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傳統文化學習班 成德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21/2/27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22-0004
成德法師:大家新年好!
崔學長:法師新年好!
成德法師:一般在鄉間,我記得那時候在廬江,過年是過到二月二,叫龍抬頭,因為冬天冷,種植還不行,所以等到二月二龍抬頭。所以現在還是在正月的期間,也跟大家拜個年。而且今年我們一起初三團拜,看到孩子們他們都在讀聖賢書,我們看了也是很欣慰。尤其舉辦祭祖就特別有意義了,因為福田靠心耕。而這福田大分三種,第一個是恩田,人心裡都能念恩德,他就有福報了。那恩首先是父母恩,沒有父母就不可能有我們的存在,父母的養育、父母的教育。而孔子也說,「夫孝,德之本也」,德行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要從這裡開始。所以我們當老師的、當父母的,都有教育的責任,那可不能教成沒有根的教育,沒有根就像花瓶裡的花,好看,幾天就謝掉了。
我父親還發了一個文章,今天早上我看到的。在一個養老院有一個老先生,退休的教授,那應該也有八十歲左右,你說這樣在社會當中都覺得很有成就,他自己本身是教授,退休了。生了八個孩子,八個到了美國讀書,八個都是博士。結果他為什麼在養老院呢?因為他的太太死得早,所以等於是他盡力的把八個孩子栽培,都到了美國去了。結果他這個老大做事業要花錢,然後他把他的退休金全部都給了這個老大做事業,那其他七個孩子覺得他沒拿到錢,所以他老爸後來病了,沒人管。人家養老院可憐他,就聯繫他的家屬,然後把他照顧起來。結果找七個孩子都說你找我哥哥去,然後這個老大也聯繫不上。那你看一輩子栽培了八個博士,最後是年老了,沒有一個孩子要管他。所以我們看孔子這一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是從這裡開始發展出來的,他的善根是從這裡生出來的。那你說我們這幾代華人,孝道一直是滑坡。
其實有時候我們看到人家不孝很生氣,但你換另一個角度,他很可憐。老法師講經的時候說要有前後眼,你看事情不能就是執著在一個行為上。一個人不孝,請問他下輩子去哪?人生很短,我昨天在盥洗的時候突然想到念高中,那時候才十六七歲,去參加活動。台灣的山很多,台灣在平地看不到雪,都是登高山才看得到雪,寒暑假去參加活動,突然腦子裡就冒出去參加活動的景象。那時候我才十七歲,現在已經經過三十多年了,你說那個景象好像還很近的感覺,三十多年過去了,太快了。你說人得了個人身多難,不知道行孝,不知道修行,他好可憐,我們有什麼好跟他生氣的呢?你說在那做這些行為的人,他不是消福報嗎?他不是造罪業嗎?所以老法師教我們,看到現在這些現象,就像《無量壽經》說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人教他,他行為不妥。他怎麼沒人教?他父母沒教嗎?一問,我父母沒學;你去問他父母,他說爺爺奶奶沒教;你接著再問沒法問了,好幾代人了。所以諸位同修,你們真的是責任重大,任重道遠,為什麼?你們在海外、在歐美,要把中華文化的根扎在你們的下一代,然後代代承傳下去,這是太重要的工程。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沒有承傳文化的人那就沒了靈魂了。沒了靈魂他什麼狀況?每天吃喝玩樂,我們說行屍走肉。大家冷靜去看看,半夜十一二點、一兩點,在一些娛樂場所,年輕人在那裡喝醉了,或者在那狂歡,常常過這樣的日子,多可憐!這麼尊貴的人身難得,他幹的是這一些事情。行屍走肉,沒有靈魂的承傳。那不要說他們了,其實自己沒有遇到佛法以前,沒有遇到師父以前,我們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是人生的目標還是追求名利,滿足欲望。雖然沒他那麼嚴重,其實人生還是沒有正確的方向目標。人生最重要的提高自己的境界,就每天在那裡花自己的福報,咋提高!人的煩惱愈來愈多。大家觀察一下,年齡愈大,這個眉間深鎖,擔心的事愈來愈多了,你看那兩、三歲的孩子笑起來多可愛。諸位同修,兩、三歲的孩子笑起來可不可愛?我們都曾經是笑得這麼可愛的,是吧?對呀,你們有沒有聽到爸爸媽媽在提,你小時候笑起來多可愛。那人生不是在追求快樂嗎?怎麼年齡愈長愈笑不出來?目標不對了。
人生不進則退,你不往上提升就往下墮下去了。所以佛法強調最重要的是脫離輪迴,不能再輪迴了,輪迴不好玩。因為一失人身,下輩子不當人了,墮下去了,三途一墮五千劫。五千劫,天文數字。我們現在活個八十歲吧,那八十歲完了之後要去三惡道過天文數字,你說那現在這八十年快樂有什麼意義!而且說實在的,我們現在看看人世間的快樂是什麼?苦中作樂,都在刺激自己。心情不好了,狂吃一頓,你看胃都受傷了,那個哪叫快樂。快樂從外面得不到的,從外面得到的叫刺激,沒了這個刺激就不樂了。一般講我去shopping(購物)一下,你shopping刷下去的時候很痛快,付錢的時候就很辛苦了。妳說反正是我先生付錢,那也不能把妳的快樂建築在他的痛苦之上。所以大家冷靜去觀察,現在人追求的快樂都是刺激,刺激完了都有副作用。所以現在人病那麼多,都跟他年輕的時候所謂的快樂有關,都在揮霍自己的身體。
我們就不說別的,一年全世界墮胎五千萬,那是有計算的,很高的比例,十幾歲的少女,你說這種是樂嗎?那是欲。那墮胎是地獄罪報,那麼短的人生造了那麼多的地獄罪報,實在太可憐了。所以人生最大的福報是聞到佛法,真正體會到的人就知足常樂了。你人生曾經嘗過哪些困難、挫折,只要你聞佛法了,已經算是很有福報了,不要再抱怨了,很多人想聞聞不到。而且說實在的,有什麼人生的困難、挫折,難道是壞事嗎?那是我們的感受不舒服,它才是壞事嘛。假如明白了,那個困難、挫折是我前世對他不好,這一世他來討我債了,終於把債還掉了。
諸位同修,你們有沒有給人家借過錢的經驗?當你借了,還完的那一天,你感覺怎麼樣?好輕鬆,還掉了,無債一身輕。這我相信大家都能接受。這個債也分好幾種:有錢財的,有財有物,還有命債,還有情債,都得還。所以《楞嚴經》講到了,「汝負我命,我還汝債」,這個就是有命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這一段話前面講到什麼?「羊死為人,人死為羊」,你吃牠半斤,要還牠八兩,那就互相在那裡還命債。這是第一個。可是我們學佛了,重罪可以輕報,這個命債可以轉輕,所以跟身體不好有關的都跟過去生命債有關。我們身體不好是果,因是過去、今生有傷害眾生,我們都要懺悔。
所以學佛首先要深信因果,這不簡單吧?佛法講了四十九年,我們可能會覺得,佛法的內容那麼多,要從哪裡學起?你們會不會一個頭兩個大?所以這個學佛很重要,要有老師教導,「從明師受戒」。像成德遇到老和尚,淨空老和尚,他會指導我,他會指導我掌握綱領,不然佛法像大海一樣,我要游向哪裡去?那每一個人的善知識的因緣不一樣,但重要的是什麼?第一個你要完全信任他,那他跟你的緣成熟了。再來你要聽話,不然他幫不上你。你說佛菩薩假如能幫我們修行,那我們早就成就了,為什麼?他大慈大悲,他能幫我們修,他早幫我們了。就像當父母的人,你生病的時候父母能幫你受,他就幫你受了,他沒辦法,為什麼?整個宇宙是我們自己的心變的,只有我們的心念轉了境界才會轉。所以佛菩薩對我們最重要的幫助,把宇宙人生的道理給我們講清楚,講清楚了你願意聽,你的善根就起來了,真的要斷惡修善。你在斷惡的時候佛菩薩就加持你,因為他同體大悲;你在修善的時候他就加持你;你在讀經的時候他就加持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驗,讀一部經下來,首先皮膚光滑,有沒有?都不用保養品了,那個很明顯的,身心都很舒服。重點是要保持,你不能一個事情來了,火冒三丈,功德就燒掉了。
平常,印光祖師教得好,「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佛菩薩真的是太慈悲了。那佛菩薩有多少?無量無邊。我們讀《阿彌陀經》,我們知道念阿彌陀佛的人,十方諸佛之所護念。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加持你,清淨海會眾菩薩都加持你。我講到這裡,你們怎麼沒有露出微笑?那你們還是不夠相信這一點,不然應該,哇,我這一生賺翻了,有這一句佛號可以念,不用斷煩惱我就可以出輪迴了,橫出三界,值了,我這一生沒有遺憾了。
所以相信了,信為道元功德母,一相信了,感阿彌陀佛的恩啊,「阿彌陀佛太慈悲了,我沒有他這個救命稻草,我鐵定出不了輪迴」。所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是為了眾生發的,因為我們靠自己的力量出輪迴,不可能。見思煩惱那麼好斷?見惑,第一個就是身見,把這個身體放下,好難。沒關係,你就想佛就好,別想身體,慢慢慢慢這個佛號就愈來愈提得起來了。這個方法太善巧,叫我不起念頭,好難,可是把所有的念頭都換成這一句佛號,這個做得到。不然《金剛經》說「應無所住」,不好做吧?應無所住,那一個分別、執著、妄念都沒有,幾乎很難做到。但是這一句佛號厲害,巧入無生,你不用斷見惑,也不用斷思惑,也不用斷分別,也不用斷無明,都不用,你只要老實念就好了,專注的念,念到很專注,其他的妄念都不起來,應無所住;可是又一聲接一聲,叫「而生其心」。你看這個方法巧妙到極處了,叫「暗合道妙,巧入無生」。你什麼煩惱都沒有斷,你就專注念,你就入了法身的境界了,巧入無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樣能念十分鐘,十分鐘那種快樂很難形容,要保持下去,要愈念愈熟。
所以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老實持名,全攝佛德,老老實實持名,把佛果地上的功德,念一聲就變成自己的功德。所以這個法門特殊,叫從果起修的法門,即修即果。所以十念都可以從要墮地獄往生去作佛,那這個佛號的功德不可思議,這個只有佛才能明白,菩薩都沒有辦法完全明白。
剛剛跟大家提到《楞嚴經》提醒我們,不要欠命債,不要再去傷害眾生,自己身體不好,了解、深信因果,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都有前因的。深信因果的人不怨天、不尤人。《楞嚴經》接著說了,「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憐惜美色。那一般來講,女子很容易落入情感當中,他怎麼不理解我呢?他心裡有沒有我呢?你看很在乎。「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纏綿悱惻。世間有一句話叫只羨鴛鴦不羨仙,這一句話橫批叫不要誤導人,這個不知道誰講的,他一時太激動了,沒有依照經典來講。
所以我們就不得不佩服佛陀,佛陀當時候他觀察,人會生、會老、會病、會死,死了以後會怎麼樣呢?好像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所以他要去修道。他能捨非無情,他真正成道了他才能真的幫得了自己的家人。所以我們要感激佛陀,在三千多年前這一念大慈悲,最後他在菩提樹下悟道了。就像《無量壽經》提醒我們的,「善惡禍福,追命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所有最親的親人下輩子都不認識了,因為造的因不一樣下輩子都不認識了。諸位同修,你上輩子的親戚,你還記得嗎?對呀,不認識了。昨天大家有沒有賞月?你看又是滿月了,「但願人長久,唯有念彌陀」,不是「千里共嬋娟」,「但願人長久,唯有念彌陀,親眷永團聚」,你親人才能生生世世,因為無量壽了,不輪迴了,永團聚了,「法界逍遙遊」,跟著阿彌陀佛度眾生多有意義、多快樂。
所以在月圓,我們就想到團圓,真正的團圓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其他緣分一散就沒了,不認識了。看到月亮也要想到智慧,「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我們心有這些染污,把它放下,把它去掉,「菩提影現中」,我們這個真心就現出來了。放下了,慢慢慢慢煩惱一放下,煩惱輕智慧就會長出來,所以看到月光要想到我要愈來愈有智慧才行,我要能修戒定慧,持戒,因戒得定。那攝心為戒,我不能讓我的心這樣妄想紛飛,要把它定下來,多念佛、多讀經,這個就是戒,把心攝住了。聽老師的話就是持戒,老師教我們深信因果,我們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的人,不會埋怨別人。
諸位同修,我們從今天開始深信因果,好不好?好,不用打勾勾了。深信因果,你就沒煩惱了,真是這樣的。就像剛剛跟大家講的,人家對你不好,你也不會難過,為什麼?他罵我,罵完了,債還掉了,那哪有壞事?真的深信因果了,那我們過什麼日子?日日是好日。為什麼?因果,我每一天念一句佛號就是一個金剛種子,就是修一個淨業,我怎麼會不快樂呢?我每一句佛號都沒有白念,怎麼會不快樂呢?我的未來一片光明,「欲知將來結果,只問現在功夫」,我每一天不會蹉跎,過得很充實,那心就安了。這個就是深信因果。
這個「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事事是好事」。《了凡四訓》說:「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他沒有過失,人家還毀謗、侮辱他,子孫會驟發。諸位同修,你們希不希望你們的子孫發達?希望哈。我相信你們一定是這顆心的。那以後你被人家罵了,哇,他送福報到我們家來了,他讓我的子孫要發達。你說有沒有壞事?所以學佛的人要過好日子,要過日日好日,時時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看一切人都是菩薩、都是好人,都是來成就我的。他對我發脾氣,他來考我的,看我有沒有定功。人家罵我,我不生氣,他不是來成就我的嗎?所以佛法講轉念,你能轉成正念,你沒有一件事是壞事。會轉念的人,每個緣分都是自己的增上緣。
這老法師表演得很好,他人生好幾次是一般人覺得晴天霹靂的,自己在台灣盡心竭力、無私無我宣講佛法三十多年,可不是一年、兩年,三十多年,結果被人家趕出來,你說一般的人受不受得了?可是老人家念頭裡面就是佛法的形象,因為那時候有建議說打官司,那個都是信眾捐的錢,一定可以拿回來的。老人家說:「不行,韓館長才剛走,四十九天以後再說。」還給大家頂禮,讓大家的情緒都整個降下來了。所以念頭,念頭都是為父母,念頭都是為正法,這一念福德太大了,所以全世界的淨宗學人,哪一個不受老和尚的福報!光碟免費的,書籍免費的,道場都很舒服,都離不開師父福報庇蔭。
老人家表演給我們看,我們還能看到是我們的福報。那更有福報的人是什麼?看到了又效法,這個人有大福報了。師父說福在受諫,有福報的人是什麼?人家勸你,你可以聽,你就少走彎路了;老法師教你,你肯做。師父常常說佛法管用,佛法很現實,你馬上依教奉行,你的人生就變了。本來會生氣的,不生氣了,那當然變了。本來一生氣功德燒掉了,一生氣造業了,現在不生氣了,慢慢整個命運就轉過來了。所以《楞嚴經》提醒我們不要欠命債。
上一次還有同修問到,家裡有白蟻。其實修行的路上都會有境界,考驗我們信不信佛、真不真誠?我看看我們德國淨宗學會董老師,不知道有沒有在線上?
