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輯要疏選讀  (第五集)  1993/12  台灣高雄元亨寺  檔名:04-009-0005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講義第二頁,第十九段看起。

  【十九、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

  這一段非常重要,將自行化他都說得非常的圓滿。前面幾句屬於自行,後面一句是屬於化他;一定要自行化他,流通佛法,這是每一個佛弟子、四眾弟子,無論在家出家,應該有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不單對普賢菩薩的「十願」我們不能夠懷疑,乃至於經上所說的、註疏所說的,都是純正之法,都是諸佛菩薩親證的境界,我們能夠深信不疑,那就是善根、福德。

  接受之後要能夠讀,「讀」是對著經本,這叫讀;「誦」是能夠背誦,讀熟了,不需要經本了,可以背得出來,叫背誦。能夠背誦之後,要能夠把它做到,「持」就是做到。我們能讀、能背,但是做不到,那個沒有用處,普賢願王真實的利益,我們得不到。所以一定要照作,要認真去學習。然後「書寫」,就是流通,我們多印經流通。「廣為人說」是要勸導別人修學,對於一切有緣人,我們都應當勸導他。所謂有緣,就是我們介紹給他,他很歡喜接受,這個人就是有緣人,與佛法有緣、與菩薩有緣、與我們有緣,我們就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再看底下一條,下面是從偈頌裡面節錄出來幾段的經文。

  【二十、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這是十願裡面「懺悔」的一首偈,通常我們在課誦、懺儀裡面都念得很熟,非常要緊。「昔」是往昔;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造作的惡業,真的是無量無邊,所以我們在人生當中,古人常說:「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苦處多、障礙多,稱心如意的事情很不容易遇到,遇到的都是不順心的。這些障礙從哪裡來的?是自己過去所造的惡業產生的後果,是這麼來的,其根源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第二句是把惡業的根源說出來了,都是由無始劫來的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身語意在造作;內有貪瞋痴支配我們的身語意,這個身體、言語、念頭就造作惡業了。今天覺悟了、明白了,那就一切從今天起要認真的懺悔。前面說過,「懺悔」最重要的是後不再造,這個叫真正地懺悔。惡業多、惡念多、惡事多,若一樣一樣去照顧,實在講,沒有那麼多的精神、時間來省察自己無量的惡業,所以懺悔很不容易修,因此就很難得到懺悔的效果。

  那怎麼辦?淨宗法門非常奇妙,它教給我們「一心念佛」、「淨念相繼」。你只要真正做到,這個『一切我今皆懺悔』就做得很圓滿了。為什麼?這個心所想的、口所念的都是阿彌陀佛,二六時中,心都住在阿彌陀佛之中,哪裡還會起惡念?哪裡還會造惡業?念念與佛相應,自然業障統統消除了,也就是統統懺除了。過去灌頂法師說的,最重的業障,所有一切經法、懺法都懺不了的罪業,念佛可以消除;消除就是懺除,可見得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一心持名,就是真實的懺悔。

  【二一、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佛經當中,往往我們看到有長行(散文的體裁)為我們解說義理,長行後面有偈頌,這都是屬於偈頌。偈頌是以詩歌為體裁,具有整齊的句法,而且還押韻。佛再以這種方式重說一遍,這裡面含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佛講經跟學校上課畢竟還是不同,在學校上課,學生都是報名參加的,有一定的人數會準時到講堂來。佛講經時,有先來後到,後來的人,佛前面所講的沒聽到,那他很遺憾,再去問佛,佛要重說一遍太麻煩,所以佛講完之後,用偈頌重覆說一遍,彌補前面沒有聽到的可以重覆再聽到,是這個意思,這是很慈悲的做法。

  另外一個意思,前面所講的若有疏漏的地方,後面用偈頌來補充,把它補充得更圓滿。譬如,我們在長行文裡面所讀到的隨喜功德有二乘、有學、無學、佛、菩薩,沒有眾生,這個地方把它補出來了,『十方一切諸眾生』。這個「眾生」是指六道眾生。六道眾生雖然造作罪業很多,他也有造善的,雖然是造的惡多善少,那個善我們也應該隨喜,不可以說他造的惡業很多,所以他的善我們也不隨喜,那就錯了。惡人有善行有善心,我們也應當隨喜,成就他的善業,這個很重要。

