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四集)  2013/2/18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18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先念三皈依,跟著我先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四十四頁,第一行: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這是說三十二相,我們學到第二十七。二十七,因為時間不夠,後面有幾句很重要,我們沒有學完,現在我們接著從二十七開頭念起。「二十七、廣長舌相:謂舌廣而長,柔軟紅薄,能覆面而至于髮際也」。這個相是從不妄語來的,為大家證信。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一個人三世不妄語,說過去三世不妄語,他的舌伸出來可以舔到鼻尖,就有這麼長。釋迦牟尼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跟大眾宣布,這是過去生生世世沒有妄語,就是於口四過,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生生世世不犯口業,得廣長舌相。經典裡面記載,世尊確實在世表演過,有人不信,他示現給大家看。只有生生世世不妄語,才有這種瑞相。這個地方為我們說明廣長舌相是怎麼修成的,「係發弘誓心」,這個弘誓就是一般佛門常說的四弘誓願。佛的心願就是一樁事,幫助全宇宙所有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就為這個,很單純。眾生苦,太苦了。苦從哪裡來?苦從不了解宇宙萬有的真相,於是對宇宙之間一切萬物,他看錯、想錯了,於是說錯、做錯了,這些錯誤感召來不善的果報就是苦,苦果。如果明白、清楚了,他就有正知正見,他沒有看錯、沒有想錯、沒有說錯、沒有做錯,這是諸佛菩薩的行為。

  學佛,首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我過去初入佛門,老師教我的。你對他不認識、不了解,你會走到邪道上去了,要不然就走上偏道上去了,你沒有在正道,學邪了、學偏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老師第一步教我看的書,看《釋迦譜》、《釋迦方志》,唐朝時候大德們編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讀了之後才恍然大悟,佛教它不是宗教。現在變成宗教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它真變成宗教,變質了。在今天社會,佛教有六種不同的形象出現,都叫佛教,我們得認識清楚,要不然就搞錯了。真正的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佛陀教育,這個要知道。佛陀、菩薩、阿羅漢這些名稱是佛教育裡面的學位名稱,就像現在大學裡面博士、碩士、學士,這得搞清楚。所以大乘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得作佛。這個話說得好,這是學位,人人都可以拿到。這個學位要怎樣才能拿到?恢復你的本能,這就是佛陀教育的理念跟方法,跟我們現在世間完全不一樣。

  我在紐約參觀過紐約大學,在倫敦去參觀過劍橋、牛津跟倫敦大學,他們這些學校裡面都有中文系,學中國文化的。我跟他們的同學交流,跟他們的教授座談,對他們就了解了,他們用西方的方法來學,學習。西方人的理念,他有博士學位、有碩士學位,可是他們是以廣學多聞,走這個路子。這在中國傳統是沒有的。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佛法裡面的學習原則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換句話說,佛教的教學,它的重點是叫你開悟,不重視記誦。廣學多聞,佛教也講,但是是在第二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開悟,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開悟之後才廣學多聞;沒開悟之前,只有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然就通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為什麼?讀書千遍就是持戒,持戒就是守規矩。你守著這規矩,你去做,你把這部書從頭到尾念一千遍,一千遍念下來心就定了。你看,它目的在此地,用讀書的方法修禪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豁然大悟。這一悟,不但你這部經的道理全明白了,他能觸類旁通,一切經全通了。這西方人做不到,他不懂這個方法,他認為這個方法不可思議。我們今天把這個方法找回來,恢復,讓西方人看看,時間只要十年。一個是按一般學校廣學多聞,學幾十門功課,一個是十年就讀一部書,十年之後來比賽一下,看誰行。這個一門深入的人,對於沒有學過的東西,他只要一接觸就明瞭。

  其實,釋迦牟尼佛他已經表演一個例子給我們看了。他是很不錯,是個知識分子,非常好學,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王位、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去做一個苦行僧,出去參學。在當時,印度的確宗教跟哲學都是世界之冠,他不辭辛勞,每一個宗教他都學過,每一個學派他也學過,他用了十二年的時間。印度無論是宗教學派,它們著重禪定,佛法裡面講的四禪八定,實際上是婆羅門教的。婆羅門教的歷史有一萬三千多年。他們那些長老大德有幾位我很熟悉,我們常在一起。他告訴我們,他們的宗教至少有一萬三千年的歷史,但是印度人不重視歷史,沒有文字記載,都是世代相傳,我們相信。現在在全世界承認,他們至少有八千年的歷史。所以在一切宗教裡頭,它的歷史最久。我們排順序,它排在第一。我們是按歷史年代來排,第一個就是婆羅門教,現在叫興都教。

