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五十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50

  講義第二十面第九行:

  【不出四種。一切所有之法為總。一切自在神力即是般若。一切祕要之藏即是解脫。一切甚深之事即是法身。】

  這一品大意歸納為四點,這是一品當中很重要的幾句話,我們應當把它記住。一切法的總持、般若、解脫、法身,都在一心之中;證得一心,無有一法不現前,如來神力也是。

  下面一品「囑累品」,經上說:

  【以右手摩菩薩頂者。右為正。摩頂乃安慰之意。】

  這都是表法的意思,右是正,摩頂有安慰、有授記這些意思在。在此地:

  【顯此法正順解脫也。】

  也正因為如是,所以《法華經》在我們中國流傳得非常的普遍,乃至於在韓國、在日本受持《法華經》的人也特別多,原因也是在此地。但是我們講到受持,如果是一心受持,這是正受,真正的受持。如果要不是一心,只是在文字裡面,那是錯了,那還是為《法華》所轉,而不是受持《法華經》。

  【菩提之法。即是微妙自心。】

  「菩提之法」,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國字是覺悟,也就是大智大覺之法,就是「微妙自心」。

  【此心難信難解。】

  凡夫久遠劫以來就迷失了,佛菩薩給我們講,我們也不相信,為什麼?一天到晚「我很愚痴,我很愚笨」,這就沒有自信心,我這樣也不能,那樣也不行,樣樣都不能,這就是迷障太重。「難信難解」,確實難解,沒有法子講,正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佛藉種種言說、種種方便,無非是希望我們能夠藉言說、方便而開悟,這是佛菩薩弘經的目標。在這一品裡面:

  【欲令大眾咸悟此心。故曰。今以付囑汝等。】

  等於說佛的遺教,把這個責任囑咐諸菩薩。我們聽了這個話,佛是把這事情咐囑於諸菩薩,與我不相干,這就錯了。諸菩薩是誰?我們自己也是諸菩薩當中的一分子,我們不敢承當,那就是自甘墮落為凡夫。前面曾經說過,法界眾生就是一切菩薩,我們難道不是法界眾生嗎?我們不是菩薩,誰是菩薩?所以自己要覺悟,自己不可以自卑,又不可以傲慢。自卑是煩惱、是障礙,傲慢也是煩惱、也是障礙,都不能夠入道。在此地要曉得,佛囑咐諸菩薩,也就是囑咐我們自己。我們自己要認真去了解妙法的旨趣,對妙法旨趣要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特別是在末法時期,更應當發心轉化未聞,對那些沒有聽到《法華經》這個道理的,我們要輾轉的弘揚。佛的種種示現,這些我們要深深去體會。但是諸位一定要明瞭,我們也很想深深去體會,但是我們體會不到,原因在哪個地方?就是我們的障礙天天在增長,它不能夠排除,這是想體會也體會不到。假如我們果真能把障礙排除,前面「常不輕」一章就是把所有障礙統統排除,所有障礙排除之後,我們才能夠成就大無畏,一切魔王外道你也不害怕,你也能夠跟他們做朋友,也可以跟他往來。不像現在,一遇到魔外,逃得遠遠的,怕得不得了,你怎麼能弘經?你怎麼能夠受持?你怎麼能夠為一切眾生演說?

  尤其是在現前這個時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魔比道,不止十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是古人說的;今天道高一尺,魔高萬丈。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來受持妙經,弘揚妙經,你要是對於這些魔懷著恐懼,不敢接觸,你就沒有法子弘經。這也是佛在末法時期特別囑咐,如果有人來問法,只說大乘經,不說小乘經,這個道理也在此地。魔的勢力太大,但是不怕,總而言之一句話,邪不敵正。我們心裡有個恐懼,心裡自己有魔,自己有魔才為魔攝。為什麼?說到魔,自己要曉得,五陰是魔,煩惱是魔,你們學過《八大人覺經》,天魔、死魔。這四種魔裡面,前面兩種障礙最大。如果我們能夠斷煩惱,在一切境界裡順境也好、逆境也好,我們不動心,不生煩惱。我們內裡頭沒煩惱,沒有煩惱魔,功夫再增勝的時候,譬如念佛你念到功夫成片,不要講太高,功夫成片就決定帶業往生。換句話說,五陰魔雖然沒破,不起作用,我有能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不再受三界六道生死輪迴,我有這個本事。台中李老師有這個本事。我們只要能夠學到這個本事,自己內心的魔破掉,外面魔高萬丈也不怕,魔見到你也佩服你,魔不能傷害你。你在順逆境界裡,就像六祖講的「常生智慧」,不生煩惱。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然後才真正像此地所講的:

