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社會教育研討  成德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20/5/17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21-0006

  成德法師:那我們就先進入第一個題目,請同學來做分享。好,首先我們請鄭同學,來做一下《太上感應篇》的學習分享,謝謝。

  鄭同學:尊敬的院長、法師、老師、諸位學長,大家上午吉祥。學生想向大家匯報一下關於盡本分這個話題,在這週自己的兩個感觸,一個是比較慚愧的自己的一個反省,另外一個是令自己很感動的一個例子。

  上週法師有提到盡本分的重要性,其實就是在學習《太上感應篇》的過程當中,很明顯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主題都會貫穿整個這樣的一個課程。在《彙編》裡面這些人物他們也是在盡本分,給了我們很多的這樣的榜樣。學生這週就發現了一個視頻,讓自己覺得挺慚愧的。那就是原來有安排學生協助黃老師幫傅醫師整理咱們門診的藥物,然後及時向老師跟傅醫師匯報,咱們這些藥物的情況,有沒有缺,需不需要進貨。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有跟黃老師提出,有些事情可不可以請傅醫師來處理,這樣的話,學生配合起來會省一些事情。當時就是經過黃老師跟傅醫師溝通之後,傅醫師說他也不方便來這麼處理,還是讓學生來幫忙有些事情要計畫的來整理。其實當時學生心裡就有冒了個念頭,就覺得那這樣的話,可能自己就要增加一些工作量,當時就有這麼想。

  後面聽到了應該是共修課的時候,院長有提到傅醫師在幫助一位學生,當他咨詢自己腹痛的時候,建議他去趕緊就診這個事情。當時學生就突然想到,其實傅醫師他這段時間應該是會特別特別的忙,因為處於疫情這樣的一個情況。自己在這邊也經歷過,當我們的同學半夜三更發燒生病的時候,夜裡都會打電話給傅醫師,他都會隨時幫大家來診斷,然後開藥方。他甚至都會說,如果有急事的話都隨時打電話,甚至夜裡都可以打電話給他。當想到這些的時候,又想到傅醫師肯定是特別的忙碌,有病人如果說夜裡有特殊情況他都要處理。這時候學生就覺得很慚愧,自己其實應該是積極的盡好自己配合的這樣的一個角色來協助黃老師,能幫到甚至減輕一點點,哪怕一點點工作量,自己其實不應該好像是希望長輩來多做,然後自己可以輕鬆一點,不應該是有這樣的想法。

  學生由這個事情,有想到了以前在上漢學英文,潘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就有講到說,做為一個翻譯的人,他應該是很盡心的為讀者來考慮。潘老師就有講到說,譬如在翻譯一些經典古籍的比較生僻的術語的時候,要註明,就是要有詳細的註明。如果一個翻譯者他不下這個功夫的話,他不反覆去咀嚼其中的含義,來做出這樣的一個註解的話,那讀者就得花工夫去了解、去查詢這些資料。當時聽到的話,學生就突然覺得自己盡本分的另外一個展現,就不光是做事,在做學問方面也好,當你做為一個翻譯者,如果你不去盡力做到你該做的一些事情的時候,那麼對方讀者他就要花費很多工夫。

  同樣的,做為一個協助的角色,如果說有些工作自己如果做得不夠細緻的話,就會給老師跟傅醫師他們帶來一些工作量。包括像上週有進來新的一批藥物,學生也是自己耽擱了,就沒有及時送到診所把它歸類放好。結果傅醫師來門診,幫大家看病的時候,發現這批藥沒有看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在用藥的時候沒有藥可以用。後來黃老師提醒學生之後,自己也才意識到沒有盡心把這些事情處理好。這是一個自己感覺到應該更加用心的一個事情。

  另外一件事情讓學生很感動的是,我們Dawson這棟樓原來做飯的是三位學長,就是他們原先廚藝各方面都比較好的,這三位學長來負責給大家三餐做飯。其實這個工作量是比較大的。其他包括學生在內的,平時廚房鍛鍊得少的同學就負責其他的善後消毒、打掃衛生這些工作。在這週開始,楚姐姐她因為是我們的大姐,她也負責協助老師來安排一些具體的這邊樓的事務。她就提出,就是說希望大家都能夠在不同的崗位上得到鍛鍊,就問大家的意願說,有沒有意願大家都來參與下廚,哪怕一餐兩餐都好,有這個鍛鍊的機會。大家也踴躍的響應,都表示說聽從姐姐的安排,都願意來鍛鍊。後面學生私下裡有聽到楚姐姐她有說,她說她有考慮到我們以後不管去哪裡,都是需要有獨立,生活的這些技能都是需要掌握的,特別像做飯菜這是最基本的,哪怕自己要照顧好自己,都是很需要學會下廚的這些事情。楚姐姐她就有考慮到希望大家都能鍛鍊,她也是有想到這個,為大家考慮得比較長遠的這個考慮點。當時學生聽了心裡其實真的很感動,就覺得楚姐姐她真的就像我們大家的大姐姐一樣,替我們考慮得那麼長遠。因為其實安排我們這些不太熟練的同學下廚,他們這些會的同學是需要帶領我們,其實比他們自己下廚還要更花費工夫的,但是他都願意這樣來帶我們。

  第一天我們最小的同學跟著他的師父開始下廚,兩天之後,我們說他就出師了,他就單獨可以獨立做早餐,做得還很好,當時大家都特別為他開心,大家都鼓勵他、讚歎他。當時學生有看到楚姐姐笑得特別開心,甚至都感覺到她像媽媽一樣特別開心的對著這位同學稱讚,就是很開心。然後她就跟學生說:「看到他兩天就能出師,還做得這麼好,心裡特別的欣慰。」那就又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姐姐對我們這些弟弟妹妹的愛護。就覺得她其實也完全可以只負責老師交代的事情,安排一下就好,但是她卻那麼仔細的為我們來考慮,心裡就特別感動。就覺得她也是做為一個我們的長姐,盡了她這樣的一個本分,在替我們方方面面來考慮,來護念我們的成長,心裡就真的是特別的感動,覺得這也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

  以上就是學生向大家匯報的案例,有不當的地方,懇請院長、法師、老師跟諸位學長慈悲指正,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鄭同學的分享。首先她自己反思到,她在協助醫務室的工作上,她覺得自己應該再更細緻一些,不能造成事情有所耽擱。也舉了潘教授在上課時候的一個例子,就是寫書的人、作者應該都要站在讀者的角度。這個就等於是我們不是為了做事而做事,是為了提升自己設身處地的心境,提升自己時時能用真心而做事,這樣就變成歷事練心;而不只是為了「沒辦法,我就得幹」,這樣的心境去做事情,那就變成是應付事情,無奈去做事情了。所以我們說會不會修行、會不會做事,這個差別就很大了,有可能一個是功德、一個是福德,甚至於是一個是功德、一個是造業了。所以一念之間差別就非常的多了。

