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傳統文化學習班 成德法師主講 (第八集) 2021/6/26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22-0008
成德法師:很高興每一個月可以跟大家做一次交流,在交流之前,在回答問題之前,因為我們有發了老人家的一段開示,這個開示講到「傳統文化老師應當具備的素質」,這是在二O一六年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冬至祭祖法會的談話。
有同修也會說到,他都聽老人家以前講的一套光碟,他一門深入去聽。這個沒有錯,老人家他不管講哪一部經,一即一切,他會把其他三根的重點、大乘教理的重點,在一部經當中把它開解出來。成德自己的觀察,比方說老人家講《太上感應篇》,可是成德聽起來覺得跟講《華嚴經》沒有兩樣。大家去看老人家講《太上感應篇》的時候,《華嚴經》的重點有沒有在裡面?《無量壽經》的重點有沒有在裡面?《楞嚴經》的重點有沒有在裡面?所以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不管老人家講哪一部經,整個儒道,還有大乘佛法的精華都會含攝在裡面,我們對於哪一部經特別相應,可以長期深入去聽。當然聽的過程要解行相應,聽懂一句,我們好好落實一句,因為聽懂是解,落實是行,解會幫助行,行了之後會幫助我們解得更徹底。解行相應我們才能提升境界,不然我們的煩惱不容易減少。
學佛是非常現實的、是管用的,老人家講經的時候說,學了沒有用,那學它幹什麼?所以學一定有自己的受用,首先煩惱輕,智慧能長。不能學佛煩惱愈來愈多,那可能是方法、心境不得當,因為佛法學的是智慧,怎麼我們得的效果是這樣?我們這個就要冷靜下來檢討了,問題出在哪?我們自己的身心問題不能解決,家庭的問題不能解決,那我們對佛法能有很深的信心嗎?所以我們想想,佛法傳承到現在三千多年了,不少代人,都出高僧大德,都真正解決問題了,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老法師講了,人生最高的享受,應該是往這個方向。所以我們可以在一起,這是善友為依,我們一起依止老人家的經教來修學,大家互相切磋,俗話講,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能別人一點,我們就體會到了。
所以蕅益大師提到,在末法修學有四個很重要的原則,「淨社銘」。首先第一個,「淨土為歸」。這一句告訴我們,不能留戀世間,不然就要輪迴;再來,不求生淨土,要靠自己的力量出輪迴,斷見思煩惱,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極樂世界,這跟十八願相應,十念必生。所以淨土為歸很重要。我們可能會覺得我很想求生淨土,但這個不是自己嘴巴講,這個要檢查。世間還有不能放下的人跟事,甚至於是物品,這個古董是我的心肝寶貝,那這個心肝寶貝拿得走嗎?你心掛在那裡,那麻煩了,那個古董的房間裡面,你掛著這個古董,你投胎可能就到放古董的那個房間的昆蟲,你跑去那裡投生。這不是開玩笑的,大家都知道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它裡面就有一個公案,拾得把寺院裡面的動物叫過來,某某什麼住持站出來,那個動物站出來了;某某什麼執事站出來,那個動物又站出來了,嚇得大家說,怎麼出家修行跑那裡去了?對道場留戀,那道場可沒有男女關係,一投胎那就投到附近的這些畜生道去了。這個不是開玩笑的,這都是有公案的。
娑婆有一愛之不輕,臨終被此愛所牽,矧多愛乎?要檢查,還有沒有放不下的?要看破,萬般將不去,什麼都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下一輩子,你最親的夫婦、孩子、父母都不認識了。我保證大家都不認識了,為什麼?因為我們這一世也想不到前世的父母是誰,由此類推,下一輩子我們也不會認識。所以不能再留戀世間,不然又去投胎了。這一生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東土難生,能承傳中華文化,傳老祖宗的文化,這個在全世界唯一一個五千年的古文明,我們有這個機會把那個智慧傳承,真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人最重要的要把這件事算清楚,其他的事你再會算,你擁有了金山銀山也沒用,都是夢幻泡影,帶不走。死生事大,這個重要。
所以真正看明白了,第一大事了脫生死輪迴,而且自己能成就,還給家裡人表演,那是給家裡人最大的供養,這是真正珍惜這一段親人的情義。「但願人長久,唯有念彌陀」,一起念彌陀,種同樣的因,結同樣的果,「親眷永團聚」,都在極樂世界相聚了,「法界逍遙遊」,跟著阿彌陀佛在十方法界度眾生,「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我講得這麼高興,怎麼你們的臉部表情這麼沉重?我們隨文入觀,我們念到法界逍遙遊,我們就要觀想跟著阿彌陀佛到虛空法界去度眾生。
真信切願,沒有不往生的,因為這是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真想去,現在就想去,阿彌陀佛沒有不接的。所以《三時繫念》說:「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這句話是把阿彌陀佛的心講透了,我們今天就往生了,阿彌陀佛見到我們第一句話說,傻孩子,你怎麼現在才來?枉受輪迴的苦,你說冤枉不冤枉?
我也曾經跟我母親說,說您是人家一介紹妳念佛妳就肯念,代表妳過去生就念佛了。我母親說,是啊是啊。接著我就跟母親說了,「那我們」(這個時候要用我們,這個很重要,這個時候可不能說「媽,您啊」,這個是我還沒出家以前跟我母親的對話),又說,「那我們都不是這一生才遇到的,怎麼上一輩子還沒走?一定還有放不下的,這一生一定要放下」。話說到這裡就好了,不要再往下講了,叫點到為止。不然假如繼續講下去說,「母親,妳就是放不下我」,你看你母親聽了心情有點堵了。所以跟長輩講話要拿捏好分寸,不能絲毫讓父母有壓迫感,不行,要「和顏愛語,勸諭策進」,要「怡吾色,柔吾聲」。
這個是淨土為歸,再來,「持戒為本」。因為心淨佛土淨,所以一定要持戒。不只要持五戒,生活也要有規範,生活沒有規矩,心很難定下來,生活會顯得雜亂、匆忙。現在生活心就不定,我們想想臨終能夠定嗎?現在頭腦還清楚,就有點定不住了,更何況是臨終,那可能就更沒把握了。所以生活作息要正常,早晚定課也要持之以恆,包含放東西最好都有定處,不然每天在找東西找不到心裡也很慌。所以學《弟子規》很重要。
我們知道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禪定,所以自己急躁的心一定要調伏。為學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氣定。那浮躁的心什麼時候對治、什麼時候調伏?隨時要下功夫。講話,「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講話速度太快了,講著講著自己的心也開始急起來了,然後聽的人也跟著你一起急了。走路也要定,「步從容,立端正」。一舉手一投足都要修定,「寬轉彎,勿觸棱,緩揭簾,勿有聲」。假如我們家的這個窗簾常常都被我拉壞了,代表心很躁,而且很粗魯。這個都要檢查,襪子人家可以穿一年,我們穿三個月這襪子就報銷掉了。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在哪裡?在生活的每一個舉手投足,都是心的反射。學佛是心去作佛,所以學佛就是要修心,隨時隨地不用急躁的心、不用虛偽的心、不用自私的心,要用真心。
老法師慈悲,讓我們時時可以觀照有沒有在真心,所以他老人家說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五個心就是我們的真心,隨時我們的心念不能跟這五心相違背,一相違背,輪迴心造輪迴業。不能造輪迴業,我們是要去極樂世界的。跟這五個心相應了,做什麼事都積功累德,都是往生的資糧。用真心了,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應酬是念佛,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念佛。這個是老和尚在「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一段非常精闢的開示,老人家把佛法講得非常的圓融、圓滿,我們要很珍惜這麼難得的法語。我們能圓解佛法,就能圓修佛法。能夠圓解圓修的人,他修一天超過不能圓解的人修一劫。一劫很長的,天文數字,可是你看圓解一天的人,他的功德力超過不能圓解的人太多了。所以為什麼聽經重要?要深入經典的教誨,不然沒圓解,甚至於解偏、解錯了,那就適得其反了。
當然,跟著明師受戒,這《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的,我們跟著修行的過來人。修行過來人可不簡單,老人家他的弟弟小他六歲,就沒有學習傳統文化的機會了,老人家還上過私塾。所以一切都是因緣,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從小接觸傳統文化。不只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冷靜去觀察這個世間,很多事情絲毫勉強不得。這個孩子很想學傳統文化,他父母不給他學,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所以佛門為什麼說要廣結善緣?諸位同修,你們的孩子生在你們家很有機會,有機會了可不能喪失掉,我們得要盡力。
成德看了一下,絕大部分問的都是教育孩子的問題,這些家長都很有責任感,非常難得,也可以感覺到在這個時代當父母真不輕鬆。印光祖師有講,在家人最大的功德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教好,然後孩子對國家社會做出貢獻,那這個父母記頭功,功德無量。印祖這句話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假如沒有教好,我們也有過失。這個過失不是我講的,《三字經》有說,「養不教,父之過」,當然我也脫不了干係,「教不嚴,師之惰」。我們從事教學工作也是責任重大,天地君親師,這個名字是很尊貴的,享受這個尊貴的名字沒有盡本分,有罪過。名亦福也,有這個名是福報,不盡本分就折了福報。
所以剛剛跟大家講,「淨土為歸,持戒為本」,這個持戒也是家教,一言一行要給孩子做榜樣。這個在一百年前沒有任何人有異議,在大家族裡面,長輩都有這個態度,在孩子面前,在小孩面前,不能給他不好的影響,這責任感。所以持戒為本,這個戒當中大根大本就是孝親尊師。這在《菩薩戒經》裡面講的,「孝名為戒」,真有孝心的人,不敢做出讓父母、讓老師擔心的事情,更不可能是蒙羞的事。他有這個心境,就攝受他的心,「德有傷,貽親羞」,他羞恥心起來了,重要。
再來,「觀心為要」。從根本修,從起心動念處修,修行不能搞在著相上、搞在枝末上。佛法最重要的不能執著,我們著在外相上,不重視實質,那就愈修愈分別、愈修愈執著。而祖師們都很怕我們著相,比方說我們一聽到精進,心裡想,我一天念十部經,我精進了。那個是手段,真正目的呢?是把心定下來。假如念的時候用好勝心,那這個好勝心增長了,要把別人比下去,那這算精進嗎?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說,以調伏習氣為精進。我有沒有在讀經當中把我浮躁的心調伏了,在讀經當中有沒有把散亂的心調伏了,是藉由這個手段調伏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這個觀心為要就從根本修。
最後一個,「善友為依」。這個也告訴我們,在末法時代依眾靠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剛剛跟大家有提過,我們學佛應該是會煩惱輕,不是說我們要落實到多少程度才會煩惱輕,只要用心落實一句就好了,一定煩惱輕的。任何一句教誨都是指導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任何一句都是,所以只要一直做下去,一定會煩惱輕。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學了五年,我們學了十年,那個都是一個相,有時候這個相還會騙我們自己,我學佛二十年了。大家冷靜想一想,五祖忍和尚把衣缽傳給誰?傳給一部經都沒聽過的六祖,神秀大師經律論都能講,沒傳給他。那重實質,誰真正放下了?他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真放下了;神秀大師還沒完全放下,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個禪宗也好,佛門的公案,對我們有沒有啟示?都是要重實質的。