  【於未來世。廣為眾生演說此經。便為報佛之恩。】

  諸菩薩能夠體會,我們也要能體會,菩薩接受佛的囑咐,我們也要接受佛的囑咐。

  在表法方面,下面說得很清楚:

  【分身佛即方便緣起之法。多寶塔即真心實際之理。】

  底下講方便緣起,什麼叫方便、什麼叫緣起,這一段說得很清楚。

  【何為緣起。謂諸法無性。從緣發生。】

  諸法無自性,從緣發生,這個緣就是依他起。

  【如眾生迷於自心。枉受輪迴。】

  這個輪迴冤枉,太冤枉了,為什麼?因為根本沒有輪迴。就好比一個人,人本來沒有夢,他天天做惡夢,在夢裡頭嚇得半死,醒來的時候一切皆無,根本就沒有,這冤枉!六道輪迴亦復如是。

  【佛說四真諦法。令求涅槃。】

  就是苦集滅道四諦。四諦有四種四諦,有藏教、通教、別教、圓教。如果以賢首來說,那就有五種四諦,小、始、終、頓、圓。佛給我們講四真諦法,「令求涅槃」,涅槃是對輪迴說的。

  【生死若除。涅槃非有。故如化城。二乘住於化城。】

  二乘住在涅槃上,著了涅槃,他不曉得涅槃是對治生死的一種方法,生死沒有了,涅槃也沒有了。病好了,藥也不要了。小乘人的毛病在哪裡?病好了,他藥不能捨棄,所以他不能見性。

  【如來權說一乘。指歸寶所。化城若出。寶所亦空。】

  這一句特別要記住。假如你執著一乘法,好了,你雖然是擺脫掉涅槃,擺脫掉小乘境界,這入了大乘,作大乘菩薩,你成不了佛,為什麼?因為你執著一乘,二乘墮在涅槃坑裡頭,大乘菩薩最怕的是墮在一乘坑裡。《法華經》裡把一乘比作寶所,把化城比作小乘的涅槃,從小乘涅槃超出,必須要曉得,一乘也沒有!禪宗裡頭祖師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一也沒有。你還要執著一個一,萬法歸一,天天執著一個一,這又糟糕了。我們淨土裡頭常常給你講一心不亂,理一心,如果你要是證得理一心,實在講如果你心裡執著有個理一心,你證不到理一心,你所證到的是事一心;連這個一心也沒有,才真正到理一心。所以心裡不但亂七八糟東西要不得,一也不能有,真如本性裡頭哪裡會有個一?有個一,那個東西是麻煩。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一也沒有,有個一,一也是一物,這是一定要曉得。你的心真正的清淨、真正的平等,就是一物都沒有,淨土裡面叫它做理一心不亂,就是這個境界,六祖稱它作本來無一物,《華嚴》裡面稱它作一真法界,《法華》裡面稱它作實際理地,就是說這個。名是空名,你不要執著真有這個東西,這就壞了;聽到還不是真有,難道是假有嗎?那又壞了,一疑的時候就完了,真是與這個境界千里萬里。我把這個再念下來,你們自己好好的聽。

  【為大根人。直說六度法。】

  「大根」是一乘菩薩,給你講「六度法」。底下這叫真正修六度,你們會不會修,你得要記住這個。

  【由慳貪而說布施。】

  你沒有慳貪,布施也沒有了。

  【毀禁而說持戒。瞋恚而說忍辱。懈怠而說精進。散亂而說禪定。愚痴而說智慧。是謂從緣而起。】

  佛法是從緣而起的。下面這幾句很重要:

  【若慳貪破。則施無所施。毀禁除。則戒無可持。瞋恚息。則忍無可忍。懈怠忘。則進無可進。散亂滅。則禪定自無。愚痴空。則智慧不有。故曰各隨所安。】

  這幾句話要牢牢的記住,我們有病才用藥,病好了,藥也不要了,你這才真正叫明心見性,真正得一心。有了這些東西,哪裡會得一心?