  我相信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也不會少於一萬三千年。為什麼?一萬三千年前沒有文字,文字發明到現在時間並不長,黃帝時候才製作文字,黃帝到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黃帝之前,有伏羲開始畫八卦,如果算伏羲,那再加上一千前,五千五百年,從畫八卦時候開始。但是沒有文字,不能說沒有文化,文化起源得更早。我相信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五倫、五常這兩樣東西,肯定超過一萬年。世世代代相傳不會傳錯,為什麼?它簡單。五倫就二十個字,「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能傳錯嗎?傳十萬年也不會傳錯,這個相信非常非常久遠。人之做人的道理、做人的標準,提出了五德,「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也不會傳錯。以後,應該在黃帝以後,這些先賢又從五倫五常延伸出來四維八德。四維,管仲說的。管仲是春秋時代人,比孔子早,提倡的四維;八德就更後一點了。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就這四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很好記。這四科,從上古一直到滿清,千萬年來中國人都遵守。所以中國這個族群是倫理道德起家,世世代代都奉行,不敢違背,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族群像中國人一樣。我們對於老祖宗要有信心,老祖宗這四科是真理,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永恆不變,後世子子孫孫都遵守。這個族群長治久安,每一個朝代都出現太平盛世,靠什麼?就靠這個教育。

  今天社會亂了,災難來了,為什麼?違背了這些原則。左丘明在《左傳》裡頭留了一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古德也有兩句話留給後人,說「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你看,看到古人,這都是二千五百年前人所說的,看我們今天的社會,完全正確。中國自古以來最重視的是教育,今天社會之亂,為什麼會亂?教育疏忽了。學校很多,是教人知識,尤其是科技知識,對於做人的學問不講了,沒有了。所以他會做事,他不會做人,社會就亂了。科技發達招來這麼多災難,好像在三十幾年前,就有很多預言講世界的災難、講世界末日,我在美國看到的。有六種,裡頭有一種是核武戰爭,就是六種都有可能,裡頭有這一條。真的如果爆發核武戰爭,那就是世界末日,就是人類的大劫難。這個戰爭是瘋狂戰爭,這個戰爭沒有輸贏的戰爭,大家一起死,才會發生這個事情。如果人想活著,這個戰爭就不會爆發;人不想活了,這個戰爭會爆發。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全世界,哪個地方最安全?我說中國最安全。為什麼?中國祖宗積的德厚。中國人把祖宗丟掉,這大不孝,不過兩百年。如果說一萬二千年的歷史的話,兩百年是很短的時間。所以中國有災難,那是老祖宗對不肖子孫的懲罰,不會滅亡。但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個底蘊。這是我們建立對國家民族的信心,唯一的理由。《易經》上說得很好,「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中國是一萬多年來積善之家,我們要相信。英國湯恩比博士說得好,古代中國人心量大,能包容異族文化。他這個話是專門指佛教,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他說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佛教跟中國文化確實集合成一體,分不開。儒家採用了它,戒定慧三學,道也採用了它。

  古人用佛經的大乘思想,解釋儒家的四書五經。憨山大師有,蕅益大師有,這出家人作的。在家這些諸子,他們儒釋道三家東西統統都學,融會貫通,或是以儒做代表來宣揚,或是以道,或是以佛,都是融會貫通。單獨搞一家的,沒見到過。所以表面上有儒釋道,內裡面是一家,他統統都學。一家的觀念,就是今天所謂的多元文化,挺時髦的。中國人講多元文化,一千三百年前,有證據。中國大陸少林寺有一塊碑,這個碑我們有拓片,叫「三教九流混元圖」。當中有個人像,那個人像從正面看是釋迦牟尼佛,從左側看是孔子,從右側看是老子,這三位變成一體;手上拿著一張圖,那個圖是九流,叫三教九流是一家。這個碑是什麼時候刻的?唐肅宗的時候。唐朝肅宗,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那個時候中國就講三教九流是一家,就是今天講的多元文化。樣樣你慢慢去推衍,統統是中國人帶頭,中國人領先。

