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講述筆記—真正的自己在哪裡? (第五集) 1988/4 美國舊金山 檔名:02-023-0005
第十頁倒數第三行,「本經體性」,這段是要說明,本經理論的依據,也就是說,佛是根據什麼說出這部經。我們把它理論的依據明白了,沒有懷疑,對這部經才能夠產生信心,所以這段是相當重要的。「一切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體。實相者,真實相也,又平等一相也」。佛說經大致上可以分為大乘經與小乘經,小乘經理論的依據,所謂有三法印,無常、無我、涅槃,是以這個思想為依據。大乘經就不然,大乘經是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以這個為依據;換句話,就是實事實說,不增不減。就像佛在《金剛經》上所說,「如來說法是真語者」,真就是決定不假;「實語者」,實是老老實實絕不是虛偽的;「如語者」,如語就是事實是怎麼樣他就怎麼樣說,他不增不減,這才叫如語。一切大乘經可以說都是真語、實語、如語,宇宙人生真相是如此,他跟我們說出來。實相是真實相,真實相又叫做平等一相,這才是真實的。所以《華嚴》講一真法界,那個一就是平等一相,唯有平等一相才是真實的法界,那就是實相,《金剛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
我們凡夫見不到這個境界,為什麼見不到?因為我們的心不平等。真實的相要心做到平等就見到,心不平等的時候我們所見的相是妄相。《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說凡夫境界當中,所見到的一切現相,都不是真相。因此,佛法修行不管是哪個法門、哪個宗派,都重視禪定,也可以說,所謂無量法門,或者是八萬四千法門,只可以說那是許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道,它所修的是什麼?統統是禪定,名詞叫得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禪家叫禪定,教下叫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禪定,跟禪家的明心見性沒有兩樣,是同樣一個境界,換個名詞而已。念佛的人叫一心不亂,還是這個境界,密宗裡面的三密相應,也是這個境界。諸位要曉得,不要被這些名詞把我們搞花了,這是搞迷惑了。這就講每個宗派說的名相、境界是一個,叫它的名字不同,意思是相同的,可見得都是為了證得實相而已。如果證得了實相,我們通常就叫成佛了,證得實相就是成佛。
實相有體用,從體上講它無相,實相無相,離一切虛妄相。底下我們用《金剛經》的話來解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是從體上說的,體上講的,佛法裡面常講萬法皆空,《般若心經》裡面所說的「色即是空」、「色不異空」,都是從體上說的。如果從作用上講它有相,「實相無不相」,無不相就是有相,「非頑空與斷滅」,它是有現相的。也用《金剛經》上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如來就是見性,也就是實相。如果你見到諸相非相,那你就見到真實相,見到真實相就叫做見如來了,見如來也叫做見法身。這個意思在一切大乘經裡面,佛跟我們講了很多,但是,也很難體會到這個境界。因為難於體會,所以佛法裡常常用比喻說,經上用比喻用得最多的就是「夢幻泡影」。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我們把能作夢的心與夢中的境界,把它比作實相,我們就能夠稍稍體會到一些。
我們要問,心裡頭有沒有夢?當然沒有,如果要有夢的話,那個夢就不能斷,永遠存在。但是,你也不能說它沒有夢,為什麼?它會變現夢境,夢境是心所變的。我們就把能變的心比喻作無相的實相,它無相,確實是無相,當它變現夢境的時候,那它就是無不相,變現出境界。作夢的時間短,如果我們醒過來之後,仔細去想想夢中境界,這人會開悟。夢裡面一定有自己,不可能說沒有自己,哪個人做個夢,夢裡頭沒有自己,那就很奇怪了。夢裡面決定有自己,也有許多的人物,也有山河大地。這夢一醒起來之後,你可以想想,夢裡面哪一樣東西不是自己!想想這個問題,然後你就了解佛經裡頭常講的,「全妄即真」,妄是講什麼?妄是講夢境,真是什麼?真是能變的那個心。整個夢境都是自己變現的,心外無夢,夢外無心。那個時候要問你,你心像什麼樣子?夢中境界就是你的心,這是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
