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五集)  1989/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02-014-0005

  第五頁第六行,就是概要。黃老居士他寫這個註解可以說是非常的謙虛,很客氣,所以前面這一段他不用玄義的名稱,他用概要。它的性質跟《華嚴經》十門開啟,跟天台的五重玄義完全相同。這十條題目決大多數是用的「華嚴十門」的名稱,像第一條「教起因緣」。這個題目我們就不必念了,大家一看就清楚。我們先看第一段。第一段是教起因緣。在這段裡面我們將它的重點,就是精要的地方,我們也摘錄了幾條來給諸位報告。第一段就是:

  【明大教與淨土法門之興起。】

  『大教』就是講釋迦牟尼佛這一生教化眾生的因緣,與這個法門它的連帶關係。底下我們分為四個小段來說明。第一:

  【一切法不離因緣。大教之興。因緣無量。而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故。】

  佛跟我們講,『一切法』都離不開因緣。佛把這個緣生法將它歸納到四種:第一個叫「親因緣」,這就是關係最密切的第一個因素,稱它作親因緣,其次就是「所緣緣」,第三叫「無間緣」,第四種叫「增上緣」。佛是把無量的因緣歸納成這四大類,叫四緣生法。這四緣生法裡頭就有有情跟無情的眾生。有情我們今天講動物,就是有生命的動物,無情我們講植物、礦物。有情的眾生一定要具足這四種緣,他才會結果。無情的眾生只要兩種緣,一種是親因緣,一種是增上緣,只需要這兩種。好比我們講種瓜;瓜是果,能夠結成瓜,當然那個瓜子是它的親因緣,瓜子、種子,種子是親因緣。它不需要所緣緣,不需要無間緣,它需要增上緣,這個增上緣就是外面的力量。比方外面的力量,因為它需要土壤,需要肥料,需要陽光,需要水分,這些統統都是增上緣。這個緣具足了,它就能長得很好;如果增上緣要是不足,它成長就要差一點。所以它能不能長得很好,實在是與外面的緣關係非常密切。

  如果是有情眾生,有情眾生譬如說人。人到人間來投胎,第一個因緣是什麼親因緣?是他的神識,我們中國人講話「靈魂」,他來投胎!那是一個親因緣。而且這個神識是有知覺的,他一定是非常希望到人間來得一個人身,他這種希望就叫做所緣緣,他所攀緣的這個緣。像我們現在得到人身,我們希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希望就是所緣緣,我們所緣的這個緣。

  我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想見阿彌陀佛,這就是所緣緣。我們阿賴耶識裡面有西方極樂世界的種子,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念佛,這是我們的親因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親因緣,所以今天我們有這個緣。另外還有個無間緣,就是我們這個意念不能間斷。不能說今天我們想去,明天又忘掉了,改學別的,那你緣就斷掉了,所以無間緣是不可以間斷的,所緣緣這個意念不能間斷。增上緣這是外緣。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經本,聽說這個法門,或者有些同參道友在一塊勉勵共修,這都是屬於增上緣。這四種條件具足,才能得到往生不退成佛的果報,所以是一定要具足四種緣。這是我們通常講的是有情眾生跟無情眾生,或者是講心法與色法。

  所以山河大地,依報是隨著正報轉,因為正報是四種緣,它只是兩種緣,它一定是隨正報轉的。這是佛把真的是無量的因緣歸納成為四大類。如果再把它歸納,這是講佛為什麼出現在世間?當然因緣無量,無量因緣裡面它最重要的因緣是什麼?就是『一大事因緣』。這個大事是什麼大事?就是生死大事。這樁事情可以說除佛之外,沒有人能夠解決。我們這個世間無論科學、哲學、宗教怎麼樣的發達,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這個世間人確確實實有不少人他真的覺悟了,覺悟什麼?曉得這是一樁大事,想盡方法來解決。但是想不出來,解決不了,所以人可以得定,可以生天,可以生到非想非非想天;這個本事不能算是不大,但是就是沒有辦法出三界。所以在印度許許多多宗教講涅槃,涅槃並不是佛教裡頭的專有名詞,印度所有宗教都是以涅槃為最後的歸宿。佛在經上說過,有一些宗教把四禪天誤會以為就是涅槃境界;更高一點的宗教把四空天當作涅槃境界,他們到那個境界就認為自己成佛了,就認為自己證得不生不滅。等而下之的那就不必說了,把欲界天當作最高境界。好像基督教、天主教,他們那個天堂在我們佛法裡仔細一觀察,大概就是忉利天;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就是這個天,這在欲界第二層天。怎麼曉得他生這個天?因為他是憑修福而生的,他們有些用禪定的功夫。夜摩以上都要修定,單單靠修福不能去,一定要修定。

  所以我們佛門講超度,不管什麼人來超度,最高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忉利天再以上的那要靠你自己的本事。別人幫忙幫不到,別人幫忙有限度。譬如我們講《梁皇懺》。《梁皇懺》當年是梁武帝禮請寶誌公做的佛事,超度他的妃子。寶誌公在我們中國歷史上記載,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來的。觀世音菩薩來主持這個法會,來超度她,也只超度到忉利天,沒有辦法把她超度到夜摩天,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的。所以有些人講超度,可以超度到哪裡去,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我們沒有辦法相信。如果要真的有這個事實,我們還要修什麼行?不要修了,佛菩薩大慈大悲,把我們一超度不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嗎?哪有這種道理?這個在佛法理論上是決定講不通的。

  所以經上一再是給比喻給我們講「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個人吃飯個人飽」,別人代替不了的。福報可以給你,譬如我有福,我房子很多棟,我可以送一棟給你,你可以來享受,這福報。我的智慧、我的技能沒辦法給你,這是我自己修得來的,所以夜摩以上要靠自己修的定功。欲界上面四層天就是定功淺深差別而形成的,這種定在我們佛門講叫未到定。他所修的禪定沒修成功,沒修成功也在欲界往上走。他如果這個定真修成功了,他就不在欲界,他就到色界天去了,那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所以像這些你要真正明白了,就不會被別人欺騙。

  要到什麼程度禪定才算修成?我們講色界初禪,最低限度他五欲斷掉了,確實沒有了。五欲是「財、色」,這個色是指男女之色;「名、食、睡」,這個沒有了,所以他不要吃飯了,他也不要睡眠了。他在那裡打坐入定,入定不是睡眠。我們有很多的時候看到人家打坐修不倒單的,那是什麼?那是坐著在那裡睡覺,他那不是入定,他是坐著睡覺。所以你看到他,他勾在那裡睡覺,那個背也駝了,跏趺坐的姿勢沒有這個樣子的。你看看佛像,人家那個真正禪定坐的,他身體是筆直的,他不會勾的,他勾到那裡他睡覺打瞌睡,所以那不是真的不倒單,那是坐著睡覺姿勢。