  當然,我們在盡自己的力量的過程當中,肯多承擔是好的,那也要衡量自己跟整個環境、他人的或者是團體的客觀狀況,進一步適時的去溝通。因為前幾天也有聽到同學在分享,可以感覺到他承擔的工作太多了,他也生了一些煩惱。他也確實很肯付出,但是他就在這個溝通,甚至於是我們說「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當中,他可能不懂得適時的去拒絕。所以我們說要度德量力,這個是屬於我們自身的一個考量。不然我們很可能說,念念為他人著想,菩薩要滿眾生願。結果他一聽這一句話,真的是有求必應,叫他做什麼他都做,最後可能連他的課業他都忽略掉了。最後一定也會生煩惱,因為他畢竟也要盡他讀書這些責任。

  所以每一句經教之間他是不矛盾的,但是我們在當下就得要主次分清楚。我的主是以讀書為主,主次、主伴分清楚,我的伴是可以協助一些工作。但是假如我這個主,主要我是學習,已經受影響了,那這個時候該跟相關的老師也好,還有同學也好,或者是主管也好,適時的溝通,這個是很有必要的。包含每個人的本分主次都不一樣,比方說我們是工作人員,我們主那一定是在工作當中,我們不能在工作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拿來學習,那這個就不一定妥當了。除非工作很少,那當然工作沒有的時候,我們好好學習提升自己,以後都可以用在工作上。假如是工作本來就不少,那我們還是要把工作給做好。而且在工作當中,行中是有解的,而不只是說工作了都沒有用經教來觀照,所以這個是行中有解。在工作當中都能夠用經教來觀照的話,真正坐下來一讀書,解中就有行,會有很多感悟。

  同學是以學習為主,因為漢學院初創,大家也共體時艱,但是以學習為重點。所以每一個人自身對自己的主次、主伴要清楚。同樣的,當我們要去找人家配合工作的時候,我們也要清楚對方的主次,都為他來設想,這樣就不會出現可能一些人他工作量超負荷了的這些情況,甚至於不會出現他有職責在身,但是他也沒啥事情做。這個大家等於是職責本分、主次都分好,就非常理想。我們也有看過一些團體,他是變成有些人忙得要死,有些人沒有事情做。這個都要通盤來考慮為好。

  另外舉了楚同學她護持大家學做飯。這一點成德也聯想到,這跟我們弘法還是有關係的。我們第二個主題跟大家探討到德才學識量,藉由鄭同學今天的分享,成德覺得這個才能方面還得加一條煮飯。因為我們漢學院的同學們要出去弘揚漢學,說不定哪一天到非洲哪一個國家去推廣漢學,這個煮飯的才能可能還得必須練成。我們上一次只是講到要會寫書法、會練太極拳,這樣去了之後這些都能夠推廣,我看這個中國菜可能也得推廣,就是獨立生活的能力必要。雖然成德現在講到這裡,自己還是很心虛,自己這個能力沒有具備,改天也得要學習才行。

  為什麼這麼講?因為佛是以四攝法,四攝、六度來度眾生。而四攝法第一個就是布施,而這個布施他是布施給別人,所以我們要有能力才能夠布施給別人。而且弘法的人不是要去跟眾生要東西,所以這個四攝法的精神是給人,不是跟別人要東西。所以我們老法師講經說,佛菩薩要弘法利生、要度一切眾生,不是要接受眾生供養,不是,是要布施給眾生。諸位想想,如果佛菩薩要沒有福報,沒有東西布施給眾生,眾生誰聽你的?這點我們要多想一想。

  我們看到師長老人家他全部是布施,尤其在法寶方面都沒有版權所有,完全是布施給眾生,愈施愈多,所以老人家後來他晚年你看福報這麼大,也是我們的好榜樣。而李炳南老師當時候學生出去練講,去信眾家裡講課,連水都是自己帶的。這分精神,成德聽了是非常感動,就是是布施給眾生法,甚至是財施、無畏施,但是不給眾生添麻煩,連水都是自己帶去的。就像佛陀那時候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那個精神就是不給眾生添麻煩。出家人是四事供養,但是他那個四事供養裡面都是最低的生活標準,這個飲食、醫藥,還有臥具,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而已。但是假如為了個人的享受、方便,還得讓眾生或者是讓護法還要多替我們做很多事情,這個就不是佛陀,也不是師父、李炳南老師傳承給我們的一個弘法的態度。所以也是剛好聯想到,學做飯還是很重要的。

  再來也提到說,這位同學學會了,楚同學笑得很高興。就讓成德想到,從事教學的人一定有一個心境,就是我們所教的人他的成就超過我們,是我們最高興的事情。因為一個從事教學的人,他最重要的就是念念想著要成就對方。所以師父也講,父母、老師不會嫉妒我們的成就。當然,老人家講經的時候也舉了一個例子,鄭玄跟馬融,馬融也是一代大儒,可是鄭玄學得太好了,超過他,他有嫉妒了。這個是一個反面的教材,但是雖然它是反面教材,可是也實在讓我們引以為戒,因為畢竟馬融讀了那麼多書,可是嫉妒心要調伏也不容易。所以假如我們要從事教學,一定要把嫉妒心去掉,絕對不能嫉妒同參道友,絕對不能嫉妒學生,甚至於是我們授課的對象,決定不能嫉妒他們。甚至於他們真的超過我們,我們要把講台讓給他,甚至我們要把位子讓給他。這個是在我們往後的因緣當中,我們一定要能夠觀照到的我們的一個心態,要讓位於賢、讓功於眾。以上回饋鄭同學。

  還有沒有哪一位仁者要分享,你這個禮拜所學、所感悟的,或者是有疑惑要提出來也可以,我們做個探討。

  好,有的話隨時都可以提出來。

  第二,我們怎麼在學術界行菩薩道。其實這個部分範圍還是很廣泛,因為之前有跟大家探討過,我們漢學院的同學們,等於是我們培養大家的一個目標,應該是要具備哪一些能力。當然我們一起在討論的時候,討論了很多很可貴的部分,成德就就自己剛好有考慮到的部分,比方說我們有提到東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我們在做這個使者的時候,當然我們也要善用現代的一些工具,尤其是網路,現在這些多媒體。而師長老人家弘法,也是教導我們要現代化,本土化、現代化,這些都是弘法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精神。說到這裡,剛好我們劉同學,他也是都有嘗試在用網路媒體來弘揚正法,我們也請他來分享一下這個部分。請。

  劉同學:阿彌陀佛,尊敬的院長、法師、諸位老師,以及諸位學長,大家上午吉祥。在近兩週以來,學生是因為有感於很多人在網路上有傳播短視頻這樣一種趨勢的流行,然後因為自己對視頻剪輯又相對比較熟練,於是就萌生了想要做一些短視頻上傳到網路的想法。也是希望大家能夠在隨機瀏覽這些短視頻的時候,能夠看到學生的短視頻,從而能跟大家結一個善緣。視頻主要是包括一些關於修道、修學等方面比較好的電影片段,以及根據自己平時學習傳統文化聽到、看到的一些正確又適合於當下大眾的理念,做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視頻,把它散播出去。但是在做這些視頻的時候,不論是電影還是觀念,學生都是本著自己先受到觸動,然後再去觸動別人的原則來挑選。在做一些視頻,尤其是電影片段的時候,自己也會在發布以後,把自己對於這個片段的心得感受評論在下方,然後希望跟看到視頻的人有一個引導和互動。後來也是有一次,因為在看《閱微草堂筆記》的時候,看到一則因果故事,自己當下看到的時候,有一種後背發涼的感覺,所以也就把譯文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寫成一個簡短的文章,發表在了這個平台上面,目前也只發了這一篇。以上是這段時間大致的一個情況。

