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傳統文化學習班 成德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21/1/30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22-0003
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見面,這一個月又過去了,所以時間在過,確實是很快,「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所以世間沒有真正的樂,只有恢復佛性,才有常樂我淨。世間都是苦苦、壞苦、行苦,沒有不變的樂。而且我們冷靜一點,人從生下來就一刻沒有停留,就往墳墓走了。所以真正看清楚這一點,那他就會體會到人生第一大事是什麼?了脫輪迴,不然你這一生有再多的東西,都是過眼雲煙,身體都帶不走,更何況是身外之物。所以我們不能只看眼前,要看得遠,要為來世做打算,要為出輪迴做打算,因為不出輪迴問題沒有解決,而且黃念老說三途一墮五千劫,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所以這些我們都要冷靜下來看清楚。
當人可不容易,尤其我們這個時代,都是成年才學佛佔比較大的比例,沒學佛以前很難不造業,造了業就要受報,受報就得要到三惡道去報到,只要是造貪瞋痴慢、殺盜淫妄,這個只有三惡道的分。可是業已經造了,除非我們這一生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出輪迴,斷見思煩惱,這可不容易。佛比喻,要斷見思煩惱,就好像瞬間把四十里的瀑布截斷。大家想一想,那個量那麼大,瀑布那個水量這麼大,而且是四十里,你瞬間把它截斷。這個四十里的水就好像象徵我們的念頭、煩惱太多太多了,止都止不住,結果瞬間要把它截斷,難度太高了。
而且我們不如古人,古人從胎教就開始學了,又在大家庭成長。大家庭的氛圍,從小就是為父母想,為幾十個人、幾百個家族的人想,他的自私自利在他一生的成長,他沒有緣讓它增長。所以古人有福報,他那整個環境都是教導他人要孝,人要有情義、要有恩義、要有道義。結果我們現在生長的環境是功利主義。萬法緣生,我們也得清楚我們所在的緣分。其實我們一個月相聚一次,大家能聚在一起都很可貴。大家可以去賺錢,幹嘛抽那麼長的時間出來?這我們就是有在思考修行的重要,有在思考出輪迴的重要,我們才會聚在一起。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還願意來學,這個就是善根。能學也是福德,有些人福報不夠,想學障礙很多,所以我們都要珍惜因緣。
我們的成長環境比古人染污得太多了,所以我們要出輪迴難度可不小。但是我們現在假如肯念阿彌陀佛,這個算是開了一個特別法門,可以藉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加持力。這個是他力派、果教門,藉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可以帶業往生,你見思煩惱沒有斷沒關係,你有業,可是你真信切願想去就能去。因為阿彌陀佛是同體大悲,同體大悲我們要相信,我們的苦他完全能體會到,哪有我們想回西方極樂世界,他老人家不接的道理?不接他老人家就不大慈大悲,他就不可能成佛。所以我們常念四十八願,念得感動處流淚。你看四十八願,每一願後面常常都出現「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都是為我們這些靠我們自力很難出輪迴的佛子。
所以印光祖師做一個比喻,這個佛就好像一個大願船一樣,我們是石頭,那麼大顆的石頭,這個生死海怎麼去?靠我們自己一下,這個石頭就沉到海裡去了。可是佛是個大願船,我們這個石頭雖重,放上這個大願船,還是能過生死海。所以以前造多少業不怕,只要肯信願持名,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說:「老實持名,全攝佛德」,這一句萬德洪名就把佛果地上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這個都是佛在《無量壽經》上說的,「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這個法門太特殊了,它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因,慢慢慢慢經過長劫的修行得到一個結果,可是這個法門是從果開始修的,即修即果,老實持名,就全攝佛德,「深具信願,決定往生」,有具備了真信切願,一定能夠往生。
所以《三時繫念》有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的心聲,「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我們假如今天就往生了,阿彌陀佛看到我們,第一句話說,「傻孩子,你怎麼現在才回來?」樂邦化主就是阿彌陀佛,已經嫌我們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就像父母一樣,你怎麼這麼晚才回家,枉受輪迴苦。所以已經遇到了,不能再蹉跎,不能再浪費時間。「那堪更欲之乎者」,阿彌陀佛都要來接了,我們說等一下,我還有什麼事,那可能這機會就過去了,「管取輪迴沒了時」,再輪迴,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佛大慈大悲,大家要知道,一佛出世,千佛擁戴。大家思考一下,釋迦牟尼佛當初在印度示現成佛,跟他一起配合的古佛跟菩薩有多少人?那個時候一佛出世千佛擁戴,那佛法傳了三千年,諸位同修,這三千年來,多少佛菩薩來配合?我們不說別的,我們華人都認識的唐玄奘(玄奘大師),連小朋友都知道西天取經。你看,玄奘大師到西天取經十九年,真的是九死一生,那個不知道遇到多少險境,把經取回來了。隨同他的人大部分都死了,多少人幫忙他,甚至都救過他,但這些人大部分都犧牲生命了。他再回來譯經,譯了十九年,佛教的經典翻譯最多的第一人就是玄奘大師,我們才有經可以讀。譯經場幾百人,李炳南老師說,那個沒有三果以上不能參加譯經。大家想一想,你看我們中華兒女在這兩千年佛教東傳以後,有多少佛菩薩就為了傳承,在我們神州大地傳承佛法,接連來配合、來示現。所以真明白了,不能辜負那麼多佛菩薩。
眼前世間那麼多苦難,老法師講經說到,愈苦難的時候,佛菩薩來示現的愈多,因為他們同體大悲。所以大家要帶著這種信心,佛菩薩不會捨棄我們的,是我們心粗眼翳,沒有靜下心來。成德自己回想,我人生還沒遇佛法,二十多年過來,太多險象了,那可能一步一踏下去,人生的路就不堪設想了,冥冥中都有佛菩薩在加持,在護佑我們。生生世世隨逐於我,心無暫捨,這是佛菩薩的心、佛菩薩的恩德。
所以為什麼《勸發菩提心文》強調發菩提心對修行非常重要?菩提心是修行的主帥。就好像打仗,你要有主帥,你這個軍隊才能發揮力量,主帥沒有了,可能自己人都打自己人,所以這個主帥重要。而這個菩提心是「必有因緣,方得發起」,因為有因緣才會發起來,萬法因緣生。第一個最重要的因緣,「念本師恩」,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恩;再延伸開來,念所有佛菩薩來護持我們的恩德。
我有一個親家公,算是我姑丈的爸爸,他基督教徒,可是因為他是中文教授,他也會幫人看看相。我小時候還被他看,他自己是基督教徒,但是他跟我說,你好像有很多鬼神在保護你。我當時候一聽我也覺得,他不是基督教徒嗎?可能他也學過《易經》,可能他也是有聽到我們傳統文化裡面有這種鬼神。當然,我也不懂,年紀也小,但留下了這個印象。
所以父母時時念著我們,為我們想,佛菩薩同體大悲,一樣,父母對我們一生一世關愛,佛菩薩生生世世。我們把這個真相搞清楚了,人就有動力,不能糟蹋這些恩情,要重恩義、要重情義,不能辜負這些大慈大悲的佛菩薩。就像師父上人,那我們不敢以凡測聖,但是講經說法六十多年,一天都沒休息,除夕夜、大年初一,成德都有跟隨過,講經都沒有中斷。老法師說,經典當中沒有說釋迦牟尼佛哪一天休息的,沒聽說過。老法師說,在歷史當中也沒有看過哪個讀書人休息了、退休了,沒看過,是告老還鄉。回到家鄉做什麼?培養人,一生的閱歷,希望給家族、希望給這個地區、希望給民族多培養一些棟梁之才。我們人生走了一半,中年,知道人才重要,在單位裡面,有個好人才、好領導,這部門就興起來了;領導不對頭,自私自利、名聞利養,對組織的損害非常大。
所以老法師講經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無後,家族我們要好好培養下一代。你看這麼多小朋友一起參加,他們還坐在那聽,我都很佩服他們,我在他們這個年齡,早跑去玩耍了,坐不住的。所以他們的因緣就比我們好,我們當父母的更有責任。印光祖師說的,有家庭的人第一功德,把下一代教好,利益社會大眾。尤其我們現在這些小朋友,他們最起碼又會中文、又會英文,西方社會他們也熟悉,又是我們中華兒女,這可能都有天命,生在大家的家庭裡面,大家要重視,好好培養,可能要靠他們把中華文化深深扎在歐美西方的國土上。
老法師曾經說過,做為炎黃子孫、做為中國人,要有共同的使命,就是把世界重新帶回來安定,這是大工程,因為只剩這個五千年的文明,其他的古文明都斷了。現代的文明是什麼?現在不能不認知清楚,現在主流的力量是什麼?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所以環境破壞得很厲害,人心墮落得很快。
去年調查,吉林省離婚率超過七成,百分之七十一,這數字很驚人,我們在小學任教的人一聽到很擔憂。我們帶過父母離異的孩子,他在父母的爭吵當中,他那個年齡理解不了,他內心都會疑惑,甚至會自責,是不是因為我才會這樣?他會恐懼,他會退縮。所以父母和合,對於孩子太重要了,給孩子一個非常安樂的環境成長,他的人格很健康,他充滿愛,他也不匱乏,他也不恐懼。充滿愛的人一出社會,希望多給予別人,他不缺,這精神的富足。家庭裡面又知足,他又養成習慣,惜福,知足常樂,人一知足,這一生沒有太多欲望追求。人生的苦怎麼來的?三個字,「求不得」,有貪求了,有對財色名利的貪求,求不到苦就來了,知足就能常樂。今天常樂也來了,阿彌陀佛。
所以諸位同修真的要了解,佛菩薩是法界身,無處不在。因為有同修就問我,那時候我還沒出家,他說:「蔡老師,你做這個事情會不會很孤獨?」我就笑一笑。我們看《淨修捷要》第四拜:「一心觀禮,清淨法身,遍一切處,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眾生,離娑婆苦,得究竟樂,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這已經把法身的菩薩跟佛告訴我們,他們是遍一切處。我們就被這個眼睛騙了,看到了才算有,看不到了就沒有。所以要相信佛菩薩是無處不在,自己就不會有孤獨,隨時有感有應,你這阿彌陀佛一提起來,加持力就到了,很多事情你就想通了,不可思議,感應不可思議。
就像玄奘大師他西天取經,他也有用《觀音感應靈課》三十二卦,這個印光祖師有介紹過。所以大家假如面對這些重要抉擇,就可以求觀音菩薩慈悲加持,這個都很靈感的。當然你不能用執著,我今天吃不吃晚餐、要吃什麼晚餐,也在那裡卜卦,那不行,有重要的事情再問。
成德是覺得,佛菩薩,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只要我們用心就感覺到了。黃念祖老居士他觀世音菩薩再來的,幫《無量壽經》做註解,解得非常精闢。這一本會集本,末法九千年靠這一本會集本,我們肯相信、肯依教奉行,「隨意所願,皆可得度」,而他註解得非常清楚,讓我們可以深入《無量壽經》。而黃念老曾經講過,「我可以斗膽的向大家說,修什麼法門,如果不求生淨土,一生成辦就沒有可能」。我們用心去聽聽這個話,修行人都很謙退,可是他老人家說我斗膽的向大家講,為什麼?怕我們不夠重視。現在你在修很多法門,不一定契我們的機,一定要怎麼?一定要求生淨土,要靠他力、要靠加持。就像剛剛說的,阿彌陀佛是大法船,我們就好像石頭一樣,雖然很重,過不了生死海,一下就沉下去了,但是我們這個石頭放上大法船,再重的石頭,它也把你托起來,帶業往生。可是是帶舊業,不能說,反正我念佛就能往生,我現在還可以造十惡業,這樣不對,要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我們知道不能造十惡,可是也還有一些習慣,不小心又生氣了,不小心又罵人了,可是不能讓它增長,要愈來愈少,要下功夫對治,而且發完要懺悔,要提醒自己後不再造,最後一次了,不能再犯了。可是還犯呢?那還要下這種決心,要學顏回不貳過。
所以這些話都是大修行人,真的是佛菩薩再來才講得出來,就為了護我們每一個人了脫生死。所以不是佛那個時候一佛出世千佛擁戴,我們看老和尚一生講經,沒有人護持,可能就要不趕經懺、要不還俗了,經歷很多困難,都是很多有緣人的幫助、護持。我們還看到夏蓮老、黃念老、海賢老和尚、李炳老、印祖、劉素雲老師,還有她的姐姐劉素青老菩薩,都來給我們增長信心,我們都不能辜負。所以為什麼說無情不能修道?重情義的人,他一想到人家的恩德,他就不願意辜負了。
因為還有我們國內的同修,他們那邊時間太晚,有一個國內同修有問到一個問題,那成德先回答,讓他們早些休息。到時候我們假如有錄音,再提供給他們做參考。這個周居士提到了,怎樣複講《弟子規》?怎樣避免遇到不如理、不如法的問題?