  從前我們也是很羨慕,所以我那個時候跟李老師講,我是做到八個月的時候告訴他,我就跟他商量想修不倒單,他就告訴我:這何必,坐著睡哪有躺著睡舒服?所以說決定是坐著睡覺,不是真正在入定。定中境界,寂寂惺惺,就是什麼?心地非常清淨,一念不生,但是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定!我們才真正理解這個功夫不容易得到。這不是騙人的。所以學佛的人自己不能騙自己。

  由此可知,修定之難,不是一個簡單事情。你五欲要是斷不乾淨,形式上斷了,心裡沒有斷,不行,要心裡面斷,心裡面真正斷了。何況還得要定成就了,還要加修慈悲喜捨這四無量心,才能夠生到色界天。所以這不是一個說說好聽的,那是不容易成就,我們自己認真反省一下,的確很難。這是世間宗教它有能力達得到的,可以到這個境界,就是沒有辦法超越三界,沒有辦法真正得到涅槃。

  涅槃的意思是不生不滅,真正到達永生。一般宗教裡頭講永生,真真實實的永生做不到,這個世間任何宗教都做不到,只可以說他天福大,壽命長。但是壽命長實在講,壽命是相對的,你仔細冷靜去想一想,沒有長短。譬如說我們人生可以活到七、八十歲,長壽的可以活到一百歲;我們看蜉蝣,在水面上跑來跑去那個小蟲,牠的壽命不過是幾個小時,朝生暮死,牠的壽命大概只有十個小時的樣子。如果以牠那個壽命看我們的壽命,不就等於我們看那個什麼非想非非想天嗎?八萬大劫,那羨慕得不得了!可是我們這一生,這幾十年甚至於一百年,在我們的感受,一彈指就過去了,牠那個十個小時也是這個感受,我們今天也是這個感受。那我們就可以想到,你到忉利天,你到初禪天乃至於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那感受是一樣的、是相同的。我們這裡看得很長,實際上在他那裡感受並不長,就正如那個蜉蝣看我們人生一樣,這還得了!那真是壽命就沒有辦法計算。可是我們的感受,的確跟牠感受是一樣的。

  你就曉得這個六道裡頭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個人感受是相同的,大致上差不多。可以說的煩惱少一點而已,生活舒適一點而已;除這個之外,我想沒有什麼特殊的感受。他還是有老死,還是有六道輪迴。所以這是大事!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以來,都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要不解決,麻煩就大!為什麼?生生世世搞這一套。你們現在同修還年輕,對於人生體驗還不透徹,你要到六十、七十以上,等於人生整個歷程已經經歷了,已經快走到終點了,你那個感受就不相同了。真正像一場夢,這個夢不是好夢,惡夢一場!來生還要搞這一套嗎?生生世世都搞這一套,佛經上講「生死疲勞」,這多可憐。不警覺的人不知道,真的叫迷惑顛倒。覺悟的人曉得,不願意再幹這個事情了。那有沒有方法能夠達到我們的理想目標?佛才所以說是大慈大悲出現於世,這就叫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為什麼降生在印度,不降生在中國?因為中國人你就是看看儒家、道家,這在中國可以說學術思想頂尖的,他沒有出世的意念,沒有;他所講的頂多講到天,並沒有超越世間這個觀念。所以佛要降生到中國來,沒有法子說這個佛法。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還沒有這個念頭,你說要超越三界,我們還沒有這個想法,還不想超三界,那他來沒有用處。

  但是印度那邊不一樣。印度在當時,就是二千五百年以前,他們的學術思想比我們發達,他們的研究比我們深刻,境界比我們高。在印度一些宗教裡面確確實實他們已經達到了四禪天、四空天,提出了涅槃,追求涅槃這個強烈的欲望,但是達不到。所以這是機緣成熟了,佛降生在那個地方,幫助那個地方人成就,這是有道理的,不是佛偏心。這正是《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古人也有說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都是菩薩再來的;但是我們佛門的大德也有說,在理論上講是講得通的,佛菩薩示現,隨類化身,示現,但是在事上講沒有根據。理論上決定講得通,事實上沒有依據。這就講大事因緣。

  「一」,這個意義很廣,可以說唯一。唯一這就好講,單純的,就是講生死大事。可是這個一裡面還有很深的意義。佛法所求的就是一,你看講法界叫一法界,一法界就是真實的法界,所以叫一真法界。一就真,二就不真。所以在修行裡面求一,一什麼?一心。一心是真心,一心是本性,二心就是妄心。我們中國人常講三心二意,這表示一個人不專心。「三心二意」這個成語是出自於佛經上的。佛經講心,有真心、有妄心,妄心就是三心二意,三心怎麼講?真心迷了以後就變成識,唯識裡面講的識,識,阿賴耶就是第八識,這八個識都叫做心,叫八心王。阿賴耶是心,末那也是心,第六意識也是心,叫意識心。所以講三心就是講到阿賴耶識、末那識、第六意識,稱這個為三心。稱二意,那就是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這個二意,三心二意;換句話說,阿羅漢以下的都用的這個心,都是用三心二意。

  在《百法》裡面講叫異生性,這個心就是異生性,異生什麼?跟佛不一樣,跟佛不相同,這就是用八識,你只要用八識就是異生心。如果不用八識,不用八識用什麼?用一心,就是用真心,真心那就是同生性,跟佛用的心是相同的,所以那就叫成佛,這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為什麼成佛?見性之後你用的那個心跟佛相同,所以說你跟佛是同生性。如果我們沒有見性,也就是我們沒有達到一心,那我們跟佛不同,我們跟佛是異生性。跟佛不一樣,會有思想、會有妄念,這是不一樣的,跟佛不一樣的。所以《百法》裡頭同生性、異生性是這個講法。

  由此可知,這個「一」重要,禪宗也是講「識得一,萬事畢」。真正認識一,一切事都沒有了。可見得這個一很重要。《華嚴》講一真法界,《維摩經》講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你明白這個原理原則,你就曉得淨土宗修行的方法非常之巧妙,因為它修行的目標就是一心不亂,以這個為目標。所以我在講《華嚴經》的時候常常提示同修們,一真法界是我們所入,我們希望證得的。用什麼方法去證得?要用一心。一心是能證,一真是所證。你要沒有能做到一心不亂,一真法界永遠是可望不可及,沒有法子達到的。從這方面我們也能夠明白,淨宗法門是契入一真法界最直捷的一個法門,也最簡單,最直捷的。所以這個「一」的意義裡面是相當之深,也相當廣。第二小段說:

  【法華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這是我們引經來證明。《法華經》上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不但是他出現在這個世間,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諸佛要示現在這六道裡面,都是為這樁事情,都是幫助眾生超越三界。