  經過這兩週的一個時間,學生也是有這樣幾點感受。第一點就是,因為在發布了視頻或者是文章以後,都會有一個後台來顯示視頻的播放量、點讚數等等。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可能就是隔一會就想要看一下那個數據,但是後來就覺察到說,這其實是一種名聞利養的心在作祟。尤其是當如果發布了幾天以後,這個視頻的播放量也只有幾十或者一二百的時候,心裡就會有點不太甘心;如果播放量有大幾百上千的時候,心裡就有點高興。也是從這樣的一種自己的反觀裡面,學生也是大概能感受到,為什麼現在很多人為了出名,然後去做一些很出格甚至莫名其妙的事情。後來覺察到這是一種名利心在作怪之後,學生也是有意識的就不去過分關注,大概每天就只是看一下數據,然後以及如果有網友評論的話,根據實際情況,可能會簡短的做一些回覆。通過這一次經歷,學生也是感受到名聞利養確實是滿可怕的,很容易就滋生出這樣的心態與念頭。所以就一定在做的時候也要常常的自我反省,及時遏止住這樣的一種心念,否則就很容易陷在這個裡面。所以也是想到了雪公太老師的那句:上弘下化的心剎那不斷,但是名聞利養的心要抑制使滅。

  第二點感受就是在聽《了凡四訓》的時候,師父上人有講過說:「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現在這個時代修大善、造大惡,在許許多多行業裡頭都能做得到。而最容易做到的,無過於現在所講的娛樂界、影劇界、傳播公司,操作的這個權,超過帝王,超過國家的領袖。尤其是現在的衛星傳播、網路傳播,如果我們傳播是正面的、善行的,能夠啟發眾生、廣大的群眾,讓他能夠覺悟,讓他能夠知道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這一個小時的播出,超過袁了凡先生的萬善。如果我們播映的節目是負面的,教導人殺盜淫妄,你這一個小時的罪過,就是阿鼻地獄。」

  隨著學生視頻不斷的增多,很多視頻的播放量,一晚上就可以達到兩千甚至五千的播放量。在這個播放量的背後,一方面學生看到的是現在網路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是感受到,大眾都有陷在網路視頻裡面的這樣一種狀態,就是不管是白天晚上,有事沒事就想要刷一下視頻,很多時候,在刷視頻的過程中,時間就會悄悄的溜走。所以在這樣的一種現狀之下,作惡作善真的是非常方便。如果為了吸引眼球,炮製勁爆的標題,而內容毫無營養,不僅消耗了大家的時間,而且很可能這些視頻還會引起大家殺盜淫妄的念頭。那這樣的視頻觀看的人愈多,對於創作視頻的人而言,背的因果就愈大。因此學生也是抱著一種戰戰兢兢的心態,希望觀看自己視頻的人都能夠有所收穫。也是感受到網路的力量不可思議,後來就想到說師父當年要建立空中道場,真的是非常睿智的選擇。

  第三點是在學生發表了那篇因果文章之後,一二天時間之內,閱讀量也達到了三千以上,也收穫很多的讚。看到這些讚的增加,學生也是感受到了大眾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是渴望真善美的。而且也就在短短幾天裡面,關注學生這個平台的人也增加到了有六十位,也就說明,大家對於正能量的東西是渴求的。在學生寫的這篇文章下面也收到一些評論,當看到評論的時候,當下的感受是很強烈的。其中有一位評論到說,「但不知道每個人的任何不順,是不是都是由不好的因引起的?」看到對方有疑問,學生就想到這是一個好機會來跟對方做分享,但是當下自己就愈發的小心謹慎,因為如果我說得不對的話,可能就會斷了對方的慧命。所以在回覆過程中,自己其實頭上是有點微微冒汗的感覺。在回覆當中,由於對因果沒有完全的深入和貫通,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很圓融的來解釋。所以學生也沒有就著因果深入的談下去,就只是回覆了一些基本的觀念和一些寬泛的建議。回覆完之後,就感受到自己所學還有非常多的不足,就更要好好的去深入經藏,才能夠更好的去幫助別人。同時也感受到,大眾其實很多對倫理道德因果還是處在一種非常模稜兩可的狀態,所以就更加的需要我們去做好社會教育這一塊的工作來救急。

  第四點感受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學生也是體會到了不忘初心,就凡事要用第一念來做事。從開始的關注播放量,其實是已經有些違背了自己的這樣的一個初心,自己的初心其實是想要通過上傳的視頻,使大眾能夠在偶然看到這樣的一種緣分中得到一點益處,而自己做好視頻、文章本身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隨緣就好。其實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受益最大的學生覺得還是自己,因為在剪輯視頻內容的過程中,其實是讓內容對自己再進行一次教育與啟發,寫文章來回覆評論其實是對自己的一次所學的檢驗,也是對自己的一次自我教育與勸導。

  以上就是學生近期下海以來的一點心得感受,其中如果有不太妥當的地方,還懇請法師慈悲指正,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劉同學,這個下海是下到輪迴大海裡面去度眾生,但是也要很謹慎,不能被眾生給度走了。當然我們有佛經,有儒釋道三教聖人,以至於李炳老,還有師父、這些祖師大德,他們走過的這些寶貴經驗來護持我們,我們還是很有福報的。像院長都跟在老法師身邊,看到的這些弘法護法的事情非常多,也都有師父親自的應對教導,所以我們在這個弘護當中,有院長帶領我們,我們也是很有福報。還有諸位老師們在教學,還有弘揚佛法、弘揚漢學方面,也都是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所以福在受諫,我們能聽有智慧的人、有經驗的人的話,我們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當然聽完劉同學的分享,也可以感覺到他也是很懂得歷事鍊心、善觀己心,在這些境緣當中都在反觀自己的心念,這是在這個過程他自己的自受用。再來也感覺到,現在在媒體當中弘法的必要性,你看他做一個好的東西,那個點擊率都非常的高。

  當然我們也要很謹慎來接眾,就像剛剛他提到的有讀者發問問題,他自己也小心謹慎來回答。假如我們能夠是團體來配合,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透過集思廣益,有團隊的協作,可能方方面面的角度,我們比較能夠都掌握到。那這樣去回答,可能聽的人他也比較容易接受,因為我們每個角度都講到了。假如我們忽略了那個角度,剛好又是他很在意的,那可能他對我們的回答就不一定是很滿意。

  再來接眾也要慎重考量,因為現在外在的財色名利的境界,超過老人家他當時候三四十歲、四五十歲出來弘法不知道多少倍。所以老人家還有院長都有提到,我們年輕不要太早出名。可是現在整個大眾又很需要漢學,成德自己也深刻感覺,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他必須有緣分,總在遇緣不同,他沒有緣,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就像成德自己成長過程,也都是受整個功利、享樂主義影響,但並不是不接受漢學,遇到了老人家的緣,那才有辦法去把這些道理搞清楚,也很願意照著做,但是沒有這個緣出現以前那不懂,也造了很多業。所以我們既然走這條路了,那當然就希望能夠把學的東西去供養給眾生。

