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玄義  (第十九集)  1994/10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19

  請掀開講義第三十四面第五行,我們看經題第二個字「說」:

  【說者。悅也。悅所懷也。佛以度生為願。今眾生機熟。堪受淨土大法。究竟解脫。故今樂說。以暢本懷。】

  經題前面這兩個字它的含義可以說是無限的深廣,跟一般大小乘經上所冠上的「佛說」兩個字,意思跟境界都不相同,唯有此經是究竟圓滿。前面跟諸位說過,這個地方的「佛」不僅僅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其他經裡面經題上有佛說,那都是指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唯獨淨土三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這三部經經題上的佛說是一切諸佛所說。所以這是跟通常經題的意思不一樣,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說,所有一切諸佛都說。

  『說』是歡喜的意思,喜悅。悅跟樂不一樣,悅是從內心裡面生起的,樂是從外面境界,稱心如意的境界覺得很快樂,境界離開了,樂就沒有了;樂是從外面來的,悅是從內發的,所以它的意思不一樣。『悅所懷也』。佛心裡面非常歡喜,歡喜的是什麼事情?佛唯『以度生為願』,佛的事業沒有別的,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就是佛的事業。成了佛,成佛幹什麼?成佛就是幹這樁事情。可是眾生根性不相同,緣分也不一樣,佛是有智慧有能力幫助眾生,眾生能不能接受?是不是這個根器?緣有沒有成熟?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

  佛為眾生說法,我們常常在經上看到,有所謂「三乘說法」、「五乘說法」。這些說法的方式,因為眾生根性、機緣都沒有成熟,所以要長時期去培養他、去薰陶他。但是眾生業力不可思議,業不是一生造的,生生世世,無始以來。佛雖然非常熱心的教導,希望眾生早一天能夠脫離苦海,奈何眾生業力很重,往往被業力牽著走,不學了;像一個好老師教學,學生逃課,不肯接受教導,因此凡夫成佛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常常聽經上講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這裡面包括逃課的時間。如果乖乖的上學、不逃課,要不了這麼長的時間。眾生脫逃,一逃時間就很長,甚至於多少劫都回不來,這真的叫是佛在經上常講「可憐憫者」,真可憐!佛雖然愍念,但是也無可奈何,也幫不上忙。

  所以佛看什麼樣的根性,什麼樣的機緣,給他說什麼程度的法門。今天這個法門那就不同,這個法門在世尊,就是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法門當中,這是第一法門。這個法門給誰說的?『眾生機熟』。注意這個「熟」,成熟了。什麼「機」?作佛的機會,成佛的機會成熟了。你想想看這多希有,這多難得。一切經論教你來生得人身,不失人身,教你來生比這一生更幸福、更美滿,這個佛法叫人乘佛法;教你來生生天堂、享天福,這是天乘的佛法。如果你更聰明、智慧更高、機緣愈勝,你不想在六道裡面搞輪迴,佛給你講四諦法、講十二因緣法,超越六道輪迴,這叫小乘、中乘。更能發大心,我自己解脫,我還想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佛教給你六度法,那是大乘菩薩法。這些都不究竟、都不圓滿!唯獨這個法門圓滿,這個法門是教你成佛的,所以是至高無上的法門,佛怎麼不歡喜!

  當然這些眾生也不是一天成熟的,世出世間法沒有偶然的事情,這個諸位要曉得。佛在本經告訴我們,《無量壽經》裡告訴我們,我們的機緣成熟,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的薰修,這一生才能成熟。如果不是多生多劫的薰修,不可能!經上講得很好,舉出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子的例子來告訴我們,他們那一幫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諸位想想,一尊佛出世就算三個阿僧祇劫,四百億你想想看多長的時間,這樣長時間的薰修,他的緣還沒成熟。他們聽佛說經很感動,發了一個心,動了一個念頭,希望自己將來成佛像阿彌陀佛一樣,動這麼個念頭,沒有肯發心這一生當中求往生。在這一生當中求往生,這個機就熟了。他雖然動這個念頭,還不想到極樂世界去,他的機緣沒熟,沒熟聽這個經,那就是薰修,再薰習!無量劫無量劫的薰習,他才成就。