  【華嚴云。如來成等覺出興於世。】

  『成等覺』就是示現成佛,以佛的身分出現在世間。

  【以十種無量無數因緣。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

  《華嚴》這個經文豐富,所以說的東西都說得很詳細。它經文長,所以就講得詳細。它比《法華經》裡面所說的就更明白、更清楚。『大事因緣』,根據這兩部經的解釋,兩句話做了個總結,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兩句話諸位要記住,也就是佛陀教育的宗旨。人家問佛教究竟是什麼?你可以用這個答覆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教一切眾生就是教這個東西。開是開啟,好像我們把這個門打開一樣,門打開;我們自己不會開,佛幫助我們把這個門打開。門打開之後,我們不識貨。譬如說像我們在台灣故宮有很多的寶藏,故宮門打開,我們進去了,我們雖然看到了,不認識貨,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必須要有人來給我們解釋,這個解釋就是指示,給你一樣一樣說明。『示』就是一樣一樣指示給你看,我們才曉得這個東西的價值,那實在講真的不識貨。

  從前李老師笑話我們的學生,你們到故宮博物院去,如果這個東西要給你一樣,你會拿什麼?一定拿那個很漂亮的,明清的玉器,一定會拿這個東西。那個商周的彝鼎破銅爛鐵你們決定不會要的,他說那才是寶貝!那是無價之寶!這個玉器看起來很漂亮,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歷史價值。所以要認識、要識貨。所以佛就給我們指示,指示什麼?就是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妄的,哪些是永遠不變的,哪些是剎那剎那在變化的,佛把這些東西告訴我們。所以佛能夠做的就是開示,悟入是學生的事情。做學生的人聽了佛的開示,能不能覺悟?這個覺悟是恍然大悟,一下明瞭了。

  『悟』是開解。懂得了,真的懂得了,懂得怎麼樣?你還沒有受用,你還得不到受用。要想得到受用,入這個境界,入進去自己才得到受用。所以這個悟有兩種,有解悟、有證悟。解悟沒有用處,要證悟才能得到受用。什麼叫證悟?就是確確實實將這個理事跟自己的心境融合成一個。我們用古人的一個例子來說,如果真正契入到這個境界,他的思想,他的見解跟我們凡夫不一樣,起了很大的變化;拿現在講就是人生觀跟宇宙觀不一樣,在他觀念裡面,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所以他在境界裡面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叫證。

  如果在境界裡頭還有是非人我,他解得再多,他沒有能夠證入,他得不到受用。這個意境很難體會。我們再舉個淺顯的例子,諸位冷靜細心去想一想,你能夠得到一點方法。就好像我們作夢,作夢大家都有經驗,作夢的時候因為自己不知道在作夢,所以夢裡頭還是分自分他,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跟我們現前清醒的活動好像沒有什麼差別。如果你在夢中一下覺悟了我現在在作夢,這個夢中所有的境界都是我自己變現的,沒有別人;心外無夢,夢外無心,全是我自己變現的,夢裡面一切人都是我,夢裡山河大地也是我,夢裡面的虛空還是我,除了我自己一個之外,並沒有第二物,這是你證入了,我們佛法裡面講「證得清淨法身」。

  佛有三身,法身。什麼叫法身?法是一切萬法,知道一切萬法是自己,這叫證得清淨法身。所以他對於一切眾生平等的慈悲,為什麼?都是自己。同體大悲,真正是同體!就好像在夢中,夢中所有一切你喜歡的人,你討厭的人統統是你自己心變現出來的。能變的是一個心,豈不是同體嗎?所以你在那裡愛惡都沒有了,在這個境界裡頭得平等心、得清淨心。這是事實真相!佛跟我們講,我們搖頭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我們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現在一下叫你觀念換過來,換不過來。所以我們是把假的當作真的,無始劫來就把假當真的,現在佛告訴我們有真的,這是假的,我們不相信,我們不能接受,道理就在此地。

  整個夢境是自己變現的。諸位要曉得,這是佛告訴我們的,山河大地,十法界依正莊嚴,經上講無量無邊恆河沙數的世界,哪來的?統統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阿彌陀佛也不例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一切剎土,統統是我們自性在那裡作夢變現出來的。我們夜晚睡覺作夢,那是我們的意識心變現出來的,現在這個境界就是我們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諸位要了解這個情形。

  所以佛法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你要自己認為我心外有法,佛說那叫外道。佛家講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實在講是迷不是悟,所以迷了叫外道,悟了這是佛菩薩。開示悟入就是要悟入這個境界,也就是簡單的講平等法界。佛法無論是哪一宗,無論是哪個法門,可以說它的方法、手段不相同,所達到的境界完全相同,都是要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真實的境界,所以你在平等心、清淨心一念不生當中,這個境界現前。佛是為這個原因出現在世間,這真正是不生不滅的法。下面簡單說明就是:

  【亦即欲一切眾生開明本心。】

  『本心』是真心。

  【同佛知見。】

  『知』就是智慧、就是知識,『見』是見解。換句話說,我們的智慧,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見解,與諸佛相同。

  【等成正覺。】

  『正覺』就是指佛。『等』,我們跟他平等。他成正覺,我們也成正覺。成正覺是理所當然,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所以你成佛絕對不是過分的,本來是佛,應當成佛。這是說明大教就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的因緣,他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像我們這些人到這個世間來,這是沒辦法,無可奈何,業力牽著來的,不能不來。來幹什麼?來受果報的。這個事情如果我們真的是搞明白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你的心會清淨,不會有煩惱了。遇到逆境,我前生造的業,這一生該受;逆來順受,不怨天不尤人,甘心情願來受,我自己造的。我前生修的福,這一生該享福,前生造的罪業,這一生該受報,這沒話說的。

  所以人真正相信因果報應,跟諸位說,天下真的太平了,社會不會動亂。每個人曉得自己身分,看到人家富貴不羨慕,為什麼?前生造的。富貴人能夠幫助貧窮人,他修福,貧窮人能夠自立發奮修福,來生得福報。真正曉得這個禍福的因緣是什麼?你知道這個才行。看到別人富有,嫉妒,把它搶來我們來瓜分,這樣子做法違背因果,這是造罪業,所以他愈來愈窮、愈來愈苦,為什麼?他造的因不好!你要想好,你要造善因,要造好因,他不懂得這個道理,他不相信。我們看第三節:

  【本經興起因緣亦復如是。】

  跟前面講的這個總因緣沒有兩樣。

  【經云。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可見與華嚴。法華。同為一大事因緣也。】

  這上講的『經云』,這句話是玄奘大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裡面一句話。這句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釋迦牟尼佛講《阿彌陀經》,講淨土法門,為什麼?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佛說的,他講的這個法門是『誠諦語』,真誠實在。就是《無量壽經》、《彌陀經》裡面所講的話,句句話都是真誠實在的話。