我們別的不說,假如今天我們連一句都沒有好好徹底落實,我們能改善自己跟家人的問題嗎?那我們不說別的,就舉一句就好了,老法師常常說,「念念為他人著想」,這一句提醒自己隨時提起來,煩惱就輕了,而且身邊的人會覺得我們變了。這一句就好了,其他的先不說了。這一句不難,遇到境界馬上站在對方想,設身處地替他想。很微妙的事情發生了,愈不想自己煩惱愈少;愈太在乎自己的感受,我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統統出來了。所以了凡先生說的,「如斬毒樹,直斷其根」。會修行的人,從煩惱的根部把它斬除掉,就像斬一棵毒樹一樣;不會修行,這棵毒樹我先從右邊的葉子,這個是有毒的葉子,把它摘掉、把它摘掉,右邊摘了一些,左邊又生了更多,東滅西生,解決不了問題。擒賊先擒王,而這一句妙法就是從我們煩惱的根「我執」下手。善友為依,我們互相提醒。
而提出來學習老法師這段開示,是成德感觸老人家慈悲,都是應機說法,看到我們弟子們修行出現一些偏頗、執著了,在這些重大的會議都會應機說法。我曾經遇過一些同修,我對《阿彌陀經要解》特別相應,我現在只聽老和尚講《阿彌陀經要解》。他真聽明白,真幹,很好,但成德會建議他,重要的開示還是要聽,因為老法師會洞察到我們修學出現的執著點。其中這一篇開示真的是針對我們的執著點。
人很容易執著,比方說,我們念這個「傳統文化老師應當具備的素質」,我們一讀下來,我不是傳統文化的老師,這一篇跟我沒關係,你看馬上著相了。其實誰不是老師?當父母的人不是孩子的老師?而且我們要把我們的角色扮演好,沒有做到君親師很難做圓融的。當父親的、當母親的,只有親沒有君,沒有以身作則,效果大打折扣了,孩子心裡不服;沒有師,沒有抓住一些機會點去啟發他,那孩子也增長不了智慧。所以只有親,沒有君、沒有師,做不圓滿。君親師是我們扮演人生的每一個角色都要提起的態度。心境用對了,才能轉境界,任何你面對的事情都是我們的依報,都隨著我們這顆心轉;心態不對了,問題很難往好的方向發展。所以真正會解決問題的人,不是一直想著這個人,也不是一直想著這件事,甚至於還想到睡不著覺,還得吃安眠藥,那就更偏。解決問題從根本解決,是隨時護好自己的這顆心。可是我們太容易執著了,一處理事就著在這個人、這個事上。
所以我們待會會交流所提的問題,但是也不能執著,不能是我們今天聚在一起,我要拿標準答案回去了。諸位同修,沒有標準答案。到時候你把標準答案拿回去,結果緣已經變了,下個禮拜你哭哭啼啼的,說成德法師你的方法不管用。傳統文化是活學活用,萬法因緣生,這個因緣可不是死的,它每天會有變化,要看著辦,要掌握不變的原理原則去處理事。可能我講到這裡,已經有人覺得,太複雜了吧!給我一個特效藥吧,吃下去馬上見效的。告訴大家,想找特效藥的人就解決不了問題,他心態不對。只有面對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有責任,我之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一定改過,我一定去面對它,心態對了就能慢慢改善。
所以只有練心法,沒有練事法。隨時守好這顆心,觀心為要。這蕅益大師說的,「觀心為要」。比方說,我們現在道理懂很多,可是我們的心常常會起情緒、起脾氣,那請問,不把這個脾氣調伏,能解決問題嗎?只要我們去插手了,那孩子、家人、同事他首先說,他不高興了,你講什麼他也聽不進了。所以處理事情的人不能起情緒。也曾經跟大眾說,要教孩子,不要發脾氣;有脾氣了,先不要教孩子。所以沒有練事法,只有練心。心的定力、心的修養,這個重要。
傳統文化老師,其實每一個人在每一個角色,哪怕妳是一個媳婦,妳要把媳婦做好,都要君親師的精神。君,妳要以身作則,讓妳的婆婆敬佩;親,妳要把她當親媽一樣來孝敬;師,妳要用一些善巧方便去提醒婆婆,都是君親師吧。所以今天我們要把這個君親師三寶納受在心田,我們隨時可以提起這樣的態度。那真的這個態度能保持,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哪怕你是個下屬,能不能作君親師?可以,事事無礙,大家要相信真理。我講到這裡,可能你們不信。For example,我舉個例子,全世界第一個漢學系是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的,而建這一個漢學系的人是被賣到美國去做苦工。後來他到了一個將軍的家裡去做僕人,結果這個將軍脾氣太大了,然後其他的僕人都被這個將軍罵跑了,最後剩他,但是這個老闆實在脾氣太壞了,把他轟走了。這個人叫做丁龍。
後來這個大將軍的家失火了,他跑回來幫他救火,其他人沒有回來幫,可能其他的人說燒得好,還對他很生氣,但是這個丁龍趕緊回來幫他。「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他回來幫忙感動了這個老闆。這個老闆感動的問他:「你這麼有德行,你的爸爸一定學問很好。」丁龍說:「我爸爸不識字。」接著這個將軍說:「那你的爺爺學問一定很好。」他說:「我爺爺也不識字。」你看三代人都不識字,這麼懂得仁義道德,震撼了這個將軍。後來他就在他們家待到老了,幹不動了,然後就跟將軍說:「我可不可以拜託你一件事?」然後把他一生所有的積蓄拿出來,說:「你可不可以幫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成立一個漢學系,我希望全世界,包含美國的人可以學到中華文化,這有五千年的智慧的。」那個將軍感動得不行,這是你養老金,他全拿出來了。結果他的錢還是有限,大部分還是這個將軍幫他出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全世界第一所漢學系居然是一個貧民工人成就的,他君親師做到了,感動了他的老闆。所以古人期勉我們,「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這個不是講給別人聽的,講給我們相信經典的人聽,相信傳統文化的人聽。
所以這一篇教誨,每一個人不管扮演哪個角色,我們都要照這些教誨來做。其實作之君也好、作之親也好、作之師也好,都要符合老人家教的這個綱領。而且老人家也不是自己想的,老人家給我們表演「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依循的是什麼?內學釋迦牟尼佛,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外學孔老夫子,這個都是佛菩薩、聖賢,他們一舉一動都是我們行為的標準,所以孔子是溫、良、恭、儉、讓。
而我們自己去觀察我們所依止的老人家,老人家真的不貪,名聞利養沾都不沾,有的統統布施給眾生,一心成就眾生聞佛法的因緣,法寶統統免費的。老人家十幾歲讀不了聖賢書,他把人生的遺憾轉成了願力,希望天下人都能讀聖賢書。我們都是因為老人家這個願才接觸到傳統文化,不然我以前也是很害怕傳統文化。所以這個法身慧命是老人家救的,不然我一看到文言文我就緊張,考試考了好多年,考得一看到文言文就害怕。心態被調整了,老法師說,這是老祖宗對我們的慈悲,我們學了就能跟幾千年的祖先學習,會文言文,拿起《論語》就跟孔老夫子學習,全世界只有我們中華民族有這個福報。
所以老人家表演不貪。不瞋,每一個親近老人家的都覺得和藹可親,如沐春風。老人家隨問隨答,智慧如海,不痴。非常的謙虛,我們有時候跟著老人家送來賓,這些來賓全是他老人家的學生,送完,「他們做得好,我很佩服他們」,我們聽了都很感動。不疑,你看老人家,「我相信我三個老師,我不懷疑。會集本是我的老師傳給我的,天下人都不弘揚,我照樣弘揚」,對佛菩薩、對聖賢、對自己老師的信心,這百分之百的信心,不疑。溫和、善良、恭敬,老人家對待人、對待事情,有時候我們呈上去的報告,老人家都是給我們眉註,還畫紅線,然後給我們指導。他事情已經很多了。所以老人家一舉一動都變成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很自然浮現在面前,不過差距太大,有時候就會覺得很慚愧,但是「縱去遠,以漸躋」。恭敬、節儉、謙讓。
我們能有這樣的心境,相信任何境界都會因為我們用了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的心,用溫良恭儉讓的態度處理,事情一定會愈來愈好的。這個我們就不細說了。
我們直接進入題目,跟這些教導有相關的我們再來呼應一下。剛剛跟大家有溝通,不能執著說要來要一個標準答案,最重要的是掌握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則。剛剛說的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就是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則。首先我們要相信,有佛法就有辦法,信為道元功德母。不只要相信佛法,還要相信自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個重要。有一個同修說:「我很相信釋迦牟尼佛,可是我不相信我自己。」我說你這個邏輯有問題,你相信釋迦牟尼佛,那釋迦牟尼佛講的第一句話是什麼,開悟之後?「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那你相信釋迦牟尼佛表現在哪?表現在不懷疑他講的話。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那他第一句就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我們也是眾生,那你怎麼不相信自己?
大家去觀察,有沒有感覺我們都是順著自己的想法,要觀察自己的念頭跟經典相不相應。所以老法師說的,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不能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還沒有證阿羅漢以前,不可以輕易相信自己的意思。
在還沒有講問題以前,我跟大家一起共勉,先有信心;再來,解決問題不能急,「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我看我們東南亞來了不少人,我好久沒講家鄉話了,食緊弄破碗(欲速則不達),你吃得太快,把碗都給摔破了。所以要沉穩才處理得了事,不能急躁。要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有耐性、要冷靜,而且不只是雙管齊下而已,可能還要多管齊下。我們掌握了原理原則,就知道怎麼樣來多管齊下了。
我們請我們魏老師念一下問題,這個是我們楊醫師特別體恤,還請我們魏老師念題目,謝謝。
魏老師:好的。第一個問題,八歲孩子,智商比較高,三年級學到高中的數學,學任何自己喜歡的課程非常快,但是自我意識非常強,做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做主,不容易聽進去其他人的建議,和其他孩子在一起也不太有團隊精神,比較堅持己見,但平時有在念佛持咒。請問老師,這樣的孩子如何教育?謝謝。
成德法師:你們在聽成德回答問題的時候也不能執著,有可能我待會會說,某某同修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到時候叫到你,你要做好準備。有人開始緊張了。你太容易緊張了,強者先牽,我才說一句話,你就開始緊張了。你可不能下一個結論說,是成德法師讓我緊張的,那你就把責任推卸給我了。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
我這個不是強迫大家,我是要告訴大家,你在一個因緣裡面,這個是成德法師回答問題,那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假如問你,你聽完這個問題,你的腦海裡有浮現什麼沒有?我請教大家,這個問題聽下來,你的腦海裡有沒有浮現哪一些教誨、觀點,老和尚的經教?假如你腦子一片空白,那就代表這些經教沒有在你的心裡,所以遇到事情你提不起來。所以聽經要納受。
這個問題我們從一個大的格局來看,第一個,這個是教育的問題。首先,教育我們想到什麼?這個沒有標準答案,你們不要太緊張。教育你要看得深、你要看得遠,我相信大家都接受。你現在這個問題是要看得很遠來解決,還是只解決眼前?我們現在往往解決問題都是症狀解,症狀解會有副作用,要標本兼治的方法。所以有時候我們一聽問題,可能當家長的人就覺得,我的孩子也有相似的問題。套一句我們王老師的話,我們王老師在嗎?
