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的啟示 (第十集) 1992/3 新加坡居士林 檔名:04-007-0010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時間過得很快,我們的法會明天就要圓滿了,今天我們還繼續來看普賢菩薩後面這一段長偈。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不能將偈頌每一句每一首都詳細跟大家介紹,只有採取它的重點,也就是對我們的生活、修學有密切關係的這些開示,我們提出來研究報告。偈頌的三十九首說:
【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這兩首八句後面都用一個「海」,「海」表示深廣無有邊際的意思。因為普賢行是用清淨心修的,是用真誠心修的,真誠清淨裡面沒有障礙、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這個心量就深廣無邊,用這種心來修行,任何一行都與自性相應,所以行行都是深廣無際的。我們先把這個字認識清楚,然後我們來看菩薩給我們說了些什麼。
第一句說『嚴淨諸剎』,「嚴」是莊嚴,「淨」是清淨,「諸剎」就是佛國土,像我們迴向偈天天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國土」,這一句就是「莊嚴佛國土」。諸佛國土無量無邊,所以下面用一個「海」來形容、來比喻。這一句的含義很深廣。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這一毛孔當中都有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每一個毛孔統統都是一樣的,這是前面跟諸位說過,這是大小相容,大小無礙。我們明瞭大小無礙了,大世界莊嚴跟小世界莊嚴是一樁事情,能莊嚴小世界就能莊嚴大世界,能莊嚴大世界必定也莊嚴小世界。你說大世界、小世界,哪一個難、哪一個易?給諸位說,沒有難易。如果大世界難,小世界易,這就有差別了,這怎能平等?小世界難,大世界易,那也有差別。稱性沒有差別,所謂「一切萬法,平等一味」,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
「剎」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大也是生活環境,小還是生活環境,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這一句我們才能得到受用。生活環境從我們離開身體這一件內衣算起,這件內衣就是生活環境,身體之外就是生活環境。我們天天念「莊嚴佛國土」,這就是告訴我們從生活環境莊嚴起,我們自己生活環境都做不好,有什麼能力去莊嚴佛國土?有什麼資格去莊嚴佛國土?我們的生活也是多方面的,面面都要做好。穿衣,衣是我們的生活環境,衣服要清潔,要整齊,換下來的衣服要洗乾淨,洗好之後要疊得整整齊齊,或者放在衣箱,或者放在衣櫥,這是莊嚴。吃飯,飯桌擦得乾乾淨淨,手摸上去不要有油膩,摸上去有油膩、灰塵就不莊嚴了。餐具要洗滌乾淨,也要把它放整齊。生活起居,日常生活,對人對事對物,不但心要清淨,要真誠,那個事也要做到圓圓滿滿。沒有盡心盡力去做,我們的心就不誠,就不敬。所以菩薩講他有能力普遍嚴淨諸剎海,這是我們要學的。
在生活當中,事事物物我們果然謹慎留意,樣樣都做得很圓滿,「莊嚴佛國土」,我們有沒有做到?已經做到了,怎麼說已經做到了?《華嚴》明白的告訴我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在我生活當中做到了清淨莊嚴,十方諸佛剎海當然清淨莊嚴。我對於諸佛道場做到清淨莊嚴,我的生活過得很邋遢,過得很骯髒,你們想想看,你有沒有莊嚴佛淨土?沒有。所以莊嚴從基本上講,從根本上講,就是一顆清淨心。心淨,我們身就清淨了,身心清淨,我們居住的環境哪有不清淨的道理?自然你會把它收拾得很乾淨。對人也清淨,對事也清淨,對物也清淨,這是「普能」。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對我們生活非常重要。學佛從哪裡學?就從這些地方學。
第二句是『解脫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裡面,特別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生活不自在,你要幫助他解脫。他為什麼不自在?他有很多束縛,就好像繩索把他綑綁起來,動彈不得,他不自由了。哪些繩索?煩惱是繩索,妄想是繩索,分別執著是繩索,憂慮牽掛是繩索,這些繩索從哪來的?都是從迷了自性才發生的。菩薩已經是真正覺悟的人,所以要幫助這些眾生開悟,幫助眾生開悟,首先要曉得眾生為什麼不開悟,這就跟大夫治病一樣,先要把他的病源找出來,他這個病是怎麼發生的?從發生如何演變到現在這個病況?應當要從什麼地方下手來治療?諸佛菩薩幫助眾生跟大夫治病實在講沒有兩樣,要很細心的去觀察。
