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選講—莊嚴眾行,軌範具足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23/1/15 華藏淨宗學會宜蘭念佛堂 檔名:WD02-025-0003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積功累德第八》。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新年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今天國曆已經是一月十五日了,我們中國傳統民曆臘月二十四日。在大陸地區,臘月二十三日都過小年夜,在台灣地區是二十四日,二十四日是小年夜。在民間是送神的習俗,這個神就是灶王爺,向上帝報告這一家人的一年善惡功過,所以二十四日送神。民間習俗都要拜灶王爺,希望灶王爺「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這是我們民間的一個習俗。
上一次我們學習到「積功累德第八」: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是我們學佛很重要的一個關鍵。能不能成就,就在於我們有沒有恭敬三寶,有沒有奉事師長,這是我們學佛能不能成就的一個關鍵。如果不敬三寶,不奉事師長,這個奉事也就是說依教奉行。不依教奉行,不恭敬三寶,學佛就很難有成就,這一點我們也必須要了解。所以真正能做到「恭敬三寶,奉事師長」,那必定是『無有虛偽諂曲之心』。這個地方也給我們說明,恭敬跟奉事都是真誠心,並不是虛偽、謟媚、巴結、討好,那個心就不是恭敬心了。所以這個心態非常重要,發心要發得對、發得正才能成就。有正確的心態,能夠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依教奉行,依照師長的教導來依教奉行,沒有「虛偽諂曲之心」,表現出來,在外面就是:
【莊嚴眾行。軌範具足。】
這個在四十四頁第一行第二句,『莊嚴眾行』,「莊嚴」這兩個字,我們在經典上常看到,在我們本經的經題就有莊嚴這兩個字。「眾行」是比喻形容,我們的行為很多方面,所以叫眾行。在很多方面的行為,都是莊嚴的。莊嚴就是美好,沒有缺陷。『軌範具足』,這個「軌」就好像車的軌道,我們知道火車,現在還有高鐵、還有捷運、汽車、船、飛機等等都有它的軌道。軌道就是你必定要在這個軌道上走才平安,如果你脫離這個軌道,那就危險了。所以這個軌是軌道。「範」是模範,我們現在講示範、榜樣。因為莊嚴眾行,所以他的軌範具足,可以做一切人的軌範、做一切人的模範,大家都可以跟他學習,向他效法。
我們淨老和尚在世的時候,在講席當中常常推薦、讚歎海賢老和尚。上海下賢老和尚,他一百一十二歲往生的。海賢老和尚,我們看他的光碟,他就是一個具體表現莊嚴眾行、軌範具足的典範。因此我們淨老和尚勸我們淨宗同修,他這個光碟要看三百遍,一天看一遍,看一年,每一天佛號念一萬聲。看完三百遍,每一天念佛念一萬聲,大概這一生往生就有把握。海賢老和尚雖然他的示現,我們沒有看到有什麼很特殊,他是很平實、很平常,每一天到田裡面種地、修橋鋪路、挑水、挑糞、種菜,都是幹這些粗活。自己衣服破了,也是自己縫縫補補。東西壞了,都是自己去修理,他也不麻煩別人。所以他是我們的軌範。我們淨老和尚勸我們向他老人家學習,不麻煩人,活到一百一十二歲。什麼都自己料理,衣服自己整理、自己洗,也不麻煩別人,一百一十二歲,自在往生。天天他就是在田裡工作,我們很少看他在念佛堂念佛。在念佛堂,大概是早晚課(有辦法會的時候),平常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外面幹農活做事。這是文化大革命之後,我們看到他的生活是這樣的。如果再往前看,文化大革命之前,天災人禍,災禍連連,你看那個生活,那不是人過的生活。像在文革的時候要被逼迫去當生產隊的隊長,念佛念出聲就要被打,被紅衛兵打。念出聲不行,他就心裡默默的念,他念佛也沒有中止。你不要我念出聲,我就不念出聲,但我心裡默念,你聽不到,你也不知道我在念佛,他還是念。不准拜佛,他就一大早起來偷偷的拜,他拜完了,大家起來了,也沒看到。所以在文革那段最惡劣的時期,海賢老和尚念佛、拜佛他一樣沒有中斷。要參加勞動,不能住在寺院,要跟大家去勞動,他還要當隊長,還要帶人去工作。你看在這樣的環境,我們一般人想,恐怕活都活不下去了,他還是念佛不間斷。