  【若了緣起無生。則本際不動。】

  這就見了性。《金剛經》裡面,佛告訴須菩提:「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此地講的「慳貪、毀禁、瞋恚、懈怠、散亂」,這是世間相,不取;「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佛法相也不取,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世間相不取,佛法相你取了,還是不行,你這個心還是在動,不動的是真心,動的是妄心。我們今天一天到晚都在妄心裡頭打轉,沒有辦法見到這個真心,就是你取相。你怎麼取?世間相你也取,佛法相你也取;世間相你也動心,出世間法相你也動心。正因為如此,念佛念一輩子功夫成片都做不到,帶業往生都沒分,你說可憐不可憐?我們讀《金剛經》,佛對須菩提講的,不是對我講的,都是存這個心,好像與我沒有關係。就沒有想到,對須菩提講的就是對我自己講的,須菩提接受,我們就應當要接受,須菩提是給我們做代表人。那樣的大善知識都依教奉行,我們難道不學嗎?末後有幾行也很重要:

  【如來如是付囑。菩薩如是弘持。我等亦當如是領悟。】

  在此地,你們能不能體會到這個句子裡所謂字眼?關鍵的所在就是「如是」兩個字,經一開端「如是我聞」,你看看此地講的「如來如是」,「菩薩如是」,我們也要如是。「如」是什麼?一心,二心就不如。如果用交光大師的話,「捨識用根」就是如,就是「是」;我們還用心意識,那就不如,也不是。如果你要是用根性,根性就是真心,就是一心,見性見色性,色性如見性,見性如色性,色性是見性,見性是色性,這叫如是,這就是證得一心,這是一心境界。因為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即是相,相即是性,這個法界是一真。性相不是兩樁事情,是一,一如,一是,我們眼前這個境界就是一真法界。我們之所以不能證得,就是我們還是心意識做主;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如,也不能是。大家著眼的就是在這兩個字,千經萬論都是說的這個道理。我們在講席裡頭,每一會都特別強調這一點,實在講再不開悟,實在是沒法子!下面這兩行把整個境界統統融會成一體。

  【若宛轉消歸。】

  這就講消歸自性,聞法要在消歸自性,修行要在轉識成智,要是最重要的。轉識成智是什麼?就是用見性見色性,用聞性聞聲性,那跟觀音菩薩一樣,「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世音菩薩怎麼成佛的?就是這樣成佛的。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一會用了,我們立刻就成觀世音,立刻就成佛,當下即是!所以你要曉得消歸自性,千經萬論所講的全是自己,不是講別人,不是講外境。此地說:

  【多寶如來即我全身。】

  《法華經》裡面講的「多寶如來」。你想「多寶如來」不是自己,這糟糕了,這兩樁事情,這是你三心二意在聞法,難怪你不開悟,難怪你得不到受用,你不曉得經裡面所講多寶如來就是自己全身。