真覺悟了之後,原來夢中自己那個人是自己,夢裡面那些別人也是自己,不是從外面來的,是自己變現的,夢裡面山河大地也是自己,夢裡面虛空還是自己,沒有一樣不是自己。這要一下醒悟過來之後,原來完全都是一個自己,這就是佛法裡所講的清淨法身。所以真正的自己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我們現在迷了,迷了,就跟作夢裡頭迷了,執著這個身是自己的,外面那個人是跟他對立,山河大地也不是自己,這就迷了,不曉得整個夢是你自己變現的。拿這個理來推,我們現在盡虛空遍法界森羅萬象一切眾生從哪來的?是我們自己真心變現出來的。我們現在迷了,迷了什麼?只認為這個身是自己,除這身之外都不關心,就跟夢中境界完全一樣。
所以佛菩薩大徹大悟之後,他的看法、想法跟我們不相同,他知道一切眾生是自己,所以這個慈悲心才平等、才普遍,叫無緣大慈,緣是什麼?條件,無緣是無條件的。同體大悲,他曉得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就跟他好像在夢中覺悟了,我現在在作夢,所有境界統統是我自己,原來沒有別人。夢裡面善人是自己,惡人還是自己,所以對善人也不生歡喜心,對惡人也沒有怨恨心了,平等了,心平等了,這是見到真實相。這個理非常之深,《華嚴》裡面講的境界,是我們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心能現相,就是實相無不相。唯識所變,為什麼現的相裡面有十法界?這是你心起作用變現出來的。從哪裡變?從分別執著上變現出來的。只要你有分別、有執著就有十法界,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十法界沒有了,那叫什麼法界?叫一真法界。
所以我們今天還有分別執著,還有是非人我,我們住在十法界裡頭。十法界裡面就有善惡苦樂程度的不等,一真法界決定是平等的。這是我們從比喻當中稍稍體會到,實相究竟是什麼意思,要慢慢去體會。入到這個境界的時候,真是心量拓開了,海闊天空,平等自在,於一切法當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曉得一切法無有一法不是佛法,確實是如此。什麼叫佛法?佛是覺的意思,法就是萬法,所謂佛法就是對一切萬法,它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叫佛法。迷了就叫世間法,為什麼迷叫世間法?因為他有分別,他有執著。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你不分別哪有過去、現在、未來?間?間是間隔,就是方位東南西北、四維上下,間隔。
所以世間就是迷的意思,佛是覺的意思,於一切法都明瞭就叫佛法,於一切法不明瞭就叫世間法。諸位這點要把它記得清清楚楚,不要說我們今天講經,經是佛法,錯了,如果你在那裡分別執著,這是世間法。如果你要是沒有分別執著,你今天開車到外面遊山玩水是佛法,佛法跟世間法的差別就是迷悟之差了。所以人迷了,天天念《大方廣佛華嚴經》還是世間法,絕對不是佛法;真正覺悟了,唱歌跳舞看電影是佛法,它不是世間法。這諸位一定要懂得,佛是教我們覺悟,於一切法不迷,一切法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覺悟的。這不能再多說,這是解釋這個實相是很費時間的,我們簡單就說到此地。
再看底下,「實相離言說,南嶽云:說似一物即不中。故云,凡有言說,皆無實義」。言說的確,不但言說說不出來,我們思惟想像也達不到,為什麼?實在講那個原理的確很簡單,你一有思惟,你就落到分別執著,你就迷了,一有言說也是迷了。所以佛為我們說法,都為一些迷人說迷話,真正覺悟也沒話好說了。也就好比說,經上有比喻,眾生有病,佛給我們開方子,開藥給我們吃。諸位想想要是沒病會不會有藥?沒有病就沒有藥了,藥是因為有病才建立的,沒病哪裡有藥?藥就沒有了。正因為是眾生迷,所以,佛才說一個覺;眾生要不迷,佛要說那個覺,佛就迷了。清淨心裡頭還有個覺,這不是迷了嗎?所以六祖所說的話,「本來無一物」,清淨心裡頭本來無一物,你要體會這個意思。如果你要執著清淨心裡本來無一物,你就有一物了,你有個本來無一物,你又迷了,本來無一物也沒有。南嶽是禪宗第八代,也就是六祖的徒孫,這是懷讓大師。