眾生這個病根實在講是太久了。一切眾生,要講過去生,過去世無始,一直演變到今天,無量劫了,時間太長了,這樣深的病根我們有什麼方法能見到?我們當然見不到,不但我們見不到,地位淺一點的菩薩也沒有能力見到,那要什麼人才能見到?大概就是經上常講深位的大菩薩。在圓教,像《華嚴經》上來說,八地以上才有能力看到一切眾生的病根所在,我們沒有辦法。幸好世尊在《華嚴經》上將這個病根給我們說出來了,說得很明白,換句話說,我們凡夫也知道自己的病根,一切眾生的病根從哪裡來的。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佛,換句話說,每一個人都是佛,佛有多大的智慧,我們每一個人統統都有。「德相」就是最健康、最圓滿的身相,我們統統都有,金剛不壞身。可是許多同修來跟我說,「法師,我身體不好,很衰弱,精神振作不起來,常年在生病」,來問我,這就是佛所講的病根,妄想執著,「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我問他,「你是不是妄想很多?」「是的,妄想很多。」病從哪來的?病就從這裡來的。你要想身體健康、智慧圓滿,沒有別的,妄想執著去掉就恢復了,智慧也恢復了,健康也恢復了,自性裡面無量的功德、無量的德能統統都恢復了。
佛這一句話可以說把他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一句話就說完了,還有什麼佛法?沒有了。佛法就是教我們斷妄想執著而已。佛說得清楚,說得明白,而我們偏偏不肯斷妄想,偏偏不肯破執著。每天下午我還要定一個時間來跟你們大家接見,見什麼?聽你們說這些妄想執著。每天下午我要聽一個半鐘點,聽你們的妄想執著。除了妄想執著,你們還有什麼?沒有了。離開妄想執著,你們就「如如佛」了,這個很重要。所以菩薩如何幫助一切眾生得大自在?就是要把眾生的病根拔除,要教他真正認識清楚,真正明瞭事實的狀況。誰度誰?佛沒度眾生,菩薩也不度眾生。大乘經上講得很多,佛不度眾生,這講老實話,自己度自己。妄想執著是你自己起,還得要你自己斷,所謂是「解鈴還要繫鈴人」。煩惱、妄想、執著不是佛把我們搞起來的,那佛就沒有能力來斷,是你自己起來的,還要你自己斷。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是什麼?是我們自己不知道病根是妄想執著,他一語給我們道破,這就是他幫助我們的,這就是他對我們的加持,就是他對我們的幫助,對我們的度脫,沒有他來說清楚,我們根本不知道,他這一說清楚,我自己有辦法了,我只要從今之後不打妄想就成功了。
何況妄想,「妄」不是真的,真的怎麼叫「妄」?凡是有想都是妄,真心裡面沒有想,那麼我們現在要問,我天天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是不是妄?我在此地告訴諸位真話,只有這一句不妄,這是真的。怎麼是真的?因為別的妄想,你要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跟十法界都不是真的,一真法界是真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是一真法界裡面的一真法界。怎麼知道?你看《華嚴經》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極樂還在一真法界裡頭,所以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無比第一真實。我們想阿彌陀佛不是打妄想,念阿彌陀佛絕對不是妄念,除此之外,統統是妄想,統統是妄念,這一點我們果然認識清楚了,自己得度了。我從今之後再不打妄想,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要再想它,一場夢一樣;已經過去了,不要想它。未來還沒有來,你想它幹什麼?其實你能夠想像得到的,說現在,現在已經沒有了,已經過去了。《金剛經》上都說得很清楚,「三心不可得」,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你還想個什麼!所以你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統統叫妄想。我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想,自在,非常自在。
不是與我生活有關係的事情,我不需要知道,不是我必須要認識的人物,我不必要知道,心就清淨。古人常講「知事多時煩惱多」,你曉得的事情多,你煩惱就多,所以我勸同修們不要看電視,不要聽廣播,不要看報紙,你看我在這個地方,我這裡也沒有報紙,也沒有廣播,也沒有電視。你問我:今天世界怎麼樣?我告訴你:天下太平,沒有事。一看這些東西,一接觸,麻煩可大了,天下大亂,自己心裡就慌了,也就亂了。現在是他亂,我不亂;他不乾淨,我乾淨。你認識的人多了,是非就多,就是統統都是念佛的同修,念佛同修裡面也有是非,我說這個話,我想你們同修都會承認。
所以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他的學生,接受他老人家傳授三皈的這些弟子們,大師都教給他專修淨土,回家一心一意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頂多教你念一部《阿彌陀經》。因為印祖在世的時候,《無量壽經》沒有一個好本子,這五種原譯本、三種會校本都不理想,所以印光大師不提倡《無量壽經》。夏蓮居這個會集本,印光大師沒有看到,要是看到之後,他一定非常歡喜,一定非常讚歎,《無量壽經》到此才真正有一個圓滿的經本出現在世間。這是教你回家去老實念佛。如果你要是想去看看師父,到蘇州靈巖山去看他,這一見面他就問你,「你來幹什麼?」「我很想師父,我想來看看師父。」他把你臭罵一頓,罵回去,為什麼?想師父是打妄想。你怎麼不想佛?怎麼不念佛?你怎麼去想師父、念師父去了?你想師父、念師父,你搞六道輪迴不能往生,你要想佛、要念佛才能往生。所以就呵斥、教訓,「來看師父,師父你已經見過,還有什麼好看的!老遠跑到這裡來,費那麼多精神,(總得帶一點供養)又費錢財」。連自己皈依的師父都不准看,你還可以到處去跑廟嗎?到處去燒香嗎?到處去攀緣嗎?不可以。