董老師:報告法師,我在線上。
成德法師:那因緣成熟,您知道我要請妳說什麼嗎?
董老師:大概是與我們家的地基主的眾生吧?
成德法師:對對對。
董老師:是現在說嗎?
成德法師:對對對。我們董老師她不傷害眾生,都聽師父的話,真的有感應。
董老師:好的,那我現在講一下。
主持人:董老師,可以開一下攝像頭。
董老師:那就要等幾分鐘,現在有點亂。
成德法師:沒關係,慢慢來。不好意思,我太臨時了,我們剛剛……
董老師:等兩分鐘,行嗎?
成德法師:可以可以。沒問題。
董老師:好。
成德法師:第一個,不能再欠命債了,學佛人隨緣消舊業,不能再造新殃,這句話也挺重要,要這麼提醒自己;第二個,我們剛剛提到,不能欠人家情債,錢債好還,情債難還。那這一生的情,家裡的緣要會轉,要把它轉成法緣,不然下輩子都不認識了。那為什麼佛門講慈悲不講愛?因為愛可能有摻雜欲望,我愛你了,你應該怎麼樣,你看有我們的欲求在裡面,其實這樣的愛會給人家壓力的。你看佛菩薩都不給我們壓力,我們有機會去親近到善知識,我們親近到老和尚,真的慈悲、親切、柔軟。我們看到了是我們的福報,接著效法老和尚那就更有福報了,我們不能都是在看別人演戲,然後自己不好好效法,那就白看了。
《楞嚴經》接著說,「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殺,命債;盜,錢財還有物品,你都要還;淫,這是情債,三種人世間的債務。在《太上感應篇彙編》有一個故事,有一頭驢,牠只給牠主人父子騎,其他的人想要騎牠都被牠摔下來,就整個鎮上的人都沒人可以騎。結果唯一有一個人騎上去了,然後騎騎騎,當天晚上做了個夢,夢到有一個人跟他說,說我前世欠你多少,然後接下來我再走二十里路,我的債就跟你還完了。他也覺得很奇怪,我怎麼做這個夢呢?結果隔天再騎上去,走了二十里路,就被那頭驢給摔下來了,真的多一步都不肯,就把他摔下來了。然後就跟牠說了,不行,我還有那麼多路途,你再載我一下,我給你買多少糧食吃。跟這頭驢商量,最後牠才答應。你看真的這個故事提醒我們,所有的債真的都有前因的。然後這個人在夢中他還有問了對方一個問題,他說:「你到底欠那父子多少?」結果對方回答:「哎呀,太多、太多、太多、太多了。」他就沒回答一個數字,所以到他們家去做驢那也不是偶然的。
所以這個故事也是提醒我們深信因果,現在遇到哪些不如意的事,都不要抱怨,一抱怨又造新的罪業了。沒關係,人生很短的,還一還,我要去作佛了,不跟你們搞輪迴了,是吧?老法師有一句法語說,「咬緊牙關,此生證無量壽」,這個教誨好,人生很短,忍一下就作佛了,值得!那這個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也是很重要。我們今天難得,我們邀請一下董老師來分享,她是真實的例子。
董老師:感恩法師、感恩諸位同修給我這個機會,剛才真的不好意思,衣冠不整不敢露相,就站那聽都聽入迷了,結果一下被點到,沒有準備。
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是與自己地基主這個關係怎麼相處。因為上次聽到一位同修談到家裡白螞蟻的事情,我就想到我自己在這邊剛學佛的時候,特別感恩聽到師父上人在經教中講到這個問題。師父講了好幾個例子,譬如師父上人那時候講過,說在澳洲淨宗學院的時候,那時候的房子還很新,剛搬過去,然後有一天早上起來在衛生間裡,突然滿地都是螞蟻,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師父老人家非常的慈悲,就對這些螞蟻說,老法師稱牠們都是菩薩,說螞蟻菩薩,我不知道你們從哪裡來的,但是這個地方是剛剛修建好,我要用,所以就恭請這些螞蟻菩薩,你們從哪裡來的就回到哪裡去,不要在這裡。然後師父就說先離開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回來乾乾淨淨。我就從這裡頭學到,對這些地基主這些眾生,一定要有一個恭敬心;而且還學到要稱牠們菩薩。
然後我們家那時候剛剛搬來這邊房子住,園子也很大,那眾生很多,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要一個一個給大家匯報,我是一個一個解決。最開始擾亂的就是蒼蠅,蒼蠅太多了。我小時候在大陸,在中國,從小就學會了打蒼蠅,那時候我外婆養一些雞,放學回家我拿個蒼蠅拍子,我在前面打雞在跟後面吃,一路打牠們跟著一路吃。所以從小就學著打蒼蠅,見了蒼蠅,不打好像覺得不對,為什麼?因為上一輩有除四害的嘛,蒼蠅在裡頭的,所以見了蒼蠅是要打的,所以我從小就打蒼蠅。
然後搬到這邊家裡來住了以後,這蒼蠅就挺多,挺多很習慣,樓上樓下都安蒼蠅拍,樓下兩個、樓上兩個,見著就打。特別奇怪,愈打愈多。就是那個陽台上,我們夏天都在那吃飯,三餐都在。不是樓上的陽台,就是樓下那個曬台。那個長長的桌子上,第一年還好,第二年開始就厲害了,因為我一進去就開始打,到第二年的時候非常凶了,那個桌布上就落下很多蒼蠅的粑粑,黑黑的小點點。開始就每個星期得好好的擦,到後來是每天都得擦,到最後是每天擦都擦不過來,就是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愈來愈厲害。還有那個落地窗,就是客廳的落地窗,那個落地窗很大,那見了蒼蠅我都打,然後最後分不出是裡還是外了,趴得滿滿的。然後客廳的頂上,房頂上都慢慢見不到白色,真不是誇張,黑壓壓一片。我先生說咱們住的地方怎麼這麼多蒼蠅,愈打愈多。到第三年的時候那簡直是慘不忍睹了,可是那個時候我就聽到佛法了。
我聽到佛法以後,聽到師父老人家講經以後,我說這真是跟你打仗呢,你愈打就是愈多,那天我就跟我先生說我說:「從現在開始,就從今年這個夏天開始我不打蒼蠅了。」我先生看我,他也不吭聲。我說:「這蒼蠅拍我不動了,我肯定不打了,你打我管不了,我肯定不打,我絕對不用了。」然後這蒼蠅就嗡嗡的飛呀,那房頂上也很多,我們那時候都站在梯子上在房頂上打,頂都變成顏色都不對,那都不是白色了。然後我從那時候開始我就不打了,我不打了,我先生開始還打了兩天,他忽然對我說,他說:「妳不打,我打我怎麼覺得這麼難受。」我說:「那你自己考慮吧。」他說:「妳不打我也不打了,就這麼待著吧。」我說:「那就這麼待著吧。」我說你不打了是不是?他說不打了。我說:「好,蒼蠅拍收了。」我樓下樓上蒼蠅拍一收全部扔垃圾桶了。
這是第一年夏天就這麼嗚嗚的過了,蒼蠅很多,還是就是跟去年一樣特別多。然後第二年夏天就少了,能感覺到的少,我跟我先生說,我說:「你看咱們不打蒼蠅確實有效了。」我先生說:「哎呀,去年冬天很冷,所以死了很多,凍死了很多。」我說:「那你就看明年夏天。」這是第二年夏天更少了,就是那個桌子,那時候桌子一天不擦都不行,那個桌子我可以一個月不擦了,就是擦擦我們吃的這些臟東西,沒有蒼蠅粑,特別少拉粑粑了。然後第三年開始沒有了,現在八九年了,再也沒有過,我們的桌子一夏天桌布不用擦;而且這個屋頂上也沒有飛來蒼蠅了,這麼多年了;然後客廳的那個玻璃也很乾淨。我先生他看了這個情況,就是一年年的變、一年年的變,我說:「園子還是這個園子,是吧?你看牠沒有了,不來了。」所以這是一個最開始,我就發現按著師父老人家說的這個真頂事,真頂事。這是蒼蠅這一關我們就過了。
同時第二年開始,我就開始解決這個馬蜂的問題。我們的房子因為比較大,馬蜂年年在我家做窩,十年了,年年做。有一年做得比較糟糕,就在我們後園那個廚房的頂上做了,開門出門牠就繞著你飛。然後有一天有工人來家裡頭幹活,把人家工人螫了,那工人還過敏,坐在地下起不來了。我先生說,這樣下去不行,這問題太嚴重,這個馬蜂這樣的話,好像是太猖狂了,說已經都到了咱門口,然後都把人都弄傷了,說這個事要解決。我說:「你要怎麼解決?」,他說:「要找獵手。」因為德國規定的你不可以自己捅馬蜂窩,必須通知政府,政府派獵手來解決。我說:「那獵手來要怎麼解決?他傷不傷害蜂?還是他就把那窩拿走?」他說:「那不知道,可是這樣不行了,牠都傷人了,我給市政府打電話。」他給市政府打電話了,後來我當時心裡就默默說,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要來的話,要動這個蜂窩、要擾亂的話,我一定要提前三天要告訴這些馬蜂菩薩搬家,我當時心裡就想著。
這個事就這麼湊巧,就這麼湊巧,我們出門了,我們出門在外住了幾天,兒子來電話了,說:「爸爸媽媽,政府的獵手來了,把馬蜂窩給解決了。」我一聽就慌了,我說這壞了,都沒有跟人家講,我說那馬蜂是怎麼解決的?他說:「殺掉了。」我說:「怎麼都殺呀?統統殺掉了?你看到有死的馬蜂嗎?」他說:「死了,死了一地。」哎呀,我就心想這太不好了,這怎麼這樣的了?然後等我們回到家裡,我趕快就到了那個馬蜂窩下面一看,還有一些碎的那些片,有一些很碎的,我就站在那跟牠們祈禱,我說:馬蜂菩薩,太對不起你們了,我一下忘記提前告訴你們,我讓你們遭這一場大難。完了我就給牠們念佛。
但是第二年夏天報復就來了,不客氣,真不客氣,這回這個馬蜂窩不繞著我們的房子建,牠建在我們花園正中心了,不知道那花園地上為什麼會有一個洞,牠們居然在裡頭,鑽到裡頭,就見那個蜂群特別的忙碌,出出進進,出洞進洞,而且在花園正中心。那園子裡人要去的,而且我們那時候又有客人來帶小孩子什麼的,這很容易傷的。我一想沒辦法,我們自己造了這個業,你傷害了這一大群,那怎麼辦?然後我就把那個洞,我跟我先生說:「以這個洞口為中心點,這個直徑兩米,誰也不許去。」就這麼一個圓圈,就是金箍棒畫的那個圓圈,我說誰也不許去。我先生說要割草,我說:「割草你也繞著走。」他說:「那草長高。」我說:「它長一人高你也不要動,我讓牠們安安穩穩過這個夏天,不可以再惹牠們,不可以再傷害牠們。」我先生說,「好吧」。
結果時間長他有點心裡膈應,我先生就覺得這馬蜂在這個園子正中間,就擾亂我們正常生活了,誰也不能往那去,來客人了也不方便。來客人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城市的很多朋友,好像是過中秋節,來了十幾戶人家,二十多人,還有很多孩子。我沒有辦法了,我就拿那個自行車把那個圓給圍住了,我就告訴他們,我說你們所有的家長帶好孩子,不要靠近那個自行車圍的圓,圓圈那有馬蜂,不要傷到孩子。他們也都挺注意的,都沒有去動。
可是那一次聚會完了,我先生就特彆扭,這個園子中心,這草愈長愈高。他就彆扭,他自己有一天就跑到那個圓心中間去了,他就想看看那個洞裡的馬蜂。我說:「你不要過去,你不要碰牠們,不要惹牠們。」他就不聽,結果他剛剛走到那個邊上,一群馬蜂飛出來追著他跑,你們知道叮了他多少?十幾個包。他一邊脫衣服一邊往樓上跑,都來不及,十幾個叮上了。這是有生命危險的,因為你身體如果過敏的話,那有時候搶救都來不及,心臟它會驟停。然後我趕快安撫他,看看他那個特別難受的地方趕快給他搽藥,我說:「你靜靜的待一待,不行的話就得叫急救醫生了。」結果好歹就過去了,過了幾天比較安穩就過去了。我說:「我跟你講不要惹牠們、不要碰牠們。我們去年都傷害人家一家子了。」他不聽,他不信這個,他說:「我就看一眼,哪知道這麼凶。」
後來我一想這樣下去不是個事,要照著師父老人家說的做,我試一試。然後等他傷好了的時候,我們一起,那時候天很好,我們就在園子裡的時候,我就自己走到那個洞那去了。我先生特別害怕,在後面大喊大叫,他說:「妳趕快離開,妳趕快離開。」我就沒離開,我走到那就念佛,念了十聲佛號,然後我說:「馬蜂菩薩們,對不起你們,去年傷害你們,又把你們的家都破壞了,今年你們在這個園子中間建了這個窩,我很理解你們,我們一定盡心盡力保護你們的家園,不破壞你們,不干擾你們的生活。但是你們在這個園子裡,就是我們家園子裡正中間建這個窩很不方便,因為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容易被人傷害。所以求求你們諸位馬蜂菩薩們搬個家,你們向著太陽落山的地方二百米以外,就是田園了,那裡沒有人傷害你們,請求你們搬到那邊去,你們會過得很安定。」然後我又念十聲佛,我不知道頂不頂事,但是我想我這個心到了,我想我這任務就完成了。