  由此可知,這機熟佛是無比的歡喜。就好像做父母的,他的兒女從小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培養,眼看他念研究所,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了,你說心裡多歡喜,但是多麼長的時間培養出來的。我們今天也是如此!今天我們的機緣達到了登峰造極,就是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累積而成的,所以佛看到歡喜,一切諸佛看到都生歡喜心。他要來幫助我們,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圓滿成佛,於是教給我們成佛的法門。這個法門就是『淨土大法』,傳給我們這個法門。那麼接受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法門了,你還不想求往生,還不想念佛,聽到這個法門點頭,好!非常好,還不想去,對這個世間還有所留戀;換句話說,你的程度充其量也不過跟阿闍王子差不多。這一生沒分,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還要繼續去受苦,等到來生或者是來世來劫,你的緣成熟了,再遇到這個法門,你就不懷疑了,一心一意想求往生了。這個念頭生起,緣就成熟了,這個念頭要不生起,緣沒成熟。緣真正成熟的人必定是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他跟這個世間的緣斷掉了,世緣斷掉了,這是決定得生。

  這個法門『究竟解脫』。剛才講阿羅漢解脫不究竟,辟支佛解脫也不究竟,菩薩解脫還是不究竟。往生淨土不退成佛,成的是究竟圓滿佛,所以這叫「究竟解脫」,跟如來果地上完全平等,無二無別!所以這個機會遇到了,他怎麼不歡喜?『故今樂說』,非常歡喜,非常高興,為我們說出這個法門,這是佛的『本懷』,那是舒暢至極!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為我們說,《要解》裡面講的是很清楚、很明白,這個地方講「眾生機熟」,到底什麼機不曉得,而《要解》裡面講的,他加了兩個字「成佛」機熟。這兩個字加得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我們勸人念佛,人家不能接受,不肯相信,我常講那是很正常的現象,為什麼?你仔細看看他像一尊佛嗎?他不像佛!不像佛,一定要他作佛,這不可能的事情,作佛哪裡可以勉強的!不能勉強,他還要繼續,還不曉得要修多少劫才能達到這個程度,這是不能勉強的。蕅益大師講因為成佛機會到了,所以世尊要為說難信之法,幫助他究竟解脫,所以喜悅。這個說法,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第三「大乘」,第四小段「無量壽」,第五講「莊嚴」。這三句都是屬於性德,真如本性的德能,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的實況。西方極樂世界是個什麼樣子,這七個字就把西方世界的盛況都介紹出來了:

  【一大乘。】

  『大乘』是實況,我們此間的實況是六道裡頭的人道,六道裡面人道是我們現在社會的實況。這是總說。像諸佛的同居土,諸佛的方便土,那是小乘,實況是小乘;諸佛的實報土,那就叫大乘。所以標上一個「大乘」,這個意思就很明顯,實報莊嚴土!我們這些帶業往生的人,常常講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是人天的身分,怎麼是大乘?仔細讀這個經就明白了。讀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就清楚了,帶業往生,一品煩惱沒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住在大乘實報土裡,什麼原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不是我們自己的功夫,是佛加持給我們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好處就佔盡了,不可思議!這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大乘」就顯示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居住的國土,這個狀況是屬於實報土。底下是解釋大乘名相的,而不是說它的意思,意思我剛才給諸位報告出來了。這兩個字的名相屬於佛學常識,我們也要知道。「大乘」是比喻:

  【乘以運載為義。】

  『乘』在古時候就是車,車乘。「大乘」就是大車,在古時候大車是馬車,小車是羊車、鹿車。一個人坐的小車,羊拉、鹿拉。大車是馬車,可以坐很多人。古時候的比喻不能跟現在比,現在比大車,像火車大!我們知道它的運載量大,古時候就用大白牛車,大白牛車就是馬車。