王老師:感恩各位老師,感恩成德老師。
成德法師:王老師賢伉儷跟大家揮個手。我請王老師跟大家揮個手,大家不要迷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他們夫妻是一門深入怎麼當爸爸、怎麼當媽媽,所以這個術業有專攻。所以我有靠山,我答不上來,他們馬上會見義勇為。所以我看到他們來了,我心裡比較有底了。大家不要迷信,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
我們來看,假如我們看得遠,我們今天要成就這個孩子,讓這個孩子這一生自利利他。人不自利利他會幹什麼?就會在人道造業。三善道觀光旅遊,造完業就回老家三惡道去了。所以得了人身最重要的是修行,自利利他,行菩薩道。所以有人跟老法師說,那個貧窮的人好可憐。老法師說,有時候有錢人更可憐。因為他有錢他會造業,你看他吃一頓飯,幾十條眾生的命、幾百條命就在那個餐桌上。他有福報,可是造多少業。吃牠半斤,還牠八兩。
我們要培養一個孩子,德者本也,才者末也。大家注意這個題目,智商比較高,三年級就能做初高中的數學,這是他的天分,但這是才華,才華要歸德行來統帥。所以假如他的德不穩,他才很高,那就麻煩了,他會恃才傲物。四大煩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假如他因為才華高,那個我見,自我意識愈來愈強,誰的話都不聽,怎麼可能不遭難?那個我慢,你看歷史當中好多很有才華的人被人家殺了,因為傲慢得罪人,惹來殺身之禍。
所以建議大家,可能我接下來會建議大家看不少東西,你們也不要我派的功課太多下一次不敢來了。因為我們確確實實要建立起正知正見,對人對事對物正確的觀念態度。我們不建立起來,那我們每天處理事依什麼標準?我們的標準一用錯了,事情愈來愈糟了。努力有結果,不一定會有好結果。
司馬光先生花了十九年寫了一本《資治通鑑》,他開篇就以一個歷史事件告訴我們「才德論」。這一篇教誨,我們請工作人員發上來。司馬光先生很了不起,他人生的閱歷智慧很高。他說道:德才全備是聖人,德行勝過才能是君子,才能勝過德行是小人,才德都沒有是愚人。沒有聖人跟君子可以用,寧肯用愚人,不要用小人,因為他總結了好多國家跟大的家族,就是用了才能勝過德行的大臣或者是子孫,結果這個國家跟家族就滅亡了。
所以我們在栽培孩子,假如輕重緩急沒有辦法掌握,「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我相信這個出事的孩子,那父母都是為他好的,可是他假如沒有智慧,他用的方法錯了,就把這個孩子給毀了。我們看到很多家長,很重視他的分數,重視他的知識、學問,沒有重視他的德行。我們看到好多悲劇,其實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在於,父母教育孩子,什麼是根本、什麼是枝末沒掌握住,捨本逐末,急功近利。我們處在的社會是整個商業時代,不知不覺就被這個風氣給影響了。所以一定要有正確的知見,我們才能安心,理得心安才不會隨波逐流。
我們剛剛提到了,德行重要,這些智商,他的數學能力是才華,而教育指導我們長善救失,他的自我意識,這個我們要救他的失。不容易聽進其他人的建議,只要他這個習性不改,他五倫關係都會出問題。這個是鐵定的,這個沒有僥倖的。
剛剛我們提到,王老師給我們講到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所以我們當父母的有時候要觀照,孩子現在的習氣有沒有受我的影響?成德不是說一定是父母的影響,這個沒有絕對,有果必有因。比方說成德舉一個例子,我的得失心不是我父母給我的,是我過去生的習氣。這個我們很客觀來分析。我是特別感謝父母,他們的身教讓我的得失心調伏下來了。所以孩子的問題,要不是過去生習氣帶來的,要不是這一生受父母長輩的影響,他有因有緣才會結這個結果。現在的行為是結果,我們不把原因找到,怎麼對症下藥?所以我們現在討論問題就是要解決問題,其實解決問題,處理家庭的問題,跟大夫治病完全相同的,得把脈,這問題的根、病根在哪?得要對症下藥。
我們從這個問題再來看,假如這些不好的習慣態度是受父母影響,那父母要趕快調整;假如是他過去生帶來的,那父母要趕快更努力的做他的增上緣。三管齊下,我們提到教育,大部分都跟這三個角度、三個綱領有關:身教、言教、境教,境教是環境。他整個家庭,他所接觸的環境的氛圍是什麼,這是境教。身教,那我們的身教就要下在懂得尊重別人的意見,謙虛接受別人的勸諫,這個叫對治。孩子吝嗇,我們就要布施給他看;孩子脾氣大,我們就要把忍辱表演給他看;孩子很散亂,我們要把定力、把生活很有規律演給他看。像成德比較容易浮躁,我的父親辦事非常的細緻,他東西都是收得好好的。我自己善根不夠,目前這個優點我還沒有傳承,但是確實給我好的增上緣。
當然我們剛剛再拉回來,德行重要,所以只要他孝親尊師的善根一起來,地藏菩薩表的法,開發心地寶藏。我們要知道,你只要長善,他的壞習慣就慢慢消下去了,因為壞習慣都是妄心,它不是真的,只要善愈來愈長,惡就消下去了。所以我們要從孝親尊師來做身教,然後也要有耐心;這個言教也不能發脾氣,不然會適得其反,要有耐性,循循善誘,這是孔夫子給我們的榜樣;再來,整個環境要經營好。言教也要抓住很多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那個機會點,我們要掌握住,這個叫及時法,他就印象深刻了。
我們複習一下,我們看王老師上次講課,我得給王老師講一下,我是很認真聽了。當時候他女兒小時候,坐在車上,他提醒很多次,安全帶要拉上。後來有一次上車了,安全帶又沒有拉上,結果王老師就處罰了,然後還告訴她,我們家族當中哪一個長輩就是因為沒有上車拉上安全帶,最後造成自己跟家人終生的遺憾,那個就是機會點。結果從那一次以後,他的女兒一上車第一個動作,馬上就把安全帶拉上了。所以這個機會點,而且處罰她的時候是把道理告訴她,不是發脾氣,那個真的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讓她長記性。
我們再講下一個問題。
魏老師:好的,第二個問題,父母學傳統文化,會給孩子經常找人做催眠,也會誦經,請問老師這樣做如法嗎?會有哪些正面負面的影響?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我們學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師承,老師帶領我們。《論語》裡面說:「不踐跡,亦不入於室」,你要跟著已經成就的老師,他修行是過來人,你要踏著他的腳步,你才能夠登堂入室。所以為什麼剛剛先問大家問題?我們第一個問題問下來了,我們有沒有能想到老法師是怎麼教我們的?我們假如腦子一片空白,那老人家教的那些東西我們都提不起來了。
我們來看這個問題,現在孩子成長中遇到很多問題,那老法師教我們怎麼面對問題?你要把問題的原因找出來。你催眠的目的是什麼?催眠的目的能把原因找出來嗎?假如能找出來,然後用了之後又沒有流弊,那這個才能用。《了凡四訓》提醒我們,「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父母老師考慮事情得要考慮深、考慮遠。
我們佛門有一個規矩,不以神通度眾生,這就是考慮流弊。佛菩薩有神通,妖魔鬼怪也有神通,魔王也有神通,佛菩薩不以教學而現神通,那就跟妖魔鬼怪、跟魔王分不清了,流弊就出來了。所以佛門有一個規矩,你現神通了馬上就要走,你透露身分了馬上就要走,因為對眾生沒有益處了。你現神通、透露身分,那眾生找到你就是讓你摸摸頭,然後他業障就消除了,他全部變迷信了,那你還留著幹嘛?走了是提醒他,你們都沒有珍惜,我走了,提醒一下。但是佛門的規矩,要走。所以假如你們有遇到說他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他是什麼化身,沒走,假的。大家要會判斷,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這些邪魔很厲害,他特別研究人的心理,他一看你一提到升官發財眼睛就亮了,他就順著你的貪心講,順著你的執著講,愈講,「講得好,講到我心裡去了」,你就慢慢上鉤了。所以都要形成判斷力,不以神通度眾生,說了他是什麼再來的一定走,沒走是假的。
再來,六祖惠能大師告訴我們,威音王佛以前有無師自通的,威音王佛以後沒有無師自通的。所以只要是真正修學成就的人一定有老師,但是一般的邪魔都是強調我突然開悟了,我突然到了什麼地方,什麼神跡出現了,都是搞這一套。所以只要他沒有承傳的老師,一定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不管他修哪一個宗。我們看老法師的傳承,印光祖師、李炳南老師,李老師又把《無量壽經》會集本傳給老法師。所以六祖大師這句話很重要,提醒我們後世,一定有師承,不然靠不住。所以不能用神通。
催眠,這個成德沒研究,可是我們要冷靜,這個催眠的理論誰發明的?在用催眠的老師,他自己的修學平不平穩?你用了這個方法,大家的心態正不正確?解決問題的心態對不對、會不會偏頗?這個都是要很冷靜對待的。老法師並沒有提倡催眠。所以你用的任何一個方法,要是覺悟的人傳承下來的,而且我們自己用的時候,自己也要非常穩定的修學狀態,才能把它用好。
所以有沒有看到,這個問題也必須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遇到問題先不要著急,我們說病急會亂投醫。心要定下來,心不定下來,感召的緣分很可能都不是很好的緣。大家冷靜去觀察,一著急,感來的都是業緣。比方說有些人找對象,一急,麻煩了,找錯了。比方說找員工,一著急了,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五倫關係裡面,在處理事都不能著急。
所以《聖學根之根》,我們看以前小朋友學的第一句《小兒語》:「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為什麼以前培養出來的是小大人?從小他就教他要安定。那個安定不是凶他凶出來的,也不是壓他壓出來的,都是自己父母的身教跟很有耐性的言教,還有那個境教,自然孩子潛移默化影響了。所以處理問題,自己的心要先定下來。然後用經典、用老法師教我們的教理來思惟這個問題,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看到問題了,要標本兼治,不能只是症狀解。
再來,這裡有提到誦經,誦經是個好方法。所有的問題都跟業力有關,那個業力現前的時候,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想這樣,還是往這裡發展。大家有沒有經驗?明明要去跟這個人談話,說我一定不能跟他發脾氣,結果一見面還是衝突了,去以前都一再提醒自己。所以為什麼要修行?要有戒定的功夫。那不只是說要去以前提醒自己不能發脾氣,平常就要練出戒定,要扎三根,要讀經、念佛修定。真正去跟他談話的時候,稍有情緒起來,馬上內心裡面「阿彌陀佛」,把那個情緒能調伏下去,沒有被對方轉,才能夠轉這個境界。我們真心去對待他,彼此就不情緒化了,他也感覺到你的誠意,兩個人的理智互相交感,事情就有好的發展。
這個誦經可以消業障,《地藏經》告訴我們,你幫一個人誦經,他得七分之一。更理想的是你帶著孩子讀經,他自己讀消的業障更大。而且也不是要求來的,還是要靠帶動,父母自己要帶動。當然也可以我們說多管齊下,他所接觸到的長輩大家都能有共識,都來帶動這個孩子,甚至於教他的老師。所以教育要合力,最怕的就是不能合力,夫妻看法不同,公公、婆婆看法也不一樣,然後外公、外婆又不一樣,分好幾派。但是不能生氣,還是要用真心慢慢去轉,「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定轉得過來的,為什麼?畢竟大家的目標都是為孩子好,只要我們自己的身教做好,慢慢慢慢人家認可了,就能轉過來。尤其你一心為孩子好,祖先會保佑,佛菩薩會加持。佛菩薩是同體大悲,你真心要成就孩子,都會加持。我看你們的表情不夠相信我講的話,真的會加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我們看第三個問題。
魏老師:好的。第三個問題比較長,一個提問裡面其實含有三個問題。
學生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在一所私塾裡面學習。女兒正常,兒子患腦癱,在私塾裡的專門給腦癱孩子的班級。私塾老師說女兒根性不錯,讓女兒在一段時間內只拜佛,別的事不幹,先取得往生資格,先開悟。不知道四五歲的孩子可否這樣?
接著,私塾的腦癱孩子們只念佛、拜佛、誦《無量壽經》、種地,沒有讀書寫字之類的課。而腦癱的孩子們不會表達,所以急著想吃飯或者想要幹什麼的時候就會哭鬧,有些壞毛病。這個時候老師就會讓義工們打孩子,來控制孩子的失常行為。這位學長不太接受打孩子,覺得「七不責」說不能在吃飯的時候打孩子,理論講不通。但是老師說他們比較特別(就是患腦癱的孩子比較特殊),他們吃飯、犯錯,現在不打什麼時候打?過了這個犯錯的期間就過了教育期。學長雖然遵從老師的說法,但心裡也是非常疑惑,請問「七不責」的規矩是分正常孩子和腦癱孩子的嗎?
