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14/2/14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6-0024
《西方確指》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今天是元宵節,是我們傳統的一個節日,也是民間講的小過年,所以今天有很多地方寺廟都有一些節慶的活動。我們在這個佳節當中還是來分享這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的開示。
昨天我們講到七十九頁第三行這一段,這一段是菩薩這次的應化的因緣已經時間告一個段落。這個「化緣已終」就是告一個段落,一個階段,並不是菩薩教化眾生的因緣已經結束了,以後不再教化眾生了,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要知道,菩薩教化眾生是沒有間斷的。因為眾生每一個階段都有階段性的因緣,菩薩隨緣教化,看看這個階段這些眾生該度的已經度了,有善根成熟的幫他成就,善根不成熟的幫他成長,沒有善根的幫他種善根,所有諸佛菩薩教化眾生都是這個原則。一個階段之後這個化緣已終,就告一個段落。就召集這些弟子,每個弟子對他都有一個開示。前面我們看到有總的開示、有個別開示,總開示就是針對大家的、大眾的,個別開示針對個人的,各人的根器,他的修學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有個別開示。
所以昨天我們看到第一個就是對定勉來開示,這個是個別開示。下面有幾個都是個別的開示。個別開示,當然在場的其他的人如果跟他的根機相應,他們也一樣能得利益。這是根據這個名號來給他開示,這個定勉,「當號自開,勉力修行,自得開悟無上菩提」,這是以佛法來開示。所以佛門裡面四眾弟子有法名,這個法名也是教學的一個名號,這個名號也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提醒自己要修行。那如果不懂這個名號的意義,他叫了之後它就不起作用,因為他不知道那個名號的意義有什麼作用、要做什麼。必定要明白這個名號的意義,主要提醒自己。提醒自己勉力修行,這個勉有勉勵的意思。這個修行是一個關鍵,修行就是修正我們身口意三業錯誤的行為,把這個錯誤的行為依照經典上佛的教導,依照這個經的標準,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比如我們淨老和尚現在提倡這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就是我們修行的一個標準。沒有個標準我們談修行就談不上。行是行為,行為就是身口意三業行為。十善是一個標準,我們身口意三業行為跟這個十善來對照,如果不一樣,要修正跟經上講的一樣、相應,把錯誤的改正,這叫修行。所以修行自得開悟無上菩提,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自得心開」,跟這個意思一樣,自得開悟,開悟無上菩提。
講到開悟,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大概二十幾年前,二十五年前,那時候剛開始弘揚這個《無量壽經》會集本。當時淨老勸同修大家讀誦這個《無量壽經》會集本,當時他講,你讀了三千遍之後你就會開悟了。因此有很多人那個時候開始讀誦《無量壽經》會集本,這個風氣也就帶動起來。那時候在三重三和路那裡,那個陳春芳居士她們樓頂上一個小佛堂,那個佛堂很小,大概坐八個人就客滿了,那個小佛堂。那時候有幾個老菩薩要聽台語的《無量壽經》,請我去講。有一次我去那邊講完,有一個女眾,大概四、五十歲,我講完下來,她就問我一個問題。她說聽到淨老和尚勸大家讀誦《無量壽經》三千遍就會開悟,她跟我講,她已經讀了三千遍了,但是還沒開悟,她就不想再讀了。當時我就給她建議,我說既然還沒開悟,雖然是讀了三千遍,還是要繼續讀,讀到妳開悟為止。三千遍是給妳講一個數字,不一定說剛好妳讀到三千遍就開悟,或者超過三千遍,或者還不滿三千遍,開悟的,這個都不一定,每個人不一樣。當時她問我這個問題,同時也有很多人有同樣的問題。
