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藏淨宗學會成立的意義與使命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集) 2019/2/20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60-012-0010
尊敬的諸位法師、同修大德,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我們這節課講題,是「華藏淨宗學會成立的意義與使命」,我們時間有七十分鐘。華藏淨宗學會成立的意義與使命,淨宗學會這個名詞,是在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當年在大陸修學淨土法門、學習淨土經論,提出來的名稱。夏老居士,我們常聽淨老和尚講經的同修都知道,現在大家聽恩師上淨下空老和尚這些年來,給我們由淺入深的來講解《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給我們講這部淨土第一經。這部經是會集五種原譯本,就是《無量壽經》有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這本經也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他發心會集這部經典。在中國一、二千年,從漢朝到宋朝,《無量壽經》經過十二次的翻譯。現在有經題的,在《大藏經》還可以找到經題的有十二種。但是經文保留下來的,只有五種,其他七種有經題,沒有經文,經文找不到了,歷朝歷代天災人禍、戰爭都遺失了。現在我們在《大藏經》只看到五種原譯本,五種原譯本經文的內容出入很大。不像其他的經典,像《金剛經》有六次的翻譯,但是仔細看,翻譯的人不一樣,經文內容大同小異。從這個地方可以知道,在中國翻譯《金剛經》,這個梵文的原本只有一種,只是六個不同的人翻譯,每個人翻譯用的言語文字有一點不同,但是內容大致都相同。從這裡可以判斷梵文的原本只有一種,只是六個不同的人翻譯。
我們看《佛說阿彌陀經》有兩種譯本,一本是苻秦,就是姚秦三藏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就是我們現在大家打佛七、做三時繫念,都是念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他的譯本是直譯。後來到唐朝玄奘法師他也翻譯了,他那是直譯,梵文的原文怎麼樣,他就怎麼翻,直譯。直譯跟意譯合起來,內容也差不多,只是一個用意譯,合乎中國人的習慣讀得比較順口。一個直譯,用梵文的文法來翻譯,讀得比較沒那麼順,只是這個差別,但是意思、內容也是相同。所以說《佛說阿彌陀經》它原來的梵本,判定只有一種。只有《無量壽經》那內容差別很大,有兩種是翻譯四十八願,有兩種是二十四願,還有到宋譯,宋朝最晚一次的翻譯是三十六願,裡面的經文內容出入很大,這一本有的、那一本沒有,那一本有的、這一本沒有,所以這個當中,自古以來,修學淨宗的人就很難取捨。應該淨宗第一部經是《無量壽經》,因為講四十八願,法藏比丘在因地發願,後來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佛號阿彌陀佛,講這個歷史因緣,修學的經過,這是淨宗第一經。淨宗第一經,應該是大家都會去學習的、會去讀誦的。但是反而一千多年來,很少人讀誦《無量壽經》,大部分修淨土只有讀《佛說阿彌陀經》,就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這本,現在這本是最普遍的。
但是《彌陀經》講得簡單扼要,我們一般人看不出它深廣的經義,看不出來。《無量壽經》也有流通,大部分都是曹魏康僧鎧,就是三國之後,曹丕篡位,曹魏那個時代,康僧鎧法師翻譯的《無量壽經》。我們現在在外面看到流通《無量壽經》,大部分是這一本。早期我剛學佛,讀《無量壽經》也是讀到這本康僧鎧的,這本比較有人流通,其他四種就不知道。如果沒有看《大藏經》,我們也不知道《無量壽經》還有這麼多種,而且內容出入那麼大,實在講也不知道。因此這個問題,早在宋朝王龍舒居士他就發現這個問題,本子那麼多不知道讀哪一本,而且王龍舒居士還發心,把《無量壽經》做個會集,但是五種原譯本他只看了四種,缺了一種,他看了四種。這個詳細的,淨老和尚在講《大經科註》,講解《無量壽經》每次講,每次都會交代、都會說明,大家如果常常聽這部經,這個大家自然就很清楚、很明白。王龍舒居士看到四種把它會集起來,經題他改了稱為《大阿彌陀經》,大本的《阿彌陀經》,我們現在讀的這是小本的《阿彌陀經》。
