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道德講堂光碟教學課程開示—身行言教的攝受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七集)  2020/9/23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32-054-0027

  諸位同修,今天道德講堂,課就上到這裡。傳統文化的課程,也是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在這二十年來極力提倡。記得在二OO四年,我記得好像是四月份,今年是二O二O年,就是十六年前,那個時候在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辦《弟子規》講座,就是請蔡老師去講課,淨老和尚就叫我們淨宗道場要組團去聽課。當時傳統文化剛剛推出來三、四年,我們對這個還是比較陌生。過去以我個人的經歷,聽我們淨老和尚講大乘經典聽了三十幾年,出了家,也在學習講經,對於我們淨老和尚當時提倡的傳統文化這三個根,《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也並不知道它的一個重要性,因為之前也沒有接觸過,也不知道它重要性在哪裡。總覺得我們都已經學佛了,又出家了,也在講經,我們淨宗所提倡的就是念佛法門。以我個人當時的一個想法,我們師父平常講經說法也都勸大家要念佛,當然也勸大家斷惡修善,這個也常常聽到。總覺得我們念佛就好了,年紀也不小了,這個好像是小孩學的,是教小孩的,當時我們大概是這樣一個想法、這樣一個看法。師父叫我們組團去聽蔡老師講這個課,我們也是勉為其難,師父都勸我們要去,我們一定要去,就帶團、組團去聽課。聽課,我們師父他老人家,他帶著我們坐在下面聽課。所以他老人家的苦心,後來我才感受到,真的不是只有勸(講經說法的時候常常提醒),而且還帶頭!請蔡老師去講課,他老人家帶著我們坐在下面聽課,不但講,還帶著我們去學習。當然,我們看到師父都坐在那邊,我們淨老和尚今年九十四歲,十六年前是七十八歲,當時蔡老師他才三十二歲,我們老和尚那個時候是國際上知名的大法師,年紀又七十八歲,七老八十了,他還帶著我們四眾弟子坐在下面聽蔡老師講課。所以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我們師父苦口婆心,不但在講經當中勸,他還帶頭,帶著我們來學習。

  所以二OO五年,隔一年,美國、加拿大同修請我去演講,我就請問師父要講什麼?他說講三個根。所以他老人家《十善業道經》節錄一段經文,叫我拿那個去講。就是交代我到美國、加拿大要給淨宗同修講,我們現在學佛缺少這個基礎,所以現在要補習這個基礎功課,要補習,補習這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而且《十善業道經》,我們說實在話,我們學還是不懂。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也常常講,你把《弟子規》、《感應篇》學好,再修十善業就不難了,因為這兩個東西講的內容,其實就是十善業道的一個詳細說明、具體的做法。包括現在的《群書治要》,這些年我們淨老和尚在聯合國又推出這個《群書治要36O》,就是一天學一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可以學三百六十條。做人處世、待人接物,包括我們修行的基礎,都在這上面。沒有這個基礎,實在講,我們修行沒有根基,好像蓋房子沒有先打地基就往上面蓋,怎麼蓋也蓋不成。所以淨老和尚勸我們補習這個功課。

  老和尚當時年紀那麼大了,他的國際上的聲望達到了很高的地位,你看還帶著我們聽課、上課,而且那時候蔡老師才三十二歲,他老人家七十八歲,可以做他的祖父了,蔡老師跟我們老和尚的年紀算是孫子輩的。所以我們老和尚不但言教,他也做出身教給我們看。因此我們現在,實在講我也是很慚愧,當時也覺得學佛這麼久了,這個應該是教小孩子的。當時也是體會不深,但是師父叫我們去,我們不敢不去,去了也勉為其難的坐在那裡聽課。但是我自己一個心態,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來了,我們就好好聽這個課。師父都坐在那邊聽,我們還能不學習嗎?所以我是抱這樣的心態。但是當時體會還不深。到了這幾年,我自己感受很深,我們師父他提倡這個,最近這幾年我感觸比較深刻,的的確確我們沒有這個基礎,沒辦法修行。我們講修行,講大經大論,講的道理是沒錯,但是做不到。我們貪瞋痴的煩惱降伏不住,控制不下來,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自己做錯了也不知道,還以為自己是對的,慢慢有這樣的感覺。後來我再聽聽《群書治要》,這個時候才恍然大悟,才感受到我們師父上人他的苦心。所以這個不但說我們在世間法裡面成就一番事業、企業,能夠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是世間法、天人福報;實在講,這個也是我們出世間法的一個基礎。