最後一個就是,如何用傳統文化私塾模式,來讓腦癱孩子也能享受到和正常孩子同等的老祖宗教育?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我們首先來看,可以感覺到我們娑婆界現在業力不輕,「五燒五痛,久後轉劇」。可是我們冷靜想一想,我們這二、三代人忽略傳統文化,現在人造的業是一百年前人的幾倍。所以大家冷靜看看,現在有先天疾病的人為什麼比例愈來愈高?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兩個字,「因果」。所以我們家中有業力,我們也得要懺悔,很可能是我們過去今生有做錯事情。所以深信因果很重要、很重要。
我們今天要面對人生很困難的挑戰,其實再怎麼困難,也只是我們的念頭而已,「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我們也有遇過長者,她的孩子也是小時候發高燒,後來一生都是算身體有殘障,但是她接受了,她也盡她母親的責任。後來她學佛了,她這一生盡了她的責任,孩子也送走了,她也沒有怨天尤人,最後她自己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說實在的,人生很短。人生現在縱使遇到逆境、惡緣,但是畢竟我們得人身、聞佛法了,人世間這些不幸一眨眼就過去了,要往更長遠去看。不然有時候我們想到這些遇到的境界,常常自己又很難受,就愈來愈消極、悲觀,就把我們得人身、聞佛法這麼無量劫來的因緣錯失掉,就不好了。所以老法師有一句法語期勉我們:「咬緊牙關,此生證無量壽。」很快的,成德有時候想想回外婆家,那都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想起來好像昨天一樣。所以我們要以深信因果的態度來面對人生,我們就內心不會有埋怨,心境一轉,境界也會跟著轉。
《金剛經》說道:「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話我們要給它體會清楚。他今天在學佛,結果遇到人家毀謗、輕賤,那是因為前世種了惡因,而這個惡因本來是要到三惡道去受報的。大家要知道,造十惡業到哪裡受果報?三惡道。結果因為這個人輕賤,重罪輕報。所以真正明理的人,這一生沒有壞事。人們覺得壞事,那是他自己的感覺。這個《金剛經》就告訴我們,為人輕賤,把要墮三惡道的惡因報掉了,重罪輕報,「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然後這一生可以成佛,「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
我們了解了這個真相,《金剛經》就是把這個真相講出來了,難怪老人家在他講經的攝影棚裡面,那個對他毀謗、侮辱最多的人,老人家給他立牌位,每次講完經都給他迴向,真對我們有恩德。所以諸位同修,所有你所遇到的人生的逆境、惡緣,都是把我們過去生造三惡道的惡因報掉了,要歡喜去面對。而且當你歡喜以後會轉境,你不被境界搞得怨天尤人,你還感恩,不被這個境轉,能轉境,能把冤親債主轉成法眷屬。你跟他的惡緣報掉了,他一想,世間還有這麼好的人。你跟他報完之後,他冷靜下來,他這麼惡劣對待你,你不只沒有生氣,還幫助他,就轉了。所以轉煩惱為菩提,化危機為轉機,化悲憤為力量。
所以我們家裡的人縱使有業力,但人生短暫,我們掌握這一次得人身、聞佛法,來護念家裡有業力的孩子,他業慢慢消掉了,那全家也可以同生極樂國。所以我們當父母的人也要有願力,「但願人長久,唯有念彌陀;親眷永團聚,法界逍遙遊」。
我們回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當老師的人講的話要契理,還要契機,你給學生、給家長的建議都要契理契機。今天面對一個孩子(這個女孩),你只讓她拜佛,別的事都不幹,先取得往生的資格,先開悟,那要看這個孩子的根性。我們有聽過,八歲的女孩,她父親在念《阿彌陀經》,然後她很歡喜,她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念。那是愈念愈歡喜、愈念愈相應,最後她真走了。可是這樣的孩子多不多?不是很多,少之又少,一般的小孩都是依照先扎孝親尊師的根、先扎德行的根,先從《聖學根之根》這些蒙學開始培養起來的。「世有大儒,始有高僧」,這是印光祖師強調的,一般都是先扎基礎。像這個八歲孩子直接就往生極樂世界,那這個是特例,也是給我們信心的。假如我們用的方法跟這個孩子不相應,那鐵定他做著做著也做不下去了,所以這個都要就事論事。你今天叫孩子一直拜佛,拜到他不想拜了,你還叫他拜,最後他反感怎麼辦?都要順勢而為,要應這個孩子的機。更何況我們當老師的拿到往生把握沒有?我們自己都還沒做到,我們都幫人家開藥了。所以這個都要思惟清楚,不能給人家亂開藥方,都要就事論事。
所以一般的孩子,我們還是遵循老祖宗教學的次第,老人家說的,小學學做人,中學學做事,大學學為政。不管他可以學習的時間有多少,這個次第重要,先學《根之根》,學做人;再來四書五經,學做事;最後學為政,在各行各業他都有管理能力,這個是《群書治要》。一般來講都是依這個次第,除非妳的孩子每天一直拜佛拜得煩惱輕智慧長。照邏輯來講,這個能拜三年,每天從頭拜到尾,這個孩子會開悟。假如真的愈拜她頭都放光了,請妳要送到英國漢學院來,因為我現在都是德薄位尊,硬扛著這個工作,她開悟了,趕緊來承擔我們的工作。
這個母親有強調,我百分之百信任這個老師,妳的態度很可貴,但是也不夠理智。佛陀告訴我們四依法,這是他要滅度以前交代的,第一條,「依法不依人」,妳不能因為相信一個人,他說的妳就不用經典去印證了。我曾經遇到同修,那時候我還沒出家,這個同修一見到我挺激動的,「蔡老師你講什麼我都相信」。我說你別害我,我講的跟老法師講的不一樣、跟經教不一樣,你要提醒我,怎麼說我講的你都信?我們都還在修行,蘇東坡先生德行這麼好,八風都會動,更何況是成德這個沒有根基的,大家再這麼恭維,那真是古來征戰幾人回。所以連護持弘法的人都不能感情用事,都要用理智來護持,現在很多修行人都是被信眾護持到財色名利去了。所以佛陀表演得很重要,四事供養。結果供養到他貪婪世間的享受,把他的道心都給護偏了、護沒了,那怎麼叫護法?所以都不能感情用事。
所以這裡提到了七不責,我們首先要體會到什麼?古人不管當父母、當老師的,心地柔軟,為孩子著想。所以他會考慮,我現在責備孩子可能會造成他身心的損害,所以不會急著在這個時間點去教孩子,這才體現我們的柔軟、慈祥。我相信這個老師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有時候我們把佛法用錯地方,你沒有應那個機。你說,那我恆順眾生。他的想法已經錯了,你還恆順他?你還要首先思考,有沒有人的話可以讓他馬上調整,假如還有,你還恆順,那你佛法用錯地方了。除非說誰的話他都聽不了了,你也阻止不了,那當然只有恆順了;有人還可以勸他,那你不是把法用錯地方了?「善相勸,德皆建」,我勸不了,我得找可以勸他的人。所以現在很害怕把法用錯地方。
可能這個老師他覺得這個機會點要抓住,要打他長他的記性,他下次才不會鬧。可是我們做了事得要總結經驗,首先第一個,他肚子餓,肚子餓了,那我們當父母老師的很自然的給他吃。我現在覺得,我們這個學大乘佛法學得有點怪怪的。這個也很正常,為什麼會怪怪的?因為我們從小沒有學儒家、道家的教誨,沒有這個做人做事的基礎,不懂得體恤人心,不懂得人情世故,真的會把法用出來讓人家覺得怪怪的。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一個道場負責人,人家把新鮮的水果送來了,裡面有青少年、有大眾,然後他就對著孩子說了,「你們的福報不夠,不能吃新鮮的,先放一放」。結果後來東西放壞了,然後也沒丟,把壞掉的東西放在粥裡面煮,你們吃。大家想一想,這種做法,這個社會大眾沒學佛的人聽完之後,他會怎麼看?你們這個學佛的腦子有問題,怎麼幹出這些很怪的事情?因為我們的心境跟古人不一樣,你看古人,他很有責任,他很會愛護年幼的人;再來,他很守本分。很多人不孝敬婆婆,跑去做義工,婆婆不高興了。我聽到一個幼兒園園長,不好好管理她的團隊,跑到當地一所一千多年的古寺做義工,她說到古寺做義工功德比較大。你說這社會大眾聽了,他怎麼認同佛法?
所以印光祖師、李炳南老師特別提醒,「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你看我們古人根本不可能起這樣的心念,我們居然還說佛法教的,以苦為師,不能吃新鮮的。我跟大家講的都不是我想像出來的,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今天跟人家借錢,後來有錢了,沒有去還錢,去到另外的因緣布施。你說這個借我們錢的人知道了,人家怎麼想?可是我們冷靜觀察一下,古人一跟人家借錢,哪怕他不識字,他心裡怎麼想?我趕緊要給人家還。他一有錢他趕快去還,還了之後心上的石頭掉下來,覺得欠人家他很難受。可是我們因為從小不是在這種傳統文化的氛圍,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心境沒有到位。所以為什麼李炳南老師九十歲了還要講《常禮舉要》?我們要補這個課。為什麼他要講《論語》?九十歲,那麼大年紀了,親自來講,給我們補這些做人做事、人情事理的課,不然我們心會用錯了、法會用錯了。
像這樣的問題,你隨時準備沒有含防腐劑的餅乾不就好了嗎?你說不能壞了規矩,不能吃飯他先吃,那你先給他三片餅乾,他沒那麼餓了不就好了嗎?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方法可能就出來了。而且我們要知道,這樣的孩子他本身的業力比較強,你對他要更多的愛心跟耐心。所以我們當父母老師的,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真的要讓他們對我們有信心。他在受報當中,受業報,你給他真正的愛,他會非常相信父母跟老師,有可能我們就變成他這一生了脫生死往生極樂世界的增上緣。只要我們有這個願心,絕對做得到,「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當然,在團體當中,我們也不能一直是在要求老師,有時候他也有他看不到的地方、做錯的地方。因為大家都是成年才學的,我們也不能說一下子要求他要變成聖賢人。我們客觀來講,萬法因緣生,我們也在修行,我們自己想想,我們二十幾歲才學、三十幾歲才學,我們現在調伏自己的習氣容不容易?所以我們也要守忠恕之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善相勸,德皆建」,我們也以很真誠的態度,就這些教學的實際情況,覺得不妥的,也可以以經典跟老法師的教導來提醒老師,我相信這個真誠可以感通。
你說這個老師不能接受呢?那不能接受,確實不是我們的態度,那我們也不能勉強。但是只要我們用的是真心,他的方法又不對,那我們自己對孩子有責任,我們也得要護孩子把他護對,那可以先帶回家自己教。只要老師教的偏掉了,那我們也要適時調整,相信妳這分真心會感應更好的緣分出現。感應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一開始跟大家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大家相不相信佛菩薩同體大悲。所以真的佛菩薩、祖先都會保佑,只要我們用對心,不執著,適當調整因緣,自然會有更好的感召、更殊勝的緣。當然都要盡到心,「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還有問到,正常的孩子跟腦癱的孩子,是不是可以同等受到老祖宗的教誨?