  我們在弘法的路上常常會遇到兩難,又不能太早出名,但是現在大眾又很需要。師父他當時候在廬江的時候,他就說道:我們十年不離開這個地方,意思就是我們是厚積薄發,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媒體,把我們在廬江這些教學,可以提供給任何一個願意參考的因緣。那這樣就變成我們又沒有去出名接眾,但是同時又能夠供養給大眾。這個兩難當中,有佛法就有辦法。同樣的,我們現在在漢學院,又是接受少說也有百萬大眾對我們的護持,那我們也希望能夠用漢學的智慧來回報他們,甚至於是護持到世界各地有緣的眾生。院長就建議很好的方法,就是我們可以用PPT來講,有音聲,但是沒有影像,只要我們把道理講清楚,大眾還是可以得到利益。

  最後劉同學還提到要用第一念,不要用第二念。這個夏蓮居老居士在這一方面有一段法語,特別精闢,他說念佛處事都要用第一念,不要用第二念。像這個是在做利益眾生的事,這屬於處事,那就要廓然而大公,就是沒有私心,沒有自己的名聞利養;但是若瞻顧得失,就像剛剛劉同學講到,有多少人看,常常想去看一下那個數字,有這個患得患失的話,那就變成第二念了。其實第一念就是真心,第二念可能就摻雜了有分別執著了。那第一念是功德,第二念可能只有福德,甚至這個福德也是輪迴的業,只是輪迴的善業。所以我們修行人連福報都不要貪著,也不去求,只求能了脫生死輪迴,只求能往生極樂世界。

  最後也啟請劉同學,你以後有機會可以去跟媒體講一堂課,因為你剛剛分析的,提到老人家說的,他假如懂得用傳媒,娛樂界的懂得宣揚正法,那他的功德超過了凡先生的萬善;但是假如傳播的是不好的,那他這個造業也太大了。事實上傳播媒體的人都很有福報,不然他做不了那個事。但是這個隱惡揚善沒人告訴他,我們有機緣也要去「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能提醒到他們,那他們的福報就用在積累無量無邊的功德上。以上回應劉同學。

  剛剛發給大家的,是成德有想到我們每一位同學要積累的這些能力,其中有一項是能夠講經教學不中斷,利益社會大眾,然後還可以帶動學術界投入振興普世教育的使命。因為人都有善根,我們一做,學術界的人看了也很感動。這個確實是這樣,當時候北大、人大來了不少教授到廬江參觀,他們看到我們每一天都跟大眾講倫理道德這些課程,他們也都很認可。尤其是講經教學不中斷,利益社會大眾,這個是佛陀給我們的榜樣,孔子給我們的榜樣,李炳老還有師父上人也都是這麼表演給我們看的。

  因為剛好德國的同修,他們有啟請能夠跟他們講《弟子規》,剛好碩二的同學賀同學她準備博士的一些工作,鄭同學在一些工作上責任也比較重,剛好楚同學她在到漢學院之前也有跟社會大眾講《孝經》的一些經驗。所以這個因緣請示了院長,院長也同意讓楚同學去鍛鍊。剛好上個禮拜五,就是前天,她有分享了第一堂課。剛好因為我們這一次交流也是社會教育的一個交流,我們也請楚同學是不是給我們分享一下心得。

  楚同學:尊敬的院長、法師、老師,還有諸位學長,大家吉祥。學生跟大家做一下匯報。首先,非常感恩院長和法師給學生這個鍛鍊的機會。學生跟大家分享的這個主題就是「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以前對這句話也很相信,但是真正去做了以後,就會比較有體會一點。首先想到這個因緣,跟大家分享《弟子規》的因緣,從外相上來看是法師給學生派的一個任務,給的一個鍛鍊的機會。從另一方面,其實在這之前,學生是起過一個念頭,是發現自己雖然學了這麼長時間,在漢學院,但是發現自己落實方面還是很多的不足。尤其是跟自己同班的兩位同學,跟賀學長和鄭學長相處的這一年多以來,會發現自己是大姐,可是實際上都是兩個妹妹一直在包容、幫助學生。生活當中很多細節讓學生特別感動,學生做錯很多事情,可是她們從來沒有一句指責過。這一年多下來,學生就會發現自己根基不穩,就是德行的根還沒有扎下去。所以前段時間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特別想要重新先把三根扎下去,然後再學習其他的,所以就很想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開始去學習。然後沒多久法師就給學生派了這個工作,說去跟大家分享《弟子規》。雖然學生沒有獨立上台跟大家分享講解《弟子規》的經驗,但是當時還是一口答應,就覺得這個機會簡直太好了。這樣的話,由大家督促學生來學習《弟子規》,比在生活當中自己學習肯定要進步得快得多。這是這個任務來源的一個因緣,也會想到念力真的是力量不可思議,人有善願,天必佑之,的確是這樣的。

  這次上個週五跟師兄們分享了《弟子規》以後,有一些感觸。第一個就是感覺到學習的緊迫性有了。之前在學習的時候,雖然法師經常提醒我們說,可能隨時都會有任務,但是自己心裡面總是也提不起來這個任務馬上要到來的這種緊迫性,總是存著一種僥倖心裡,就覺得我還會學一段時間再來迎接任務吧,現在什麼能力都沒有。但是任務真的來了,就會發現原來是真的,這麼快,就會感覺到真槍實戰要上來了。當下的一個念頭就是,我早知道,我前一段時間要學什麼什麼了;我早知道,我要更認真的學什麼,就會有這樣的想法出來。在上個週五跟大家分享《弟子規》的時候,學生就分享到其中一點說,我們現在正在學習「七個及時」當中的「及時參與,滿父母願」,對應的經文有一句就是「父母呼,應勿緩」,因為這是《弟子規》正文當中的第一句。當學生說完這句話以後才想到,就意識到「七個及時」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題目,可是那些師兄們他們沒有參與過課程,他們可能不知道。當下就意識到自己的這個心不定,就沒有考慮到對方聽者他的背景是什麼,就像鄭學長剛才在分享的說,潘老師講的,一定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講、去做事情、去翻譯。然後學生當下就意識到自己的心不夠定,所以講話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得那麼周全。然後想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個的重要性,就是平時練習基本功的確是非常重要。平時在課程當中也經常聽到院長和法師強調定功,就是修養定力的重要性。這個時候的確是有深刻體會了,就是那個心不定的時候,講出來的話可能當下就不是完全出於真心的、完全能考慮到對方的這樣子。

  第二個,就是現在聽經跟之前聽經心態不同,效果也不一樣。像以前聽經的時候,感覺自己也挺認真的,但是跟現在對比會發現,那時候聽經就是這個經文的內容能聽進多少就聽多少,讓它自己流進來就好了。現在會發現,因為要去備課,要去分享給別人聽,自己必須有真實的體會,也必須知道有一些體會用什麼樣的言語和方法傳達給別人。現在在聽的時候就恨不得把那個經文抓過來塞到心裡面去,就會側耳傾聽這樣的一種感覺,是主動去聽了。就感覺之前聽起來比較普通的一句經文、一句話,現在聽起來就像寶貝一樣,就很珍視它。

