心;如果我們用真心,你就見到這個境界就在眼前。

  古大德無論宗門教下,宗門裡面明心見性的人,教下大開圓解的人,我們聽聽他們怎麼說的,他們常講「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這就是證明他們見到一真,原來一真就在我們身邊,沒有離開我們一分一寸,沒離開!障礙是產生在自己,不在外境。外境裡面沒有是非,外境裡面沒有好惡,只要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我們六根就接觸到了,這是事實真相。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沒有別的,就是希望我們過真實的生活,不要過夢幻泡影、虛妄的生活。真實的生活就是佛菩薩,虛妄的生活是凡夫,凡夫跟佛菩薩實在講也就是一念之差,真正讓我們體會到幾分,凡聖不隔毫端。《華嚴》特別將這些理事為我們顯示的清楚明白。再看下一段:

  【唯心現者。一切諸法真心所現。如大海水。舉體成波。以一切法無非一心故。大小等相。隨心迴轉。即入無礙。】

  這一段最重要的是末後這一句,我們必須要明瞭,佛在經上給我們說的,『一切諸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說的。因為說到「唯識所變」,所以法相唯識宗也將《華嚴》作為它本宗的根本經典。法相宗有六經十一論,這六經裡就有《華嚴經》。「唯心所現」,這個心是『真心』,這個心就是講的法性、真性、本性,名稱雖然有很多,都是說一個意思。心是體,心性是一切萬事萬法的理體。有體一定就會現相,所以這個相是自然而現的,沒有因緣,體一定現相。

  佛在經上為了一切眾生種種執著,有執著因緣的,有執著自然的,佛在楞嚴會上告訴我們,「非自然非因緣」,教我們一切都不要執著。相怎麼生的?法爾如是。「法爾」是本來就是這樣的,有體一定現相。可是這個相會變,體不會變。體是理,前面講的,理是一個,這是純。相就非常複雜,相就雜了。無量無邊的事相都是一個性體變現出來的,體雖然不變,但是它相還在那裡轉變,這是什麼回事情?佛告訴我們,相是唯識所變。

  諸位一定要知道,相會不會消滅?不會的,只會轉變而不會消滅。這個意思不太好懂,我們明明看到有生有滅,為什麼說沒有生滅?古大德用金與器來做個比較,說明這個現象。黃金,金是體,用金做成的器皿是相,我們說這個黃金,我不做一切相,那不做一切相,它還是有相。我們把黃金做成一尊佛像,金佛;如果將這個黃金鎔化做成菩薩像,金菩薩。你們想想,黃金的相有沒有消滅?沒有,它從佛像變成菩薩像。那我什麼都不想要了,什麼都不想要,那個黃金一坨,那是一坨的相;你把它做成方塊金條,那是長方形的相,它總有相,有體一定有相。

  相是怎麼轉變的?轉變特別是講六道、十法界。六道、十法界的相是唯識所變,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隨著妄想分別執著,那個相會轉變,只是轉變而已,決沒有消失掉。如果這個相滅掉了,性也沒有了,哪有這種道理!諸位如果對這些理跟事能夠稍稍明白一些,我們就很放心了。為什麼?沒有生死!所謂生死就是「唯識所變」,再變一個相而已,這個相時間太久了,厭倦了,想換個新的。人生再美好,這個身會老化,老到不能動的時候,眼也花了、耳也聾了,六根都不利了,為什麼不換個新的?世人都喜新厭舊。現代人都喜歡駕車,一部車駕了一、二年還算不錯,很新!看到新的款式出來,他就想換個新的。我們這個身體用了幾年也老舊了,為什麼不喜歡換個新的,換個更好的身體?聰明人就能夠領略到這個意義了。

  最殊勝的身體,《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紫磨真金色身」,相好具足,永遠不會衰退。我們為什麼不去換這種身?怎麼個換法?還是唯識所現,我們沒見性,用念佛的方法求生淨土,這個身捨掉之後,馬上就換一個金剛不壞身;這個生活環境捨棄掉,換一個最美好的環境。問題你懂得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情可能的,不是不可能,人人都可以辦得到。所以一切法是「唯心所現」。

  底下他舉一個比喻,『如大海水』,「大海水」就比喻心現相。『舉體成波』,那個水裡面起了波浪,那個波就是唯識所變。不管那個波浪是大是小,沒有離開水,離開水哪有波?『以一切法無非一心故』,心在哪裡?心所現的相,相就是體,體就是相,我們如果問:你要黃金,金在哪裡?器就是金,金就是器,哪一個器不是金?離了器皿,我們就找不到金,金就沒有了,金就是器,器就是金。我們要問:我們的本性在哪裡?我們的真心在哪裡?原來萬事萬法就是我們真心所現的。

