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講堂光碟教學課程開示—謙虛從「傲不可長」學起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20/10/21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32-054-0030
諸位同修,我們今天道德講堂,課上到這裡告一個段落。請放掌。我們今天這三堂課,上午一堂,下午第一堂,都是屬於「貴德」,講的度量。
度量大小,也是隨著我們學問的深淺有所不同。學問愈深,當然度量就愈大;學問還比較淺,度量就沒那麼大,甚至都很沒有度量,很不能包容別人,這跟學問有關係。在佛法講,就是斷煩惱斷了多少?度量最大的是佛,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真正要拓開心量,最起碼要像《金剛經》講的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最起碼。如果再提升,就是《金剛經》後半部,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個心量就大。一直到成佛,那就圓滿的大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我們拓開心量、度量的一個目標。我們現在在凡夫階段,學習傳統文化就是先從明理下手,明理就是我們明白這些道理,慢慢調整我們自己的心態,多從別人的立場,為他設想,這樣我們就比較能夠去包容別人,從這個地方下手開始。如果要談到究竟,當然是佛法,佛法才圓滿。但是我們現在做不到,先從世間聖賢的教導這個地方來做起。這是講到心量,我們總是不斷拓開我們的心量,我們佛門裡面常常說迴向,迴向其實就是拓開心量,自己修的功德迴向給眾生。迴向,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話講分享,我有功德跟大家分享,迴向給大家,這是拓開心量的一個做法。所以起心動念,如果常常會為別人想,慢慢的我們的心量也就會拓開了,這一點也是我們要在生活當中去體驗。
在三十年前,我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那時候剛出家頭幾年,韓館長叫我做當家,我們老和尚他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後來出家眾多了,做當家,韓館長就跟我講一句話,她說「當家三年,豬狗都嫌」。說你做當家做三年,豬跟狗看到你都討厭你,這個叫「當家三年,豬狗都嫌」。為什麼?你要去管人,「不怕官,只怕管」。那個時候我們又沒有學傳統文化,當然你就討人厭,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有一次我看到我們裡面的一個住眾(出家眾),他臉色很不好看,一大早看到他那個樣子,我心裡就很不舒服,到底欠你幾百萬?一大早起來,就看你擺一個臉色給我看。後來有一天我感冒了,那天早上我們師父上人就把我叫過去說,人家是欠你多少錢?你怎麼一大早起來擺個臉色給人看?我說報告師父,沒有。那明明看到你的臉色很不好。後來我才想到,感冒了,感冒人不舒服,表現出來臉色就很難看,因為難過。後來這件事情之後,也是師父他給我加持,後來我看到我們住眾臉色不好看,我就想到可能他跟我一樣,感冒,所以臉色不好看。所以從那以後,再看到人家臉色不好看,我就會想到可能他感冒了,我就不會生氣了。這就是生活上的一個體驗,我們從這個地方常常去替別人設想,他可能是什麼事情;先替別人去設想,我們就不會看到那個,馬上我們心裡就不舒服、就不高興,心量也從這裡,多體諒別人、多替別人想,這樣來拓開。當然這個還是世間法,以我們佛法的標準,那太高,我們做不到,要像菩薩那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人家害我們、要殺害我們,都一樣對他慈悲,那個要明心見性才做得到;你沒有明心見性,那做不到。起碼要《金剛經》講的破四相,才做得到,他沒有人我了,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還有什麼不能包容?了解事實真相,這種分別執著沒有了,這是最高的。
第三堂課是講到謙讓、謙虛,這個非常重要。蓋天的功勞,古人講,你再大的功勞擋不住一個「驕」字。一個「驕」,你就敗了,一驕傲你就敗了。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給我講,過去在大陸,國民黨抗戰勝利,後來跟共產黨國共內戰,為什麼戰敗?驕。抗戰勝利了,對這些共產黨的游擊隊就沒看在眼裡,所以有句話講「驕兵必敗」,只要驕他就敗了,他輕視別人,瞧不起別人,覺得自己比他強太多了,那些人不夠看,驕兵必敗。所以任何事情,再大的功勞,一驕傲起來就完了,你再有才能,擋不住一個驕字。古人講的話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所以常常覺得自己沒什麼,自己要謙讓、謙卑、謙虛。