可見得他經過這樣的一個磨鍊,我們有理由相信,就在文革這個時候,他念佛的功夫肯定是大幅度的提升。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他還能念佛,肯定他功夫一定是大幅度提升。所以我們老和尚說他念到理一心不亂,這個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沒有這個功夫,一般人受不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念到理一心不亂,念到明心見性了。他是具體的給我們一個示範,這是最近的。海賢老和尚他往生到今年剛好是第十年,第十個年頭,他還留肉身給我們做證明。
再早,這些高僧大德,你看出家的像印光大師,我們淨宗十三祖,他的行誼,我們看他的《文鈔》,點點滴滴,也都是我們學習、效法的地方。再來就弘一大師,在民國初年,我們中國佛教律宗的祖師,弘一律祖,有他的著作,有《演講集》,他生活點點滴滴也都有記錄。這些都是莊嚴眾行、軌範具足的一個具體表現,我們有個樣子讓我們來學習,還有虛雲老和尚、章嘉大師。在家大德,像早期的江味農老居士、周止菴老居士,還有會集《無量壽經》的夏蓮居老居士,註解《無量壽經》的黃念祖老居士,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這些出家在家的祖師大德,這些人都是表現「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莊嚴眾行,軌範具足」,我們學習從這裡學起,這是我們淨老和尚在世常常在講席當中來勸導我們的。接下來兩句:
【觀法如化。三昧常寂。】
這個兩句,這個兩句就講止觀,跟止觀有關係。這個『法』,在佛法裡面,把宇宙間萬事萬物都用「法」這個字來代表。所謂萬事萬法,不管是精神,或者物質,或者是抽象概念,你想得出來、說得出來、看得到、摸得到,所有這一切統統包括法這個字裡面。萬事萬法就是一個精神、一個物質。《百法明門論》分析得比較詳細,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把萬事萬法歸納一百法(一百條),九十四種有為法,後面六種叫無為法。無為法前面五種叫相似無為,最後一種是真如無為,那才是真正的無為法。
此地講的,「觀法如化」,這個法是有為法。大家都讀過《金剛經》,《金剛經》在中國佛教是非常有名,它的名氣是得自於六祖,六祖是在《金剛經》開悟的,五祖也是用《金剛經》來給他印證,傳他衣缽的,因此《金剛經》變成中國佛教在家出家、男女老少大家都知道了。不但學佛的,沒有學佛的人,也都知道佛教有一部經典叫《金剛經》。《金剛經》名氣很大,是佛講《般若經》第九會講的,講金剛般若。在《金剛經》裡面,佛到最後講了兩首偈,可以說是一部《金剛經》,也可以說整部《大般若經》,也可以說整個佛法的一個總歸結。你看《金剛經》到最後那一首偈,那一首偈我想我們每一個同修應該都聽過,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提起,「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我想我們同修都聽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幻就是幻化的,就像這裡講的「觀法如化」,不是真的,好像變魔術一樣。《金剛經》它列出六種,第一個以夢來做一個主要的。一切有為法,就是《百法明門論》列出來九十四種的有為法,這個九十四種有精神、有物質、有不相應行法(就是抽象概念),一共歸納九十四條。有為法,有為的意思就是有生有滅,那個叫做有為法。無為法就是沒有生滅,沒有變化,那個叫無為法。凡是有生有滅、有變化,那個都叫做有為法。有為法就不是真的,是虛妄的。《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此地「觀法如化」這四個字,就是《金剛經》最後講的那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看這裡經典四個字,《金剛經》講十六個字。我們學習經典,經念了,要知道怎麼修,我們才會有受用。我們只是讀經,讀過去就算了,這樣不得受用。讀了,你要解義,「願解如來真實義」,你要解義。信解行證,你解義,在生活當中要知道怎麼去修觀。觀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的觀念,把你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依照佛給我們講的標準修正過來,這個叫修觀,也叫做修行。