他們只是有一些業報而已,還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最重要的,我們身教,父母老師身教做好,要更有耐性、更有愛心,就對了。好像有一個動畫片叫「念佛成佛二十則」,其中有一個叫王呆頭,大家有沒有印象?他有業報,所以人就糊塗,人家都叫他王呆頭。後來有一個修道的道士覺得他很可憐,把他收成弟子。結果這個師父就覺得他這個情況,那就只能念阿彌陀佛了,就教他念佛,有時候還打他,不聽話打他。結果這個王呆頭就一直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一天他就哈哈笑,笑笑笑,這個師父看他笑,以為他不大正常,就拿棍子要打他。他就跟師父說,「你不能打我」,他念到開悟了。所以不能輕慢任何人,有時候他的業報報完了,說不定他比我們早成就。所以要禮敬諸佛,不可以輕慢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學生,真誠的去帶動他,去以身作則。次第還是老祖宗的經驗,從《根之根》這樣學上來。當然,依他的時間,你量也不要太大,也不要學得讓孩子反感,這樣就欲速不達。
現在已經是我們神州大地,東南亞都已經是十一點半了,現在是五月,我們叫毒五月,不能太熬夜,所以請我們在神州大地、東南亞的同修你們先休息,不要熬夜了,我們之後有錄音錄像再發給大家結緣。我們先休息十分鐘,大家再回來。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萬法因緣生,有一些身體的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為什麼現在多動症的這麼多?它是一個結果,原因出在哪?這個從中醫、從整個孩子的心理怎麼形成的,這個我們要把因找到才好去改善。我們請魏老師再念下一題。
魏老師:好的。小男孩九歲,到意大利五年,學習中文沒有問題,數學一般,但是意大利語一直學不起來,有很大的障礙,學的內容轉眼就忘。該小孩坐不住,特別活潑,但是喜歡行持善法。想請問老師應該如何幫助他?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好,謝謝。這個問題,剛剛我跟大家有提到了,我們聽到每一個問題,首先我們提起的是哪些經教?這個很重要,我們自己要會思惟,正思惟。有可能是親戚朋友也會問你,你也要能夠判斷,能夠給予寶貴的建議。
那我們要多學習《禮記.學記》,這是我們老祖先留下來非常精闢的一個教育哲學,教也者,長善救其失,就這兩件事。剛剛他有問題了,這是救他的失;他也有善,你要給他增長。而增長當中最重要的,孝親尊師的根基要幫孩子扎下去。這個也不是要求來的,要透過父母自己的身教、境教、言教,這多管齊下。而且還不是有一種要求心去做的,是發自內心,真正去孝敬。父母自己去孝敬爺爺奶奶,去尊重老師,你那個真心流出來,孩子就受你感動了。你不是刻意要做給孩子看的,要自然中自然相。當然刻意也有效果,沒有發自真心那麼好。
長善,我們剛剛又提到地藏菩薩的表法,要開發他心地的善根、潛能,一定要從這裡開始。今天他假如孝心有起來了,「親所好,力為具」,意大利語學不好,他覺得父母會操這個心,他就比較有動力把它學好。我們順勢而為,每一個孩子的狀況不一樣。就好像我們一開始提到,三年級的孩子他可以做高中的數學了,我們把他的德行鞏固之後,說不定他以後成為頂尖的數學家,那就做出貢獻了。他以頂尖的數學家,幫忙處理世間很多事,然後他說:「我今天有這樣的成就,是因為從小讀《聖學根之根》、學傳統文化」,那就有力量了。行行都出狀元,不能埋沒了這個人才。所以剛剛發問的這個家長,你不能埋沒這個頂尖的人才。
就像我們王老師第一堂課給我們講到的莫札特跟歌德,你看那個歌德,他的父母就逼他學音樂,後來莫札特變成他的增上緣,讓他的父母放下那個執著,結果歌德成為一大文豪。每個孩子都有帶著過去生的天分,行行出狀元,家長不能執著他一定要怎麼樣,可能就會忽略了他的天分。我們佛門說五十三參,代表每個行業都可以行菩薩道。
那救失,我們看到了,他有學習障礙,因為他坐不住,特別活潑,可是他喜歡行持善法,這是他的善根,我們可以順勢。剛剛好像有提到說有孩子也喜歡念咒,他可以念文殊心咒,開智慧的。唵阿若巴扎吶帝,這個是文殊心咒。
我們還是一樣,萬法因緣生,他坐不住是結果,原因出在哪?我們家庭的氛圍會不會讓他比較不安定?這個是在我們家長的層面。再來,以中醫的層面,為什麼孩子過動?接下來我們請楊醫師給我們指導。
楊醫師:感恩老師。我從中醫學這方面,簡單的說一下關於小孩的一些心理和生理的發育問題。九歲的孩子身體還是在發育期,他一切都還沒有完全的成熟。特別小男孩,我們中醫講的,男孩子就是按八歲算,女孩子七歲算,他的生理發育階段。女孩子每隔七年一個週期,一七、二七、三七、四七。男孩子按照八歲算,他這個九歲,剛剛過了第一個八歲的年齡,也就是說他腎的發育剛過了第一個階段,他還沒有完全的達到一個成熟的階段。男孩子要到了二八,這個腎氣才充足了,腎氣才完全的長全了。那麼腎氣,從中醫來講,腎是主腦的,主腦、主骨生髓。所謂的髓就是我們的脊髓、大腦,就是主這個,也是主我們的智力。所以說他在腎氣沒有完全充足以前,他記憶力和學習的專注力可能會差一點。
多動與肝有關係,我們講中醫肝是主這個,比較旺肝氣,肝氣虛或肝風動的時候,人就坐不住,就是沒有定力,有時候專注力也不夠,與肝和腎有關係。肝偏虛弱,就是與水生木,我們從五行來講,水生木指的腎是屬水,肝屬木,腎氣不足的時候,它對木的生發的能力也會差一點。很多小孩多動症,或者是專注力不夠、記憶力差,主要是與這兩個臟器,先天上會有一定的不足有一定的關係,從先天上來講;後天來講,譬如說小孩出生的時候,出現一個難產、早產或者是驚嚇,會影響到這個腎氣,直接影響到腎氣,也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像剛才老師講的這個腦癱的小孩,腦癱的小孩很多這個專注力、多動,都有一定的關係,都與腎氣不足有關係。所以我們要適當的給小孩,這樣的小孩從形的方面,中醫講補形、補氣,補氣血、補形這方面來做一些調理。補形的東西,比方說我們的飲食,給他吃一些類似於核桃這樣的,我們中醫講補腎的一些飲食給他來做。然後盡量讓他不要熬夜,現在小孩有了電視機、有了遊戲機,他打起遊戲來可能就不好了,睡眠就不足。小孩,像九歲的小孩,他要有十個小時以上的睡眠,一定要保證他的睡眠,早睡,可以在六、七點鐘以後起床,六點鐘以後起床。
再一個,可以做一些小兒推拿的手法,給他捏脊。從網上一搜索,這個捏脊是怎麼操作,都可以知道。然後在脊椎腰骶部多給他按摩一下,都是對他有很多幫助的。
還有受過驚嚇的小孩,他脾氣也不好,容易發脾氣,我們西方人就講short temper(暴躁脾氣),一點點事情就容易激惹,容易激惹,這是與小時候受過驚嚇有關係,也是影響到肝和腎這兩個,首先影響到腎,然後影響到肝,肝主怒。小孩尋求attention,受到驚嚇以後,他第一個反應是哭鬧,然後尋求父母的這種attention,他讓你抱一抱,安撫安撫。然後隨著這個安撫頻率的增加,小孩他的訴求會愈來愈多。我們老家有一句俗話,這個人長了病,長了一個重病,然後脾氣就隨著長起來。這是一個什麼原因?他訴求愈來愈多、愈來愈多,你一旦達不到他那個訴求以後,他就容易發脾氣了。所以說我們在給小孩調理身體的過程中,小孩長病的過程中,一要給他調養好身體;二要幫助小孩,不要讓他再長脾氣。attention是要給他關注,但是不能過度的關注他,要適當的給他做一些引導,這是一個方面。
那麼小孩在哭鬧的時候,你一定要找一下他的原因是什麼,尋求這個attention的原因是什麼。大多數受了驚嚇,要從這方面入手,給他做一些調理。是看了恐怖的電視劇,還是打了恐懼的遊戲,還是父母講了一些鬼故事嚇著他了,還是什麼原因?要把他恐懼的原因給它找到,然後給它消除掉。很多小孩是有這方面原因的,只要把這些方面的原因處理好,一般都問題不是很大,很多都能夠改過來。
還有的小孩是因為運動量不足。像我們養狗的人都知道,養狗就跟養小孩一樣,要給牠調教。運動量大的狗,像這種田園犬、牧羊犬,你必須白天的時候給牠大量的運動,讓牠消耗了體力,到了晚上的時候,牠才能好好的睡覺。現在小孩因為各種運動量不足,在家裡面打遊戲、看電視,肉體精力的消耗不夠,他儲存在體內的這種過度的精力,它就會讓他坐立不安的,專注力或者幹什麼都是有這種問題,它也會影響到睡眠。所以說男孩子、女孩子在小的時候,一定要讓他有足夠的這種運動量,把體力不要儲存。體力,小孩在二十歲以前的時候,這個體力就像井泉水一樣,你愈用愈多,用之不竭、取之不盡。一定要在他們上高中,或者是上大學以前,十八九歲以前,把這個體能給他開發到最大化。要是二十五歲以前不把體能開發到最大化,二十五歲以後想再去挖掘開發就不太容易了。所以小的時候,讓他們養成一個運動習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這是我從中醫和養生保健方面給一個建議,感謝老師。
成德法師:謝謝楊醫師很重要的這些中醫的指導。而且他身體不舒服,也會再影響到他的心理。王老師他們夫妻對怎麼護持孩子的身心,他們也很用心。我們看古代培養一個太子要有三太:太保、太師、太傅。現在每個孩子其實都要從這三方面去教導,這個都不會變的。太保就是保其身體。現在我們孩子他所吃的,他所面對的這些電子環境種種因素,這個都是外緣,到底會對他身心產生什麼負面影響?我們怎麼去改善他這些惡的緣?就像孟母為什麼要三遷?這個部分我們是不是請王老師賢伉儷給我們分享一下?
王老師:感恩成德老師,感恩各位老師。正好前兩天學生一個朋友來探訪,他提起來他的小孩也是多動。學生分析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大的環境,譬如說我們居住在一個比較喧鬧、嘈雜的市區,或者是我們家經常人來人往,就是說這個大的環境會對孩子的身心有很大的影響,他就不太容易安定下來,因為小孩子他這個定性比較弱一些。相對來講,我們如果能給他一個良好的、清淨的環境,他相對就好一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還有我們接觸的這些網路、手機,甚至一些不良的文學、文藝、影視作品,都對孩子的性情,特別是他小,他受這些東西影響特別大,我們做為父母,就應該特別注意這些事情,我們引導他看一些正面的東西。網路我是不允許孩子使用,因為我們無法控制,不良的信息遠遠要大於……所以說我一般會把這些孩子需要的東西,我會把它摘錄下來。這是一個大的環境,我們這個時代也沒有辦法,我們只能夠盡力做。
第二個因素就是我們父母。我們想讓孩子心安,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我們心安。如果我們不心安,我們回來滑手機,我們回來上網,我們整天惦記著出去吃館子(我們山東人叫吃館子,就是到外面去吃飯),我們就傳遞給孩子一種不安的信息。佛家講心念,一念動則遍法界,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傳遞給孩子一個不安的心念。如果我們在家讀經,孩子即便是他在樓上另一個房間,他沒有聽到,但是他的心能感。我們如果是上班,在辦公室裡頭,心情很焦躁、很焦慮,雖然孩子也沒有看到,他一定能感應到的,這是一定的。所以說,想讓孩子心情比較穩定、平靜,我們所有的家長,我們父母、祖父母、孩子周圍的人,我們都要把自己的心放平穩。怎麼放平穩?我們還是學習傳統文化,回到我們修身,我們才能齊家。修身四樣功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我們的心要正,我們才能把孩子帶到一個正的方向上去。這是第二點,這個也是一個核心,也是個很重要的樞紐。
第三點就不得不談及我們現在的這個飲食習慣。現在市場上銷售的製成品和半製成品,商家在加工過程當中,他也是無奈,他過多的放置了一些譬如防腐劑、著色劑、穩定劑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人造的,對於我們機體來講,我們人類進化了一二百萬年了,我們的機體沒有處理過這些東西,是陌生的一個東西,我們的機體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當一個陌生人來到我們家裡,我們也手足無措,是一個道理。我們就會表現出來什麼?緊張、不知所措。
還有我相信多數老師可能會食物都比較清淡,可能也有一些朋友吃一些肉食。我倒不是說非要吃肉食或非要吃素食,不是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在選擇食物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食物的屬性,還有是否它符合自然之法、自然之道。譬如我們中國人講,春夏兩季是生長,春生夏長,生和長的階段我們就不應該吃肉,因為這個肉它有火性,我們吃這些東西,從某種意義上它是讓我們躁鬱,焦躁不安的。如果我們要吃肉的話,我們可以放到秋後、冬天。即便是在秋後、冬天,我們如果買到的這些三淨肉,我們也要慎重,為什麼?我們現在工業化的飼養,有一些東西它不符合自然之道,是用催出來的,這樣對我們成年人就有很大的傷害,對孩子傷害最明顯。