他會集的缺點就是改動原來翻譯的文字,他字改了。他的會集,的確會集起來內容也比較完整,比較豐富,但是缺點就是改動文字。而且五種原譯本他缺了一種,這也是後來祖師大德有批評的地方。他是站著往生的,能夠站著往生表示他會集的經義沒有錯。但是他改動經文,祖師大德就不贊同,為什麼不贊同?王龍舒居士他是當時的進士,學問道德很高的,如果大家都有他的程度也沒問題。如果萬一大家國學的程度,沒有他那麼高、那麼好,來改動經文,的確開了這個先例,後面的人如果沒有他的程度,他去改經文,原來對的,被他改成錯的,改到最後這本經不能看了。
這個事情的確是這樣,我們從二OO一年開始進行印《乾隆大藏經》,原本有些模糊修版,交給世樺印刷廠他來校對、修版。校對,有些他發現錯字改了,有些很明顯的錯字改過來是對的。後來我們校對組又發現,原來有的是對的,他把人家改錯了,還有這種情況,所以我們現在又要重新再去校對一次。這就是改動經文的問題。如果大家程度都很好,改的不會錯沒有問題;萬一他沒有那個程度,他把對的也改成錯的。我們現在才知道,祖師為什麼反對當時王龍舒居士他改動經文,就是這個道理。王龍舒的程度改的是不會有問題,但是以後的人有沒有他的程度?就不知道。沒有他的程度,改了就會出現這個情況,有的地方是改對了,有的地方是改錯了,人家原來是對的,把它改成變是錯的。
過去雪廬老人也講個原則,後來我現在也交代校對組,講一個原則。因為大家發現這樣的問題,沒有人敢去校對了。除非我們重新打字的,有原版可以校對,明顯的錯字可以改過來;如果原版(古時候的木刻版)我們發現它有明顯的錯字,我們也不要改,依照雪廬老人的方式,我們給它註在旁邊,這個字可能就是哪個字,這個字應該是這個字,這可能是當時抄抄錯了,刻字刻錯了,把它註在旁邊這樣就好,原來的文不要改。因為原來這個明顯的錯字,我們改了那這是沒有問題了。但是如果校對的人錯的改過來,有些對的地方他把人家改成錯的,那又麻煩了,所以變成現在沒有人敢做主去改。我說那就不要改,就照雪廬老人這個方式很好,雪廬老人他也做一個榜樣給我們看,錯字他就用毛筆註在旁邊,這個字應該是錯字,應該是哪個字,可能當時抄錯的,你就把它註在旁邊就好。所以現在用這個方式,大家不用去擔負這些責任,也比較好。這也是一個方式。
所以《無量壽經》沒有善本,內容出入大,大家不知道讀哪一本好。因此大概只有讀康僧鎧這本,但是康僧鎧這本讀誦的人,也沒有誦《彌陀經》那麼普遍、那麼多。淨宗第一經變成在中國沒有人讀誦,這也是很遺憾的地方。因為沒有讀誦《無量壽經》,就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由來,它的歷史,法藏比丘怎麼發願,怎麼成就極樂世界,這些我們就不清楚了。不清楚,對極樂世界認識不夠深入,認識不夠深入信願之心就會降低。所以《無量壽經》幫助我們生真信切願的,是有這個幫助,因為它講得詳細,把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兩個世界講得都很詳細。宋朝王龍舒居士他會集也是有這個缺點,所以以後讀的人也不多。但是祖師大德也都有引用他的《大阿彌陀經》,像蓮池大師註解《彌陀經》有引用他的,《大阿彌陀經》它也入藏了,可見得他會集的也沒錯,只是他的缺點就是改經文,這個例的確不能開。後來到清朝又有節校本,做了四種,但也都沒有什麼人讀,都有它的缺點,不是經文不足,那就不圓滿,所以讀的人也少,作出來讀的人少。
夏蓮居老居士發現這個問題,發心重新把五種原譯本來做個會校,會集校對。這本沒有、那本有的把它會集起來,等於是五種原譯本的互補,集大成,等於把五種原譯本的重要的精華都會集在一本。所以我們現在讀誦的這本,我們一讀很順口,經文雖然長,但讀得很順暢,一點也不繞嘴,也很順暢,他沒有改動任何一個文字。過去汐止有居士他也發心做一個工作,把夏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他去找原譯本,這一句是哪一本、這一句是哪一本都註出來,的確發了這個心也不容易。找出來對照,的的確確,他沒有改動原來翻譯的文字,他沒有改,他只是做會集工作,做了十年。這個會集比翻譯難,翻譯自己要用什麼語言文字、什麼文句來翻,自己可以做主。但是會集是會集人家的,自己不能做主,把人家現成的拿來會集,這個工作比翻譯難。所以現在我們淨宗學會學習的主修經典,就是這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本連經題也是會集的。