  【此經所示。能念之心。本來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強名大乘。】

  『強』是勉強,實在說,是「名可名非常名」,一切名詞術語都是佛為了說法方便起見而建立的,因此這些名相的義理我們了解,不要去執著,執著就錯了。佛法離不開名相,但是決定不能夠執著名相。這裡面有兩個要緊的意思:一個是『能念之心』,這是心之本體,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是體,它起作用就是佛。『佛』這個意思是覺悟的意思,這是印度梵語翻過來的,心起作用就是覺悟,無所不覺,覺而不迷。這個心是講的真心,真心本性起作用就是佛;如果迷了起作用,那就不是佛,迷了起作用,那就是九法界的眾生。為什麼迷了會有那麼多的分別?迷得有淺深不一樣。迷得淺的,那就是菩薩、緣覺、聲聞,迷得重的就是六道凡夫,迷得最重的就是地獄。所以九法界這一種現象的來源,就是自性迷悟程度不同。完全是覺而不迷,就叫做佛,所以這自性起用,體用是一不是二。

  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才曉得原來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起心念佛,念佛的時候,本經教給我們「一向專念」,《彌陀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心不亂」,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裡面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些說的言語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諸位想想「淨念」,一才是淨念,二就不淨!淨是清淨,二就不清淨了。所以念佛的祕訣,念佛的要領就是一心,換句話說,專一,決不能夾雜,有第二個念頭起來就夾雜,那就不叫做一向,就變成二向、三向了,那個不行,一定要「一向專念」。一就是真心,二就是妄心,真心起用就是佛。現在我們用真心來念阿彌陀佛,那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但成佛,而且很快就成佛,沒有那麼多麻煩!

  所以,《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為什麼他那麼快?就是因為他用真心,他不用妄心,原理在此地。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當然不懷疑,當然完全肯定,曉得怎麼個念法,就是要一心稱名。這一心要怎樣去念?諸位要細細的去讀經,要體會經裡面所說的理論與方法,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才會念,才不至於產生誤會。現在念佛的人很多,會念的人不多,實在講,誤會的人還真不少。前幾天,還有幾個同修來告訴我,念佛是不是要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我說:什麼不間斷?他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間斷。那行嗎?你能做得到?縱然做到了,古人講的你喊破喉嚨也枉然。

  「淨念相繼」怎麼個講法?淨念相繼,你細細的想想這四個字,沒有說稱念相繼。稱念是稱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稱念,沒有講稱念相繼;淨念相繼,淨念就是一心,沒有妄念!這個念頭能保持,那就成佛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妨礙,這是華嚴的境界。所以古大德講「這個法門是大乘當中的大乘,是一乘當中的一乘,是了義當中的了義」,那哪有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心裡頭真有佛,除佛之外其他統統沒有,這個念叫淨念,這個念不中斷,這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它跟禪不相同的,禪裡面淨念裡頭沒有佛,我們淨念裡頭有阿彌陀佛,不一樣就在這個地方。但是那個成就比禪實在講就高明太多太多,這在前面跟諸位說過了。

  禪裡面如果得成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不過是圓教初住、二住的地位,去究竟佛果還遠之遠矣!這個要知道。佛在經上講的三大阿僧祇劫,就是對這些人說的,不是對普通人說的。三大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劫完成三賢位,三賢是指誰?十住、十行、十迴向,不是指我們,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換句話說,從那一天起,他要想成佛要修三個阿僧祇劫,他才能成就,我們邊也摸不上。是要到你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一天算起,你沒到這個程度,不算!你才曉得這個多難、多麼的不容易。一個阿僧祇劫完成三賢位次。第二個阿僧祇劫,初地到七地七個位次。第三個阿僧祇劫,八地、九地、十地到法雲地,往上等覺、成佛還有一段距離,愈往後面去距離愈長、愈難!這些事實我們統統要曉得。我們看到這個法門,真叫妙絕了!它不是走迂迴的路子,它當中沒有委曲之相,直截教你用一心稱念、一向專念,他教你這個方法。

  【起心念佛。念念作佛。】

  當然這是很高的境界,我們現在做不到,我們現在很想一心稱念,但是念佛當中,妄想偏偏多。有人告訴我,不念佛的時候沒妄想,一念佛妄想就來了。其實不念佛的時候妄想就那麼多,沒有發現,這一念佛的時候才發現有那麼多,不是說不念佛的時候沒有,沒有這個道理。不念的時候沒有妄想,念的時候一定還是沒有妄想。念的時候有妄想是發現,這就是我們常講的煩惱、業障。雜念就是業障,妄想煩惱就是業障,我們就用「老實念佛」這個方法來消除業障,所以業障起來的時候不怕,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什麼是覺?「阿彌陀佛」,我們只要一心專注阿彌陀佛,一心專想阿彌陀佛。這個講專注、專想,不僅僅是指阿彌陀佛這個佛像,你這樣想法這個意思就太窄小了,包括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最初發願,阿彌陀佛的修學,阿彌陀佛的成就,阿彌陀佛的幫助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的功德,常常想這些,也就是說常常想經典裡面所說的,這叫憶佛。