  所以宗門祖師大德來測驗學人,也就像現在考試,面試問你:「會麼?」學生一句言語、一個表態、一個動作,祖師認可了,這就是給他作證明,證明他開悟了,證明他見性了。《五燈會元》、《傳燈錄》裡面所記載的都是這些公案。他們明白了、肯定了,虛盡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所以,對待一切眾生平等的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無條件的關懷、愛護;不同凡夫。凡夫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他不知道,他在這裡面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身是我自己,那是我的親人,那是我的冤家債主,他搞這些東西,他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人事物都是自性變現的。如果真的明白了,那個心量不一樣,思想見解完全變了,這就叫超凡入聖,從凡夫的見解變成佛菩薩的見解,對於一切眾生都是那樣親切平等的關懷愛護,無微不至,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

  『大小等相,隨心迴轉』,大而世界,小而微塵。下面講的「隨心」跟前面「唯心」不一樣。前面「唯心」是真心,這個地方講「隨心」是妄心,就是識心,妄想、分別心,隨這個心來轉。譬如說,我們心量大了,知道虛空法界是一體,心量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的身相是大身。現在我們的心量很小,兩個人都要鬧彆扭,都容納不下,所以這個身量現得很小,「隨心迴轉」。

  通達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從此不再執著了,不再分別了,那你就無礙了。由此可知,障礙從哪裡來的?障礙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最大的障礙是執著,中號的障礙是分別,小的障礙是妄想。所以,我們離開了執著就超越六道,六道的障礙非常非常嚴重!如果離開分別,你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還是從分別心裡變現出來,所以離開分別就沒有十法界。如果離開妄想,就圓滿成佛,一真法界裡也就不會有四十一個位次,沒有了。所以在一真法界裡、華藏世界裡,這四十一個位次,極樂世界裡面四土三輩九品都是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它的四土三輩九品跟華藏世界四十一個位次意思相同。

  所以這些妄想要是破掉了;妄想就是無明,破掉之後,圓滿佛了,究竟果位現前了。所以這些事理,我們都明白、都通達,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跟一切法身大士,那個境界雖然沒有契入,相似有一點像。可見得華嚴境界,我們凡夫是可以能夠體會得到的,也能得少分的氣氛,少分氣氛那就是不可思議的受用。請看講義:

  【法無定性。既唯心現。從緣而生。無有定性。性相俱離。小非定小。故能容太虛而有餘。以同大之無外故。大非定大。故能入小塵而無間。以同小之無內故。是則等太虛之微塵。含如塵之廣剎。有何難哉。】

  這段文是給我們說明事事無礙的法界,這個境界實在說就在我們眼前,就是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境界,而我們實在講是愚昧無知。雖然在眼前,依舊不能夠覺察,正是古人比喻的「當面錯過」,我們不得受用,這個受用就是自在無礙的受用。我們看這段文的意思。

  『法無定性』,法是指一切的法相,這個相是千變萬化,這個變是剎那在變,並不是說,這一個現象隔多久的時間才起變化,不是的,剎那在變,所有一切萬法都是剎那在變。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念頭;念是思,就是我們講的心,佛在四念處,這是基本的教學,給我們講「觀心無常」,這個心是妄心;一個念頭滅,一個念頭起,念頭的起滅從來沒有間斷過。微細的念頭,我們自己不知道,不覺知,我們能夠覺知念頭起、念頭滅,很粗很粗的粗念我們能夠覺察得到,微細的念頭覺察不到。心指妄心,心是生滅心,外面的現象就是生滅相,為什麼?相隨心轉,心在那裡轉變。所以「法無定性」,這個法包括心跟物都是屬於法,一個字都代表了,心法、色法沒有定性,統統都是唯心所現的。