會集本也遭到現在佛門的大德,在家、出家的大德有很多人不贊成、反對,甚至批評、毀謗。這個做法、態度不是在幫助《無量壽經》的弘揚,而是在障礙《無量壽經》的弘揚。為什麼?你排斥會集本,你要讀五種原譯本,五種原譯本你讀一本不完整,要讀那麼多,你想想,有幾個人能讀?讀一本都很難,何況讀五本!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所以有很多人反對會集本,但又沒有弘揚原譯本。實在講會集本就是在弘揚原譯本,因為它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你沒有弘揚會集本,大家還不知道《無量壽經》,有五種不同的譯本在《大藏經》,所以會集本對《無量壽經》的弘揚,這個貢獻非常之偉大。也不能因為是居士會集的,我們就不接受,這態度也不對,因為佛經的翻譯自古以來,有出家法師、有在家居士大德都有,只要他有道德學問,翻得沒有錯,不管什麼人做的,我們都要接受。所謂依法不依人,依這個法,它這個法沒錯,我們依這個法就好,不是依這個人,這個道理我們也必須要懂。如果不懂,人云亦云,可能就障礙我們這一生修學淨土,往生西方的因緣。
淨宗學會這是夏老當年在大陸提倡,為什麼提倡淨宗學會?首先我們要把淨宗學會這個名詞,它的意義搞清楚,淨宗學會,顧名思義,就是淨土宗學習的一個會所,叫淨宗學會。淨宗學會在以前稱為蓮社,蓮社就是專修淨土法門的一個社團,社會團體叫蓮社,我們現在叫社團。蓮社,現代人聽不懂,所以用淨宗學會這樣的名稱,現代人比較容易理解。所以這個名稱,也是比較符合現代化,這是淨宗學會這個名稱,為什麼稱為淨宗學會的第一個原因,就現代人看這個,比較不會跟宗教、跟迷信聯想在一起。看到蓮社那是宗教、那是佛教,那些念佛的都是老太婆,迷信,他就會聯想到那邊去。所以用學會的名稱,大家說這個學會有學問的,他的感觀也就不同,比較容易讓現代人接受。所以夏老這是第一個原因,用淨宗學會。
第二個,就是我們淨宗學會它的一個特色,就是學習會集本,會集本是夏老他會集的。我們大家發心來學習這一本經,來弘揚這一本經,以淨宗學會這個名義來弘揚也比較明顯。過去各地聽到淨老和尚講淨土法門、淨土經典,有人也想在他們那個地方成立一個淨宗學會,當時我還住在台北景美佛教圖書館,那個時候也常常遇到有人來問,我們要成立淨宗學會,要什麼條件?我說淨老和尚提倡淨宗學會沒有組織,彼此之間沒有管轄權,我們沒有組織,沒有隸屬的關係。所以全世界的淨宗學會都是各自獨立,弘法互相支援,在弘法這方面互相支援。每個地區的淨宗學會,根據當地的因緣來成立,資源比較充足的,成立的規模大一點,但是大也不是很大,不像一般人家大寺院、大道場規模那麼大,也沒有,只是比較大一點。有的地方因緣、資源比較不具足,規模小一點。在全世界各地的因緣不一樣,就各地的因緣去成立就好。所以各地方成立淨宗學會也沒有壓力,你的經濟能力多少你就做多少就好,不要超過你的能力,超過就有壓力,就有負擔。所以大家都沒有壓力,彼此也沒有管轄權,但是在弘法上大家可以互相支援。我們老和尚提出這個,這是一個。
再來就是淨宗學會它條件,主要淨老和尚提倡,學習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你要能接受淨老和尚弘法的理念,你這樣就可以成立了。淨老和尚弘法的理念,務必要聽清楚、聽明白,你要聽經,你要了解,這樣你來成立淨宗學會才有意義。不然掛一個淨宗學會的名義,修學跟淨老和尚弘揚這個就不相應,成立淨宗學會就沒有意義。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的經典,就是夏老的會集本,如果你不能接受這一本,我建議你不要用淨宗學會去成立,因為你成立這個,又不願意學習夏老的會集本,你用淨宗學會這個名義幹什麼?你可以用另外的名稱,你可以用其他的蓮社,或者佛學社、學佛會,或者佛堂這一類的就可以了,或者其他的名稱就可以,就不必要用淨宗學會。淨宗學會,我們必定是主修這部經典。