  所以憶佛、念佛範圍都很大,都不是一句名號或者是一個佛的相貌,不是的,範圍很廣。所以經一定要熟,經不熟那你怎麼想法?那你就胡思亂想了。經一定要熟。這個觀想要相應,什麼叫相應?你所想的完全是經上所說的,這就相應了。你所講的經上沒有,那就不相應,那就是妄想,那個想法就錯了。所以經要熟,意思要明瞭,你心裡面完全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叫「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是果報!這就是『念念作佛』,這是緣殊勝。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差別是在遇緣不同。有人遇的緣很殊勝,我們今天說非常殊勝,三經、五經我們都讀過,我們都討論過;經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的觀想與經義完全相應,這就是緣殊勝,你往生的品位就高了。有些人一生當中,聽到有人勸他念阿彌陀佛,沒有遇到經典,也沒有聽到人說法,但是他很老實,這種人很可貴,值得尊敬。他就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念一輩子,他也能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這樣人他往生的品位就要低一點。

  這麼說品位高下,諸位要知道完全講自分,就是你自己的能力,不說佛的加持,不論佛的加持。如果論佛的加持,那都平等,品位高的也是這樣,品位低的拉上來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實際上是平等法界,這就是一切諸佛所稱讚的,它是平等法界。因此,我們品位可以不必計較,到那個地方阿彌陀佛一拉就拉上去了,都變成等覺菩薩了!所以西方世界是等覺菩薩的世界,我們一往生也就被拉到那個上面去了。你看四十八願裡面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薩。蕅益大師給我們講都是「圓證三不退」,那個「圓」字就是等覺,唯有等覺他才圓滿,等覺以下不能叫圓滿。所以圓證三不退就是告訴我們那就是等覺菩薩。這是「起心念佛,念念作佛」,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

  這是顯示大乘無比的殊勝,你想想看,我們在六道裡頭的人道,過得這麼一個苦日子,一下子就能夠超越到等覺菩薩的境界,這實實在在不可思議!從凡夫地修到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再破一品無明,然後還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這樣艱辛的路程我們在一生當中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一種機緣超過了。開經偈上所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比那個還要難,很不容易遇到,我們這一生居然遇到了,中了特獎!你要不能把握到,那是真可惜,這個機會在你面前當面錯過,這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抓住機會,抓住機會是「放下萬緣」,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們才真的能成就,這一生有把握成就。除了大乘,這不算,再給你細說,細說到那邊依報跟正報,殊勝到極處。正報是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邊的大眾,人人都是:

  【無量壽。】

  實在講『無量』,佛為我們介紹的就是無量。西方極樂世界樣樣都是圓滿的,都是沒有欠缺的,為什麼?它是性德圓滿的流露。佛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西方世界是阿彌陀佛圓滿自性的開化顯示,經上講的「真實之際」。這個真實之際怕大家聽不懂,真實之際就是圓滿的自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西方世界是圓滿性德的流露,所以它樣樣都圓滿。這個地方用無量來表圓滿,樣樣圓滿,樣樣都無量。換句話說,你壽命無量,你的智慧無量,你的光明無量,你的神通無量,你的德能無量,我們這個世間人喜歡金銀財寶,金銀財寶也無量,樣樣都無量,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佛就不那麼麻煩,把這個無量用兩個來代表,一個「壽」、一個「光」。壽代表的是什麼?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光代表空間,光明遍照。換句話說,時空裡面就包括一切的無量。一個時、一個空全部都包盡了,所以他是究竟的無量,真實的圓滿。我們看底下的註解:

