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三集)  2001/6/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3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一面,最後一行看起「國界嚴淨第十一」:

  【佛語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這一句是總說,經文從這以下,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環境的美好,是那一邊居民他們生活的環境,工作的環境,學習的環境。凡是有志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於這些經文,當然很想要多知道一些,這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我們深深相信佛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六根的能力,跟我們凡夫畢竟不相同。我們凡夫能力很有限,所以遇到有一些特異功能的人,我們就感到非常驚訝,非常好奇,也非常的羨慕。佛告訴我們,諸佛如來,他們六根的能力,眼能夠見盡虛空、遍法界,這是空間,在時間上他能夠見過去又能夠見未來;換句話說,時間空間的障礙,他都能夠突破。我們世間人常常讚歎的神通廣大不可思議,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種能力是我們每個人本來都具足的,絕對不是他專有的、他的專利,沒有!一切眾生各個具足。

  《華嚴經》上說的,〈出現品〉裡面講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給我們講經,每天講八個小時,講了四十九年,不疲不厭,永遠講不完,這是智慧;德相,德是能力,眼見的能力,耳聽的能力,鼻嗅的能力,眼耳鼻舌身他的能力都跟虛空法界融成一片。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凡夫感官裡面,這是相當遙遠,而在佛菩薩他們境界裡面如同目前,就跟在眼前一樣。德是講他的德能,他的能力;相是說相好。我們在此地聽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在《華嚴經》裡面給我們介紹毘盧遮那如來的境界,無比的殊勝,那我們要問這個事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還是釋迦牟尼佛想像的?給諸位說,不但是諸佛如來,菩薩想像都沒有了,為什麼?想像是妄想,那不是真的,我們凡夫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見不到真實的境界。佛既然說,我們跟諸佛如來有同樣的智慧,同樣的能力,同樣的相好,為什麼我們今天落到這個樣子?我們眼的能力,隔一張紙就看不過去,距離遠了,我們就看不清楚,還得用望遠鏡;縱然加上科學這些儀器,我們能見度還是有限,這是什麼原因?佛為我們說出來了,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我們要記住。我們的智慧德相為什麼喪失掉?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實在講沒有喪失,把它障礙住了,雖有,不起作用。

  我們從澳洲土著那個地方得到一些訊息,他們看到我們用手機電話,他覺得很好奇、很驚訝,「你跟遠方的朋友交談,為什麼要用這個東西?」他們和自己遠方朋友交談,不要用這個東西。他用什麼?心靈感應,心靈感應當中,不但可以交談,他坐在那裡閉著眼睛一句話不說,他可能跟朋友聊天去了;不但聊天,而且對方那個地方的現象,他也看得見,就好像我們電視一樣,你在那裡做些什麼,你身邊有什麼,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用眼看,他用他的心眼不是肉眼,在我們佛法講天眼、慧眼、法眼,他不是用肉眼。從這個地方證明,佛所講的話可信,澳洲土著何以有這個能力?他妄想分別執著少,比我們少得太多,所以他有一部分能力還存在,當然這個能力不是很大,在他一生當中,他足夠用了,至少跟遠方朋友交談不要用無線電。我們從這些地方證實,佛菩薩跟我們介紹的,我們可以相信,不需要懷疑。

  國界這個名稱,佛是隨順我們凡夫說的,我們凡夫總是執著有一個界限,有一個國土,他有這個分別執著,佛就隨順你說,實際上決定沒有界限。為什麼沒有界限?所有一切界限,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生出來的。大家可以細心想想,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這個國家裡頭有界線嗎?你們說有,那個地圖上畫的顏色不一樣,是有,人畫的,那個地圖上沒有界線;而且這個界線,就是以中國來說,中國這個國家很大,每一個朝代,疆域、界線都不一樣,常常在改變,人為的,而事實上沒有界線。我們要了解,沒有界限是真的,已畫了界限是假的,不是真的,界限一畫,真的就喪失掉了。所以世尊在此地隨順俗諦,跟我們說國界,介紹阿彌陀佛居住的環境,清淨莊嚴。