  所以宗教能不能團結?能。不但要團結,宗教要回歸教育。每一個宗教,雖然他們建立一個神、一個宇宙的主宰,但是最初創教的人全是社會教育家。你看摩西、看穆罕默德,乃至於看耶穌,都是講經教學。佛教沒有立一個主宰的神,它是純粹教育。你看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稱他作本師,根本的老師,自稱弟子。我們跟釋迦什麼關係?師生的關係,這在宗教裡頭沒有。剛才我說過,佛陀是最高的學位,好像現在的博士;菩薩是第二個學位,次於佛陀的,這是碩士;阿羅漢是最低的學位,學士。在佛法,你要拿到這三個學位,不論拿到哪一種,不是你學的東西多,不是這個,完全講定慧,講戒定慧。你得小定、開小智慧,這是阿羅漢。那個小定、小智慧也了不起,對於六道裡面的情況一清二楚。這是今天所講的哲學與科學。六道的範圍非常大,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多大的範圍?以銀河系為單位,十億個銀河系。今天地球上的科學跟哲學還沒達到,阿羅漢知道。

  所以佛教教學的內容是什麼?我們可以把它大分為五大類,它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這三門普世教育,能夠幫助社會得到安定和諧,能夠幫助我們個人得到幸福美滿;再往上提升,這是禪宗所說向上一著,那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現代量子學家,最近這二、三十年的發現,我們看他的報告,佛經上全有。宇宙怎麼來的?怎麼發生的?萬法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我到底是什麼?什麼是心?什麼是身?到底怎麼回事情,佛法講得比科學家清楚,它真的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講到究竟圓滿。他們怎麼知道的?沒有科學的工具,沒有這些儀器,他怎麼曉得?完全從禪定,他不需要外面東西,用自己的本能。定中時間空間沒有了,就可以能夠見到宇宙的起源。

  大乘裡面的禪定,大分五十一個等級,分配在這些菩薩位置上。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總共五十二個等級。對於宇宙徹底明瞭,這經上說八地以上,就是五十二個等級裡頭最上層的五個等級,他們全知道。他們看見了,他們聽到了、接觸到了,科學家還是間接見到的,他們是直接見到的。而且非常管用,能夠將戒定慧這三樣東西應用在日常生活,應用在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得大自在。所以這是一門大學問,你要是明白之後,不能不學它。從今天許多稱呼當中,你都了解它,它與宗教不相關。佛門裡面稱指導老師、稱校長、稱和尚,和尚是印度話。和尚什麼意思?叫親教師。一個學校只有一個稱和尚的,校長。這個學校的教學是他負完全責任,他策劃的。教員是執行的人,他不稱為和尚。和尚是真正為我們排定課程,安排課程、安排教學的,這個人是和尚;另外在大學裡面指導教授可以稱和尚,其他的稱阿闍黎,這都是印度話。阿闍黎是什麼?軌範師,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樣、做我的模範,我要跟他學習。這就是一般授課的老師,阿闍黎,我跟他學過,他教過我。學校還有許多沒有教過我們的,是我們學校老師,但是我沒有上過他的課,這個就是一般稱法師。稱阿闍黎是授課的老師,稱校長是主持教育的這個老師。

  看佛門叢林,叢林是中國人創辦的。世尊當年在世教學,是私塾教學,雖然人數很多,學生有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常年跟隨佛陀,佛到哪裡他們跟到哪裡,但是是私塾教學,沒有建立制度,沒有制度。叢林制度就是正規用學校的這種形式來推動這個教育,所以叢林就是現在的大學。叢林的方丈、住持,或者稱主席,都可以稱,就是校長,統籌教學的。叢林裡面的首座和尚是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跟現在大學完全相同,名稱不一樣,業務完全相同。這是佛教到中國來,唐朝時候把它正規化了。我學佛的時候跟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的,他為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裡入門的,從這個地方知道佛教是什麼,這搞清楚了。以前不知道,認為它是迷信,根本就不碰它,明瞭之後才曉得這是大學問,了不起的大學問。方老師告訴我,中國佛教要復興,必須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制度是唐朝馬祖、百丈這兩位大德他們建立的,他是禪宗第八代,就是惠能的徒孫。惠能是第六代,這兩個人都是第八代,把佛教正規化,真正有了組織、有了制度。所以這個提醒是非常有智慧,必須要恢復到教育,回歸到教育。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他開悟之後,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整整教了四十九年,沒有建道場,沒有寺廟。他們多半都是住在野外,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吃飯是出去托缽,休息在樹底下。連佛滅度,他老人家走的時候是在樹林裡面走的,不是在房子裡頭。最後走的時候教導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學佛要持戒,要能受苦。苦,對修行人有最大的好處,為什麼?貪瞋痴慢你真能放下。你不能吃苦,這個煩惱習氣放不下;放不下,對你得定、開悟是障礙。真正能放下、能吃苦,你就很容易得定、很容易開悟,它道理在此地。