  【梵語阿彌陀。阿彌陀三字是密語。含無量義。今翻無量壽。是取其中主要一義。】

  因為所有一切無量,壽命是第一,假如說壽命沒有了,你有無量的財寶等於零!頭一個要有壽命,一切的無量你才能享受,你要沒有壽命,所有一切無量都落空了。所以一切無量當中,壽命是第一,這是特別指出來介紹。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說老實話,壽命都是有量的,再長還是有量。像我們六道裡面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還是有量,八萬大劫到了,還要墮落、還要輪迴,所以那個不是究竟的。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真正的是無量。

  有一些人說,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成佛以來現在才十劫,將來阿彌陀佛滅度之後,觀音菩薩成佛,觀世音菩薩滅度之後,大勢至菩薩成佛,這樣說起來,他那個無量壽還是有量的,不過是長就是了,長到我們無法計算。這一種講法,實在講是一個不通的講法,是一個欠考慮的講法。為什麼?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很短的時間就成佛了,我們在講席當中,講過很多很多次,不止一次。我們從三經裡面細細的去觀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像《觀無量壽經》上講的,十二劫花開見佛,花開見佛就是也在果位上來講,自己的能力證到圓教初住,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下下品往生,在西方世界只要十二劫就做到了。從花開見佛之後,這四十一品無明需要多久的時間?二、三劫的時間就破盡了,他就成佛了。成佛的壽命那是真的無量,那就不是有量的無量了,這我們要明瞭。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經上所講的,他是不是真的?是真的。這是說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他度眾生他有緣分的,他所要度的眾生,與他有緣的統統度盡了。觀世音菩薩那一批法緣成熟了,觀世音菩薩成佛再度那一批人。這是講應化,阿彌陀佛的應化。應化與我們不相干,我們到那個地方早已經成究竟圓滿佛了,這個要知道。因為往往這些事理沒有搞清楚,這隨便說的時候,影響初學的人道心,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搞透徹,所以這個無量是真實的無量,絕對不是一般人講有量的無量,不是的。這個底下說:

  【是此德號。明法藏因地願行與果地佛德。極樂之依正主伴。一部所說。攝無不盡也。】

  所以「無量壽」這個意思貫穿全部的大經,這一部《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就是一切的無量。如果我們細細去觀察、去體會,才曉得這個經之殊勝,西方極樂世界果報的殊勝,因殊勝、果殊勝,因是念佛,果是成佛,念佛成佛。

  【莊嚴。】

  這是偏重在依報上講。「無量壽」指正報,『莊嚴』就是依報,依報就是那一邊生活修學的環境,是真實的真善美慧。依報,我們在這個世間只能講到真善美,決定沒有慧,西方世界不但真善美,它有慧,為什麼?六塵說法,能夠隨一切眾生的欲望,樹也說法,風也說法,水也說法,你所接觸到的樣樣都說法,所以它真善美裡頭有慧。為什麼?我們現在才搞清楚,原來那個世界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所以所有一切依報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不但裡面的佛像是阿彌陀佛的身相,所有一切的萬物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他一一法都充滿了究竟圓滿的智慧。

  【經云。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這是從因上說。

  【莊嚴眾行。】

  這一句是阿彌陀佛修持上說,這兩句可以說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在日常生活當中圓滿的顯現。一切經當中,無論是理、無論是事,講得最圓滿、最透徹的是《華嚴》,我們這部經,小本的《華嚴》!古人講《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所以跟《華嚴》是一個品位。起心動念、一切言語作為,都是諸佛菩薩無上的莊嚴,這都是經上說的。

  【又我已成莊嚴佛土清淨之行。】

  這個話是法藏比丘對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所說的,向他提出報告。他建立的淨土,也就是建立的道場,這個道場提供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有緣的眾生,到這個地方來成佛。那個有緣的眾生,就是前面所講的成佛機緣成熟的眾生,接引他們到這個地方來成佛。