  『從緣而生,無有定性』。緣就是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是從這個變化的,所有一切的法相,心法、色法都是「從緣而生」,這個緣就是因、緣、果。有因有緣就現相,它不說因果,單說緣,緣重要,如果有因沒有緣不現相,所以佛法叫緣生,它不說因生,它說緣生。由此可知,十法界的因我們都有。我們有作佛的因,哪是作佛的因?你念一句阿彌陀佛,那就是作佛的因;你念一句觀音菩薩,你就是作菩薩的因。我們眼見佛像,耳聽佛名,阿賴耶裡頭就有佛的種子。所以四聖法界的因,我們阿賴耶識裡頭具足;人天的業因,我們亦具足,這不用說的。畜生、餓鬼、地獄,我們的業因有沒有?有!不但有,很多。貪愛是餓鬼的因,愚痴是畜生的因,瞋恚是地獄的因。這就是說明我們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法法具足,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一樣不具足,這因上有了。怎麼樣把這個境界的因變成果?這在緣。果就是果報,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果報,因要變成果報不能缺緣,缺緣永遠不會現前。所以因要變成果,這個緣就重要了,緣是關鍵,所以佛講緣生,不說因生說緣生,道理就在此地。

  因緣果說一個一定有三個,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們要想作佛,念佛就作佛,我們阿賴耶識裡有作佛的種子,現在念阿彌陀佛是緣,念念不間斷、不夾雜,我這個緣的力量就強大,其他的緣我統統都斷掉,我都不去念它,都把它斷掉,只念這個緣,這個緣成熟了,果報現前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道理在此地。假如你不懂得作佛,你迷於現前五欲六塵的享受,天天貪圖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你這是修的什麼緣?貪!貪將來到哪裡去?將來到餓鬼道,餓鬼道的依正莊嚴現前,你到那裡去受報,去作鬼去了。所以這一點我們要清楚、要明白,我們因不是沒有,為什麼不作佛?為什麼一定要去作鬼?不學佛的人不明事理真相,那正是像經上講的,我們不能怪他。我們接觸到佛法,聽到佛法,又肯發心修學,就要真幹。真幹就一定要作佛,作菩薩我們都不滿意,我們一定要作佛,這才對得起釋迦牟尼佛,才對得起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是叫我們作佛,不是叫我們作菩薩。這是「從緣而生,無有定性」。

  『性相俱離』,性是真實的、是永恆不變的,不能夠執著,不能夠分別,也無法言說,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果你心裡要有一個性,就壞了,哪來的性!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說法,不得已而起這個名字,「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不得已而建立這個名相,可千萬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所以教我們要「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離言說相」,那個性你就見了,你就得道了。如果你稍稍有一點執著,這就是障礙,你就不能見性。這是佛法教學最困難的地方,又要用這些工具,又不能執著這些工具,這些名詞術語,我們講經說法教學不能不用它,但是又不能執著它,一執著,你就墮在名相裡面,墮在名相就是古人講的「死在字裡行間」,你念死書不會開悟。怎麼才開悟?「即相離相,離即同時,離即不二」,這個人開悟了,才有悟處。所以「性相俱離」,這就是講性相都不可以執著。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十法界依正莊嚴相不去執著,性也不能執著;如果說對相不執著,對性執著,依舊見不了性。這個道理要懂得,對我們自己用功就有很大的幫助。

  實在我們沒有辦法離開執著,這是凡夫的通病,佛說一切法沒有別的,就是幫助我們打掉執著而已。凡夫執著有,佛講空,講一切皆空。講空是什麼意思?幫你有的執著打掉。可是我們凡夫不善學,聽說佛講空,一切有不執著了,又執著空,佛說空是對的,執著空,又糟糕了!執著空,佛沒法子,再說一切法有,有是什麼?有是叫你把執著空打掉。佛這麼一說把我們說糊塗了,到底是空是有?於是佛講個中道,說個中道又麻煩,又執著一個中道,這才糟糕,這凡夫難度;總要沾一邊,他不能一切都不沾,這是難度之處,所以才說「中道不立,二邊也不存」。可是凡夫聽到佛這個說法,茫然無所措,這怎麼辦?沒依靠了!這是佛法之難處,我們要懂得,要曉得它的真相,明瞭佛說法的真實義。

  在我們這個境界裡面確實是麻煩人,我們不是利根,佛眼睛看我們,難度的人、很麻煩的人,一定要找個依靠。你在這種狀況之下,修淨土是最好的,抓住阿彌陀佛不放就行了,依靠這個法門,你決定能往生。其他法門可不行,所有一切大乘法,你只要執著,你就不能成就。唯獨淨宗,這是淨宗方便之處,你可以執著,執持名號,看看哪一個大乘法裡頭講執著、執持,沒有!一執著就壞了。唯獨這個大乘法,這個不思議的法門,可以執持名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境界?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這都是執持名號人去往生的。