所以我在英國倫敦、在日本東京成立華藏淨宗學會,我的宗旨也是這樣,在章程裡面,申請我們就是修這一本,主修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是我們主修的經典,淨宗主要修的。其他的大小乘經典,包括世間的善書,像現在傳統文化,這些都是來輔助我們學習這部《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我們淨宗學會主修就是《無量壽經》會集本,跟《阿彌陀經》,現在做三時繫念的《阿彌陀經》,這兩部經是同一部的,一個講得簡單,一個講得詳細,實際上內容是同樣的,是同一部的。《觀無量壽佛經》它有講到觀想,《無量壽經》跟《彌陀經》講的,都是專主信願持名念佛,所以是同部。包括其他的經論有附帶講到淨土的,包括所有大乘、小乘,世間的聖賢經典,我們老和尚提倡的中華傳統文化,這些也都是來補充學習深入《無量壽經》,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你有個賓主分清楚,以這個經為主,其他的經為輔,輔助的這樣就對了,就不會打架,也不會有矛盾了。所以我在英國倫敦、日本東京申請,我都把這個錄進去章程裡面。所以在日本我們現在淨宗又多一派,原來日本淨宗是三派,西山淨土宗專修《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的,淨土宗修《無量壽經》,還有淨土真宗也修《無量壽經》,但是他們是修康僧鎧的。我們現在修夏蓮居的會集本是淨宗學會,所以現在在日本淨宗多一派出來,多一派。
華藏淨宗學會的成立,也是因為淨老和尚開講這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眉註。這個眉註就是過去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在世的時候,這部經他做了個註解,它這個註解用毛筆在經文旁邊,用小字給它註解稱為眉註。當時我們淨老和尚去台中學經教學了十年,要離開台中之前,老師就把眉註的原本交給他。他看到了,他要到台北講經,就跟老師報告,他到台北來想講這個經。當時李老師不同意,說你現在還年輕,這個經在佛門當中有爭議,恐怕這些長老大德不同意,你招架不住,等以後有因緣再去講,因緣成熟了再去講。所以他到台北來也就打消這個念頭,這本經放在書箱裡面。一直放到民國七十五年,李老師那一年三月往生的。往生,他想紀念老師,想到當年老師把這本經交給他,所以這個經他拿出來。當時這個經拿出來,就叫我去跟印刷廠聯繫,請印刷廠來估價,當時這原本拿去照相影印一萬本。印出來,當時也沒有想要講,就是紀念老師,印出來就流通,送給我們這些同修。同修大家第一次看到這個經,這個經從來沒看過,我也那個時候才知道有這本經。不然以前我讀《無量壽經》是讀康僧鎧這本,我在家的時候。那年師父交代我去接洽印這個經,我才知道有這本。
後來很多居士就請老和尚:師父,這個經我們也沒看過,請你來講。民國七十五年那個時候開始講,李老師往生之後這個經印出來,好像是那一年的年底,那個時候開始講。當時在華藏圖書館第一次講,講了九十卷的錄音帶,一次講一個半小時,第一次講。這個經開講了,到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這幾個地方當時老和尚弘法的。早年都在美國,在美國講過一遍,在加拿大也講過一遍,在香港也講過一遍,新加坡好像講過二遍還是三遍。這個經一講一弘揚,普遍受到世界各地修淨宗同修的歡迎,大家都很歡迎,很喜歡這部經典。所以淨宗學會在世界各地就紛紛成立,在東南亞,馬來西亞成立的大概學會是最多,一百多所。在美加也有幾十個淨宗學會的道場,在世界各地紛紛成立。還有依照這個經在修學沒有成立的,像大陸不能成立,但是學這部經、聽這部經的人很多。
澳洲淨宗學會也是因為這部經成立的,那時候洪聖宗、李國峰他們幾個居士,去高雄淨宗學會請《無量壽經》的錄音帶,帶過去布里斯本自己聽,還有給一些認識的同修聽。聽一聽,他們幾個人就常常在一起聽經、念佛、打佛七,原來他們都是佛光山的,後來在自己家裡打佛七。佛光山的法師說你怎麼都沒來?我們在家裡打佛七。佛光山法師說,我們這裡也可以來打佛七,平常他們都打禪七,沒有打佛七。後來也是得力於這部經的弘揚,佛光山在布里斯本中天寺也開始打佛七,不然他們都是打禪七的。所以一九九五年一月,我跟淨老和尚、韓館長到澳洲布里斯本,幫助他們成立澳洲淨宗學會。過了一個月,過完農曆年,館長派我去教他們法器,去教了二十六天,我一個人去的。那個時候,現在的淨宗學會這一間還沒買,當時去只是去看一看,沒有買。原來是洪聖宗居士他要捐一塊地,大家嫌太遠,開車要半個小時,現在那塊地可值錢了,當時那塊地沒有做淨宗學會就錯了。