這個複講,成德講得也不是很好,大家做參考。假如要針對這個內容,你也可以把它濃縮一下,看你自己去取捨,可以把它濃縮一下,假如有一些講得太囉嗦的,你就可以把它簡短一點。要複講很重要的,我們自己要先消化過。假如你複講的時候不領會這些義理,那只是有口無心,你對這些義理沒有領會。所以是先都領會了,然後再把它講出來。而且講出來,你也不一定要照原來的話,你還得要看你面對的對象。比方說剛好成德就念了一段《論語》的話,那可能現場的人他不一定聽過這句話,或許是聽到這句「子曰」,他就頭痛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你領會的,然後用白話,還帶點家鄉的味道,把它講清楚,把它表達清楚,意思不能偏,但是你用你自己的語言把它講清楚。我們都知道人不親土親,你假如在面對自己故鄉的這些同胞們、同修們,你用家鄉的表達,他們聽了就親切。所以成德假如是回到故鄉講課了,我一定會穿插很多閩南話的。而且也要有這個機會才能講,平常沒有在家鄉不好講,人家聽不懂。不講都有點生疏了,可是一講自己的母語就特別親切,那陪伴我們成長的語言。所以是你可以自己斟酌,可以濃縮,然後把它都吸收了、貫通了,用很真誠的心,用成就別人的心、利益別人的心把它講出來。
那假如你有要加一點你自己親身去做了感悟的這些心得,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你有一個教學團隊,三五個,團隊,team,然後你先給他們講講,看看這個理相不相應、妥不妥當,那這樣就是對聽眾的一個責任,我們最好不要這個義理有偏差,這樣就不好。有三五個這樣team,那這樣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是學經教的,都是跟著老法師、跟著善知識。而且旁觀者清,有時候我們自己講,因為是自己的事,就比較容易侷限在自己的角度,那旁觀者不會有這個問題,一講出來,妥不妥人家容易辨別。
這個是長春的同修問的,他說到,怎樣避免遇到不如理不如法的問題?大家想一想,避免得了嗎?我看是避免不了吧,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聽說好多養小鬼的,都講神通的,來聽的人可不少,幾千人。
所以老法師很早以前,當時候成德剛學佛,二十多年前,老法師很感嘆,現在的眾生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為什麼?跟功利主義有關,功利主義他對五欲六塵有追求。人一有貪心就有弱點了,那些邪師就針對你的弱點,你想要財是吧,他就用一些方法讓你很信他,你有求於他,你就容易上鉤了。所以詐騙集團雖然很惡劣,但是我們也得冷靜思考,是不是我們因為也有起了一點貪念,才會落入這種因緣裡面?那當然,面對這些用佛教搞名聞利養的人,我們也得憐憫他們,那個都是阿鼻地獄的罪,我們也不要很氣他們,跟他們很對立,我們每天念佛給他們迴向,希望他們得佛菩薩加持能轉過來,我們還是「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我們要護好我們的慈悲心、真心,不跟任何人對立。
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很難避免遇到不如理不如法的問題,但是我們要懂得進退。第一個要慎於始,緣分還沒起來,你要慎重,你不能因為誤會在一起配合了,又因為看到對方有問題了,你才又趕快走,但這個時候你已經在因緣裡面了,可能會衍生出很多的是是非非了。那當然,真的已經在因緣裡面,這個時候道不同不相為謀。你離開的時候千萬記住,一句話都不要批評。我們說「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這都是人情世故,這《常禮舉要》教的。可是他還是一直罵我,沒有關係,我們不捲入是非,他罵我們幫我們消業障。我假如沒有錯,他幫我消業障;我假如真有錯,那我趕快改,要感謝他的批評。心念用對了,事事是好事。我們看連佛陀都有人批評,哪有說我們在這個世間,現在做好事沒有人毀謗、沒有人批評?不可能。
所以我們一定要過一關,「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人家不理解你,甚至還中傷你,你都不放在心上;一放在心上,清淨心就不見了。所以這個孔子的教誨很重要。哪怕是你另一半不理解你,你也不難受,這樣就有功夫了。別人不理解我們,我們很容易接受;那個你付出最多的人、你最愛的人不理解你,你就睡不著覺了。所以這都是道場,在這裡練功夫。你付出最多的人不理解你,你也不放心上,這個才有功夫了。
那我們再想想,為什麼付出多的我們特別在乎?因為我們有求,還是求不得來的苦。假如我們付出完了就放在心上了,那跟一般的人不是一樣嗎?所以要做菩薩,布施完了不要放在心上。《金剛經》說的,菩薩若著相布施,則不名菩薩。我們付出了,對方不領情,我們很難過,那個就有著相布施了。《了凡四訓》教我們的,「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布施出去,心裡頭痕跡都不落,人家不講不會去想。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做到,往那個方向去努力。所以人要懂得應對進退不簡單。
佛門有一個詞,「防止眾生起心動念」,就是我們一言一行不要讓人家生煩惱,要這樣去修,心地會愈來愈柔軟,考慮事情愈來愈周到,你會顧及到很多人的感受了。另外一個詞很重要,「緣起法界」。你今天說我要參加,你起一個緣了;我們來做什麼,起一個緣了,可是你得要先搞清楚緣分具不具足、他們因地真不真。他們因地假如不真,慢慢就搞名聞利養了,可是你又加進去了,甚至你還帶很多人一起來了,到時候你就會覺得很無奈了。雖然你是好心,還是不夠冷靜、不夠定。
所以學佛,老法師常講,學佛面對境界要清楚,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了解別人的能力。自知、知人,要有自知之明。《弟子規》說的,「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我們有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時間、精力,度德量力一下,不適合的,我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又答應了,那進退就錯了。假如是不妥當的緣分,我們也看到那個邪師很多他底下的人都幫他到處拉人,這個都不妥。所以為什麼我們說《認識佛教》多介紹親朋好友?雖然短短六七集,他有判斷力。「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演慈辯,授法眼」,老人家這一個單元,《認識佛教》這個單元講得非常清楚,大家有機會可以發,可以發在朋友圈。
再來,面對境界也要清楚,面對手機也要清楚,到底我們現在是在用手機,還是被它給用了?還是被它給控制住了?學佛是要能轉境,不能被境轉,不能被手機給轉了,每天很多寶貴的時間都被它給奪走了,甚至還看了一些會影響清淨心的東西了。「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護念自己的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心淨佛土淨,心地清淨了,跟極樂世界、跟淨土就相應了。
佛要滅度以前,阿難尊者很傷心,結果另一位師兄弟就提醒他,趕快請教佛陀一些重要的問題。這四個問題很重要,對我們也很重要。第一個問題,佛不在了,以誰為師?佛在以佛為師,佛不在了呢?佛說:「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戒,佛陀的教誡,要持戒,走戒定慧的路,持戒就能得定,進而開慧,戒為無上菩提本。這第一個問題很重要,所以我們縱使是念佛的人,也要持戒念佛,不持戒心不能清淨,而且會造新殃。老人家建議我們,太忙了,早上念四十八願,第六品,晚上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幾品經文,尤其第三十五品,講五惡、五痛、五燒,那講的就是犯五戒,這不行的。我們懂得引以為戒不犯,這就持五戒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能持得住,心就慢慢清淨了。
第二個問題,要依什麼而住?這個念頭要住在哪?佛講了,依四念處住,很重要。四念處,第一個,觀身不淨。人假如知道這個身體是個臭皮囊,九孔常出不潔之物,就不會太貪愛它了。人就是貪愛這個身體,花很多時間、精力、金錢,甚至於我要吃那個穿山甲,我還要吃什麼,我要補我這個身體,又造了很多殺業。所以我們洗澡的時候要告訴自己,你看身上都有這些污垢,「惡臭不淨,無可樂者」,這個身體也在給我們說法,這個身體是髒的,不要貪戀。所以一邊洗的時候一邊告訴自己,這個身體髒,我要換一個「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換一個跟阿彌陀佛一樣的身體。極樂世界每一尊菩薩身相都完全一樣的,平等。你看阿彌陀佛考慮得夠周到的吧?假如長得不一樣,開始攀比了,那就麻煩了,統統都一樣,一樣的相貌、一樣的福報,真正的平等法界。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我們所接受的,你看今天又降溫了,我們這裡又降溫了,冷啊,你做不了主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什麼時候這個八苦會現前?隨時。一想到那個找自己麻煩的人,什麼時候是個頭,每次上班又要見到他,觀受是苦。你哪怕是善緣,夫妻感情非常好,一個人先走了,苦不堪言,連房子都不敢回去,為什麼?睹物思情,控制不住。所以三界統苦,我們得看清楚,這世間沒有真樂,世間人所謂的樂是刺激一下,把煩惱暫時忘記了,算了算了不想了,好好吃一頓,喝啊、吃啊,好像很快樂,那是刺激一下。實在講,這麼吃、這麼喝,中年以後就發胖了,現在不要說中年了,現在很年輕體重就控制不住了,三高就來了,那叫苦中作樂。這要看清楚,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這個念頭想止在佛號上,念沒幾聲跑了;沒念佛的時候跑得更厲害,控制都控制不了,連躺在床上了睡不著,還在那跑,觀心無常。大家要知道,人一天當中能量耗得最多的在哪?就是起念頭,耗的能量很大。李炳南老師一個人幹三五個人的工作,他不累,為什麼?他心地清淨,能幹那麼多活。我們每天坐在桌前辦公,咋這麼累?念頭很多。而且大家要知道,念頭多我們要有警覺性,因為念頭太多,你止都止不住,那現在人這麼清醒、身體這麼好都止不住,臨終念頭止得住嗎?那就要高度警覺,現在就要練到「妄想千般都不管,一聲佛號要分明」。這個「境緣無好醜,佛號一掃過」,妄念起來了不怕,趕快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阿彌陀佛,趕快提起來。這個佛號不提起來,就繼續分別執著了;佛號一提起來,把這個分別執著穩住了。所以要用第一念,不能用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分別執著。可是第一念也不容易,就是你一見到境界,只要有分別執著一起來,馬上阿彌陀佛,就把它伏住了。那真的佛號能起來,你的心一定下來,你就差不多知道應該怎麼做了。人會做出後悔的事情,往往就是心不定,感情一起作用,一意氣上來了、激動上來了,一做,事後都後悔了。
所以夏蓮老有一段法語,念佛、處事,這段法語就包含一切境界了,「念佛處事,皆當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這段法語待會再打給大家看,今天有時間我們再來探討,因為有好幾個問題,我們先來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所以四念處第三,觀心無常。所以不能再讓它相續不斷了,要把妄念止住,最好的方法,念這句阿彌陀佛。