  【疏鈔云。】

  這個『疏鈔』就是《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做的。

  【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

  這首先給我們說出來,這個法門修學的因與果,因就是『一心持名』,果報就是不退成佛。不必等到將來得這個果報,現前就得到。你現在真正是用一心持名,你現在就得不退,現在就得成佛。為什麼?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就念念佛,不必等將來,現在就得到。佛是什麼?剛才講「一心」,一心就是佛,二心就是眾生。我們用什麼方法來修一心?用持名這個方法。我們這個心裡面什麼念頭都沒有,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一念,你就一念成佛,二念就二念成佛,念念就念念成佛。

  成佛並不是很希奇、很玄妙的,不是。成佛就是成一心不亂。因為一心就是真心,剛才講同生性。佛菩薩是一心,我們現在也修到一心。一念時間很短,但是我這個很短,我這一念跟諸佛菩薩心相同,如果能夠把這個一念保持下去,那你就念念成佛了。佛菩薩他們的能力他能保持,他永遠保持在一心裡面,我們這個一心偶然得到,保持不長,二念、三念就起妄念了。如何能保持這個一心,這叫做功夫。我們念佛人功夫從這說的,怎樣保持這個一心。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修行關鍵之所在,你就應當要排除一切的雜念、妄念,也就是說,與我們生活不相關的,不需要知道的,不需要起心動念的,盡量不要去動這個念頭,為什麼?不相干!盡可能保持阿彌陀佛,保持這一念,這個要緊,這真正是修行的祕訣。

  諸位要知道,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修一心不亂,是修不退成佛的妙法,除此以外都是雜念,都是妄想,都是六道輪迴的因緣。所以古德教給我們,勸勉我們,叫我們知道事情愈少愈好,認識人愈少愈好,知事多時煩惱就多,你認識人多了是非就多,心得不到清淨。真正得到定功,所謂定功就是你能夠常保住這個一心不亂,這個時候你可以知道一些事情無所謂,認識一些人也沒關係。為什麼?他不妨礙你。現在我們知道的事情多,認識人多,對我自己會產生妨礙。這個妨礙是什麼?就是叫我自己會起心動念,這就是妨礙。

  所以佛法,真實跟諸位說,佛法裡面沒有祕密。佛教這個密宗,它這個「密」是深密不是祕密。祕密總是不可告人之事,那都不是好事情,好事情用得著瞞人嗎?用不著!所以它的密是深密不是祕密。因為理深,境界太深,我們一般人不能夠理解,所謂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是這個意思,絕對沒有祕密。

  學佛的關鍵所在就是如何能保持一心。我這個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清淨心,如果這句佛號沒有了行不行?沒有了不行,你說我心裡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就變成無想定。無想定這是錯誤的。所以佛法講無是無想也無無想,你有無想也不行。無想是無明,想是妄想,所以說妄想不能要,無明也不能要,就是想不可以要,無想也不可以要,這怎麼辦?這個事情就麻煩了。我們心裡頭有一句阿彌陀佛,只有這一念,可見得我不是無想;除這一念之外沒有第二念,我沒有想,真正做到了無想也無無想,這個法子妙!這才是佛法裡面所講的中道第一義。可見得持名念佛確實是標準的中道第一義的修行方法,妙極了。這個「一」要知道保持,這是以《疏鈔》,蓮池大師教導我們修行的因果祕訣。

  【若能諦信。】

  『諦』是真的相信,實實在在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這叫「諦信」。

  【何須遍歷三乘。】

  『三乘』就是講我們修行的次第。我們從人天乘修到聲聞、緣覺、菩薩,慢慢再成佛,一個次第、一個次第往上提升。他說你要真正相信念佛這個法門,何必要去搞三乘,用不著了,一步就成功了。

  【久經多劫。】

  成佛,佛在一般經上講三個阿僧祇劫,這是對小乘人說的。佛在《華嚴》上講成佛要無量大劫,對菩薩講的。這個法門不需要,一生就成功,不需要『久經多劫』,也不需要經歷三乘,不需要!

  【不越一念。頓證菩提。豈非大事。】

  所以這個法門,這個經要講大事因緣,比《華嚴》、《法華》講得究竟、講得圓滿,為什麼?《法華》、《華嚴》還要經過無量大劫,還要經過菩薩五十一個階級,這個不需要,這是一念就成功。所以佛出世度眾生成佛道,他的本願本懷都在這部經上。因為這部經許多人不能相信,所以佛才說出其餘種種經典來輔導,來誘導他們歸到這個法門,用意在此地。佛度眾生真實法門就是這個法門,其他的法門逐漸逐漸的,慢慢的,把你水準提高提高,到最後還是歸到這個法門。所以善根深厚的眾生,一下接觸到,他什麼麻煩都沒有,直截了當就成就。

  【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超之法。】

  它這個方法是直接,是『頓超』。

  【以念佛心。入佛知見。】

  這正是《觀經》三福末後一條講「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最初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想好多年都想不通,因為我覺得很奇怪,深信因果應該擺在第一條人天乘裡頭講,為什麼講菩薩?菩薩難道還不知道因果嗎?所以這個問題搞了好多年都搞不通。到最後忽然想通了,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這個因果很多菩薩不知道。菩薩要曉得這個因果,其他的都不修了,他都會放棄了,都搞這個。所以這個因果不知道,在大乘法門裡頭才鑽來鑽去。

  我自己修學也是如此,過去三十年當中,多少大乘經論我在那裡研究,到處在宣揚講解,就是因為什麼?不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曉得這個。一旦曉得覺悟了,那《華嚴》、《法華》都不講了,《楞嚴》統統不講了。所以要不曉得,那些經典丟不掉,看到愈看愈好,愈看都沒有一樣不殊勝。這一下明瞭之後,才真正是體會到古人所講的,這所有一切經都是幫助你歸入這個法門。這是我親身體驗的。看到古人這樣說法,這個說法一看就是先得我心,我就是走這條路,他說出來了。

  諸位你們現在接觸很多學佛的同修們,都在研究這些大乘許許多多經論,興高采烈的在那裡搞得轟轟烈烈,你就明瞭了,他不知道這個因果。他要知道這個因果,他馬上就回頭了,他不曉得這個因果。所以這就是『以念佛心』,這是因,『入佛知見』這是果,這就是菩薩應當要相信的,深信因果。