  如果要不執著,連名號也不執著,他念不念?念,「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那樣的人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他是性相俱離。他念不念佛?念佛。拜不拜佛?拜佛。他念得很勤,拜得很勤,比我們還認真、還努力,他心地乾淨決沒有執著,這樣念佛的人,在淨宗裡面叫做理念,我們現在執著叫做事念。事念可以得事一心不亂,理念能得理一心不亂,我們是事念。事念成功的人,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可是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這是希有難逢,雖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而他受用的境界跟實報土上上品往生的人沒有差別。這是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裡沒有的、找不到的,盡虛空遍法界只有這一家沒有分號,這是淨宗的殊勝,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不是讚歎別的,就是讚歎這一樁事情。古大德講:「能令五乘,齊入報土」,五乘就是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平等同時都入實報莊嚴土,這是十方諸佛世界裡沒有的,它的道理就是此地「性相俱離」。性相俱離的人才能入報土,我們性相不離的人也能入報土,那就要靠阿彌陀佛,不靠阿彌陀佛沒法子。

  『小非定小,故能容太虛而有餘』,你們能相信嗎?其實這個事情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我們本身。我們的六根很小,我們的眼根,眼根瞳孔不大,虛空法界統統收在裡面,這就是小能容大。「芥子納須彌」,我們能信得過。我們的耳根,聽覺那個神經很微小,四面八方的音聲到裡面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聽覺的神經、視覺的神經,沒有放大,外面的色身沒有縮小,彼此能夠相容,所以「小非定小,故能容太虛而有餘」。道理在哪裡?『以同大之無外故』,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它平等了。這個境界不可思議,這是自性圓融具德,《華嚴經》上常講的「圓融具德」,德是德用,樣樣是圓滿的。

  『大非定大,故能入小塵而無間。』外面境界很大,它能入小塵,為什麼?因為它『同小之無內』。『是則等太虛之微塵,含如塵之廣剎』,剎是剎土,大的,一尊佛教化區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微塵當中能含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十方諸佛剎土在哪裡?一毛端,毛是汗毛,我們汗毛的尖端,裡面容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諸佛剎土沒縮小,我們這個毛端沒放大,諸佛在這個毛端裡轉法輪,講經說法,在這裡廣度眾生。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毘盧遮那如來,看到諸佛菩薩,看到這些法身大士,無不如是,我們生起無限羨慕景仰之心,想想自己這個毛端是不是如此?一樣的,沒有兩樣,我們沒有覺察。清涼大師給我們解釋《華嚴經》,「大方廣」,大就是自性的性體,方就是萬象,森羅萬象,廣是德用。從相用上講,他老人家給我們說「六相十玄」,十玄是不思議的境界,六相十玄就在事事物物之中,一微塵、一毛端具足六相十玄,虛空、法界、塵剎也具足六相十玄。我們何嘗離開華藏世界?華藏的依正莊嚴就在我們眼前,就是我們六根接觸的境界,可惜我們粗心大意,迷昧無知!請看講義:

  【如幻夢者。一切諸法。業幻所作。故一異無礙。】

  這是從比喻上說,『如幻夢者』,這一句是總說。『一切諸法』,六道、十法界,淨宗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業幻所作』的。業是造作,業就是唯識,不是真實的,所以《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六道是有為法,這是我們沒有問題的,我們都能夠接受,都能夠肯定。六道以外的四聖法界也是有為法,換句話說,它也是夢幻泡影,它也不是真實的,於是我們想到佛在經上所講的,唯有一乘法有因有果,其餘的三乘法有因沒有果,這個意思我們能體會到幾分。為什麼?一乘法是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裡,三乘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都在十法界裡。為什麼他在十法界?沒有見性。所以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在《華嚴經》裡面,他們的地位都在十信位。十信位的菩薩沒見性,初住才見性,所以《華嚴》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從初住開始,初住是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脫離十法界。

  我們從天台、從賢首教儀裡面去觀察,他們將這個果位分配比較,這一看就明白了。阿羅漢、辟支佛,他們的地位等於圓教七信位的菩薩,圓教七信位,七信位斷見思煩惱。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也就是藏教的佛、通教的佛等於九信位的菩薩、十信位的菩薩,沒有到初住。在《華嚴經》裡面,圓教十信跟初住是一個大的界線,初信位到六信位沒有出三界,就是沒有出六道,七信位到十信位沒有出十法界,證得圓教初住,這才入一真法界,那就是真實的。所以十法界裡面都是「業幻所作」,都不是真實的。