  「廣長舌相」,就是佛在世是以講經教學為主要的方式,跟孔子一樣,一生講學。廣長舌給大家做證明,證明他生生世世不妄語。在那個時代,生生世世不妄語的不多,三世不妄語的我相信有。三世不妄語,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鼻端,這個人有,過去生中修的。此地,這是講發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佛教最重要的一個理念、一個目標。用什麼方法幫助?就是破迷開悟。幫助他破迷開悟,手段就是教學。一生從事於這個事業,他的學生眾多,已經有成就的學生,就是開悟了,得定開悟了,這些學生幫助佛教化眾生,經常四面八方去教人。每年有三個月,這三個月是印度的雨季,出門不方便,托缽跟住在樹下都不方便,這個時候可以接受國王、大臣、長者、居士這些供養。供養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居住的房屋、房子,他們度過雨季,他又恢復到山林裡面去了。這三個月,也接受飲食的供養,不必去托缽,佛對這些弟子們實施再教育,我們現在講進修教育。所以他的弟子,有九個月在外面教別人,三個月回去親近老師,接受再教育。這種進修再教育,也是釋迦牟尼佛提倡的,每一年三個月,在外面這些學生統統回來集訓。這個方法,在現在科學進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日新月異,所以這些工作人員常常要有短期培訓,這就是再教育。佛陀的再教育我們能理解,它是提升學生的定慧,也就是說從阿羅漢升級到菩薩,從菩薩再升級到佛陀,一層一層往上提升。所以,我們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普世教育裡面,小乘,小乘是普世教育,等於小學。他教學雖然是私塾教學,層次很清楚。基礎教育十二年,阿含時,這個裡面多半是倫理、道德、因果,很少提到高深東西,最高的果位是阿羅漢。十二年之後,第二個階段叫方等,好比是中學,等於是大學的預科,小學的提升,八年。加上前面阿含,二十年,這二十年扎根,為向上一著扎根。這二十年的基礎,再真正給你講大乘,般若。般若是一生當中最主要的一門功課,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給你講宇宙人生真相。他們有一定的定功,你看在阿含就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證得九次第定,就是比四禪八定還要高一級,那第八,他第九,比世間禪定高,所以他超越六道輪迴。這個時候佛講真的,不講假的,宇宙人生真相,跟我們一般凡夫觀念當中完全不一樣,我們沒有受過這二十年的訓練,聽起這個法門都覺得怪怪的,不能相信。所以佛說這個法門,前面學二十年,才給你講真話,講他自己在定中的境界。教你修定,這修行,教你修行,你修成之後你能見到,你能見到就證明了,跟佛講的一點不錯。二十年之後,等於說辦研究班,講純真無妄,八年,法華。法華是凡夫怎樣成佛,怎樣拿到佛陀這個學位,教你這個。在這一段學習當中,就是凡夫成佛了,拿到最高學位。所以他的辦學是很有體系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清清楚楚,不許躐等。經典裡頭佛說得很清楚,他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他不承認,一定要循序漸進。那個躐等是天才,是極少數的人,那個沒有開班的,那是特殊教育。禪宗裡面是這種,密宗裡頭有一小部分也是屬於這種,那是特殊的人,不是普通人,善根非常深厚。

  「以大悲行回向法界而感之相」,廣長舌相這麼來的。佛是大慈大悲,以清淨平等心看一切眾生,佛知道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自己確確實實是一體。這個深了,這是在最高等級才講這個東西,在最後的八年,《法華》、《涅槃》講這些,真正是一體。因為是一體,所以自性裡面的慈悲心流出來了,這個慈悲心就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慈,沒有條件的,尊重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究竟的照顧,要幫助這個眾生成佛,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像自己一樣徹底通達明瞭。教學,沒有任何條件,只要你肯學,他就認真教你,從來沒有收人家一分錢的學費。所以他是義務教學,多元文化的教學,他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這經典上看到,很多宗教的信徒、宗教的傳教師都跟釋迦牟尼佛學習,佛沒有叫他捨棄宗教來信佛教,沒有。這就說明宗教跟學佛是兩樁事情,一點衝突都沒有。就像一個學生,在家有父母,他們上帝是他的天父,聖母是他的慈母,他們跟宗教關係是父子關係、主僕關係,在佛這邊是師生關係,沒衝突,統統都可以來學習。

  佛是真實智慧的教育,智慧從禪定得來的,定從守規矩得來的,所以人修學,必須持戒、修定、開悟。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都是善心善行所感得的,正是大乘經教上常講,相隨心轉,境隨心轉。佛經上這句話,一直到最近三十年,量子力學家才把它證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到境隨心轉的時候,人得自在了。現在一般世間人是心隨境轉,叫苦不堪言,什麼時候能夠回過頭來讓環境隨著心轉?心地善良,這個地球上什麼災難都沒有,真正叫太平盛世。人事環境太平,物質環境盛世,沒有災難。人所享受的這些食物,處處都豐收,沒有災害,這叫盛世。廣長舌相,果就說到此地。