然後我做了這麼多、我說了這麼多,大概起碼也得有一分鐘、兩分鐘停在那,這些蜂群就繞著我,頭上、身上,嗚嗚嗚,就這麼一直繞。我先生魂都掉了我看,他緊張得不得了,但是沒有一只蜂叮我一下,我全身而退。然後我就跟我先生說:「我們等著吧,看看。」我先生說:「妳等著吧,我不相信。」他不相信。但是從第二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好多年了,也好幾年了,起碼也有六、七年,一次也沒有在我們家建窩,這個馬蜂群徹底搬家了。偶爾也會飛來一些馬蜂。那時候我們吃飯的時候,這個馬蜂和蜜蜂不同,蜜蜂是吃蜜的,馬蜂葷素通吃,所以我們吃飯的時候牠們就跟那轟炸機似的,嗚嗚嗚,就在我們的盤子裡,嗚嗚嗚,飯碗裡,就是狂轟濫炸,就這個樣子。但是就從這以後,第二年再也沒有馬蜂建在我家裡,也再也沒有這種現象,我想我先生他真的是學到了。這是第二件事。
今天,我不想佔大家時間太長,可是這些故事可能對大家都有啟發。因為我想大家生活在國外都有園子,所以我就再講第三個,鼴鼠。這個鼴鼠大家有園子的肯定都知道,很讓人起煩惱,我們的鄰居只要有鼴鼠,我就知道到我家來了,過兩年就來一回,一兩年就來一回。牠一到了你的園子裡,你那個綠草坪就不存在了。牠就一個一個小黑包給你拱出來,一個一個拱。因為我們家的園子綠草坪是兩片,前面一片,後面一片,這每次一來,全都變成小包包。結果有那一年就實在太厲害了,就是馬蜂的故事過去了,那一年就特別厲害,就是前後園子都幾十個包包,都是那個,也沒法除草了。它不是平的,都變成就是一個一個黑包、小墳包在草地上。然後我先生就請教園丁說:「該怎麼辦?」他說:「你只有一個辦法,我們從來都是用這個辦法,殺牠。」我說:「你怎麼殺?」他說:「這到處建材市場都有藥,妳往裡頭一放,解決了,牠就死了,牠就沒了。」我說:「這個方法我不用。」他說:「妳不用?」我說:「不用。」
這是第一次。第二次園丁又來找我,他說:「妳不用,這草地怎麼辦?」我說:「我真的不用,我不能殺生。」那個園丁就沒辦法了,他說:「那妳就跟著草地一塊過吧。」他就說的德國話,說妳就跟它一塊過吧,妳就跟著這草地一塊過。然後他又去找我先生,他說:「您太太不同意,她說她不同意我的辦法,但是沒有其他辦法。」我先生想了想,他已經有了那個蒼蠅跟馬蜂的教訓了,他說:「那我太太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吧。」那園丁一看我先生也不同意,他說那我不管了,他就不管了。
後來我一想這也不是個長久的事,我也沒有經驗,我也不懂,但是我就想到用真誠的心跟牠們說話。然後我想牠們住在地底下也不在上頭,我跟馬蜂說話,馬蜂還圍著我轉,我說牠們在地底下,我說牠們能聽見嗎?那也不管,我就試試吧。我就先站到後面的園子的那個草坪上,我就對牠們說,我說:「鼴鼠菩薩,你們都搬到我家這個園子裡來住了,草地上變成了一個一個包,這特別影響我們的生活,可是我真的不願意傷害你們,我也絕對不傷害你們,我絕對不用傷害你們的辦法,但是我真的請你們離開我們家,離開這片草地,要不然我們沒辦法正常生活了。」我還是那句話,向馬蜂說的那話,我說:「向著太陽落山的地方。」我也不想,我說這鼴鼠牠們知不知道太陽落山那,我也不管了,我就這麼說,我說:「太陽落山的方向二百米以外,因為就是農田了,你們住到那去,不會有人再來干擾你們,我真心誠意的請你們搬家。」然後我又念十聲阿彌陀佛。
我後園子說完了,我先生看我一眼,我先生:「妳在那嘮叨什麼?」我說:「我跟牠們說兩句話。」完了我又到了前面那園子,也說了同樣的話。然後我先生說:「就完了?」我說:「對,就完了。」他說:「那不包包還在那嗎?」我說:「你慢慢等等嘛。」就這樣,過了一個月我就跟園丁說,我說:「那些包包你可以軋平。」因為軋平也不會傷到鼴鼠,如果還有鼴鼠,牠們還拱起來。如果鼴鼠搬家了,這個包包就真平了。後來那園丁就平了。到現在也這麼多年了,再也沒來過鼴鼠,就解決了。我就把這三個故事供養給諸位同修,也許能給大家有一點啟發。
感恩成德法師,感恩諸位同修,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董老師的分享!我看很多同修的表情,可能你們家也有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信佛,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跟我們是同體的,共同一法身,既然是同體的,誠心就可以溝通。而且這個考我們是不是真的慈悲、絕不殺生,考好幾次,所以修行路上會有考驗的,看我們是真的還是假的。所以這個真實的例子在給我們信心,而且真理在別人身上可以實現,在每一個真幹的人身上都能實現。其實這些生命都是有靈知的,《太上感應篇彙編》也說,說到一個例子,有一個婦女特別喜歡殺螞蟻,她看到螞蟻又沒惹她,她就很不高興,就拿火把整窩螞蟻就這樣燒死。結果後來她生孩子了,幾個月大的孩子,她剛好出去一下再回來,一看床上都是黑團,就近一看,都是螞蟻在咬她的孩子。所以你跟牠結怨,這個業果什麼時候現?因緣成熟的時候就現了,所以真修行的人、真信因果的人不跟一切眾生結惡緣。結果後來她兒子死了,自己也傷心的生病去世了。古代是這樣,現代我們更要引以為戒。
而董老師剛剛還敘述到一個情節,她不打蒼蠅了,結果她先生打了,還怪彆扭的,她先生也打不下去了。大家有沒有發現,「人之初,性本善」,你做出善的行為了,他繼續打,好像他比你不善。所以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不能感化,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這老法師指導的,我們還沒做到讓他感動。所以「天下無不可化之人」,可能是我們的誠心還沒到。
剛剛跟大家談到不能再欠這些債,「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我們這一生能夠聞到佛法就是我們作佛的機緣成熟了。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示現四十九年說法?在《法華經》他老人家已經說了,就是要引導眾生當生成佛,「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他有一些方便的教法,但是他真正的目的,幫眾生當生作佛,每一個人只要聽他老人家話都能作佛。他十大弟子,有一位尊者周利槃陀伽都能成就。他很笨,什麼偈子都記不住。教他「笤」,他「帚」忘了;教他「帚」,「笤」忘了,就「笤帚」兩個字都記不住。笨到這個程度那幾乎也找不到了,可是佛也有辦法度他。所以佛的智慧是圓滿的,重點是我們相不相信佛智慧圓滿。所以佛法「信為能入」,你能相信你就會深入它,你就會去力行,一力行你就有受用、就得利益。所以「敬於佛者,是為大善」,你很尊敬佛,你不懷疑他教的,這有善根。尤其又能聞到佛告訴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不管你的根性是下下根,都不是問題,上上根都能,這三根普被統統都能成就,萬修萬人去,沒有問題。
所以善導大師說,「一心信樂」,你相信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你很歡喜想去。「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一形就是你盡這一生,我知道要念佛,我從現在開始念。「下收十念」,下就是低,低到什麼程度?你就臨終才遇到,念十聲,「乘佛願力,莫不皆往」,沒有一個漏掉的,這個接引大導師阿彌陀佛都來接,因為他同體大悲。就像你要回家,父母還會不讓你回嗎?父母是慈悲,阿彌陀佛比父母更慈悲。重要的是你要信佛,你不能懷疑他的智慧跟慈悲。
所以剛剛提到「福田心耕」,人生要福慧雙修。那福田第一個是恩田,不能忘了父母恩,不能忘了師長恩。像成德沒有遇到老和尚,早就隨波逐流了,能不能活到現在都是個大問號。因為當時候在二OO四年,剛好成德有分享幾節課程,在香港有錄像,然後就傳到澳洲。那時候老人家在澳洲,老人家放來看,我聽身邊的人說,老人家一看到我講課,這個是短命相。老人家人生閱歷很高,一看這個弟子是短命相,幸好在講課。所以李炳南老師當時候看到學生命很薄,都善巧勸他講經。就像老法師年輕的時候好瘦,而且他命中只有四十五歲,你看李老都善巧方便勸他講經。這是老師的慈悲,他看得出來。這是師長的恩。
再來,國家恩、眾生恩我們也要能提得起來。感恩我們一天生活,有那麼多的行業在幫我們。我們現在社會安定,我聽說非洲很多人吃不上飯,而且你要救濟他們,他們還不固定在一個地方。為什麼?因為這裡打仗了,他們又往其他的地方跑,很可憐,生活完全不安定。所以老法師在好多年前就講了,哪裡最安全?中國最安全。老法師也是深信因果,因為全世界積德最厚的中華民族的祖先,每一代都在積福。雖然這一兩代,我們這些子孫比較不聽話,但是他們有厚德,還護著我們。這恩田。
敬田,恭敬,對食物恭敬,這也是敬田,不糟蹋食物。對經書,經書玄奘大師背回來翻譯的,要恭敬。對佛法僧恭敬,這都是敬田。還有悲田,憐憫苦難的眾生。我們有多少力量盡力去幫助別人,這悲田。而我們初三祭祖,這個算恩田,也算敬田。能夠常常把父母、爺爺奶奶、你族譜裡面有記載的很有德行的祖先都要講給孩子聽,他念著這些恩德,他都是得到這些庇蔭的。他不忘本,「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他連祖先都不忘,他怎麼忘了眼前的父母跟爺爺奶奶呢?所以教孝道非常重要。
我看今天來了不少同修,還有在祖國兩岸三地的,你們趕快休息了,現在還是春天,不能熬夜熬太多。我們有錄音,到時候再提供給大家。因為我們剛剛講孝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現在都覺得這身體,革命的本錢,你精神好的時候可以多做很多事。真的不能因為自己常常拖拖拉拉的,結果就熬了,這樣對不起父母。
崔學長:法師,今天可能很多都是第一次進來咱們這個交流會聽您開示,所以我相信他們此時此刻心情肯定都很激動,讓他們睡他們估計都睡不著,所以今天也是像您說的,我們還在過年當中,值得慶賀,我們大家又聚在一起了,難得難得。
成德法師:好,那大家看著辦吧,看著辦。因為那一天我們楊醫師跟我說,說你的先天腎氣不錯,我一聽非常慚愧,這先天是父母給我的,是我沒有好好保護好。那沒有關係,過去已經過去了,過去的一年已經過去了,「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其實學佛也不是什麼很玄、很高的。老法師說的學佛是什麼?知過改過,四個字講完了。因為學佛是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你就改過了。想法、看法不對,改正;說法、做法不對,把它改過來。那熬夜不對,要改;做事拖拉不對,要改;有時候太自私了,要改;有時候會發脾氣,要改。「不覺本無」,這些習氣都是虛妄的,不覺本無,一定可以去掉的。「本覺本有」,我們有佛性,一定可以恢復的。
新年新氣象,要列出三個最難改的,要下大決心把它突破。你不能挑容易的,要從最難的開始,這才代表我們有決心。《論語》裡面說,「先難而後獲」,要從難的下功夫。因為無常迅速,怎麼可以拖呢?真正警覺性高的修行人,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人有這樣的態度,他就不容易懈怠。他假如覺得明天再用功吧、明天再說吧,那這個念頭就是最大的障礙。所以古人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都等著明天,任何事都會耽擱掉。安住當下,當下就是,當下就去依教奉行,才能受用。
其實人要知過就不容易,當局者迷。大家假如不相信,我們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我們昨天講了幾句話?不少句吧。幾句話講錯了?想得起來嗎?你說沒有啊,全對。哇,那你可厲害了。幾百句全都對,那你的功夫也不簡單。昨天起了幾個念頭?不好算吧,有沒有哪個念頭不對?現在回想一下,想得起來嗎?每天沒有這樣靜下來,稀裡糊塗就過去了。自己講,有沒有講錯話?不一定知道;念頭錯了,不一定知道;行為錯了,不一定知道。所以為什麼曾子要三省吾身?人要常常靜下來,他才能夠起一種觀照、覺照。每天生活步調很急促、稀裡糊塗的,快快快吃飯了,快快快坐車了,都是好像每一天就這樣,很匆忙就過去了,這樣不容易起觀照。所以每一天也是要學曾子,靜下心來,三省吾身。有反省到的,就告訴自己我不能再犯了,下這種決心。
