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七一集)  2019/5/12  常熟  檔名:WD20-037-0171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述而篇」第六章。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前面我們已經把雪廬老人這章,也跟大家複講了一遍,這章書雪廬老人又有一個附錄,附錄第一個,「述說次序」,就是這章書再說明它的次序。「孔子學說以仁為本,宜先解果,而後追因,次解道德,最後解藝。」這是述說,雪廬老人他講解這個次序。

  「先說仁,因為孔子提倡仁」,仁愛的仁。「仁從何而來?孔子不說,因為人們不懂,仁人也不甚懂。」就是有仁的人他也不是很懂。「《禮記》云:道德仁義,不懂道德所以才說義」,義務的義。「孔子不講仁從何而來,今天可以講,孔子並不是沒有講,講了傳給曾子,再傳子思,都有講,只是大家都看不懂。漢儒懂不懂吾不知,漢儒沒有表示意見,只是訓詁字義,其中含藏的義理,漢儒沒有講。」漢儒懂不懂,雪廬老人講,他不知道,漢儒只是就訓詁字義來講,其中含藏的義理漢儒就沒有講了。「這是漢儒的長處,不知道就不必妄作。今日吾說,因孔子、曾子都說了,吾找根據說」,雪廬老人就是他找根據來說。「仁從何處來的根據」,仁怎麼來的?「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仁由德,由道而來。」從道德而來的。

  『依於仁。』

  「上次沒有說藝,今天說了」,藝術的藝。「但是要從根本講,先講仁,從中間講起,往後你們留心,法無定法。」這個講解沒有一定的講法,雪廬老人提醒我們要特別留心、要留意,不要死在一定的一個方法,這個法它是沒有定法的。

  「仁是德根,藝是枝幹,若人人心中有仁,自然不做壞藝」,就是科技、藝術,他就不會做不好的方面了,因為他有仁,知道做了那個不好的會害人,所以他就不會去做。「如一種就是桃,當然長桃子,種子為桃的緣故。」就是你拿桃子的種子去種,種出來當然是桃。那如果你拿有刺的蒺藜種子去種,那種出來它就是蒺藜,就會刺傷人的。所以這個仁就是好種子。「孔子什麼都懂,孔子學說為仁,提倡仁,前後的道德藝再慢慢學。」從這個當中講起,前面道德,後面的藝慢慢來學,先學仁。「四書裡有多人問仁」,在「四書」裡面很多人問孔子什麼是仁。「子貢最聰明,孔子答覆他。子貢問: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貢心胸很大,天下為公,怎能如宋儒說他是吹大氣?」宋儒說子貢是吹大氣,但是雪廬老人在此地給我們講,不是這樣的。子貢心胸很大,為天下,為公。「有人說,禮運不是孔子說的,那是他不懂而毀謗。」說這個話的人,這是他不懂。「孔子答說,仁者不必如此博施濟眾,仁先自近處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生成人格,一切事務想都通達,不只你自己好,還要再勸別人如此立、達,這便是仁了。」

  「仁,二人也」,仁是兩個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先照顧自家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護自家幼兒,一步一步往外推,照顧別人的老人幼兒,這能近取譬」,就近取這個譬喻。「可謂仁之方也已,這是行仁的方法。自己得先立、先達」,先從自己開始,「如何立?如何達?先略而不說。」怎麼立、怎麼達先略過,先不說。「立人達人,幼人幼,老人老,有什麼用?《大學》說,格、致、誠、正為內,修、齊、治、平為外。先要修身,能近取譬,再來是齊、治、平,今日能使全球平定,就是仁。」能夠讓全世界都平定,那就是仁,平天下了,從這個仁發展出來的。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止於至善。程朱改親民為新民,其實不如親民好。《中庸》云: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先在父母身上親厚,親吾之親,再親人之親,正合仁字。」先對自己的父母親親厚,再推到外面,別人的父母,對外面別人的父母也親厚,這正好合仁」,兩個人這個字的意思。「能達人、立人都是親民。能近取譬,親親為大,先在父母身上做,這是行仁的方法。後來儒者的文章不通不達,注解反而使人不懂。」這個以後學儒的人文章都沒有通達,注解《論語》反而人家看了更不懂。

  「在親民,如何親法?親民有四目。《大學》是八目二綱,在明明德,在親民是二綱,在止於至善並不是一綱,程朱的說法不對。」這是舉出宋儒程子、朱子的說法,對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在明明德、在親民這二條都要止於至善,止於至善是總,在明明德、在親民是別。八目,親民有四目,在外的修、齊、治、平,這是仁外用的一段。」

  「《大學》一書編的次序很清楚。修身為本,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會修身,才往外推展,慢慢往外推才齊、治、平,這是事業。孔子不是只講說,作文章而已,實在是對眾生,大家都要有好處,利益大家。家齊、家好;天下平,天下好,世界大同,這是仁。有好處給大家得,這是事業,這是仁的事業。」

  「如何辦?力行近乎仁。只修身不行,僅止於齊家也不行,必須治國、平天下,一直往外推動無止境的時候,力行這些事業近乎仁。」

  好,這個附錄,雪廬老人先再把仁這個道理,再述說一遍,我們今天就先學習到這裡。下面是「志道」,先說仁,再說志於道,這個我們明天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