另外,我在景美也是遇到一個居士,那是一個男眾,有一次我不曉得去哪裡,他開車送我。他就跟我講,他說《無量壽經》他能夠從後面倒背。我前面背就不容易,他說從後面倒背過來不會背錯。但是他跟我講,他說他可以一面背一面打妄想,沒有妨礙,不會背錯。我說你這功夫高。我說我在念經的時候,我如果想其他的事情我就念錯了。所以大家如果聽到我念經念錯了,就是那時候突然想到什麼事情,在想那個事情,就念錯了。我說你這個功夫太高了,我都比不上你。但是他說妄念伏不住,老和尚說會開悟,我的妄念還是一大堆。他說可以同步的背經,同步打妄念。我說這個也是功夫。他開不了悟,老和尚講的開悟,都還沒開悟。
當時很多人去請教老和尚這個問題。後來老和尚就想,這些人還是要再補充說明。後來老和尚就講,說什麼叫開悟?他說發現自己的錯誤就叫開悟,發現自己的過失就叫開悟。把那個過失錯誤的把它改過來,改正過來,這叫修行。這樣才會大徹大悟。所以這個開悟,原來是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個層次高。老和尚現在降低到發現自己的過失就是開悟,這個講得也是沒有錯。所以夏老在《法語》裡面講,說世人讀《壇經》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六祖呈現這個偈頌。神秀他也呈一首偈,六祖他也呈一首偈。大家都掛在嘴上的,對那首偈大家非常有興趣,對這個「本來無一物」這首偈很有興趣。因為神秀他沒有開悟,他還著這個有,他還有執著,「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祖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偈大家比較津津樂道的。夏老講,另外《壇經》還有一句話,講「改過必生智慧」,這句就很少人去講。所以《六祖壇經》有這句話,「改過必生智慧」,那生智慧就是開悟。所以淨老和尚講發現自己的過失就是開悟,把過失改過來就是修行,修正過來你就開智慧了。
所以從那個時候之後,我們老和尚又講了幾部經,其實就是來補充說明《無量壽經》的,這個叫以經解經,以經典來解釋經典。他看到大家還是放不下,所以又講了一部《金剛經》,現在那個《金剛經節要》,從這個江味農老居士《金剛經講義》節錄出來的,他節錄一條一條。節錄講了,錄音帶當時也三百多卷,分量相當之大。又講了《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又講《地藏經》,最近這些年又提倡三個根。這個就是教我們修行的,修行要有個標準。讀誦也是幫助我們修行的,讀誦就是讓我們提醒自己,天天讀經就是提醒自己。特別《無量壽經》是講得很圓滿,從做人講到作佛,是很圓滿的一部經典。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叫修行。像了凡先生,雲谷禪師教他的那個就是修行。現在我們老和尚提倡這三個根,就是修行,我們平常身體行為、言語的行為、心理思想的行為是不是跟這三個根相應,要每天去對照。
在過去,大概也是三十年前,那時候我還沒有出家,老和尚有一段時間勸同修早晚課要誦《感應篇》,為什麼?修行用的,這是一般寺院沒有提倡的,那是真正修行。所以現在很多佛門的信眾到寺廟裡面去拜懺,參加這些法會,拜很多懺,但是不懂這些道理。因為寺廟的法師也沒有把那個懺本修學的理論方法講清楚說明白。所以去參加,大家照那個儀式、儀規來唱、來念、來拜,對自己的思想行為毫無改變,還是貪瞋痴慢。這就不是修行,只能說到佛門結結緣,種個善根,結結緣。不是修行,不要說開悟,就連個改造命運都很難。
所以現在很多寺廟,有一次我到萬華龍山寺,每一次每一年要聯考,我看那個文昌帝君那個桌上,那個准考證影印的放了一堆,好像山一樣。那個意思就是說這個父母希望文昌帝君保佑,幫助他的兒女考上好的學校,就放在那裡。孔老夫子那邊也放了不少,孔廟也放了不少。這都是沒有讀《了凡四訓》的緣故。因為你命中有,你沒有去放還是考得上;你命中沒有,不是說你那個准考證影印,然後放在那個上面,他就能保佑你考上,那沒有這回事情。如果命中沒有,你想要得到,依照經典裡面講的理論方法如理如法去修學,那必定能滿你的願。佛經主要是教人開悟成佛的,但是世間一般人求的人天福報,佛也很慈悲,也都能滿大家的願,作佛都能滿願了,世間福報那是很小的事情,怎麼會不滿這個願?一定可以滿願。但是必定要如理如法,懂得理論方法去修學,才能求有益於得,你求,對你想要得到的有幫助,真能得到,那才有意義。如果求了得不到,那個求就沒有意義了;你求就能得到,那就有意義。這要靠修行。