  【淨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

  這是淨土宗的興起。下面這段這就是專門講本經的興起,這是第二大段。我們分成幾個中段來研究,第一個是「稱性極談,如來正說」。這個標題我們決定不能輕易看過。

  【華嚴。法華。均圓頓稱性之教。】

  這是我們中國佛教界,無論哪一宗,無論哪個法門大家共同承認的。《華嚴》、《法華》是一乘圓教,這是大家統統承認的,是如來稱性而說的,這是決定沒有懷疑。

  【但其歸趣。卻在本經。】

  這兩部大經最後歸結、趣向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歸到《無量壽經》上來。所以《無量壽經》是《華嚴》、《法華》的總結。

  【要解云。】

  就是蕅益大師說的。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絕待』就是絕對,沒有跟它相對的,他圓融到了極處,超過了《華嚴》、《法華》。

  【華嚴奧藏。法華祕髓。】

  『奧藏』與『祕髓』簡單的講就是精華。《華嚴》、《法華》的精華都在這部經上。

  【一切諸佛之心要。】

  『心』是中心,『要』是精要。

  【菩薩萬行之司南。】

  『司南』像指南針一樣。諸菩薩所修的無量無邊的行門,這個經是指南。

  【皆不出於此矣。】

  這個『此』就是指本經,不出本經。換句話說,本經一展開就是一部《大藏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整個《大藏經》歸納起來就是這部經。這部經既然是《華嚴》、《法華》的精華,也就是說一切經的精華。尤其是《華嚴》,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一切經都是《華嚴》的枝葉,《華嚴》是根本,根本還歸作它,它是根本之根本。所以讀這部經就讀了整個的佛法,一樣都不漏。我們在前面跟諸位提過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總結,也可以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經教的總結。歸納起來就是這部經,這部經展開來就是無量無邊的佛法,我們才曉得這部經的重要性。

  底下有一段,這段話講得非常之好,是日本道隱法師說的。這個人是唐朝時候人,在我們中國留學,回到日本去之後很有成就,也是把淨土宗傳到日本去的。這個人他的傳記我們不曉得,看這個情形,他可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因為當年日本的一些高僧跟韓國這些高僧在中國留學,親近善導大師的人很多,他們對善導大師非常尊敬,所以日本有很多寺廟叫善導寺。我們台北的善導寺是日本人建的,用善導的名字做寺廟的名稱。所以你這一看善導寺,你就曉得它一定是淨土宗的,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所以它決定是淨土宗。道隱法師說:

  【五濁惡世。造惡之時。其難非一。】

  這句話尤其在我們今天體驗得非常深刻。現在人真是起心動念無不是惡,無不是罪;正像《地藏菩薩本願經》上所說的,一點都沒錯。古人起心動念造惡沒有現在這麼廣泛,沒有現在造得這麼深。你看那個時候人文章上就這樣說,這真的是難。

  【特此一門。至圓極頓。】

  這『一門』就是講念佛法門,也正是講的《無量壽經》。

  【而且由其簡易直捷。】

  經文字少,含義豐富,方法簡單明瞭,只教你念一句佛號,什麼人都會念,所以真是『簡易直捷』。這個直捷就是直捷得一心,直捷修一心不亂的,而且直捷修中道第一義。教我們這個念頭不落空也不著有,空有兩邊都不住,這個方法的確是妙極了。

  【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

  這個『斯經』就是指《無量壽經》。如來出現在這個世間,正式講的一部經就是這個經,其他的經是輔助的、是幫助。好像讀書一樣,這是正科其餘是副科,正科就是這部經!所以道隱法師講得這個話很有道理。

  【一代所說歸此經。】

  『一代』就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講的。就是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最後歸到這部。

  【如眾水歸於大海。】

  他是把一切經比作河流,把這部經比作大海,所有這些江河統統流入大海。所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到後來統統歸在這個法門。

  【由此言之。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

  《華嚴經》上講的是無量因緣佛出現於世。

  【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

  《法華經》是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一切經裡舉出這兩部稱性的圓教來做一個例子。

  【亦唯為此法之由序。】

  這一句話說得重,分量太重了。『由序』是什麼?你看我們經有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是引導。《華嚴》、《法華》變成本經的引導。底下這是黃念祖居士的話,他解釋得更明白。

  【蓋謂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本經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

  不僅是《華嚴》、《法華》的指歸,是整個《大藏經》,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歸宿,歸到這個經上去。《華嚴》、《法華》雖然是一乘圓教,它的作用是什麼?作用是引導你入這個法門,它作用在此地,所以這個經是正說。

  【華嚴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

  這是最有利的證明。《華嚴經》能夠稱到究竟圓滿就是因為它歸到極樂世界。我們自己讀《華嚴經》也是體悟到這個事實,那就是學佛的人不管你學哪個法門,不管你學哪個宗派,你到最後的結果到哪裡去?都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個大海,不管各宗各派真正有成就的統統入華藏,同入毘盧性海,入華藏世界。入了華藏世界,你遇到普賢菩薩,跟著普賢菩薩還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拐個彎還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那不如我們現在直接就去。他拐個彎你要曉得要多長的時間,這就講三個阿僧祇劫,無量阿僧祇劫,他拐這麼大的彎,耽誤這麼長的時間。你要是現在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差不多都快成佛了,他們才入學,才進來,這不一樣!

  這是我們讀《華嚴經》體悟到這個事實,這是真正的思想。所以我入這個法門,他講的這個話是對我說的,完全如此。我是《華嚴經》引導我入這個法門的,沒有這十八年《華嚴經》的基礎,這個法門我還是不認識,還是不相信。所以這十八年的《華嚴經》真正不容易,總算很幸運還認識了。還有多少人一生搞《華嚴》都沒有覺悟,那怎麼講?死在教下,沒有覺悟。這是真正在教網,教就像網一樣,迷宮,從這裡頭真正鑽得出來很幸運,多少人迷在這個教網裡頭,一生鑽不出來,那就很可惜。所以這個教實在講也是很危險的一個方式,的確要有好老師指導。開示要悟入,要悟,不悟出不來,一定要覺悟。所以這段話說得非常之好。可見得道隱法師對於大教他真正有覺悟,真正有悟處。

  【楞嚴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淨念相繼。自得心開。】

  這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的經文。這章經文文字不多,印光大師把它列在五經之一。經文總共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比《心經》還短,《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它二百四十四個字。文短意思非常之深廣,也可以說把一大藏教統統都包括了,可以說是淨土宗的《心經》,也可以說是整個大藏經的《心經》。《般若心經》不能代表整個《大藏經》,《楞嚴·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經》可以代表整個《大藏經》。所以印光大師把它特別提出來,附到淨土四經流通稱為淨土五經,這個眼光了不起,獨具慧眼。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把淨土法門一句話說盡了。憶是心裡頭有,憶想。所以諸位要曉得你念這句阿彌陀佛是念佛,你想阿彌陀佛也是念佛,你讀《無量壽經》還是念佛,為什麼?《無量壽經》統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境界,統統都是念佛。絕對不是說我讀經不是念佛,念佛不是讀經,念佛是讀經,讀經也是念佛,一樁事情。所以你在開車聽錄音帶,聽讀《無量壽經》的錄音帶,聽的時候還是念佛,憶佛。現前是現在。