  下面,這是因。先說底下一段功德,「觀此相,則滅百億八萬四千劫生死罪」。我們沒這個機會,佛不在世了。所以人身難得,佛法難逢,如果生在釋迦牟尼佛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地區,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必然生起仰慕的心、歡喜心,會問他,你這個相怎麼修的?你一定也會跟他學。廣長舌相,就是生生世世受持清淨口業,也就是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難聽),這四種口的過失他統統沒有,不是一世,生生世世,才得這個相好。這個相好,如果有人見到,能滅一百億八萬四千劫的生死罪。這消業障消得快,不是一樁生死罪,這個罪滅掉之後,地獄業就空了。這個數字我們很難體會,但是在地獄的人他很容易體會,為什麼?他每一天萬死萬生,可能還不止。

  如果依科學家的報告,宇宙之間所有的現象,科學分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精神現象是念頭)、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就全部包括了。物質現象,我們身體是物質;心理現象,我們起心動念,會想過去、想未來,這是心理現象。從哪裡來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三大類的現象統統是從波動現象裡面生出來的。所以整個宇宙,像我們人脈搏一樣,脈動,頻率非常快,脈動現象,產生這三種現象。這個現象,《菩薩處胎經》裡頭,有一段話,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佛教裡面是心理學專家,他是專攻這門功課的,著作也非常豐富,《瑜伽師地論》就是他的著作。佛問彌勒說,「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個念頭,他說這一念裡頭有幾念、幾相、幾識?問這麼個問題。原文是「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是原文,這一句話問了三樁事情。一個念頭裡頭,有幾個細念組成這一個粗念頭?我們能感覺;如果是一念,我們沒有感覺。有幾個現象、相分?物質現象。有幾識?識是心理現象,識是受想行識。這就是問的什麼?五蘊。佛經上,《心經》講的「色受想行識」,叫五蘊。五蘊不是說我們身體,是說那一念。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細念;「念念成形」,每一個念頭裡頭都有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受想行識。這樁事情被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我們看到量子力學家的報告,對這句經文才真的明白了。沒有看到報告,永遠在裡頭打問號,這話什麼意思?聽不懂。真聽不懂,為什麼?不是我們的境界,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大菩薩也不行,也不懂,必須是明心見性,他才能聽得懂。

  現在我們是用秒做單位,那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我相信一秒鐘可以彈五次,那就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這種生滅現象,所以它無常。每一個生滅,是一個獨立的境界現前,就是整個宇宙。宇宙是怎麼發生的?是突然發生的,不是先後,叫一時頓現。開悟也是的,一時頓悟,你就見到整個宇宙。佛有這些方法、有這些理論,你要相信,你依照這個方法去做,智慧開了,那真正叫大學問,全宇宙沒有你不知道的。你知道的正確,一絲毫錯誤沒有,為什麼?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科學家知道是間接的,不是直接的,他觀察還用高倍的顯微鏡看,沒有顯微鏡他看不見。所以,這個現象就在我們眼前呈現,我們眼睛看不見;星球爆炸的聲音,也就在我們面前,我們沒聽見,一絲毫感覺都沒有,這是什麼?它速度太快了。

  這個道理我們能體會。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早些年頭,科學技術還沒有到晶片的時候,我們看電影,電影是幻燈片,動畫組成的。這個是電影的底片,幻燈片,在放映機裡面,它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鏡頭打開,一張,這一張打到銀幕上,是一時頓現,沒有先後的,是一時頓現。鏡頭一關,一時頓滅,馬上就沒有了,再打開鏡頭是第二張。因為它速度快,看到是連續的,我們看到好像是真的一樣,其實張張獨立,張張不相干。說明我們的念頭,一個就是一個,前念不是後念,沒關係,每個念頭都是獨立的,而且每個念頭它都是完整的。我們把這一張底片當做一念,我們放在放映機裡頭,我們只放這一張,其他的都把它抹掉,只有這一張,用二十四分之一秒放出來,放在銀光幕上,問你,看到沒有?看到了。是什麼?有一個光,一閃就沒有了。光裡頭是什麼?不知道,沒看見。沒有來得及看見,它光沒有了,它就斷了。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我們對它就完全模糊了,只看到一道光。地球爆炸的聲音,星球爆炸的聲音,就在我們面前,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能看見什麼?什麼也沒看見,光也沒看見。二十四分之一秒,可以看到光,感覺有個光,光裡頭的東西不知道;你會感覺得有音聲,什麼音聲不知道。所以,宇宙的真相就在我們眼前,彌勒菩薩所說的一點都不錯,可是我們迷了,我們完全不能知道事實真相。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相信了,彌勒菩薩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心經》裡面,觀世音菩薩他是等覺菩薩,也就是五十二個階層,他從最上面講是第二層。他對於宇宙真相清清楚楚,照見五蘊皆空,他看到了,我們看不到。但是我們推理講得通,佛經上講「五蘊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現在能承認它,有科學證明。科學不斷在進步,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而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它會擺脫宗教,進入學校,進入教育。