古德常講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就如同善導大師所講的,一百個人學,一百個人往生;一千個人學,一千個人往生,一個都不會漏掉的,萬修萬人去。為什麼我們修這個法門不能去?就是因為還常常想師父,常常想道場,常常還想同參道友,好了,念佛功夫夾雜,夾雜這些東西,這一夾雜必然間斷,你的功夫破壞掉了,所以不能成就,這一點非常重要。
你們同修今天來聽我講經,原因在哪裡?你們的懷疑、夾雜、間斷沒有辦法除掉,聽到這個法門很好,半信半疑。我到這裡來講經,你們來聽經,真聽懂了,不懷疑了,還要聽我講嗎?不要了,回家老實念佛,一句彌陀決定往生,你聽我在這裡胡說八道幹什麼?沒什麼好處。心不定,有疑惑,到這裡來聽聽我勸勸你,我在這裡是勸勸大家,幫助大家斷疑生信。「信心清淨,則生實相」,要以清淨的信心來執持名號,就可以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真做得到,不是假的。
總而言之,要將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認識清楚。千經萬論就是說這樁事情,佛無論是怎麼說法,種種說法都講這一個問題,這是佛法的中心問題,與我們自己可以說是最有密切關係的一個問題,再沒有任何問題比這個更關切了。
第三句,『善能分別諸法海』,「法」是一切法,一切法裡面有真實法,有差別法。真實是體,佛給我們講「萬法皆空」,「空」是講體,這是真實的。一切萬法都不是實在的,所以《金剛經》上說得好(《金剛經》大家常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統統講的諸法的體性,這是相同的。如果從一切法相上講,從一切法的作用上講,那是有差別的。宇宙之中差別的法是無量無邊,差別法裡面有清淨法、有染污法,有淨染、有真妄、有邪正、有是非、有善惡,你都要有能力分別它。這種分別不是自受用,因為自己的心已經清淨了,一切差別法對自己來講無二無別,自己決定不受影響。可是九法界眾生,雖然聲聞、緣覺、菩薩已經覺悟了,覺悟沒有圓滿,何況六道眾生完全在迷,這些差別法對他們的生活苦樂就有很大的影響,這些人沒有能力辨別,這是真的。雖然有世間的聰明才智也沒法子,佛經裡面常講「世智辯聰」,世間的聰明智慧,很好的辯才,也不見得能夠辨別差別法裡面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如果真有能力辨別,我們現前的社會應當沒有一點瑕疵才對,為什麼這個社會這麼險惡?由此可知,對於種種差別法沒有能力辨別。
要廣大的眾生都有能力辨別差別法的是非、善惡、利害,用什麼方法?教育,中國過去儒家的教育目的就在此地;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的教育,也是以此為宗旨。我們能夠辨別善惡必定就會斷惡修善,我們能夠辨別利害,自然就會想趨吉避凶,自然就有這個意念,就要這樣做法。今天我們沒有能力趨吉避凶,災難沒有能力躲過,這就是對差別法不認識、不明瞭,所以往往把凶當作吉,把惡當作善,這個搞錯了,大錯特錯,等到果報現前,這時候後悔都來不及。由此可知,儒佛的教育在世間不能普及是世人一切眾生最大的不幸,因為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沒有一個標準,沒有依歸,沒有依靠,沒有一個歸屬,前途茫茫,一切造作都是在摸索,將來的果報到底是吉是凶不曉得,你說多可怕!
淨宗雖然教我們一心稱名求生淨土,這是向上一著,在沒生淨土之前,我們這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還不能脫離這個社會,與大家共同在一起,那麼世間的差別法要是不能認清楚,不能了解,雖然念這一句佛號,依然還造業,這怎麼得了!這又障礙了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誰障礙?自己障礙自己,自己造業。為什麼造業?就是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歸根結柢,這是教育,所以我們要非常重視教育。
說到教育,接受教育的年齡愈小愈好。我在前面曾經跟同修們說過,中國的文言文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傳遞古今智慧、技能、才藝的工具,古聖先賢的智慧、才藝用這個工具傳給我們,我們要拿到這個工具了,過去幾千年的智慧、經驗的累積,我們得到受用,我們可以得到非常豐富的參考,這是學問。如何得到這個工具?一定要學文言文。
現在學校教育很可惜,真正有智慧、有眼光的人看到很難過、很痛心。文言文的教學要在小學,小學裡面念國文不必注重講解,要注重背誦。假如(兒童)小學生一年能夠背誦二十篇古文,能辦得到,一個學期背十篇,兩個學期背二十篇,六年就能背誦一百二十篇。小學畢業,不但他有能力看《四庫全書》,他有能力看大藏經,為什麼?文字障礙沒有了;他還有能力寫文言文。你要是不相信,現在我手上還有三冊民國初年小學生寫的作文(模範作文),現在恐怕大學中文系的學生都看不懂,那是什麼年齡寫的?十一、二歲寫的。所以這是要在小孩的時候學。學校不教了,做家長的要注意到這個事情,小孩雖然是不願意接受,要強迫他接受,誘惑他接受,到他五年、六年下來,他這一生會永遠感謝父母,為什麼?父母對他的恩德實在太大了。他將來出人頭地沒有人能跟他相比,這個基礎誰給他的?父母給他的,父母有眼光,能教導他一年當中去背二十篇古文。