  譬如說學生這一次在備課的時候,因為是跟大家分享《弟子規》,就去網上查找法師之前講的《弟子規》的視頻。在查找資料的過程當中,聽到法師在一次課程當中跟大家講到說:我們求學問一個相當重要的心態,一個基礎就是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還要對師長、對聖賢人每一句教誨都要有信心。所以當我們聽聞師長的教誨,還有經典上的教誨,只有一個意念就是如何做到,絕對不想做不到,這樣時間就不會消耗在消極、自暴自棄裡面。而且假如我們說,想說我做不到,這個念頭就是懷疑佛菩薩的教誨,懷疑佛菩薩、懷疑聖賢人的教誨,那這是大傲慢。現在聽這句話就特別有感觸,會想到我要跟別人分享《弟子規》,讓別人對《弟子規》的經文產生信心,我自己首先必須要有信心自己能做到。

  可是學生前一段時間還一直都處在非常消極的有點自暴自棄裡面,覺得自己做得這麼差,就覺得自己哪都不好,所以學習起來也沒有力量。這次看到法師講的這個內容,就會想到的確是這樣的,我就去想如何做到就好了,就會覺得這句話特別的寶貴。而且自己現在聽了以後,的確心態就很快轉過來了,就真的去想這句經文我怎麼樣去做到,在生活當中去練習。所以這是聽經心態跟之前的確不一樣。還有就是會發現,現在聽經的時候,聽懂的比之前會多一些了。

  這一次在準備《弟子規》的時候,想到法師之前有跟我們講過,說他那時候在講解《弟子規》的時候,在海口還有各地跟大家分享《弟子規》,那時候是怎麼備課?說到在生活當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備課。學生現在再想到這句話就深有感觸,的確感覺《弟子規》就是生活,在生活當中做的每一件事情,自己的心態是怎麼樣對待它的,這個就是在準備《弟子規》、在感受《弟子規》,所以在生活當中做事情的時候,就會感覺到自己也是在準備《弟子規》的課。

  下面的一點是自己現在講話感覺變得比較小心謹慎了,因為學生聽到法師跟我們強調說,學習傳統文化和佛法,最重要的就是師承。還講到說師長講過他最佩服孔老夫子的一句話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還有法師在這段時間講課當中也經常會提到,說要依法不依人,會很強調師承這樣一個學習的方法,還有一個學習的心態。學生在跟這些師兄們分享的時候,也跟師兄們分享到說,就講到自己沒有分享《弟子規》的經驗,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學生就來查找師長和法師以前講過的有關《弟子規》的資料,然後跟大家一起學習,這樣就不會有講錯的危險。

  當時有一位師兄就安慰學生說:「沒關係的,我們可以跟法師請教。」雖然說這些師兄們比學生修學的時間和功夫要深很多很多,時間要長很多,不怕他們被學生誤導,但是學生會想到,以自己來說,現在是跟這些師兄們分享,可是以後萬一要是跟沒有修學過佛法和傳統文化的人分享的話,如果自己萬一講錯一句話,那別人聽了以後可能一生都會受到影響,說不定更嚴重的把人家的慧命斷了都有可能。所以學生在講每一句話的時候就特別謹慎,會去想這句話是我個人的感受,還是經教裡面的教導,或者說師長和法師有在課程當中這樣講的。

  在講的時候,譬如說學生跟大家講到說《弟子規》的讀音很重要,因為他們是家長,有孩子,他們要跟孩子互動,如果自己不知道正確的讀音,可能孩子萬一讀錯了也察覺不出來,就不能及時的來糾正。所以學生在跟大家探討讀音的時候,有師兄就問到說,「勿輕訾」,這個訾到底是念ㄗ還是ㄗˇ?學生就跟師兄們說這個ㄗ和ㄗˇ讀音不同,意思也是不同的。說這個ㄗˇ在經文當中,在這是應該念ㄗˇ的,就是毀謗的意思,但是那個ㄗ好像就是資財。但是學生又不是說完全特別確定的語氣在講,還有其他有幾個發音也是這樣,學生就會說道,我感覺在這應該是怎麼樣的讀音,就憑自己的經驗了。然後當下就意識到,我說出「我感覺」的時候,這就是我自己的感覺經驗,辭典上是怎麼說的?確切的答案是什麼?應該是很有底氣的、很確定的告訴大家字典上是怎麼講的。當下就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依法了,已經是依自己的感受了。所以當時就趕快跟師兄們說,學生不是特別確定,等回去以後查過字典再向大家匯報。所以後來課後就趕快查了字典,把這些有歧義的發音總結下來傳給了師兄們,這樣才心裡踏實了。

  還有第四點,就是感受到在事情當中歷事練心的重要性。因為之前自己是做為學生來學習,看待事情,很多看外面其他的事情,工作上的,別人工作上的事情,很多是以一種局外人的心態在看。可是這一次最近就接到一些任務,尤其又是這次跟大家分享《弟子規》,又是跟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在再看這些,譬如說陳老師做為班主任,平時是怎麼樣來帶我們的?然後法師在講課的時候,又是用什麼樣的心境講出來的這句話?為什麼譬如說院長早課跟我們分享的這些,自己聽了又很受用,法師講的課也很入心,為什麼兩位院長能講出來這個話,我自己為什麼講不出來?就是會想到自己的心境沒有跟上,在事情當中還是心態沒有擺對,所以現在就會來時時刻刻注意,來調整自己的心念。

  譬如說這次在跟師兄們分享完《弟子規》以後,因為中間分享到自己的案例,結果在課後有很多師兄就講了很多對學生鼓勵的話,自己聽完以後當下就特別心裡面很不安,想到那句經文,《弟子規》的經文說:「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就看到別人對自己的稱讚,心裡面就真的當時有點恐慌了,有點恐懼,就會想到很多說自己只是講了比較正面的,當然也跟師兄說了,說我只是講了好的這一次,其實有自己更多沒做到的,以後再跟大家懺悔、跟大家分享。因為知道自己很多方面沒有做到的,可是自己因為講了這個案例,讓別人誤以為我有多好多好,就會感覺到自己給別人好像造成誤導了,而且也會想到這樣我自己不是把自己推到了一個比較困難的、危險的境地嗎?那以後別人對我期待就更高了,我以後做起來就更難了,那要做得比別人的期待更高才行,要不然人家就會失望,就會有這些擔心了。