  感應的經驗很多,像我們這邊甘貴穗居士,你們很多同修認識的。她在念佛當中看到蓮花,她不是眼睛看花的,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蓮花上有她自己的名字。這個我們對外都不說的,對外說這個東西好像是妖言惑眾。她自己從來不輕易告訴人,我是前幾年到這邊講經,她告訴我的,她問我這個問題。蓮華之美無法想像,從來沒有見過,也從來沒想過。所以我勉勵她好好努力。她媽媽告訴我,最近她又退心了。這個世界修行進進退退,沒有好的增上緣會退轉。為什麼會退轉?實在講還是在理論上這個基礎不夠,理論基礎堅固,決定不會退心。所以現前見佛,她是見蓮花,也有同修見到阿彌陀佛的,這是講我們現代的人。如果我們在《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去看,那古人見到就更多。慧遠大師一生見到三次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統統看到。他說跟《無量壽經》講的完全一樣,現前見佛。

  「當來」是你臨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時候見佛,這是一定的。念佛的人臨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一定見他跟佛一道去。所以這個法門是一生成就的法門,這個法門的確一生就證得不生不滅的法門。所以人往生不是死了往生的,活著往生的,這一點諸位千萬要記清楚。人在臨終時候你還沒有斷氣,沒死,你看到佛來,跟他去了!所以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以後才去的,是去了以後再死的,是這麼回事情。

  如果福報大的,所以修福很重要,福報大的,他臨終沒有病苦,他見到佛來,他會說佛來接引,我跟佛一道走了,他能夠說得出來。那個福報差一點的人,臨終時有病苦,也看到佛來接引。他也很歡喜,他也要說,口沒有聲音,你看他嘴脣在動,他在說什麼話,我們不曉得說什麼話,也許他看到佛來說:我跟佛走了。但是沒有聲音,我們聽不到,這種情形很多。但是有的時候有瑞相,見到佛光,或者聞到異香,這都可以說證明他如果是真正念佛,臨命終時真正念佛,那是決定往生。所以要曉得這個法門往生是活著往生,真正是當生成就的佛法。如果死了以後,那是隔了一生;這個沒有,他一生成就。這是真正的大事,『必定』這個語氣非常之肯定,「必定見佛」。

  底下這個兩句,我們尤其是要把它牢牢的記住,『淨念相繼,自得心開』。這當中還有一句「不假方便」,當中省掉了。不假方便是不要再用別的方法,就是這個方法就夠了,不必再用什麼修禪定,或者修觀想,修其他東西來幫助助修,用不著。所以《楞嚴經》上講的「直截了當」就是一個方法。你要問這什麼階段修?那大勢至菩薩講得很清楚,「大勢至菩薩與五十二同倫」,同倫就是同類,倫是類的意思。這五十二就是菩薩五十二個等級。從初信、二信一直到十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位次,等覺、妙覺,妙覺就成佛了;換句話說,他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用什麼方法?就是用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方法,他不要用第二個方法。這是五十二個階級的菩薩就用一個方法,這跟大勢至菩薩同類的。

  所以夏蓮居居士在《淨修捷要》裡頭說,我們淨土宗初祖是誰?就是大勢至菩薩,他說這個很有道理。他說:我講淨土宗祖師,初祖應該是大勢至菩薩。他那個念佛才念得專,才念得一。所以印光大師一生,人家說他大勢至菩薩再來,你要是看他一生,他這個修行的方法,他的確很像大勢至菩薩。他真的專一,他不搞第二法門,一生當中就抱著一句阿彌陀佛,他一生自行化他,都是一句佛號,很像大勢至菩薩。他與這個經相應,也就是說,他把這個《圓通章》徹底、圓滿的做到了,做得很像。所以他不用第二個方法,真的是一門深入。

  【奇妙疾捷。莫過於是。】

  這個方法太奇妙、太快速了,決定是一生成就,決定不需等到第二生。如果你有悲願,你說我來生要還度化一切眾生。行,《無量壽經·四十八願》,後面的五願講得很清楚,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打個招呼,你馬上回來度眾生。行,阿彌陀佛:算了,你算我極樂世界的菩薩了,你已經來報過到了。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你,你在十方世界度化眾生,決定不退轉,沒有隔陰之迷,智慧神通、道力阿彌陀佛加持你,幫助你。這又何樂而不為?

  所以不希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就真是李炳南老居士所講的「非愚即誑」,他要不是愚痴就是誑妄!如果是個頭腦清醒正常人,沒有一個人不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大自在,自行化他都能夠隨心所欲,真正能夠做得到。你要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雖然有願,未必你有能力達得到。這個要知道的,願力是值得讚歎,值得敬佩,你能力做不到。

  【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

  『一切眾生』實在講只有這個法門,是徹底、究竟圓滿的得度,那真正得度了。十方如來教化眾生就是希望眾生快快成佛,那眾生有緣遇到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去修學,一生當中果然成佛了,那諸佛心裡,他的願望達到了。所以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以這個法門勸導一切眾生,這是諸佛的本懷,諸佛的本願。與諸佛同心、同願、同行,那諸佛怎麼會不護念?那個護法神怎麼會不保佑?這一定的!所以你信心真的堅固之後,一切這大災大難當中,你的心決定是清淨的,為什麼?你確確實實曉得,一切諸佛菩薩護念你,一切護法善神保佑你,你決定是臨危不亂!你有信心,事實確實是如此。

  【本經所宣。乃如來真實純一之法。無有權曲。故名正說。】

  佛在一切經裡面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委曲婉轉,來慢慢誘導你,本經沒有,本經是直截了當。『權』是權變,方便說。『曲』是委曲說。這個經裡頭沒有,自始至終沒有這種經文,都是直截給我們開示的,而且是『真實純一』。所以這個經在一切經裡面稱為第一經,換句話說,經裡面沒有一句廢話,句句真實。

  【世尊稱其本性。和盤托出。毫無保留。故名稱性。】

  如來從真如本性流出第一真實法。純真無妄,沒有摻雜一點世俗的概念,一點都不摻雜。

  【一切含靈。皆因此而得度。】

  這就是前面所講「三根普被,凡聖齊收」。一切眾生遇到這個經,沒有一個不得度的。這個『得度』就是往生不退成佛,一生成就。

  【乃稱性中登峰造極之談。】

  《華嚴》稱性,《法華》稱性,《楞嚴》稱性,《般若》也稱性,但是這是一切稱性裡面『登峰造極』,究竟圓滿的。所以這個標題裡面講「稱性極談,如來正說」。第二段是講這部經攝機,他所攝受的根機。