第四,觀法無我。一切萬法緣生,條件具足了它現相,條件不具足就沒了,剎那不住。所以老法師總結《大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總結一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不要當真,這身體是不是真的?每天都在變化。人跟人的因緣是不是真的?隨時在變化。比方說現在我的面前有沒有一條線?有吧,有一條線;現在還有沒有一條線?沒了。它緣聚了,看起來好像有一條線,但是它緣一散,沒了。我們回想回想,這幾十年走過來的路就像昨天一樣,一想到要過年了,那個大年初二見到那麼多表哥表姐、表弟表妹的情景,猶如昨天一樣,印象很深,多少年過去了?三四十年了,是我,三四十年過去了。所以真正看清楚,人世間都是緣聚緣散,都是假的,什麼才是真的?宇宙之間只有一樣東西是真的,就是真心,就是我們的本性。「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不生滅就是它隨時都在,它不會緣聚緣散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是真正的「常」,常住、常在;「樂」,自性有真樂,法喜充滿;「我」,自性有常樂我淨,我是什麼?做得了主宰。你看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你想要什麼它就現前了,做得了主。就像我現在做不了主,我現在想到倫敦走走,想到法蘭克福走走,還是到多倫多走走,我去不了。你看到極樂世界,一念頃遍遊十方佛國,你看多自在。有時候想想去極樂世界的利益,再傻都要去。現在什麼你也做不了主,生個病了,哎呦哎呦,爬都很難爬起來。到極樂世界去,都沒這些事了,每天還可以供養無量諸佛,還可以聽無量諸佛講法。所以兩個世界的味道要體會體會,你看我們這個世界五濁惡世,每天也是忙得死去活來,也不輕鬆;你看到極樂世界,跟著阿彌陀佛,到處接引眾生去作佛,多快樂!所以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一切法都是當體即空,做不了主。所以恢復自性,往生西方就作佛了,才能有得到真正的常、樂、我、淨。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問佛陀了,遇到那些調皮搗蛋搞亂的比丘怎麼辦?佛陀說,默擯。默擯就是不要去批評他們,不要去跟他們對立。所以你遇到不如理不如法的情況怎麼樣?默擯。所以佛都有教了。再來,還要更積極的顯正破邪。你看到他不如理不如法,不只不要生氣,你把如理如法供養給他,那他就變我們的增上緣,他給我們動力,不行,他這樣會誤導,我得做好,把他的善根喚醒。這個是師父上人教我們的,老法師說,你看到不孝的人,你把孝演給他看;你看到不悌的人,你把悌做給他看;你遇到不忠的人,你要把忠做出來,不然他會繼續墮落。他願不願意接受,這個我們做不了主,可是我們得真心供養有緣的親戚朋友。眼睜睜看他墮落,那我們就沒有情義了。我努力,他接不接受這個我們不強求,但是我們得表好法,做他增長善根的增上緣。
所以有一個同修,他跑去問老法師,說:「老法師,我很想不見人家的過,可是我就是做不到。」一見人家過,就容易傲慢,就容易生氣了,就容易火燒功德林了,所以他也很苦惱,就去問老法師了。老法師說,「你真想改嗎?你真想改我就跟你講。」這個同修點點頭,真的,真想改。老法師就對他說了,「從今天你看到人家有過失,你就告訴自己,是我做得不夠好,還不能感動他。只要這個心念能起來,你氣就氣不了了」。其實都是個念頭的問題,我們愈想他的錯、愈看他的錯,就愈想愈氣了;念頭轉了,是我做得不夠好,反省了、慚愧了,這個氣就下來了。
老法師這個法,法藥很好,因為這也是一關。修行路上,「西遊記」說九九八十一關,諸位同修,你們過了幾關?其中有一關,六祖大師有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一關一定要過去,這一關不過,心很難清淨。清淨心是往生極樂世界最重要的因素,所以這一關一定要過。今天我們藉由老法師慈悲的開示,我們把它用上,這叫法藥,藥到病除。重要的是我們得吃藥,等於是這一段法語我們納受,看到別人錯,我做得還不夠好,不能感動他。
這個是遇到搗亂的比丘,因為當時候是阿難尊者啟問的,他們是僧團,所以延伸開來,我們遇到不如理、不如法的,我們還是默擯,我們做好自己,顯正就能破邪,這四個字也是老法師教導我們的。
第四個問題,以後會集經典,第一句話開頭怎麼寫?佛回答:「如是我聞。」這是阿難尊者問來的,這個我就是指阿難尊者,結集經藏就是他宣講佛講過的經,他記憶力非常好。
這是回答了我們國內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再回答其他的問題。首先,因為有小朋友提問,我們一個月才一次,我怕我忘記了,那這樣她還得等一個月,石同學,妳好像有問題要問,妳可不可以講一遍?大家來討論一下。對不起,吵到妳吃早飯了。
石同學:法師您好。
成德法師:妳好。
石同學:我想請法師開示關於怎麼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成德法師:好,謝謝妳的問題。
石同學: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這個石同學她很有心,希望自己學習效果更好,所以看看怎麼來提升注意力。成德自己也很想提升注意力,自己這個注意力還是不夠。培養自己的能力,其實都離不開這顆心的鍛鍊。心什麼時候鍛鍊?隨時。所以什麼時候培養注意力?隨時都能練。因為你練的時間愈久,它都沒有間斷,這個注意力的提升就快了。所以一般讀經練專注,一部經,你不專注,有時候你讀不下來,會讀錯,專注。念佛,提醒自己一字一句聽得清清楚楚,這也是在練專注。讓我做什麼事情,我都專注去做,專注才做得好,專注才有效率。有時候不專注,摸東摸西的,一件事情半小時能做好,摸到兩小時。所以應該提醒自己,隨時都要專注。包含對人,聽爸爸媽媽講話要專注、要恭敬;聽長輩是這樣,聽朋友之間講話,我們也很尊重,也要專注聽,這樣專注力不知不覺就會增長了。
佛法是心法,是心去作佛,所以都是要練心地功夫。專注是心地功夫;替人設想,心地功夫;忍辱,心地功夫;練不浮躁,也是心地功夫。「步從容,立端正」,走路走得很慌張不行;「凡道字,重且舒」,講話也要定,不要浮躁。「一切言動,都要安詳」,我當時候讀到這句話非常震撼,因為這句話就在《小兒語》的第一句,我們古人首先學的第一句話。所以我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才想到老法師說,我們以前教孩子,小大人,他很小就很穩重,因為第一句話就是教「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我們一般事情會出岔,就是心浮躁了,不夠定。
謝謝她的問題。
石同學: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還有下一個問題,也是我們美國的陳居士。因為她這個問題比較專業,跟醫學有關,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所以這個問題我想禮請我們楊醫師來回答一下。
楊醫師:感恩法師,感恩法師,誠惶誠恐。聽見了是吧?有沒有聽到?
成德法師:可以、可以,聽到了。
楊醫師:這個問題是這位師兄上一次提出來的,就是關於這個大腦芯片的一些問題,他提出來國內的一個研究所,把芯片治療精神疾病的資料、精神疾病的情況,抑鬱症,把它做為一個研究,來進行發布,來治療抑鬱症。
這個抑鬱症,大家可能,有些人做為我們學佛的人,大家心情都非常愉悅的,能夠感受到抑鬱症的人可能會比較少,抑鬱症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實際上這個抑鬱症在全球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個信息,全球大約有三點五億到四億人患有這個抑鬱症,而且重症抑鬱症自殺的人每年可能要超過一百萬人,就說僅僅次於癌症的死亡率,所以說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情況。這個抑鬱症從現代醫學來講是沒有很好的辦法,通過藥物治療,通過心理治療,但是總是有那麼多,很多很多的人得不到治療,全球大約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或者得到治療。所以說它是非常普遍的,後果也是比較嚴重的,你一個家庭裡邊如果有了一個抑鬱症的患者,無論是父母、長輩也好,還是子女也好,這個家庭基本上整天的就處於一種非常陰雲密布的狀態,這個家庭就被毀掉了。
做為新的技術治療抑鬱症,我們不去排斥它。我們佛法裡邊也講,我們要對三寶有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湯藥,這些治療也供養。醫藥供養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慈悲的藥師佛、慈悲的觀世音菩薩,也是經常的給大家施醫施藥,救度痛苦。湯藥治療它不只是說我們只用草藥治療,西藥治療或者是一些新的科技的治療,是不是也屬於這種醫藥的供養?我們很多的這些修行的人,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會去用一些西藥,也會去開刀做一些手術。所以我們說這個醫藥供養,只要在世間法裡邊能夠幫助大家解除痛苦,讓你的生命得以延續,讓你的家庭、讓你個人得到更多的歡樂,能夠非常愉悅的走完這一生,這就是醫藥的一個作用,就能夠讓一個家庭、讓一個個人更加幸福快樂。
但是我們講,疾病它不是一個單純的單系統的,或者是一個部位的問題。西醫治病,昨天晚上我還跟我的女兒,我女兒是個醫生,也是醫生,西醫,在英國理工學的醫學,然後現在在英國做醫生。昨天的時候她的一個白血病的病人死掉了,死了,她就非常的難過,她說爸爸,能不能替他點燈、替他超度,他去世了。我就跟她講這些因果的問題,我說西醫治病,你們是檢查,只看到一個果。像我們去醫院裡面看病,你檢查的血的檢查結果是什麼樣子,現在是什麼樣子,你的CT照片、X光的照片、B超的照片,它的結果是什麼樣子,妳長了乳腺癌,妳看到的是乳腺癌的結果,現在這個結果,乳腺癌的檢查報告出來了。西醫怎麼辦?好,我就把這個結果去掉,妳有乳腺癌,我就把乳腺切掉,切掉乳腺了,這個癌妳看不到了,就沒有了。然後我女兒說,「那她還要去做放療、去化療」。做化療是因為妳癌細胞還在體內存在,還是能夠看到、還是能夠找到,他就用化療的方法再去把癌細胞給妳殺滅。看看現在我找不到妳的癌細胞了,妳就好了,妳這個結果已經消退了,沒有了。他們是以果代因的一種辦法,我現在把妳這個結果去掉了,妳以後可能就不會長病了、不會有了。但是我們知道,所有的癌症病人,基本上所有的癌症病人,經過多少年以後,他會有復發的情況、轉移的情況。
所以說中醫看病,東方醫學的看病和他們又有不同的地方,就是治病求因,我們要找原因,我們看到了你現在的這個結果,我們要找引起這個結果的原因是什麼,你的心理上的原因,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家庭問題,我們要綜合性的身心一體的去治療,既治療當下這個果,也去找以前引起這個果的原因。雖然有些醫生技術問題也好,或者是各種原因也好,他找不到你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會找一些附近的原因,近的原因。
我現在從去年開始,我是任世界中醫聯合會中醫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的副會長,我們用心理脈診的方法和針刺催眠的方法治療情志相關疾病,包括抑鬱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可以從脈診上看到你發生,你現在的心理狀況是什麼樣,有哪些心理問題,同時可以通過脈診上找到你這個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相對應的事件是什麼,然後去對應的做一些治療,心理上的和身體上的治療。