  經文一開端,『佛語阿難』,叫著阿難給他說,『彼極樂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居住教學的處所,『無量功德,具足莊嚴』。我們在前面第六品念過,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第一願裡面「國無惡道」;許許多多諸佛國土,裡面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十法界要跟一真法界來比,十法界是惡道;「國無惡道」就是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真法界,沒有十法界,這個很不可思議。四十八願,第三十九願裡面「莊嚴無盡」,佛這些話就是告訴我們,法藏菩薩四十八願莊嚴國土種種的願望都落實、都實現了,所以說「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這裡面我們要想想它的道理在哪裡?為什麼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教化的這個國土,就比不上極樂世界,原因在哪裡?我們不能不知道。娑婆世界是一個古老的國土,不要講別的,佛給我們講的《三千佛名經》,過去千佛這是已經過去了;現在千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彌勒菩薩是第五尊,都在娑婆世界作佛。這個千佛過去了,未來還有千佛,我們就知道,這一個處所是一個很古老的地區。這個地方的居民世世代代,我們今天科學家考據的,地球的年齡,人類怎麼樣的起源,這是小巫,為什麼?科學家、考古學家只見到這一段,這一段以前他沒有見到,這個世界經過成住壞空,科學的能力只能在住劫,壞劫、空劫、成劫他沒有辦法。這個世界不知道有多少個成住壞空,所以這個世界居民習氣很深很深。諸佛如來在這裡教化,也無可奈何,《地藏經》上說的「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這是我們認識娑婆世界的狀況。可是極樂世界不一樣,極樂是新造的。就好像兩棟房子一樣,一棟房子是老屋,幾千年的老屋,裡面總免不了像螞蟻、蟑螂、老鼠這些寄生東西很多,雖然天天去清除,清不盡,沒有辦法除根;西方極樂世界是新蓋的房子,剛剛蓋好的,這些東西是統統沒有。我們從這個比喻當中,大致上能夠了解,兩個世界為什麼不同。

  阿彌陀佛建築極樂世界到今天才十劫,佛的壽命、極樂世界居民的壽命,個個都是無量壽,無量壽跟十劫相比,十劫的時間太短了。我們現在發願,果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將來在極樂世界都是老大哥的身分,來得早,這個世界成就十劫你就來了;不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億萬劫的歷史。從這個地方,諸位細心去體會,兩個世界為什麼不一樣,絕對不是說釋迦牟尼佛的智慧、能力不如阿彌陀佛,不是的!一個在老的國土裡面教化眾生,一個是新興的,新建好的這個國土。尤其是難得,阿彌陀佛建立這個世界之後,那個世界沒有原居民,不像我們這個老地區,原居民很多,他沒有。極樂世界那些人從哪裡來的?都是十方諸佛世界移民過去的,他移民的條件很苛刻,把關很嚴,換句話說,你的煩惱習氣決定不可以帶到極樂世界去;你帶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就被污染了,那個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有什麼差別?我們移民到那裡去有什麼意思?

  人家把關很嚴,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到那個地方去?《彌陀經》上給我們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那一邊的移民是經過選擇的,那一邊的居民,「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我們發心要想移民到極樂世界去,你要先了解移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個不能不知道。三經都要看,看一部不行;看一部,還有一些條件這個經上沒有講的,在那個經上講的。就說《彌陀經》上講的善根福德因緣,什麼是善根福德因緣?《觀無量壽佛經》講得清楚,「福德」,《觀經》裡面講的三種淨業、淨業三福,《彌陀經》上所講的福德就是淨業三福;《彌陀經》上講的「善根」,就是大本《無量壽經》,我們現在所讀的,這部經裡面所講的理論,所講的這些道理,我們都明白,都把這些道理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這才是善根。《觀經》裡面淨業三福,我們統統落實了,那是福德。什麼是「因緣」?本經我們現在還沒有讀到,「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講的確實是因緣。

  我們統統都具足了,移民西方極樂世界,你才真正有把握。要記住那個世界上善才能往生,那我們說這個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是上善嗎?是的,沒有錯,確實是上善。何以知道他是上善?他要不是上善,不能往生。生平造的罪業再多,臨命終時一口氣還沒有斷,至誠懺悔,業障就能消除,何況還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大藏經《阿闍世王經》裡面看到,阿闍世王實在講也是給我們做一個榜樣,他殺父親,害母親,破和合僧,跟提婆達多勾結,五逆十惡他都做盡了。提婆達多墮阿鼻地獄,他不錯,臨命終時聽到淨土法門,至誠懺悔,他往生了,不但往生,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他是上品中生。我們初學佛的時候,看到這樣的經文大惑不解,總以為造這麼多罪業,懺悔往生,大概總是下下品往生,哪裡曉得他是上品中生!

  於是我們這才體會到,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要看你是不是真心懺悔。因此我們這才明瞭,往生一個是平素像我們修行修淨土的,一個是造作惡業,臨終懺悔往生的。我們對於造作一切罪業的人不敢輕視,為什麼?假如他臨命終時懺悔往生,可能品位在我上面。這是教導我們,對於惡人不可以輕慢,不可以輕視,中國諺語常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吃喝嫖賭、無惡不作的這樣的子弟,他一回頭,真正好人,好人當中的好人,阿闍世王往生就是這樣的例子,不是普通好人能夠跟他相比的。我們對這樁事情要有認識、要有理解,但是不可以抱僥倖的心理:提婆達多、阿闍世王無惡不作,我今天做一點壞事有什麼關係,臨終懺悔也能往生!在理上講,講得通,沒錯,但是問題你能不能保得住你死的時候頭腦清楚?