  【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這三句話是總讚。

  【正顯事事無礙法界之圓明具德也。】

  『圓』是圓滿、光明,性德完全的顯露,所以前面「大乘無量壽莊嚴」,這七個字是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果報為我們說出來了,這是我們所求的。那麼求,這是果,果必有因,若不修因,哪裡能得果報?下面這就講的「因行」,這屬於修德,我們要這樣的修學,才能夠得到「大乘無量壽莊嚴」的果報,也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底下這修德裡頭就是「清淨平等覺」,就這五個字,我們用什麼方法來修?用念佛的方法來修,用什麼方法念?用持名的方法念佛。念佛大分有觀想、有觀像、有實相、有持名。《無量壽經》跟小本《阿彌陀經》都是主張持名念佛,在四種念佛裡面持名最方便,其他的那幾種念佛都不太容易。可是持名也要念到「清淨平等覺」,不管你是觀想也好、觀像也好、實相也好、持名也好,總而言之一句話,念佛的功夫就是清淨平等覺。如果達不到這個境界,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還是屬於薰修。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薰習,換句話說,我們沒有念到「清淨心」,念到「清淨心」,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為什麼過去生當中念佛不能往生?心不清淨。所以這一生當中要注意,要真想往生,一定要心清淨。心怎麼樣才能清淨?放下!心不清淨,放不下。前年過年的時候有一位老居士來看我,我不曉得他今天在不在?他來跟我講:法師,我念佛念了三年了,功夫不得力,妄想還很多,怎麼辦?我說:你放下!他想了一想,他說:是,我什麼都能放下,我孫子放不下。那就不能往生!所以你得好好想一想,往生要緊還是孫子要緊?如果要想通了,往生比孫子更重要,你就得把孫子放下。所以我就教給他,我說:你把你孫子換成阿彌陀佛,你就往生了,你的問題解決了,所以要放下萬緣,然後你的心才會清淨。這個世間都是假的,什麼都是假的,不要去執著,更不可以貪著,統統放下,甚至於連這個身體都要放下。身體健康要努力念佛,身體有病更要努力念佛,不必去治病,那個治病是什麼?還放不下,還貪戀這個身體,還想多活幾天!多活幾天是什麼?這罪沒受滿,還要多受幾天罪,就是糊塗,這真叫迷惑顛倒。我們看修因的這三個綱領:

  【清淨。身口意三業。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染之謂。】

  離開一切惡業、離開一切煩惱、離開一切污染,那你的心就清淨了。這三句話是有淺深意思不同,最粗的,這是『惡行』造作惡業,這個相最粗;『煩惱』在心裡頭,那就比較細。所以從粗的斷,再斷細的,更細的是念頭,那就是『垢染』,那是念頭,這統統都要放下,統統都要離開。用什麼方法來修?用念佛。所以這個念頭要是起來了、衝動了,趕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這叫功夫。用久了,妄想煩惱自然不起現行,這個心一起心、一動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就叫功夫得力了,這就叫功夫成片,只要到這個功夫就能往生。這就說明往生不難!這樣的功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能做到,就是不肯做,那就沒法子了。

  不肯做,世緣放不下,不但這個世間緣要放下,再給諸位說,佛緣也要放下。我們在佛門裡做好事,幫助眾生弘揚佛法,給諸位說,你要是貪著在這上面,往生也往生不成,那就完蛋了。這些功德都變成來生的福報,那才叫冤枉!所以弘法利生的事情也是隨緣不攀緣,有緣應當要做,沒有緣決定不要去找。我一定要怎麼做,那就壞了、那就錯了,為什麼?心不清淨。心不清淨不能往生,你說這關係多大,許許多多的念佛人不能往生。這一般人常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裡?他不曉得這個道理,以為多做功德可以往生,錯了!實際上他不是功德,他做的是福德。功德,功是功夫,清淨心是功夫、平等心是功夫,那是決定能往生。戒定慧是功夫,是屬於功德;弘法利生做很多慈善事業,那是福德。生死大事、六道輪迴,福不能救!這從前六祖惠能大師講過福不能救。

  【經云。心淨則佛土淨。表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這個『一』就是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這一句「阿彌陀佛」,這樣稱名念佛,用這個方法念到心清淨,把妄想念掉、把煩惱念掉、把習氣念掉,就恢復到清淨心。心清淨了,一定就平等。平等裡面就是沒有分別,清淨心裡頭沒有執著,有執著就不清淨,有分別就不平等,沒有分別。這個事情很難!是難,難在哪裡?難在你的習氣太深,難在你的迷惑太重。所以我們念佛人一定要有一個很清楚的認識,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旅行的、是作客的,這不是我的家鄉,這個地方的事好也好,不好也好,於我統統不相干,我就不分別、不執著了!不相干,過幾天我回家到極樂世界去。你能夠常作如是觀,你的清淨心、平等心就容易得到。這個地方的大小事情樣樣關心,你還能想到極樂世界?你還能想脫離輪迴?沒那回事情。所以這邊事情不相干,不必想知道,遇到了知道,可以,遇到了隨緣,絕不故意去打聽,絕沒一個我想要知道,那就錯了。學佛的人我想的是心清淨,我想的是心平等。