講到傲慢,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可能沒有。到什麼時候才沒有?證阿羅漢果。我們想一想,我們現在證得幾果了?連個初果也沒有,何況四果羅漢?四果羅漢還是小乘的聖人,距離菩薩、距離佛還很遙遠。阿羅漢,傲慢的煩惱沒有了,但是還有傲慢的習氣。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佛有一個弟子他的傲慢習氣特別強,他證阿羅漢了,他沒有這個煩惱,但是那個習氣還在。有一天經過一條河,那個河神是一個女眾,他就叫她「婢女」,婢女就是妳是我的傭人。這個河神就跑到釋迦牟尼佛那邊告狀,說你的弟子對我很無禮,很傲慢,叫我婢女,是他的傭人。佛就跟她講,他只有習氣,他沒有傲慢的煩惱,他已經證阿羅漢果了。大家想一想,他證阿羅漢果,這個傲慢的習氣都還有,要提升到辟支佛,習氣才沒有,習氣不容易除掉,要時間。我們想一想,我們看到這個傲慢、那個傲慢,我自己傲不傲慢?自己也很傲慢。所以我們要先知道自己現在是凡夫,這個煩惱一定有,只是說每個人輕重不同,修養比較好的人他就比較輕,修養比較差的就比較嚴重,輕重大小不同。還沒有證阿羅漢之前,都有,一定有。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認為我都沒有傲慢,都是他們傲慢,其實自己也很傲慢,自己要承認,現在自己是凡夫,怎麼會沒有?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這是佛在《四十二章經》講的。你講得再好,修得再怎麼樣,你只要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個煩惱一定有,還沒有證阿羅漢,一定有,只是輕重不同。有的人他很輕,有的人就比較嚴重一點,有的人是很嚴重,是這樣輕重不同。以佛法的標準來講,貪瞋痴慢疑惡見要斷,斷難度高。因此世間的聖人孔子,他沒有要求斷,他的標準就沒有出世間佛菩薩的要求這麼高。孔老夫子講,「傲不可長」,說傲慢大家都有,不要讓它一直增長,要讓它降低,要讓它減輕,我們先慢慢的讓它降溫,不要一直增長,這樣我們功夫就有進步。降伏傲慢,就是學謙虛、謙讓。
謙虛,不增長傲慢,現在出家人比在家人不好修,為什麼?因為人家居士看到出家人,是三寶之一,要頂禮,要恭敬。出家人,我們不要說斷煩惱,我們煩惱有沒有控制住?連伏都伏不住,那你說接受人家的恭敬供養,有可能不生傲慢嗎?很自然的。如果稍稍有一點對他沒那麼恭敬,就不高興,就生氣,貪瞋痴就起來了。所以現在末法時期,出家人比在家人不好修。佛門有一句話講,「地獄門前僧道多」。我今天帶了一幅江老師的《地藏經》的圖畫,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句話也是真話,我們也要去面對、去承認。第三堂課講謙虛,我們先從「傲不可長」這裡學起。改過,也是我們當前的功課,改過就是懺悔,改過之前要知過,知道自己有過才有可能去改。如果不知道自己有過,也不可能去改,總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那沒得改;是別人要改,我不需要改,這個就沒辦法改過。所以改過,還是反省自己,知過,知道自己過在哪裡,發現了,才能去改。發現,也不是說你一步到位,就能完全改過來,能夠慢慢的改就不錯了。所以我們做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念一遍懺悔偈,改過就是修行,行是行為,我們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有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這個叫修行,改過就是修行。六祖在《壇經》裡面講「改過必生智慧」,改過就一定生智慧。
今天非常感恩大家一起來學習,大家來聽這個課,不管怎麼樣,大家都功德無量,也必定得到利益。我現在大部分講出家人,大家聽了不要難過,我現在講的,出家人你修得一定要比在家人好,不然人家怎麼叫你師父?師父,就要給人家做師範,做榜樣。所以以前我們在華藏圖書館,老和尚都罵出家人,都不罵在家人。過去在圖書館老和尚給我們講,看得起你才罵你,如果這個學生沒辦法教了,他連講都不講。所以他常常用以前在台中求學,雪廬老人跟他講的話,他看到老師有時候對某一些學生有打有罵的,對另外一些學生都很客氣,笑咪咪,客客氣氣的,他覺得很奇怪,老師怎麼對這個學生這樣、對那個學生那樣?後來李老師知道他心裡的疑問,就找他去,給他講,他說那個能接受的,我如果不講他,就對不起他了;那個不能接受的,就不能講,講了你就跟他結冤仇,不但對他沒幫助,還增長他的罪業,那就不慈悲了。所以老師罵,慈悲;不罵,也是慈悲。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有的人他聽得進去,有的人聽不進去,聽不進去,要等到他的善根福德增長,因緣到了,那個時候他就能接受了。所以我們大家能夠來這裡上一天課也都不容易,也都有這個心,如果沒有這個心就不會來了。凡是來,總是這個善根非常深厚,能夠從早上聽到現在,也是很圓滿的。
好,那我們就下次再一起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