我在國外,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就教我們華僑同修們用《無量壽經》教他們的子弟去背誦,把它當古文念。所以你們今天教學的時候,不要教小孩從頭到尾去念,他念不下去,時間太長,他很吃力;四十八篇,一篇一篇的念,他會有興趣。不必在一年能背,因為他學校還有別的功課。年齡愈小愈好,這是幫助他修根本智,就是底下一句『能甚深入智慧海』。背誦經典、背誦古文就是入甚深「智慧海」的一個起步,甚深智慧就從這個地方開始,非常的要緊。
讀,我還要特別提醒同學讀繁體字,不要去讀簡體字。中國的古書全是繁體字寫的,你不認識繁體字,古書擺在你面前不認識。現在大陸就有這個困難,古書印出來了,年輕這一代不認識,沒有能力去讀它,所以一定要念繁體字。從《無量壽經》下手很好,從中國四書五經下手也非常好。《四書》在文學裡面講,的確是中國第一流的文學作品。一定要認真努力來修學。年歲已經大了,亡羊補牢也來不及了。年歲大了,四十歲以上就不行了,再要去念書,沒辦法了,就老實念佛。如果你在三十歲左右,還行,還可以補習,勉強去讀。二十歲的年齡是正好。從十幾歲開始栽培,那是父母的恩德,這是父母的大恩大德,他現在不知道,長大他才曉得,這是做父母對兒女真正的愛護。
唯有恢復孔孟、大乘的教學,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佛經上所講的殊勝功德利益,我們可以得到,縱然不能圓滿得到,少分是決定可以得到的,家庭的美滿,事業上的成功,都在這些教科書裡面。你能夠辨別邪正是非,你能夠成就真實的智慧,然後你自然有能力清淨三業。我心清淨了,思想的清淨,你思想見解清淨了,不受污染,不受外面境界動搖,這是心清淨;語清淨,你的言語,字字句句都是利益眾生,都是誘導眾生向善,誘導眾生證真,你的行為一定可以作世間人的榜樣,這就是「普能清淨諸行海」,而後我們的願望才能達到圓滿,『圓滿一切諸願海』。
想學佛的人,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普賢十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們要真正修行也可以圓滿。何況我們對於世間法所求所願絕不落空,正是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就是願望,決定能夠滿足你的願望。求願為什麼不能滿?這也是有障礙,因為有障礙,所以你的願達不到,障礙除掉之後就有願必成。所以我們要去把我們求願的障礙找出來,找出來之後,把這個障礙消除,我們就樣樣稱心如意了,這都是佛菩薩教給我們的。
在生活當中要真正的修行,也就是要認真的將我們生活當中不好的習氣、不良的行為改正,這叫修行。改正從什麼地方做起?要從親近善友做起。常言說得好,一般人絕大多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人交的朋友都是好人,他一定是個好人;交的朋友都是壞人,他一定就學壞了,他受別人影響,因此往來、交往非常重要。普賢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要交結哪些人?他老人家教我們去交結諸佛。交結諸佛,跟諸佛往來,你不會學壞,你的道業決定成就,所以教我們要親近諸佛,要供養諸佛。
供養諸佛,在事上講,你去見老師、見佛,總要帶點禮物,禮物不在多少,禮不可廢,表示自己的敬心,禮是一定要的。老師絕對不要求「你要給我送多少供養」,絕對沒有這個念頭,而是我們自己的敬心。我們的收入很少,能力微薄,我供養一塊錢,供養一分錢,老師不見怪,為什麼?你的敬意表達到了。我有能力,我非常富有,多供一點,老師也以平常心來接受。總而言之,老師對學生是用平等心,是用清淨心,不是你供養得多就對你特別好,供養微薄就小看你,那這不是好老師,這樣的老師可以不要跟他學,他沒有資格教導我們;老師的心是平等的。真正的供養,普賢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如說修行供養」,依教奉行,老師教導我們的我們真做。依教修行供養不分貧富貴賤,這也是平等的。我們真正聽懂老師的教訓,認真努力去做。
這個做,前面所講的都是基礎,我們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我們有真正的智慧,我們有清淨的行持,我們有真實純善的願望,有這樣的基礎親近善知識,我親近他,我觀他的行為,我聽他的言教,他是真善知識、是假善知識,我就清楚了,他騙不了我,他瞞不了我。雖然在現前這個社會,《楞嚴經》上所講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正邪我有能力辨別,邪師我不親近,我敬而遠之。真正是良師益友,我多多親近他們。這是教給我們如何選擇師友,這個很重要。
一個人修行成功的關鍵就是在好老師、好同學。老師也不在多,一生當中遇到一位好老師那就幸運得不得了,那就是很大的福報,遇到很多的善知識那簡直不敢奢想,像善財童子能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識,這還得了!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這些偉人,有成就的人,我們去讀他的傳記,哪一個人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識?沒有過的,沒聽說過的,遇到三、五個有,在歷史上我們看到過的;十個以上,好像歷史上都沒記載過。由此可知,遇到真正善知識是相當不容易。同學(同參道友)也不在多,有三、五個那就非常可貴,你這一生都不寂寞,為什麼?有知心的朋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貴的是知心,知心的朋友難,知心再同志那就更難,這在歷史上也不多見。所以我們同參道友志同道合在一起共修,這是一樁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