  【三根普被。聖凡齊收。徹上。則如普賢。文殊。尚發願求生極樂。】

  這在經文裡面我們可以看到的,在《華嚴經》上普賢、文殊都發願求生淨土;不但自己發願求生淨土,而且還勸導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全體,華藏和一真法界所有一切菩薩,大家統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在《華嚴》上看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徹下。則五逆十惡。臨終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國。】

  昨天跟諸位報告了『五逆十惡』,這個造的是無間地獄的罪業。他要是在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這個善知識勸他趕緊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也能成功。可見得這個法門度眾生是度得圓圓滿滿,真的一個眾生都不會漏掉。不像其他法門,它度眾生是局部的,度某一類的眾生;這部經度眾生是圓滿的,不管哪一類,除非是你沒有遇到,或者是你遇到不肯相信。你要遇到肯相信,沒有一個不得度。

  我們學佛,佛的法門很多,我們不曉得自己根性,我們就學禪,我們學教,我們學戒律,我們學密,到底自己能不能成功?沒有把握。為什麼?不是法門不好,怕自己不對那個根機,不契機就沒有辦法成就,只能種善根,這一生不能成就。遇到這個法門曉得了,他是什麼機都收的;那遇到之後,自己決定沒有懷疑,決定成就。所以遇到這個法門,不必考慮我自己什麼根機,不要考慮這個問題。遇到其他法門自己要考慮,換句話就是,我合不合這個條件?遇到這個法門不考慮這個問題,任何人都符合條件,只要你相信、發願,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那都成功,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這是它這個法門最殊勝之處。

  再看,翻過來看第八頁:

  【本經云。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個是《無量壽經》上的經文。『值』是遇到。你能夠遇到這一部經,你能夠相信,能夠理解,能夠依照這個經典來修行,決定可以滿你的願。最難的、最高的是成佛之願,連那個成佛的願都可以滿你的願了,那其他的都是雞毛蒜皮,哪有不能滿足的?所以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一樣求不到的!這個「求」一定要如理、要如法,佛菩薩加持,佛菩薩不會幫助你增長煩惱。你要求增長煩惱的,增長貪瞋痴慢的,佛菩薩不會加持你。但是諸位要曉得,魔會加持你,滿足你的貪瞋痴慢,佛不會加持這個。佛會加持你的清淨心,加持你的慈悲心,佛加持這個。

  我有一年在台北市法華寺,在那個西門町很熱鬧的鬧區一個法華寺,我在那邊講過一部《地藏經》,講過一部《彌陀經》。講《地藏經》的時候,有個出家的法師,聽到我講這個「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講經下來之後,他跟我說:淨空法師,你講這個話我不相信。我說:為什麼?我向地藏菩薩求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沒有求來。我就問他:你幾個人住?他說:我一個人住。他一個人住茅蓬。我說:你一個人住,要個電冰箱幹什麼?我說:你這是貪心,菩薩不會滿足你的貪心的,菩薩滿足你貪心,豈不是變成魔鬼了。菩薩能夠滿足你的道業,我說你求電冰箱,求沒有感應,我所求的,我學佛這幾十年當中有求必應。我求什麼?我求經書!聽說有什麼樣的書本,哪一種註解很好,心裡就想得到,最長半年,短的時候大概半個月、一個月就會有人送來,很奇怪,而且版本都非常好,有求必應。我說:我相信,我求的如理如法。我求這個東西,自己得利益,我要講解給別人聽,大家都得利益。你所求的是滿足你私人的物質享受,這個錯誤的。

  所以這個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真的。要如理如法的求,合理合法,不合理,不合法的求,那當然沒有感應,這個要知道。凡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那個一求就求到了,那決定是魔,他滿足你的欲望。佛菩薩不會增長你的欲望,佛菩薩增長你的道行。

  【末法眾生。福薄障深。唯此一門。但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極樂。徑登不退。若無如是微妙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而登彼岸。】

  這一句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生在末法,我們的福的確是薄,我們的障礙深重。在美國,雖然生活過得好一點,我在大陸上,大陸上生活非常的貧苦,我跟他們接觸,我也常常跟他們講,你們物質生活苦,但是精神生活愉快,只是你們自己不曉得,不曉得求。西方人物質生活過得比你們是好,精神很苦。他說為什麼?我說:你不知道,西方人那個生活都是賒帳賒來的!我們中國人常講無債一身輕,我說:你們大陸上人誰負債?他說:我們不負債。不負債多舒服、多痛快。我說:西方人的房子是欠帳欠來的,汽車也是賒帳賒來的,月月都要付。如果一旦工作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我說:那個精神生活很苦,所以你們這物質生活苦一點,如果曉得念佛的話,念阿彌陀佛,這個多舒服。

  每天吃住不成問題,身心一點負擔都沒有,自在快樂。就是你們不會過日子,你沒有想通,天天羨慕人家那個富裕的生活,好像心裡不平,起憎恨煩惱,那是錯誤,你不曉得他那個日子怎麼過的?照我們中國古人觀念上,這個生活我們決定不會過的,為什麼?凡是負債來的生活,決定不幹。自己生活過得再清苦,沒有債,無債一身輕,這是神仙生活!所以我說西方人從生下來到老死,債都還不清,都是什麼銀行的、保險公司的,都是欠他們的債。這個在我們中國人是決定不肯幹的。所以說這個社會你要把它搞得清清楚楚,做一個比較,那大陸上人的生活的的確確有的地方比這個西方人生活舒服。會過日子,想通的話,那精神生活比這邊要圓滿,物質上欠缺,精神生活會很美滿的,可惜就是他的文化、教育水準沒落,雖有這個環境,他不能提高他的精神生活,這是非常可惜。如果精神生活真正得到了美滿,物質生活逐漸會提升,為什麼?大家會努力勤奮工作,會改善他的物質生活。

  所以我們要曉得我們眼前生活的狀況,知道我們痛苦癥結在什麼地方,如果能夠把它消除,真正可以離苦得樂。因此在修行許許多多法門當中,能夠叫福薄的眾生也能成就,叫許許多多的障礙都能夠突破的,可以說這個法門是最方便的。

  『但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功是功夫。修別的法門,前面說過了要無量劫,要三大阿僧祇劫,修這個法門一生就成功,等於說超過了無量劫,一生就能超過。『往生極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夠證到不退轉,圓證三不退。即使下品下生,也是圓證三不退,這是不可思議的。「圓證三不退」,後面會跟諸位來說明,非常非常的希有,非常的難得。『若無如是微妙法門』。這就講的持名念佛這個法門,如果沒有這個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也就是這六道輪迴是決定不可能超越的。今天在六道裡頭,要想超越六道輪迴,不斷煩惱就能成就,只有這一門。除這一門之外,那實在是太難太難。後面這一條說:

  【元曉師云。】

  『元曉』是韓國人,也是出現在唐朝時候的。唐朝那時候叫高麗,高麗國,到中國留學的出家人元曉法師,他是跟善導大師學的。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對於淨宗修學弘揚成就都是值得後人尊敬、讚歎。他說:

  【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

  佛開這個法門,普度一切眾生,實在講,他度眾生的對象是什麼?也就是最不容易度的,最難度的凡夫。不但是凡夫,是濁惡凡夫,就是五濁惡世,造一切重罪的這些凡夫,只要他肯相信,統統可以得度。這就是一切法門所不能度的人他能度,其他法門可以度的更不必說了。一切法門度不了他能度,所以這個講度眾生最圓滿、最究竟、最徹底。『兼為三乘聖人』。三乘聖人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這是附帶的,主要的是度濁世惡業眾生。他說這個話對於我們修學信心真正是堅定了,曉得佛開這個法門以我們為第一對象,度眾生第一對象。

  【可見淨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

  淨土宗妙就妙在此地。凡夫一生不退成佛,這實在是非常非常之希有,也是真正難信之法。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跟諸佛菩薩平等,這正是一切經裡頭佛沒有這種說法的,但是它是事實。底下一段說「他力妙法,善護行人」。這段非常非常重要,凡夫為什麼一生得度?一生成就?是靠阿彌陀佛神力幫助我們。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靠自己、靠佛,其他的法門單單靠自己,沒有佛力加持。這個法門是佛力加持。

  【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干擾。】

  就像《楞嚴經》上講的五十種陰魔。五十種就五十類,每一種裡頭無量無邊。這些魔現在統統在世間,這我們開心法師講的,天上至陰間,這些魔是前年七月間統統到這個世間來,擾亂社會。他看到,他來告訴我:為什麼這些妖魔鬼怪統統都到人間來了?我就告訴他:這是世間有大劫難要來的預兆,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情,擾亂社會,干擾。

  【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

  『行』是修行人。修行人見解稍稍有一點偏差,就會上他的當,就會落在魔掌裡面去了。這個事情我們要特別留意。所以真正修行,要潔身自愛,一切道場還是少去為妙,這些什麼法師大德講經,少聽為妙。那個沒有老師怎麼辦?何必要老師,在家裡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了!你要能夠有這個堅定的信心,你決定不會上魔的當。魔再多,對你也無可奈何,這是你正見不失。

  沒有人知道我,我在家裡讀經,看黃老居士的註解,看古大德這個五經的註解就夠了,這樣就不會錯。今人的註解,我們把它暫時放在一邊。所以我現在看註解,不看現代人註解。我這次印黃念祖居士註解,很多人奇怪,他說:法師,你對今人註解從來不提倡的,為什麼印黃念祖老居士註解?你看我過去所印的這些書,今人東西沒有印過,我都是印古人的。我自己讀,讀古人的,我很少看今人的東西。這樣什麼?我不得罪現代人,我統統不看,我沒有偏心。

  人家問我: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法?我說:我時間來不及,古人的東西我還沒有看完,我看按順序來的。古人排在第一優先,今人排在最後。為什麼這個排法?古人的東西,它經過歷史這個一千多年,至少也有幾百年流傳下來,經過多少人的眼睛看過。如果它不是真正好東西沒有價值,早淘汰掉了,它不可能流傳到今天。尤其古時候印刷術不發達,人家花多少錢,花多少精力把它流傳下來,這個東西有價值。現在人東西,我不識貨,不識貨當然只好擺在一邊。現在還沒有能力,不識貨,我也不知道你東西究竟多少價值,我暫時把它放在一邊,這總可以!先看那個古人這東西,已經有人鑒定過了,貨真價實,決定不是假的,我先讀這些東西,決定不會上當,不會錯。我是基於這個態度不看今人東西。

  黃老居士我信得過他,是信得過他的老師,夏蓮居居士。他跟夏蓮居居士二十年,夏老居士的傳人,我相信他的東西不錯。他這個東西我看過一遍,我覺得對於初學的人有很大的利益,但是我講經並沒有照他註解去講。雖沒有照他註解去講,我的看法、想法決定與他是不謀而合的。所以這樣的東西我們提倡,我大量的給他翻印,我也非常讚歎,所以這是正書。這個對於我們淨土的修學有很大很大的幫助。這一次我還會告訴諸位,怎樣去念黃老居士的註解。這個念註解有方法。

  【楞嚴曰。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是教給我們在末法時期,妖魔鬼怪在這個世間,我們用什麼心態來對這些人。這是佛在《楞嚴》上教給我們一個原則,『不作聖心』,不作聖心就不要好奇騖怪,不要把它認為那是很了不起的,這就沒有事情,這是好境界。你要是有一點好奇心,覺得這個很了不得,你決定會上當,你就受它的害了。所以說你要把這所有一切境界看得很平淡,一點都不希奇,所謂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他就無可奈何。所以他所能誘惑人,是人的好奇心,這個好奇心就是我們給這個受魔干擾的一個媒介。如果我們對一切境界都不好奇,魔再大的能力,對我也是無所以施展,他沒辦法施展的。你放光也好,你離地三尺也好,我看起來像看魔術一樣,我們看魔術、看把戲一樣,這有什麼奇怪?不奇怪!他對你就沒有辦法了。所以《楞嚴》這個四句話很重要。

  【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

  這就是執著這些奇奇怪怪的境界,為他動了心。

  【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泥犁』是地獄。甚至於造了地獄的罪業,將來墮地獄,你還不曉得怎麼墮的,你自己說:我是好心。好心做錯了事情,做錯什麼事情?誤導一切眾生落在魔網裡頭,這要負因果責任。自己走錯路了,那是沒話說的;你再領導一些人走錯路,那你要負責任,這個因果就背大了。所以誤導一切眾生,這個罪過很重。

  【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護持行者。魔不能擾。】

  這是真正一心念佛的修行人,他有彌陀,有諸佛菩薩、護法神護持他,所以魔再厲害、再多也不能夠干擾他。

  【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這是經上說的,一個真正念佛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阿彌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薩護持他。這個地方要注意「菩薩護持」,不是護法神,比護法神高得太多;這個菩薩是阿彌陀佛派遣的,日夜保護你。所以你在一切境界裡自然是心安理得,你不會有憂慮、不會有恐怖,你決定有諸佛護念,菩薩擁護,那護法善神更用不著說了,菩薩都保佑了,那護法神當然加持、保護,這一定的道理。所以這個念佛的功德無量無邊,消災免難第一殊勝的法門就是念佛。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