這裡勉勵這個定勉,「當號自開,自得開悟」,這個開悟是自己的事。《六祖壇經》講,五祖送六祖上船要跑,要逃難,人家要奪衣缽,五祖要去搖那個船槳,六祖說不用,弟子來,他就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開悟是自己度自己,老師只是指點你修學的方向,悟要自己去悟,這別人不能代替。所以自得開悟就是自己開悟。現在淨老和尚勸大家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你智慧就開了。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關鍵在自見,自己見到了,見到事實真相。自己開悟之後才能幫助別人。所以下面講,「作善知識,續佛慧命,汝毋自棄」,自己開悟了那就要續佛慧命,要幫助諸佛如來教化眾生。所以勸他不要自棄,不要自暴自棄。我們接著再看七十九頁倒數第三行:
【定開問一心三觀之旨。菩薩曰。台宗三觀。妙在圓心。圓心若知。其道盡矣。令與定勉並立。付偈曰。一開二開。今日重來。菩提有種。妙手雙栽。】
這個偈也都是有禪機的。這是定開問,大概這個定開他是修這個天台宗的。天台宗講『一心三觀』,它這個「三觀」,空、假、中。空假中它有一心三觀、次第三觀,這是看各人的根器。次第就是一個一個來,先觀空,再入假,再入中。圓頓根器的人,他是圓修的,同時的,空假中他是同時的圓修。圓修跟次第修,這是各人根器不一樣。這是有關天台宗的修止觀。所以菩薩開示,『台宗三觀,妙在圓心。圓心若知,其道盡矣』。這個圓心就要圓頓根器的人。這個天台宗講的四教儀,藏通別圓,藏教、通教、別教、圓教。圓教,這個教是教學。為什麼有這四種?不是佛菩薩、這些祖師大德他故意去定這四種,是根據眾生的根器不同來分類、來教學。如果是圓頓根器的,他就跟他講一心三觀。如果他不是圓頓根器的,你跟他講圓頓法,他聽不懂、他不能理解,他也不能接受。
所以我剛出家,我們師父上人叫我跟日常法師學戒律。日常法師他是密宗黃教的,他是學宗喀巴大師這一派的,這一派重視戒律。他也是一門深入,他就是專門講《菩提道次第廣論》。這個《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大師他編的。這個論,早年我們淨老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也給他推薦學這部論,《菩提道次第廣論》。它這個有次第。有一天早上,因為每天都要跟日常法師學《菩提道次第廣論》。有一天,我們老和尚住在佛陀教育基金會,在杭州南路一段那裡。我就在那邊剃度的,那邊我是第一個在那裡剃度的,那個悟字輩的只有我一個在那邊剃度,那是剛成立的時候,我去做義工,我父親過世四十九天,剃度。
那每一天日常法師要上《菩提道次第》。有一天,淨老和尚他住在那裡,第二天吃完早餐。那時候日常法師回洛杉磯,洛杉磯他有一個道場,他來來去去的,有時候回去一下,那又回到基金會。我們老和尚請他來基金會,來教這個戒律,他每一天是給我們上《菩提道次第》。我就拿這個書給師父看,師父也看到我們在上這個課,因為課本都擺在桌上。老和尚講這個是次第,念佛是圓頓的,圓頓法,這個有次第的。圓頓的就好像坐快速電梯,現在像一0一快速電梯這樣一下子就上去了;那漸次的就是爬樓梯,爬久了也會到,但時間比較長,比較辛苦一點,坐快速電梯就快一點。看你要接受哪一個,這佛菩薩也不能勉強,因為眾生根器不一樣。眾生他不是圓頓根器的,你跟他講他不能接受,他覺得沒有那回事情,一定要一層一層的,那佛就恆順眾生,就講他能接受的。如果能夠接受圓頓大法的這種根機就跟他講圓頓法。
所以天台宗也有,它教學也是四種方法,頓、漸、祕密、不定,有頓、有漸,還有不定性的。不定的就是說,他接觸漸次的、次第的他就修次第的,接受圓頓的就修圓頓的。像我這種,我自己想一想我是屬於這個不定的。出家前聽了十五年的經,因為老和尚講的都是大經大論,都是圓教的。有這個圓教理論的一個基礎,所以我看《菩提道次第廣論》跟他們看的那個角度上是不一樣。因為有這個圓頓理論的基礎,那個次第也是圓頓的;如果你是次第的,你去看那個圓頓,那個圓頓也變次第的。其實法沒有什麼圓頓、次第,是眾生那個心,他的根機不一樣。佛也沒有法可以說,是因為眾生他的程度、他的需要才有這些法。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