而且大家要知道念頭很細微。諸位同修,你知道你昨天有幾次考試嗎?有多少境界在考試嗎?印光祖師說,「日用之間」,一天裡面,「萬境交集」,萬境,那麼多境界。但是我們一不覺察,種種違背經教的念頭就起來了。「一不覺察,難免種種違理情想,瞥爾而生」。那「此想既生」,我們的真心就被障礙住了。我們起了貪、瞋、痴、慢、疑,我們的真心就被障礙住了。這個只有警覺性很高的人才能看到這些念頭,才能把它改正。而且看不到,它會愈來愈嚴重,因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要覺得昨天一想好像想不起來,但是我們會迷迷糊糊的,到底自己有沒有進步?學佛的人是當個明白人,念頭一不對了,可以覺察;話講錯了,雖然已經出去了,最起碼還知道。
所以修行它有一個過程,這個也急不來。但是我們要愈來愈能起觀照,不能糊裡糊塗的,愈來愈佛號能提起來。《三時繫念》有一句特別重要的提醒,說到「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大家聽過吧?這句話很重要,告訴我們須臾就是很短的時間,你在很短的時間你不念佛,不念佛會念什麼?會念分別執著,會起輪迴心,起個輪迴心就造個輪迴業。那怎麼可以不常常提起佛號呢?假如我們真正知道、明白了,一個念頭都是一個種子,都會感召我們去輪迴,怎麼可以讓念頭亂起呢?
所以諸位同修,新年新希望,這個月看要念幾千,然後慢慢增加。我記得我有一次看蕅益大師的開示,他說初學佛或三萬或五萬,我一聽,三萬五萬!其實祖師就是提醒我們,你要多多益善,你不念你就起輪迴心、造輪迴業了。可是你只要有心,你就會慢慢念習慣。就怕我們不下個決心好好的來念佛、好好的來真幹。真的不難。我一開始念,一天一萬覺得好難,但是堅持了,慢慢慢慢一萬就不難了,接著往一萬五出發,就養成習慣。你的佛號愈多,煩惱愈少,心相對的就清淨了。心清淨了一些有什麼好處?腦子清楚了,人家問你什麼問題,你很容易用經教思惟,就可以去處理、就可以去解決。
假如我們提不起佛號了,輪迴心這是妄想,雜念會消耗能量。你一念佛,佛菩薩加持我們。所以人百分之九十的能量耗在哪?妄念上。所以阿羅漢七天吃一頓飯,辟支佛兩個禮拜才吃一頓飯。我自己得一天吃三餐,妄念太多了。而我們看到我們李炳南師公,他一天吃一餐,而且他幹好幾個人的工作,因為他心清淨。你看他們都表演給我們看,老和尚那時候跟李老學的時候也是一天吃一餐,後來韓館長護持,看老法師只吃一餐,「不行不行,那到時候有什麼情況,我沒把出家人照顧好,不行,你得給我吃三餐」。但是你看,老和尚也在給我們表法,恆順眾生,不要讓人家生煩惱、讓人家擔心。老法師很柔軟,心地柔軟。所以要念佛,不能不念,愈多愈好。念佛的好處,你真念就知道了,身心愈來愈輕松,處理事情愈來愈得心應手、不煩。再來,肯念佛也要好好念,要字句分明,要聽得清楚,心要攝住。當然散念也是念的時候心要定在佛號上,因為你不用腦子思考了嘛,你就安在佛號上。
可是祖師也提醒我們,「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因為我們假如不念佛的時候攝耳諦聽,我們的心還是很容易跑出去。嘴巴一直在動,但是腦子一直在想很多事情,這樣就功夫很難得力。夏蓮居老居士還提醒,不能輕忽養識,這個識就是我們的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因為學佛是要轉識成智,所以我們的識,第六意識分別,第七意識執著,第八意識落印象,我們都要把它轉成智慧,不能讓分別執著落印象更嚴重。我們真的專注念佛了,這個妄念愈來愈少,慢慢就不分別、不執著了。可是假如我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腦子都一直還是在想其他的事情,那我們的分別執著還在增長。所以可不能忽略了,我有在念,可是念頭都還在想其他的事,自己的分別執著也會隨著自己在胡思亂想增長。所以祖師慈悲,他都把最重要修學的關鍵在他的法語告訴我們,要珍惜祖師的教誨,我們就少走很多彎路。
我們回答一下有同修問問題。第一個問題:在聽「如何做一個如理如法的好人」這個四十集視頻的時候,如果想重複聽的話,是採取哪種方式呢?他列了幾種方式:第一,第一集聽十遍後,第二集聽十遍,就是每一集聽十遍,他說這個是第一個方式;第二個方式,從第一集到第四十集從頭到尾聽一遍後,然後再從頭到尾聽一遍,這個就是一集接一集,這是第二種方法;第三種方法,比方說這幾集是講孝,一個專題,把它聽十遍,然後再聽下一個專題。這三種方法,哪一種方法呢?
你覺得怎麼聽你比較受用就用哪種方法,是吧?我們有時候都會覺得好像問題都要問別人,有時候你靜下心來一反思,你自己就有答案了。老法師在講四依法講到「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老人家一個開解很善巧,老人家說什麼是了義?你用了之後、你學了之後,你得利益了。當然這個利益是長久的,不能是現在有利後面有害,這個不叫利益。你真正得利益了,這個就是適合你。
不然我們說《楞嚴經》很好,我一定要學《楞嚴》,但是不受用,然後又一直堅持一定要學《楞嚴》,那就變執著了。你要修那個法門是契合你的嗎,你得利益的嗎?我就曾經遇過,他很喜歡禪宗,但是他不得力,甚至都還犯嚴重的戒。勸他改修念佛法門,他說「我就是喜歡禪宗」,可是他不得力,繼續還造很重的業,這樣就麻煩了。所以老人家這一個「你得利益了」,所以師父領進門,修行要靠個人。你不能覺得好像什麼事都要依賴別人,你自己修行過程,你自己要去感受自己的狀態,要自我勘驗,檢查檢查得不得力。
其實這個問題也提醒我們另外一個重點,以我們現在的根性學東西,可不能像看連續劇一樣,一集追一集,因為怕這樣入不了心。我請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每一天遇到境界的時候,遇到逆境、惡緣,你會不會馬上師父的教誨就起來了?你在辦什麼事情的時候,馬上師父的教誨就起來了,隨時都只要做事就冒出來了。有時候一遇到事懵了,一句也想不起來,一句好像也提不起來,現在這個境界要用哪一句?所以看起來我們每天在聽經,聽很多,真正遇到境界提不起來。為什麼聽這麼多年,好像很少教誨入我們的心。
學長:要轉心轉念。
成德法師:謝謝,她講得太對了,學佛就是要改心。我跟大家講一下,章嘉大師第一次見老和尚,老和尚那時候才二十多歲,二十六歲,結果他見了章嘉大師請教第一個問題,「我知道佛法很好,怎麼樣能很快的契入?」老和尚很有善根,問的問題水平很高。可是章嘉大師半個小時都沒說話,有什麼用意?就是要跟他說法,要對方的心完全靜下來,這個法才能入心。你看老人家就聽了六個字,一生都沒有忘。我們現在甚至於是播經機每天放,都跟著我們,但是都不一定能入心。老人家就這六個字,就講一次就記一輩子,因為他的心定下來了。所以修道的人首先要把浮躁之氣定下來,有時候我們聽經,聽啊聽啊就想其他的事情去了,心都不夠安定下來、專注下來。
我們說法器、法器,什麼是法器?這是一種譬喻,器皿,器皿能夠接東西,代表我們的心態調整好了,這個經典、師父上人這個法我們才能接過來。所以有時候師父一片光碟聽一遍,幾乎不能記到什麼,聽第二遍聽第三遍,愈聽才能愈深入。這是我們現在的根性。修行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到底自己有沒有真聽懂、有沒有真受用?不是跟人家比,要聽得比人家多,每一部都聽過了,那有啥意義?其實坦白講,佛法有一句我們真聽進去的,隨時隨地都在落實,這個人就成就了。我不說別的,就一句老和尚最常講的:「念念為他人著想」,這一句話放在心上隨時提起來,這個人三年就脫胎換骨了,不用很多,他就變成習慣了。他隨時想別人,他不想自己,煩惱輕了,為什麼?煩惱根在哪?我執、我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都想別人,貪瞋痴慢沒了,沒有辦法立足,因為我淡掉了。所以這一句是老和尚的妙法,我們得下一個決心,我今年一定一句完全把它落實,你看哪一句你最歡喜,你就落實哪一句,我們的心就變了。所以佛法不在貪多,在真落實,就得受用了。
我曾經好多年前在馬來西亞,有一個同修從大陸去找我,他說:「我最近把《大經演義》聽了一遍,一千二百個小時。」大家知道我聽他這麼說,好羨慕。因為我從十八年前就出任務了,我十九年前是到澳洲淨宗學院,我為什麼去呢?因為老法師說,誰願意來,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念佛。我就把工作辭了,衝到澳洲淨宗學院去了。這是我十九年前夢寐想要追求的,結果去了因緣不成熟又回台灣。回台灣繼續考老師,因為辭掉了,結果就考得挺好的,備取,沒考上。結果考了好幾個地方都備取,最後沒考上,剛好就有緣到海口去了,接下來這十八年就這麼過來了。然後工作愈來愈多,任務愈來愈多,離我那個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念佛愈來愈遠。那個是相上看愈來愈遠,境界沒有問題的。假如我們在跟人家溝通、在處理事情都是用真心,老法師說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應酬是念佛,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念佛。其實修行最重要的,放下。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不挑境界,那我們的分別執著心就愈來愈淡。
安住當下,因為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我相信這一句。所以工作愈來愈多,我也不會去跟阿彌陀佛complain(抱怨),我本來要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怎麼這樣?那我們有自己的意志,佛菩薩就安排不了。我們相信佛菩薩智慧是圓滿的,不要懷疑。而且師父慈悲,我雖然任務增多了,但是有師父的法可以依止、可以皈依,心很安。因為老法師說佛菩薩、祖先承擔,不是你承擔,你把心用對就好了。這句話我聽完,肩膀變松了,不是我承擔的,佛菩薩、祖先承擔,這個確實不是人能承擔的。眾生的業那麼多,我們自己都是泥菩薩,還有那麼多煩惱習氣,那怎麼我們能承擔?佛菩薩、祖先承擔。但是我把心用對,佛菩薩就可以借我的身體去利益眾生。借我的身體,因為我心用對了,他就可以加持上來了。不管是弘法、護法,真相信了,那加持力太大了。像我們講課,講完了真的不知道剛剛講什麼,都是佛菩薩加持的。
結果我這個同仁見到我,很多年沒見了,一見到我跟我講,他聽了一千二百個小時,我羨慕得要死。接著我問他,你聽了一千二百個小時,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我問完了,他盯著我看,想了老半天想不起來。我們想找個十個小時、二十個小時聽經都沒這個福報,他福報可大了,聽一千二百個小時,聽完問他有什麼感悟、什麼領悟,一句也答不上來。所以這個也是提醒我們,我們現在心浮氣躁,所以得靜下心來,這個法才入得了我們的心。
那其實大家問我這個問題,我也不好回答。比方說我今天跟你說,好,你一集聽十遍,結果你聽三遍的時候都快吐了,那我不是害你嘛。今天我跟你說聽十遍,你聽了十遍,愈聽愈有味道,成德法師說只能聽十遍,換吧,那我不是害你嘛,你說不定聽到十一遍你就開悟了,是吧?所以當然有人也很老實,老法師說要聽幾遍,他就聽幾遍,這老實人還是有福報。假如你們問成德,成德會這樣建議,你聽了還有味道繼續聽,聽了沒味道,不要勉強,換一片。不然你聽了沒味道,很勉強,聽到會害怕,那會副作用了,哎呦,又要去聽成德法師講課了,好痛苦,這個會有副作用。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有一個問題請教,這位同修他遵從、聽師父上人的教誨,一句佛號、一部經的修學方法,讀誦《阿彌陀經》和聽老法師講《阿彌陀經》,基本不涉略其他經典。但是最近有幾位同修、長輩跟他說,這樣的方式只適合下下根,也就是鄉下的阿婆。這樣本身,就這些阿婆本身妄念就很少的修行人是依這個方法,而我們這種根性的,就是中根的人,不是上根也不是下根,中根的人一定要通曉義理,理一心而後事一心。這個話待會我們再來一句一句探討一下。然後需要學習十二因緣,了解本無生這些道理。結果他聽完人家講的心中有疑惑,到底是否應該堅持過往一句佛號、一部經,還是開始研究佛理呢?