  臨終懺悔往生要有三個條件,你敢不敢保證死的時候這三個條件具足,第一個條件神智清楚,一絲毫不迷惑,有把握嗎?我們看看許多人還沒到死,年歲老了就得痴呆症,得痴呆症就決定不能往生,你敢保證你老年不得痴呆症嗎?敢保證你走的那一剎那頭腦清楚嗎?難!太難太難!第二個條件,在那個最緊要的時候,要遇到善知識提醒你,你想想你能有這個機會嗎?真正對於淨土明白的人、通達的人、有堅定信願的人提醒你。第三個條件,善知識一提醒,立刻就相信,決定沒有懷疑,就接受,就懺悔,真的悔過,這樣念佛就能往生。這三個條件不容易,所以我們在現在就要放下萬緣,更要放下惡念,惡念惡行徹底放下,決定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隨順佛菩薩的教誡,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

  淨業三福是我們修行的根本,淨業三福詳細的說明,就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十善業道經》,這兩部經是淨業三福的說明。大乘經裡面,《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是詳細說明淨業三福的。佛教導我們,要深入經藏,要深解義趣,淨業三福只有十一句話,十一句話每一句話就是一個題目,詳細內容散在大小乘經論當中,我們要細心去研究,對於他的教誨,我們才真正能夠體會到。怎樣孝養父母,怎樣才是奉事師長,怎樣培養慈悲心,怎樣修十善業,不僅僅是形式,實質比什麼都重要。然後你才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如何將佛陀的經論,這裡面所講的理論、境界、方法完全落實,完全能夠做到,這才是佛弟子,這樣才能夠真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我們現前必須要做的是做克己的功夫,孔老夫子說的,克服自己自私自利的習氣,克服自己名聞利養的習氣,非常重要!克服自己貪圖世間五欲六塵的習氣,克服自己內心的貪瞋痴慢,我們要不認真做這種克己的功夫,怎麼能成就?「克己」,古人有問過,從哪裡克起?從你自己毛病習氣最重的地方,先把它克服。如果你貪名,你就先從這裡下手,你能夠把名分、能夠把地位讓給別人,你觀察確確實實有能力代替你的,即刻就要讓位,絕不貪戀名位,你從這裡幹;貪財的,你應當把你的財物,拿去救濟一些苦難的眾生,他們需要,你幫助他,你得放下。你不肯落實,你的毛病習氣除不掉,你要真幹。

  唐朝時候,龐蘊居士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他這個榜樣用意很深。他的家庭相當富有,他把他家裡的財物,全部裝在一個大船上,把船划到長江中心,船打個洞,整個沈下去,他什麼都不要了。別人看到這個情形就問他:你的財產既然都不要了,為什麼不拿去做一些慈善救濟事業?他回答了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你們想想看這句話的味道,「好事不如無事」。你要真想不通,還從剛才我那個比喻講,好事,用行動電話,好事;無事,用心靈感應,你說哪個好?無事好,無事是真正在享福。要怎麼樣把好事跟無事集合在一起,這是菩薩。跟諸位說,好事不如無事是阿羅漢、是辟支佛,不是菩薩;菩薩,好事跟無事集合成一體,事上做好事,心裡無事,這是阿羅漢做不到的、辟支佛做不到的。形相上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實際上心裡頭什麼事也沒有,所謂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超越了,真功夫,不是假的。世間人好事,喜歡事,喜歡權力,喜歡地位,喜歡榮譽,這是世間人,比不上阿羅漢;阿羅漢比不上菩薩,菩薩在現相上跟世間人沒有兩樣,心理上比阿羅漢還要清淨,我們要從這裡下功夫。

  極樂世界,環境無比的莊嚴。環境的好壞是從人心變的,我們這個世界居民人心不善,有貪心,貪心所感的是水災,佛在《楞嚴經》上給我們講貪,譬如說好吃,給你講一些好吃的東西,你聽了之後流口水,那說明貪是水,貪是欲水,所以貪心重就有水災水患;瞋恚心是火災,人一發脾氣,臉就紅起來,全身都發熱,瞋心感應的是火災;愚痴就是對於一切人事物糊裡糊塗,是非善惡都辨別不清楚,愚痴!愚痴感應的是風災。這個世間水火風三災,是貪瞋痴感應來的,如果這個地方居民貪瞋痴都斷掉,這個地方的水火風災都沒有了。有人問我:「法師,地震是怎麼來的?」地震是從不平來的,心不平,心有高下,就有地震的災難。