所以這個天台宗也是一樣,它有頓、漸、祕密、不定,就是看這個一心三觀。我們不是圓頓根器的,如果你常常聽這個圓頓教,聽久了也會薫習成圓頓種性。所以我看《菩提道次第廣論》,我都是以老和尚講的這個大經來看。因為他引用的論,他那個論叫宗經論,宗旨的宗,經典的經,宗經論。因為論有兩種,兩個種類,一種叫釋經論,釋就是解釋經典的這個論;宗經論就是不是按照經來解釋,它是把經典的意思來註成一個論。所以這個論是菩薩作的,佛講的叫經,菩薩作的叫論。所以它裡面引用有《華嚴經》、有《地藏經》,也是這些大乘經典。《華嚴》在中國佛教公認是一乘圓教,跟《法華經》,這兩部經是圓教一乘,這在中國佛教大家公認的。天台宗這個止觀,講一心三觀、次第三觀,還有小止觀。小止觀叫童蒙止觀,它大乘的叫摩訶止觀,那個分量都很多,這個天宗台的學生讀那些書也不少。
以前台南般若精舍,南天台般若精舍,開心法師他修的也是天台宗的,他跟他的老師斌宗法師學天台。斌宗法師年輕的時候到大陸寧波去學天台。所以開心法師,這裡講定開,我就想到開心法師,定開、自開,他一開、二開,我就想到這個台南開心法師,加起來就三開了。那個開心法師修一心三觀,他不會講國語,他都講台語。我們老和尚講國語,不會講台語,但是他會聽。這個開心法師他修這個一心三觀,他專攻《般若心經》,他也是一門深入,專攻《般若心經》,他有修到得定了,得禪定,所以他會發神通。所以很多那些,我也不知道,因為我也是外行的。有一次,我剛出家沒多久,出家十幾天,那開心法師就抱了一個南瓜,這麼大,去基金會,說要供養道場。我也不認識他。這個法師,又講台語的,就送了一個「金瓜」,那就供眾,大家吃。後來他要見老和尚,沒見到。後來他又來了,那時候老和尚(師父)回來了,從美國回來了,在基金會碰到了。那碰到了,他回去之後,我們老和尚講這個開心法師定功很深,比廣欽老和尚還深。
那時候廣欽老和尚還在世。因為我剛出家,第二年去受戒,就去廣欽老和尚那邊受戒。廣欽老和尚他一生就傳那次戒,在高雄妙通寺。那我是因緣剛好碰上的,有的人說等了好幾年要等去廣欽老和尚那邊受戒,我是剛好因緣,民國七十三年剃度,十一月十七號剃度,人家戒期已經過了,只好等到七十四年,七十四年剛好是輪到廣老那邊傳戒。那師父就叫我去受戒,我就一個人去了。以前我母親都一直叫我去承天禪寺、去妙通寺。我只是想聽經,就不想去,從來沒去過。是出家之後去受戒才看見廣欽老和尚,在那邊一個月。那廣老他就一個椅子,然後就不倒單,又不吃人間煙火,都吃水果,這個定功不得了。我們都不行。他就是不倒單,坐著,晚上不用躺下來睡覺,他有定功,他定功了不得。我們受戒的幾個戒兄很多人要學不倒單。有一次有個戒兄弟到基金會找我,他說戒兄,我不倒單,你一個毯子給我,一個蒲團給我,我晚上打坐。結果第二天我看起來他還是倒了,但是,不是往後面倒,他是往前面倒,趴著睡覺。後來我說戒兄,你還是倒了,起來吧!他是倒前面,不是倒後面,因為我們躺下去是倒後面,他是倒前面,還是倒。那廣老他不倒,他真的是不倒。他個子小小,又瘦瘦的,看他那個樣子,走路好像風在飛一樣。廣老很多人都說他有神通,也是真的,因為得定就有神通,根據經典講,得禪定就會發神通了。
第二年,我聽老和尚講這個開心法師比我們得戒和尚定功還深,這個我倒要見識見識。後來他就常常來找我們老和尚,後來我到圖書館之後他也常常來,來找老和尚,勸老和尚要講《華嚴》,他說他不講以後沒人會講《華嚴經》了。所以老和尚講《華嚴》,他是啟請人之一。老和尚看出來了,這個法師神通、定功很深。我說比我得戒和尚還深。他說比廣欽老和尚還深。那師父一講,他再來我就注意看他定功在哪裡?因為我得戒和尚是不倒單,坐在那裡不會倒,那他是定功比我們得戒和尚深在哪裡?我就看他兩個眼睛,看他那個眼神,我仔細一看,真的跟平常人不太一樣,有定功的人那個眼神不太一樣。像我這個沒有定功的,大家一看就知道。那有定功的他那個眼神跟沒有定的人不太一樣。那我覺得這個也不是一般的法師,因為他有神通了。他又拿了一盒名片給老和尚。老和尚說,好了,這下有一些疑難雜症的都介紹給他。開心法師不出名,我們得戒和尚他名氣大,開心法師認識他的人不多。後來經過老和尚的介紹去找他的人就多了,因為有疑難雜症,被鬼附身的,老和尚說,來,名片一張給你,到台南去找開心法師,那開心法師生意就好起來了。本來沒有什麼人認識他,透過老和尚這樣給他介紹,他那邊去找他的人就多了。