黃念祖老居士教導我們在目前這個時代,同修貴精不貴多,貴的是真正知心同志。我們對淨宗,對《大經》(《無量壽經》),彼此都有真實的理解,都以清淨心來受持,同一個願望,求生淨土,這樣的同修彼此平常可以在一塊,互相研究討論經典裡面的理論、教訓與經典裡面的境界。不能常在一起,一個星期約定一次就很好了,我們三、五個人每一個星期聚會一次來討論《無量壽經》,我這一個星期所讀的,我有什麼心得,有什麼感想,彼此互相交換,這對於經典理論的明瞭會有很大的幫助。在修學用功也可以交換意見、交換心得,這種同參道友是真實的道友,這叫做切磋琢磨。
老師指路,善知識指路,指出這條道路,路是要你自己走的,老師不能陪著你走,陪你一同走的是什麼人?就是同學,同學是結伴一起來走這條路,你才曉得同學的重要不亞於老師。有老師沒有同學,很困難,學不成功;有同學沒有老師也不行,沒老師,沒有人指路,自己摸不到方向,所以成敗關鍵決定在師友。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我們同參道友七個人,十年如一日,我們在一塊同學十年,每一個星期聚會一次,一次大概是二到三個小時互相研究討論,一個星期一次,十年不間斷。你沒有幾個同學在一塊,沒有老師指導,你怎麼學法?沒法子學。所以有很多人,雖然同樣接受老師的教導,他不能成就,原因在哪裡?沒有同學在一起互相切磋,所以他聽了之後就白聽了,聽了以後就忘了,不能深入,沒有進步,你才曉得這個非常重要,所以親近善友很重要。
我年輕失學是因為抗戰的關係,學校教育沒有能夠受到圓滿,天天逃難。抗戰八年,我走了十個省,你們想想看,在這個地方住幾個月,日本人打來了,又要跑到別的地方去,幾乎都是日本人在後面追,我們在前面跑,跑了八年,當中有三年沒有念書,沒有法子念書,就是一、兩個月就要搬家,所以日子過得很辛苦,因此知道讀書不容易,這是真正的福報,自己沒有這個緣分,所以對求學就看得很重。到台灣之後,生活比較安定,想讀書,環境不許可,沒有生活來源,一定要工作。我們學歷也沒有,也沒有人事關係,所做的事情都是小事,待遇非常微薄,不做事,生活就成問題,生活都有問題了,哪有能力去讀書?實在是苦,這不得已只好自修,微薄的薪水買書回來自己讀。讀得有困難怎麼辦?寫信,寫給誰?打聽大學教授哪幾位是有學問的,哪幾位對這個課程有專門的,我就向他請教。幾封信一寫,老師看到我們很誠心,他就會約我們見面,見面之後,我們就向他請教,真誠恭敬的請教,他歡喜。所以我沒學佛之前,我在台灣台北認識的大學教授有十幾個,我有假期都是去看這些教授,都聽他們講解,我的時間都用在這裡,真正是親近善知識。以後學佛了,與這些老師都沒來往了,找佛教的老師了。所以幾乎在當時的名教授,我跟他們都有往來,他們對我都非常好,那時候看到我們好學心切,雖然生活過得很苦,好學心切,這些老師都願意幫助我。
真正的好老師心目當中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他有傳人,也就是他希望他有後代,有傳他道的,傳他法的,否則的話,他一死,後繼無人,這個心裡面的難過是他一生最大的痛苦,最難過的一樁事情,就是他沒有人繼承,那真的叫死都不甘心。所以一位好老師遇到一個人真正肯學,他真的可以把所有一切摒棄掉,專心來教你一個人,這是我們看到老師傳道之心比我們求學的心還要切。李老師從前講,學生想找一位好老師難,好老師想找一位好學生更難,到哪裡去找?所以一下遇到了,師資道合,那個師生關係比父子還親切,這一點都不假。
我在學佛之前,那時候不知道有佛法,知道有哲學,對於哲學非常喜歡,找到方東美先生,當代的大哲學家,台大教授,也是老方法,給他寫信,寫了信之後,他就約我到他家裡去談話,這樣收了我這個學生。我的要求很少,只要求到學校裡去旁聽他的課程,到學校去做旁聽生,沒有想到他對我真是過分的愛護,他叫我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裡去,他給我上兩小時課,星期天我有時間,他也有時間,學生只有我一個,特別教授,不讓我到學校去,當時我非常感謝,不懂得原因,不曉得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法。如果到學校旁聽,他多省事,為什麼特別撥出時間來教我一個人?到以後學佛很多年,到了李老師的會下才恍然大悟。因為拜李老師的時候,限制的條件很多,然後才曉得方老師有用意,用心很苦,我們不知道。這就是發現這個學生非常真誠、好學,是一張白紙,沒有受過染污,這是老師要想接受學生,換句話說,選擇的第一個條件,要選擇這種條件,你沒有受過染污。
我那時候很想學哲學,哲學書沒有念過,講哲學的那些人我也沒有去聽過,一張白紙,所以方先生就看中了,不要到學校去。以後我知道到學校去有什麼不好,到學校去一定會認識很多同學,跟同學交往,也彼此互相談論,就會被染污,所以他把這一條路掐斷不讓你污染。當然學校教授哲學的人還有很多,一定會認識很多人,所以他把這些污染全部給你杜絕,他一個人來教,所以我學哲學是一個老師。方先生大概對我這個教學在台灣恐怕就是這一次,沒有過的。到以後我在台北講經,遇到方老師許多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很有成就的人,也都是現在大學的名教授,像從前在香港的唐君毅先生,都是方東美的學生,這都是很有成就的一代的大儒。他們知道方先生對我這個教學,對我是另眼相看,為什麼?他說方東美先生眼睛長在頭頂上,從來瞧不起人的,他能單獨教你,那你一定很不簡單,其實我什麼也不知道,一無所知,這被方先生錯愛,可是在社會上的確得到這些人尊重。這就是師生不是偶然的,彼此都是真誠。