  因為這個擔心就又延伸到其他的一點事情,就會延伸到這次共學課分享,黃學長說讓學生來分享,可是學生就因為自己心不安,就跟黃學長說:這次我就不分享了,請你原諒,我自己心很不安,就講了一堆。然後後來發現自己這樣,給學長造成了很多工作上的不便。黃學長當時也會用佛法跟學生來分析這個事情,然後學生又仔細去思考過以後,再看自己的心態,發現的確是心態有偏差了。就是「聞譽恐,聞過欣」,這個恐並不是讓自己恐慌、恐懼,而是說讓自己提高警覺,讓自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至於聽到別人的讚歎就飄起來,應該是說對自己有更多的期許,讓自己做得更多,比之前要做得好,這樣才對。而且就會想到,這個事情讓我的心動了,為什麼我的心會動?就是把這個稱讚放在心裡了。後來就想到如果我只是保持自己用真誠心去講話、去對待事情,真正的是念念為這些師兄們著想,不去想其他的,別人怎麼說都影響不了我。所以這樣想以後心態就調整過來,就覺得怎麼樣都沒關係,自己該分享的分享,自己要保持正確的心態就可以了,所以心裡面就沒有罣礙了。想到這件事情對自己觸動很大的一點,想到法師在課堂上講過說歷事練心,練習心不動,練習八風吹不動,真的是很好的一次考試,會發現現在考卷變多了,考題密集了,在生活當中自己的心也是比之前更警覺,更是小心謹慎這樣的心態了。

  下面就是通過這次跟大家分享,會發現自己對以前所學的內容,還有老師的教導,就發現這次真的比較明顯的生起了感恩心。因為在準備資料的過程,還有跟課後自己查找資料,分享給師兄們的過程,會發覺到這不是以前老師教的方法嗎?這不是在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嗎?如果沒有這個學習的過程,自己真的不會有這樣的習慣,潛移默化就會去用了。然後會想到以前自己對學術的排斥,現在就在運用學術當中學到的這些方法在利益大家,就會發現我以前排斥的正是我現在在用的。又會想到平時老師教的很多方法,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方法,自己在潛移默化當中也會去運用到,對老師就特別的感激。然後就會發現真的自己不去做的時候,這些感悟都不是很明顯。再想到法師之前講過的,經常提到的,「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學生承擔這分責任之後,才幾天的時間,感覺到成長的速度的確是比以前要快很多,雖然做的還是不夠,但是確實自己受用方面還真的是提高了很多。所以就特別的感恩院長和法師給學生這個鍛鍊的機會,也非常感恩老師們在平時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的提醒和做出的榜樣,還有各位學長在生活當中對學生的幫助,給學生帶來的啟發,這些點點滴滴現在都起到作用了,學生真的非常感恩大家。學生匯報到此,如有不妥的地方,還請法師給予批評指正。感恩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楚同學的分享,確實是責任承擔,我們容易成長。俗話說為母則強,就是人擔起責任的時候,他的潛力,甚至是他的心量,都會提升、都會擴展。當然她有提到,自己覺得自己落實得太少,也想好好去深入、去解行相應。這個就呼應剛剛劉同學講到的,他要介紹給大眾的,一定是先感動自己的,然後再去供養給大眾。也是徐醒民老師說的,用自己的明明德去親民。

  剛剛楚同學還講到說,她們班上兩位同學年紀都比她小,她也提到說其實都是這個妹妹在包容她、在幫助她。我想這個也是可貴的,因為我們年齡比較長,也容易就倚老賣老,能夠不因為年齡或者外在這些產生傲慢,而能夠去看到妹妹們,或者是比我們小的人身上的優點。因為人皆好為人師,假如在這些境界當中自己沒有觀照到的時候,也很容易掉進這個倚老賣老的狀況。

  尤其像成德自己,面對現在這麼多發心的同學們,其實大家的善根,甚至於是因緣,都比成德好太多了。大家都很多是從小開始學經典,然後又有父母這些護持,然後又是這麼年輕就有責任就發心了,所以這些方面都超過成德,所以也都是要多跟大家的優點來效法、來學習。不然成德自己覺得孟子說「人皆好為人師」,我們佛家講說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個我慢是很不容易調伏下來。所以楚同學這個態度觀照非常重要,這個態度一失,可能我們就護不了自己的慧命了。

  當然楚同學分享過程,我們也可以感覺得到,我們有任務的時候比較不容易懈怠,所以也要勇於去承擔責任。而且我們應對任何的緣分、任何的情況,都不要有什麼擔憂緊張,只要我們的心用對了,什麼境界都不是問題。比方說人家問我們問題不會,那不是很丟臉了?那這不就是心態錯了嗎?因為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問了不會,我說這個我剛好不會,我回去好好查一下資料,下次再來跟您做供養,這樣就好了。假如台下的人比我們講得還好,那也沒什麼好緊張的,那就請他上來講,我們就剛好修個請佛住世,也很好。

  楚同學剛剛還講到說「我的感覺」、「我的經驗」,這些要慎重。老人家為什麼說最佩服孔老夫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個還是老人家很有護念我們後來的這些子弟的苦心。因為佛門有一句話,沒有證阿羅漢以前,不可以輕易相信自己的意思,包含經驗。除非這個經驗已經是透過經典印證,因為這個經驗跟經典完全相應,這個沒有問題。因為我們也見過很多很有能力,人生也有很多經驗的人,但是他變成都以自己的經驗為一個判斷,而他的經驗還沒有經過經典的印證,但是他又很難聽進人家的勸,因為他覺得自己經驗豐富。這個就會出現很危險,因為他的位子又高,很可能就誤導很多人的知見,甚至於是做人做事的方法了。所以心態對了,什麼都不是問題了。

  她後來有講到學術,我想學術也是不離《中庸》說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所以學術也沒有問題,境界也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態要對。以上回應楚同學。

  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三個主題,就是透過佛陀還是師長給弟子的這些行誼,對我們的弘法有哪些啟示跟教導?我們請楊同學來跟大家做分享。

  楊同學:尊敬的兩位法師、諸位老師、學長吉祥。學生本週讀《九十年譜》,就是有讀到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這一段的時候,有想到英國漢學院也是師父在西方做的一個要證明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促進世界和平、化解衝突的實驗。所以就是感覺說,其實湯池小鎮的範例,應該有很多寶貴的經驗是我們可以去借鑑的。而且學生看到《九十年譜》第二百四十二到二百五十三頁,有整整十頁的內容,它的收錄是有包含像北大的哲學博士,也有雜誌、週刊上面的文章和報導,就是又有知識分子,又有社會大眾,可以說是異口同聲的一個認可。其中記錄的一些案例和訪談的內容也是非常的詳盡,學生自己讀了感覺非常的受益,所以就有幾點思考。

  首先感受到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實驗,確實是緊扣言行和身教兩個方面來落實的。師父在《太上感應篇》中也都是著重強調,說孔老夫子最憂慮的事情就是學不講和過不改。師父就總是說,學了就要講,有過就要改,喜歡給別人講解,天天自己反省改過,就是實學,就能夠真正得受用。在言行和身教當中,學生體會比較深的一點是身教,就是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提倡的學貴力行的這個點,廬江的做法它就是說「教育者先行」,就是中心的老師們先帶頭做榜樣。學生看到《九十年譜》上寫的是說,中心的老師要先百分之百的做到《弟子規》,就是沒有餘地的,一定要做到。學生確實是看到文章裡面採訪的一些案例,就是給當地人感動最深的那個點,確實基本都是看到老師們力行所帶來的那個效果。