佛教對這個,包括其他的一些宗教,對疾病的認識又有更深入的問題,除了現世的生活、精神、心理和軀體的因素以外,它還有前世的一些問題。我們講我們人都是通三世的,因果通三世,我們前世的因,我們殺業重,我們有偷盜的行為,或者有一些特別是殺業的這個情況,我們會造成今世的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要命的疾病。所以說佛教裡邊會用更多的,查到更遙遠的因,然後我們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超度、懺悔,用這種方法來消除這個因。所以說做為我們有佛教修行的醫生,我們都是盡量的希望把西醫的一些技術、中醫的一些方法和佛教的一些方法綜合起來治療病人,我就是在診所裡邊這樣做,這樣我們是盡可能的能夠把這個病盡好的給他做一些調理。
這個芯片它是一種新的技術,我知道前幾年有帕金森氏綜合徵芯片,大腦裡面植入芯片以後,迅速的就把這個顫抖給控制住了。帕金森氏綜合徵它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病,它是一個運動系統的神經放電,過度放電的一個病,它比較容易。但是我們這個抑鬱症,它是人腦、人的思惟思想,是非常複雜的多系統的一個問題,它不是單純的一個小的問題。如果這個AI技術能夠發展到這麼好的一個程度,真的能夠用一個芯片技術,把你的思惟、思想做一些很大的改變,讓你的生命更加樂觀,就消除了抑鬱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技術都是兩面的,它就像一塊石頭一樣,我把它雕刻成佛像,它就是我的精神信仰;我把它做成一把斧頭,它可能就成為一個凶器。芯片技術(AI技術)現在也是被廣泛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了,有的人就會有起不同的心去做一些事情,通過AI技術來偷窺你的隱私,做什麼。進一步的AI技術如果真的能夠控制思想的話,後一步會有什麼後果,我們也很難想像。
所以說我們是對這個技術,第一個,現在這個技術我相信還沒有那麼好,就會很好的能夠治療或者是幫助這個抑鬱症;第二個,我們會保持謹慎的態度,我看到這個信息上也講說通過了倫理學的論證,但是我對這個方面也是有持保留態度,我是個人保持謹慎的,是這樣。不知道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感恩法師。
男居士:很感謝楊醫生,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楊醫師給這個問題的答覆,因為這個術業有專攻,畢竟醫學我是外行,楊醫師他也是從醫多年,對西醫的技術也都有了解,對佛法也有深入。所以現在遇到問題,真的都是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所以這個萬法也是因緣生,我們能分析出來造成這個結果的因素在哪,慢慢從這些原因去處理,這個因變了,果就會跟著變。當然,假如科技用得好,也是一個助力,我們善用它。老法師也是說,佛法是最高的哲學。老法師講經說,佛法再過一些年也是最高的科學,因為科學慢慢證明佛法講的,他以前沒有這些儀器,還證明不了。你看佛當時候就說水裡面有多少多少蟲,都看不到,現在顯微鏡一出來了,一看真有,那佛三千年前就看得很清楚了,他不是用儀器的,他是甚深禪定看的。
成德性格上也是比較好管閒事,講得好聽一點比較熱心,講得不好聽,也是有時候管太多了,所以學了佛,要知道隨緣,不能攀緣。所以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也在找,我要從事哪個行業,哪個行業真的能夠幫助到人。小時候就記得一句話,「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到底現在人需要什麼?我就觀察到現在的人煩惱很多,當時候台灣辦課程的很多,什麼潛能激發、什麼靈修,甚至催眠,這個成德都去接觸過,而且我還去工作。那個是二十四五年前,這麼長的時間了,我去做這種課程的推廣,二十四五年前,上三天課,台幣五萬五。哇,當時候我假如到海南去,都可以買棟房子了。你看那個課程這麼貴,五萬五。
我的動機是要幫助人,結果他上完課也很激動,過了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可是他是刷卡,刷信用卡去付款,結果增加了他新的負擔,他每個月要繳費。我是想幫他,結果變成他經濟負擔,我就思考了,這個方法好像也不能究竟解決。可是我又是top sales(銷售精英),我的業績不錯。但是看人家沒有長遠解決問題,這個錢我賺不下去了,我就不願意繼續做了。人有時候都有人生的抉擇,當我可以賺不少錢,可是我覺得沒有真實利益人,我不想做了,我就沒有繼續銷售。自己這一念心就感召有一個朋友,把老法師的錄音帶,那時候沒有光碟的,錄音帶就送給我了。我想說我假如繼續做我的top sales,可能我這個緣就遇不到了。
所以人生有很多抉擇,我們要守住我們的初心,利益人的初心,一定會感召來好的緣。我一聽老法師的教導,所有的問題都講那麼清楚,都能解決,還不花錢,所有的書都是免費的。所以我們一開始說,佛菩薩同體大悲,同體大悲就是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慈,慈愛我們,同體大悲。所以每一個人都不要怨天尤人,了解這個真相,佛菩薩隨時都在加持照顧我們,我們這個信心一提起來,真相信了,他們就加持得上了;我們一懷疑,我們的念頭就把他們的加持擋住了,所以念頭很重要。
我們也很隨喜這陳居士,也是很有利益人的熱忱,也祝福他在未來可以利益到很多的眾生。
我們再接著回答其他的問題,不過我想大家先休息一下,二十五分的時候再回來。好,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男居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我們再回答下一個問題。有同學問到,聽不止一個人說過,《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修行五劫建立極樂世界。我讀經時覺得參訪之行歷時五劫,然後發大誓願,然後又經過長期修行才建立極樂世界。
當然這個問題,我們依據《無量壽經》原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應該是從「至心精進第五」這裡談起,法藏比丘他發了願,「而白佛言。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他有這樣的誓願,他講給他的老師聽。然後他的老師回答他,「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我們看到阿彌陀佛在因地他發的願,他的願心就很大,他希望成就的這個國土是超過,「都勝無數諸佛國」。那我們學《無量壽經》就是效法阿彌陀佛,我們念《無量壽經》隨文入觀,阿彌陀佛的大願、阿彌陀佛的胸懷,我們也是隨著經文隨文入觀。那他的老師也特別會鼓勵人,所以鼓勵他,還用個譬喻,大海水那麼多,有一個人用斗來量,但是經過劫數這麼長的時間,還是可以把它測量完的。那人有真正的至心求道,只要精進不停止,再大的願都能夠圓滿成就,都能剋果,所以一定能成的,沒有願不能成。俗話也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老師跟他說:「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要自己修自己成就。我們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要成就還得要自己來發願、來修行,才能建成這樣的世界。
那法藏接他老師的話了,說:「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這個也很科學,請他的老師把十方佛國都能夠給他呈現出來讓他了解,他就能夠效法人家的優點,然後缺點他都不要。優點都效法,缺點都不要,那這樣的世界都可以勝無數諸佛國了。所以極樂世界也是很科學,也是都實際去考察一切佛國土,然後把他們的優點都採納、都效法。
所以「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世間自在王佛了解這個學生的根性非常高明,「志願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那就把一切諸佛剎土的狀況都告訴他了,這些剎土的「功德嚴淨廣大圓滿」都現在他的面前,「應其心願。悉現與之」。結果光是介紹這些諸佛剎土,就介紹了「經千億歲」,那麼長的時間。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他都親眼看到了。然後「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選擇所欲就是把所有的優點都接納,都來效法,缺點、不好的不要了。所以「精勤求索。恭慎保持」,開始效法、開始努力了,「修習功德。滿足五劫」。那代表他參觀完十方佛土之後,他還修行了五劫的時間。所以這個參訪應該不是五劫,參訪是經千億歲。他「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就是他所有的優點都會在他的這個佛土上,超過一切諸佛國土。
然後就「既攝受已。復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他的老師說,「佛言善哉。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因為只要往生,在那裡修行,就圓證三不退,那所有往生的人,所有的大願都能圓滿,往生就作佛了,四恩就總報了,就能圓滿了。這樣殊勝的佛國土,聽了一定很歡喜,所以他的老師叫他,你趕快介紹一下西方極樂世界。
世間自在王佛住世四十二劫,壽命很長,他因為壽命夠長,他給他的學生法藏比丘講了十方佛國土,經千億歲,那這個學生還努力修行了五劫,最後建成極樂世界了,還來給他匯報。這法藏比丘也在給我們表演「出必告,反必面」,要建以前向老師請教,建好以後來向老師匯報,讓老師來檢查妥不妥當。
所以我們經過這一品文,我們再聯想一下,「積功累德第八」也有提到:「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這一品「積功累德」,那代表極樂世界建了之後,佛還繼續積功累德,「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他還繼續修行。然後到「圓滿成就第九」,你看「所發誓願。圓滿成就。」「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那我們假如把這幾品的時間把它會起來,那從時間先後順序,以及經文的內容來看,世間自在王如來是過去久遠劫以前的世尊,阿彌陀佛成佛至今才十劫,說明法藏比丘是五劫修行發願建立了極樂世界,然後又在無量劫積植德行,在十劫以前他在極樂世界示現成佛,所以說「成佛以來,於今十劫」。那是藉由經文,我們把這整個時間這樣會起來。
因為同修有提出來,那我們就針對這個從經文來找到答案。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念佛,極樂世界再好,不念,不真信切願,跟阿彌陀佛發的願就不相應了,肯念就感應道交了。這樣回答,不知道這個同修還有沒有問題?
崔居士:阿彌陀佛,法師,這位同修他因為有事,他請末學幫他記錄一下,然後轉告給他,後面我們有了錄音以後會通知他來收聽這個回答。
成德法師:好的。我看好像還有問題陸續出來,到時候再請崔老師念,我們先回答已經傳過來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問到,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和不學小乘不是佛弟子,應如何正確理解?有很多同修執著於小乘,但末學見過臨終關懷,還有自己參加過助念,都只是念佛求阿彌陀佛加持往生,瑞相不可思議。請問,這個在末法時期是否應以念阿彌陀佛、真信切願為主,其他都為助修呢?