「圓覺云: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幻滅滅故,非幻不滅。故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禪宗在大乘法門裡面是捷徑的,是非常快速的一個法門。但是它接引的眾生實在講並不廣,要具備它的條件,不是一般人都能夠修學,所謂是要根性很利的人。根性很利不是聰明人,聰明人就很糟糕,俗話常說「聰明反被聰明誤」,根性利的人是怎麼說?利的人他心清淨,他的分別執著非常淡,這種人根性利。因為佛法主要就是要把分別執著妄想斷掉,我們分別執著的觀念非常濃厚,這個人再聰明都不是利根。在佛法裡面不能算利根,他障礙太大,沒有辦法悟入實相的境界。《圓覺》裡面講,《圓覺經》對於禪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諸幻盡滅,覺心不動,覺心就現前了,幻是什麼?妄想。我們一天到晚心裡面想東想西,外面一切境界,境界在外面變化,裡面妄想在生滅。外境我們暫時可以不管它,先斷心裡面的妄想,心清淨,心清淨了覺心就現前,覺心是不動的,妄心是動的,覺心不動,真心是不動的。
今天處事待人接物我們都是用妄心,都不是用真心,用真心就是佛菩薩。佛與大菩薩他們用的是真心,就是我們講的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都用真心,不再用妄心,別教是初地以上。以下的統統用分別心、執著心,用分別心、執著心不能見道,道就是本性,道就是實相,你見不到。必須用真心你才能夠見到道,見到真如本性。所以修行要在轉識成智,識跟智是一樣的,一個東西,我們叫識就是真心上帶了無明,就變成妄心,妄心叫做識,情識。真心叫智慧,佛法裡面講般若智慧就是真心,因為真心覺,本覺,本來覺。所以,幾時你心不動,那個不動的心起作用就是覺悟,照見,像水一樣,水在不動的時候,完全靜止,這個水平了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一切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叫照見。水要動了,被風一吹,起了波浪它也照,不是不照,可是照得是支離破碎,決定見不到外面的真實相。它照一小塊就執著這一小塊,於是乎才有爭執,諸位細細去體會這個味道。所以佛法修行沒有別的,不管哪一宗哪一派都是求定,把心定下來,使分別執著妄想把它壓下去,這叫功夫。心愈清淨;換句話說,真心的作用就愈大,就是覺的作用就愈大。心愈不清淨,這個念頭愈多,於一切法的真實相你能夠見到的就愈少;換句話說,根本見不到。所以一定要修清淨心。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這是講實相現前,幻是一切幻相,一切幻相不存在,實相就現前,真實相就現前。所以,禪家有個結論說「不用求真,唯須息見」,為什麼?真是本有的,你無需要求它,你有求真的心,這個心就是妄心,因為妄心要見真性是見不到的。修行修什麼?就是把妄的捨掉,真的不要求,妄的捨掉,真的自然就現前,就是這麼個道理。換句話說,我們在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不用妄心。不用妄心真心就顯露,真心顯露,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就通達明瞭,你就自在,你就得清淨,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修行講轉識成智,識是講八識,八識是妄心不是真心,要把它轉過來。首先我們要了解八識的性質,阿賴耶識它的性質就像倉庫一樣,完全蒐集資料的,我們講落印象,印象都落在阿賴耶識裡頭。第七識執著,第六識分別,前五識是起作用,指揮五根起作用。轉變,佛跟我們講,「六七是因上轉,五八是果上轉」。可見得修行轉識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轉第六識、轉第七識,六七一轉,五識跟八識自然就轉,就跟著轉了。