西班牙馬德里也是一九九七年,比澳洲晚晚兩年,是館長往生那一年,西班牙明師(明師今天有來),那時候他還沒有出家。他也是帶《無量壽經》的錄音帶,帶到馬德里給大家聽,跟陳永森會長他們一些同修,就在馬德里大家聽這個經,再來共修,流通這個經典。後來九七年去,也是協助馬德里成立西班牙淨宗學會,也請老和尚題個墨寶。西班牙淨宗學會到現在還一直在延續,陳會長已經往生很多年,現在他的同修在負責。所以很多地方,都是因為聽到這部經而成立淨宗學會的。我們淨宗學會主修就是這部經典,如果能接受就成立;不能接受,我建議不要用淨宗學會的名義,用其他的名義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義你要修這一本也可以,你要修原譯本也可以,要修哪一本都可以。
但是一旦稱為淨宗學會,就是主修這一本;如果不主修這一本,人家去看了也怪怪的。掛的又是淨宗學會的招牌,又不是主修夏老的會集本,「淨宗學會」的名義是夏老取的,那不是怪怪的嗎?所以華藏淨宗學會成立它的意義,主要就是要弘揚這部《無量壽經》會集本,夏老的會集本,我們自己修學、弘揚,做為一個主修的經典。其他大小乘經論,世間的聖賢典籍,包括其他宗教的典籍,也都是補充說明註解這本《無量壽經》的。《無量壽經》你看這個經題,不是很明白的跟我們講無量嗎?這一部經一展開就無量無邊,含攝所有一切世出世間法,所以稱為無量。濃縮起來就是一部經,展開就是一切經。我們可以講,哪一部經離開《無量壽經》的範圍?統統含攝在裡面,一展開就是一切經,濃縮起來是這部經。所以一部《大藏經》,包括世間的經典,都是在補充註解這部《無量壽經》的,我們以這部為主修,其他經典是輔助。
所以華藏淨宗學會成立,它的意義主要在這裡,就弘揚這部經。為什麼?佛在《法滅盡經》有預言,將來佛經會滅掉,佛法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佛滅度之後,就是叫做正法時期,一千年;佛滅度第二個一千年,就是像法時期。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大家持戒,就能證阿羅漢果;過了一千年進入像法,像法就是相似正法,但是已經沒有正法那麼純,持戒證果的人少,沒有正法時期那麼多,少了。但是得禪定的很多,所以像法時期禪定成就。佛教傳到中國來剛好進入像法,所以禪風在中國就非常興盛,一直到現在。第三個一千年就進入末法時期,照中國的算法,佛滅度今年三千零四十六年;外國的算法二千五百多年,跟中國算法大概差了四、五百年。但不管中國的算法、外國的算法,都是進入末法了,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個成就,在佛教最低的標準,就是你這一生學佛,最起碼能夠了生死出三界,脫離六道生死輪迴,佛法的標準是在這裡,這才是初步的成就,還不是大成就,初步的成就。斷見思惑,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這佛法的標準,這樣才算最起碼的成就。如果學了佛還在六道生死輪迴,以佛法的標準來看,你修得再好,得的禪定再深,沒有出三界,不及格,不算成就。一定要出三界才能算成就。
在正法時期,你只要清淨持戒就能證果;到像法就不行,只能得禪定;到末法,連定也得不到。現在我們念佛有幾個人能念到一心不亂的?那個很難。大概能念到功夫成片,這可以,相似定,欲界未到定,伏煩惱這個還可以做到。真正那個色界禪定,世間的四禪八定我們都得不到。所以在末法,唯一我們一生當中可以了脫生死,只有淨土這個法門。其他很難很難,除非你是再來人,過去生修得很好,這一生來一修成就了。如果過去沒有修得那麼好,你一生當中要斷見思惑很難,不容易。修學其他法門,大乘小乘、顯宗密教,你要出離六道,就要見思惑斷得乾乾淨淨,你才出得去,有一絲毫沒斷乾淨出不去。你看《四十二章經》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你證得須陀洹果,還要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才證阿羅漢果,要把思惑斷盡才能超越。每個法門的條件都是這樣的,這個難度高了,難度高稱為難行道,就是不容易在一生達到。唯有淨土法門信願念佛,帶業往生,橫超三界,我們現在末法,唯一只有這個法門,能夠在一生超越六道輪迴。其他法門很難,我們辦不到。所以末法一萬年,現在我們是末法過了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個一萬年當中要超越六道,唯有依淨土信願念佛才能得度,帶業往生,橫超三界,我們到極樂世界再去斷煩惱。我們在這裡沒能力,斷不掉,換個環境去斷。所以這叫末法,有一萬年。