我想我們都會經歷過一些事情,也會有一些思考,但是我們畢竟還沒有證阿羅漢,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經》說的,「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所以我們一定要依照佛經的教導來思惟,也要理解這些教導的深義在哪裡,不然有時候我們順著自己的想法、感受,怕會領會有偏差。比方說,念佛是易行道,但我們不能把這個「易」解釋成容易,它是比其他的法門容易,它是他力派、果教門,它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它是比其他法門容易,而不是它很容易。但是我們這麼講,你又不能把它想得太難。所以這個就怕一聽,我們又聽執著了。所以佛法難講,就是怕聽了執著了,依文解義,三世佛都喊冤枉,我不是這個意思,你解偏掉了。所以我們還是要依照佛經。
《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她遇到家庭變故,她的孩子殺父害母,她不想留在這個世間,她問佛陀哪一個世間比較好?佛也是把十方國土現在她面前,她就選極樂世界了。那接著佛告訴她,不是教她念佛方法,先告訴她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首先這個淨業三福,第一福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福。《阿彌陀經》裡面都講「善男子、善女人」,那善的標準在哪?這個第一福就是標準。所以我們要依照第一福來修行,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因為我們不照著去做,每天還要造業,那每天業力不就更大了?所以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而且我們現在就不再造新殃,煩惱就會輕,智慧就會長,業障就會消。那業障消了,我們臨終才會清醒,臨終才有福報。
所以我們今天有去助念過,甚至於會看到從來沒有學過佛的,臨終了,人家勸他念佛他就肯念,然後走得很殊勝,瑞相很好。你看完之後可不要下結論,我臨終再來念就好了,下這個結論就麻煩了。所以我們有時候在下人生的結論,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有時候會偏掉。所以老法師有分析過,他臨終,從來沒有聞過佛法,一聽他就接受,這也不是普通的善根;那還要有人去給他講,然後他還要很相信那個人,然後他臨終還要很清楚,這些條件都要有,那這個人也不是普通的因緣。我們可不能只看到他,他就臨終的時候才開始念,這樣的人可能過去善根福德因緣都不一般,他只是這一輩子的緣還沒現前,剛好臨終的時候才現前。假如我們有善根,我們現在聽聞佛法了就依教奉行,不可能等到臨終的時候再來好好念吧。
所以每個人的緣不一樣,但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不能有僥倖的心。而且就像我們剛剛說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做什麼事都沒有念佛快樂,心定下來,那念佛都佛菩薩加持,身心輕安,有法喜。所以諸位同修,我們最想做的是哪件事?那要是最想做的是念佛,一有時間我就念佛,那這個叫真的喜歡念了,真的想去極樂世界,這個自己要檢查。
所以蕅益大師給我們說了四條修淨土的原則,這四條就包含一切經教了。第一,「淨土為歸」。這個歸大家要知道,歸心似箭,你不能只是口頭上我很想去,但平常看手機的時間那麼多,從來都沒想到念佛,都沒事幹了,好吧,來念佛吧,那這個不是淨土為歸。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講得好,不要求我們把念佛當唯一,但是念佛要是第一,你只要真有時間,你最想做的就是念佛。其實說實在的,也沒有哪件事比這件事對自己、對家人、對眾生更有幫助的了。你真心念佛,自己得大受用,「老實念佛,全攝佛德」。一句佛號,《觀經》說的,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真心念。
尤其現在疫情,這個地方有真念佛人,這個地方不遭疫情、不遭難。《勸發菩提心文》說的,「暫持聖號,勝於布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所以念佛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上輩、中輩、下輩都有這八個字,要發菩提心。你說那個從來沒學佛,臨終人家勸他就念,他有沒有發菩提心?有,因為他當下真信切願,他沒有其他的念頭了。所以菩提心是遇到緣分他能發起,因為他那一念是什麼?念求生淨土,就是菩提心。所以《勸發菩提心文》說:「必有因緣,方得發起」,有十個因緣,其中一個就是念求生淨土。可能那個勸他的人,這個人間很苦,你看這個臭皮囊拖到現在也不管用了,不要留戀世間,趕快一心求生淨土,一心求生。這個也是念生死苦,再厭離娑婆,願生極樂,就是菩提心了。他也是有發,他的緣分很好。所以他是他的緣,我們是我們的緣,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正助雙修。正助雙修,正修念佛,這一位同修講得對,正修念佛,助修積功累德。做任何事情,不求世間福報,統統求生極樂世界,這跟四十八願相應,「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以這個所有善根心心迴向,不求世間的福報了,這個才是淨土為歸。
接著是「持戒為本」。不持戒心不清淨,怎麼跟極樂世界相應?而持戒裡面最重要的孝親尊師,這個是根本大戒,我們要孝養父母、要奉事師長,所以念父母恩、念師長恩。用這個菩提心、真心處事待人接物,那處事待人接物都是功德。不是功德,可能就造業了。所以一念之間差很多,留戀了、貪戀了,幹一切事,哪怕是好事,都是輪迴的善業,還是輪迴;我們無求了,所有善根心心迴向了,做什麼事都是往生的資糧。
所以這個善用心很重要,「觀心為要」,要從根本修,心是根本。這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大家有時間多讀,對我們打破不自欺這一關很有幫助,因為他的問題是「意惡太重」,就是意念起了不好的念頭;而且做好事是什麼?「專務虛名」,都夾雜這個名利心,都要人家讚歎、要人家恭維;「滿紙怨尤」,還常常抱怨,怨天尤人;「瀆陳上帝」,這個是對上帝不恭敬。結果把他的問題講出來,他還不承認,他說我都幹那麼多年了,難道一點善都沒有嗎?灶神爺告訴他,「這些年上帝遣很多使者來,沒看到你一個真心做的善事,只看到你的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讎報復念,憧憧於胸」。貪,五欲六塵;還有嫉妒人家;褊急,心量太小了、太計較;高己卑人,傲慢;憶往期來,懊惱過去、擔憂未來,就打妄想了。我們太多的煩惱都是擔心未來、懊惱過去,對自己都沒幫助,對別人也沒幫助,甚至自己在那裡很多憂愁的時候,把家裡的人都影響了。我們得表好法,不然家裡人看我們學佛,眉頭深鎖,他對學佛不愛樂了。憶往期來,恩讎報復念,就是瞋恚心、報復心。「你這些念頭一直都有,你還要跟上天求福,你去逃難都來不及,你的惡果快要現前了。」講到這裡他才跪下來懺悔。所以蕅益大師說觀心為要,很重要。
再來是「善友為依」,因為修行有時候我們當局者迷,幾個真正一心向道、志同道合的,大家互相護念、互相提醒,這個也很重要。像我們每個月聚一次,有一些修學有心得的,經營家庭經營得很和合的,我們也可以勸請他來給大家分享,大家聽了很受觸動、很受啟發,這個也是善友為依。
所以這一位同修講到的,「一句佛號成佛有餘」,理上講沒有問題,事上呢?事上得要我們這一句佛號一直念,不會間斷,念得很歡喜,那這樣絕對沒問題。假如是這樣念,就跟海賢老法師一樣,很快就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了,沒有問題。但是假如我們不是這句佛號能夠一直念下去,我們還得重視扎根,因為沒有這些扎根,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很可能隨順習氣,又造了新殃。所以為什麼佛說不學小乘而學大乘非佛弟子?為什麼淨業三福要先說第一福就是人天福?就是要有基礎。所以不是說不可以一句佛號念到底,當然可以,但是是我們做了得力了,那當然這個方法適合我們。假如還不行,那我們照淨業三福要把第一福做到。第一福做到了,助修,念佛是正修,正助雙修,那就決定可以成就了。當然,這句佛號要真信切願來念。
下一個問題,有因必有果,如何用因果關係去看待疫情?如果真的有學佛人得了新冠,而且很嚴重,面臨了生與死,用因果來講,怎麼去看?
當然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建立在深信因果。任何一件事絕對不會跳脫因果定律,可是因果通三世,這個我們得理解這一點。我們剛剛講到玄奘大師,他對佛教的貢獻如此巨大,他晚年生了重病,可是大師非常可貴,他是深信因果,但是他怕他自己是不是翻經翻錯了,才會有這個果報。結果菩薩慈悲來安慰他,你是因為過去生好像是當過國王,當過很高的位置,有造了殺業,而你這一生功德如此大,重罪輕報,生這個病。所以這個因果是通三世,有一些是過去世的因這一世現前,我們可不能只看眼前或只看他這一世。
疫情對於我們的健康,甚至我們的生命有影響。佛門講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不殺生得健康長壽,殺生了那就會感召身體的問題,甚至會有短命,災禍現前,都有因果。就像佛門講的,「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為什麼會有戰爭?人類的殺業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這些被殺的眾生要報復,可能就很嚴重的業聚集到一起,這產生了戰爭。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結果現前了眾生很害怕,但是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假如繼續還是造惡因,這個惡果很難去除。所以菩薩是覺悟的人,他敬畏的是因,不能種惡因,要種善因。所以愈是疫情這樣,我們愈要行善、愈要念佛、愈要教學為先,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我們雖然現在不能聚在一起,我們可以用網路把法供養給大眾。就像印光祖師,當時候災難很多,他只有這麼一次出來對大眾開示,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他老人家就強調念佛消災難、消共業是最殊勝的,萬德洪名,能滅眾罪。
所以因為新冠也跟健康、也跟壽命相關,很可能是人類做了違背無畏布施的事情,讓眾生痛苦,甚至殺害了,這些業力聚集,它到一定程度可能就會現前。所以我們也是要多管齊下來解決這個問題,得病的人我們還是要盡力幫助他們,標本兼治,要多管齊下。所以如果真的有學佛的人得了新冠,而且很嚴重,面臨生與死。剛剛我們講到玄奘大師,他做了這麼多功德,但是他過去生業果現前,也是會生很重的病。所以我們雖然不一定看得到過去生,可是我們還是深信因果。祖師也是教導我們,小病從醫,大病從死。其實我們就是不留戀這個世間,一心念佛,萬德洪名,能滅眾罪,這個業能消掉了,自然就健康了。但是有好的醫生,這樣的助緣,都可以善用。假如真的這一關躲不過,早一點去極樂世界作佛挺好。所以念佛的人不要怕死。
諸位同修,今天你就去極樂世界,你去不去?我每天躺在床上,阿彌陀佛你來接我吧。睜開眼睛,還活著,還活著就安住當下,還活一天就幹一天,還是歡喜,但是每一天都當最後一天,每一天就很希望阿彌陀佛把我接走。每天都要做臨終練習,這樣臨終就不擔憂、不恐慌了,每天都練習的。
這個怕怕什麼?老人家有講過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念佛團團長,帶人家去助念的,幹了很多年,結果自己年紀大了,生病了,病得不輕,人家要去給他念佛,都被他趕出來了。為什麼?他有求,我做了這麼多好事,怎麼還是這樣?他沒想到因果通三世;再來更重要的,他也怕死。所以修行人不能怕死。無常迅速,不要擔心,因為根本沒有死,這換衣服,這個身體壞掉了,再換一件衣服,但是你要有眼光,不要亂換,要換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很重要很重要。所以「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沒有生死,不要怕。
不知道這麼回答這一位同修還有沒有問題?因為我們有一個雙向,有可能我的解答沒有解開你的疑惑,我們就可以再探討。因為成德智慧很有限,就跟大家一起探討。
崔居士:楊師兄您看您可以把麥打開,如果您覺得還有什麼問題的話。
楊醫師:抱歉,我剛剛去看病人。
成德法師:不是,他是指這個……
崔居士:不,是楊居士。
成德法師:楊居士,妳的麥克風沒有開。
楊居士:可以看到嗎?感恩慈悲,感恩成德法師的慈悲。後學是一位醫護人員,因為曾經在第一次新冠的時候,後學在新冠病房做了三個月,後學深信阿彌陀佛一直慈悲加持後學,什麼病都沒有,甚至在第一次新冠的時候,在三個月後學面臨著很多危險的情況下,後學平安的度過了第一次新冠。在第二次新冠的時候,後學自己當志願者,去新冠病房去工作。