明白這個道理,你要是用功你就有方法下手了,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如果我們對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就轉過來了。你不用分別心看一切境界那就叫妙觀察智,你不用執著就叫做平等性智。心裡一有執著,一切法都不平等了,本來一切法是平等的,原本是平等的,因為你的執著念頭起來了,看一切法都不平等。不是一切法不平等,是你自己心裡頭不平等,你看的不平等,事實上是平等的。並不是說我有不平等就真的不平等了,沒有那個道理,事實上還是平等的。可惜你自己作繭自縛,自尋苦惱,你並沒有改變一切法,是你自己看錯了。所以佛法自始至終,就是破執著而已,人我執破了就證阿羅漢果,法我執破了就登初地菩薩,就登地,要是破盡了就叫成佛了。
我們常講,像《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些人我執沒有了,法執也破了一些,因為破法執破的成分不相同,所以才有分四十一個階級,是這麼回事情,菩薩等級是這麼分法的,你多破一點地位就高一點。至於你說有什麼東西可以得到?真是沒有,「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你沒有東西得到。就好像一面鏡子,這面鏡子本來就是放光的,現在這個鏡子被灰塵蓋得滿滿的,你拿個抹布去擦,你擦一塊擦掉了,這一塊放光了,恢復了光明。你不能說我把髒東西去掉,我得到光明了,沒有得到,為什麼?你本來放光,你哪裡有東西得到?所以諸位要曉得,修行就是把骯髒的東西去掉而已,去了之後沒有東西得,自性完全恢復了。
自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你統統都恢復起來了。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佛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任何一個人,乃至於蚊蟲螞蟻,自性的功德跟十方如來都是無二無別,問題在哪裡?就是他迷得太深。所謂迷得太深,就是他的分別執著太重了,所以才墮落,才變現畜生、餓鬼、地獄,地獄是情執最重的。尤其《圓覺經》上講得好,《圓覺經》上講的六道升沉,它就是講的一個情、一個智,情愈重的往下墮落,那個智它不叫智,它叫想,它講這十法界完全是情,這是地獄;餓鬼是九分情一分想,這是餓鬼道;八分情兩分想是畜生道,這個想就是智慧。所以情太重了不是好事情,絕對不是好事情,是壞事的。所以學佛的人要理智,佛門裡面講的慈悲跟我們世間講的愛,實在講是一回事情、一樁事情,但是,一個是有理性的,一個是沒有理性的。換句話說,迷惑的慈悲就叫做愛情,覺悟的愛情、理智的愛情就叫做慈悲,名字換一換,就是迷悟不一樣,這名詞是這麼一樁情形的。
這修行的綱要,就是只要除妄,不必去求真,因為你有求真這一念,這一念就是個妄念。譬如我們舉個例子,我們今天講的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當中最重要的是求一心不亂,我們能不能求?不能求。如果你求一心不亂,你決定得不到,我一面念佛一面想著:我念了這麼多天還沒有得到一心不亂,念到哪一天才念到一心不亂?你這佛號裡頭就夾雜著一心不亂,就不乾淨了。你要把求一心不亂的念頭打掉,一心不亂就現前,真心才現前。所以跟你講出這樁事情,說了之後要把它丟掉,不要放在心裡,放在心裡就壞了事情。因此,這佛法裡面無論是說法的人、聽法的人,說而無說,說不執著,說了就沒事,不執著。聽而無聽,聽了以後你意思會得了,也不執著,這才真正的聽懂,真正得受用。
如果你聽了,把這些名詞術語統統都記下來放在腦子裡面去,那壞了,你本來妄想還少一點,這聽了一個鐘頭又不曉得增加了多少妄想。為什麼?佛經上所講統統是妄想,你記起來就叫妄想,你不記起來叫智慧。你聽了之後把它丟掉,掃得乾乾淨淨,這是智慧;你要聽了之後,都把它撿起來捨不得丟掉,全變成妄想,全變成執著。佛看這個現象都會流眼淚,你完全把他的意思錯會、錯解了,佛是教你去妄想的,不是叫你添增妄想的,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什麼都丟得乾乾淨淨,連佛法也丟乾淨,《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就是佛法,法也要把它捨掉,我們清淨心才能現前。清淨心就是自己的佛法,就是本來的佛法,真正的佛法,真正佛法在你自己清淨心裡,不在外面。因為我們迷失了,釋迦牟尼佛悟了之後,把他的經驗說給我們聽,給我們做參考,讓我們便於學習。他的東西我們怎樣去體會,怎樣去了解,怎樣去應用,那是活活潑潑的,絕不能死在言語文字教下,這是不可以的。