  【平等覺。經云。平等者。名為真如。】

  『平等』是真心。十法界因行,佛是平等心,菩薩是六度心。平等心是佛心,於一切眾生、於一切萬物不起分別,分別都沒有了,執著當然就更不必說,不起分別,萬法平等。

  【乃至平等者。即是不二法門。】

  大乘佛法裡頭,『不二法門』是常說的,什麼叫不二法門?平等就是不二法門。二就不平等,不二就平等,不二就是一。所以一心、一法界叫一真法界,心境一如,心跟境合而為一,心就是境,境就是心。心是一,境哪有二?

  【今題中平等覺有四解。】

  這是古德為我們說出『平等覺』裡面至少有四個意思,這四個意思很好:

  【一平等普覺一切眾生。即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之法。】

  這是專指這一部經,專指這一個法門,這個法門的的確確是教一切眾生平等成佛。實在講,「成佛」是絕對不能是平等的,這是一切經論裡頭所沒有的,這叫難信之法,菩薩都不相信。《金剛經》裡面講的諸佛,那個諸佛不平等。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告訴我們,諸佛是指什麼?是指圓教初住菩薩到等覺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四十一尊佛,天台家講的分證即佛,他們是分證佛,這四十一個階級不平等!西方極樂世界平等,為什麼平等?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的,平等的,如果不是『平等成佛』,那阿彌陀佛他就不成佛。他發的這個願,今天阿彌陀佛成佛了,他的願兌現了。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大家跟阿彌陀佛都平等,平等成佛。這個所以是究竟解脫,無比的殊勝。

  【二以平等法覺悟眾生。】

  這個平等法就是《無量壽經》,就是「執持名號」。前面這一句是從果上說的,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平等成佛,這句從因上說的。等覺菩薩要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信願持名,我們是凡夫,凡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信願持名。其他方面我們跟等覺菩薩完全不一樣,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修的因完全相同,因同果也同!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果報相同,所以這是平等法。九法界眾生統統都是用信願持名,這是因同。

  【三平等覺指如來之正覺。】

  這個『平等覺』的意思,實際上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我們常講「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平等覺,所以它也是這麼一個意思,這是佛所證的。

  【四專就本經。平等覺亦即極樂教主之聖號。】

  所以『平等覺』也是阿彌陀佛的別號,我們在經上確實看到了,釋迦牟尼佛就用「平等覺」稱阿彌陀佛。他問阿難尊者,你想不想見平等覺,就是見阿彌陀佛,阿難當然答應的是很願意要見。他就教給他一心稱念向西方禮拜,阿難這一禮拜,這一抬頭,阿彌陀佛就現身了。可見得阿彌陀佛的名號也叫「平等覺」,這是就本經上所講的彌陀聖號。經這四個意思,我們就簡單念一念就好了。

  【經。義為契經。第一個契理。第二個契機。具貫攝常法四義。貫則貫穿所說之理。攝則攝持所化之生。常則古今不易。法則近遠同遵。】

  『近』就是現代,『遠』就是過去以及未來,凡是要想學佛,在佛法裡要想有所成就的,一定要遵循這個法則。底下第三段是講立題,這也是佛學常識。佛經的經題有一定的規矩,不是隨便可以起的,所以它有七種方式。這七種就是以人、以法、以比喻,或者是單獨,或者是重複,或者是統統具足。在七種方式裡面,我們這個經題是具足立題,就是人、法、喻統統都有。