在這之前,後學跟同科室的醫生們有過一次,這個怎麼說?探討。他們讓後學扎流感疫苗,後學就說,後學有阿彌陀佛佛光普照,不需要扎疫苗,堅信阿彌陀佛會讓後學健康平安的。
其實在這個前後一個月的過程當中,後學在新冠病房工作的時候,是新冠接觸病房,接觸的患者,而不是確診的患者,但是後來這些患者都確診了有新冠感染。
後學吃完中午飯的時候一身汗,來到了廚房去洗碗,結果廚房的門窗是開著的,非常非常冷,這一身汗就讓風一下吹著了,後學就知道後學要不好了,心裡就起了這個念。
當時後學科室的醫生跟後學說,後學要扎這疫苗可以防止新冠,但是後學在心裡起了個念頭就說,我將來有一天我肯定證明給你們看,我信阿彌陀佛會有奇蹟發生的,肯定沒有事情的。但是這前後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後學真的得了嚴重的新冠,在這同時還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和嚴重的肺炎,同時是不同的細菌和病毒感染。然後後學就是說神志已經不清了,真的是面臨著生死,但是後學當時已經神志不清楚,給送到了ICU,插了管,上了呼吸機,用了抗生素和激素。醒來的時候,看到自己躺在重症監護室的病房裡面,意識到自己當時真的是面臨著生死。
後學曾經問過自己,我能活著嗎?但是同時想到了父母還在世,也想到了咱們老古人曾經說的,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不孝,大不孝,我跟自己說我不能走、我不能死,我要有一天給父母盡孝,要照顧父母親,當我自己真的有一天要退休的時候,我要回家照顧我的父母親,不能讓我的父母親為我傷心難過,我要活著。
要問後學真的害不害怕死,當時後學也曾經想過,要真的死的話我害怕嗎?後學問過好幾次這樣的話,問過自己幾乎就是從存活了之後,從ICU回來之後,我真的問了自己,後學真的問了自己好多好多次這個問題,有的時候回答是不怕,有的時候回答是怕,信心不是很堅定,這個說實話,信心不是很堅定。但是想到了父母、想到自己,也想讓自己父母坐上阿彌陀佛手中的那支大蓮花,回西方極樂世界,後學也想自己哪一天也坐阿彌陀佛手上這個大蓮花回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在這期間有很多的奇蹟發生,但是今天時間有限,後學就不能再講多了。確實是在這期間,後學碰到了很多的貴人,也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後學是在ICU只待了十天就出來了,後學的同事在ICU待了四個星期,走了。後學是最短最短的一個在ICU待的病人,而且是康復最快的,從住院到出院一共是二十一天。但是很多的人在ICU,一般都會告訴你,你會在ICU基本上平均你待的日期就是三個半星期到四個星期,有的甚至兩個月、三個月才能出ICU。後學在ICU這期間,入院到出院一共是二十一天,ICU十天。
後學用了所有的藥,不管用什麼藥都好用,用上之後,對後學都是非常有效、有利益的。後學就是想跟大家說,真的,信阿彌陀佛真的是有奇蹟發生。也可能是在十月份跟同科室的兩個醫生在對話的時候,後學心裡起這個念頭就是說,有一天我會證明給你們看的,信阿彌陀佛是有奇蹟的,真的是信阿彌陀佛真的有奇蹟。而且後學的家人,因為後學跟他們說,信阿彌陀佛真的是有奇蹟發生,因為後學反反覆覆跟他們說,第一次我要是沒有阿彌陀佛佛光普照,後學真的是就死了好幾回了;這第二次,後學又存活下來了,後學的家人不再跟後學說信阿彌陀佛如何如何了。因為以前跟他們說信阿彌陀佛,念一聲佛號可以得無量無邊的福報,禮佛一拜可以滅河沙的罪惡,我再跟他們說,他們不再跟後學爭,或者說胡說八道了。
因為後學也是以前經常勸自己的家人,非常想讓自己的家人信佛念佛,在阿彌陀佛的佛光普照下能夠信奉佛法、聽聞佛法,能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後學一直想的,也希望身邊的人也感受到這個。但是後學因為沒有智慧,經常在勸化人的時候、在度化人的時候,一顆急切的心,但是沒有用智慧的心、用隨緣的心去度化身邊的人。後學也是因為自己沒有智慧,也起了一些可能是不好的念頭,當時在想起這個念頭的時候,後學發現自己起這個念頭真的一下就實現了。而且後學在這期間所經歷的一切,因為後學是一個醫護人員,給別人所有病人所做的一切,後學從頭到尾經歷了一切,插管,所有經歷的所有的所有的一切,後學曾經給別的病人做過的,都在後學身上實驗了一次、嘗試了一次。
這就是後學想跟大家說,信阿彌陀佛確實是有奇蹟發生的。後學其實說起來也是個奇蹟,但是很多的地方,真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後學不想再耽誤大家的時間。成德法師已經給大家慈悲了這麼長的時間,也很累了,後學就想跟大家說一下。希望大家,如果後學說得不得當的地方,請大家原諒,也請成德法師您慈悲,原諒後學或者是糾正後學說得不得當的地方。阿彌陀佛,感恩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好,謝謝楊居士。佛菩薩非常靈感,我們只要有利益家人、利益眾生的心,哪怕這個心還夾雜著可能我們有控制人的念頭,可能我們還有貪瞋痴的習氣夾雜在裡面,還是很有感應。
楊居士:感恩慈悲。
成德法師:因為我們還有這種利人的心,就非常可貴了。在這麼難的時候,我們看到末法的谷底,還有想利人,都會跟佛菩薩起感應道交,都會在我們的身上能展現學佛的殊勝,我們都要有這個信心。當然,我們面對因緣也要謹慎,現在疫情確實是很嚴重,我們能做好防護也要盡量做到,也不能掉以輕心。萬法因緣生,我們很謹慎,這些惡緣不會現前。那當然,假如妳都做到很謹慎了,它還是現前,那我們還是逆來順受,安住當下,去面對它。這個也是有求必應,楊居士整個過程,在她們的醫院同事之間,應該也都引起一些討論,她是以最快的時間離開那個ICU的。楊居士,妳的戲還沒演完,要繼續,演得愈來愈……
楊居士:肯定是阿彌陀佛給後學任務了。
成德法師:要愈演愈精彩。但是我們也很隨喜妳,在這麼多病患,你們都在第一線這麼危急的地方奉獻,這個也是白衣菩薩的精神,也隨喜妳的功德。
楊居士:感恩成德法師慈悲,感恩。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
楊居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我們接下來下一個問題,這位同修問到,佛法說無我、無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很多女性在家中都把自己排在最後,結果家人習慣了她們的謙讓和付出,最後反而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因此,很多人到中年的女性朋友,覺得她們做錯了,開始反省,女人還是應該先愛自己。有的朋友認為,必須把自己看得比丈夫和孩子更重要,他們才會尊重妳。我自己也寫過一些文章,提倡女人應該愛自己。儘管我提倡的自愛不是自私,而是自尊、自重、自我成長,然而始終有個點我自己不能想明白,就是強調愛自己和無我似乎是矛盾的。
這個問題也是問得很好,它的關鍵,強調這個愛自己跟無我似乎是矛盾的。這個倪女士,您在線上嗎?
倪女士:在。
成德法師:您可不可以具體講一下,覺得在講愛自己的時候,跟無我,您覺得在哪些地方有矛盾?
倪女士:你們能聽到我的聲音嗎?
成德法師:可以,有一點小。
倪女士:好的。就是我們人到中年,常常會遇到一個這樣的問題,就是說做為一個女性,包括我的朋友和我自己,我的很多朋友都是這樣的,一般做為一個女的,她總是說什麼都是老公的利益放第一、孩子的利益放第一,就是說為整個家庭都可以做出犧牲的,但是往往到最後孩子他不理解妳。比方說我有一個朋友,她就把一家人照顧得好好的,她自己在家幹活幹活,給他們燒飯、給他們打掃衛生,孩子被爸爸帶出去博物館、美術館,去做這樣的事情,去玩,她就在家幹活,到最後來孩子還會嫌棄媽媽這個也不懂、那個也不懂,就是說會存在很多這樣的問題。
我有一次和一個朋友也是談到佛教這個問題,她頭一天晚上她跟我說,妳一定要愛自己,她是做心理學的,妳一定要愛自己,妳要把妳自己放得比妳的兒子還重,這樣他才會尊重妳。這是頭一天晚上跟我說的,就是說妳必須對妳自己更好,他人才能來對妳好。然後就是說,因為我跟她說,我都是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第二天,她就是說,她看到那個,我們也是見一個法師聊天,是一個打禪的,然後她說她看了吊下來無我兩個字,她說她悟了,她就說我悟了,我看了無我兩個字我悟了,我一直不知道怎麼改了我自身的傲慢,我看到無我兩個字我突然就悟了,我以後要好好改掉我身上這個傲慢。我就跟她說,妳昨天晚上跟我說要把我自己看得更重,要愛自己,把自己看得更重,對自己第一好,就是說把自己擺在第一位,今天又來「我看到那無我兩個字我也很震驚」,今天又是無我,我就覺得這個不是存在矛盾嗎?一方面本來我們所應該理解的就是說,我這個身體都根本不存在,我這個人都,怎麼說?我都應該是當作不存在,那就是說又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對自己絕對的好,這不是強調我就是最重要的嗎?一方面是無我,一方面我又是最重要的,這不是很矛盾嗎?她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成德法師:您是說誰說不出個所以然?
倪女士:就那位心理師。但是當時我們也在一起學了幾天。
成德法師:那這一位心理師她贊同無我嗎?
倪女士:對,她就是說,第一天她跟我說要把自己看得最重要,第二天她看了那個也是一個傳教的師父,傳教的師父黑板上吊下了無我兩個字,在那裡講無我,她看了那個無我,她說我突然悟了,我看到無我兩個字我突然悟了。我就說,妳昨天晚上跟我說要把自己看得最重要,今天妳又跟我說要無我,這兩者之間好像有點矛盾,我知道人應該追求無我,對。
成德法師:那妳問她,她答不上來是吧?
倪女士:對,她也答不上來,我也覺得很矛盾。
成德法師:那她就不是悟了,悟了應該不會答不上來。
倪女士:就是,所以我要請法師開示,我說請成德法師開示一下。因為怎麼說?我知道人應該往無我這方面去修鍊自己,去往這方面追求的一個方向。但是同時目前我來說,至少我覺得,怎麼說你愛自己還是應該很重要的吧。我不知道這兩個概念是不是一回事,是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的一個概念,還是怎麼回事,反正我就覺得挺錯亂的。
成德法師:所以我們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楊居士:是的。
成德法師:所以這個傳統文化它是師道,我們要聽一個過來人講。就好像你要問路,你一定要是問那個已經走過的回來的人,他跟你說接下來往哪裡走往哪裡走。假如我們問的是他還沒有去過,可能是怎麼樣,那這個你就要小心一點。所以她今天悟的跟下個月悟的不一樣,妳要聽她哪一段?
倪女士:對,她其實也沒有悟,她只是當下的那一種感覺。
成德法師:她那個是一種體悟,她覺得哎呦。但是她也有善根,本來是覺得我要把我自己擺在最重要的,突然看到無我,她又能有觸動,所以她也過去生有善根。
倪女士:因為她心裡也充滿著疑惑,她是學心理學的,她自己也有很多解不了的問題,所以她才會去學佛法。我們是一起去學了一個星期,就是說在一起的,我們住在一塊的。她其實也是充滿著矛盾。
成德法師:所以剛剛我們提到一個重點,妳要問路,要問已經走過的人,妳才能問他。
倪女士:所以現在來問您。
成德法師:沒有,不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從明師受戒」,他要是明白的,成德不是明白的,但是我現在是跟著老法師教的走。
倪女士:我再說一點我對這個問題的困惑的,我具體的,我私人具體的一些那個。就是說我很多東西我都放下了,但是我有一樣放不下的是什麼?我喜歡看起來很漂亮的東西,就比方說,我喜歡漂亮的衣服,漂亮的盤子、碗這些東西,尤其喜歡漂亮的衣服。其實我這一段,因為跟某師妹、跟法師接觸以後,我也受了一些這方面的影響,但是我有時候忍不住還要去買一件衣服,我就買的時候充滿著矛盾,您知道吧,我就會非常矛盾。其實這個歸結起來,就是說您剛才也說了,忘掉自己這個身體,對不對?其實我這個,我邊聽我就邊反省,其實我買衣服也是把自己的身體看得太重了,因為我就是希望自己這個身體看起來很好看,對不對?就是說沒有忘掉,還是把它看得很重,這一個是我放不下的。
當我們談到一個女人她愛自己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談到妳要好好的穿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妳要好好的吃飯,這是兩點必須要談的,對不對?所以這個都是相關的,這個就是說跟我提的問題是相關的。而目前我正是糾結的這一點,一個是我買衣服的時候,我的欲望放不下;第二個,我是對自己的身體還是太在乎了,而這一點又是跟我所談的女性自愛的方面有關的。難道就是說一個女人,當我們說妳要自重自愛的時候,那她穿一件漂亮的衣服,這個東西,反正就是很多矛盾在這裡。
成德法師:了解了解。
倪女士:你又不能說她穿一件漂亮的衣服妳就不對,對不對?
成德法師:請問一下,這一位朋友說的,妳愈愛妳自己、愈看重妳自己,那妳的孩子跟先生就會尊重妳,妳這個可以舉一個例子嗎?