諸位同修,現在有人告訴你你這樣不好,你就調整,那下個月又有另外一個同修說你這樣不對,你聽不聽?你相不相信你遇到問題去問五個人,五個人給你的說法都不一樣?當然這些同修是好心,我們還是感謝人家的好意,同時這個問題也提醒我們每一個人,你要去告訴別人怎麼修的時候,你對他的根性看得很清楚嗎?你要有把握才能給人家建議,不然有時候你的建議增加對方的困擾。可是我們有時候很喜歡給人家建議,這也是個習氣。四大煩惱常相隨,我可以教人了,我慢。孟子說「人皆好為人師」。說不定他有老師在帶,你一句話就讓他開始晃了,那個老師要再抓,花多少時間把他調整。
所以李炳南老師當時候在台中,當時候很多高僧大德經過台中,李炳南老師都請他們吃飯,不請他們講開示。老法師有請教過這個問題,李老師就說了,我請他們開示,跟我教的,他們又沒有呼應我教的,結果一開示完,大家心動了,我去學他那個吧。所以他講個開示十來分鐘,我要花半年調整。大家聽過這一段沒有?諸位同修,這跟我們有沒有關係?沒關係,那幾十年前的事了。把每一個故事的道理真搞清楚了,跟我們現在都有關係。
我們聽很多人講,你自己會亂。我們去給別人講,又不知道人家的修學狀況、人家依止的老師,你有沒有配合他依止的老師,在護持這個人?你會讓一個人亂掉的。「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所以這些都是人情事理。所以老法師人情事理人家通達,聖一法師找他去,聖一法師的道場是學禪的,人家老法師就讚歎禪宗。現在的人是什麼?我喜歡什麼就叫人家學什麼;我喜歡怎麼做,我就叫人家怎麼做,這個是不懂人情事理。所以老法師後來也感嘆,現在的人不懂,請他來講講課,都是強調自己覺得什麼好,而不是呼應這個道場。
所以我們從小沒有傳統文化基礎,人情事理哪怕學佛學了三十年、四十年不一定懂,不懂,有可能就給人家添亂。所以李炳南老師為什麼九十歲了他要講《常禮舉要》?這些大善知識的時間是有限的,他每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時,他在他已經入境界的最後這些歲月,做的事都是有長遠的意義。這個我們得要能夠理解這些大修行人的慈悲心。為什麼夏蓮居老居士要編《淨修捷要》?為什麼他要會集大經?這都為末法後世九千年的眾生在著想。為什麼海賢老和尚他都見阿彌陀佛那麼多次,他一定要最後一百一十二歲拿著那一本《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從來不主動找人家照相的,就是拿到那本書,來來來幫我照一張相,穿袍搭衣了,那都是表法的。為什麼弘一大師要編《格言別錄》,要編《晚晴集》?我們能靜下心來去體會,就跟他們感應道交了,他們的慈悲力、智慧力就加持我們了。
其實首先這一個問題我們得先問問自己,我一句佛號、一部《阿彌陀經》的經教一直聽,我受用了沒有?我有沒有煩惱輕、智慧長?這個是自己要問自己的。你自己都很受用,年年都有提升,那就很好。我也都有聽同修說,我都聽老和尚一部經,他曾經講過哪一部,我就聽那一部。我說很好,一部經通,一切經通。但是我有勸他一點,我說老法師最近的開示你還是要聽,因為善知識是應機說法,他會觀察大家學了到底得不得受用,他會應機再講一些重要的開示。大家去觀察老和尚講經,老和尚為什麼講《金剛經》?難道老和尚說我好喜歡《金剛經》,喜歡是情見,他是應眾生的機,因為看到念佛的人太多放不下。那怎麼放下?看破才能放下。所以他老人家用心良苦,《金剛經》講了兩百多集,講透了。讓我們真正提得起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執著了,不要貪求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為我們念佛能更得力講的。
接著又講《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這些經為什麼?因為怕在團體裡面、在人與人當中,口業犯了不知道。口業挺容易犯的,自己一不觀照了,話就「啪」就出去了。所以《無量壽經》講身口意三業,把口業放在第一。因為言語特別容易影響我們的清淨心,一講話帶情緒了,就愈講火氣愈大。所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才是「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看到在團體裡面去批評、去毀謗,這個造的業可嚴重了,甚至於還牽扯到對這個道場的領導者或者是講經的人,那很可能就影響法緣了。你說他真的有問題,那「規過於私室」,你私底下勸他。勸不聽了呢?沒有緣不能強求。現在這個時代你不能攀緣,不能帶動不好的風氣。我們這個時代是鬥爭堅固,可是我們可不能卷入這個風氣裡面,鬥爭就是互相批評。那他做不對了,沒關係,顯正破邪,我做對了,有善根人就看懂了,但我們不開這個批評的風氣。
所以佛滅度以前,弟子有請教,阿難尊者請教的,遇到那些調皮搗蛋的惡行比丘怎麼辦?佛陀說「默擯」,不要批評他們,自己做好。所以老法師這四個字太重要了,顯正,我們做好,不批評他。說實在的,我們現在要做好也不容易。因為我們成年才學,我們要把八德做到,也要下一番功夫,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我們看到任何人不對,都不要生氣,我做得還不夠好,還不能感動他,他都變成我的鞭策,我做得還不夠好,不能感動他。他不孝,我做孝給他看;他不信,我守信給他看;他不廉潔,我廉潔給他看。人都有良心,你真做出來了,能感動他。
所以老法師講《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就是曾經有兩個法師講經,聽眾很多,結果有一些出家人嫉妒了,就批評這兩個法師,讓大家就對這兩個法師都失去信心。結果這一些批評的人都墮到阿鼻地獄去了,在地獄一千八百萬年。我們有時候看看地獄變相圖,地獄一天那真是度日如年,多痛苦!可是他墮那麼久,結果後來出來在餓鬼道、在畜生道,那麼久的時間最後才做人。這一部經緣起是什麼?就是有一些出家人聽經都不能聽明白,然後自己也很沮喪,就去請教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就把他們帶到釋迦牟尼佛面前,由釋迦牟尼佛教導他們,結果這一群出家人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造了這個業。結果後來他們一聽就痛哭流涕、懺悔。所以師父慈悲,怕我們在團體裡面造口業。
後來這二十來年,二OOO年左右,講《太上感應篇》,講《十善業道經》,然後告訴我們要學《弟子規》。因為老人家看到什麼?我們連做人的基礎都沒了。所以學《弟子規》,學《太上感應篇》,學《十善業道經》,也是依照《觀無量壽經》教導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具體怎麼做?《弟子規》;「慈心不殺」具體怎麼做?《太上感應篇》;「十善業」怎麼做?《十善業道經》有教。
韋提希夫人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佛首先告訴她淨業三福,所以這是我們修大乘佛法的基礎。老法師說:「你第一福做到了,你不求世間果報,你可以往生。」因為第一福做到了,就是經典裡面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第一福不去落實,我們每天還會造身、口、意三業,那就跟極樂世界的方向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師父都是觀機,所以總的來說,老人家指導我們一生成就,就是扎根。然後一部經,你不要學多,你扎了根有做人的基礎,你要去體會大乘佛法的經義就不困難。你說我們假如自私自利還很重,那大乘佛法讀得懂嗎?就不相應。所以這個總的原則是這樣。
這一位同修他說到,說一句佛號、一部經,這是針對老阿公、老太婆他們妄念很少的修行人,這個講法可能有一點主觀。老阿公、老阿婆,他有時候不識字,他就相信,他就念,他是很老實,聽話、真幹。就像那個鍋漏匠不識字,諦閑老和尚就說你就念這句佛號就好。他老實到什麼程度?他也沒有問說,為什麼要念?念了有什麼好處?都沒有問,很老實,師父怎麼教我就怎麼做。他不複雜,然後就念了三年,站著就走了。所以李炳南老師說他很想學老阿公、老阿婆。那這個也是有善根,有他的因緣。
一般我們可能要,我把道理搞清楚了我才肯做,那就要研究經教。那經教也不是要研究得很多,其實比方說你就聽老法師講《阿彌陀經要解》,你就一直聽,但是最關鍵的你不是只有聽。我們常常聽到同修,我聽經聽很久了,那更重要的是你落實了哪一句。佛法要信、解、行、證,要解行相應,只是聽經沒有行,有解無行,增長傲慢。因為懂的道理多了,會看別人,沒有看自己。
我曾經聽過一個團體的老板講,他說:「怎麼學佛的比不學佛的員工難管?」大家想想,怎麼會這樣?因為他學佛,他沒有真學,他變成他的固執,是因為佛法這個緣,他更固執了,更覺得自己對了,講不通,沒學佛的沒那麼固執。佛法是讓我們放下固執、放下貪瞋痴,不是換對象。所以我們冷靜想一想,真的,學佛的人可能差不多一半反而更難相處。不說別的,他會拿著懂的道理量別人,就不好相處,會給人家壓力。那不行,我們這麼有福報遇到佛法,還表錯法,那就冤枉了。應該要為人演說,那才有福報,不能表錯法。
剛好早上有一位馬來西亞的同修,她也是家庭主婦,後來有到淨宗學會做義工。她有一篇心得我覺得挺難得的,她說我們學佛了,應該讓我們的家人感覺更溫暖、更歡喜才對。她一些心境很可貴,她真的做得挺用心的,她家裡人很支持她在淨宗學會做義工,也勸很多朋友學佛。看以後有沒有機緣,我會請她跟你們現身說法。我也要修點福報,還是那麼瘦,福報很不足,我得請轉法輪。所以我上一次也很感謝我們王居士夫婦,我請他們分享,他們也很歡喜分享,讓我修了一點點福報。今天我們董老師又讓我修了一點點福報,給大家分享。這是真實的,用真心感通三種不同的眾生,三種菩薩,她的境界比較好,這個菩薩,蒼蠅菩薩、鼴鼠菩薩、馬蜂菩薩,跟牠們溝通。
所以受用很重要,這個都要自己檢查。很可能這個同修自己這麼做,做了幾年,人家一講你會受影響,可能你自己的受用不夠大。假如你受用很大,那你也謝謝他,我還是老老實實的照這樣做。而我們學佛了,最重要的「從明師受戒」,你就是聽你最信任的那個善知識的教誨。而你最信任的人,還有一個條件,他要是修行的過來人。大家注意,我們現在看邪師說法,幾千人來,他也很喜歡那個人,可是他邪的,這個自己要判斷。但是為什麼還是那麼多人去?相應。因為去的人都想我快一點怎麼樣,我快一點賺到錢,我快一點修學就能成就。人一求快,就容易上火,急嘛,就容易著魔。所以人生的境緣是自己感召來的,這個也不能怪別人。
而老法師為什麼後面要強調扎根?因為看到我們根基不牢。為什麼一直強調要學《無量壽經》?因為《無量壽經》講得詳細,從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他遇到老師,他是怎麼學的;之後在老師的教導下他又發願,發了願以後又經過五劫的修行,極樂世界建成了;然後又經過無量劫的積功累德,他成佛了,「成佛以來,於今十劫」。所以阿彌陀佛修了無量劫,為了誰?為了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都是阿彌陀佛的心肝寶貝,阿彌陀佛都把我們放在他的心中。「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我們假如今天就去了,阿彌陀佛看我們第一句話,傻孩子,你怎麼今天才來?枉受輪迴苦,早就勸我們趕快回家,這一生不能再猶豫了。這一生隨緣盡分,阿彌陀佛哪一天來,就跟他走。