  【二二、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這一首是「請轉法輪」。經文裡面,這個『世間燈』是對於佛的稱讚。特別是六道的世間,常比喻作黑暗。怎麼黑暗?實在講,我們的心思真的是非常的暗鈍;暗就是不明,鈍就是不利。我們對世間種種法,包括佛法在內,真假、邪正、是非、善惡,我們確確實實辨別不出來,往往把它搞顛倒,恰好搞相反了。如果我們真的看清楚、真的搞明白了,我們一定修真正的善行。若修真實的善行,我們眼前的果報,一定是無比的殊勝。

  這個例子,淨宗學會流通的《了凡四訓》的書跟錄音帶都很多,大家如果仔細去看看、仔細去聽聽,你就明瞭了。至於聽了之後有沒有能力辨別真假、邪正、是非?恐怕還是很難。可見得這個不容易,叫你念念這些,你可以能夠檢點。如果我們真的是修善,那個果報殊勝,不可思議,心地清淨沒有煩惱,真的是常生智慧。

  怎麼說常生智慧?世出世間一切法,真假一看就知道了,這就是智慧;若是真假搞顛倒了,把真的當假的,假的當真的,這個是沒有智慧,所以智慧就是從這裡生的。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假的東西,尤其是《楞嚴經》中講我們現代這個時代,佛門衰微,「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哪是邪法?哪是正法?你一眼就看穿了,那你就是常生智慧了。如果你還是迷在裡面,那你就是愚痴、顛倒。佛是我們的明燈,我們在黑暗當中蒙佛加持,佛的光明把黑暗照破了,使我們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所以稱佛菩薩叫「世間燈」,這是比喻。

  『最初成就菩提者』,這是指佛陀。佛法是佛說出來的,佛示現成佛之後,我們這個世間才有佛法,所以「最初成就菩提者」是佛。

  『我今一切皆勸請』。這個地方省略了,長行裡面有。長行裡面有菩薩、有二乘、有一切善知識,就是從佛到這個世間的善知識,前面說過了。在現代這個社會裡面,有修有學、真正修持的人,就是善知識。證果的善知識,我們實實在在遇不到了,但是真正修持、真正肯學的,我們跟他就不會有大的錯誤。

  現代人在物質生活上的福報,比古人好,這個是事實。但是在精神生活上的福報、在修學佛法上的福報,是大大地不如古人。修學裡頭最大的福報是遇真善知識,我們在這個時代,遇真善知識難,太難太難了!連有好的師承的這種善知識,我們都遇不到了。這個師承是老師代代相傳,傳到現在,說老實話,很多都失傳了,都沒有了。一個真正善知識,找不到學生傳法的情形很多,找不到人就失傳了;能找到一個、兩個,那非常幸運,很不容易。有師承的善知識,大致上不會有多大的差錯,是可以能夠信得過的;縱有偏差,幅度不會太大。

  找不到善知識的時候怎麼辦?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大問題。不能說找不到就不學了,我們要效法古人。古時候有例子,像孟子。孟子找到孔老夫子做老師、跟孔子學,他學成了。實際上,孟夫子那個時候,孔老夫子已經死了,已經不在世了。他怎麼找?孔老夫子的著作在。依照孔老夫子的著作修學,有不明瞭的地方,向夫子的學生請教,這叫私淑弟子,也就是我們依古德為師,他用這種方法學成功了,這是中國第一個人。以後運用他這個方法,在歷史上成就的人,很多很多。

  最著名的,像漢朝時候的司馬遷,我們中國第一部通史《史記》是他寫的。司馬遷是學左丘明,而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一個時代,《春秋左傳》就是左丘明寫的。司馬遷是漢朝人,距離左丘明好幾百年,所以他專門讀《左傳》、專門學《左傳》,學了一手好文章;他成功了,成為漢朝的大文學家。

  唐朝的韓愈,大家都曉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誰的?他學司馬遷。司馬遷是漢朝人,韓愈是唐朝人,所以他學《史記》;一門深入,專門在《史記》上下功夫,讀誦學習,於是他成功了,成為一代大文豪,這個都是以古人為老師。學古人,那當然不會有差錯。

  在佛門裡面,我們淨宗的蕅益大師是很了不起的人。蕅益大師就是私淑蓮池,做蓮池的學生。其實蓮池跟他沒見過面,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但是蓮池大師的全集在,他就專讀蓮池大師的書,專學蓮池大師,做蓮池大師的學生。他學得很像,蓮池是我們淨土宗第七代的祖師,蕅益是第八代的祖師,你看都學成功了。

  有這些好的榜樣在,我們就有辦法了。現在這些人,哪個是真善知識,哪個是假善知識,我們肉眼凡夫沒有辦法辨別。那怎麼辦?我們找古人。古人裡面最近的是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有《文鈔》在,現在台灣出的有《全集》。如果我們專讀《印光大師文鈔》,專學印光大師。修學期間,照古人這個例子,至少是五年。五年當中,我不看別的經論,不看別的書,不聽人講演,專門跟印光大師學,那你就是印光法師的學生,印光法師是你的傳法和尚,你的法就得自於印光大師。我們用這個方法找善知識,這樣好,穩穩當當,決定不錯。何況我們現在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的化身,跟他學,哪裡會有錯!