  除了教育者先行之外,學生讀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提到說,篤行的內容就是善心、誠心和恭敬心,就不只是力行《弟子規》而已,力行的重點是自己的善心、誠心和恭敬心。學生理解就是說,《弟子規》的落實它不是著在相上,其實都是要內化到心裡。這個學生自己覺得非常的佩服,看到訪談裡說有的夫妻吵架到要離婚了,或者說跟婆婆的關係非常的惡劣,竟然學完《弟子規》之後,回到家裡面就真的能從以前很對立的那種狀態,變成能夠看到對方的優點,然後確實解決了他們家的家庭矛盾和衝突。所以學生看完就真的很佩服,因為反省自己,聽經、生活中觀照,真的是前一天反省的時候都會後悔,說今天怎麼又發脾氣?但是第二天依然還是在這個點上發脾氣。所以就感覺應該當時湯池小鎮那種整體的誠敬謙和的氛圍有先帶動起來了,所以整個效果就特別的好,大家很快就能夠養成習慣。而且也感覺小鎮上大家民心應該是比較淳樸的,相比自己從小到大傲慢和自私自利的習染就非常深。

  學生也從這些案例中有學到一些比較寶貴的心態,覺得很受感動。其中有一位傅老師說的一句話,他說:「老師要教好學生,學生有錯,老師就要好比看到自己也有錯。」因為學生的個性就是很傲慢,到哪裡都很喜歡看別人的錯誤,這週就剛好也是發生了一件事,所以讀書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裡面就很有感觸。學生有一天到廚房的櫃子裡面去拿紅豆,把這包紅豆給抽出來的時候帶出了好多玉米麵,撒了自個一身。仔細一看就發現是旁邊有一包玉米麵,之前可能是撒在櫃子裡了沒有收拾,所以剛才拿東西的時候就帶出來了,撒了一身。然後那個當下心裡面就有生煩惱,覺得把玉米麵弄撒的人他怎麼不清理乾淨就走了?而且還覺得這個人做事情很不小心。然後心裡面一邊抱怨著,一邊就撕手裡的這包紅豆,結果呼啦一下撕大了,那個紅豆就滾得到處都是。自己當下就愣住了,覺得特別害臊,因為自己正在怨著別人做事不小心的時候,然後自己馬上就犯了同樣的一個錯誤。就覺得佛菩薩特別的慈悲,在那個當下就提醒妳,妳又傲慢了。然後自己就體會到,其實在犯了錯誤的那個當下,大家心裡面都會是很慚愧的,也會很怕被別人看到,別人會嫌棄你說,你怎麼連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所以在收拾的時候,很急著想要趕緊把它收拾好,可能也是因為慚愧跟著急,就發現這個豆子它特別小,滾來滾去特別不好撿,這個時候就很希望如果有人能夠很善解人意的來幫忙就好了。所以收拾完這些豆子之後,感覺自己的內心平靜了一半,順手就把別人撒的那個玉米麵也都給清理乾淨了,就覺得也能夠去體諒別人那個尷尬的狀況了。後來讀書讀到這一句說,「老師要教好學生,學生有錯,老師就要好比看到自己也有錯」的時候,就覺得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因為自己確實是在同樣的事情上體會了一遍,就是設身處地的體會了一遍犯錯的那個心理。

  然後對於我們看到別人有錯就要好比看到自己有錯,有體會到三點。第一就是覺得說,自己犯了錯心裡會不安,希望別人能夠原諒自己,不要責怪自己,相應的對別人我們也要給予同樣的寬容跟理解;第二個就是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錯誤或者短處被別人發現了之後嘲笑,所以我們也應該要善解人意,去替別人隱惡揚善;第三點就是在犯錯之後,在彌補的時候,其實自己是會期待有人能夠站到自己身邊幫自己一把的,所以就覺得看到別人有錯,我們也應該盡量的前去幫助。

  從這個事情中學生也有體會到,譬如說《弟子規》中的「事勿忙,忙多錯」,「見人惡,即內省」,其實這樣簡單的句子背後,有很多我們需要很真誠去反思的東西。譬如說「事勿忙」,就是在忙什麼,可能不是說有很多事情要等著我去做的那種忙,而是說我心裡在忙著抱怨別人的過失,我眼下在做事的時候,我其實是被自己的情緒在支配的,我做這件事情頻頻出錯,是因為我的心沒有在這件事情上。還有譬如說「見人惡,即內省」,其實要反省的不僅僅是說我做事要專心、要小心,連帶著見人惡的這一點,本來也是需要去反省的。就是體會到經典裡面的道理確實都是順乎人情,是非常細膩的,它不是白紙黑字就是給我的一個指令和約束。學生覺得可能也是自己比較少有這種切身體會,所以感覺還是挺神奇的。

  自己總結應該是自己一直以來都是比較的傲慢,所以對於經典裡的東西就理解得非常淺,感覺真的要向廬江的老師們這樣,力行的時候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很真誠的去反省,這樣力行才是善心、誠心和恭敬心的落實,那個力行的力量才能出得來。然後自己也想說,假如這個紅豆它沒有撒一地的話,可能我最後也會去清理那些玉米麵,但是學生對於自己最開始生的那個煩惱絕對不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了,就是在紅豆撒的那個當下,就感覺自己被打了一巴掌,就是告訴妳說,妳看妳也會犯這個錯,那個姿態才能夠低得下去。

  《九十年譜》這一段還有提到說,「多元文化中心」,解讀說「多元」兩個字背後的意義就是包容,就是要擴開自己的心量。當時自己讀到這些話的時候,感覺這些話說得很輕,但是如果放在心裡的話,會覺得分量是非常重的。

  《九十年譜》裡面還有一段讓學生覺得很受益,這段話說:「『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聽起來很浩大,但是並非遙不可及。蔡老師說:『只要這一念心發自真心,繼絕學就在生活當中,從身邊最親的人開始,立志要做他的榜樣,在家要做好父母,在公司要做好領導、好同事,在社會中要當好公民,點點滴滴都是在立志、在繼絕學。』」這一段讓學生想到自己以前的那些好朋友,其實他們都是和傳統文化的圈子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他們很多人對於學生學傳統文化也是不太理解,但是可能是給我面子,所以也不會表示出不屑的那種態度。他們就是追求所有年輕人喜歡的,然後對於比自己的家庭再大的社會層面的事情,要不然是漠不關心,要麼就是特立獨行,要不就是完全被社會的聲音牽著走。所以學生一直都覺得,很難再去融入他們,有些朋友自己也不想再去聯繫了,包括同學聚會什麼的,完全都不想再去了。覺得要跟他們解釋自己現在在幹嘛,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現實生活中很缺乏那種想要利眾的責任感,所有的考量都是圍繞著自己在轉的,就感覺學聖賢教誨,學了半天心裡都還是只裝得下自己的一個感受。