  它講,「滅百億八萬四千劫的生死罪」,我們也能夠理解了,因為一念就是一個生死罪,一秒鐘就有一千六百兆個生死,所以這是能講得通的,是合理的。「而得值遇八十億之諸佛菩薩授記」,他能夠見到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薩有這個能力,他能分身,他能化身,可以同時去參訪這些諸佛菩薩,供養、聽經、聞法。在這個環境裡修學進步快,跟我們現在完全不一樣,那個境界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因為菩薩的身跟我們的身不一樣。我們的身相,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是虛妄的,不是真的,假的。阿賴耶從哪裡來的?阿賴耶的體是真的,體是真如、是真性,相跟作用都是假的。我們要把假的放下,取真的,真的是自性。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身體就換了,換成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法性永遠不會改變。人無量壽,沒有生老病死,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工作永遠不會累倒。他的工作是什麼?沒有成佛,他還要學習,拿到佛陀的學位,他自學就圓滿了。圓滿之後,全心全力幫助宇宙裡面所有一切還沒有覺悟的眾生,去幫助他們,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真正得大自在;應該用什麼方法去教他,就用什麼方法,契機契理。這是佛菩薩。佛菩薩就是教師,一生從事於教學。所以我們學佛,得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不至於迷信。

  除了教育之外,現在佛教裡頭有宗教的佛教。一般寺廟是宗教的佛教,佛教不是宗教,它變成宗教了,把佛菩薩當作神明去看待。本來佛菩薩塑像是一種紀念的意思,像中國人供祖宗牌位一樣,慎終追遠,是一種報恩的意思。把這些佛菩薩像當作神明去禮拜、去求保佑,這是迷信,所以它變成宗教了。也有變成學術,許多大學裡頭開佛經課程,我在台灣還教了五年,變成學術,學術的佛教,不是真正佛教。真正佛教是教人開悟的,學術是不能教人開悟,學習一些佛學的知識,不能斷煩惱,不能開智慧。另外還有,有企業的佛教,像開連鎖店一樣,到處都有分公司,變成企業;還有變成觀光旅遊的佛教;最不幸的是變成邪教,拿著佛教欺騙眾生。所以我們得認識清楚,我們要認真去學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不搞其他的。其他的我們知道,現在這個世間有,至少有六種。釋迦牟尼佛的佛教在經典裡頭,經典是他早年的教科書,我們要從經典裡面才能夠認識他,才能夠理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受用。

  下面說,「於無量世」,生生世世,「至心受持十善法教」,這是主要的,這個三十二相最主要就是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身三善;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口四善;念頭就是意,意不貪、不瞋、不痴。合起來叫十善,是以十善為基礎,十善是根本教。小乘阿羅漢把十善展開,成為三千威儀;大乘菩薩把它展開,八萬四千細行,這《藏經》裡都有的。所以十善做到圓滿、做到究竟,這個人就成佛了,不能小看它。八萬四千細行歸納就變成這十條,十條展開就是八萬四千。所以哪一個等級菩薩,他修多少不一樣,自己修十善業道,「兼化眾生」,再以十善教化眾生。