  如果你要是離開了分別、執著,『一異無礙』。為什麼它無礙?都是夢幻泡影,都是如露如電。《般若經》上所說的,都是不可得,不可得當然就一樣了,就沒有兩樣,哪裡還會有障礙!相有理無,相有體無,要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事實真相。所以佛才講,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示現八相成道,示現講經說法,事實真相如何?佛說得好,「水月道場,夢中佛事」,他清楚,佛菩薩在這裡幹的、示現的是夢幻泡影,可見得他心裡面一絲毫不沾染,不但不沾染,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他說了沒有?沒說!沒說為什麼說?看到眾生有毛病才說,如果境界不現前,沒有一句話好說。看到眾生行善讚歎,有說;看到眾生作惡勸告,有說;眾生要不思善不思惡,佛是口掛牆壁,一句話沒得說了。不是佛有意思說,佛沒意思,佛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從來沒有分別執著,他說什麼。所以他所說的也叫緣生法,看到外面境界這個緣,隨緣而說,這是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了解。再看底下這一段。

  【如夢。論云。處夢謂經年。覺乃須臾頃。故時雖無量。攝在一剎那。】

  作夢,我們都有這個經驗,都有作夢的經驗。古人唐人筆記小說裡面寫的《黃粱夢》,這篇文章一般人都讀過,我過去在學校讀書,中學課本裡面就採這個教材,傳奇小說,我們把它當作寓言來讀。夢中時間很短,可是在作夢的時候,沒有感覺得時間短。以《黃粱夢》做比喻來說,他去讀書,去參加考試,從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以後到作官,官做得不錯,以後作到宰相,幾十年。但是他畢竟是個凡夫,過去有人對他有恩的,他懂得報恩;對他有惡意的,他也懂得報復,恩怨分明,一直到老死,醒過來的時候才幾分鐘,在夢中已經過了幾十年,夢醒了之後,蹲在旁邊,還是一個窮秀才。『處夢謂經年』,醒來之後,須臾之間,這個地方明顯的告訴我們,時間不是真實的。所以佛在經上說,無量劫可以濃縮為一剎那,一剎那也可以展開為無量劫,時間、空間都不是真實的,這個事實真相,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

  天親菩薩將一切法歸納為百法,這個歸納的做法,是佛在講經說法裡頭常常用的,佛常用歸納的方法。彌勒菩薩將一切諸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在《瑜伽師地論》裡所說的,說得詳細。天親菩薩看到這一部論典太大了,教誡初學不方便,所以將六百六十法再歸納為百法。百法裡分為五大類,時間、空間都分配在不相應行法這一類。不相應行法是什麼意思?它不屬於心法,也不屬於色法,也不屬於心所法,但是它是從心心所色法裡面生出來,雖生出來,與它們統統都不相應,要用現代的話來講,是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事實,只是抽象概念而已,不是事實。我們對於空間的觀念,對於時間的觀念,只是一個抽象概念而已。

  佛經是給我們講真實法,所以經的一開端,六種成就講一時,一時是給你講真實法,講真話,如給你講年月日時,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對於真的東西往往很難接受,假的東西習慣了,習慣在虛幻當中,把假當作真實,佛講真實反而不能相信。時分、方分如夢如幻,時空裡面所有的一切法,哪一樣是真的?我們要看破,要知道這裡頭沒有一樣是實在的;看破之後,你才能放下。今天為什麼你放不下?為什麼你日子過得這麼苦?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把這些幻相都當作真實,虧吃在這個地方,一切罪業、一切苦報都是從這裡生起的,這是罪業苦報的根源。