有一年我就利用我們師父跟韓館長到美國去,他們拿綠卡,一年要住半年,我說找一天的時間我到他那個道場去看看,農曆七月去看看,我去掛單住一個晚上。那一去到那邊,我看開心法師在看歌仔戲。我說師父,你在看歌仔戲?他說我怎麼看歌仔戲?我在修一心三觀,他是講台語,我在修一心三觀,空假中。我說什麼?看歌仔戲修一心三觀?我覺得很納悶,我說這明明是歌仔戲,你怎麼修一心三觀?我在修一心三觀,用閩南語講的,我在修一心三觀。當時我也不懂,反正師父說他有神通,他說這樣就是在修觀,那應該就是修觀。如果我是肯定不是在修觀的。
後來沒有多久,台北有一個年輕人,大概二十幾歲,講那個話我在房間裡面聽到這個毛骨悚然,那個話我聽不懂,那也不是,大概不是人間的話,那個聲音有夠尖的,講得很大聲,講了我聽了自然毛骨悚然。講了半天我也沒聽懂,那我不敢出來,那個太恐怖了,我都躲在房間不敢出來,就聽到外面聲音講得很大。講完之後開心法師就跟他講,他是用台語講的,他說你不要騙我了,你是什麼天神,你是鬼。他說天有幾層天你知道嗎?你還敢騙我!後來那個鬼附在那個年輕人身上,碰到這個開心法師,他不是一般人,把他的身分給他露出來了,他說他是鬼。後來開心法師就跟他講,他說你跟這個年輕人你有緣沒有錯,你對他也沒有惡意也沒錯。但是你不要附在他身體,你離他遠一點,你要來聽經歡迎,你們一起來,但是你不要附在、不要靠近他身體。後來開心法師給他開示、開示,那個鬼就走了。那年輕人講話恢復正常,我才出來,那個鬼在講,我聽了實在太恐怖了。出來之後,他就回去了,好了,有時間聽經再來聽經。
後來沒多久,又有一個五十幾歲的女眾來,說她一直想要自殺,一直想要跳樓,身體就是很不舒服,去醫院檢查說沒病,但是就是很難受,身體很難受,難受到受不了要去自殺,要跳樓,常常想要去跳樓。開心法師說又一個又來了,大概那個都是老和尚拿名片,都是從台北下來的,又來一個。那開心法師說你們生病,我又不是醫生,你們生病也要找我,抓鬼也要找我。他用台語講,說抓鬼也要找我,抓鬼也要找我,生病也要找我,他就講台語的。我就在旁邊看,看他怎麼來處理這個事情。開心法師就跟她講,他說就妳一個女鬼冤親債主跟著妳,他說這個是前世的,她是妳的女傭人,妳給她虐待,虐待到她自殺了。她的冤魂一直跟,跟到這一生,她也要折磨到妳自殺,她才心甘情願。她說那怎麼辦?他說這個事情妳要去化解,開心法師跟她講,我記得有一句話,他說人家給妳打一巴掌妳恨不恨?人家給妳打一巴掌,可能妳就恨她恨一輩子了。那何況妳把她逼死了,她這個恨很不容易消除的,妳要好好跟她溝通化解,看要做什麼功德迴向給她,對方接受了,她離開妳,妳病就好了。這一類叫冤業病。
看到這些,他又叫我看電視,這些人問事情的問完走了,然後在那邊吃飯,吃完飯就看電視。農曆七月十五,他就做那個焰口,放焰口。那放焰口他請一個法師上去,戴五方帽,戴毘盧帽,開心法師是穿個長衫坐在那個法壇後面。他那個錄像有錄下來,看他在那邊打坐入定。我一看就明白了,真正超度是在後台那個,不是上面戴毘盧帽那個。但是外行的人他認為是戴毘盧帽,在那邊結手印那個在超度,其實是坐在後面那個開心法師在超度。他就一直叫我看電視,我就心裡在想,你看電視修一心三觀,我是修貪瞋痴。他說你看你看,那個沒頭沒腳的在裡面,你有沒有看到?我說沒有,我看的都是人,一個也沒看到。他說也有洋人,洋鬼,還有日本鬼,有斷頭斷腳的,很多。
那我當時就請教他,他拜了很多供品,農曆七月,我說那你超度你念又念台語的,那些洋鬼他聽得懂嗎?那些日本鬼聽得懂嗎?他說鬼道眾生語言沒障礙,你念什麼他都聽得懂。這個佛經也有講,鬼道鬼神有報得的五種神通,所以他語言沒障礙。後來我到美國做三時繫念,到澳洲做三時繫念,夢到洋人,我就知道,原來鬼道眾生他語言沒有障礙。所以你念這些他都能接收到,有緣的眾生都能接收到。還有一些供品沒有打開,我說沒有打開他怎麼吃?他說他吸那個氣,鬼神是吸那個食物的氣,他只是吸那個氣。問一問這些問題。開心法師他一生都是講《心經》,《般若心經》,修天台的一心三觀。