  【從容會合。化佛元非外法。】

  無量無邊的「化佛」不是心外之法,究竟是什麼?無量無邊的化佛就是自己的後得智。多寶如來代表的是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是理體。後得智是從體起用,無所不知。為什麼無所不知?因為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心變現出來。你原先迷了,不知道一切法都是你自心變現的,所以你在一切法裡頭起了無明,樣樣都不知道,都迷了,變成一無所知。縱然有知,那個知見也是邪知邪見,不是正知,不是正確的知道,不是真實的知道,是妄知、邪知。你證得根本智之後,這個一切智是真智慧,後得智是真智慧,無所不知!惠能所說的「心中常生智慧」,就是後得智。他能夠說出來常生智慧,換句話說,他已經得根本智,他已經證得理一心不亂。如果沒有證得,必定不會常生智慧,就是後得智不能夠現前。好比那個樹木一樣,這是根、是本,主幹是本,有根本才會有枝葉。枝葉花朵都是後得智,有根、有本常生枝葉,就常生智慧。連根本都沒有,那枝葉從哪生?沒辦法生。我們要能夠學到像能大師一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念念之中都生智慧,這個智慧就是四智菩提,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念念當中都生這個智慧,決定不生煩惱,這是學佛的受用,學佛的功德利益就在此地。若不如是,我們為什麼學它?這個世間一切法裡頭,你學習都得不到這種受用,唯獨佛法裡能夠叫你念念生智慧,決定不生煩惱,所以這個法門是世間一切法裡頭所沒有的。底下這是勸勉我們:

  【大心承受。】

  你要發大心,唯有發大心才能夠承受,剎那可成。

  【剎那便可成褫。小見狐疑。窮劫莫能返本。】

  發大心,這個大心就是菩薩心,這個心量是真正大;換句話說,唯有大心才能承受大法,才能學大法。我們今天的心量太小,兩個人都不能夠容納,這怎麼能學佛?大心菩薩什麼人都能包容,什麼事都能包容,大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才能成得了佛,要大心。不能包容,就不能承受;能承受的人,剎那之間就成佛,就成菩薩,就證一心。如果你是「小見」,偏見,小知見的人對於佛講的這些大法懷疑。為什麼稱「狐疑」?狐狸疑心最重,所以我們講疑都講狐,疑心重。如果你是小見、小心量,你聞這個大法,聽了之後生疑惑。「窮劫莫能返本」,再往後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你也沒有辦法證得一心。由此可知,成就是發大心;不能成就,心眼太小了。能成就的人能自信,自己能夠直下承當;不能成就的人,自己沒信心,自己不能去做。我給諸位說,我學佛的過程當中,我那些老師給我講經,沒有講得這麼詳細、這麼透徹。可是我聽了,聽懂了我就去做,自己做到了,才發現這個理論更加明瞭、更加的深入,這就是所謂的悟處。你要做不到,你怎麼會悟得了?譬如我們旅行,我們從台北到高雄來,高雄那個地方從來沒去過,有個人來告訴我們,高雄那個地方怎麼樣,怎麼走法,雖然說得不太詳細、不太清楚,可是方向很正確。我們能照他這個方向,等我們一到那個地方,恍然大悟,一切都明瞭,不必等他說,我們都明瞭。由此可知,說多說少沒有關係,關鍵的所在就是我們能夠信得過,能夠不懷疑,能夠去照做。說得多一點,就是那邊情形給你講得詳細一點,你知道更多一點,但是,多也得要你去證實;你自己不到這個境界,你沒辦法證實。縱然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也是滄海之一滴,你入了大海,完全你就明瞭。我說得這麼詳細,說得這麼多,其目的都是誘導諸位,希望諸位能夠在此地生真正的信解,提供你修學的綱領,如法修行的人必定成就。

  下面一品「藥王菩薩本事品」,講義開頭告訴我們本事是什麼?

  【人法二空。是菩薩之本事。】

  菩薩先要修自家的本分事,也就是先要修人我空、法我空,菩薩的本分事。你看看相宗入門,《百法明門》裡面所講的「一切法無我」。天親菩薩將一切法歸納為百法,最後就百法上說「人無我,法無我」,菩薩的本事,根本的修學。《大乘起信論》,性宗的入門也是說「人法二空」,無論是性相,入門就是要做自己本分事。我們今天一入門就管閒事,專管他事,把自己的本分事給忘掉。管他事管來一身的麻煩,管來無量無邊的罪業,甚至還美其名為弘法利生,弘的什麼法?弘的煩惱法;度的什麼生?度的是三惡道生。都希望人都生到三惡道去,希望人天天生煩惱,幹這個事情,弘的是這個法,度的是這個生,叫顛倒其事,不知道自己的本分事。所以學道之人,先要曉得什麼是自己的本分事。本分事成就,才有能力教化眾生。本分事情毫無消息的時候,你憑什麼教化眾生?所以開頭這兩句,我們要牢牢的記住。