所以老人家希望我們讀《無量壽經》,可能就能對阿彌陀佛更認識,對極樂世界更清楚。太美好了,巴不得現在就去。理明信就深,信深願就切,願切行就專,你念佛的行為就時時能提起來。行專功就純,功純業障就慢慢消了,業就清淨了。業清淨了,妄就消、真就顯。這十六個字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教誨。所以你讀經理就愈明,對阿彌陀佛愈認識,對極樂世界愈清楚。當然你假如聽《阿彌陀經要解》你就都聽明白了,那不用換。而大家注意,老法師講《阿彌陀經要解》,其實做人處事、所有其他經典的重點都在老和尚講這部經裡面。因為老人家已經這些教理通達了,他講這一部經,講《無量壽經》,其他的經主伴圓融。老和尚講《無量壽經》的時候會不會說,《華嚴經》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會不會說?會。老人家在講《無量壽經》的時候,只要這一句經文跟哪一部大經相應,老人家就把這個經句引過來,所以一部經裡面含攝所有大乘佛法的精華在裡面。所以人能夠遇到明師是很大的福報。
成德最開始聽最多的是《太上感應篇》,聽的時候感覺老法師在講《華嚴經》。「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因為那時候老和尚在新加坡講《華嚴經》,所以聽《太上感應篇》也覺得跟聽《華嚴經》一樣。但老人家講得很細,教我們怎麼做人做事。我們年輕,那時候才二十多歲,都不懂,聽了很受用。
所以這個問題裡面提到,不是上根也不是下根,屬於中間這一代的,一般來講,就是你要明理了,你才肯去依教修行。所以這個時候就深入一部經典,把你要修行的那個法門的教理能深入。解了,然後依教奉行,去行。證,證就是你有受用了,你有體證。那當然遠的,你真的證果了。以淨土法門來講,最低的你已經功夫成片,那你就往生有把握了。功夫成片再提升才是事一心不亂,接著才是理一心不亂。所以這個問題,「理」這個寫錯了,當然不一定是人家跟你講錯了,有可能是你聽錯了。不是理一心而後事一心,是先事一心,然後才是理一心。應該他的意思是說,你道理明白了,你要落實在事項當中,你不能只有懂道理,理事是不二的。
這裡有提到說要學習十二因緣,其實這個四諦、十二因緣,老法師他在經典,不管他講哪一部經,這些義理應該都有融在裡面。其實十二因緣就是把我們為什麼一直輪迴的道理講出來。大家假如有興趣,老法師曾經講過這個「十四講表」,《佛學十四講》那個是李炳南老師編的,老法師又把它講一遍,裡面有一個講表是專門講十二因緣。其實最關鍵的就是我們投胎、出生,接著貪愛,起了貪愛心要去取,取了就是想佔有,取了之後,我的東西,放不下了。所以人就是貪著這個身是我,貪著身外之物是我的;我的房子、我的眷屬、我的什麼什麼、我的地位,他就染著了,他就又會去投胎了。那就一直轉吶、轉吶,轉不出來。
所以還是老人家教的綱領,我們重視扎根,然後一部經教,你深入去讀,深入去聽,聽了之後聽懂一句落實一句,就會很有受用,煩惱就會輕,智慧就會長。那也期許同修們,我們今天也談念佛談了一些,就是真的佛號要多多益善,不念佛真的是輪迴心就又造了個輪迴業。
第三個問題:這位同修她說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也是阿彌陀佛最希望的,也是一切諸佛最希望的。所以妳這個願不退,一切諸佛都加持妳。用往生來供養師父和父母雙親,這個供養是圓滿的。因為妳成佛了,一人得道,九祖生天。當然進一步能夠護念父母先往生更好,「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我們這個孝道,現在已經明白了,一定要盡到自己的力,讓它更圓滿。我們不明白那另當別論,現在已經遇佛法明理了。那同修說了,敦倫盡分方面的願望,是希望能護持父母雙親和有緣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妳發這個願就是《無量壽經》說的,「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妳現在已經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了,用現在的話,阿彌陀佛會給妳點讚,會給妳豎大拇指,孺子可教也。現在就跟阿彌陀佛同台演出,一起護持眾生去極樂世界作佛。
我印象很深,兩年前在香港,當時候在庭院,老法師突然講了,我們現在求的沒有別的,多帶一些人回西方極樂世界。師父上人講給我們聽什麼用意?我們起一個念頭,師父你得帶我,那心量太小了,只想自己。我們有沒有聽師父那一段話的時候,跟他的心能夠相應,多帶一些人。我們應該以老人家的志向為自己的志向。假如起一個念頭,師父你得帶我,那這個就是第一個念頭都是先想自己。所以學佛最重要擴寬心量,很重要。
接著說到了:希望孩子能考進英國漢學院,之後走護持佛法和傳統文化這條路。妳願意把孩子捐出來,那妳這個心量我也是隨喜功德。當然主伴圓融,妳的孩子是他人生的主角,妳是做增上緣護持他。我看不少人,當父母的也是好心,但是太強勢了,逼著孩子學,把他帶到一個學校,就把他推下車去了,那孩子很反感、很害怕,造成了很負面的情緒。我不是遇一個或遇兩個,好多。我們上一次上課,有幾位同修說,我的母親很強勢。告訴大家,《太上感應篇》太上老君為什麼選了兩個字給我們女子受持,也選了兩個字給男子受持?男要忠良,女要柔順。老祖宗又造了一個安字,怎麼樣才能安?這個房子底下有個溫柔的女子、善良的女子,這個家就安了,柔能克剛,她先生的脾氣就是被她給轉掉了。別氣了、別氣了,喝杯茶,不然傷了身,氣不下去了。
所以我們不能先急著要把孩子送哪去,要先自己學好,孩子一看歡喜了,我爸爸、我媽媽學了之後愈來愈好,他對佛法愛樂了。我自己也是我媽媽先學佛的,先念阿彌陀佛的,我就發現我媽媽煩惱少了,我就對佛法產生一個特別好的印象,後來就跟著她去念佛了。念佛以前人家就放講經,就是放老法師講的《阿彌陀經要解》,聽得很歡喜。所以為人演說,我們得演給我們的家人看。
而且妳不要壓力很大,我剛剛說老法師說不是你承擔,佛菩薩、祖先承擔,你把心用對就好了。所以諸位爸爸媽媽,你們壓力也不要太大,你真的把孩子奉獻出來了,佛菩薩、祖先照顧,你把心用對就好了。為什麼要用對?因為我們控制、要求、發脾氣,祖宗跟佛菩薩要加持我們加持不了,障礙住了。你只要把心用對了,這個加持力就下來了。你不要自己想著,壓力好大,他的哪一個行為就讓你很害怕,會不會變成怎麼樣,未來煩惱一大堆。尤其信任孩子,不要常常懷疑他、擔心他,那個都是一種無形的磁場。
「目前孩子是八歲半,在私校讀書,課業非常緊張,明年九月會面臨升中學的擇校考試」。諸位同修,怎麼歐美課業也是挺緊張的呢?我以前的概念怎麼覺得,我記得我那時候念初中念得課業很緊張,我三叔在美國,還說你要不要到美國來?美國讀書輕松。我還差一點就去了,幸好沒去,不然我就可能遇不到老和尚的經教了。原來全世界其實都滿競爭的。
崔學長:成德法師,這裡跟您分享一下,因為您提到說沒想到西方國家怎麼學習也這麼緊張。我們二O一五年過來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來,才發現這邊也有學區房,就是說重點學校它的周邊的話,房價就特別的高。我們才意識到這種就是升學主義、功利主義這些,包括升學的話,孩子壓力很大,絕對不是咱們中國本土的,這都是從西方那邊學過來。
成德法師:我在念初中的時候,也是有時候,某某名校考上重點中學的多,我父母都不會去考慮這個,哪裡離家近就去哪裡就好了。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當然了,還有一個重點,當然那個學校假如風氣很不好,我們上一次我們王居士,他還是有幫孩子選學校的,因為畢竟孩子才十幾歲,甚至更小,他會受環境影響,這個還是要判斷一下。可是你要判斷正確,因為我聽到不少同修說,送到那個最好的學校,我說不是吧,最貴的學校,這個不能劃上等號,你要判斷清楚,最貴不代表最好。因為有可能最貴的時候,都是那些富豪。學生要站在校門口看,勞斯萊斯來了,BMW來了,BENZ來了,他就在那裡比,哪個家長開什麼車來了,你卷不卷入那個攀比裡面去?所以最重要的是什麼?父母自己心要定下來,你的孩子就在安定當中成長。我們有時候捨本逐末、捨近求遠,把那個最重要的忘記了,依賴到外在的條件上去。我們不是說外在條件不重要,不能把最重要的忘了。那其他條件能不能愈來愈好,我們只能隨緣去改善、循序漸進,緣分都是水到渠成,你乾著急沒用。
所以這個擇校目標是考取重點的公立或私校,那這個就是走體制內的。目標是平日孩子除了學習外,就是運動、看書、幫忙做家務,不玩電子遊戲、不看電視。那妳孩子很有福報,接受妳的護持,非常難得。讀書不能傷到身體,我自己回想我們當時候念初、高中的時候,熬夜太厲害了,都為了成績。其實現在回頭想想,那些成績跟我們人生的成敗有啥關係?拼的時候都傷身,傷了身,中年以後甚至更早以前都得承擔。其實說實在的,身體的機能愈好學習效果愈好。所以都不能只盯著分數,你一盯著分數其他都考慮不了。你身心一放松,你對孩子是全面的關心。
這一位同修說,她現在很迷茫,是應該先讓孩子把世間學業學好,每日課余時間跟著《聖學根之根》網絡班學習,假期緣分成熟的話,再參加實體班的學習,還是應該把這些全都放下,送孩子到傳統文化實體班一條龍,完全走傳統文化這條路?這個還是要看緣分,緣分還沒成熟不能弄巧成拙,弄得家裡人不理解,變反彈了,妳到最後也做不了主,這樣就不好。妳就先順著,然後見縫插針,盡力的把傳統文化帶著孩子學。假如家裡的人看著孩子確實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樣,這樣妳家裡重要的成員就對傳統文化愈體會愈深,他慢慢慢慢會支持,到時候就水到渠成。但妳也不要緊張,假如現在體制內妳這麼教下去,告訴大家,現在漢學院叫英國漢學院,誰來讀最容易?英國的同修的下一代。你們來讀,假如是自費的,費用好低。當然這個也是因緣,可能是因為湯恩比教授是英國人吧,還是有種種這些原因吧。所以妳不要著急,妳只要這樣繼續積累下去,到妳兒子該上學的年齡就可以了,應該不是問題。
這個同修說的,她昨天寫這個問題的時候,寫完她在那念佛就有答案了。就是自己好好念佛,把父母和孩子全都交給阿彌陀佛慈悲安排。那妳懂得借力使力,佛菩薩、祖先承擔。但是我們要把心用對,因為妳得是他們最好的增上緣,因為妳跟他們緣太深了。父母這個緣多深,尤其這位同修是女士,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妳又依教奉行,那父母很能接受妳勸他。尤其年紀大的人只要肯念佛,只要肯念,成佛一半。他的緣很成熟,又有妳這樣的兒女去護持他,要慢慢把他的緣愈來愈具足、愈來愈具足。妳要去給兄弟姐妹慢慢做工作、慢慢做,重要啊!孩子假如是男孩,跟媽媽的緣很深,妳盡力護持他,沒問題的。
好,時間到了。我們最後開放兩個問題,有沒有同修還要交流的?
崔學長:請大家抓住這個機會,非常難得。法師慈悲,再回答大家兩個問題,請大家抓住這個機會,有問題千萬不要放過。
成德法師:沒有問題不要想問題,好好念佛就好了。
崔學長:我看到有一個韓居士。
成德法師:韓居士請。
崔學長:韓居士,對,韓居士請您打開麥克風。
韓居士:法師您好!
成德法師:您好!
韓居士:我是韓居士,我的女兒今年十歲了,剛才我聽您講的英國漢學院,現在是我這個小女兒,她是否能去英國漢學院上學?