「台宗三觀,妙在圓心」,就是圓頓的心法你如果知道了,「其道盡矣」。我的根器不是圓頓根器,但是聽老和尚的經聽久了,慢慢也感受到一點這個圓頓的這種氣分。圓教的行人,黃念祖老居士講,圓教的行人,圓頓教的行人,修行人,修一天等於漸次教的修行人修一劫,這差別很大。他這個圓頓教修一天,那個次第教的修行人要修一劫,這個差別很大。所以圓頓是非常可貴。所以有緣遇到圓頓法,多薰習,時間久了,我們不是圓頓根器也會薰成圓頓根器,那我們修行就快了,比次第的那就要快很多很多。所以我們有緣遇到老和尚的經教,它是圓頓大法,圓頓教。日常法師他是修漸次教的。因為一九九0年我到北京去看黃念祖老居士,老和尚叫我拿他寫的那個《華嚴念佛三昧論》的文字稿去給他校對,去北京找到他。我就請教他有關密宗的問題。他說密宗黃教、白教都是圓頓教。因為密宗有紅、白、黃、花教、黑教。紅教就是出家人做祖師的,因為出家人披袈裟,紅教是出家祖師。白教就白衣,白衣古印度就是在家人,在家人都穿白衣,白教的,現在台灣也有這個白教,是在家人做祖師。但是紅、白它都是圓頓。黃教它是漸教,漸修的,以宗喀巴大師這一派為主。所以當時我就知道我師父給我講這個次第、圓頓,自己有一點體會。
所以這裡關鍵它奧妙之處在圓心,就是你這個心懂得圓頓教法,你知道這個圓心,其道盡矣。這個圓它是圓融的,你說一心三觀空假中,你任何一觀它這是同步的,這叫圓,空當中有假、有中,假當中有空、有中,中當中有空、有假,一心三觀。那次第三觀那就不行,一定是空,然後再來假,然後再來中,這叫次第。你懂得一心三觀那就方便了,關鍵在你要能夠去領悟那個圓心。我們根器不是很利,但是如果常聽經,淨老和尚講的都是圓頓教,我親近兩個善知識,老和尚講圓頓教,日常法師講漸次教,我才知道漸次教的修學跟圓頓教的它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如果你是圓頓教,你現在修什麼都是圓的。現在老和尚他也是修學都是表演給我們看,你看老和尚在新加坡講基督教的《聖經》、講天主教的《玫瑰經》、講伊斯蘭教《古蘭經》,講儒家、道家的,我仔細去聽都是在講《華嚴經》。因為《華嚴經》是圓教,統統講《華嚴經》,他把這個圓教的理論方法他套在任何地方都是圓教,講得大家服服貼貼的,沒有一個反對的,因為圓的。不然他怎麼去團結九大宗教?他打架都來不及了,還團結!那圓的他就沒有爭論。現在為什麼這個世界爭議那麼多?就不圓,各有執著,在做分別,製造很多問題。
所以老和尚常常用比喻,說這五個手指頭,他說你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管你是哪一個,你現在看這五個是不一樣,是各別的,但是他是跟大家講,你要深入,你再深入,深入到這邊,一樣了,一體了。你這五個都是從這個一體發展出來的,你回歸還是一體。所以他就用這個比喻讓大家去體會這個意思,講得大家覺得很合理,只要你深入。為什麼會有對立?因為你沒深入,深入了你就沒有對立了,凡是還有對立就是沒深入,沒有找到根本。你找到根本,那就都是一體的,那你分別什麼?就不會對立了,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也不會打架,不會吵架,都不會了。所以在那邊爭、在那邊吵都是沒深入,本來是,老和尚講說一家那還是比較遠,是一體。這連我們中國道家的老子都知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是一體,好像這個身體,手跟腳它是一體的,講得多親切。
所以修學什麼都要深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如果你懂得這個原理原則,老和尚講你讀《聖經》也會開悟、也會明心見性,你讀《古蘭經》也會開悟,讀道家的《道德經》也會開悟,讀佛家哪個經都會開悟。真平等,真平等不用爭了,大家都第一,問題解決了。如果你不深入,那我這個教跟你那個教是不一樣的,他的對立就起來了。對立在佛學的名詞叫邊見,二邊,對立。那《金剛經》講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初果須陀洹就破四相了,他就沒有跟人對立了,因為他本來是一體。是我們自己迷了,分別執著產生對立,這樣才製造很多很多問題。所以明白這個道理,真的是世界和平是真正能達到,那不是理想,是真可以達到。關鍵還是在教育。