  佛給我們講的是真正科學的道理,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理。現在這些科學家只在物理上下功夫,不懂得心理,殊不知物理是從心理變現出來的,因此科學家所用的這些方法來改變自然環境,永遠是行不通的,為什麼?他不曉得自然環境的根源在哪裡,是從心想生,這些道理,大乘經教裡面講得就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貪瞋痴慢都沒有,所以他們那個地方真的是風調雨順,什麼樣的災難都沒有,心地善良,心地真誠,心地清淨、平等、慈悲。阿彌陀佛如是,他挑選的十方世界眾生,也就從這些地方來挑選,符合這個標準的,歡迎你到極樂世界來,他來接引你、歡迎你。如果有一些小的習氣毛病,沒有關係,這就講的是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那個地方沒有緣。

  譬如說,我們這個世間的人,他有貪心貪財,極樂世界需不需要貪財?不需要,為什麼?你心裡想要什東西,東西就變在前面,隨心所欲;你不想要了,不想要就把它變成能量,沒有了,這個多自在!我們今天要是想要一點東西,還要找地方給它貯藏,你說多麻煩!所以西方極樂界人家住的房子裡頭乾乾淨淨的,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他自己打坐的那個椅子,他喜歡,他有,他要一張,來了客人怎麼樣?來了一個客人,再變一張,他「變化所作」,來兩個客人變兩張,沒有客人,統統都沒有。他自己不在家裡,自己的那椅子也沒有,你看看這個多好,多自在!隨心所欲,所以他什麼都不貪。我們這個世間人貪圖的黃金七寶,極樂世界人看到這個,他不放在心上,黃金是舖馬路的,就像我們現在用的柏油一樣,舖馬路的,你要那個東西幹什麼!七寶是你家裡房子建築材料,誰把家裡的鋼筋水泥、地下的泥土,做一點東西戴在耳上、掛在身上,哪有這種道理的?所以他的資源太豐富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他要這個幹什麼?想穿什麼樣的衣服,念頭才一動,衣服已經在身上了,不需要去買料子,也不需要去裁縫,非常合身;想吃什麼東西,念頭才一動,那些餐具、喜歡吃的東西都擺在你面前,不想吃,完全就變化沒有了、空了。

  這不是神話,我們的科學家懂得,理論上他們明瞭了,現在科技做不到。這就是科學家講的能量跟質量的轉變,現在用個非常笨拙的方法,把這個質量變成能量,就是發明的核武,核子彈是把質量變成能量。用什麼方法把能量變成質量?這就想不出方法。西方世界人人都會變,所以各個都是一等一的大科學家,他不需要用機械、不需要用儀器,他用心靈來變,可以把能量變成物質,能量盡虛空、遍法界,用不盡;不需要這個物質了,這個物質馬上解放成為能量,沒有了。所以能與質的互相轉變,在我們今天科學裡面是一個理論,知道它可能,但是現在想不出方法,沒有方法實現,西方極樂世界實現了。

  所以我早年在美國講經,美國的科學家很多,我都勸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因為他們所學的科技是幼稚園的科技,跟西方世界不能比,科學家應當求生淨土,才真正達到登峰造極的高科技。所以那個世界之美,佛在經典上也不過是略略的介紹一點,實實在在講,說不盡!這一句是總說,下面再給我們舉例說明,我們看底下第二段:

  【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

  諸位想想,連名都沒有,哪來的事實?『眾苦』,我們這個世間的苦太多了。佛在經上為了教學方便起見,把世間的苦惱歸納為三類,「苦苦」、「壞苦」、「行苦」這三大類。這三大類下面都有一個苦,這個苦是名詞;上面,上面是個動詞。「苦苦」就是說我們感受到有苦惱這一類的苦,這算是一類,這一類是什麼?八苦,就是解釋苦苦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是所有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掉的,六道輪迴之內的,沒有出六道的統統都有,這一類的苦就叫做苦苦。苦的根源是身,不但佛說,中國老子也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身為苦本,你既有身,你怎麼能不受苦?有身而不受苦,那是高明,不是普通人,是什麼樣的人?懂得駕馭這個身、控制這個身、利用這個身的人,他不苦,他有身他不苦。我們不懂得,我們把這個身當作自己,頭一個觀念就錯了,所以這個身帶給我們無量無邊的苦楚。幾個人能覺悟,身不是我?能覺悟到這一點,他的苦至少可以離開百分之八十。

  佛在一切經論裡頭,第一個教學目的就是這個,教我們認識自己,身不是我。不是我是什麼?是我所,就像這衣服一樣,我所有的,它不是我,衣服穿壞了、穿髒了,很容易的脫掉,換一件新的。所以覺悟的人,人到死的時候,知道什麼?這個機器用壞、用老了,不太管用了,捨掉換一個新的,所以捨身受身就像脫舊衣服換新衣服一樣,一點痛苦都沒有。唯有執著身是自己,他才有生苦,他才有老苦、有病苦、有死苦,生老病死他不能避免;覺悟的人,沒有生老病死苦,我們要很細心去思惟、去觀察,才能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駕馭這個身的人,那才是自己。就好像現在人開車,那個汽車就好像是我們的身,那不是自己,自己是什麼?在裡頭開車的那個人是自己,車開壞了,可以報廢,再去換一個新車,開車的人不會跟那個車一樣壞掉。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不生不滅,永恆存在。