成德法師:這個只要符合標準都可以來上學,但是報名,然後經過學術還有德行考核,通過了就可以來讀書。當然你現在就立這個目標,她也願意走,《無量壽經》教給我們一句很重要的教誨,「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但是千萬不要強迫。阿彌陀佛。把她護好,學了傳統文化,不管她有沒有到英國漢學院,她的人生都是會非常有意義的,她到哪一個行業都可以當君子,她都可以行菩薩道。妳就順其自然,盡力去做,不要常常在那裡擔心能不能上,把那個擔心拿來念佛。更有意義。好,謝謝!
楊學長:漢學院的網站和網站上的招生簡章,我發到咱們這個chat裡邊(對話框裡邊),大家可以參考。
崔學長:好,法師,有張學長,她有問題想問您,請張學長把麥克風打開。
成德法師:張居士,您好!
張學長:感恩大家、同修,謝謝,非常感動。我是學佛還沒入門,我也是聽了淨空老法師的開示,才就是供佛學佛,但是還沒入門。我就是沒有皈依,還沒皈依,也沒有老師,我就自己在網上會找一些法師的講座來聽,但是我就不知道,我也聽老法師的講座比較多,也會聽其他一些法師的講座,但是自己又沒有一些判斷的這種智慧,所以我想請教一下成德法師,怎麼樣,或者說就聽一位老法師講座好呢,還是也應該聽一下其他的法師的來就是開闊一下,不同的法師講座,這樣會不會有些更好的收穫?我不懂,因為還沒入門,所以很好的機會,今天。感恩,謝謝。
成德法師:這個從佛經上來講,《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算是很基礎的經典。阿難尊者一開始啟問,就是他觀察到有一些學佛的人,學了之後愈來愈有福報、愈來愈吉祥,有一些人學佛反而不好,那他去祈請佛陀開示。佛就說了,學得好的是「從明師受戒」。明,明白的明。你「從明師受戒,專信不犯」,你要信任他,所以師生的緣不能強求。老法師也是教導我們,你最信任的人,他又是修行的過來人,你就要依止他來學習。孔子也是這樣教的,你要跟著老師的腳步學習,《論語》裡面說:「不踐跡,亦不入於室」。你要跟著他的腳步走,因為他有智慧,他會洞察我們的根基、我們的問題所在,他會應機給我們說法。所以從明師是跟著一個老師,不是跟著很多老師。所以老法師又說一個老師一條路,兩個老師兩條路,三個老師三岔路,四個老師十字街頭。
老法師有一個專題,不知道您聽過沒有?「認識佛教」。妳可以先了解,正確了解佛法。妳要跟什麼老師,妳要學什麼法門,妳可以自己再去判斷。老法師,成德的感覺,他講經六十多年講得非常圓滿,而且他還表演得很圓滿。我每一次講到大乘經典「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這些《無量壽經》的句子、《華嚴經》的句子,你一想師父的時候,你就有一些具體的景象出來了,老人家都做給你看。我讀《論語》也是這種感覺,孔子的這些做法,溫良恭儉讓,老法師也表演給我們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現在整個儒釋道這麼衰敗,老人家年紀這麼大,飛機有時候一年飛歐洲三趟,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孔子的精神、佛陀的精神,成德覺得很有福報,在老和尚的身上我們都見到了。我們很有信心,進而我們可以效法他。
這個是成德自己的因緣,因為我一學佛就是聽老法師的,我也沒有聽其他的法師。然後當然我不是很乖,說守三個條件,剛好運氣好就聽一個老師的,沒有其他的進來了。但是我聽了五年,剛好緣分就到了海口去了,就去海口推展傳統文化。結果我會遇到很多大眾,他們會問我問題,我的第一個反應,不管他問我哪一個問題,我就會想到老法師講什麼。我自己覺得,原來聽一個老師的好處是你隨時最能提起來的就是老師的教誨。那我什麼時候養成這個習慣我不知道,它不知不覺、慢慢慢慢養成。我以前怎麼想事的、怎麼做事的,忘了。
因為遇到老師,老和尚說,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不隨順自己煩惱習氣。我以前這些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打包,讓垃圾車把它帶走。我以前造業受苦不就是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我現在已經遇到佛法、遇到老和尚,那我還留它幹嘛?丟了。老和尚講什麼,把它放在心上,一直聽、一直聽,有滿大的受用,遇到境界很自然就提起老師教的。因為你聽一個老師,整個他教導的綱領,你就掌握住了。
當然可能每一個人根性不一定一樣,假如你聽很多了,統統融會貫通,那可能你的根性是這樣。成德自己的根性,覺得自己是聽一個老師若干年之後,很自然的就會用他的教誨來觀照。所以老法師有總結他修學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其實這五個心就是真心,隨時我們的心念都要跟這五心相應,我們的心就在道中。要看破、要明理,看破就是明理,看得破了,不再追逐世間這些欲望,放得下了。我們能不搞貪瞋痴,身心開始輕安、自在、隨緣。因為不想搞輪迴了,不想搞輪迴搞什麼?行菩薩道。行菩薩道不能強求,有緣就做,沒有緣好好念佛迴向給眾生,眾生也得利益,不要攀緣。然後念佛,念佛是正修,正助雙修。其他的,就像我們剛剛這一位陸居士講的,敦倫盡分就是助修,都在積功累德。這個助修裡面,老人家從佛陀的四十九年的《大藏經》裡面挑了五個行門,這個用俗話講都是仙人指路,我們自己去挑不好挑。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所有的行門不會離開這五個綱領。我們一做事,一切言行都依這五個科目為準,就不容易偏掉,不會造業。這樣慢慢慢慢的都是在落實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那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都是在積功累德,每一天都很有意義。
我最後再補充一點,就是我自己感受善知識真的難遇,要特別珍惜。但是又感覺有一些同修聽老和尚的經教就囫圇吞棗,就是沒有靜下心來聽,沒有深入去聽,非常可惜。所以我用了一個平台,就是把一些跟著老和尚學習的一些心得,透過這個內部的平台分享給大家,一起來跟著老法師學。剛剛同修都說請成德法師開示,我一聽都瘦零點五公斤,開示不敢,跟大家用佛法切磋、交流,然後以老人家的這些教導供養大家。而我們相信所有的善知識,他們的教導確實是相通的,他們都是互相讚歎的,那就看我們跟哪一個善知識的緣最深。其實實實在在講,師生的緣那都很可能不是一世的,這個就看大家自己去招感。這個平台在提供給大家做參考,裡面還有一些動畫。為什麼我會放動畫?因為有一些同修說,成德法師,我的孩子十三、四歲,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他們看?所以我就看到好的動畫可以啟發善根的,我就把它放上去提供給大家。當然你們假如覺得有什麼很好的東西,這個絕對對大眾有利益,你們也可以推薦給我,我都可以幫大家轉供養出去。好,謝謝大家!
崔學長:阿彌陀佛。成德法師,剛才那個張居士,她的手機出點問題,她本來是想問您一個問題,然後現在她又上來了,您看能不能再回答一個?
成德法師:可以,請。
崔學長:還有就是後面還有一個,就是吳學長他也有一個問題,那麼我看這時間,我們可不可以就是限定只有這兩個問題了,好吧?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不再增加了,您看這樣好嗎?
成德法師:好的,好的。
崔學長:好的,感恩。張居士,請您先問吧。
張居士:法師您好,不好意思,我前面手機出了點問題,所以沒有辦法把話筒打開。然後我就直接說我的問題。因為今天我跟我的媽媽,因為她在國內,通了一下話,然後發現她有一個很大的煩惱,我也想幫她去解決,但是就是有一些地方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簡單的說一下這個情況,因為我妹妹她的婚姻問題,所以她只能就是住在家裡,她有一個五歲的小朋友,那麼五歲小朋友今年因為要上小學,所以妹妹想把她帶在身邊,原來因為是爸爸管的,就是在幼兒園,那麼現在就是九月份之後,就自己帶在身邊教育她。那麼之前的情況,她每個星期星期六、星期天都是我妹妹帶,所以會到媽媽家,那麼媽媽就會有的時候照顧她。但是過程當中會碰到一些問題,因為我妹妹她自己是信道教的,所以她很多時間她就是會……就是我媽媽覺得她沒有時間去照顧這個小朋友,有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去找她,那我媽媽覺得又要做飯給她們吃,又要照顧小朋友,她力不從心。但是她又覺得如果妹妹不管這個小朋友的話,她不去管這個小朋友,可能很多東西都學不到,那麼她就比較煩惱。然後妹妹又覺得她管得太多,她不應該去這麼管,所以就會產生一些矛盾。
到了九月份以後,如果這個小朋友回到媽媽身邊,繼續這樣生活的話,我媽媽覺得可能會有很多問題會出現。那麼我今天就跟我媽媽說,因為小朋友是爸爸媽媽已經分開了,她已經是單親家庭的小朋友,那就更要給這個小朋友更好的幸福的環境給她。但是還就是要在道德上面給她適當的引導,因為我們小時候都沒有學過這些東西,像《弟子規》我們小時候都沒有學過,爸爸媽媽也不知道。是我們跟著崔老師學了之後,就我兒子開始學了之後,才知道《弟子規》裡面其實很多的東西,它關於倫理道德、怎麼去做人都有講到。我今天就把您之前講《弟子規》的視頻發給我媽媽,我說可以聽一下蔡老師是怎麼講的,就是看看是不是會有幫助。因為我覺得我媽媽現在煩惱很多,她也沒有辦法去放下。因為她是一個做事很認真的人,她原先在工作的時候,她也是一廠之主,所以說她就是非常想把事情做好,但她在妹妹的這件事情上面,她就是覺得沒有辦法去平衡。我的問題就是說,我該怎麼去引導媽媽,就是能夠把這個煩惱放下。然後另外就是因為我覺得媽媽和妹妹之間經常會為這些生活上的事情出現口角,我妹妹有的時候她說話也比較衝,那我媽媽就會非常非常生氣,那麼我也覺得這個不太好,因為媽媽的心臟以前也有點問題,所以我看看,就是說我這邊怎麼做,可以讓媽媽能夠擺脫這個煩惱。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我妹妹的小朋友五歲,我不知道我們這邊有什麼資料可以給這個五歲小朋友看,可以讓她能夠學一些最基本的做人處事的東西。因為我現在會有的時候給我家裡的,我兒子十歲,還有我女兒四歲,會給他們看中華德育故事,我覺得中華德育故事,就是我不知道對五歲的小朋友來說,會不會太深了還是怎麼樣?
成德法師:太深了,妳可以再講解一下。
張居士:講解一下。
成德法師:對,妳很有經驗,妳一個女兒四歲,兒子十歲。那妳現在這個算外甥,五歲了。
張居士:外甥女。
成德法師:外甥女,對。
張居士:比我女兒大一歲,因為我覺得我女兒她是每次看德育故事,她會去看,但是我問她:「妳看得懂嗎?」她說:「我看得懂。」但有的時候她會有點害怕。然後我說:「那就跟哥哥一起看。」那麼有的時候哥哥看,哥哥看了其實也是很有幫助的,有一次看一個孝悌的故事,他還哭了,還有一點就是感動了。我覺得還是有點用的,就是他看懂了。但是小小朋友,就是四歲的小朋友,我覺得她基本上應該是可能還沒有看懂,但是她會了解一些東西,但不一定能夠真正去了解這個故事到底在給他們講什麼。
成德法師:好,你們喜歡看動畫,還是喜歡爸爸媽媽給你們講故事?
張居士:他們都喜歡吧。
成德法師:有沒有比較喜歡?
張居士:我覺得動畫就是對小朋友來說,每個小朋友都喜歡。可能是電視的原因。
成德法師:了解,我是跟大家說,我們現在多媒體很方便,但是有時候好像慢慢太依賴多媒體了。這種無形,真誠,你一種眼神,你一種音聲,這些都是一種能量場,都跟孩子是有互動的。除非大家是真的沒時間,不然多一些時間跟孩子直接這樣講,那個攝受力還是不一樣的。我不是說反對大家看動畫,是說因為我感覺有時候我們會一覺得東西好,都會想依賴這些好的,但是有時候忘記了其實自己也很重要,就滿容易捨近求遠,我覺得這個陪伴其實是力量還是很大的。我剛剛跟大家說,我們現在心比較浮躁,法不容易入進來。心浮躁不只法不容易入進來,你縱使陪伴孩子,孩子都不會覺得安定,那是一種磁場。你的心有沒有在孩子身上,孩子能不能感覺?年齡愈輕愈敏銳。有時候繈褓當中的孩子,父母一吵架,他「哇」放聲大哭,他可以感覺到,他很難受。
所以我也聽過那小朋友,父親聽了說要陪陪孩子,然後坐了好一會,他兒子說:「爸,你還是去玩你的手機吧。」就是坐在旁邊心不在。孩子還很善良,我看你還是去玩手機吧。要陪就要全神貫注。做每一件事,我們都要安住在當下,那個就能跟對方感通。我們修行就是要修禪定,任何一個法門修禪定。禪定的前提是要專注,專心致志的對待人、對待事情。
那再來,張居士,妳母親有沒有學佛?