  我勸諸位同修,一心專讀《無量壽經》、專誦《無量壽經》、專學《無量壽經》,這就是叫你直接跟阿彌陀佛學。我的老師是誰?阿彌陀佛!這一點都不錯,確確實實是阿彌陀佛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哪有不生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的學生,哪裡會有錯誤的知見?不會有的。所以用這種方法,我們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老師。你喜歡蓮池大師,你就讀《蓮池大師全集》;你喜歡蕅益大師,《蕅益大師全集》分量也相當可觀,在台灣都出版了;喜歡阿彌陀佛,就專攻淨土三經,這是我們直接跟阿彌陀佛學。用這個方法親近善知識,就不會有錯了。

  【二三、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這兩首偈,實在是說一個標準的普賢行者。這是跟普賢菩薩學,就是個標準的普賢行者。兩首偈將《行願品》裡面所說的內容,全都包括了。這裡面,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就是『未來一切天人師』,因為『過去諸如來』好懂,是指過去佛;『現在十方佛』也好懂,是指現在佛;而『未來一切天人師』是說未來佛。未來佛是誰?就是現在的一切眾生。現在一切眾生確確實實都是未來佛,我們如果輕視一切眾生,慢怠一切眾生,那就是輕慢未來佛,這是真的。我們天天幹這個事情,就是天天造罪業,不知道一切眾生是未來佛。實在說,佛在大經《華嚴經》上說,在《圓覺經》上也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本來成佛」,這比未來佛說得還要真切;未來還很遙遠,「本來成佛」是說現在就是的。愈說愈真實,這個「本來成佛」確確實實是真實的。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以佛的眼光看,我們現在是個迷惑顛倒的糊塗佛,就等待你清醒過來,那你跟一切諸佛如來決定沒有兩樣。

  『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願普隨三世學』。三世就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這個樣子才能夠圓滿的成就道業,才能夠消除一切深重的業障。剛才跟各位介紹的,我們直接跟阿彌陀佛學,這是最殊勝的修學方法。實在講,普賢菩薩也是如此,都是以阿彌陀佛為老師。

  【二四、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這幾句很要緊,與我們日常生活修學有密切的關係。我們「修行」,到底「修」的是什麼?什麼叫修行?如果這兩個字的含意都搞不清楚,那就難怪迷惑顛倒了。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說、常常提醒同修們,當然每一會都有初來的、前面沒有聽到的,這些重要關鍵的地方,多說幾遍沒有壞處。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佛在經上將行為歸納為三大類,就是身、語、意三業;「業」就是你在造作,造作叫業。身體的動作是身業,口的言語是口業,心裡面的念頭是意業。我們這個身、語、意的造作要是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一定要搞清楚。

  現在大家把「修行」誤會了,認為什麼叫修行?每天拜佛是修行,每天誦經是修行,認為這些是修行;早晚課完了之後,那就不修行了,就造業障了。一天早晚課兩個小時修行,還有二十二個小時造業,你怎麼能成功?所以諸位要曉得,修行在起心動念之處,時時刻刻一個念頭起來了,若這個念頭不對,趕緊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一句話說錯了,趕緊收回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是我們的生活,千萬不能誤會。修行以什麼為標準?標準很多,經論裡面講得非常詳細,這個地方給我們舉一個綱領、一個大原則,「清淨」,這就決定正確。我們的心清淨、語清淨、身清淨,身、語、意三業都清淨,那你是一個真正的好修行人,這是標準。我們身、語、意不清淨,那就是過失重重,嚴重的過失就是罪業。