第四條說,「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名字實在是便於交換意見而假立的,不是真的,如果你把它當真那你錯了,你就迷了。這個道理佛知道得很清楚,其實我們中國聖人也曉得,你看《老子》第一句就說,「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跟佛家所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一個意思。所以名字都是假的,我們今天來看,你看人家罵人,罵人是豬、是狗,你聽了就很生氣,假名,為什麼會生氣?你執著那是真的。如果我們最初老祖宗在起名字的時候,叫我們這個樣子就叫做豬,今天大家叫豬,你不是很歡喜了嗎?假名。你要真正知道這個名是假的,你聽了就不會動心,你聽了心是平等的,你不會執著,你不會分別。名字性空,不是真的!現在的人特別計較,執名字相,對這些名詞非常的執著,這不是真的。
教我們不著相,是不著我們心裡面那個印象,你心就清淨了,心裡面什麼都沒有,外面這個相是真相。所以說諸法實相在哪裡?就在我們眼前。一真法界在哪裡?也在我們眼前。真妄是在一起,離了妄,沒有真,離了真也沒有妄,真妄是在一起的。我們用個比喻說,我們這眼睛張開看到外面的境界,我們把它比喻這真的,我們戴了一個綠色的太陽眼鏡,一戴這個房子統統都是綠的,每樣都是綠的,那就叫妄相,你把眼鏡拿掉,拿掉就是真相。我們拿這個比喻,我們心裡面分別執著妄想就是三副眼鏡,你戴上三副眼鏡,看到外面東西當然看不出真正的色相,看不出;你把這個東西拿掉之後,外面一切境界相就見到真相。
到你心清淨沒有妄想的時候,離分別執著妄想,那《金剛經》上決定會說,凡所有相皆是實相。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才告訴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跟真實是一不是二。所以大家要曉得,離一切相,是離我們心裡面的分別相、執著相、妄想相,離這個。你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在家跟出家修行是一樣的,沒有兩樣,完全相同,出家修行能成佛,在家修行也能成佛。特別是這部經,這部經前面列的菩薩,出家的菩薩只列三位,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這列了三名。在家的菩薩列十六位,在家比出家多。在家菩薩程度是不是比文殊、普賢、彌勒要差一點?不差,完全相等。文殊、普賢、彌勒是等覺菩薩,這在家賢護等十六位也是等覺菩薩,地位完全平等,這就說明修行,在家、出家是一樣的。
所不一樣的,就好像我們今天在社會上,社會是一個群體的生活,我們每個人工作性質不一樣,出家就等於說是終身從事於佛教教學的工作,弘揚佛法的工作,我們把它看作是世間的一種職業,這樣看就沒有錯了。修行是相同的,不會一定說出家人修行比在家人高,不見得。我學佛這麼多年,看到的是在家人學佛成就,比出家人高,我看到不少念佛往生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是在家人。出家人走得很自在的,我只看到一個,在家的我看到六、七個,在家人修得比出家人好,所以大家應當要努力。離相,離心裡面的分別、執著、妄想,諸位要曉得,你的心愈平靜愈快樂,沒有煩惱;心裡有執著,我強過他,他哪裡比我好,這個煩惱、苦惱就多了,痛苦就多了。為什麼?天天在比,俗話說人比人會氣死人,那個氣死的是冤枉的。所以要把心量拓開,一切都不計較。不但在佛門裡面,這些宗派要平等,佛法與其他宗教也是平等的,與一切妖魔外道也是平等,它是真平等,不是假平等。
我有一年在慈光大專講座,大概是在第三期還是第四期的時候,那一期學生很多,一共有一百多個同學,是慈光講座同學最多的一次,時間也最長,那一期是四個星期。天主教派了四個學生,有兩個是台大的,一個是政大,另外一個是哪所學校的,我不記得了,派了四個同學來參加我們的講座。每天聽了之後到教堂裡面去報告,等於說來做間諜的,來偷佛法的。就有同學知道了來告訴我,我在上課的時候就把這個事情說出來,我說上帝是我們值得尊敬的,因為經典上一再都提到護世天王,我們對他非常尊敬。不過上帝的兒女偷偷摸摸的到這來偷佛法,這把上帝的臉都丟盡了。我說你們如果要來,先寫個公函到這來,要求我們這裡辦佛學講座,派幾個人來旁聽、來學習,看看佛法究竟說些什麼,我們一定同意歡迎。我說不要偷偷摸摸的,偷偷摸摸的,上帝的面子太難看了,上帝怎麼有這麼沒出息的兒女?
