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第二冊—順逆無別,皆成大義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十四集) 2021/12/1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54-0094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二冊,第三單元「貴德」,一、「尚道」。
【九十四、夫道以人之難為易也。是故曾子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懼而無咎。」然則愛與惡,其於成孝無擇也。史鰌曰:「君親而近之,至敬以遜;貌而疏之,敬無怨。」然則親與疏,其於成忠無擇也。孔子曰:「自娛於檃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以善廢而不邑邑,蘧伯玉之行也。」然則興與廢,其於成善無擇也。屈侯附曰:「賢者易知也,觀其富之所分,達之所進,窮之所不取。」然則窮與達,其於成賢無擇也。是故愛惡親疏,廢興窮達,皆可以成義。】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六,《尸子》。
這一條說,「若循著道義來做事,就能使那些別人覺得困難的事情變得容易。曾子說:父母疼愛自己,心裡高興而不忘父母恩德;父母討厭自己,則戒慎恐懼不惹父母生氣。既然如此,那麼不論父母喜歡還是討厭自己,對於自己成就孝心來說,沒有什麼區別。史鰌說:君王親近自己,就禮敬而恭順;君王疏遠自己,就恭敬而無怨。既然如此,那麼不論君王親近還是疏遠自己,對於自己成就忠誠來說,沒有什麼區別。孔夫子說:在自我矯正中感到快樂,嚴格要求自己而不苛求別人,有才德而被廢置不用,卻能不鬱鬱寡歡,這就是賢人蘧伯玉的德行。既然如此,那麼不論被舉用還是被棄置,對於自己養德行善來說,也沒有什麼區別。屈侯附說:是否賢德很容易辨別,只要觀察他富裕時如何分配財富,發達時舉薦什麼樣的人,窮困時如何拒絕外面的誘惑。既然如此,那麼不論窮困與發達,對於自己成就賢德來說,沒有什麼區別。所以,無論別人對我們喜愛還是厭惡、親近或是疏遠,還是自己人生衰敗、興旺,或是窮困、發達,都可以成就自己的大義。」這一條就是無論遭遇到什麼樣的一個情況,佛法講順逆境界,對自己修養、修行沒有差別,好的境界我也是要修行,不好的境界也是要修行。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