  身有生滅,「我」沒有生滅,在佛法裡面不把它說為我,為什麼?怕別人一提到我,就執著身,所以換一個名稱,佛家稱它作神識,我們中國人稱它作靈魂,西方人稱它作心靈,名稱不一樣,都是一樁事情。這個不生不滅,不會跟著身體生滅。這個東西有沒有形相?它沒有形相,它不是物質,所以它沒有形相。它是什麼樣子?樣子可以體會,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在眼曰見,這就是它的樣子,我們的神識或者說是靈魂,在眼它能見,在耳它能聽,在鼻它能嗅,在舌它能嘗,我們這個身體見聞覺知的作用,從這個作用上你就能體會到。在楞嚴會上,波斯匿王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這個問題,佛舉了一個比喻,教他自己去測驗。波斯匿王他的都城距離恆河不遠,佛舉這個例子。佛說:「大王,你第一次見到恆河是什麼時候?」他說是三歲,他母親帶他經過恆河,他看到這條恆河。然後佛就問他:「你現在多大年歲?」他說:「我現在六十二歲。」波斯匿王跟釋迦牟尼佛同年,六十二歲。佛說:「你六十二歲再去看恆河,跟你三歲看恆河,你見的能量是不是一樣?」「是一樣」。然後佛就問他:「你自己想一想,你十三歲的時候比三歲的時候怎麼樣?」他說:「那老很多了,二十三歲比十三歲那就又老一些」,十年十年。佛說:「你今天六十二歲,你想一想你在五十二歲的時候,情形怎麼樣?」「那衰老多了」。佛就告訴他:身一年一年在衰老,它有變化,「你見恆河那個見,你這六十二年沒有變化」。沒有變化是永遠存在的,會變化的是有生滅的,沒有變化是不生不滅的。波斯匿王從這裡恍然大悟,他才知道他自己有一個「真我」,不生不滅,他很歡喜,知道什麼叫做生死,身生死,靈性不生死。細心從這個地方去測驗,你就能夠明白。

  也許有人問:我年輕的時候眼力很好,很小的東西我能看見,現在老了不行,要戴老花眼鏡?戴老花眼鏡看得還是很清楚,證明你見的能力沒有變,你這個眼睛工具出了毛病,不是你的能力「見」出了毛病;能力如果出了毛病,戴上老花眼鏡還是看不見,那就是你「見」出了毛病;戴上老花眼鏡還是一樣看見,這個見沒有問題、沒有出毛病,眼根出了毛病。耳,我這個聞性也很好,現在年老了,耳聾了,聽不見了,耳根出了毛病,用個助聽器也聽見了,證明你的能力沒有改變。這個身體是機器,機器用老了,到處有故障,毛病出在這裡,不是出在自己的本能,我們從這些地方要細心體會。

  我們每一個人跟佛菩薩一樣,自己確確實實不生不滅,我們今天變成這個樣子,沒有諸佛菩薩那麼大的智慧、那麼大的能力,原因是什麼?是我們自己迷失了自己,換句話說,不認識自己。諸佛菩薩慈悲教化,沒有別的,是教化我們認識自己而已,你什麼時候把你自己認識清楚、搞明白了,佛的教化就圓滿了,就如此而已。所以《華嚴經》上才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無量壽經》上說的:「一切皆成佛」!一切的意思包括非常之廣,這些地方我們不能不細心去體會。不能研究,愈研究就愈出差錯,只能體究、參究。不能研究,為什麼?你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頭,那是愈搞愈遠。這個東西要離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今天講直覺,我們的智慧能力才能夠恢復,一定要用直覺。

  我們今天錯在哪裡?錯在妄念太多,不用直覺,他用分別、用執著,愈用愈錯。愈用這些東西,我們的靈性愈被埋沒掉了,愈學愈愚痴!我們自己同學當中出家人那裡也有,我看不學佛的時候,他還挺聰明的;學佛之後,愈學愈笨,愈學愈愚痴,什麼原因?我知道,妄想太多了,用妄想去學佛,用執著去學佛,那就愈學愈笨。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愈學愈聰明,愈學愈有智慧。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的毛病在哪裡,要把毛病認真克服掉。我們的毛病在貪心,一定要把貪斷掉;我們的毛病在愚痴,一定要把痴放下;毛病在瞋恚,毛病在嫉妒,知道了就認真放下。一般凡人心量太小是毛病,你本來的心量是跟虛空法界一樣大。佛經裡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是我們本來的心量;現在為什麼兩個人相處都不能相容,心量為什麼變得這麼小?總不外乎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你才搞得這個樣子,搞得這麼可憐。所以學佛、做學問,第一個拓開心量,要能夠包容。我常常勸勉同學們念《了凡四訓》,你才真正了解業因果報理論與事實,勸同學們讀《感應篇》,你才知道善惡的標準,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斷惡修善、轉迷為悟。