  【眾生之藥王。眾生取著二見。執病橫生。】

  藥王菩薩就是來替眾生治病的,眾生有兩種錯誤的見解、嚴重的執著,就是人我執、法我執,就是這兩種錯誤的見解、這兩種執著。於是「執病橫生」,病是什麼?無量無邊的生死煩惱,就從這邊生出來。無量煩惱,佛將它歸納為八萬四千,又從八萬四千歸納為百八煩惱,再從百八又歸納為二十六種煩惱,再從二十六種裡頭歸納為六個根本煩惱,愈歸納愈好說,又從六個根本煩惱再歸納為貪瞋痴,三毒煩惱。你就曉得,無量無邊的煩惱就是從貪瞋痴生的。煩惱障就從這裡來的,煩惱障的根本就是我執,所知障的根本就是法執,認為一切法是真的。我在此地再告訴諸位,我執,執著本身,我們的身體,我們能夠思惟想像的心,這個身心,執著這是自己,所以就無量無邊的煩惱起來,障大涅槃,於是造成生死輪迴。所知障是諸法,除我之外,外面一切都是諸法,一切物質是諸法,一切人也是諸法,人不是我。我執,人要是我執的話,那也把別人也當作我,那就變成我執。我們從來不會把別人執著我,我跟別人分開分得清清楚楚,這是我的,那是你的。可見得他不把人執著為自己,他認為那個人是真實的,叫法執。人我執、法我執這個界限很清楚。他執著一切法是有的,不曉得人我執是空的,法我執也是空的,不曉得這個道理。

  【菩薩示修二空。破其堅執。故得此名。】

  這就叫藥王菩薩。藥王用什麼藥?就是用二空。非二空不能破堅固的執著,兩種執著破盡就成佛。兩種執著裡面,將我執破了證阿羅漢,在我們念佛裡面講得事一心不亂,再能夠破一分法執就證理一心,這是圓教初住菩薩。圓初住菩薩就成佛了,六即佛裡頭分證佛,那是真佛,決定不是假佛。江味農居士註《金剛經講義》裡面,註的諸佛就是從圓初住開始,圓初住一直到等覺、妙覺這叫諸佛,諸佛如來。我們學佛之人修菩薩道,先要曉得本分事,本分事就是以二空破二執。「故得此名」,這是解釋藥王菩薩名稱的由來。我們自己要修二空,破二執,又示現給眾生做個模範,以這個方法來教化眾生,你就是藥王菩薩。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宿王華者。由宿命智發起過去因行。自在行持。是故還以藥王之本事為問。二執繁重難破。故言復有無量難行苦行。如此則宿王華明見不謬矣。】

  在這一品經裡面,宿王華菩薩他來請法,與藥王菩薩一問一答,在問答當中,他所敘述見到這些菩薩們修無量的「難行苦行」。為什麼說難行苦行?就是這兩種堅固的執著不容易捨,所以才難。換句話說,這個難是真難嗎?不是真,也不假,為什麼?你要是肯的話,一下捨掉,很容易,不難。後面講龍女八歲成佛,難什麼?不難;《楞嚴》裡面「歇即菩提」,難什麼?不難。你肯就不難,你不肯就難!問題在於你自己,這個東西外人誰也干涉不了你,誰也障礙不了你,誰也不能找你麻煩。全權自己決定,自己認為難就難,自己認為容易就容易。會者不難,難者不會,會就是體會到這個意思,肯幹不難,不肯幹就難。希望在這個地方,我們要體會到這一層意思。自己要勸自己,要認真的修學,一定要明瞭一切的障礙是自己。諸位將蕅益大師的開示,你去念個一千遍、一萬遍,對你一定有好處。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都認為障礙在外面,不曉得障礙是在自己。你認為障礙在外面,那真是難如登天,你生生世世窮劫莫能返本。如果你一下覺悟,這個障礙在我自己,與外緣一切都不相干,你成無上菩提真是彈指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