我這麼一說把這幾個給逼出來,逼他們站起來了。站起來之後,他們就承認他們是教會派來的,派來把佛學的東西向教會報告,提供教會做參考,他們來批評佛教,來做這個工作的,真是做間諜工作。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想把佛教批判倒,用意是如此。他就提出他們教會講的看法,他說他們講的天主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真如,他這樣講法。我一聽說,那太好了,我說以後你再罵佛教是魔鬼,不就是罵上帝是魔鬼嗎?佛法的真如是佛性,你不就罵上帝是魔鬼了嗎?他不能自圓其說。最後我就很客觀的告訴他,我說如果我們要批評兩樣東西,我說從學術態度上來看,必須把兩方面都搞清楚、搞透徹才有資格講話。我就問他,不要說佛教,佛教你們剛剛學,還偷偷摸摸的學當然不知道,你們對於基督教的教義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嗎?他自己也不敢說,對佛教更是一無所知,兩方面東西都沒有搞清楚,就隨便說是或不是,這在做學術態度上是犯了大錯誤,你沒有資格說。你說是,不對;你說不是,你也不夠資格。因為你兩方面沒有搞清楚,你沒資格說。
最後我就說了,我說是,上帝跟佛是一不是二。我說是,我說你們相不相信?我有沒有搞清楚?我也沒搞清楚,我沒搞清楚怎麼敢說是?雖然沒有搞清楚,佛法上有個原理,經上常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要是有佛性的決定要作佛。上帝是眾生,上帝也有佛性,他當然會作佛,那怎麼不是?我說也不是,怎麼不是?佛法要修戒定慧,要明心見性才能成佛。他們的教裡頭沒有講戒定慧,頂多只講個十戒,如果只修十戒,在佛法經典上,你將來能夠達到的只不過是忉利天而已。忉利天往上去都要修禪定,所以從修行功夫上來看,不是,那差得遠了。最後告訴他,這個話在學佛人口裡說是也行,說不是也行;在你們那個地方說是也錯,說不是也錯。
這離相是離心裡頭的分別執著相,諸位一定要記住這點。外面的相決定離不開的,離一切分別執著妄想,離這個,外面的一切法,你就見到它的真實相了。所以離故無相,無相就是心裡面不著相,心裡面清淨,就是六祖所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即故無不相,所以這個離、即是同時的,因此,有體、有用,像一面鏡子一樣,鏡子裡面沒有相,但是,鏡子照在外面的相照得清清楚楚。所以從它體上講,它是離相,它是無相;從照用上講它無不相,它照得清清楚楚。雖然照在裡面它還是沒有相,這就與真心相似,所以我們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還是無相。決定不能像照相機的底片,一照落一個印象,這就壞了,決定不落印象,而且照得清清楚楚、活活潑潑,無所不照,這個心才是真心、才是覺心。妄心做不到,妄心落印象,它有執著、有分別;真心不落印象,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不得已說一個實相的名詞,希望你實相的名詞也不要執著,真實相裡頭也沒有這麼個名詞。
「論云: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這段文裡面說明,我把底下念下去,「此論直顯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也」。這個結論是從《往生論》上來說的。莊嚴佛、莊嚴菩薩都是講的西方極樂世界,因為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這部經上說得很明白,它那個世界可以說沒有十法界,只有一法界,純一菩薩法界。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人,即使下品下生的,一到那裡去都是菩薩。所以它那個地方跟其他的諸佛世界很不相同,很特別的情形。莊嚴,是用什麼莊嚴?是用願心莊嚴,這個願心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在《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阿彌陀佛也是多生多劫的修學,才成就依正的莊嚴。如果把它歸納起來,把願心功德歸納起來,這就是一法句,什麼叫一法句?一法句是清淨句。清淨,第一是心清淨,心清淨了身就清淨,身心清淨,外面境界必然清淨。
在美國這些年來,我知道看風水非常的流行,已經超過國內,國內還沒有美國這些迷信風水。風水有沒有?風水有的,不是沒有,因為你的心會被外面境界轉,就有風水。譬如人家恭維你幾句很高興,一身的舒服,罵你幾句,你就很生氣,你就有風水。罵人、讚歎這個風一吹,吹到耳朵裡,它就起作用,這就有風水,你就會受環境的影響;如果你幾時做到如如不動,你就沒有風水了。《楞嚴經》上說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心裡自己清淨,不受外面干擾,所謂是八風吹不動,這個時候不是環境轉你了,是你可以轉變環境。所以對於覺悟的人來講沒有風水,對於迷人來講有風水。改變風水從哪裡改?請個地理先生來給你看看,來給你改改,實在講他不是改變你,是改變他,為什麼?你的錢供養他了,他的生活改變,你將來受什麼樣的果報,還是照受,他也不負責任,改不了的,不要被人騙了。真正改風水在哪裡改?在你自己心裡改,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要懂得這個道理。要每天去修你的清淨心,你的風水就改了。凡夫心不清淨,受外面境界影響,這是怎麼改都是有限度的,力量很微弱。這種情形我們都要懂得,清淨非常重要。