  「壞苦」,這是講樂的果報變壞。人過去生中修福,這一生他的果報就殊勝。有人在世間受苦,有人在世間享福,絕對不是老天爺不公平,老天爺不問事的。生到這個世間來享樂的,過去生中修福;生到這個世間來受苦的,過去生中沒修福。種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惡業是肯定得惡報。那也有人問,這個人不是好人,心術不正,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坑別人、害別人,他自己還挺享福的,官也做得很大,財也發得很多,這是什麼回事情?告訴你,他享的福是他前生修的,他這一生作惡,把他前生的福報已經打了對折,他如果不作惡,他的果報比他這一生還要殊勝。因為他心術不正,以為欺騙別人自己可以得利益,這是決定錯誤的觀念。你偷別人東西、搶別人東西、騙別人東西,你所得到手的,還是你命裡頭所有的;命裡頭沒有,你去偷,他會偷得到,你偷不到,你還沒有偷到,就被警察抓去了,為什麼?命裡沒有。然後你才知道,古人講得沒錯:「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幹這些惡事,冤枉幹的,他不懂得這個道理;他懂得這個道理,他就享他的太平清福,不要去害人,能多幫助人,福中再修福,那他的福報生生世世享不盡。

  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以為種種享受,一定要欺負別人,一定要去騙別人,自己才能得到享受,殊不知他的福報打了對折還不止,可能只剩下兩成三成;這個福報享盡,惡業現前,果報在三途、在地獄,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了解事實真相,那我們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誨,佛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什麼是善法?利益別人,不必想利益自己;「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行為善。我們的心善、思想善、行為善,福報無窮,無有止境,這才真正叫上善之人,那你念佛求生淨土,肯定往生,你具備極樂世界的條件。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具足這個條件,我有把握,我肯定得生。所以一定要斷惡,一定要修善。

  壞苦是到你樂享盡了,苦就來了。到壞的時候,苦才現前,這一類的苦,稱之為壞苦。沒有壞的時候,你沒有感覺到它苦,壞的時候,感覺到苦了。譬如你駕車,你買的新車駕駛很順利,你沒有覺得苦,這個車用了十年,用了二十年,到處都是毛病,開一段路,毛病又出來了,你就感覺到很痛苦。你捨棄你的心愛,這痛苦來了,這一類屬於壞苦。

  第三類屬於「行苦」,行苦實在講是念念遷流,稱之為苦,也是我們一般人常講的,譬如比喻上說,青春不住這是苦。人都喜歡十七、八,不能夠永遠保持十七、八,他一定要衰老,這保不住,這一類的苦叫做行苦。佛給我們講,娑婆世界的三界,也就是六道,為什麼分三界?是這三種苦而分的。欲界眾生,天,一般人講個籠統的天,這不行,佛說得詳細,天有二十八層,最下面這六層叫欲界天。欲界天,換句話說,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我們都在欲界,這三種苦我們都受,我們天天都在受。可是你要到色界,給諸位說,苦苦沒有了,為什麼?他把五欲斷掉了,我們講的財色名食睡,這個五種欲望,他這五種欲望斷掉了,所以他沒有苦苦,但是他有壞苦,為什麼?他有身。諸位同修要知道,色界天人雖有身,不需要飲食,什麼來維持他的壽命,來養他那個身體?經上講「禪悅為食」,禪悅是兩樁事情。什麼是「禪」?在這裡我們方便說,大家比較容易懂,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是禪;「悅」是什麼?我們講的法喜充滿。喜悅能養身?能!諺語也常講,「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要遇到喜事,你很快樂,一身都是精神,喜悅養身。所以色界天人喜悅,他那個喜悅不是從外面來的,從內心裡頭流出來的,所以叫悅。禪悅養身,不需要外面的物質,所以飲食可以斷掉,睡眠可以斷掉,都是禪悅。但是他有壽命,壽命雖然長,等到壽命到了,這個身體要壞了,宮殿也要壞了,他感覺到苦了,壞苦。他有壞苦,他有行苦,他沒有苦苦。到二十八層天最高的四層,色界有十八層,再往上面去四層,無色界天,這個天上人很聰明,他身體不要,所以他沒有色,沒有色相,沒有宮殿,他沒有壞苦。但是怎麼樣?他有行苦,他的壽命長,還是有終了的時候,還是有盡的時候,他不是不生不滅,所以他還有行苦。三界,欲界三種苦都有,色界裡面有兩種,無色界有一種,所以佛說三界統苦,統統都有苦;「三界火宅」,《法華經》上講的比喻。