張居士:我母親沒有學佛,她和爸爸兩個都是老共產黨員,是無神論者。
成德法師:那沒關係,妳的妹妹有沒有學佛?
張居士:她沒有學佛,她現在在學道教,而且就是跟著……
成德法師:那妳爸爸媽媽讚不讚成傳統文化?
張居士:我爸爸媽媽贊成傳統文化的,但是說她在我妹妹身上,今天媽媽還在講,她已經學了這麼多傳統文化的東西,為什麼她還做出有些事情,就是並沒有孝敬父母的感覺?就是她會很受傷有的時候。所以她覺得這個到底應該怎麼樣做?
成德法師:妳是說妳媽媽嗎?
張居士:對。我媽媽。
成德法師:就是說她覺得妳妹妹學了傳統文化了。
張居士:對,她覺得我妹妹在學道教,就是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她覺得她學了半天,也是沒有感覺到在這個……
成德法師:好,了解。諸位同修,我現在在問這一位張居士問題,你們可不能著相,是這個張居士的問題,不干我的事情。其實你有沒有親戚朋友會問你問題?人家問你家裡的事,你要怎麼思考,你要怎麼給他建議?大家聽懂我的意思嗎?因為其實每一個因緣我們都可以學到東西的,但是我們容易起念頭,那他的問題,跟我沒有關係。然後這期間其實在互動的過程,就是在當人家問你問題的時候,你應該怎麼樣去回應這個問題,你怎麼樣去充分了解客觀的狀況。你給人家意見要很準確,你假如給了意見跟他的家庭狀況不吻合,你是好心,給他們家搞得可能更嚴重,怎麼辦?所以你要給人家建議,要置身於利害之中,你現在的感覺就好像我就是那個當事人,我應該怎麼來處理。你是當事人,要跳出利害之外,不然你會陷進去。
因為我曾經比方說跟著老和尚,老和尚在回答問題,陸續有人問問題,然後後面問的,我說奇怪了,那前面老和尚談的其實都解答他的問題了,他後面為什麼要問那個問題?因為他在聽老和尚回答前面的問題的時候,他有一個念頭,那是別人的問題,所以他產生了這個念頭,好像不是回答他的問題,其實那些道理都是相通的。所以他假如能夠在聽別人問題的時候,把老和尚講的這些教理、這些做人做事拿來反觀到自己的情況、問題上,可能他就想通了、想明白了。諸位同修,你覺得問題是你自己想明白了好,還是別人告訴你的好?你自己真的思惟清楚,用經教思惟,自己想明白了,更好。
當然你實在沒辦法了,再問也沒關係的,你自己養成一個習慣,先用經教來思惟,你慢慢就很會思惟問題了。有時候喜歡問問題的人,就一直問問題,他都沒有在所有問的問題當中總結所有修學的綱領在哪、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則在哪。我們甚至於都遇過那個問問題的,他問了一個問題,我給他解答還沒到一半,「好好好,我再問你一個問題」。然後第二個問題給他解答了,還沒解答完,「好好好,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他好像來給我考試的,看我能不能答。他的心都是浮的,所以靜下心重要。其實我相信我們張居士,她能夠處理的,她自己有佛法,也學了這些年,她只是現在有點情況、戰況有點激烈,她有點緊張,是吧?但是現在要靜下心來。
張居士:看到媽媽那麼煩惱,就覺得真的是很想幫她,但是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幫到她。
成德法師:我們要幫別人,首先自己得要安定,得要定下心。縱使祖先佛菩薩要加持我們,也得要我們心是定的,他才加持得上,妳一操心了,他就加持不上了。今天妳要幫忙妳的母親,幫忙妳的妹妹,也有佛菩薩跟祖先加持,但是我們心要用對。因為成德給妳的是一些原理原則,事實上面對問題的是妳,所以妳得定。大家可不要寄望聽成德法師講完了,問題就解決, That's impossible(那是不可能的)。問題形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吧?你要把冰凍三尺把它融掉,你也得花幾天時間慢慢用火烤,就融掉了。火是智慧,你得用智慧去處理。所以現在問題出在哪?一個人身體不好了,他的念頭就是趕快讓我好,這個身體讓你糟蹋了三十年,你要趕快好,你不是妄想嗎?所以心態要對,這些助緣才幫助得上。而且從客觀來講,我為什麼剛剛問妳爸爸媽媽有沒有學佛?這就是客觀條件。妹妹學道教,這還不夠,她學什麼經典?您知道她學什麼經典嗎?
張居士:她跟我提過她學過《太上感應篇》,其他的我不太清楚,因為有一些都不是我所知道的,就道教的一些東西。
成德法師:那現在妳要多了解她們,妳講的話跟她互動,才會契她的機。而且從客觀來講,妳們家這一盤棋最重要的是妳,因為只有妳學佛,要從妳轉,依報隨著正報轉。但是妳也不要有壓力,把心用對就好,在每一個當下把心用對了,妳冷靜下來。實在講,對妳妹妹來講,假如她能真修行,有沒有可能那個婚姻還能夠轉過來?這個我們在傳統文化界也遇了不少。當然這個也不可強求,她真的有認知到了,因為畢竟我們覺得,其實說實在的,自己的心調了,外面的境緣就會調了。因為畢竟有小孩,說實在的會結婚,之前也是有相愛過的,只是在過程當中,落對方不好的印象太深,又沒有察覺自己也有很多不對的地方,火氣就會愈來愈上來。人假如覺得自己還有錯,有反思到自己有錯,他那個對立它就會下降。都是能轉的,但是因為我不是當事人,我們也不能強求,只是說精誠所至是可以金石為開的。那妳妹妹要搬去跟妳媽媽住,妳覺得去了之後對她們會更好嗎?
張居士:我妹妹已經跟我媽媽一起住了。
成德法師:已經住了。
張居士:只是說小朋友現在是跟爸爸住,那麼只是周末來。然後現在,如果九月份開學之後,她想把小朋友帶過來在這邊讀小學,所以就變成妹妹和小朋友還有爸爸媽媽一起住。
成德法師:那現在撫養權是誰的?
張居士:目前撫養權是在爸爸那邊,因為平時都在爸爸那邊。那麼他們因為分開的時候就是說定好了協議,就是說小學之前是爸爸管,小學之後是媽媽管。所以說小學之後,她就回到媽媽身邊。
成德法師:好,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就不要去懊悔,我們安住當下來。但是要真正養好這個孩子,最重要的是影響她的這些大人都要有一個共識,不要給孩子不好的影響。當然這樣的心境也要靠妳去很善巧的引導她,講一些故事。妳可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她父親,對她沒有好處。人假如有怨他的父母,他的人格要健康就很困難。妳說她爸爸真的有錯,她媽媽真的有錯,對方有錯,妳完全包容,妳就讓這個小孩學到妳的包容,學到妳的忍辱,這是她人生最大的財富。
我有遇過單親的,但是雖然發生這個事了,後來媽媽的心態很好,也不埋怨,後來她這孩子還滿優秀的,還挺孝順的。不然在父母的這種因緣當中,會產生很多這種對立、埋怨,這些對她後來的人格都會有影響。所以我們假如今天能透過這個孩子的因緣,我們提醒所有的長輩,我們都為這個孩子好,怎麼做,說不定又是一個增上緣。
假如這個孩子來報恩的,那說不定可以藉由她,所有的大人都能為這個孩子著想。那當然住在一起,假如沒有修行、沒有改性格,你說要不摩擦、不什麼,其實挺難的,所以妳得要護持。尤其年輕人要轉變比較容易。年紀大的人,所以為什麼說修行要趁早?年紀愈大,有時候你要要求他,反效果。面對父母、面對老人,要用感動的,你做到讓他感動,尤其當孩子的去要求父母,父母不歡喜。所以孝順孝順,要順。所以妳還是順著,好好跟妳妹妹多交流、多溝通。但是妳也要跟她做四攝法,四攝法就是要布施、要關心她、要送她禮物,讓她感覺妳對她很好、為她著想,這樣妳的話她容易聽進去。
妳進一步說要給這個孩子傳統文化,就看她身邊的大人的配合了。妳剛剛提到說妳父母也是接受傳統文化的,那她的母親她縱使學道教的,道教不會反對倫理道德吧?那妳們家就很簡單,以《弟子規》跟《太上感應篇》這兩本建立共識就好了。假如妳爸爸媽媽覺得《太上感應篇》不行,那就先《弟子規》一本就好了,建立共識。妳不要小看《弟子規》,生活當中遇到的事情,其實這一百一十三句都包含在裡面,只要我們能深入,能真把它做了,把它用出來,都能解決問題的。妳現在不要先自己嚇自己,遇到什麼事情,就用佛法思惟再來處理。給妳講得太細,妳拿做招數背,有時候不見得幫得上妳。妳真的用佛法思惟不出來就找崔老師。崔老師,假如你們覺得還有待商榷再找我。
崔學長:好,感恩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
崔學長:阿彌陀佛。接下來吳學長請。
吳學長:謝謝成德法師,您辛苦了!特別喜歡聽您的講經,非常的謙和,我要是天天能聽的話,可能眉頭之間的那個皺紋早就消失了。我就一個小問題,問您一下,您更傾向哪一個觀點?就是我們古人說的孟母三遷,還有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隨緣而不攀緣。您是傾向哪一個觀點?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這個孟母三遷,首先我們要知道環境對孩子是非常有影響的。它這個孟母三遷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孩子很小,他很容易受環境影響,那當然要好的環境。隨緣而不攀緣,是提醒我們凡事不可強求。因為你強求了,比方說我們剛剛不是舉了例子嗎?有的當父母的人就覺得,這個私塾學校好,我把孩子送去了,我就萬事OK了。其實他有沒有感受到那個孩子他內心的感受?他現在還才四歲,你一下子讓他離開你了,這個有一點太強求了。我們要知道你教育孩子,它最核心的是這個孩子。所以《禮記·學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叫「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你要了解這個孩子的心,你了解他的狀況了,你怎麼長他的善心,你怎麼調整他的偏頗的心態。結果你現在當家長的人的做法,造成他很深的恐懼,然後你也沒有察覺到他的感受。
我們為什麼明明是我親生的孩子,我為什麼不能感覺他的心?這是我們的天性,你看當媽媽的人,孩子一、兩個月,有一點點哭聲,媽媽馬上第一時間就去了。孩子開始牙牙學語了,我的外甥在我們家,當時候牙牙學語,他講的我都聽不懂,都是我姐姐做翻譯。每一句她都懂,為什麼?明明聽不懂,我怎麼都聽不懂。因為這個母子連心,那個心是通的。可是為什麼現在孩子這麼大的痛苦,當媽的人都體會不到了?因為不是媽不愛他,媽有執著,太強求了。你總要跟孩子慢慢讓他適應適應,然後是讓他很接受的狀況之下,才是那樣的緣。而且我還看很多家長太激動了,一下子就把孩子放進去了,結果覺得不適合又把他拉出來了,而且還不是一所,有的還兩、三所。你說這個孩子能對傳統文化不留下一些負面的影響嗎?
所以孟母三遷跟隨緣不攀緣,這兩個都要考慮的。而且我剛剛跟大家強調了一個重點,其實影響孩子最深的是父母的和諧、父母對他的愛,這個直接影響他的人格。其他的都比不上這個力量,因為那是他跟你的緣。你看那個小孩一開口就是我爸爸說、我媽媽說,那父母在他心目當中是多偉大的形象!其他的條件還不是很理想,你首先最重要的,你要護住啊,那慢慢慢慢,這個緣是動態的,你慢慢慢慢會愈來愈好的。你夫妻合心了,依報隨著正報轉,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會愈來愈好的。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崔學長:吳師兄,您可以打開你的麥克風。
吳學長:謝謝成德法師,謝謝您,多謝,回答得很好。
成德法師:謝謝,謝謝!
崔學長:感恩成德法師,今天我們大家收獲都很大,就像您剛開始說的福田心耕,我相信我們每個人今天參加這個交流會,聽您講法的話,我們心中都耕種了善的種子。相信在我們這一年裡面,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大家都會努力的,再次感恩。
成德法師:謝謝,阿彌陀佛。成德剛剛有提一個「熏聞成種」的平台,是內部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平台。我請我們漢學院的同學把它發上去,我就跟他講一下。已經發了,好好好,謝謝謝謝。因為我剛剛看到有同修發上來。不好意思,我要跟剛剛我們張居士道歉,因為剛剛我一看那個字跳起來,我就去看了一下字,就她在講問題的時候就稍微有點漏掉了,所以什麼時候都要有定力,都要專注。
張居士:感恩法師,非常有幫助,您今天對我的開示,我覺得非常有幫助,就是我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成德法師:好好好,好的,三寶加持。好,謝謝大家一起來參與,莊嚴這個因緣。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