我的佛法是方先生介紹的,是從哲學裡面講到佛經哲學,他一共分四個單元教我,等於是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他是從西方哲學講起,從康德哲學講起,他是學西洋哲學的,再回到講中國儒家的哲學、道家的哲學、墨家的哲學、諸子,一直到宋明理學,這是講中國哲學。由中國哲學再講到印度哲學,印度哲學最後一個單元是講到佛經哲學,我是從這個地方認識佛教的,認清佛家的面目。認識佛教之後,因緣也不可思議,就在這個時候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是專門研究佛學的,方先生是研究哲學的,對佛學有了興趣就找一位佛學的老師,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因緣也非常殊勝,他老人家也是每個星期天叫我到他家裡去上兩個小時課。三年後,章嘉大師圓寂,我離開了工作,那時候就想出家,跑到台中遇到李老師,跟他學了十年。所以我學東西,老師非常的單純,幾乎就是跟一個老師學,確實不是這個道場也去,那個道場也去,這裡也聽,那裡也聽,這個也看,那個也看,這是老師絕對不同意的,老師始終就是保護你的清淨心,唯恐你受到污染。
到以後我了解了,我在台中住得久,李老師接觸的學人,我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你學佛,你想親近他,拜他作老師,當然見面時他要問你「你學佛多久了?」「我學佛很多年了。」「你讀了些什麼佛經?」我讀了這樣、那樣,說了好多。「你有沒有聽過經?」「我聽過很多法師、居士大德講經」,聽了一大堆。老師點點頭笑笑,「很好,你很難得,不教你」。我們就問他,「為什麼不教?」「他滿腦袋一塌糊塗,洗都洗不乾淨,怎麼教法?沒法子教。」真話,一點都不錯。所以一個真正善知識為什麼親自撥出時間單獨來教你?因為你沒有污染,你太可貴了。所以你們說是讀了好多經,聽了好多人說法,你遇到真正善知識,人家也只有點頭,「你很好」,把你讚歎一番,捧一捧,歡歡喜喜的離開,你走了之後,他搖頭。你是什麼紙?是一張報紙,一塌糊塗。你心地清淨,是一張白紙,他拿來寫字畫畫,那隨心所欲。你這張紙已經染得一塌糊塗還能做什麼用?沒用了,你們大家才曉得你們的心地染污程度如何,所以縱然遇到善知識,善知識也是感嘆,無可奈何,幫不上忙,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看多東西,看多了,聽多了,沒有好處,你所得到的是一些佛學皮毛常識,似是而非,的確洗都洗不乾淨。
這就給你說了,親近善知識、好的同參道友不要多,一生就是這幾個人。你看看歷史,古聖先賢,做學問有成就的都是三、五個同學、一個好老師,都是這麼成就的,現代人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現代的學校跟從前也不一樣,從前學校一個老師教,現代的學校開很多課,好多老師同時教,沒教成功;從前一個老師教的,教成功了不少人。古時候教學的思想觀念與方法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兩者仔細比較,從前那個好,好處太多了。現代這種教學法,古時候不是沒有,廣學多聞是在你成就之後,不是初學。初學一定是一門深入,一定是一個老師,修清淨心。到你品德學問成就了,就是出師了,我們現在講畢業了,離開老師,離開老師之後,參學,參學是廣學多聞。中國教學跟「四弘誓願」真的是一樣,就是先斷煩惱後學法門。斷煩惱,心清淨,身心清淨,然後才博學多聞。這是我在此地貢獻給諸位同修,親近善友是我們一生修行成敗的關鍵,非常重要,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
有了好的老師,有了好的同參道友,下面就是精進,『修行無倦經劫海』,要發長遠心,要有恆心,要有毅力,永不退轉,勇猛精進。不要怕人毀謗,不要怕人誤會,我走的路是正的,他不認識,他不了解,我們也無需要別人了解,因為我們自己修學不是為他個人,我們是為了道業、學業的圓滿成就,我們是為了對一切眾生真實的貢獻,這個貢獻也不需要人知,也不需要人讚歎表揚,中國人講求的「積陰功」。積陰功是你做了很多好事沒人知道,沒有人讚歎你,甚至還有人毀謗你,侮辱你,在那裡罵你,好,那叫消業障。我的業障都被他們消掉了,我的功德藏著,一分都沒有漏出去,這叫陰德,好事。所以人家罵我,侮辱我,趕緊道謝,「謝謝、感激」,為什麼?替我消業障,他造罪業消我的業障,我怎麼不感謝他!這就是把事實真相認清楚了。下面這一首是接著前面說的: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這一首裡面最重要的意思就是儒家所講「三人行必有吾師」,也就是本經善財童子所顯示的,一切眾生都是我的善友,一切眾生、一切時一切處都是我的學處,我到哪裡學?都是我學習的處所。三世諸佛,過去諸佛,那過去已經成了佛,這沒有話說;現在諸佛,現在也成佛了;未來諸佛是一切眾生還沒有成佛的,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實在講這一句裡頭的重點是在未來佛。沒有成就,還沒有成佛的這一切眾生,有善有惡,這是我們的學處。過去佛、現在佛,世尊在經典裡面給我們介紹、敘說一切諸佛對眾生的教訓,我們讀到了,我們應當如說修行。未來佛就是現在一切大眾,這一切眾生裡面,他們的善心、善願、善行,我們看到了、聽到了,我們起歡喜心,起恭敬心,要效法,想想我有沒有?我要沒有,要學,這豈不是善知識?遇到一些惡人,起的是惡心、惡念,造作一切罪業,我們看到了、聽到了,反省一下我有沒有?我如果有,趕緊改過自新,那些人也是我的老師。沒有一個不是老師,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都是時時刻刻在指引我們,在幫助我們,學生只是我一個,除我一個,統統是我的老師,這首偈最重要的是教給我們這樁事情。