  我們明白了,要學習,在佛法裡面稱為修行,那怎麼樣?盡量降低自己的欲望,降低欲望就是降低自己的苦苦,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財色名食睡,我們以這個做例子來說。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不能缺少,要用什麼態度?夠用就可以,何必要貪多?對財物決定不起貪心,只求夠用就行,有多餘的幫助別人,修福,修財布施,修財布施得財富果報,這樣我們的財永遠不會缺乏。不必要自己累積,那是錯誤的,一定要懂得散財。色,這個色是講男女之色,決定要控制,要懂得養精保元,你的身體才會健康、才會長壽,你就減少病苦、減少老苦;飲食只求溫飽,絕不貪求美食,決不能吃得過量。

  好吃的人很多,好吃的人很可憐,你們看出來嗎?為什麼?他不懂得保養他的身體。飲食吃下去之後,大家都知道它要消化,誰去消化它?腸、胃、肝藏,這是它們去工作,去把這些東西消化;如果每天吃的數量太多,吃得太飽,它的工作量增加,它很可憐,它在那裡叫苦,常常這樣搞,到最後它工作能力沒有了,就變成什麼?變成胃癌、腸癌、肝癌,這病來了,它死了,那你別的器官跟著一起死。所以你曉得,暴飲暴食是慢性自殺,我看到那個好吃的人,我一看,那在自殺,慢性自殺,他不懂!懂得飲食之道的,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一天吃一餐,為什麼?減輕它的工作量,減輕它的負荷量,他就壽命長久,他健康,他不會有毛病。你活得年歲再大,年歲要大,不要老,這許哲居士講的,「我們要高壽,但是我們不要老」,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她為什麼做到?她一天吃一餐,道理就在此地。而且她每天只吃一點蔬菜、生菜,她通常都不煮的,她不吃油、不吃鹽、不吃糖,所有佐料都不吃,她今年一百零二歲,每天還去照顧許許多多老人病人。這麼大的年歲了,還想辦一個老人院,幫助老人,但是政府不許可,因為什麼?她本身太老了,我們人間看她太老了,實際上她的能力許可她,這是我們法律上沒有訂這麼一條,年歲大,如果還有年輕人能力,照樣可以辦事,法律上沒有這一條。

  我們最近在中國有不少同修看到,長安有一位老法師,今年一百四十一歲,我看他照的這個照片,仙風道骨,精神飽滿,腰桿直挺的,沒有駝背,沒有彎,他那個照片照得比虛雲老和尚還好,一百四十一歲,不老。你要想不老,一定要愛護你的器官,你要愛惜它們、珍惜它們,不可以讓它們工作過量,要常常照顧。這裡面最重要是心地清淨,心清淨了,你的能量需要就減少。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曾經有一次跟他老人家談到營養的問題,我提出,因為我自己的觀察體會到,我說人的能量消耗,大概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至於勞心勞力,充其量只消耗百分之五而已,老師聽我這個說法,他點頭,他肯定:「對」!我怎麼看出來?我看他老人家,他的工作量是我們普通五個人以上,非常忙碌,他一天吃一餐,像雞蛋那麼大的饅頭吃兩個,一點點東西,他能夠維持那麼大的工作量。我跟他,我學他,我也學一天吃一餐,但是怎麼學,達不到他的標準;他的標準在那個時候,每天他的生活費用是台灣錢兩塊錢,那個時候台灣錢跟美金兌換,四十塊兌一塊美金,你想想看他一天兩塊錢,換句話說,一塊美金他可以過二十天,那麼大的工作量。我跟他學吃一餐,我一天要吃三塊錢,那個小饅頭我要吃三個,兩個不行,要吃三個。現在我能趕上他,他那個時候七十多歲,我現在七十五歲,差不多,我七十五歲跟他七十五歲的時候,不輸他,不比他差。所以盡可能減少腸胃各種器官的工作量,這才真正懂得養生之道。

  財色名食睡的誘惑要無動於衷,決定不受誘惑,我們才能保持長壽年輕、不老不病,只要能夠保持不老不病,到最後肯定不死,這個不死是沒有死苦,死的時候就像脫衣服一樣,換新衣服,歡歡喜喜快快樂樂,懂得養生之道。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求自己有財富、有聰明智慧、有健康長壽,在佛的經典裡面都有理論、都有方法,而且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做、去學習,決定得到效果。許許多多修行人都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這不是假的,真實不虛。至於行苦,縱然是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這是六道裡面,三善道壽命最長的,可是時間到了,還要往下墮落,為什麼?他升不上去了,升不上去只有往下墮落,這叫行苦,他不能夠永恆保持。這是佛將三界六道裡面眾生所受的一切苦,歸納為這三大類,這是略略跟諸位報告過了。