  佛有真實的智慧,無量的智慧,把我們眾生的病根說出來,如果我們聰明,在這個地方覺悟了、明白了,我們的生活就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遊戲神通,自在隨緣,那是何等的快樂!一切的受用照常,一切的分別、執著完全沒有,這就是性相俱離。離不是事上離,是心上沒有了,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的日子過得就真的幸福、真的美滿,無論是順境、逆境都自在,沒有一樣不自在。順境自在,逆境假的,全是假的,順境也是假的,逆境也是假的,都把它看成夢幻泡影就對了,而且時間短暫,如露如電。知道這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在夢幻泡影裡面修真的,借假修真。我們要問:什麼是真?一切不著是真。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虛妄相裡面樣樣不執著,就叫做借假修真。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無論時間長短,我們離不開人事環境,離不開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是假的,正所謂是「夢中佛事,水月道場」。水月道場,你對道場還會有貪戀嗎?還會有執著嗎?沒有了。知道是鏡花水月,知道是夢幻泡影。做,做得很起勁,絕不懈怠,無有疲厭,身心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一般人也聽說過「借假修真」,也會說借假修真,到底哪是假、哪是真?他沒搞清楚!怎樣借假修真,他不知道,他搞錯了,意思錯會了。我們在這些大乘經論裡面,才真正明白佛所講的義趣,這一點很重要。我們要想真正得到自在,真正得到美滿,不是得不到,明瞭了,落實在生活上,你就得到了,你就能夠從凡夫的生活圈圈裡面超越,去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應化在世間那種自在遊戲神通的生活。請看底下這一段:

  【普賢行品云。了達諸世間。假名無有實】

  這個世間全是假的不實在,弘一大師給我們寫的六個字「世間如夢非實」,他老人家非常喜歡《華嚴經》,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

  【眾生及世界。如夢如光影。】

  光是講閃電,影是講影像,都是不實在。

  【于諸世間法。不生分別見。】

  真正通達明瞭事實的真相,對於世間一切法就不會再分別,不會再執著。這個『見』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成見,就是執著,他不分別、不執著了。

  【善離分別者。亦不見分別。】

  這一句話要緊。我們不分別、不執著了,其實還執著一個不分別,還執著一個不執著;「我不分別了,我不執著了」,這一種不分別、不執著,這不善。真正善的,連這個不執著、不分別的念頭都沒有,那就真的是不分別、不執著。他還說「我不分別、不執著」,他沒有離開分別執著,只可以說分別執著淡一點而已,所以這一句非常重要。

  【無量無數劫。解之即一念。】

  『解』是明白,真正通達明白的人。『無量無數劫』,其實是一念。

  【知念亦無念。如是見世間。】

  『念亦無』,這樣世間的真相你就見到了。『如是見世間』,就是明心見性,為什麼?世間所有一切相是自性的相分,就見到性了,就見到諸法實相。

  【無量諸國土。一念悉超越。經于無量劫。不動於本處。】

  佛在經上所講的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我們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能在一念之間,每一天都去遊歷、都去參訪,供養諸佛,聽佛說法,你看這個日子多麼自在,這種生活多麼充實,我們非常嚮往,所以只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種生活方式才能實現。不往生,那要入《華嚴》這一段所講的境界,行!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法身大士的境界。

  「知念亦無念」,諸位曉得這是破無明,念是什麼?念就是無明。破無明是法身大士,當然他們要在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的,不是下二土,十方無量無邊剎土當然自在往來。雖『經于無量劫,不動於本處』,本處於十方是一不是二,這種境界就像現在的電視傳播一樣,全世界都在螢幕上看到了,你沒有離開現場,雖沒有離開現場,與十方地區統統都接觸到了。請看講義:

  【十忍品云。】

  這是《華嚴經》裡面的一品。

  【譬如夢中見。種種諸異相。世間亦如是。與夢無差別。】

  在這幾段裡面,我們能夠看到諸佛菩薩講經說法,運用比喻的地方特別多,這些比喻幫助我們容易悟入,明瞭事實真相。佛在《金剛經》裡面叮嚀囑咐我們,「應作如是觀」,我們不能把佛的話忘記。當我們煩惱現前的時候,起心動念的時候,將這些經文反覆的念幾遍,我們的心就平靜下來。要知道起心動念就是生煩惱,順境裡面喜歡,喜歡是煩惱,並不是說煩惱一定是憂、悲、苦、惱,不是的,歡喜也是煩惱。我們失掉了真心,真心是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永恆不變,就是清淨、平等、覺,那是我們的真心。不生煩惱,真心是清淨平等覺。才動一念,心就像水一樣起了波浪,波浪就不平,所以喜、怒、哀、樂都是煩惱,都讓我們的心不平靜。為什麼會起心動念?不了解事實真相,才會有這個現象發生。

  我們要學佛菩薩,佛菩薩度眾生,示現跟我們凡夫一樣的身相,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示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式說法,他用什麼方式來表演。雖然跟我們凡夫和光同塵,而實際上完全不一樣,他是表面跟我們現的一樣,裡面是如如不動。換句話說,他的心是清淨平等覺,決定不像我們,我們的心不清淨、不平等,迷而不覺。所以我們今天登台說法,比不上諸佛如來,什麼原因比不上?心不一樣,道理在此地。