『最勝菩提諸行願』,「勝」是殊勝,最殊勝的就是你知道學善人不學惡人,遇到善人跟他學,遇到惡人,反省我有沒有他那樣的惡,他幫助我們檢查自己的心行。人很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過失,看到別人的過失,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有沒有,就找到了,找到過失把它改過來,那個人是我們的恩人,沒有他,我們自己的過失不會發現,這叫「最勝菩提」,「菩提」是覺悟,這是最殊勝的覺悟,所有一切行願要這樣的修法。
『我皆供養圓滿修』,所以對於一切眾生平等的供養,平等的禮敬,道理就在此地,培養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假如你要不知道事實真相,你很難做。讀了這部經勉強去修,勉強是勉強不來的,為什麼?不甘心,不情願,縱然勉強做也做不長久,所以我們的菩提行不能成就,障礙在此地。我們把這個障礙找到了,從今天起把它消除,往後菩提道上才一帆風順。就是善人、惡人我們知道怎麼處,怎樣在裡面學;環境有順境、逆境,順境我知道怎麼修,逆境我也知道怎麼修,順境、逆境都是好境界,善人、惡人都是好人,沒有一個不幫助我的,這樣修學,這一生必定圓滿成佛,為什麼?所有一切障礙統統沒有了。所以你要問障礙在哪裡?障礙在你自己心裡,自作障礙,外面境界確實沒有障礙。我們自己障自己不知道,總怪外頭障礙我,這個人障礙我,這個事障礙我,這個環境障礙我,處處都是心外求法,不知道真正障礙是發生在內心。所以內心清淨、真誠就突破外面所有一切障礙,一切障礙都變成助緣,都來幫助你,不但不障礙,幫助你,成就你。
因此我們在此地做一個總結,心清淨了,魔也變成佛,為什麼?他不但不障礙你,他幫助你。心骯髒,心污穢,佛也變成魔,佛都會障礙你;不是佛來障礙你,是你自己做障礙。譬如你念佛,喜歡這個佛,討厭那個佛,佛都障礙了;跟這個佛有感情,跟那個佛沒有感情,其實佛心清淨,佛是平等的,是你自作障礙。這首偈的意思很深很廣。
四十二首以後,以下是總歸「二聖」,「二聖」就是文殊、普賢,結歸到這兩個人。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這首偈子很明顯,勸告我們以普賢菩薩為榜樣,學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在哪裡?普賢菩薩就是一部完整的《華嚴經》。而這一卷經是《華嚴經》的總結,是將《華嚴經》所講的理論與修行的方法、境界統統做一個總結,結歸到「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因此我們要想真正認識普賢菩薩,了解普賢菩薩,要跟普賢菩薩學習,那一定要深入《華嚴》。《華嚴經》很大,讀誦的方法一定要從《疏鈔》下手,《疏鈔》就是註解,《疏鈔》是唐朝清涼大師所作的。因此文字障礙要先排除,那就是文言文,《疏鈔》不是白話文寫的,是文言文寫的,有相當的深度,所以文言文的基礎要不能夠建立,你文字就有障礙,這是我勸諸位為什麼要好好認真的讀文言文,道理在此地。
民國初年,弘一大師教別人學佛也是從《疏鈔》下手。我過去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李老師教我們一些知識分子,教我們從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下手,他沒有講《疏鈔》,講《金剛經講義》,有沒有道理?也有道理。因為《金剛經講義》比《華嚴疏鈔》淺得多了,現代人寫的,從這裡入手,從這裡入門。弘一大師那個時候是民國初年,一般念中國古書的人很多,文言文修養還都有,從《華嚴疏鈔》下手是正確的。有文言文的基礎一定從《華嚴疏鈔》下手,我們才真正認識普賢菩薩,認識文殊師利菩薩,你才知道怎樣跟他們學習。
佛門裡面供養的佛像都是表法的意思,這個諸位要知道。當中供的是佛,佛代表本體,代表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清淨的,清淨心中一法不立,它是體。所以《華嚴經》上,佛不說法,佛是本體,他說什麼法?他無法可說。什麼人說法?菩薩說法,菩薩是代表從體起用,起用就說法。起用一定要用兩位菩薩來代表,一個是智慧的起用,一個是行為的起用,一個智,一個行,起用,這兩個就統統包括了。這兩尊菩薩的排列,看哪一個排在哪一邊,表的意思不一樣,代表什麼?這一個法門重智還是重行,一看到排列就知道。華嚴三聖,當中是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如來右手邊是普賢菩薩,左手邊是文殊菩薩,右手這邊是主位,左手是賓位(客位),所以普賢菩薩擺在這邊就是重行,普賢菩薩代表行願,文殊菩薩表智慧。所以華嚴會上所表的,普賢是長子,文殊是次男,是老二,這個意思就是說華嚴教學是以行願為主,但是行願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這個諸位要知道。所以看菩薩怎麼排法就曉得這個法門是智為主還是行為主。