  『恆不忘失菩提心』。「恆」是永恆,永遠不可以忘掉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覺悟的心、覺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跟我們解釋菩提心,說得實在是非常之好,簡單、清晰,讓我們聽起來一點都不模糊。他老人家怎麼解釋菩提心?他說我們一心希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好懂。《起信論》三心、《觀經》三心,說得我們迷糊顛倒,說得那麼多,反而搞不清楚。蕅益大師這一句話說得明白,從來沒有人這樣說過,佛經裡頭也沒有這樣說過。他說得正不正確?非常正確。心裡頭念念都想西方極樂世界、念念都想阿彌陀佛,想往生、想見佛,如果這個心不是無上菩提心,那什麼叫無上菩提心?說得非常之好,我們採取蕅益大師這個說法就踏實了。所以,這一句就是說時時刻刻不忘記求生淨土,這就是「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障」是業障,「垢」是污染。前面說了,修清淨心,我們的業障跟污染統統都能消除。所以學佛的人,心一定要清淨。我們有妄想,心就不清淨;有分別,心就不清淨;有好惡,心就不清淨;有煩惱,心就更不清淨,這些東西統統都要去掉、全都要去掉。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實做起來並不難,是因為你不肯做;若肯做,那難在哪裡!該怎樣作法?一天到晚一句佛號,就完全都做到了,一句佛號真的統統都圓滿了。我心裡不想別的,專想阿彌陀佛、專想西方淨土,這是身心清淨,業障(垢是罪業)就統統都消除了。

  『一切妙行皆成就』。菩薩所修的這些行門,我們統統都圓滿成就了。

  『於諸惑業及魔境』。「惑」是迷惑,「業」就是造業,這個是我們自己本身具足的。「魔」是指外面的,「魔」就是障礙,就是折磨,讓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利,都有妨礙,這就叫魔境。古時候,經典這個「魔」字下面是個石頭,所以一看就曉得是折磨之磨。這個字是梁武帝造的,他將石頭去掉,換成一個「鬼」,所以梁武帝對佛教的確有很大的影響。梁武帝說這個折磨叫人太痛苦了,就像鬼一樣的可怕,所以把石頭去掉,換個「鬼」字,所以這個字是梁武帝造的。後來我們在經文裡面看到這個魔,都用這個字。但是要曉得,它的本字(原來的字)是石頭的那個「磨」,這是梁武帝改的,改得當然也很有道理,折磨的確很難受。

  『世間道中得解脫』。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你能夠離開、你能夠放下、能夠捨棄,那你就得到解脫了。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這是一個比喻,後面二句都是比喻。蓮花生在淤泥之中,泥代表污染;花開在水上面,水代表清淨。這個意思就是說,染淨都離開;不但染法我要捨棄,淨法也捨棄,染淨都不沾,這才叫真清淨。所以佛家常用蓮花來表法,以水底下的泥土代表六道,清水代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十法界。蓮花超越了泥土和水,超越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這是不得已給它取個名字叫「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是在十法界之上。十法界都不是真正的清淨,一真法界才真正清淨,染淨都捨掉了,用「蓮花不著水」來比喻。「亦如日月不住空」,日月在空中運行,卻不住在空中,跟前面比喻的意思相彷彿,這是說明菩薩心、菩薩行。

  【二五、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這一首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西方世界實實在在是普賢大士的法界。佛說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我們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修的普賢行。你們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第二品就說得很清楚,西方所有一切大眾,皆遵「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就是十大願王,可見得西方世界人人都是修普賢的行法,以無盡廣大的心量修菩薩行,這個是普賢行的特色。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聚會的場所。

  『身口意業皆同等』。與普賢大士完全相同;普賢大士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身旁圓教的等覺菩薩,我們跟他相等,『一切行願同修學』。我們再看底下這一句。

  【二六、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

  這首偈子也彷彿讓我們看見了西方極樂世界彌陀說法大會的盛況。「益」是利益,所有幫助我、教導我的這一些善知識。我的普賢行如果得不到這些善知識的幫助,普賢行雖然是性德,但是自己迷惑無知,性德不能現前、透不出來,所以一定要依靠善知識,我們的性德才能夠顯露。

  『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大家在一起聚會,同心同願,同解同行,互相砥礪,法喜充滿,這的確是西方世界的狀況,是西方世界大眾在一起修學的寫實。