  道理明白了,真相搞清楚了,我們學佛學什麼?在一切虛幻境界裡面,不要起心動念。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一定要曉得夢幻泡影,與我們不相干,沒事!如果用這樣的心態來處事待人接物,就是住真實慧,你才看到一切眾生迷惑顛倒,你自己清醒。他們沒事生事、無事生事,這才叫可憐憫者;我們處這個境界生事無事,這就是「水月道場,夢中佛事」,生事無事;凡夫是無事生事。這些話都有相當的深度,如果冷靜下來,細心的去體會,並不是不能懂,懂了之後真有受用。

  我們是凡夫,無量劫來就迷惑顛倒,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結的冤業不知道有多少,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遇到幾個知心的朋友!多少人惡意對待我們,你可不要見怪,不要埋怨人,為什麼?自己造的業,你自己造的業,自己當然要承受這個果報。真正明白佛理的人,佛理就是真理,就是事實真相,誰明白?菩薩明白,佛明白,能一眼就看穿了,沒事,善惡果報都沒事。他在善的果報裡面,沒有樂受,他不動心,不起心動念;在惡的果報裡面,沒有苦受。你起心動念才有感受,才有苦樂的感受;你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沒有受,沒有受是正受,叫三昧。所以苦、樂、憂、喜、捨不是正受,不是正受就是不正常的享受,凡夫!凡夫、二乘、權教菩薩,他們的受都是不正常的感受;佛與大菩薩他們的受叫正受。正受裡面沒有苦、樂、憂、喜、捨,平等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正受。所以一定要曉得世間一切諸法是夢境,真的是夢幻泡影。『世間亦如是,與夢無差別』,人生確確實實是一場夢,我們明白了,要利用這個夢中超越夢境,脫離這個夢境要證得真實,這一生就有價值,所以有意義、有價值。再看底下這四首偈:

  【偈云。譬如水中影。非內亦非外。】

  內外也是一個執著,哪有內外?前面講沒有大小,「小非定小,大非定大」。沒有內外,沒有自他,沒有人我,然後你才懂得一,一是真,有內外是二,大小是二,性相是二,二就不是一,二就入不了一真法界,你就不能明心見性;什麼時候你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宗門裡就是明心見性,我們念佛人是理一心不亂。什麼時候你入不二,你就證得理一心。這是舉個比喻說,『水中影』,鏡中像,這個更明顯,因為每一個人早晚都會照照鏡子,你照鏡子的時候,你就用觀照的功夫,一看鏡中的像是內還是外?是有還是無?鏡中像非內非外、非有非無。所以說照鏡子就是用功、就是修行,你天天幹,你都不曉得用功,連你都不懂得佛法,佛法在哪裡?真的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說得沒錯。

  【菩薩求菩提。了世非世間。】

  菩薩求無上菩提,明瞭世間即『非世間』,世間、非世間不二。

  【不於世住出。如影現世間。入此甚深義。離垢悉明徹。】

  我們現在一般人求的是什麼?要出離世間。世間相是自性變現的,出離世間不就是出離本性了,哪有這種道理?我們現在一定要出離三界、要脫離六道輪迴,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什麼道理?這是我們沒有辦法在這個世間超越,也就是沒有辦法在現前這個環境明瞭事實真相,我們要換個修學的環境;換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自性變現的,沒有離開自性,毘盧遮那如來的華藏世界也沒有離開自性,我們這個世間地獄、餓鬼、畜生也沒有離開自性,是一不是二。

  但是你沒有搞清楚、沒有明白、沒有覺悟,你的生活感受完全不相同;你要明白了,徹底搞清楚了,感受是一樣的。無論在哪個境界裡面,你的感受都是清淨平等覺,你的感受都是法喜充滿,具足無量功德,縱然在地獄也是具足無量功德。我們現在講這是理事無礙,事事我們沒有辦法,我們還是要求出離;這是對法身大士講的。所以法身大士常常可以說是沒有間斷示現在十方世界,哪個地方有緣,那裡就示現,應以什麼身示現,他就用什麼身示現。像《普門品》裡面,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他對於這世間沒有出、沒有住、沒有入,出、入、住都沒有;有出入住就是還有分別、還有妄想。出入住沒有了,真的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才能夠自在的應化。