如果我們沒有依照佛教導的來修,我們只是念經,那經典是經典,跟我沒關係,那就不起作用了。所以我們經念得再多,如果不懂得修觀,不懂得改變觀念,不知道修行,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因為他不知道修,只知道讀誦。所以過去我們常常跟同修分享,讀誦是為了受持,讓我們記住經文,佛的教誨不要忘記。天天要讀誦,天天提醒,好像天天洗臉、照鏡子,是這個作用。讀了沒有去修,那就不起作用,我們問題還是不能解決。我們讀了經有去修,修你有改變了,嘗到法味了,我們一般講法喜,那你就不會退心,就不會退了。如果沒有修,就沒有心得;修了才會有心得,就不會退,這一點也是很重要,這個也是我們不能疏忽的。我們不能只有停留在讀誦,沒有進一步去受持,這個不能進步。不能進步,恐怕時間久了,還退步,煩惱習氣現前,你就退轉了。所以我們看看學佛的人進一退九(進一步退了九步),這個就說明修行也不容易,要認真用功修行。
這裡教我們,第一個要「觀法如化」,就是《金剛經》講的,你要觀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不要計較,不要執著,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所謂止觀,止是放下,觀就是看破,看破必然放下。《金剛經》這首偈,第一個教我們觀夢,我們每一天都在作夢,時時刻刻在作夢,我們現在是在夢境當中。我們晚上作夢,白天醒過來,知道昨天作了一場夢。佛告訴我們,我們白天這一切,跟晚上作夢是一樣的,如夢幻泡影。晚上作夢,我們醒過來,夢境沒有了,找不到了,我們知道這個夢境是空的,一場空,不是真的。但是正當我們在作夢的時候,還沒有醒過來,我們總是把夢境當作是真的。如果我們不是把夢境當作真的,為什麼作好夢就很舒服,作惡夢嚇得一身冷汗?就是不知道它是假的,把它當真了,才會這樣。如果知道是假的,惡夢你也不會嚇到,好夢你也沒有歡喜心,知道這是假的,一場空,什麼都沒有,得不到。甚至在作夢的時候,夢到老虎要吃你,你還會很慷慨,知道是在作夢,那就給你吃吧!因為是作夢。不知道是作夢,以為是真的,那就嚇壞了,醒過來才知道一場夢。正當在作夢的時候,它還是夢,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但是我們在作夢的時候,我們以為它是真的,不是夢。佛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你現在看到這一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這麼多人,一切眾生,人事物這一切,佛跟我們講,跟我們晚上作夢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先從這裡去觀。
我們白天這一切,我有多少錢,我銀行有多少錢,我房子有幾間,我的家屬有多少;學佛的人,我有幾個道場,我有多少人脈,白天就是這些。這些到晚上我們睡覺的時候,我們睡著了,我們在作夢了,那白天這一切,包括我們的身體跟我們都沒關係了,我們睡著了,人家給我們扛走了,也不知道。睡著了,你就跟死人一樣,只是跟死人差別就是還有在呼吸,第二天還會醒過來,死人就是不會再醒過來。睡著了跟死人不是一樣嗎?白天這一切,你多少錢,包括自己的身體,跟自己都沒關係了。那是不是當我們晚上睡覺,白天這一切跟我們晚上睡覺作夢,那不都是一樣嗎?白天還是夢。所以我們白天在作夢,晚上還是在作夢,晚上是作晚上的夢,白天作白天的夢。我們現在在作夢,佛給我們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告訴你,這是夢,跟你晚上睡覺作夢是一樣的。如夢如幻,後面都是陪襯的。如夢如幻,幻就是變化。變魔術,大家知道變魔術不是真的,但是變出來很真,它是障眼法,其實不是真的。如泡如影,好像水泡,好像太陽下的影子。如露如電,好像早上的露水,太陽出來就沒有了;電是閃電,一閃也就沒有了。這一切有為法不是真的,佛勸我們「應作如是觀」,應就是說應當、應該。這個話的意思就是說,你不可以不這樣去觀,你一定要這樣去觀,為什麼?你不這樣觀,你放不下,你怎麼會放下這個世界?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你沒看破,你把它當作真的,你怎麼會放下?