  在苦苦裡面,這是欲界眾生最嚴重的。第一個是「生苦」,生之苦我們每一個人都受過,但是很健忘,都記不得了。而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形容的,我們投胎在母親肚子裡面,就像在地獄裡沒有兩樣。所以中國古人講求胎教,非常有道理,為什麼?愛護胎兒,飲食起居都要留意,尤其是心情,喜怒哀樂影響小孩的心理,影響他將來的習性。他的習性是善良還是粗暴,與母親懷孕時候情緒關係非常大,現在人哪有懂得的?佛在經上說,母親喝一杯涼水,胎兒就像在寒冰地獄一樣,苦啊!喝一杯熱水,就像在八熱地獄一樣,那十個月很不好過,十個月當中度日如年。剛剛出生,接觸外面的空氣,皮膚接觸外面空氣就像風刀解體一樣,非常痛苦!所以小孩一出生,第一個聲音是什麼?「苦啊!苦啊!」苦一輩子!你們有沒有聽到過?真的是苦,唯有受到極大的痛苦,他才哭,他哭得那麼傷心,太痛苦了。生之苦,如果不看佛經,很不容易體會得到。

  第二個,有生必定就有老,老為什麼會苦?因為你不懂得保養你的身體,你糟蹋了你的身體,所以你就有老苦。懂得保養,這是一套學問,在中國古時候,儒釋道三家都懂得,都懂得養生之道,佛家尤其講得透徹。佛教雖然很古老,它也用標誌來表法,我們現在稱為mark,佛教裡面有,佛教用什麼?用蓮花,用法輪、用輪,這兩種東西都能夠體驗到養生的真諦。輪就是圓,圓有心,心是沒有形相,圓心是一個抽象的,但是它決定有,你決定找不到,所以佛教給我們養心就要像圓心一樣,心要虛,心裡頭不能有東西,心要空,心虛、心空這個心就靈,就生智慧。我們一般世間人不懂得,把一些妄想雜念統統放在心上,心的靈性死了,不懂得養心,你的智慧為什麼沒有了,原因就在此地。如果你永遠保持你的心空虛,你的心自然就靈敏,你的心自然就生智慧。所以我們自己有智慧,自己把它堵死了,妄念太多!分別太多!執著太多!你的心不靈。養身,身要動,身是圓周,身要動。現在怎麼樣?恰恰相反,身要很舒適、要很靜,心裡面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完全顛倒,你怎麼能不生病?你怎麼能不短命?我們這個身體照中國古人的講法,中國的醫學,這個身體你要會保養,可以活兩百年;換句話說,你這個身體不能夠使用兩百年,都是被你糟蹋掉了,你無知。所以我看到一百四十一歲的法師,我一點都不希奇,為什麼?這身體可以使用兩百年;你要能夠活到兩百五十歲的時候,那很希奇,為什麼?超過了,那是特別懂得保養,使用年限超過了,它還很管用,這是一等的功夫。我們的身體使用不到兩百年,都是自己犯下的錯誤。要曉得養生之道!

  「病苦」,古人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我剛才講亂吃東西,以為那些東西是山珍海味,不知道那些都是毒藥,沒有智慧,沒有能力,不能辨別善惡,哪些對自己有利,哪些對自己有害,都不懂,所以多病。現在的病比過去增長不知道多少倍,病從哪裡來的?都從飲食來的。佛經上形容娑婆世界的眾生「飲苦食毒」,我在年輕時候讀到這些經文,還懷疑,釋迦牟尼佛說的話是不錯,但是太過分了一點,可是今天來看佛這句話,我同意,佛說得一點都不過分,完全正確。

  「死苦」,死是貪生怕死,貪戀這個身體,帶來恐怖,帶來緊張,所以人死的時候全身僵硬,為什麼會僵硬?嚇死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恐怖死的。你看看念佛人他們死的時候,隔多少天全身柔軟,說明什麼?他走的時候沒有恐懼。過去我在台北,我們圖書館韓館長往生,她是兩個星期才火化,才入歛火化,大斂的時候好像是一個星期,蓋棺材,一個星期蓋棺材的時候,身上還是柔軟的,說明她走的時候很安詳,一絲毫恐怖都沒有。所以人死了之後,全身僵硬是嚇死的,他恐怖。多數人是僵硬的,幾個人走的時候那麼安詳、自在?死苦!

  另外是「求不得」,自己欲望很多,欲海難填,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求不得苦。第七種「怨憎會苦」,冤家對頭不願意見面,偏偏常見面,偏偏常遇到,什麼原因?過去生中造的業。「五陰熾盛」是現在還在造業,又在造因。所以覺悟的人、明白的人,他好了,他懂得造善因,他懂得把這些不善的果報,在這一生當中全把它消除掉。善因善果,改造自己的命運,不僅來生得福,現在就能得福;如果我們好好的改,晚年有福,晚年享福是真正的福報。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