  【二七、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華嚴會上普賢、文殊二大士,不但是佛的助手,實在也是我們大眾修學的榜樣,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如果我們把他當作神明來看待,恭敬膜拜,求他保佑,那就錯了,那我們所得到的利益就太少太少了。如果你曉得他是我們修學大乘的榜樣,我們要照他樣子去修學,那你得的好處就太多太多了。在華嚴會上,文殊菩薩教給我們的是十波羅蜜,也就是六度。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通常大乘經上講的六度。《華嚴》講得圓滿,把六度展開為十波羅蜜,就是把後面般若波羅蜜展開為願波羅蜜、力波羅密、智波羅蜜、方便波羅蜜。後面這四種是權智,般若波羅蜜是實智。智慧裡面有權、有實,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根本智、後得智,般若波羅蜜是根本智,方便、願、力、智是屬於後得智,這樣智慧就圓滿的現前了,文殊菩薩教我們這些。實在講,普賢菩薩就是把菩薩的大行加上大願、大心量,使它圓滿,周遍法界,這是大行大願的圓滿,所以這二位大菩薩是我們修行的榜樣。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彼」就是指的文殊、普賢,「隨彼」就是向文殊、普賢學習,「一切常修學」。末後一段這是總結。

  【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讚歎。供養。懺悔。隨喜。勸轉正法輪。勸請。隨學。隨順。迴向。無有窮盡。】

  前面「禮敬」我們已經說了「我禮乃盡」,而這裡就是將第二願到最後一願在此地做一個總結。

  『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讚歎、供養、懺悔、隨喜、勸轉正法輪、勸請、隨學、隨順、迴向、無有窮盡』。普賢菩薩確實是這樣修行的,我們今天要向菩薩學習,也應該這樣修學。這個裡面告訴我們一樁重要的大事,那就是要以廣大心、永恆心來學習。我們的毛病就出在這個地方,我們的心量很小,沒有耐心,稍微東西多一點就不肯學了,時間長一點也不肯學了,你看看人家這一段,虛空無盡,他的學習就沒有止境,這個才是真正求學的態度。

  對於「學」,如果有厭煩、厭倦,那就不是學習的好態度;換句話說,他對於自己所學的必定不能理解。為什麼?沒有辦法生喜樂之心。我們學一個東西,若對它非常明白、徹底瞭解,學習會生歡喜心,法喜充滿。這一點我們同學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要注意,我們若在一天到晚生活當中得到歡喜,那你學佛就真的有功夫了,這是功夫得力,你學了有收穫,離苦得樂!你真的離苦、真的得樂了,這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成就。假如我修學這個法門,學得很痛苦,還不如沒學的時候。我不學還不覺得痛苦,愈學是苦愈多、煩惱愈多,那你一定學錯了。你要重新去檢查毛病在哪裡,把毛病找出來、把毛病消除掉,這才是正確修學的方法。

  報告就介紹到此地,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這一次有不少同修來告訴我,大家要請求皈依。利用這個時間,簡單的把「皈依」這樁事情,給諸位說清楚。

  「傳授三皈」,我在這個地方,把「三皈依」傳授給大家,看你是不是願意接受;你要接受,你就真得到;你不接受,你就得不到。

  「三皈依」是接受佛教育的開始,我們正式依佛為老師,做佛的學生,也就是我們世間法講的正式拜老師。這個拜老師,是不是依我為老師?如果你認為是拜我做老師,那就錯了,將來的果報很恐怖,要墮阿鼻地獄,非常嚴重。那我們究竟是依誰為老師?以三寶為老師,那就沒錯了。我今天傳授給大家的是「三寶」,你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我。

  什麼是「三寶」?這個要搞清楚,三寶沒有搞清楚,那你就「皈」錯了,那個麻煩也很大,搞錯了、搞誤會了。「寶」是說它的價值、是說它的德用。世間的珍寶能帶給你很大的財富,使你生活得非常富裕,所以大家重視珍寶。佛給我們講的這個「三寶」,確確實實能帶領你超越三界、超越生死輪迴,圓滿證得佛道,所以這個「寶」,決定不是世間任何珍寶能夠比的。

  這個寶有三個,所以叫三寶。這個「寶」在哪裏?在你自性裡面,不在外面,你要到心外去找三寶,你就成「外道」了;心外求法,這叫外道。諸位要知道,外道絕不是罵人的話,絕不是說其他宗教,你要這樣說,那你把「外道」兩個字也解錯了。外道,就是心外求法謂之外道。我們也皈依三寶、也受戒了,甚至於也出了家,還是心外求法,換句話說,還是個外道。外道不是佛弟子,佛法稱為內學。我過去辦了一個佛學院,時間不太長,後來交給慧一法師,那個佛學院的名稱叫「內學院」,內學就是佛學。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先生在南京辦了一個佛學院,叫「支那內學院」,很有名。他辦的時間也不長,只有兩年,但是出了很多的人才,出家在家,民國初年不少的大德,都是支那內學院出來的。所以雖然時間不長,但對於中國佛教有很大的影響。