所以昨天那個拱北殿現在新任的張董事長來,我就拿那個老和尚編的「世界宗教是一家」。因為拱北殿老董事長在,請我去當住持。我也當了六年掛名的住持,平常我也很少時間去。小時候我母親帶我去拜的,拜仙祖的,它當中供呂洞賓。呂洞賓在八仙當中他是最有名的,他是全真派的。全真派就是儒釋道三教他都學。所以它那個大殿當中供呂洞賓,左邊那邊供釋迦牟尼,右邊供孔老夫子,所以它儒釋道三教。那請我去當住持,我就勸他們這些老人,勸他們要辦儒釋道三教的教育。所以拱北殿一百一十週年,那個周老董請我去,我去辦了好像三天的講座,三天還是五天?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就我負責講一種,三個講師去講。現在我們陳菩薩那個燈籠還吊在那裡,我就給它寫《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在那個八仙洞那裡。昨天來我就拿那本給他看,那本封面就是三教九流圖,當中那個臉就是佛,因為那個出在河南少林寺的一個石碑上拓印下來,那兩邊,一邊是儒家的、一邊是道家的,所以「三教九流混元圖」。
所以根據這個理論,我們老和尚去團結宗教,現在做得很成功。最早在新加坡團結九大宗教,現在在澳大利亞是五大宗教,特別現在回教,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我去年底去雅加達,印尼淨宗學會這個謝會長他跟我講,他圖給我看,印尼回教大學要蓋漢學院,而且請中國的建築師畫那個宮殿式的圖,他還沒有拿去給老和尚看,先拿給我看。所以印尼回教大學它也要辦漢學院。現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辦漢學院。二0一一年這個漢學院動土,現任首相納吉先生用英文的一篇演講,我們有同修,我建議你們要看、要聽,他講得非常生動、非常好,對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肯定。他就是講鄭和下西洋,他說有幾百艘戰艦,幾萬的軍隊,去到那裡沒有跟他們拿一份東西,而且還送禮物給他們。過了沒多久說葡萄牙四艘船去就把這個馬六甲王朝摧毀,就佔領了。所以他非常肯定這個傳統文化。所以那篇我覺得,我們社團沒有做出來流通,我是建議要做出來。因為去年去雅加達,那個謝會長他們自己拷了幾片給我看,我看了才知道。
這是修學這個圓融圓心表現在現實生活上各方面,在教育、政治、商業,各行各業,能夠幫助我們真的達到幸福美滿,這是一點不假。這首偈它主要開示的重點就是圓心,你要懂得那個圓心,圓頓的心法。圓頓的心法如果你知道了,其道盡矣,天台宗的一心三觀你都全部懂了,你都明白了。所以他『令與定勉並立』,就是他就叫他跟定勉共同勉勵。所以跟他講一首偈,『一開二開,今日重來,菩提有種,妙手雙栽』,這個是給定開跟定勉兩個人的開示。我們再看下面,翻到八十頁:
【示上德曰。頭既禿。當知足。念無常。斷愛欲。南無阿彌陀。念念恆相續。】
這一段是對上德的一個開示,『示上德曰』,這裡沒有特別標明是出家眾、在家眾,如果照這個字義上來看應該是出家眾,『頭既禿』。一般我們說在家人如果禿頭,頭髮掉光了,也跟出家人一樣,就是沒有頭髮。『當知足,念無常,斷愛欲』。在《戒經》裡面佛也對出家弟子開示,這個出家人都剃光頭,常常摸摸頭,摸摸頭是幹什麼作用?就是下面講的「當知足」,佛在這個《遺教經》特別對出家弟子的開示,就是要知足,所謂「知足常樂」。在家也要知足,在家人都要知足,那出家人是更要知足,因為出家人都放下了。為什麼出家?就是放下世俗這些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這些,所以才出家的。如果出家人還追求五欲六塵的享受,那就違背出家的本意,那還不如在家人。有的在家人他修得很好,真的很知足。這是古聖先賢都是教我們,我們人在世間應當知足,所謂「知足常樂」。《八大人覺經》講,「少欲知足」,欲望要減少,欲望少了就容易知足。欲望增加,永遠不滿足,有一百萬想要兩百萬,有兩百想要三百,得到愈多愈不足。這個人如果生在天上他也不會快樂,因為他常常感覺到自己有欠缺。所以知足他就快樂,不知足他就很痛苦,永遠都沒有感到滿足,總是感到自己不足。這是講這個物質上這些欲望要減少。