倪女士:因為是這樣的,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有一些女人,比方說我們的朋友都有這樣的人,就是說她本人,這個女人本人她很自私,她在家裡永遠是把自己排在第一位的,她非常自私的,反而她的老公對她就特別好,孩子也對她好,老公也特別好,就這樣的。
成德法師:那這個不能看這個現象然後就下一個判斷,有時候會判斷錯的。
倪女士:確實這是一個現象,那我們也不知道這個因是什麼。
成德法師:但是假如說這個自私的女人,比方說,每一個自私的女人,結果她的先生跟兒子都對她很好,那這個才能說,妳自私了,反而妳的兒子跟先生更重視妳。妳不能一個例子,那我們下這個結論,這不能亂下。
倪女士:對。那確實做為我的心理學的朋友,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確實也是因為她感覺到,她對她的兒子和丈夫都很好,但是最後她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做為我來說,我也是,永遠是以我兒子為先,什麼都是你先,最後就發現,他會理所當然的,會覺得就是他先,什麼都是他先,就是這樣。
成德法師:好,那這個就很具體的我們要了解。佛法有四大菩薩表法,第一個是地藏菩薩,開發我們心地寶藏,這個叫自愛。自愛是能夠恢復自己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自愛不是增長我們的貪愛,人一貪愛了,你的靈性就往下降了。所以懂得自愛的,那是開發自己無量的智慧德能。所以地藏菩薩,從哪裡開?孝親尊師。接著是觀音菩薩,把這個對父母老師的愛敬延伸到對一切人。可是接著是文殊菩薩,表智慧。所以你對別人好的時候,對親戚、對朋友好的時候可要有智慧,悲智雙運。所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可是佛門也有提醒我們,「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所以格言也提醒我們,仁慈的人,你不能讓人家吃定你的仁慈,那你就變成讓他愈來愈得寸進尺造業了,所以要有智慧。
我們得要能夠去體會到對方心的狀態,比方說妳在對孩子好的時候,妳清不清楚他心的狀態?他是愈來愈懂得感恩,還是愈來愈覺得理所當然?這個我們要能在境界當中分辨出來,面對境界要清楚。他心態不對了,妳要給他調整,夫妻還要配合。我們不能稀里糊塗的一直付出,他一直愈來愈覺得理所當然,我們都不知道,那這個也不能怪孩子,因為我們沒有悲智雙運來教育他、養育他。所以當父母也不簡單。
倪女士:因為我們以前都沒學《弟子規》。
成德法師:沒關係,我們安住當下,往者已矣,我們以前都不懂,沒有遇到老和尚這個我都不懂。所以也很感恩佛菩薩、感恩老和尚。那也覺得這個開智慧很重要,我們要有明辨是非、善惡、邪正、利害、真偽,而且能夠看得很深、看得很遠,這個得要學佛,得要恢復我們本有的智慧才行。那要恢復智慧,煩惱輕智慧就會長了,所以我們得要把貪瞋痴慢疑慢慢慢慢放下。所以您衣服還是可以買,次數慢慢減少就好了。
倪女士:我已經決定只買二手的衣服了,環保。
成德法師:那隨喜您,您也很不容易,修行都是往最難的地方先下功夫,這個也是……
倪女士: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像小孩子吃糖一樣的,就是說他有欲望的時候,你一下子完全控制他控制不住,你要先減少它的數量,對不對?要先說你今天只能吃一顆,你明天只能吃半顆。所以我就先只能買二手的衣服,因為這是出於一個環保的概念,我可以通過這個,同時也可以鼓勵大家,你要買衣服的話,你都買二手的,你別買新的。就是說可以在我的身邊創造一個這樣的氛圍,每個人都知道,因為你買二手的,你會惜物,你會以前可能你隨便丟丟,你現在就會更珍惜。當我開始買二手的時候,我就會想,別人的舊衣服妳都買來穿,那為什麼妳自己的舊衣服不可以穿?所以也會想著把自己的舊衣服也拿來穿一穿。我目前還只能是這個境界,我覺得要慢慢來吧,我不能我一下把自己逼那麼狠。
成德法師:這很不簡單,很不簡單。
倪女士:我自己沒有信念去做,對不對?如果我一下把自己說絕對不買,那我不是就坐在這裡糾結了。
成德法師:不要糾結,次數減少,而且您很善用心,妳還買二手的。
倪女士:我覺得還是要慢慢來,對自己的欲望的控制,還是要慢慢來,妳一下子想全部去控制,就像小孩子要吃糖一樣,他那個欲望一上來。
成德法師:沒錯。
倪女士:對,我甚至想到我懷孕的時候的那種欲望,所有的女人懷孕的時候,妳都知道那種欲望妳是控制都控制不住的。我就想當妳一定程度上,因為我那時候懷孕的時候就特別想吃一個東西,天天想天天想,當我吃了一次之後,我就從此再也不想了。所以我就是說,你要一定程度的滿足一下你自己,當你這種欲望你得了一點滿足的時候,可能你就沒這個欲望了。所以我糾結來糾結去,我覺得我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狠了,你那樣純粹一刀切下去逼自己沒有用,會適得其反對不對?
成德法師:對。
倪女士:這是我的方法,這是我自己的方法,有時候我覺得我是不是自己在強詞奪理?
成德法師:不會不會,不會的,這個都是很實在的問題。妳不能太著急了,妳搞得自己糾結了二三天,那不划算,這二三天可以念很多佛的。
倪女士:我一直在糾結,其實內心一直在糾結。其實這也是一個好事,就是我已經覺得我這樣做是不應該,以前我就沒有這種概念,我就覺得我已經是沒什麼欲望了,我從來都不買貴的衣服,我只買一些我認為好看的、便宜的衣服,我已經跟別人比我都沒有欲望了,我就是這樣想的。但是現在妳每有一個物質上的欲望的事情,都會覺得這是不對,這不對,就是說只是存在一個控制的問題,妳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我覺得也是一種進步吧。
成德法師:對,意識到就很可貴了。
倪女士:但是我不能保證我能走到哪裡,我現在還不敢保證我能走到哪裡,我只是說嘗試著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去接近。
成德法師:對,是的。所以這個循序漸進,而且哪一個方法用了妳比較煩惱可以不糾結、不相續,那個方法就適合自己,循序漸進,護持自己。
倪女士:沒有,我覺得我也有一點強詞奪理在安慰自己。
成德法師:護持自己、護持他人,不要操之過急。而聽經聞法很重要,多聽了,我們對世間這些真相愈多的了解,看得破就容易放得下。還沒有看破,硬是要放下,這個也強求不來。所以為什麼放不下?還沒有看破,看破的一定放得下。這個是章嘉大師教給我們檢查。雖然還沒有完全看破,但是有慢慢看淡,就非常可貴了。
倪女士:這個還有連續的一個問題,你當時前次課的時候,你不是講過那個和尚,他往生的時候,他捨不得皇上送的那個茶壺嗎?
成德法師:他不是要往生。
倪女士:入定?
成德法師:他是……不是皇上,不是,他送給他那個缽。
倪女士:一個缽,他不是捨不得嗎?兩個小鬼看到那個缽,你不是講了一個這樣的……
成德法師:金碧峰禪師,對。
倪女士:當時你講的時候,我感覺到他可能是放不下財物這種東西,但後來我自己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在想我為什麼會喜歡這些好看的東西?我很多事情都放下了,為什麼放不下這個?我就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其實我並不是喜歡它的價值,因為我都買很便宜的,我不是喜歡它的價值,我是喜歡它帶來的那種審美的感覺,我只是說喜歡美的東西。我就想到您說的那個,他放不下那個缽,其實他也可能就是說他只是覺得那個很美,不一定覺得它就是值錢。
成德法師:不是值錢,對。
倪女士:那我覺得對於這個審美,這個是一個精神上的需求,是吧?如果說我有這個審美方面的需求放不下,又是怎麼回事?
成德法師:所以我跟您舉一個例子,弘一大師,那他審美能力超強,在民國時期那是大才子,什麼才能都會,又會演戲、又會繪畫,書法寫那麼好,又會譜曲,什麼藝術能力,人家通一項就不簡單,他樣樣精通,到日本演茶花女還造成轟動,但是你看,他遇到佛法,他捨得很快,只有一樣東西沒有捨,其他的藝術他全部放下。所以當時候,在魏晉南北朝,我們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找了一百二十三個同參道友,一起求生淨土,最後一百二十三個人全部往生。可是當時候有陶淵明,不讓他參加,因為陶淵明念著念著來首詩,會干擾大家清淨心。因為可能很多人也都是讀書人,以前也常常作詩,他那吟了一首,大家那個詩癮都被他給調起來了,那這個精進都被他打斷了。所以連這些藝術的東西都要放下,它是比較一般的物質上的這種欲望,這是比較低的,有一些是精神上,這種審美、藝術,這是比較高的,但是它畢竟還有貪戀在裡面。
倪女士:是的,迷。
成德法師:所以弘一大師為什麼只剩書法?因為他是要藉書法跟大眾結緣。而且這書法寫的都是什麼?都是法語。光是《華嚴經》的法語、《格言聯璧》,他老人家寫很多,那是去跟眾生結法緣,其他的他就放下了。所以祖師說,「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所牽」。因為審美也是過去生帶來的,可能妳過去生也是個大文豪,還是一個大藝術家。每一個人好像執著的點不一樣,喜歡的、很看重的東西都不一樣,都有原因的,離不開因果。所以要看破放下,世間不能留戀。
那更重要的是什麼?真正自愛,恢復自己的真我。所以佛做比喻了,比喻我們本來的我、真正的我是大海,結果現在大海裡冒了一個水泡出來了。大家想一想,大海無邊無際,它的作用跟一個水泡,那沒法比,水泡沒法比,水泡就侷限在這個泡泡裡面而已。可是他本來是大海,他現在誤以為水泡是我,他無量的這種能力就沒了。所以我們現在就是這樣,我們本來是法身,一切法,就是整個宇宙,都是我的自心變現的,這麼大的德能作用,可是現在我們誤認為這個臭皮囊是我,這就是身見。所以佛法首先要斷見思煩惱,見惑跟思惑。見惑第一個就是身見,不能誤會這個身是我,你一誤會了就執著了,對這個我很貪愛,要滿足它。再從這個我再延伸,我的家屬、我的地位、我的財富,我的什麼,每一個你延伸出去的我的東西,我的人事物,統統會變成我們貪戀的對象。心有千千結,這個我也放不下,那個我也要,所以人愈活貪求的東西愈多,愈笑不出來。
所以為什麼老子要說返璞歸真,要柔如嬰孩,小孩子每天樂呵呵的,他貪欲還沒有增長。要能慢慢放下這些貪求。所以真正的自愛是要恢復自己的性德,這叫尊重己靈。所以這個尊重己靈跟無我沒有衝突,這個無我是要認識清楚,這個是假合的,因緣聚散,你看這個人一斷氣了,一把火燒了,我在哪?這個是我的身體,不是我。然後我們看我們的心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請問哪一念是我?照見五蘊皆空,都是剎那生滅的、不住的。
真我真我,什麼是真?都不會變的才是真的,會變的都是虛幻的。這佛法的標準很直接,都不會變的叫真的,會變的都是妄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它是聚散無常的。就像《心經》說的,「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色是這個身體、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其實精神念頭一直在變,哪一個是真的?我們最討厭人家變心吧,其實我們一天變多少心?所以真心不變,借假修真,這真正自愛了。藉現在這個臭皮囊,這幾十年好好修行、好好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了,就恢復常樂我淨了,恢復無量的德能、智慧、相好,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知道取捨。你現在再喜歡什麼、再貪愛什麼,再有地位、再有財富,過眼雲煙,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做的善惡業跟著我們,其他什麼也帶不走。所以不出輪迴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我們可以推薦,我們剛剛還講,推薦《認識佛教》給親戚朋友,大家在朋友圈把《認識佛教》的鏈接發出去。有善根的人,說不定收到你這個,他就開始了解佛法,佛法這麼好,佛法就是覺悟,面對一切境界清楚,然後清楚不能再輪迴了,要出輪迴了。
謝謝我們倪女士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實際,非常好。
倪居士: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大家這樣互相探討。
倪居士:您對自愛的這個解釋給我打開了一扇門。
成德法師:這第六個問題問到了,曾經吃素兩年,去年九月腸道出現點小問題,腸道黏連兩週,後喝中藥治好了。看病的中醫不是佛弟子,他建議我吃點肉,擔心我的身體,因此弟子至今恢復吃肉五個月多。加上近一年新冠病毒,很多醫生也在說蛋白質對免疫力的重要。弟子很慚愧,自己還沒有放下這個身體,還在為它起煩惱。
這個問題,首先這個醫生的建議也是為我們好,但是畢竟他們還沒有學佛,因為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我們對這個因果要相信。再來,植物裡面的蛋白質並沒有比肉少,都可以從這個植物裡面攝取。那大家注意,我們今天有聊到一個很重要的重點,我們人生經歷過一些事情,這個結論不能下錯了。這個都是屬於什麼?見取見跟戒取見,就是錯誤的知見。所以見思煩惱,身見,誤認這個身是我;邊見,邊見就是對立了;第三,戒取見,從果推因推錯了,見取見是從因推果推錯了。
就像我們剛剛推說,這個人很自私,結果她的孩子跟她的先生對她挺好。那這個結果就分析錯了,那是因為什麼?變成一家人四種關係,佛講得很清楚,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她的兒子跟先生就是來還她債的。所以不是因為她自私所以他們對她好,那是本來就欠她們的來還的。所以很多女人,假如在這些事情當中真看明白了,看破放下,不埋怨,都還完了,我要回去作佛了,做得也很歡喜,還得很痛快。尤其歡喜去還,說不定人家一看很感動,打八折,後面的不用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幹得心不甘情不願的,他給你加利息都說不定。
所以我們這個結論可要注意,可不能說吃素了最後身體不好,不能下這種結論。而且這個也提醒我們也要會吃,你不能一吃素了,都吃那些含有防腐劑的、加工的,都不天然,你這樣吃哪會吃得健康?還是要隨順自然,要新鮮、要均衡。所以這個也要稍微懂一點,要吃粗糧,不要吃太精緻的東西。你看白米那就不太有營養,你加糙米,那個叫全營養,什麼營養素它裡面都有。所以其實大自然很慈悲,大地是母親,它生長的東西對我們幫助很多,我們就給它去這個、去那個,去到最後,它本來是很完整的,都被我們給搞得不只可能沒有太大好處,還有壞處了,你看太精緻的東西,一吃去都轉成脂肪了,都發胖了。所以都說現在三白不要吃,白糖不要吃太多,白麵、白米。可是問題是人家本來都是很完整的,都是我們聰明反被聰明誤,把它搞得太過了。
所以大家也都要走過,要懂得總結經驗。那當然,現在調好了,就要飲食、睡眠、運動,這個都要多管齊下。運動不妨礙修行的,拜佛就是很好的修行,剛剛楊居士說的,禮佛一拜,滅罪河沙。你哪怕是走路也可以念佛,經行,兩步一句佛號,又可以運動,又可以修行。所以念佛法門很方便,運動不妨礙念佛,工作不妨礙念佛,煮飯不妨礙念佛,沒有障礙。所以這一個法門是至方便,方便到極點的一個修學方法。
所以您可以多了解一下植物當中的營養,搭配好,相信有空再去放放生,一定這身體會慢慢轉過來,愈來愈好。更好的一個方法,發願。李炳南老師看到學生短命,就讓他們發願弘法利生。我們發願有機緣盡力弘護正法,您假如願意出來弘法更好,這樣對健康、對長壽非常有幫助。
最後一個問題,剛剛接觸了《地藏經》,有個疑問是關於迴向。我們每次誦讀完《地藏經》後都會迴向,迴向給自己的家親眷屬,但如果家屬已經在病重,且不可逆轉的情況下,例如植物人,我們該如何迴向發願?早日康復已然不太可能,因為身體日日衰竭,日日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如果我迴向菩薩保佑他身體康健,永住人間,那豈不是要讓他承受更長時間的折磨與煎熬?但如若我發願,願他早日離苦得樂,卻又不捨,也覺得很不應該。請您指教,遇到這種情況,我該如何發願迴向給我的親人?