  「內」就是自性,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皈依處。現在講三寶,大家都知道「佛、法、僧」三寶。但是說到「佛、法、僧」,往往馬上產生一個誤會,說到「佛」就想到佛像,說到「法」就想到經典,說到「僧」就想到出家人。這三樣東西都不可靠。那個泥塑的佛像,常講「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你靠它怎麼靠得住?靠不住!一個大劫難當中,經典都燒光了,都毀失、都消失掉了,這個東西也靠不住。出家人也是凡夫,業障深重,自身難保,還能保得住你?保不住。所以,佛教給我們皈依的是自性三寶。

  你看《六祖壇經》,禪宗的惠能大師跟我們講三皈,就講得很好,他不講「佛、法、僧」,因為怕大家誤會,所以他換個名稱,我們聽起來就不誤會了、就很清楚了。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覺悟的覺,清淨的淨。這樣的說法,我們就聽得非常清晰。大師為我們解釋說,「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所以自性三寶就是「覺、正、淨」,這樣我們就明瞭了,我們就曉得從哪裡皈。

  皈是回頭,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這就叫「皈依佛」,覺而不迷。什麼時候皈?從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我們都迷;但是現在不迷了,現在我要覺悟了,對人我也覺悟、對事也覺悟、對物也覺悟,樣樣都覺悟,覺而不迷,那你就真的「皈依佛」,你才是佛弟子。這一定要明瞭,一定要搞清楚。「法」是正知正見,就是對於宇宙人生,你的看法、想法完全正確,一點錯誤都沒有,這是佛法。我們從許多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依靠正確的想法、看法,這就叫「皈依法」。「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現在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見解污染、精神污染,染得一塌糊塗;但是從今天起我們覺悟了,我們要離開一切污染,恢復清淨,淨而不染,這叫「皈依僧」。所以三皈依是「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這是佛法修行的總綱領、總方向;我們把綱領方向抓住了,就決定不會錯了。

  所以有人要問你:「你們學佛修行是修什麼?」我們答得出來,我們修「覺、正、淨」,這不是迷信,「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我修的是這個。用什麼方法修?用持名念佛。持名是方法,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很多,有人用參禪的方法,有人用持咒的方法,有人用持戒的方法,我們用念佛的方法。方法很多,無量無邊,但是無論什麼方法,都是修的「覺、正、淨」。他假如不是修「覺、正、淨」,那就不是佛法。縱然用佛法的方法,譬如用持名念佛,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可是沒有修「覺、正、淨」,那就是「喊破喉嚨也枉然」!雖然念佛,但他是外道,心外求法。

  我在香港遇到有不少沒有什麼知識的人,他們是為什麼念佛?念阿彌陀佛到陰間有錢用,念得愈多錢愈多,你看這就是外道。他沒有求生西方,也沒有修「覺、正、淨」,他是準備將來死了到餓鬼道裡去,現在多念一點佛,將來日子好過一點,你看這不就糟糕了,完全錯誤了。所以要知道從哪裡回頭、要依靠什麼?我們真的回皈了,就真有依靠了。

  「覺、正、淨」三寶我們明白了、清楚了,可是真正要皈依,還是非常困難。「覺」,我們沒有辦法達到,我們不會覺悟,一天到晚迷惑顛倒,想「覺」也「覺」不起來,可見得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不是說想覺悟就能覺悟,照樣還是迷惑顛倒。「覺、正、淨」三寶當中,我們唯一能找到的真正的依靠是法寶。為什麼?因為有經典在。哪個是正知正見?佛在經上說的知見就是正知正見。我們讀經,我們的想法、看法跟經上講的一樣,我們很高興,我們的想法、看法跟佛的看法一樣,佛是正知正見,所以我們的知見正了;這是用它來對照,來對比。如果我們的想法、看法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那你一定要知道,佛經上的見解是正的,我們錯了,一定要把我們錯誤的見解、知見捨棄,採取佛的知見。所以在今天這個時代,三寶當中,我們唯一能夠依據的就是法寶。依照經論裡面所說的道理,所講的方法、教訓,來修正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我們的皈依才真正叫落實。