「念無常」,這是在家出家四眾弟子都應該常常提起這個觀念的,人生無常,無常迅速。我們佛七每天晚上都要念,「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念這首偈就是「念無常」。如果沒有常常提起,我們常常會忘記,我們總是沒有這種警覺心,總是覺得自己來日方長,覺得來日方長這就沒有警覺心。縱然我們在這個世間活到一百二十歲,也是很快就過去了。所以我們俗話常講人過了半百就要念無常了,這個是經上佛常常提醒我們。印光祖師在《文鈔》也是勸同修,人過了半百,當少做外功,多修內功。半百是什麼?五十歲,五十歲就是一百歲的一半。以前我小時候常常聽我父母講,說棺材進一半了。我在想什麼叫棺材進一半?聽到我父親大概五十幾歲的時候說棺材進一半了,到了六十歲之後說棺材進一半多了。現在我明白了什麼叫棺材進一半、進了一半多,如果我們以一百歲來計算,五十歲就剛好棺材要進去一半了。我想想我今年六十四,如果以一百歲來計算,一半多了。如果活不到一百歲,活八十歲,我剛才在車上算一算,還有十六年。那能不能活到八十歲?這個也不知道,沒有人敢保證。跟我一樣年紀的人往生的人,在我們認識的同修當中也不少,還有比我年輕走的。所以黃泉路上無老少,這是我們現前的一個現狀。
所以我們念佛人要但念無常,我們提起無常這個警覺心,我們念佛就會專一,也就會放下了。因為無常一來,我們想一想這個世間所有的一切我們都帶不走,這一口氣不來,跟我們都沒關係了,要常常想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你能修的、能做的盡量做,多做布施、多修福,迴向西方,這是正確的。所以印光祖師講,人過了五十歲之後要多修內功,少做外功,外功就是外面到處去做好事、做善事,就要減少。內功是什麼?多念佛,要多念佛。為什麼?來日無多,不知道哪一天走。所以我們老和尚常常引用那個李老師,李老師以前講經說引用哪一首詩,他講的那個書的名稱我忘記了。那個詩的意思就是把人生分為春夏秋冬,說人出生到二十歲是人生的春天,二十一歲到四十歲是人生的夏天,四十一歲到六十歲是人生的秋天,六十一歲到八十歲是人生的冬天。八十歲以後,老和尚說沒了,隨時可以走了。他說我今年八十八了,隨時可以走了。他常常在講,常常在念,風燭殘年,八十歲沒有了,春夏秋冬都過了。我現在是進入冬天,初冬,進入冬天。但是這個無常我們要常常提高警覺,這樣我們念佛就會抓住一分一秒,只有念佛這個事情重要,其他真的都不重要。你想通了,真的不重要,也不用放在心上。
「斷愛欲」,念無常,斷愛欲,我們如果真正能夠觀念無常,愛欲自然它就淡就斷,真能斷愛欲,他也就能提起無常觀。我們為什麼明明知道這個人生無常,但是就是放不下,就是有愛欲?所以《無量壽經》佛跟我們講,「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講得真的都是一針見血,你再親愛的人,我們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都是非常孤單的。你看生自己來,死自己走,獨生獨死,獨去獨來,沒有人陪伴的,再親的人都不能陪伴,死了各走各的,出生也是各自來的,沒有人陪伴,在六道輪迴這條路非常孤單。所以《無量壽經》講的,「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受苦受樂自己要去承當,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所以我們要覺悟,要斷愛欲。
這個斷愛欲,佛在《四十二章經》講的全部大多數都是斷愛欲的,我們要了解要讀《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是印度佛經傳到中國第一部翻譯的經典,都是中國古代的文法,跟後來翻譯的這個不太一樣。『南無阿彌陀,念念恆相續』,我們能夠常常知足,念無常,斷愛欲,就要念佛了,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阿彌陀佛,這個佛號「念念恆相續」,不要間斷。所以現在我們特別年紀大的人,實在講現在只有念佛最重要,其他世間事就隨緣就好,也不要太計較了,隨緣度日,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才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一段,下面還有好幾段,我們這一次就講到這一段。下次佛七應該後面這個就可以講圓滿了。今天元宵節,祝大家法喜充滿,六時吉祥。我們下次佛七再來一起學習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