那天那個母親就跟我提到,她的孩子喜歡吃麥當勞的雞翅和雞腿,她的孩子就明顯的表現出來躁動不安,他的老師就讓帶孩子去看家庭醫生,因為他在班裡根本就坐不住。中醫的看法,特別是十四五歲以下的孩子,原則上,就是你這個走地雞,你也原則上盡量不吃,這個東西生火太厲害,更何況我們現在餵的這個雞都是很有問題的,這個飲食。還有這些不太恰當的飲料和水果,現在大家吃水果吃得很多,小孩子傷了陽氣,已經傷得太嚴重,我見到的幾個小孩子都很嚴重的有抑鬱的傾向。因為我們水果本來就是一個秋天使用的食材,我們現在一年四季都吃這個東西,問題太大。這個就需要我們家長去學一點中醫的常識,最好是清淡的飲食,吃一些自然生長,不要過度加工,簡單加工的,最好是和我們家人一起在家裡自己做,自己煮的飯、媽媽煮的飯是最香的。
前面那些問題歷史上都有,這個問題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因為佛經上也講,末法時代我們「飲苦食毒」,我們已經到了食毒的這個階段。這個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就要特別的呵護,自己去學一些什麼東西是自然的。講一個我的經歷給大家,學生種菜,我都用傳統的方法種這個菜,我們家那個西紅柿就很有學生小的時候那個味道。有一天來了一對母女,這個母親比學生小這麼一二歲,這個女兒有二十歲上下。這個母親掰開我們家這個西紅柿一吃,她說:「這個就是小時候的味道。」她這個女兒就問她媽:「什麼是小時候的味道?」我就給她說,我說:「因為妳從小出生以後,妳就沒有吃過天然生長的食品。」所以她的味覺已經完全紊亂了,她對天然和非天然已經失去鑑別了,因為她沒有比較。像學生這個年齡,小的時候吃的東西還都是自然的,我們這個味蕾、味覺還都是經過那麼一段比較正常的時代。現在二十多歲小孩,他生下來就吃有化肥農藥的,他的味蕾和我們的結構都不太一樣了,他對天然食物的感觸基本沒有什麼感覺,因為他已經,我們叫異化,異化就很嚴重。那個孩子一看就濕氣特別重,因為她吃的這些東西都不對,都不對、都有問題,整個她的身體由裡及外都是問題,所以她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天然的味道。這個就是學生經歷的一個事情,分享給大家。
所以說我們還是應該盡可能和家人一起吃飯,少出去吃,盡可能自己做,盡可能吃天然的,盡可能吃清淡的,這樣才有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父母的身心健康。
感恩大家、感恩老師。
成德法師:謝謝王老師,我們看到王老師面對問題,他都是很習慣的把原因要找到,現在孩子身心的問題根源在哪?所以我們從楊醫師、從王老師他們都可以形成一個思惟的習慣,都去找根本原因。
大家也要有一個心理準備,你真正要為孩子好,你真正要為他人好,都要有願力的,因為現在共業太厲害了,你真正要幫一個人,你的挑戰就來了。我是差一點就去做農民了,所以我的福報沒有王老師好,他做農民做了那麼久了。我工作都找好了,我特別嚮往,可是後來我聽人家做農業,他發心做有機農耕、傳統農耕,結果一做,他說這個土壤污染了,水源也污染了,大氣也污染了,連種子現在都是基因改造的,你看每一個條件都是挑戰,連有機肥都不簡單,都是化肥。所以現在要真正為孩子、為眾生,我們都要把真愛提起來,盡力來做。就像剛剛我們楊醫師提到這些中醫的基本理論,我們也要下一點功夫,尤其對孩子相關的。這些資料,我們也再禮請我們楊醫師可以發點鏈接,給大家學習一下。
包含剛剛王老師分析的,孟母三遷,其實就是考慮到這個外在給孩子的影響。大環境,是不是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比較不是那麼吵雜的居住環境?包含孩子所接觸到這些電子的東西,其實已經要盡量少接觸了。我現在看,只要看到人家拿著手機捂在這裡,我都替他緊張,因為我一拿,這整個臉就僵掉了,那個輻射很厲害。我們現在是習慣了,都已經把不正常當正常,所以大家盡量用耳機,還是用免提。假如你家裡祕密太多,那可能不大適合用免提,不過這個治家沒有祕密。
我也曾經聽過一個父親,他的孩子二三歲的時候看電視,看到有那個殺人的場景流眼淚,好可憐;過了二三年,他自己也沒留意,五六歲的孩子再看到殺人,那小男孩,殺、殺,同一個人。孩子還沒有定性,他接觸什麼,不知不覺就受它影響了,所以可不能誤了孩子的善根。
現在也有很多非常可貴的媒體工作者,他會去做很好的這些卡通影片,比方宮崎駿,他做得都不錯。成德剛好也看到我們五台山有一個單位,它做的是「青獅文德」。我們都知道文殊菩薩他的坐騎是一隻獅子,以牠為主人公來做的這個卡通影片,都是教孩子處事待人的,長他的善,像這樣的影視很好。
包含剛剛我們工作人員放這個古琴樂,你看那個聲音就讓人心很平和、安定,跟你去聽那個rock,那個差別大了。所以現在的孩子都穩不住,你就看他接觸的東西。我們當父母不能粗心大意。那個好的音樂,我們有一位王老師,他特別(他也是古琴老師)幫我們選出來,那些都是泰斗級的演奏的,包含夏蓮居老居士演奏的,他都有幫我們挑出來,我們把鏈接發給大家。
剛好前不久去楊醫師家,我們剛好去拜訪人,結果他們家的那個小菩薩(那個小狗),就單獨把牠留在家裡了。結果可能牠自己單獨留在家裡應該也有兩小時以上了,後來我們晚上回來了,一開門,這個摩奇一看到我們楊醫師,一直吼、一直叫,汪汪汪。可是我聽那個聲音可以感覺到,牠在跟牠爸爸說:「你怎麼把我一個人留在家裡?你怎麼把我一個人留在家裡?」牠的內心非常有怨,牠不能理解,你怎麼可以拋下我?我當時候就覺得,你看這個動物牠有情緒的時候,牠馬上就反應。我們楊醫師也很體恤,趕緊把牠抱起來,抱起來牠還一直叫。其實牠愈叫愈代表牠需要你愛牠、安撫牠。這楊醫師很懂得,慢慢安撫、慢慢安撫,差不多十分鐘之後,牠就舒緩了,牠的情緒就發洩出來了。我覺得人假如沒有情緒舒緩發洩出來,他會一直憋,憋到一定程度,他跟父母溝通就有隔閡了。所以大家去觀察,你看上幼兒園回來的孩子,一進門,「媽,媽,我跟妳說」,什麼事都跟妳講,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很多青少年,進門跟父母都不打個招呼。同一個人,為什麼搞成這樣?
所以我們當父母、當老師的人,真的尤其我們學大乘佛法,菩薩四德,老法師講《妄盡還源觀》講了兩遍,我們當父母就是要行菩薩道,柔和質直攝生德,真的要用柔軟的心去體恤孩子的內心。他什麼時候內心已經形成障礙了,我們都要感覺到,那是天性。你看當父母的人,那個孩子稍微有點聲響,你就趕快跑去抱,把他抱起來了。我當舅舅的一點感覺都沒有,他媽媽已經去把孩子抱起來了,那個是天性,母子連心。可是為什麼我們這個天性到現在當父母的人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其實我們自己回想自己的成長,父母的心情,父母在想什麼,我們能不能感覺到?今天爸爸心情不好了,知不知道?都能感覺到,隨時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小孩的內心。所以我們也得冷靜下來,不能一味的只看著孩子的錯誤,我們有沒有給他很多情緒上的障礙?有時候我們脾氣一來,他又理解不了,會內傷。所以我們楊醫師一把脈,你是不是十二歲的時候受到什麼驚嚇?家裡是不是有什麼變故?父母離異,那對孩子的影響好大!你看脈象裡面都有痕跡,一即一切,那個脈象裡面有他一切他成長過程的訊息在其中,都會留下影響。
可是怎麼化解那個負面的影響?當我們父母真的去體恤到孩子,或者體恤到你親人的心,你很真誠的跟他們道歉,這種真心就把這個結化掉,很多時候會抱頭痛哭,那個才能療癒。所以佛門說懺悔業障,這個反省自己,很可能是你們家整個良性循環轉動,就要有人真正,尤其是當父母的人,真正反思到自己的問題,用真心去對待整個家裡的這些情緒的障礙,心結、隔閡慢慢就會打開了。
剛剛王老師還特別強調,父母的心念隨時影響小孩。我自己也回想,我父親他面對事情都是責任、都是道義,他們也很喜歡看書,所以他們吃完飯就是看書,他們也從來沒有要求過我們,所以父母的思想觀念不知不覺就在帶動孩子了。包含這個食物的影響,我差一點就去推廣有機農耕了。現在也是,主伴圓融,我也要護持我們王老師推廣這個有機耕作,民以食為天。
你真正開始吃營養的食物,你對飲食就會很敏銳,一吃,這個確實不妥當;你喝乾淨的水喝習慣了,一喝,這個是不是有加氯,有消毒的?一喝就喝出來了。
我們也聽李炳南老師還勸老和尚,別在外面吃東西。我有一個朋友,他開餐館的,一般來講,他們會省他的成本,所以用的東西可能有時候不夠新鮮。結果他學了,他很有良知,他就開始換新鮮的。結果不只生意沒有變壞,成本也沒有提高太多,生意愈來愈好。所以我們現在看著很多人做事,有時候沒有憑良心,還是他不夠明理,他也挺可憐的,因為他這麼做都在折他的福報。所以這一位同修學了之後,很可貴,他馬上去照做,生意愈做愈好,命裡有時終須有。所以很多人他不願意按照倫理道德去做,是他不夠了解道理,他怕我這麼做了會不會我生意就一塌糊塗了,我就吃虧了。所以這個還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那我們回到這個問題,這個孩子喜歡行持善法,我們可以順著,他喜歡去做哪一些好事。跟他說,那你多學一些意大利文,你還可以去幫助當地的人。把他這個善根跟他學習聯結在一起,他可能就更有動力,這個叫順勢而為。
我們再看下一個問題。
魏老師:下一個問題是女兒今年十歲了,正在讀二年級,秋季會升三年級,每天晚上作業寫到十點多寫不完,第二天早上起來接著寫,學校晚上八點半才放學,孩子沒時間讀經典。現在孩子也很沒有定力,聽老師說在學校也不好好寫作業,愛和同學說話,注意力不集中。請老師慈悲開示,這位學長應該怎麼做?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我們常常說要設身處地,我們現在先不要想說她的學習狀況,我們先感受一下,一個十歲的孩子現在過什麼日子?你說這樣的學習強度,人會很喜歡學習嗎?我是感覺我們當父母的、當老師的真的要看得遠。我當時候自己讀書,後來自己當老師,再看著學生讀書,大學聯考最後一科考完了,我們看到什麼情境?那個學生從三樓、四樓把書包扔下來了。我們看東西要入木三分,這個孩子學學學,確實考上大學了,他對學習已經產生什麼感受了?厭惡了,所以大學考上以後再看書的人很少。我們有時候看一些統計,日本人一年看多少本書?我們中國人一年看多少本?你說,人其實他去讀大學了,甚至他出社會,他有更多要面對的問題都要從經典當中、從讀書當中提升他的智慧、他做人做事的能力,可是他的這種學習心已經被整個學習過程給扼殺掉了。所以不能太短淺。
我們佛家講,共業當中有別業。事實上我們高層非常重視這件事情,從上面,從整個大學聯考的指揮棒都在調整,但是畢竟國家很大,你一調整,從上、從中央到省、到市、到縣、到鎮、到村,這樣一直下來,它有一個過程,我們相信會愈來愈好。但是假如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十歲的孩子,還要學到八點半才回家,回家以後還要寫作業,十點多還寫不完。剛剛我們楊醫師說孩子要睡九個小時,九點睡覺,六點起床。我自己在念初中的時候都熬夜,所以我現在體質不怎麼的,都是那個時候熬出來的。當然我父母都叫我去睡覺,我自己得失心太重,還是執著了。
我請問大家,你有沒有見過哪一個成功人士,他說我今天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小學三年級我讀哪一科很用功,我考了九十八分,所以我今天成功了?I promise,我給大家保證,一個都沒有。那個很成功的人,他一談他都說,我覺得我成功是因為小時候我媽媽給我講了怎麼做人,都是這樣的,從來沒有一個成功的人說我是因為哪一個學科考了幾分。你看我們現在最關注、最在乎的都是那個最不重要的,然後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他的身心,就在他最重要在身心要健康成長的時候,統統被折煞掉了。
所以這個共業裡面,我們當父母、當老師的人要有智慧,不被這個錯誤的風氣影響。父母的這種在乎分數競爭,只要這個能放下,孩子的壓力就減一大半。再來,你去跟老師溝通,你家長是這個態度,他也不好再逼你。縱使他繼續這樣逼你的孩子,那這個緣不成熟,你要以孩子一生著想,那你要轉學。當然你要去做過努力,老師還是一樣很執著,這個我們可以適時調整因緣。
我們想一想,一個孩子的學習強度這樣學下來,他會很有定力嗎?我覺得會學得內心很躁動、很痛苦。很痛苦要怎麼辦?楊醫師剛剛說的,他要發洩,所以他很愛講話,他要抒發一下,不然他很苦悶。所以大家看心不定的人一看到人就趕快講話,安撫他不安的心,要不就講很多話,要不就吃很多東西,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剛剛我們楊醫師跟王老師分析的,大家要好好去體會,這個身的因素、心理的因素。而且我感覺孩子心不安定,缺愛,缺被父母理解,你愛護他、你理解他,他的內在就會形成一種力量。所以往往我們觀察成年人心理的障礙,都因為在成長過程缺愛,造成他心理有一些坎、有一些念頭轉不過來。當然不是等到他二十幾、三十幾才調他的心,愈早調愈好調。