淨土法門西方三聖的排列方法是解行並重,這個法門是這樣的,是二力法門,所以排列的方法,右手這邊(最大的)大勢至菩薩,左手這邊觀世音菩薩,是以大勢至菩薩為主。大勢至菩薩代表行,代表專念,你看《楞嚴經.圓通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以這個為主。大慈大悲是輔助這個行門,觀世音菩薩也是行門,觀世音菩薩是大慈悲行。換句話說,大勢至菩薩所代表的是自行,我自己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所代表的是利他,自行化他。什麼叫真正慈悲?把這個法門介紹推薦給別人,勸別人修念佛法門,叫大慈大悲。你給他別的法門,他一生成不了佛;你以別的方法幫助他,他再大的利益也不過是來生得人身、生天,得到人天富貴而已,不能脫輪迴,不能成佛道,所以勸人念佛求生淨土,這叫大慈大悲,幫助他永脫輪迴一生圓滿成佛。所以淨土宗這兩尊菩薩都是代表行門,一個是自行,一個是化他,自行化他都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是跟其他宗裡面供養的菩薩表法,那個味道不一樣,淨宗表法的味道很特殊。大勢至菩薩,你看夏蓮居老居士編的《淨修捷要》裡面所稱的,「淨宗初祖,大勢至菩薩」,初祖擺在右手,觀音擺在左手,這是應該要曉得的。你把這些表法能看出來,那個門道看出來了,你對於修行怎麼個修法,大致上就了解明白了。
這是教我們認識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的行願到最後就是我現在所念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老老實實念這一句佛號求生西方淨土就是普賢圓滿的行願,這是勸我們在此地要跟他學。四十三首緊接著的:
【願身口意恆清淨。】
三業清淨。佛法修學的,實在講三業清淨也是一個總持、總綱領。佛門裡面講總持、大總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總綱領、大總綱領,所以不要被這些名詞搞迷惑了,搞誤會了,我們就會想錯了,也學錯了。三業清淨是總綱領,在多數畫的佛像後面有圓光,往往在圓光上面有三個字,三個字大多數是用梵文寫的,字的發音是「唵(ㄨㄥ;weng)阿(ㄚ;a)吽(ㄏㄨㄥˋ;hongˋ)」,「唵阿吽」這三個字。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三業清淨。「唵」,身清淨;「阿」,口清淨;「吽」,意清淨,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三業清淨就是佛,圓滿的清淨就是佛,佛三業清淨。「唵阿吽」是密宗裡頭常念的咒語,三業清淨。你雖念「唵阿吽」還胡思亂想,那你白念了,念得一點用都沒有,所以要曉得這些字的含義。還有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念的人很多,懂得它真正意思的人不多,因此你念的就不相應。「三密相應」,口念咒,手結印,心裡頭觀想,這是密法的修持,叫「三密相應」。
我當年親近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他老人家很慈悲,就傳授我一個咒子叫我去念,什麼咒?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那什麼意思?他非常慈悲給我講解,我聽了歡喜得不得了。「唵」是身,跟「唵阿吽」的「唵」是一樣的,是身;「嘛呢」是蓮花,我們在經典上也念,我們翻成「摩尼」,是蓮花,身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它這裡頭的文法是「身蓮花保持意」,你們想想什麼意思?用中國文法來念,「保持身心像蓮花一樣」,這個咒語就是這個意思。你念這個咒語,三業清淨,像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昨天跟大家講的,《華嚴經》上講「猶如蓮花不著水」,六字大明咒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意思非常之美,就像我們中國人講的格言一樣。所以我們一念這個咒語就能夠觀想我身語意三業清淨不染,不但世法不染,出世法也不染,這是六字大明咒的意思,章嘉大師傳給我的。我那個時候也念了好幾年,以後是改念阿彌陀佛了,不再念六字大明咒了。所以你念要搞清楚。
我年輕的時候跟一般年輕人有一點不一樣,那就是什麼事情我要追根究柢,要不叫我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決定不幹,我的個性很強。我跟章嘉大師三年,我沒有拜過他,因為我不知道拜什麼意思,不懂得。我們今天就是見總統,最敬禮也是三鞠躬,所以我見章嘉大師都是鞠躬,沒有趴在地下拜的。我看到別人拜都很奇怪,為什麼要拜?為什麼要跪在地下?跪在地下的禮節是滿清以前的禮節,我們是現代人又不是滿清人,我為什麼要跪下來拜?我要不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我決定不幹。所以章嘉大師也不怪我,我給他鞠躬沒有給他磕頭,他對我還那麼愛護。以後統統搞清楚了,我對他老人家真感激,他沒有把我趕出門說我貢高我慢,我很幸運,這是感激老師知遇之恩,念念不忘。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