  三寶當中,只要一個得到了,其他兩個都得到了。正知正見的人,哪有不覺悟的?那當然覺悟了。正知正見的人,心地怎麼會不清淨?所以一個得到了,另外兩個同時都得到了。我們中國佛法有很多宗派,這許多宗派入佛門的方法,並不完全相同,但這只是方法不相同,原則、原理、方向都相同。譬如禪宗、性宗(實在講現在沒有了,古時候有),他們從「覺門」入,捨棄文字,用參禪、觀心、參話頭的方法,用這些方法達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好像我們這個講堂有「覺、正、淨」三個門,他走的是「覺門」,但是進來之後,他的思想、見解當然正,心地當然清淨,所以統統得到了。

  教下像賢首宗、天台宗、法相宗、三論宗,這一些教下的人是從「正門」入,他完全依靠經典修正自己的知見。他從正知正見入佛門,進來之後大開圓解,宗也通了,淨也通了,他都得到了;一進來全部都得到了,所以是一樣的。

  我們淨土宗跟密宗這兩個宗派是從「淨門」入,從清淨心入。「覺、正、淨」三門,我們從「淨門」入,這個要知道,這是我們選擇的門路不相同。為什麼?覺門太高了,我們沒有辦法覺悟,那個真的要上上根人才行走那個門。你看六祖惠能大師《壇經》裡面講的,他度眾生的對象是上上根人;換句話說,上根以下的人都不是他的對象,也就是說,這個門你進不來。那怎麼辦?走正門,正門依靠經典,中、上根性的人都能成就。我們為什麼不選這個門?時間太長、太囉嗦了。好像念書一樣,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要念上幾十年才能畢得了業,時間長,經論太多、太麻煩了。算了,我們也不走這個門了;喜歡走這個門的不少,但是我們不選這個門,我們走淨門。

  淨門的確比其他兩門方便,為什麼?經典少,時間很短。進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你進得來,我也進得來,進來就統統都得了。我們今天選的是淨門,因為時間短,經典少,最容易修學。我們今天就是依「五經一論」,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功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覺、正、淨」統統證得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禪」好不好?好,但我沒有這個本事、沒有這個天賦。「教」好不好?好,但我沒有時間、沒有精神去念這麼多書。所以,以我們的根性,只好走淨門。

  剛才講了,淨門除了淨土宗,還有密宗,那我們為什麼不學密,而來學淨?兩個雖然都是淨,但也有難易不同。持名念佛這個法門簡單、容易、穩當、快速。密宗裡面修學不容易,咒語太多。咒不好學、不好念,哪有「阿彌陀佛」四個字好念?這個簡單、容易,大家一比就曉得了。我們這個簡單,他們那個不簡單;我們穩當,他不穩當。為什麼?因為我們唯依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我們統統不理會,我們只找一個對象,所以穩當。

  密宗咒語裡有許許多多的鬼神,你若是依教奉行,這些鬼神不錯,會護持你、擁護你;但你要是稍稍不如法,鬼神會整你,會找你麻煩,所以密宗容易著魔。為什麼?你那個心地有一點點邪思、不正,魔就侵入了。我們淨宗不會,所以雖然同樣是修清淨心,我們是得阿彌陀佛的威神加持,平平安安的走這條路。他那個地方雖然也有護法神護持,但是因為跟鬼神往來太多、太密切,也就是那個環境裡得到的清淨,實在講,比我們的地位要高;他是在一切極不清淨環境裡面修得清淨心。換句話說,他要得不到清淨心,他就墮落。所以諸位要知道,密宗一個是成佛,一個是下地獄,沒有當中的。這樣你就曉得那個難,不穩當。我們這個穩當,不跟鬼神打交道,只跟阿彌陀佛打交道,頂多再多兩個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是大慈大悲的,所以這個法門穩當。

  三皈依要怎麼皈法,我們已經知道了。現在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緣,可以說是無比的深厚。為什麼?如果沒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你們不會選擇這個法門,不會喜愛這個法門。我們對這個法門生歡喜心,生起熱烈的願望,就證明你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議,現在因緣也成熟了,我們的三皈,說老實話,也落實了。