這裡面我們首先要為生病的親人著想,一心為他著想,這是我們要不斷提起的心念。剛剛這位同修有說到,求他早日離苦去極樂世界又有些不捨,那這個就是自己問題,不是他的問題。不捨,那我有情的作用了,那就不是一心為他了。我們現在先不談你要怎麼迴向,現在先要看我們的念頭,我們是不是一心為他?這樣才能感通。我們夾雜很多,有時候想這樣,有時候想那樣,你說這樣的念頭,佛菩薩那邊常常雜訊一堆,這個感應就不通暢了。今天想求這樣,明天又想求那樣,這不好辦。「又覺得不應該」,你看好多心裡的煎熬。不過不要擔心,有佛法就有辦法。
我們發什麼願?假如他還能恢復健康,能恢復健康,那請佛菩薩慈悲,讓他恢復健康;假如他的整個情況沒有辦法恢復健康了,那不要讓他再受苦,趕快讓他往生作佛。那這樣去求,也不會自己覺得好像不應該吧,因為你是一心為他著想。我們沒有智慧,我們看不到他整個業力,其實這些情況都是業力,我們又沒有六神通,還看不清楚,可是佛菩薩是圓滿智慧,他們很清楚。我們用我們的至誠心跟佛菩薩交感,他們同體大悲,我們跟他的願力就交感。所以「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你求完了就一心念佛、一心讀經給他迴向,你不能每一天都是很多擔憂害怕、很多煩惱,這個就很難交感了,要無思無慮,然後積累功德,會感應的,至誠感通。
再有一樣,能夠讓他多布施,幫他做布施,他還有一些財物,以他的名義去做布施,甚至於你在他面前告訴他,尊重他,我拿你什麼東西去做布施。那功德會很大,這幫他消業。這個《地藏經》裡面都有教,佛菩薩都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你真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照著去做,都有不思議的感應。「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這《金剛經》教導我們的,你完全相信,那個感應就不可思議。以上供這位同修做參考。
不知道剛剛回答的,有沒有同修你發問問了,還是沒有解答到,我們可以再提出來。假如沒有了,因為還有現場提問的,現場提問的同修,這個問題今天沒有回答你睡不著覺的,您現在就直接把麥克風打開。
男居士:成德法師,我可以提個問題嗎?
成德法師:可以可以,請。
男居士:您好。
成德法師:您好。
男居士:我是最近在網上聽見一個歷史學家,那是個網上名人。我想他也是一個學佛之人,因為他佛法懂得很多。可是他的話語之中就點到了,他說為什麼要聽這些法師的?不管是誰,他們又不是佛,為什麼要聽他們的?因為現在是末法時期,他舉了很多的例子,當代這些法師,有些法師確實講得比較偏。因為他自己學得比較多,他講了很多的佛教裡的經典,像釋迦牟尼講的很多的佛法,講得很透徹。所以說他這怎麼能夠解答?他說的,就像現在當代的法師們,怎麼能夠說他們講的就是正法?
成德法師:好,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們剛剛已經講到了,佛要滅度以前,阿難尊者啟請了四個問題,其中第三個問題,有擾亂僧團、擾亂正法的怎麼辦?默擯。所以這一位學者他可能也是好心,但是我們要考慮到流弊。第一個,他這麼去講,或許是有一些錯誤的事情,可是問題他一講,那可能大家都會去爭論,是非就來了,所以為什麼佛要用默擯?再來,他這麼一講,假如他聲望又大,那你佛弟子聽了以後,「對,不能聽法師的」。那假如剛好有發願來的法師,他不聽了,那這些因果他要不要背?所以這言語要很謹慎,發一言行一事,都要給世間人做榜樣,不能有流弊出來,不能好心做壞事。說實實在在話,佛已經講了,四依法,佛沒有說讓我們一定是依哪個人,佛是說依經典,依法不依人。這個法師都是依照佛經講的,他有正知正見,那當然可以依止,可是你自己要判斷。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個我們自己也要對自己的法身慧命,當生成佛的機緣,自己可不能掉以輕心。你要依止一個善知識,你得要看清楚、判斷清楚,這個師父不能亂拜。
所以一般在密宗裡面講,拜師很慎重,收徒弟也很慎重,沒有看三年不能隨便拜,也不能隨便收,因為你一收有責任的,你一收了他,他名聞利養很重,他還搞名聞利養,那還藉你的威望,那情何以堪。所以我們還是依法不依人,佛讓我們默擯,我們就不要捲入是是非非了。佛讓我們什麼?顯正破邪。我們要把正的演出來,別人不依教奉行,但是我們要依教奉行。我們要把正法在我們身上展現出來,不能讓眾生誤會正法。那這一些做錯的人也是我們的增上緣,他們在鞭策我們,「不行這樣,不能讓佛法繼續衰下去了」。所以連邪師也在讓我們發菩提心,我們不忍心看正法再衰敗了,他也是我們的增上緣,就看我們怎麼用心了。
不知道這樣回答有沒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男居士:是,謝謝成德法師。我最後一個小問題,我就快速的問您一下,就是為什麼阿彌陀佛不顯示一下神通,叫我們這些跟隨者,或者是更多的跟隨者深信切願、不再懷疑,叫更多的眾生跟隨佛去極樂世界?我這點小疑惑,能給我解答嗎?
成德法師:好,所以這個問題,跟上一個問題有一個相應的地方,就是做任何事情,你講一句話、你做一件事,不能有流弊。所以為什麼佛菩薩他不現神通?因為邪魔外道他也會現一點神通,這個時候就分辨不出來了。假如佛菩薩他現神通了,那眾生容易著,他看到一次佛了,他每天都想著我還要再看,那他就很容易著魔了。所以說實實在在話,佛有沒有現神通?有。現給誰看?不會執著的人會看到。但是那個公開的,佛不會現神通。再來,大家冷靜去觀察,很多這個修行很殊勝的,那沒有佛菩薩加持不可能。你看鍋漏匠一個字都不認識,活得很痛苦,沒有福報,「人生太苦了,諦閑老法師,我可不可以跟你出家?」那是他小時候的玩伴。不認識字,可能也不是很聰明那一型的,謀生都困難,一生鍋漏匠,補鍋子的,結果你看他很老實,教他你就念阿彌陀佛,他也沒問要念多久,念了之後會怎麼樣,都沒問,很老實,就念,念了三年,站著就走了,你看多殊勝。佛號的功德,佛菩薩的加持,才念了三年,站著就走了,站了三天,去通知他的師父來回三天,你說這個不夠殊勝嗎?
犯戒的比丘瑩珂法師,出家了還犯戒,那要墮阿鼻地獄的,你看三天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都是不可思議的感應。「你還有十年陽壽,十年之後我來接你。」他有自知之明,「我不要,十年我不要了,我繼續下去我還是會犯戒,我現在就跟你走」。佛菩薩有智慧,沒有馬上帶他走。馬上帶他走了,人家門一開,餓死了,三天沒吃飯餓死了,那他誤會了。「好,我來接你,三天之後我來接你。」他門一開,歡天喜地,阿彌陀佛三天之後就來接我了。人家不相信,你這個犯戒的人,真的三天就走了嗎?不過三天很短,看看吧。然後就告訴大家,你們念佛送我吧,大家念了一刻鐘,他就走了。這麼重的業,一心向佛,佛都滿我們的願。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能力很大的,我們肯依教奉行,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感應。所以這一些例子,雖然沒有現神通,都已經把殊勝表演給我們看了,我們得要會看、得要看懂,得要珍惜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諸佛加持功德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有流弊的問題,佛門強調不能用。不過也有例子是現神通了,但是現完就走。
男居士:成德法師,您見過阿彌陀佛嗎?或見過一些瑞相嗎?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我沒有見過,瑞相倒是有,但是是什麼時候?還沒學佛以前。當時候我還在讀大學,坐在遊覽車上,沒事做,那我也很奇怪,經過佛寺就很歡喜,喜歡進去拜拜,那時候都不懂,但是就喜歡。然後看到人家結緣法寶,也不知道這裡面寫什麼,就看了想拿個一二本,所以家裡擺了一點書。那一次要回大學,就拿了一本,我記得好像是《普門品》,不是很確定了。然後我在車上就開始念,念念念,怎麼這麼香?檀香味。我就站起來,整個遊覽車找了一遍,沒人點香。我又坐下來繼續念,又聞到了,又站起來又找,沒有。後來學佛才知道,這個就是在勉勵我們,「你這孩子怎麼現在才讀經?」然後你讀了,給你一個明顯的感應,聞到香味了,鼓勵你好好念經,好好珍惜修行。這個是還沒學佛以前。
所以這個佛菩薩有智慧,他什麼時候給我們明顯的感應,他會拿捏。容易一有感應執著的,那他不會用的。可能在很關鍵的時候給你信心,就像我們剛剛這一位護士菩薩,她就說她這整個過程有很多感應,那個是她知道的,她可以感受到的。所以我們信佛菩薩,都會在適當的時候,以最適合我們的方式來加持我們。我們有這個信心,就不要刻意去求,無思無慮處感應就對了。好,阿彌陀佛。
男居士:阿彌陀佛,謝謝法師,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因為我看德國現在也七點半了,他們也該用餐了,歐洲也都七點半了,所以就今天先跟大家聊到這裡。好,大家新年吉祥如意,闔家平安,福慧增長。好,再見,阿彌陀佛。
大眾:感恩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