  【佛是此土果人。無量壽是彼方果人。】

  無量壽是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證了果的人,所以這是人,題裡頭有人。

  【莊嚴清淨平等覺是法。大乘是比喻。】

  所以人、法、喻都具足。

  【諸經皆具教行理。】

  一切經裡面都包含這個意思,如果這些意思不完全,那就不能稱為佛經。所以佛經一定要具足『教行理』,這三個意思在裡頭。

  【本理立教。】

  『本』就是根據,根據理論建立教學,『教』是教學。

  【依教修行。】

  依著教學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從行為裡面顯示出真理。

  【故須明本經題中別具之教行理。】

  在題目當中,就把它具足的這些意思為我們指示出來。

  【佛說大乘。這是教。依無量壽之理體,宣眾生本具之大經。】

  這是根據真如本性。『無量壽的理體』,就是真如本性,就是經上所講的真實之際。可見得佛說經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而且這是究竟圓滿的顯示,為我們宣說這一部大經。這裡頭有兩個字特別注意的『眾生本具』,所說的不是外面的,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也是淨宗裡頭常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所以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是我們真如本性裡頭變現出來的,不是外面的,這兩個字很重要。

  【莊嚴清淨平等覺是行。】

  這是修行的綱領,是修行的目標,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綱領,達到這個目標。

  【一句彌陀。莊嚴自心。清淨自心。】

  這才叫真正修行。要是念這句阿彌陀佛,求外面的佛來幫助我,來消我的業障,那就錯了,完全錯了。這幾天有個人他念佛,他說業障很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來幫助他,他還是那麼苦,他說我念佛不靈,佛不靈!心外求法,他已經在變成外道了,他怎麼會靈?所以要曉得這一句佛號,是要念到把自己清淨心念出來,那就有感應。佛心清淨,我自己的心清淨,清淨心與清淨心有感應。佛心清淨,我這個心起煩惱,在急躁求他,怎麼還不來?我這麼苦怎麼還不來幫忙?這糟糕了,這完全不能感應。這是完全錯會了意思,錯用了功。

  【無量壽是理。】

  剛才講了,這是性德的起用。

  【表三際一如。】

  『三際』是從時間上來說,過去、現在、未來。

  【涅槃常住之法身本體。亦即眾生本具之佛性。是心是佛之本心。實際理體也。】

  這就是經上講的「真實之際」。理我們明瞭了,我們的心就定了,所以俗話常講「理得心就安」,心為什麼安?理明白了,心他才定,他才不動。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心裡頭真有主宰,他的修行才一定成功。

  【以經題配三覺。無量壽佛是我本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以莊嚴自心。是名始覺。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即是題中清淨平等覺也。】

  這是從『三覺』來說,實在講這裡面意思的確是無量無邊。

  【又可解為平等覺是我本覺。起心念佛。以自莊嚴。是為始覺。始本不離。直趨覺路。頓入寂光。證無量壽。如是則平等覺是我因心。無量壽是我果覺。妙義輾轉無盡。悉在一題之中。故云。聞首題名字。獲無量功德。】

  也是這個意思。我們從最淺顯的地方講,三學、三寶,我們一入門皈依三寶,這個名詞裡頭具足了三寶。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三寶具足!我們皈依三寶,這才是我們真正皈依處。三寶是清淨、平等、覺,就是佛、法、僧。三學,戒定慧,戒是清淨,定是平等,慧就是覺。所以你看題目裡頭具足了三寶、三學、三慧,樣樣具足,這才看到這部經的圓滿。密宗裡頭有大圓滿法,這個經比密宗大圓滿還要圓滿。下面正釋經文,經文裡頭就是序、正、流通三分。前面三品是序分,通序跟別序,當中三十九品是正宗分,後面六品是流通分。

  這一次我們從新加坡回來,把這個經題又說了一遍。這一遍說得也相當詳細,可以跟過去所講的合起來看。因為從前所講的,今天有很多沒有講;今天講有許多新意思,過去在講經題沒有講過,所以這會集很重要,很有必要。不能會集就是每一次講的大家都要聽,次次裡面有不同的意思。諸位多聽、多參詳,才能夠把這個經義透徹明瞭,幫助我們深信不疑,發出懇切的願望,一心向西方極樂世界,滿佛度生大願,也解決我們無始劫以來,不能解決的問題,在這一生當中得到總解決了。我們今天就到這裡圓滿,謝謝諸位。我們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