  「覺、正、淨」是理,是自性三寶,我們今天落實在事相三寶上,應該要怎麼修?我們「皈依佛」是阿彌陀佛,不必再去皈依其他的佛,皈依這一尊佛,其他的佛都包括在其中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何況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皈依佛」就是阿彌陀佛,我們「皈依法」就是《無量壽經》,你看這個多踏實。至於皈依「僧」,我跟諸位介紹三個人,第一個是觀世音菩薩,第二個是大勢至菩薩,第三個是普賢菩薩。這是聖賢僧,不會錯。我們跟觀音菩薩學慈悲,「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跟大勢至菩薩學一門深入,大勢至菩薩就是專念阿彌陀佛,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不改變,也不需要用其他的法門來幫助,一句佛號念到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以我們要向大勢至菩薩學習「專」、專精。跟普賢菩薩學習把心量拓開,能夠包容虛空法界,成就圓滿的功德。我跟大家介紹這樣的三寶沒有錯,以後人家要問你:「你的皈依師父是誰?」「阿彌陀佛。」我們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彌陀弟子,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今天在此地是給諸位作證明,皈依證是發給你們了,皈依證後面,我的具名是「三皈證明阿闍梨」,我是證明你皈依阿彌陀佛,你確確實實是阿彌陀佛的徒弟、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你要好好的做一個彌陀弟子,不可以丟阿彌陀佛的人,一定要依教奉行,這就對了,這個才叫真正三皈依。

  所以皈依是入佛門的第一樁大事,就是把修學的總綱領傳授給你,把修行的方向、修行的道路教給你。你從今之後,依這個方向、依這個道路去走,決定不會錯,這叫傳授三皈。萬萬不可以認為這個法師傳授給你,你就皈依這個法師,那你的罪過就無邊了。你將來墮阿鼻地獄,不能怪我,我把話說清楚了,你們墮阿鼻地獄與我不相干,我不受連累。我講清楚了,我不敢接受你們的皈依,你們是皈依三寶,而我是僧團裡面派的一個監誓的人,你們今天宣誓,我在這裡監誓,我把三皈介紹給你,傳授給你,我的身分是僧團代表,你皈依的是僧團全體。

  所以我們見到佛像,就跟見到佛一樣,立刻就想起要跟佛一樣覺而不迷。所以住持三寶,它有無量的功德,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覺、正、淨」。看到經書,就想到我要正知正見。見到出家人我就想到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樣你就真的有皈依處,是真的皈、真的依了。

  千萬不要分別,「這是我的皈依師,那個不是」,你要起這種分別心,你就墮阿鼻地獄。我說這個話是依戒律上講的。為什麼墮阿鼻地獄?破和合僧。諸位要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僧團,不只是我們這個台灣地區、我們這一個國家,不是的,僧團是盡虛空遍法界,超越種族、超越國界、超越太空,這是一個大團體。你分化這個團體,破壞這個團體,在裡頭搞小圈圈,「這是我師父」,搞小集團;「那個不是的」,排斥,這叫「破和合僧」。所以不皈依還不破和合僧,一皈依這個破和合僧就很容易造作,將來墮阿鼻地獄,真的冤枉,不曉得怎麼墮去的。所以我若不說清楚,將來你說:「我皈依淨空法師,怎麼會到阿鼻地獄去了?」我今天說明白了,你將來墮阿鼻地獄與我不相干,我不受牽累。要認清楚,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僧團。

  僧團這個團體,在所有團體裡面最尊最貴的,我們念三皈依偈子,「皈依僧,眾中尊」,「眾」就是團體。虛空法界所有一切團體,沒有比僧團更值得尊敬。為什麼?僧團是遵守「六和敬」的,盡虛空遍法界只要出了家,都是一家人,都是和睦相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諸佛護念,一切龍天鬼神尊敬。

  今天我們的僧團分裂、分化、破壞了,就是皈依皈錯了;他不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僧團,他是皈依某一個法師。所以,一個個小圈子把這個大而尊貴的僧團分裂了、破壞了,這個罪過非常之重,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明瞭,我們才決定不會犯錯。所以我跟大家傳授的皈依,我不留你的姓名、也不留你的地址、也不留你的電話,你想跟我連絡,可以,我絕對不會跟你連絡。不是皈依就是拉信徒,「這是我的徒弟」,那就糟糕了,我將來要墮地獄的,我不幹這個傻事。這個事情我搞得很清楚、搞得很明白,所以我不會幹這個傻事情。我不拉信徒,也不求供養,我傳授給你是給你做證明,你好好的修學,將來再見面是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面。那個時候可以說:「承蒙法師給我傳授皈依,接引我到這個地方來。」那樣見面才好,現在無須見面,也不需要連絡,這就對了,完全就如法了。

  三皈的儀式,我們就在此地舉行。這個地方有佛像,大眾人數多,我看統統起立,我們一起三皈依,統統是阿彌陀佛弟子,這個才好。跟著我念三皈的偈子,這跟皈依證上完全相同。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我們向佛像一問訊,念第二遍。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再問訊。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問訊。

  恭喜諸位,大家都是阿彌陀佛的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