佛在《法滅盡經》給我們講,佛法會滅的,正法、像法、末法,末法再過去就是滅法,滅法就是這個經都沒有了。這個經第一部滅的就是《楞嚴經》,《楞嚴經》就像照妖鏡一樣,有這部經在它就有個標準在,是正是邪這部經它是一個標準,所以魔要滅佛法這部經先滅。現在已經有人要滅這部經,很多那種出家、在家的,那些學者就說《楞嚴經》不是佛講的,是後來人編的,出種種書、種種理論來否定這部經典,現在已經有人開始在做這個滅法的工作了。做這個工作的人,我們也知道就是魔子魔孫,想盡辦法要把這個經滅掉。滅掉就沒有標準,魔就可以興風作浪,你也不懂,也不知道,受他控制了。
最後一部經滅,所有的經會慢慢慢慢就沒有了,到最後一萬年之後,剩下《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到最後面《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也沒有了,也滅了,只剩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到那個時候有緣的人遇到,念佛還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你就看這部經,真的是度末法一萬年的眾生,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橫超三界,帶業往生。這個一萬年過了,所有的經都沒有了、滅了,沒有佛法了。沒有佛法,要等到下一尊佛彌勒菩薩從兜率天下降,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我們這個人間才會再有佛法。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個時間很長,這麼長時間我們人間沒有佛法。沒有佛法,佛也大慈大悲,這段時間釋迦牟尼佛請誰來教化?佛還是不捨眾生,沒有佛法還是要教化,請地藏菩薩。我們在《地藏菩薩本願經》都念到,佛交代地藏菩薩,我這個法滅了之後,要等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個世間才會有佛法,彌勒菩薩下生示現成佛才會再有佛法,在這個階段當中,這些眾生都交給地藏菩薩來教化。
地藏菩薩教什麼?教孝。《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教什麼?就淨業三福的第一福,「教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先教人天善法的基礎,做為將來彌勒菩薩下生成佛,得度的基礎因緣。所以《三時繫念》第一時都會念到,「龍華三會願相逢」,彌勒菩薩下生講經他只有三會。釋迦牟尼佛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百多會。彌勒菩薩只有三會,第一會度九十六億人,那個時候人的壽命平均是二萬歲,增劫的時候人都修善,二萬歲。第一會度釋迦牟尼佛這個時期受三皈五戒,沒有得度的,在彌勒這一會就證阿羅漢了,九十六億人。第二會度九十四億人,在釋迦牟尼佛這個時期受三皈依的,皈依三寶沒有成就的,九十四億。第三會度九十二億人,在釋迦牟尼佛這個時期,念一句南無佛的,念一句佛號有這善根的,沒有發願往生淨土,在六道輪迴,輪迴到那個時候就碰到彌勒佛,在第三會得度。所以這叫做龍華三會願相逢。世尊他希望我們現在這一生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不要再待那麼久,受那麼多的輪迴之苦。佛總希望眾生早一天得度,勸我們往生西方。如果有人還不想去西方,只好等到龍華三會再相逢。龍華三會,彌勒菩薩他也一定會講《無量壽經》、《彌陀經》,這也是肯定的。如果念佛人到那個時候,聽彌勒菩薩講《無量壽經》、《彌陀經》,那個時候信願念佛往生西方,就得度了。佛總是希望我們早一點解脫,早一天成佛才能度眾生。