我們現在每一個人,大家把這個身心世界都認為這是真的。當作真的,我們必定就是會生起控制的念頭,我要控制它,我要佔有它,我要得到它。但是對不起,《大般若經》講到最後結論三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能控制什麼?你能得到什麼?你能主宰什麼?就是我們最親近的身體你都不能主宰。你能主宰嗎?如果能夠主宰,我們希望年年十八,我也是希望這樣。大家不希望你年年十八嗎?你希望老嗎?沒有吧!但是事實呢?你主宰不了,你不想老,它還是老;你不想生病,它還是會生病;你不想死,它一定會死。你有生就有死,這個就叫有為法,有生有滅就叫有為法。佛跟我們講,有為法是假的,你不要把它當真,要放下,放下對人事物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那我們就得大自在了。我們現在問題就出在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都認為這個世界很真實,那你就會很認真、很計較了。但是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是在作夢,不是真的,到最後你什麼都帶不走。你自己這個身體都帶不走了,那身外之物哪一樣你能帶得走?哪一樣是我們能夠去掌控的?
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世也常常講,在晚年講經的時候常講,他說錢放在口袋是自己的,衣服穿在身上是自己的,錢沒有放在口袋,你存在銀行,不是你的。房子,今天住了,是我的;我離開了,這個房子就不是我的。衣服穿在身上是我的,沒有穿在身上也不是我的。一切我們常作如是觀,慢慢就會看破放下了。我們現在事實上是這樣,現在我們的問題,並是在這個事相上,事相上,你銀行存多少,土地登記多少,那個都沒有關係,那個也沒有妨礙。妨礙是什麼?你把它放在心上,那就有妨礙了。你不放在心上,你管它的。你也不要我一定要怎麼樣,你又能怎麼樣?所以我們老和尚晚年八十八歲寫了一副聯,我覺得也滿有意思的。他說「世事塵緣沒完沒了,且以不了了之,正可一了百了,念佛往生直截了當」。這一首偈也可以觀。世事塵緣沒完沒了,你說你哪一天能了?等我孫子長大,然後娶媳婦,再生個孫子,我才去。如果是這樣,我也告訴你答案,你肯定去不了。這些偈,你現在參透,你當下就放下。當下放下,我們願生西方這個心,這個願才生得起來。不然說願生西方都是假的,都在騙阿彌陀佛,也不是真的要去。現在來接,你要去嗎?快過年了,還要跟兒孫聚一聚,現在怎麼可以走。阿彌陀佛說騙我,他就走了。所以我們現在發願,叫做有口無心,對不對?我們現在有口無心,口頭發願,能不能把它變成心裡真正發願,那才是我現在的功課。要真放下才行,放不下,你願生西方,那是假的。真放下了,願生西方是真的,佛就真來接了,你真要去。
過去有個老菩薩,年紀很大了,有孫子了。孫子有了,當然我們一般世間法來講,有孫萬事足,享受天倫之樂。她也學佛,也念佛了,她也感到生死很苦,所以就到寺院去請問一個老和尚,請問老和尚人生這麼苦,有什麼方法可以了脫這些苦?她說活了一輩子,兒孫都長大了,去請問這個老和尚有什麼方法可以解脫這些苦。這個老太太,老和尚就教她,有!妳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統統沒有苦,妳就解脫了。妳去念個三年,妳就能往生了。她回去念念念,念了三年,念三年還是煩惱一大堆,牽腸掛肚的事情還是一大堆。老和尚有勸她,妳要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但是念,還是放不下。老和尚是勸她說,妳就不要管了,家事,兒女都長大了,妳家事就交給兒子媳婦去管,妳就不要管了。她也真正交出來了,她統統交了,財產什麼統統交了。她就是自己念佛了,念了三年不得力,也沒有消息。後來又跑去問老和尚,師父,我念了三年,我還是沒有見到阿彌陀佛,還是沒有感應,一點消息都沒有。你勸我放下,我都放下了,我家庭的事情、事業交給兒子媳婦他們去管了,我都統統不管了。這個老和尚知道她的問題出在哪裡,他說妳外面的事是放下了,但是妳心裡沒有放下,妳心裡還有牽掛。可見得關鍵是在心,不是在外面那個事情,外面事情再多,你心裡沒有牽掛,那一樣也障礙不了你。你外面事情統統放下,你心有牽掛,那還是障礙,主要障礙是心裡你牽掛。