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這句話很難體會,諸位想想,我剛才講夢境的比喻,你多少能領會到一點。如果你忽然覺悟,我這在作夢,整個夢境是自己,你這個觀察就是智慧。你曉得「全夢即心,全心即夢」,這就是法身,入了這個境界,我們對一切人、對一切事都平等,都會慈悲。在一切人、一切事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真的,心才清淨。可是在用的時候有分別、有執著,這個分別就是不分別,這個執著就是不執著。譬如說問你說這是什麼?這是茶杯,茶杯就是執著,是不是我執著了?我心裡決定沒執著,是因為你們叫它做茶杯,我也叫它做茶杯,隨著你們的執著而執著,我自己實在沒有執著,要這樣的用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自己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才得大自在。有體、有用,體是什麼?我自己清淨決定沒有染著,決定沒有分別執著。起作用則隨順眾生,你們如何分別我跟你們分別,你們怎麼執著我跟你們怎麼執著。所以說執著就是不執著,分別就是不分別,分別跟不分別、執著跟不執著是同時的,沒有先後的,這才接近於道,這接近於道就是接近於見性。
所以說即事而真,當相即道,事是外面的事相,事相是有為法,真道是無為法,有為法跟無為法是同時的。就像我剛才所說的,分別執著是有為法,無分別、無執著是無為法,它是同時的,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便利於別人他受用。佛為我們講經說法,都是隨我們分別而分別,隨我們執著而執著,隨我們的言語而言語。他自己有沒有?他自己清清淨淨什麼也沒有,這就是即事而真,當相即道。西方極樂世界完全是這種情形,所以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本經宣說西方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因此,這部經裡面字字句句,可以說都是依實相而顯示的。
「要解云: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實相是不二的,不二就一,就是前面講的,實相無二就是無相的實相,亦無不二就是無不相的實相。前面一句講體,第二句講作用,有體、有用,從體起用。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有依報、有正報,依報就是生活的環境,正報是我們身體,身體以外的環境都叫做依報,我們要依靠這個環境來生活。作法作報,法是法身,法身是宇宙的全體,也就是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法身,就是講整個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說法的。報身是自身,這個報身是智慧之身,也就是大徹大悟以後的這個身。作自作他,自是阿彌陀佛自身,他就是十方世界這些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些菩薩們。我們諸位要是發這個心,你念佛往生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菩薩。乃至能說所說,能說這部經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阿彌陀佛。能度所度,能度的是佛,所度的是眾生。能信所信,能信的是我們的信心,所信的是這個經典,經典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這是我們所信。能願所願,能願是我們現前能發願的心,所願是我們所嚮往的西方極樂世界。
能持所持,持就是講修行,修行這兩個字的意思要把它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這要搞清楚。我們一天到晚分別執著、打妄想,這是錯誤的,所以佛教我們修正過來,你心地保持清淨,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不要打妄想,這就修正過來了。所以千萬不要搞錯了,聽到修行,以為一定是敲著木魚天天念經、燒香磕頭,叫修行,那錯了,那不見得叫修行。如果他在那裡,雖然嘴裡念著經,腦子裡還想著妄想,那怎麼叫修行?那不叫修行。修行應該是隨時隨地起心動念之處,一個妄念起來,錯誤了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懂得修行的真正意義。能持所持就是講修行,能持的這講三業,我們行為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三項,第一個身體的動作,這是行為,身體動作,第二個口的言語。第三個是心裡面的念頭。我們行為再多,這三條都可以把它歸納到,身的行為,口的行為,念頭的行為,全部都包括了。
我們要修西方淨土,我們三業行為應該怎麼做法?這是善導大師教給我們的。善導是唐朝時候人,這個人很了不起,他一生專門弘揚淨土法門,當時在韓國、在日本,那時候韓國叫高麗,都派了許多留學生到中國來學佛法,其中有不少都是跟善導大師學的。所以日本人一直到現在對善導大師非常的尊敬,你看許多寺廟都用他的名字善導寺,我們台北善導寺是日本人建的,可見他對於善導大師非常的崇敬。善導大師教給我們修行淨土法門,他說要專修,身專禮阿彌陀佛,我們每天拜佛專拜阿彌陀佛;口是專稱阿彌陀佛,稱就是稱念,口裡頭念阿彌陀佛;心裡頭專想阿彌陀佛。他說要這樣修行,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所以說萬修萬人去,一個不落空。假如你要雜修,又念佛、又學禪、又修止觀、又研究經教,這雜修,雜修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三、五個人往生。這種雜修比不上專修,我們如果要想求生西方淨土一定要知道專修。這個能持的就是三業,像善導大師這樣講法決定不會錯的。