  今天這個地球上,我們原先也很悲觀,佛法衰了,傳統文化衰了。禮沒有了,儒就沒有了;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五戒十善沒有了,佛就沒有了。去年十一月,我接受斯里蘭卡總統邀請,到那個國家去訪問,住了九天,讓我感到非常安慰、非常興奮,這個地球上居然還有一個佛教國家,真正落實佛教,太難得了!我們的佛法是在口皮上,沒做到,人家這個國家做到了。全國人民都奉行五戒十善、八關齋戒,做到了。這個國家人口兩千多萬,大概跟馬來西亞差不多。百分之七十八是佛弟子,總統也是佛弟子,還做早晚課。我們到總統府去拜訪,看總統的佛堂,它沒有建築,在大院子裡面,有一棵菩提樹,佛像供在菩提樹下,就好像釋迦牟尼佛在世一樣,他每天早晚課在樹下做。我們看了非常歡喜,也到佛像前面燃一炷香,供著花,香花供養。這個國家把佛陀的教育實現了。我們原先以為泰國是以佛教為國教,我去過幾次,但是泰國的佛教沒有普遍推動,只有一部分。寺廟裡頭,泰皇皇宮裡面,出家人進入皇宮沒障礙,我們訪問過,但是民間沒有。斯里蘭卡是民間,城市、農村,你去看,家家都是拜佛的。出家人,這些小乘出家法師,個個都會講經,這個難得!星期天寺院開放,給誰?給在校的學生,現在在學校念書的學生,小學、中學、大學,提供給這些學生接受佛陀教育,每個星期天,他們都要到寺廟去上課,有法師教導他們。

  我們沒通知學校,突然到那裡參觀,走進一個學校,看到裡面大概,裡面的法師告訴我,大概有三千多學生。排隊,坐在走廊上,坐在佛殿上,坐在外面院子上,整整齊齊,好像一個小組一樣,都有一個法師在那裡教他們,講給他們聽。而且這些小學生非常專心,我們去參觀,他沒有交頭接耳,沒有來看看我們,很專心聽講,很有秩序,讓我們看到非常感動,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個地方,學佛的同學一定要到那邊去參學、去看看。人民沒有競爭的念頭,生活雖然不富裕,他心安理得,知足常樂。他們的年輕人,有到國外去留學的,學成之後一定回國服務,不會留在外國,這跟很多地區年輕人不一樣。他們愛護他們的國家,愛護他們的文化,愛護他們傳統的習俗。總統心量很大,能包容大乘,能包容各種不同的宗派,也能包容各種不同的宗教,很難得!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有佛教的國家。我們這一次去的人不少,有人統計告訴我,差不多將近六百人,沒有一個不受感動。感動是一樁事情,最重要的是起而行之,我們也要真正做到。先從自己做,然後從一家做,再從一個小團體做,慢慢擴大。人只要有真心,三寶加持,一定可以滿願。

  所以要兼化眾生,他不只得廣長舌相,還得肉髻相,「得肉髻、廣長舌二相,護四口過得廣長舌相。」這是我們講過多次了,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一定要學,這四種是罪過。如何能學到?真正學到隱惡揚善,看到別人不善的地方,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口上;看到人有好的地方,我們讚歎、宣揚,對社會才會有真正貢獻。決定不能夠隨便批評、隨便毀謗,那就造罪業了。

  再看下面第二十八,「梵音深遠相」。這個相是說佛他的音聲,音聲並不大,但是很遠的地方可以聽到。梵音深遠,梵是清淨,沒有四種過失,所以音聲是清淨的,深、遠。「謂音聲和雅,近遠皆到,無處不聞」。這什麼原因?這是性德起用。自性裡面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它遠到什麼程度?佛在此地說話的音聲,我們聽起來不是很大聲音,周遍法界都能聽得很清楚,這就叫性德。性,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邊際,再遠就同在面前一樣,遠近沒有了,所以聲音並不大,遍法界虛空界統統能聽到;而且超越時間,沒有時間。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沒有先後什麼意思?我們可以聽到過去古佛說法,也能聽到未來諸佛說法,障礙都沒有了。沒有空間,距離沒有了;沒有時間,前後沒有了,佛的音聲周遍法界。

  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說了三個周遍,這是從綱領上講的。第一個周遍,這是講心法跟色法都是波動現象,心是起心動念,念頭才動,周遍法界,遍法界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統統知道了。等於說我們念頭一動就發出去,他們統統收到。我們身體呢?身體是物質,它也在波動。所以,我們身體狀況,佛菩薩知不知道?知道,很清楚,也是周遍法界。既然起心動念周遍法界,言語造作周遍法界,這物質現象,那麼音聲當然周遍法界,色相也周遍法界。《楞嚴經》上所說的,佛菩薩現身教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就是因為他的本體周遍法界,它沒有來去、沒有前後,就在當下。這個大乘經上常說,我們非常非常難於理解,佛所說的不敢否定,但是真正的意思總有很多疑問在裡頭,所以科學對我們這一類人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天天在讀經,科學一提,我們就明白,跟經上所講的對上了,對於經典所說深信不疑。那我們就知道,依照佛陀這個方法去修學,我們決定有證得的一天,尤其我們取西方淨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證得的時間大幅度的縮短,很快就可以證得大乘、一乘的境界,我們有信心,快速可以證得。