我們再看下一個問題。
魏老師:下一個問題,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巧妙的在公立學校,教給那些父母不可能學中國文化也不會中文的西方學生(這個應該是海外的學長),而不會讓人感到是文化侵略或洗腦?學生的年齡跨度是十四到十九歲在學中文,而有些學生是天主教徒。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這個我們王老師賢伉儷很有經驗,我們先請王老師來解答一下。
王老師:首先來講,我們華人來到西方世界,不管是歐洲還是北美,我們是一個少數族裔。就我個人來講,和他們、和周圍的人相處,其實是很好相處的,就我的鄰居來講,多數是比較純樸的農夫,比較好相處。我個人每年春天菜下來的時候,就會讓孩子拿著蔬菜去給這些鄰居朋友送一送。實際上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如果我要是拿著一本《弟子規》到他家裡面念,他肯定跟我打起來。
這個就是我們也表現出來一些。我其中有一個鄰居,就是我的隔壁,他有一次來給我說,當然他也是開玩笑,他說:「我要去到加拿大移民部部長那去告訴他。」我說:「你告訴他什麼?」他說:「我要告訴他,以後要多讓中國人來。」我說:「為什麼?」他說:「你看中國人多勤勞,天還沒亮就在地裡幹活。」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美德。我如果要是去給他說這些東西,那可能這個效果就要差很多,恐怕還適得其反,反而是我們把我們文化、民族的這些美德給他們表演出來。鄰居,譬如我鄰居有什麼事情,我也主動去幫他們;我有了事情之後,我根本就不用叫他們。我有一次拖拉機徹底陷進那個地方,我還沒打電話,我的鄰居就開著拖拉機過來幫我拖出來了。我說:「你怎麼知道?」他說:「你掉進去了,我就過來。」人心,我們文化的表達是不一樣的,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們有我們的聖賢,他們有他們的聖賢,但我們的人心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別人的關懷、愛戴、理解,我們有困難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別人同情和幫助,這是一樣的。
我們不要太拘泥說你是基督教。我有一個朋友是學基督教的,我們關係很好,他家裡他是會刺繡,他繡了一個「以馬內利」掛在牆上,我就問他,我說這什麼意思?他說這個是與神同在的意思。我當時只是和他探討這些問題的,其實我們也是一樣的,我們也是千處祈求千處應,你說不是與神同在嗎?我們阿彌陀佛,你怎麼他都會來接引。就是都是一樣的道理,他有他的表達方式,我們為什麼要說你把那個以馬內利換成與神同在,這就不太合適了。隨順他們,感化他們,而不是去簡單的說教。當我們慢慢慢慢感化到一定的程度,他對我們逐漸有認知、認同,自自然然的他就會來問。
剛才老師講的叫什麼龍?建漢學系的那個叫丁龍,當他感化到一定的程度之後,他的所有的關係都變化。他本來是一個僕人,當他的感化到一定程度,他的身分就變了,他在這件事情來講,他就可以左右一個將軍。當然他不是命令,這就是人性,人道德的力量,而不是你的權力、你的社會地位導致的變化。
我們本身是個少數族裔,我們在這,我相信我們默默的做,認認真真的行,在合適的機會、合適的場合,我們去宣傳,不要操之過急,操之過急反而欲速則不達。我們非要把這些東西給孩子灌輸,可能他們也未必能接受,但是我們把仁義禮智信表演給他,我相信不管哪個父母,回家一看,他教的孩子怎麼回來很恭敬,很愛做家務,很愛幫助鄰居朋友,對爺爺奶奶都很好了,他就會自自然然的來問,你這個老師是誰?你的老師教的是什麼?那個時候我們再去給他講,我們這有一個聖賢,我們這聖賢有教誨,這個時候他們就比較容易理解。我們如果是先講後做,那效果就差很大,有的時候還引起誤會和衝突。所以說我們要有耐心,踏踏實實的把這個做好,把自己的本分做好,盡量的多利眾,對我們的社區。
我有一次,我到挺遠的一家鄰居家去,他家有一個瀑布,我和孩子去上他家看瀑布,在他家地裡。我不認識他,到他家地裡去了,我說我來看看瀑布。他一般不讓人進的。他說:「來吧來吧來吧,你自己去吧。」他家得繞一段路,我說:「我是住在那邊的那一家。」他說:「我知道你,我知道你。」我說:「你怎麼知道我?」他說:「我看你冬天扛著個袋子和孩子一塊沿著馬路撿垃圾。」他說:「你以後來不用問我,你自己去就好,你自己去就好了。」
對我的感觸就特別深,為什麼?其實我就是想活動活動,冬天不要太鬆弛,逸得過度也不好,就是說一點不活動也不好,但我們這冬天沒地兒活動,就背著個袋子,和孩子一塊去撿撿路邊的垃圾。結果周圍的鄰居都認識我們,那個華人他冬天沒事就和孩子去撿垃圾。我到他家去穿過他的地去看瀑布,他說你以後不用問我。在這邊都是很尊重的,我穿過他家,你不同意的話,也有可能發生很嚴重的衝突的,因為北美的情況和別的地方情況不太一樣。
就這一點點小事,他就印象很深刻。就是說我們做出來一件事,要比說出來效果要好得多。所以說還是,學生可能就說得偏多,應該要多做,感恩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王老師。我在聽我們王老師他們談到跟鄰居相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我想到什麼?我想到老法師在新加坡。你看這個做人做事老法師都在教,都在表演給我們看。內行人看門道,我們王老師賢伉儷他們都看出門道出來了,都把它用上了,四攝法。對待鄰居,四攝法。而且讓小孩子去送,這個還挺有味道的。你大人去送跟小孩去送,鄰居的感覺不一樣。而且對孩子非常好,他實際去感受到鄰居的一種歡喜。大人去,有時候可能還稍微比較有壓力;小朋友去,對方一點壓力都沒有,很歡喜。
我們也內行人看門道,我們看王老師他們賢伉儷很謙退,明明在帶動社區撿垃圾,他說「我是因為冬天筋骨什麼」。我今天點破了,點破了。這個我在哪裡體會的?在《論語》裡面體會的。有一個臣子,魯國的臣子,他們魯國打敗仗,結果他很勇猛,他壓後,他不怕死,把軍隊都護進城安全了。然後他進城來說什麼?我不是願意守在最後,我的馬不肯進來。人家一定會讚歎他,「你很勇!」「不是,不是,我的馬不肯進來。」
就是說我剛剛跟大家交流到了,我們一百年前的中國人(華人),他哪怕不識字,他處世待人那種心境,真的讓我們一接觸就覺得很感動,你一誇他,他臉就紅了,沒有沒有沒有。我們現在的人一誇他,走路都有風了。我們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想到老法師對鄰居,尤其對各個宗教都是四攝法,而且都是什麼?恭敬的學習人家的經典。其他宗教很感動,然後很自然的,你尊重他,他也尊重你,那你們的講了什麼?宗教團結、宗教互相學習就帶動起來了。
宗教回歸教育,這個對我們這個世界太重要了。其實這個理念每一個人都能做,只要我們的心境到位了,我們真的跟鄰居、宗教互相學習、互相信任了,世界宗教是一家,就可以跟他結緣了。都是水到渠成的,這個不能操之過急。尤其剛剛我們王老師說的,我們可不能在加拿大說「外國人」,其實我們是外國人。我到了英國來,有時候講「外國人」,我們才是外國人。這個隨時面對境界要清楚,要審時度勢,更不能讓人家感覺好像我們要去給人家文化的洗腦。
當然,多少緣做多少事,因為畢竟我們看到了,你假如辦中文學校,結果還是外國學生來學,那他可能父母的認知是覺得應該讓他的孩子學中華文化。這個現象,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小學,有二、三成是印度人跟馬來人來讀的,來讀華小,講中文。所以假如家長是這個態度,那我們就可以順勢。
而且我們看老人家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老人家說祭萬姓祖先紀念堂,祭萬姓祖先,所以希望由我們華人帶動整個民族慎終追遠。慎終追遠教孝道,人就不會忘本,民德就歸厚了。所以這是一劑全世界的良藥,但是事實上《聖經》裡面都有,可是問題是現在人慢慢都不學《聖經》了。所以有時候還透過我們佛弟子、透過我們華人,來把最重要的孝親尊師,然後懷念祖先,由我們帶動起。包含我們縱使在教中文,我們把要強調的義理跟《聖經》的故事,跟意大利它整個傳承的傳統文化裡面一些特別重要對國家民族做出貢獻的人物的故事,把它結合起來。他覺得你很尊重我們這個文明、文化,又讓他要記住這一些聖哲人的恩德。就像我們認識了中國的歷史,我們會很愛我們這個文化、這個民族。所以有歷史學家說,要亡一個國,先亡它的歷史。一個人已經不認識他的歷史、不認識他的祖宗了,他就沒有根。所以現在你看這種頹廢的文化,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為什麼席捲?因為人沒有根。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教育是文化的先機。
所以我們注意看,老法師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講孝道,他把《聖經》、《新舊約》、《古蘭經》裡面講孝的,全把它會出來了。我們都要學到老人家的苦心,都宣揚他們最優秀的文化,來帶動他們珍惜。所以這個是就這個問題給大家做回應。
我們看到這個老師問這個問題,也可以感受這老師很有愛心,都希望孩子有好的教育。而且真的要幫一個孩子,我感覺最重要的是教父母,還不見得是教小孩,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要辦家長課堂。可是你也不要一次期待太高,要來四十個、五十個家長。你先辦,我們佛家說隨緣。哪怕來了十個,你跟他結這個緣,父母跟老師一配合,他孩子的學習效果一定跟其他孩子不一樣,當這些孩子呈現成果的時候,就會讓其他的家長觸動。所以隨緣,緣最成熟的先做。你不要有一個期望值,然後最後太失落了,最後還沒有動力了。所以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不是家長的問題,也不是境界的問題,是我們心上心態要調整。家長他能接觸課程,他慢慢一些思想觀念轉變了,那他的孩子有哪些不妥他才能認知到。所以現在基本上都要多管齊下。所以諸位老師,你們每一天要幫你們的學生迴向,現在業力太大了,幫他們迴向,希望他們早聞東西方聖教。
我們看下一題。
魏老師:下一個問題,教育類的問題就暫時回答完畢,下面是修行相關的問題。這位學長說讀《無量壽經》斷斷續續二、三年,但最近讀經瞌睡得太厲害,有時候讀誦十幾個字就睡著了。瞌睡了起來拜佛,拜清醒了再誦,還是能睡著。也嘗試過走著誦、坐著誦、跪著誦,還是會感到瞌睡。請問這個情形怎麼辦?要堅持嗎?還是換一種修行方式?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我們剛剛才說,那個孩子多動它是結果,原因出在哪?身心都要調整。所以這一位同修,你一讀什麼就睡著,你可能太累了,身心要有一些調整,從因上去調整。
再來,修行的方法,佛陀說四依法,「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個「了義」一般講解是你要依可以了脫生死的、可以出輪迴的,這就是了義。老人家有一個解釋特別重要,就是你能夠得力受用的那個方法適合你。所以現在你的身體狀況一讀經就睡著,你要先調身體,那你就多拜佛。多拜佛,你的經絡慢慢通了,就不會瞌睡了。所以有時候原理原則提供給大家,但是師父領進門,老和尚把這些原理原則告訴我們,修行還得靠我們個人。比方說你這麼容易睡覺,那你就拜《淨修捷要》三十二拜好了,你邊念經還邊禮佛,這樣可能就比較不容易睡著。或者你早晚用繞佛的。他有沒有說走路的時候也睡著?就用這個可能你可以比較接受的方法。
這個瞌睡本身也是業力,所以從身心的調整,包含要消業障,拜佛是消業障,還有很多習氣要改,因為真懺悔是後不再造。假如我們雖然在學佛,好像每天也在讀經,但是都不改習氣,每天還造口業,每天還惱害眾生,你做完這些事之後,事情結束了,它會形成一種業力,都會障礙自己的。所以章嘉大師說什麼叫懺悔?後不再造。還是要去改過,才能夠消業。包含很誠懇的念佛是消業障,然後多放生,因為你身體不好,可能也跟殺業有關係,多勸人吃素。
好,我們再看下一個問題。