但是善導大師往生很奇怪,這個問題我學佛的時候,都是一個問號擺在那個地方,他往生是在廟門口柳樹上上吊走的。阿彌陀佛再來的,他真了不起,他當時在世的時候念一聲佛,口裡頭放一道白光,光中有佛,不是一個普通人物,這麼走法的,走得非常奇特,我就始終這個問題解不開。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那一年我在香港住了四個月,香港有幾位法師提到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他說很多出家人,像靈巖山印光大師的學生,妙真法師他們都是上吊死的,還有很多大德居士真是了不起的人,跳黃埔江的自殺的,不知道有多少,他們提出這個問題來問我。
他說這些人學佛的確是功夫都非常之好,這些人這樣子走法能不能往生?我當時一下就想到善導大師,我說決定往生。他說為什麼?善導大師在唐朝時候就已經做出這個模樣了,在急難來的時候,用這種方式可以往生。假如不是這種情形,善導大師在柳樹上上吊往生那毫無意義,講不通了。我一想善導大師做出這個樣子,就是給文化大革命的人看的。一千多年前他就曉得後人有這個劫難,用這個方式可以往生。這才把疑團解開了,他要不問,這個疑團永遠解不開,這是在非常時期的時候可以用這個手段,平常不能用。平常最好不要用,為什麼?平常用當然也能成就,會被別人有嫌疑,毀謗佛法,你看學佛修行了,他都上吊自殺了,還要學?毀謗佛法,非常時期可以用,平常時期最好不要用。
我在台北也有一個學生,他是在台北醫學院念書。他念了幾年之後,學了佛就想出家,他的父母不答應,他出家的意念非常堅決,他父母不肯,結果這個小孩自殺了,他念佛自殺,這個小孩確實也是往生。他跑到北投七星山,最高的山頂上,他帶了些安眠藥,他吃下去之後盤腿打坐合掌,坐在那個地方,死了到第七天才發現、才找到。他還是坐在那個地方,手合掌端端正正的,身上還是軟軟的,所以這個相太好,太難得了。他那時候來找我,問我,好像問,用這種方式是不是可以往生?我當時說善導大師有這個例子,沒有想到,他學這個方法他就往生了。這是講到能持所持。
能生所生,能生西方極樂世界,這講條件,能生三個條件,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必須要具足。所生的,西方極樂世界有四種淨土,所謂說四土三輩九品。能讚所讚,能讚是諸佛,《無量壽經》講十方諸佛讚歎,《彌陀經》裡面我們看到六方佛讚歎,六方就是十方,所讚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些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乃至於我們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都在實相之中;換句話說,真正發心修學這個法門,可以說無有一法不在實相範圍之內。
底下一條,「本經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又說「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個三句都是引用本經的經文,這個三句非常的重要,可以說把阿彌陀佛,乃至於諸佛利生的本願統統宣說出來了。開是開示,化是教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諸法實相,就是真如本性。欲拯群萌,群萌是指一切眾生。惠以真實之利,真實之利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利益,才叫做真實之利。要不是這個利益不能算是真實之利;換句話說,這個經就是叫我們明心見性的,就是叫我們見性成佛的。所謂成佛,成佛這個定義,我們簡單的說,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就是這個意思,恢復我們自己的本能,我們的能力、我們的智慧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佛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講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毛病就出在這個地方,我們有妄想、有執著,所以我們本有的智慧德相,跟佛一樣的那個能力失掉了。
這個失掉不是真的失掉,這個失掉,佛講是迷失,並不是真正失掉,真正失掉那哪裡能恢復?不是真正失掉,是迷失了。所以你不迷,覺悟了,你立刻就恢復了。要怎樣不迷,怎樣恢復?那一定就把妄想執著斷掉。所以除掉妄想執著,你本來是佛了,你是如如佛了。正因為如此,佛在《華嚴經》、《圓覺經》上才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這一切眾生有這麼多差別,可以說無量無邊的差別,差別從哪裡生的?就從分別執著程度不同上分的。我們要曉得,我們迷失自性的第一個因素在什麼地方,把這原因找到,把這原因消除,我們就恢復了。這個經上主要是教給我們這個,把究竟圓滿的佛果教給我們。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是講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幫助十方這些眾生恢復自性。這就剛才講了,凡夫總是受環境的影響,既然受環境影響,那得選好環境去修,我們講風水最好的,最圓滿的,一點欠缺都沒有的,西方極樂世界風水最好,阿彌陀佛給我們建立,我們到那個地方去,那真是事事如意了,樣樣都能稱心。
「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彌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也。此三真實,即一即三,方便究竟,不可思議。依正法門,舉體皆是真實之際」。三真實就是前面引的這三句,這三句完全都是講的真實之際,就是講的真如本性。所以這部經有經文上這樣明顯的開示,曉得它確實是以真如實相為本經之體,也就是依據實相而說出這個法門,說出這部經。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