  在我們凡夫講,菩薩了不起,隨心所欲,這是我們用凡夫的心小看佛菩薩,為什麼?佛菩薩還有心、還有欲,這不就糟了。我們講隨心所欲,我們有心有欲,佛菩薩沒有,沒有心、沒有欲,所以他的感應不可思議。我們因為有心有欲,所以沒有辦法跟眾生起廣泛的感應,沒有法子。頂多感應,我們在書上看到的,事實上我們也能夠體會到,就是母子連心,雖然不在一起,如果有發生什麼事故,他有感應,這就是有心有欲。

  而佛菩薩跟十方法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因為他沒有心、沒有欲。沒有心、沒有欲,他就沒有障礙了,他這個心性就能夠盡虛空遍法界,沒有障礙。這些障礙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我們今天要學的、要修的,沒有別的,除執著分別妄想而已。能除一分,智慧就開一分,與事實真相就接近一分;能除二分,就接近二分。分別執著分分除,不是一下就除得掉的,理上說一下除得掉,事上我們辦不到。辦不到怎麼辦?慢慢來,一定要幹。「十忍品」裡面,一定要有能夠忍受,辦不到也要辦,這叫忍。不能不辦,也就是說不能不放下,不能不看破,一定要這麼去做法,自己才能有真實的受用。菩薩他們看破了,他們對於事實真相了解得太透徹了,知道世間相『如影現世間』,如夢幻泡影,所以在這裡面沒有住也沒有出,出、入、住都沒有。

  『入此甚深義』,對於甚深的道理、事實真相,「入」是他明白了,徹底了解了,契入這個境界。『離垢悉明徹』,垢是污染,說到深處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垢,他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圓滿的般若智慧現前,哪有不明瞭的道理。「明徹」,《心經》裡面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十法界依正莊嚴把它歸納,不外乎五蘊,十法界依正莊嚴,你要講它的真相就是五蘊,「五蘊皆空」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如夢幻泡影,了不可得,就是這個意思。雖然照見五蘊皆空,知道十法界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不捨本誓心。普照智慧燈。世間無邊際。智入悉齊等。普化諸群生。令其捨眾著。】

  佛菩薩,我們凡夫覺得他偉大的地方,他了不起的地方,他大慈悲的地方,就是這一段所說的,他『不捨本誓心』。「本誓心」是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他成佛成菩薩脫離十法界,他這個誓願沒有捨棄,看到十法界裡如夢如幻、顛顛倒倒的眾生,他們還沒有覺悟,覺悟的人一定幫助這些沒有覺悟的人,所以時時刻刻示現在十法界,這就是「不捨本誓心」。『普照智慧燈』,以他圓滿的智慧,照了『世間無邊際』,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唯有這樣的智慧能力,說法度眾生才契機,才能收到真實的效果。

  『智入悉齊等』,這就是隨類現身,隨類現身不是感情,是智慧。智無分別,情有分別,情跟智差別就在此地。慈悲跟世間講的情愛,差別也在此地,關懷、照顧,全心全力的協助,這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就是情,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智。佛菩薩到十法界裡、六道裡面示現度眾生,是智入不是情入,所以他永遠住在清淨平等覺。

  『普化諸群生』,普是普遍、平等,教化一切眾生。眾生得度,那是看他的緣有沒有成熟,成熟是完全接受佛的教誨,不打折扣,佛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這個人這一生必定得度。緣沒有成熟的,半生半熟的,喜歡學佛又不肯照做,對於佛的教誨,總是要跟他談條件打折扣,所以這一生就不能成就了,跟佛結個法緣,來生再說。眾生總是喜歡搞這些把戲,所以一生不能成就。但是佛呢?佛並不責怪他,佛要怪他,佛就有心了,佛就有情執了;佛不責怪,所以佛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來成就功德。那個功德,千經萬論、千言萬語,諸位要曉得只有一個字「著」。就是叫眾生捨一切執著;換句話說,沒有別的,就是叫你放下而已。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為什麼?就是教我們放下。你說:我放下了。還要放下;我還放下?還要放下,只要你有放下的那個念頭在,你就還要放下。到最後什麼?最後一句話沒有了,真放下了,沒事了。你還有「我已經放下了」,你沒放下,還要放下。諸位細細體會這個意思,這一段文你要是明白了,就曉得一切諸佛如來說的是什麼,教化眾生教的是什麼,沒有別的,捨執著而已,捨執著、捨分別、捨妄想。妄想分別執著捨掉了,你就是佛,你本來就成佛。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