所以老和尚跟她講,妳現在外面是放下了,妳的事業統統交給妳兒子媳婦了,現在妳心裡要真正放下。妳只有放下外面的事,妳的心沒放下,所以沒有感應。勸她要放下,回去再念三年。她回去之後,心裡還是一直牽掛,一下子想到孫子,一下想到這個、一下想到那個。後來她自己,這個心很堅定,她自己念一句口訣,叫做「百不管」。百是一百、兩百的百,不是說一百件事情不管,一百零一件就管,不是的,是所有的統統不管了,叫做百不管。百是所有的,她怎麼不管?有一次她孫子在外面玩耍跌到水溝,鄰居來給她講,妳孫子跌到水溝了。她本來起心動念,趕快去看看怎麼樣,她忽然覺得不行,我要放下,百不管,放下了。等一下,這個吵架了,來找她去理論,百不管,放下了。後來她心裡真的徹底放下,念了三年,見到阿彌陀佛,很高興去給老和尚講,師父你講得對,我就是真的心裡這些牽腸掛肚的事情統統把它放下,我統統不管了,我就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三天後我要往生極樂世界。她非常歡喜,念成就了。這在《淨土聖賢錄》,清朝時代的一個老太太,那個公案叫做「百不管」。可見得這個不管是心裡,心裡要放下。你外面的事情,你管這個事、做那個事,做完就好了,就放下了。你不要一直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那你就會有障礙。你做完就放下,那就沒有妨礙,做再多也不會有妨礙,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所以關鍵在心,不在事。不然你說她統統交出去了,交出去還是不行,關鍵是她心有罣礙。事上沒有妨礙,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要做到這一點,「觀法如化」這四個字,我們不要這樣念過去。觀法如化,你要拿《金剛經》那四句偈來觀,而且這個要怎麼觀?這真的要用功,光念經不叫用功,那只是讀誦。用功是在你生活上,你要去下功夫,你要把這個觀念轉過來,那才叫做功夫,那才有用。所以江味農老居士,《金剛經講義》他講得很清楚,他說他也修觀,修了二十年,好像若有若無,沒什麼感覺。後來有一天他突然悟入這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個重點,「應作如是觀」,他解釋得非常有力。應就是應當,你一定要這麼觀,是這個意思。不是說有觀也可以,沒有觀也沒關係,不是這樣的。應就是確定,你一定要這麼觀,不然你肯定放不下。你這個觀沒有得力,你就不能止,止就是止息妄念,你放不下。「三昧常寂」,你就得不到,下面那句你就沒有了。他怎麼觀?後來他覺悟了,我應該從現實生活當中,每一天面對這些人事物(每一天你接觸到的人,你接觸到的事,你接觸到的物),有順境、有逆境,有順我們的心的事情,有違背我們心意的事情,這個人跟事、物都有,在這個當中要起觀。古大德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妄念一直起來,執著妄念一直起來,不怕,怕我們覺悟太慢。覺悟太慢,我們又隨著煩惱習氣一直走了。覺悟快,他就能轉得過來。所以他遇到順心的事情,他不起貪心,不會很得意、很歡喜。中了彩票,他也不會很歡喜;輸光光了,他也不會很懊惱,他知道都是假的。你中獎了,也是作夢;輸光了,也是作夢,到最後統統是一場夢。所以在這個當中,他就沒有得失心了。遇到一個人對我很好,我對這個人印象很好,不生貪戀之心。這個人跟我很好,我總是要抓住他,希望他不要離開我。這個人看了很討厭,一直找我麻煩,我一直很不想見他,那這個有瞋恨心。順境不起貪心,逆境不起瞋恨,這個就是我們在生活當中修觀的一個重點,就修這個。修到最後,就是清淨平等覺。