  下面這是說這個相之由來,怎麼修成的。「乃由說實語、美語」,這個美是柔和,對方喜歡聽,說真實話沒有妄語,言語柔和沒有粗暴。「制守一切惡言」,一切惡言就是四種過失,妄語、兩舌、綺語、惡口,這個惡言包括這四種。所以說話要說實話,不能欺騙人。欺騙人,別人得的傷害很小,傷害自己太大了,不值得。學了大乘之後深深有所體會,說真話,利益自己百分之百,利益別人,看他相信幾成。如果是妄語欺騙別人,自己得的罪業是百分之百,對別人的傷害也是微不足道。事實真相了解,何必去騙人?何必把自己往地獄裡面去送?這個不能不知道。

  「聞者隨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權實亦得惑斷疑消」。這是一個說真話的人,我們同學當中大概遇到一個人,劉素雲居士,東北人,一生沒有說過妄語。這個是她的天性,從小就不會騙人、就不會說妄語,一輩子都是這樣的。所以他們那一個縣城,她居住的那個地方,人人都知道,她說話人人都相信,為什麼?沒有欺騙過一次。這些年學佛了,到處講經教學,她講話人聽,知道這個話從她口裡說出來,真實話,她不會欺騙人,應當要學習。聞到,聽到他說話,隨其根器得益生善。眾生根器不相同,有大根性的,有小根性的,大根性生大善,小根性的生小善。像底下一句說,大乘、小乘,權教、實教,這也是各人根性不一樣,統統都得惑斷疑消。聽人家真實語,幫助我們斷惑,幫助我們化解疑惑。這幾句話是說他的功德。

  他修行,也是「於無量世」,生生世世,「自不惡口」,就是說話柔和,「教他不為」,不但自己不惡口,清淨口業,也教化別人,「得梵音聲相」,梵音深遠,清淨深遠。「於無量世,恆以軟語」,軟語是柔和語,「先語」,不要等人家問,主動的教別人,這是菩薩慈悲到極處。佛教人,一定要人問,不問,佛不講的。為什麼?佛代表師道,師道尊嚴,要尊師重道,要向老師請法、請教,老師才跟你講。菩薩是同學,同學就不必這麼客氣了,不問你,也可以講。這個是一般的禮節,要懂。對於尊長,請法。對於同輩分,可以不必這麼拘束,他沒有想到,我想到了,我就可以告訴他;他沒有意思來問我,我可以主動教他。所以,菩薩的慈悲跟佛陀的慈悲,這裡頭有這麼一點差別。「實語」,真實語,「教化眾生,得八梵音相」,就是這個地方講的梵音深遠相。「於諸眾生常以軟語得梵音相。」這都是為什麼佛有這樣的清淨妙音,周遍法界。

  總的來說,我們學到了三十二相,學了二十八,沒有一個相離開十善業,那我們就知道,十善業是所有妙相的根本。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相貌好,所以市面上美容院很多,為誰開的?就是為自己相好開的。可是那個地方,我勸大家別去,那個地方給你美容是很短暫的期間,長久之後是苦不堪言,為什麼?它有副作用。你要想一想,你是希望長久的相好,還是短暫的相好?短暫的相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於付出生命,不值得。真正要求相好,到佛門裡頭來,你看佛給你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決定沒有副作用,教你修十善業。十善業裡頭,特別著重口業清淨,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用真誠心。待人用真誠心,好!我們以真心待人,人家也會以真心待我。

  但是,我們一味用真誠待人,不求別人用真心對待我,為什麼?人跟我不同的境界。我們學聖賢教育、學佛多年了,他們沒有學過。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在電視、網路、電影院、歌廳,他們受的是這些教育,全是負面的,跟我們受的教育不一樣,我們不能跟他學。受那種教育的人,十善業,他完全相反,把它變成十惡業了,身,殺盜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念頭,起心動念貪瞋痴。我們跟他是相反的。我們以真的對他,他以虛妄對我,是應該的,是正常的。他如果回頭了,也用真心對我,這人被感化了,用宗教的話來說,這人得救了。必定受感化,不是短時間,有些人要十年、二十年才會被感化,才會回頭;那個二、三年就感化回頭的,根性利,說明他過去生中修善積德,這一生當中遇到的環境不好,學壞了,情有可原。度眾生,不了解眾生根性,你沒有辦法度他,要了解。他以不善來,我以純善去,永遠這個做法,最後一定被感動。佛菩薩有耐心,生生世世不捨一人,這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當向他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