  其實傳統文化,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的詳細註解、詳細說明。不然我們念了第一福,念我們都會念,講也會講,怎麼做不知道,沒有學習傳統文化,沒有學習《弟子規》、《群書治要》、《感應篇》、《了凡四訓》,這些道理,實在講我們不知道怎麼做。所以,難得蔡老師他講得這麼細,也可以說,雖然講的方面很淺顯,但是淺顯當中有它很深的道理。比如說他講到一個動作,這一個動作也是有正面跟負面的影響,我們一個好的舉動(一個動作)能夠長久保持,也能發揮它正面的影響。所以恭敬心也是從我們生活當中的言行來表現。或者說我們也不曉得什麼叫恭敬心,實際上我們這個恭敬心也沒生起來,也不知道什麼叫恭敬心。佛講的戒律、威儀,儒家講禮,你看雪廬老人編的《常禮舉要》,還有《弟子規》,《弟子規》講得也很具體。什麼叫恭敬心?我們學佛的人說,我很有恭敬心,看到佛像都會頂禮三拜。這個是不是有達到恭敬心的標準?這個也不一定。當然我們見到佛像會頂禮三拜,這個也有一定的恭敬,如果沒有一定的恭敬心,我看他點個頭都不會點,所以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有沒有達到經典講的那個標準?就不一定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看到佛會禮拜,對佛恭敬,對人呢?對人就不恭敬了,這不是佛菩薩教我們的,佛菩薩教我們是一切恭敬。

  你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叫「禮敬諸佛」,那個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有過去佛、有現在佛,還有未來佛,一切眾生統統是未來佛,所以禮敬諸佛包括未來佛。未來佛,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凡夫,這個還是凡夫,但是他是未來佛,他也是諸佛。所以我們看到人就不一定會恭敬,可能就產生傲慢,恭敬心生不起來,因此傳統文化就是教我們怎麼待人處事接物,表示恭敬。恭敬就是從我們具體的行動來表達,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天我定大家一個月來上一天課,如果我不來,就讓你們去上吧,那我對大家不恭敬;大家來聽課,我也是跟大家從頭聽到尾。這個就是我們在這個當中去體會什麼叫恭敬,就是你對這樁事情敬人、敬事、敬物,對人有沒有恭敬?對這樁事情有沒有恭敬?所以我們一般講,你做什麼事業有敬業的精神,從什麼地方看?從這個地方來看,一個人能不能成就也是從這個地方去看,你就知道了。所以我們聽這個課,知道說要從生活當中方方面面我們去體會、去落實,這我們要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大家就是學習互相成長。

  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課,也是依眾靠眾,所以二OO四年我們組團,還要坐飛機坐到圖文巴去聽蔡老師講課。如果說蔡老師在那邊辦一個課請我去聽,恐怕我不會去,我聽老和尚的經都聽不完,還去聽這個幹什麼;不要說要坐飛機坐那麼遠去聽課,就在台灣,就在旁邊講,恐怕都沒有念頭要去聽,這我是講真心話,真的是這樣的。因為我們老和尚他老人家在那邊聽課,老和尚叫我們要組團過去,我們對老和尚畢竟還是比較恭敬,師父講的話不能不聽。師父他也知道我們的心理,也知道我們的想法,如果他老人家不帶頭,叫我們自己自動的去聽,恐怕我們沒有那種意願,生不起那個念頭去接觸,這個也是真話。所以我們現在愈來愈體會老和尚的苦心,也很感恩老和尚,他老人家年紀這麼大,做這麼樣的一個示現,就是在喚醒我們,提醒我們這個課程非常重要,我們不能疏忽。如果疏忽,恐怕我們這一生的淨業,世間法講叫事業,就很難有成就了。

  好,今天就簡單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我們提前幾分鐘下課,因為等一下我要趕去台南,明天去看看老和尚。年紀很大了,現在實在講風燭殘年,我們看一次是一次,所以我們就提前幾分鐘下課。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