所以我們華藏淨宗學會的成立,因緣就是淨老和尚紀念李老師,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個因緣發起的。當時韓館長請淨老和尚擔任第一任的會長,我們老和尚當了十年。到館長往生週年,陳永信居士捐信義路這個房子,以及一些同修捐獻的。淨老和尚就叫我把華藏淨宗學會的地址,遷到信義路,原來附設在華藏圖書館,現在遷到信義路,這個因緣也非常殊勝。我們感恩老和尚,也要感恩當年帶《無量壽經》會集本來的律航法師。他是軍人出家的,這個經是他從大陸帶到台灣來的,如果當時他沒有帶過來,我們也看不到這個經。所以我們台灣的同修大家都要感恩,不但台灣的同修要感恩,全世界的人都應該要感恩。不然那個時候在大陸沒有帶過來,我們也看不到這本經,我們要感恩,這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感恩老和尚,也要感恩帶這部經來的律航老法師,也要感恩政府帶這些人。所以國民黨帶這些人到台灣來有功有過,對台灣貢獻的我們不能抹殺,不能去否定,也要感恩;有過,去平反,去改正,這樣才公平,人心才會服。不能論功不論過,論過不論功,這個都有偏差。在這裡也呼籲我們台灣社會,不要受這些政治人物的操縱影響,自己要理性的去分辨是非善惡。
我們總是三寶弟子,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能感情用事。所以這些都要感恩,人家有貢獻的。不然只念怨不念恩,像《太上感應篇》講的,「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到人家的恩惠,沒有感恩的心;人家對不起我們的念念不忘,怨恨念念不忘。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司過之神就要記過了。現在台灣都沒有人講這個話,所以我在這裡提醒大家,特別我們佛弟子、淨宗弟子。所以,我們老和尚在韓館長往生那一年,他就提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們處處都懂得感恩,這世界就和平。這個世界為什麼不和平?就是《太上感應篇》講的「受恩不感,念怨不休。」人家對我們有好處,都不懂得去感恩、報恩;人家對不起我們,念念要報復、報仇,而且報得都超過。冤冤相報,這個世界怎麼可能會和平?愈來愈不和平。我們反過來,能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對我們好的人也感恩,不好的人也感恩,大家都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這世界很快就變天堂了,關鍵都在人心。
所以,我們華藏淨宗學會的使命,第一個就是弘揚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這一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包括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科註》,註解這部經的。他的註解不是他個人的註解,他是引經據典,以經解經,引用一百九十多種經論來註解這部經典,稱為《大經科註》。我們的使命就是要弘揚這部經典,要繼承淨我們老和尚弘法的志向,以師志為己志,把佛法、把中華傳統文化,普遍推廣到全世界,讓這個世界的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我們的使命跟義務、責任。特別現在傳統文化弘揚最迫切需要的《群書治要》,這些相關的典籍都是《無量壽經》的眷屬。《無量壽經》有沒有講到《群書治要》?有。怎麼會沒有?你拿任何一部經來,《無量壽經》的經義都含攝。《無量壽經》從做人講到作佛,這部經真的是經義深廣無量無邊,究竟圓滿。我們能遇到是多生多世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我們才遇得到,我們應當要珍惜,來學習這部經典。
好,七十分鐘到了,我就講到這裡,下面就是午齋時間,祝大家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