平常心,善惡順逆境界我們都平了,沒有是非了。世間人是是非非一大堆,我們沒有了,因為都是夢。不知道是夢,把它當作真的,認真就會在那邊分別、執著、計較,然後就生煩惱,生煩惱就造罪業,造罪業就要受生死輪迴的果報,六道輪迴就這麼來的。「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這個很重要。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常常提醒,遇到一些順境、逆境,我們常常提醒經典這一句話。如果不常常提起,我們一下子就忘記,因為我們功夫還不得力,不成熟。這個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我們功夫才會得力。我們現在打妄想、生煩惱,這個我們很熟悉了,你不要去提起,它都會跑出來。但是現在修觀,我們很生疏,常常忘記,所以要常常提起。每一天讀經就是提起,所以我們經讀完了,你記住經典裡面哪一句,你比較有受用的,你把它提起來就在生活當中去修,你這樣才會有效果。這樣讀經境界提升就會很快,境界提升很快。下面講: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口業」擺在第一個,就是口業容易犯。我們人總是會譏笑別人的過失,不知道自己的過失,這是我們一般凡夫的通病,我們現在改過來,「不譏他過」。別人有過失,我們要回頭先檢討自己,我自己有沒有跟他同樣的過失?這個就是回頭觀照自己,看到別人錯了,我有沒有跟他一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我們要改,如果沒有,我們不要學他。他也就變成我們的一個善知識,他來提醒我不要犯跟他同樣的錯誤,他那樣做是錯的,所以不必要去譏笑他,也不需要去批評。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身業」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善護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四種善的口業,要善護。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身業不殺、不盜、不淫,這個就是身三口四,身口七支的善業,我們要護持。護就是護持,不要犯這個過失。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意業」是主導的,意如果不起貪瞋痴,身口就不會造惡業。我們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念一遍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這是我們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念一遍的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這個諸惡業就是身口意三業。諸惡業,諸就是很多,很多惡業,要具體,建議大家去讀道家的《太上感應篇》。我們讀《感應篇.諸惡章》,一共列出一百七十條惡業,那講得就詳細了,用這個來補充說明《十善業道經》。不然我們念諸惡業,哪些諸惡業也不知道。所以我現在星期一到星期五,大家來上班,我都要帶大家讀一遍《太上感應篇》,大家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諸惡業,就是那些列出來的一百七十條都是諸惡業。諸惡業從哪裡來?「皆由無始貪瞋痴」,就從你貪心起來的。貪瞋痴是主導的,如果沒有貪瞋痴,口也不會去造四種惡業,也不會去譏笑他過,身也不會失去律儀。所以這個主要還是在意,身口意的意,有貪瞋痴這個煩惱,它在主導,它在指揮身口去造惡業。如果意不貪不瞋不痴,要怎麼樣做到不貪不瞋不痴?就剛才講,你要觀。你觀功夫得力了,你貪瞋痴就伏住了、控制住了,它就不起現行,叫伏惑,叫伏斷煩惱。有這個功夫,在我們淨土宗就及格了,我們就可以帶業往生。在其他宗是只能生人天善道。我們淨土宗有伏斷的功夫就有把握往生了。其他的法門都要修到滅斷,那個比較難,我們這個比較起來比較容易。希望我們同修,新年快到了,大家在這個上面能夠進一步去用功,希望念佛功夫不斷的提升,往生就有把握了。
好,今天時間到,我們就學習到這裡。在這裡也跟大家拜個早年,也拜個晚年,國曆年是晚年,我們農曆年,再過一個星期就過年了。祝大家新春吉祥,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闔家平安。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