魏老師:下一個問題,末學這些天正在為讀經時妄想太多而煩惱。末學覺得念佛時,因為就只有六個字,比較容易收心。但是讀經時,由於字多,而且讀得比較熟了,常常可以一邊嘴裡誦經,腦子裡卻在思考別的問題,等意識到了,已經一、二品過去了。請老師開示,讀經怎樣攝心?妄想讀經迴向給父母是不是有功德?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有時候都覺得問題要問別人。比方說這一位同修,你提到了讀經的時候讀得比較熟了,可是嘴巴邊誦經,腦子卻思考別的問題。那我們為什麼會去思考?因為這些事情太牽掛。所以我們讀經也好、念佛也好,就是要透過這個手段息妄心、修戒定慧。所以念佛的效果要好,讀經的效果要好,那也要萬緣放下,才能專注的念。所以當我們在讀經過程起了哪些念頭,其實也在告訴我們,我們有時候對哪一些事情特別罣礙放不下,這個時候也要面對自己的這些執著點。其實想這些都沒有用,對誰也沒用,看破,放下。所以也要總結經驗,我們常常念經會罣礙哪些事情,去面對它。為什麼我們念佛、我們讀經會不得力,把這些看清楚,透過聽經明理了,把這些罣礙放下。
說實在的,深信因果的人,過去煩惱沒有了,現在煩惱沒有了,未來煩惱也沒有。所以有時候我們聽經聽很多,但是沒有用上。用一句就很有力道了,就像我們剛剛說的「念念為他人想」。那我們現在說的深信因果,這一法也不得了。深信因果的人不會懊惱,甚至覺得我遇到這個逆緣,報掉了,還債了,無債一身輕。所以他過去煩惱可以放下,他不怨天尤人、不懊惱。未來煩惱他不想了,我們有時候都會想還沒發生的事,因為他知道「欲知將來結果,只問現在功夫」。理得心才能安。「只問耕耘,莫問收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未來煩惱就因為這一法就降伏了。現在煩惱你也不要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我們度德量力、審勢擇人,用經教來思惟、來下判斷,就不會有現在煩惱了,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不隨順煩惱習氣了。
當然,我們也要知道我們讀經的目的是什麼,修戒定慧。這個談起來又長了,因為我們現在已經進行了三個半小時了,所以這樣,待會成德發一個老人家關於讀經的問題,因為這裡提了二三個問題都跟讀經有關係,所以我們把老人家讀經的PPT,對讀經的相關開示很完整,發給大家。
妄心讀經迴向給父母是不是有功德?我假如跟你說沒功德,你會不會很氣餒?只要是真心去做,都還是有力量的。那當然,心愈清淨功德愈大。當我們讀經都想著父母,其實這一念心就非常可貴了。
我們下一個問題。
魏老師:好,下一個問題。因為法師剛剛說會把讀經的相關開示發過來,所以我們現在還有一個提問,就是五倫關係的問題,第十個問題。
成德法師:好,馬上發一下。
魏老師:這個五倫關係的問題是:有一位小A(暫且叫她小A)的朋友,小A的先生和小A的一位閨蜜有了不正當關係,除了小A之外,所有朋友都知道了,他們想告訴這位太太(小A),讓她警覺起來,但是這位學長不太知道這樣做是否妥當,請老師開示。謝謝。
成德法師:我們在處理事情,第一個我們自己要冷靜,因為有時候你一出手就收不回來了,所以自己也不能急。你也不能被這些事情把你的情緒就影響了,都要很安定、很冷靜,不然會愈幫愈忙。這個小A,你給她講實情了,她受不受得了?你也要對她很了解,做事不能做沒把握的事情。我們要知道,「男有分,女有歸」,這感情算是女人最最最在乎的事情,有時候你給她講,她晴天霹靂,整個人控制不住了咋辦?所以,照理這個犯錯的人我們要先勸。你認不認識她先生?認不認識這個第三者?當然,你要去勸這兩個人,你跟他的信任關係夠不夠?在這一群人裡面,哪一個人勸可能效果會比較好?這個你面對境界都要清楚。然後去提醒,把他們的良知,說實在的,做這種事的人其實他自己心也很不安的。然後是真正為他們好的心去勸他們,也能感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當然,我們再從一個角度,孟子提醒我們,「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所以這個第三者可以乘隙而入,可能他們夫妻相處之間本就存在問題了。那當然,先生這麼做是很過分,可是夫妻之間的問題要化解,那也不是說妳咬著他的錯,他也是會咬著妳的錯。所以假如你跟這個小A很熟,你也可以把王老師他們夫妻上一次講的課「夫妻相處」發給她,她可能一看,人家王太太做的這樣,我有很多做不足的,她一生慚愧心,她的心境開始轉了,有時候她一改變,反而觸動她先生的善根,人跟人是會互相影響的。所以我們看,這解決問題都要多管齊下。
剛剛我們楊醫師有提到了,大聲念佛也可以對治昏沉。我們剛剛這些問題都是提到讀經的問題,其實我們講一個原理原則,大家在安排自己的定課,也是在檢查我們做事的一個態度,你安排自己的定課能不能適中、適當?有些人安排定課,安排得自己壓力很大。我們看祖師都是怎樣?都是一開始你的定課不要給自己壓力,慢慢慢慢做,成為習慣了,慢慢慢慢再增加。有時候我們的性格一幹什麼就很衝動,目標定很高,最後又很氣餒。所以我們在安排定課也要信任自己,像東方持國天王,不能太鬆,定得太少了,很放逸;不能定得太緊,也不能急於求成。而且這個用功也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甚至於不能走形式。老法師提醒我們,不要早上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佛菩薩一次,太忍心了。要隨文入觀,早上提醒自己,晚上反省。做定課都不能做成形式。
我們去感受一下,老人家為什麼要提倡十念法?他非常體恤現代人,柴米油鹽醬醋茶,承擔一個家庭,家庭的責任、工作的壓力種種,首先你一天九次,每次念十聲,讓社會大眾覺得不難,我能做,慢慢透過這個循序漸進養成習慣。
然後我們夏蓮居老居士慈悲,編了《淨修捷要》,他把五經一論的精華都會在一起了,你念熟了,做一遍不到二十分鐘,甚至於快一點,十五分鐘就做起來了,那你一天這個時間應該是有的。當然,我不是讓大家少做定課,大家可不能聽偏。你真的有時間的,「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要守好自己的正念,哪怕沒有時間做定課,也要提醒自己,我工作的時候要用真心來做,我要正思惟,我考慮事情都是隨順經典教誨。說實在的,你在思考的時候都是用正知正見,本身就是一種薰習。所以我們不能學佛是一套,真正處事待人接物又用另一套,社會習染那一套。我們也觀察,真正學佛以後,是用佛法這一套,不用本來自己社會那一套的也不多,學佛是學佛,以前該怎麼幹還是怎麼幹。這個是「信根原自不深」,《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信心不夠,不夠信佛,所以「恆性是以不固」,不能有恆心的依教奉行。
而我們要精進,身心也要調整好,現在我們也被魔王控制得一天看那個手機看那麼多,這個太耗能量了,所以一念經、一修行就打瞌睡了,所以不能被手機控制了。你說那怎麼做?一天不要看太多次。你說剛好有急事呢?急事打你電話,不然你每一分鐘就要看一次。我自己手機也在旁邊,這個沒有做好榜樣;沒有,我是拿這個看題目。修行靠個人,我們也要自己整理出我們修行的章法出來,不能被這個環境境界都給我們轉掉了。包含學佛的人,首先這個倫常關係要處好,不然你隨時身心都在擔憂、害怕。說身心的我們都參照,不管大人小孩,剛剛楊醫師跟王老師都給我們講得滿詳細的。
我想接下來這個問題很長,我們就不念了,我看因為時間太晚了,這個是提到我們放生的事情了。我想我們冷靜去觀察一下,祖師大德他們談到放生是怎麼做的,裡面也有原理原則。隨緣,你剛好在市場當中看到了,把牠買了去放生,而且是你能力範圍之內的,隨緣去做,度德量力、審勢擇人,要度德量力去做。不然有時候你做得你自己很有壓力,而且你這個壓力會傳播,你另一半也有壓力了,你整個家有壓力了,最後讓他們生煩惱了,那很可能這個繼續發展下去,有一些境界你都控制不住了。所以做事也要穩著點,要穩紮穩打。而且你不要為了行善搞得你自己的工作也有點不安心了。所以我們選擇了哪一個行業,我們要安在我們這個行業的本分,跟我們家庭的本分,有緣隨緣可以去放生,放這些生命。
那當然,我們看到這個同修他也確實是非常發心,也真的是很慈悲。我們佛門說悲智雙運。現在可能對我們來講已經滿有壓力的,說不定你改天又看到了,你又繼續幹。所以你也要經一事長一智,悲智,這個智也是我們要很理智,要度德量力。主伴圓融,因為你有你的本職工作,有人發心專幹放生,你不要自己跳下去,你去找到這個他就是以放生為一門深入的。有,成德遇過,我也有護持,那真的他所有的精神都是放生,台灣他幾個放生園,他是主,我們是伴。所以《華嚴》裡面說事事無礙、主伴圓融,這個我們自己慢慢要去體會。
我們看真的可憐的眾生很多,畜生道有,餓鬼道也有,地獄道也有。我們看《影塵回憶錄》有給我們一個啟示,八載寒窗讀《楞嚴》,結果他的戒定功夫到那個程度了,你看他死去的妻兒來找他,踏著他的肩膀就超度了,生天了。他的冤親債主跟他打官司,最後打輸了自殺的兩個人也來找他,一踩著他的肩膀就生天了。我當時候聽這個故事非常羨慕,我要趕快念佛,可不可以念到過去生跟我有緣的親戚朋友,其他眾生一有緣了,踩著就上去了。所以真的可憐的人很多,可憐的眾生很多,你也不能最後變成陷入這個叫悲魔。太可憐了、太可憐了,你整個心都被這些緣給你拉住了,你自己的心情也很苦悶,好可憐、好可憐,最後我們自己清淨心也受影響了。所以不能忘了,成就自己為主,其他度眾生要隨緣,可不能搞到最後把自己的道業都給耽擱掉了。所以我們用什麼心來念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心,這一句佛號迴向給一切眾生,這個會有感應的。
說實在的,這個豬很可憐的太多了,因為牠們是業報身。我們發一個願,我念佛要趕快得到三昧,所有這些豬被宰殺的,那個動物被宰殺的,真的跟我有緣,統統來找我,我有功夫了,都把牠們超度了,這個是我們要嚮往的。「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真的,你把看到這些眾生被殺變成你發菩提心的增上緣,善用心,提升得就快了,「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我們就不懈怠了。以這些角度跟大家做個回應。
下一個問題。
魏老師:因為時間關係,下一個問題就是最後一個問題了。今天還有很多學長在現場提問,學生把所有的問題都已經記錄下來了,稍後還會發給單位,所以請學長們不要著急。
下一個問題,學生之前是蛋奶素,後來聽說雞蛋也是有生命的,就不吃雞蛋了。現在疫情期間,家裡說雞蛋還是營養好一些,周圍的朋友也說,雞蛋有的沒有受精的是可以吃的。想請老師開示,可以吃未受精的超市買的雞蛋嗎?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首先我們看到,家裡人說雞蛋還是營養好一點,這個是我們面對的境界。我們剛剛跟大家有提到,我們要用對心,我們所遇到的事才會往好的去發展。用對心首先怎麼用?忠恕之道,忠,嚴以律己;恕,寬以待人。家裡的人為我們好,可是他對於食物的營養,他還沒有認知這麼高。所以這個時候你可以開始積累,找一些,素食的營養其實都超過,植物的營養其實是超過動物性的營養的。但是這有一個過程,假如你現在不恆順,讓家裡的人生很大的煩惱,那這個可能就是我們自己沒有把恆順眾生用上,造成了家人的紛爭。植物性的營養確實是比動物性的營養好。
當然,對你來講,你學佛了,你不願意殺生了,我們能確定這個雞蛋不是受過孕的,不然就殺生了。我們秉持不傷害生命,這個沒有受孕的雞蛋當然可以吃。可是假如是按照現在那個生產線,那些養雞的方式,我看這個雞蛋也考慮考慮,大家自己看著辦,現在整個環境我們自己也是考量清楚。在家裡人他還對這些東西還不是認知很清楚,你也不能要求他太高。所以其實喝牛奶,牛奶是給牛喝的,不是給人喝的。那我們有一些認知都是什麼?都是因為牛奶公司他們也很會宣傳,所以有一些觀念我們要慢慢自己來下一些功夫。牛油不能吃,因為那傷害生命。牛奶沒有傷到牠的生命,但是說實在的,那牛奶怎麼來的?那個一生完就把牠的孩子拉走,就是讓牠懷孕,然後一直有牛奶可以出來。所以人現在太不仁道了,對這些動物。所以我們理解了,其實都盡量不要變成這個生產線的共業。
比方說衣服,毛衣,這個沒有取羊的生命,但是你假如穿皮衣,那不好了,那皮衣鐵定是要傷害動物的生命了。所以奶油這個沒有傷害生命,牛油是不行了。所以這個都依有沒有傷害到這個生命為一個標準。當然,我們思惟得更深入的話,不要在這種不仁道的生產線當中,我們變成共業,我們也盡量來避免。
首先跟大家致歉,你看四個小時,大家都是如如不動,這個功夫太高了。
最後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是有關漢學院的,在這裡也回答一下。因為我們最近有招生,有被錄取要培訓的會在七月一號,我們這個通知會發出去。而在這個通知裡面會告訴我們,培訓它的時間,還有地點,現在的地點是網上,因為我們報名的各地的都有,現在疫情這麼嚴重,我們就是在網上做培訓,有一些詳細的資料都會在通知單裡面有。
今天感謝大家的參與,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