  但是讀到這裡說,這一念心要發自真心,然後繼絕學就在生活當中,從身邊最親的人開始,立志要做他的榜樣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在如何處理和朋友的關係這件事上,好像突然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但是也只是方向,感覺具體落實肯定還是很難,就得需要定慧的功夫。但是這個方向就是說,學生覺得如果自己學佛、學傳統文化的結果,是跟身邊的人都格格不入了,那就真的是太需要好好反省了。因為這些以前的朋友,他們跟自己過去生的緣分肯定都是相對比較深的,然後對學生也都會比較的包容,如果自己跟他們都不能好好相處,其實就是反映出自己的內心存在很多對立和衝突,如果因為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就不想來往,自己這個心量就別說利益眾生了,根本自己都得不到利益。所以自己一直以來跟別人處不好關係,真的從來沒有真誠的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沒有去想過自己要先給對方做好榜樣。好像都是自己很高,然後都是想著說,他這個人這樣,我要包容他、我要容忍他,就那個潛意識裡都不覺得是自己有問題,把自己看得可高了。然後自己其實沒有做好,就別說是對方的榜樣,很多時候連自己的本分都沒有盡到。所以《九十年譜》上說,立志做他人的好榜樣,就是來繼絕學,感覺挺觸動自己的。

  《年譜》上還有提到一點,就是說廬江中心的老師們,當時都是有意識的和當地政府配合,各種的活動都是以政府為主辦方,中心只是自稱協助者。這個也讓學生想到師父在《太上感應篇》裡一直強調的,在現在這個年代,做愈大的好事姿態愈要低調,才能夠避免遇到各種的障礙。這一點學生在修學中的感觸還沒有特別深,就是覺得這一點很值得學習。

  其實這十頁紙介紹的寶貴經驗特別的多,但是因為時間關係,學生就向大家供養這些,也因為準備得比較倉促,所以內容比較凌亂,還請大家多多包涵,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非常感謝楊同學的分享,成德也感覺楊同學是前世福報修得滿大的,她一犯錯馬上就被提醒,這個是有福報的人。沒有福報的人是犯錯都沒被發現,這樣他就會有僥倖的心理。所以這個是佛菩薩、祖先都一直在加持她,所以她很有福報。

  廬江的一個因緣,事實上跟英國漢學院它是不能分開的,因為它都是老人家為了把古聖先賢的教誨介紹給不只是華人,還要介紹給一切的人,而且它的本質裡面都有一個做實驗,因為這個時代是信心危機的時代。因為老法師當時候在聯合國,把五千年老祖宗這些智慧、理念、方法、經驗,包含效果,都講得很清楚了,但是研究和平的這些專家學者都說,你的是理想,做不到。老人家深刻體會,這個世間最大的危機不是經濟、不是環境、不是能源這些,而是信心。要沒有信心,人根本不會去學聖教,不學聖教他就不懂得倫理道德因果,他造業就不可能避免,這個世界就愈來愈沉淪,甚至於之後就可能是毀滅了。

  因為這樣的一個時代情況,老人家真的是大慈大悲,說現在要解決這個信心危機,不做實驗是不可能的,才在自己的故鄉做這個實驗。而這個實驗是證明人之初性本善、人是可以教得好的。而雖然證明了這一點,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還得要有真正解行相應的人,他才能把道弘開來。

  所以英國漢學院的實驗,那就是進一步培養弘道的人才,怎麼學成,成了以後又能夠真正達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他到哪個地方,能夠感化這一方的人,這個又是進一步證明人之初性本善。所以真的是,我們處在這個信心危機的大時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大家都要有這種使命,就像剛剛楊同學提到的要做榜樣。

  其實老人家當時候廬江剛設立,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教導。首先老人家是說到:「做到再說是聖人,說了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那大家都是希望為往聖繼絕學,那也不願意來騙人,所以老人家這一句教誨就讓我們印象深刻,可不能搞成騙人。老人家又說:「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鎮做起。」那這句就是建設一個和諧示範鎮的一個指導原則,最重要的還是從自己做起。我們現在也希望蘭彼得小鎮在我們努力之下,也能夠變成一個東西文化交流的殊勝的地方,也可以給大眾信心。

  楊同學的一種反思觀照的態度也是非常可貴,她剛剛還講到要放低自己,就讓成德想到謙卦六爻皆吉,只要能保持謙虛,任何境界都是好境界,自己都會受益、免禍,而且會受教有地,取善無窮。

  我們感謝幾位仁者的分享,我們最後也請院長來給我們指導。

  院長:成德法師、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很高興大家在力行當中,還有日常的體會當中,都有很多的收穫,現在也能夠來跟大家分享,不管是放在網路上,或者是在講課,就是我們同是對外弘揚的一個開始。一切慎於始,我們成德法師在這方面很有經驗。其中有一個也是經驗,也可以說是教訓,就是說大家還沒有能夠講得很好之前,大家都很好;一旦上了講台,講得很好受歡迎了,然後有不少人就飄起來,就漸漸有傲慢心,乃至於最後就離開了這個團隊。這個可以說是前車之鑑,這種現象不是只有一二個團隊,就勝妙所知道,德師這邊的廬江這邊都有這種情況,在向館長那邊有這種情況,在台南極樂寺也有這種情況,可以說這種情況它是普遍存在的,這個只是舉三個地方,但事實上超過這三個地方。

  所以說我們一開始就要很謹慎這種情況,人的心是容易變的。師父上人也講,名聞利養是很容易,我們在名聞利養當中是容易迷失的。所以一個很重要的,這個也是德師還有李老師他們一個很重要的總結,就是說需要團隊的護念,每個人都需要團隊的護念。所以說從一開始我們就要這麼來做,不管你個人的分享多麼成功,在這過程當中,時時要有團隊來護念,特別是我們還不確認,我們怎麼樣的一個回應,或者一個怎麼樣的說法,它是不是正確,有沒有弊病,這個弊病特別是要注意到對長遠的影響,而不是只有顧及眼前的影響。所以常常要跟團隊裡面大家來切磋、來商量,特別是事前的一個商量,當然事後的匯報也很重要,我們就是要依眾靠眾。因為在這個亂世當中,這個是很大的一個洪流,你要能夠站得住腳跟,要做得長遠,如果沒有大眾一起來護念的話,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很容易最後隨波逐流。那時候不但不是功德,連福德可能也打折扣,也許造業的成分會很重,所以就非常可惜。

  所以現在是一個開始,我們弘法的一個開端,所以希望大家就要很謹慎,步步為營。我們有這樣一個團隊,我們有這樣一個平台,大家就要善用,善用,我們大家有師友的攜持,我們上面還有師父上人。所以說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後盾,只要我們自己願意依眾靠眾,大家一起砥礪前行,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的產生,這樣才能夠真正把弘法的這個事業做得穩,也可以做得久。現在大家很好的就是,大家都有這種警惕性,都有這種警覺性,要繼續的保持下去。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自己要漸漸培養這種靜定的功夫,自己的修為也要不斷的提升。謙虛是最重要的,剛剛德師講謙卦它六爻皆吉,能夠謙虛就能夠受教。當我們自己還能夠受教的時候,我們是比較安全的;當我們自己開始不受教了,就要知道自己是已經開始危險了。勝妙就講到這裡,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院長、謝謝大家。院長,那我們今天就到這裡,感謝院長、感謝諸位仁者的分享,也感謝大家的參與,阿彌陀佛。

  院長:謝謝大家,謝謝。

  大眾:感恩院長、感恩法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