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的弟子規問答匯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集) 2007/7/13 台灣中壢善果林(節錄自弟子規問答52-239-03) 檔名:52-359-0006
諸位法師,諸位老師,大家好。我們繼續努力,要能達到學而不倦。在馬來西亞一天上多少個小時?十個小時,我們要效法學習。今天就別委屈大家了。
問:下一個問題,汐止淨宗學會的師兄、姐們想在汐止推廣《弟子規》,初步的想法,每週三晚播一個小時講經影帶,一個小時小組討論。推廣的方向及應注意的事項,望老師提醒。
答:這樣的情況很好。因為一定是我們內部的人要先學好,內部的人懂了,見和同解,才好推廣。不要自己內部都還搞不大清楚,就急著要推,會出事。到時候自己都不清楚,一大堆情況又不知道怎麼處理,所以見和同解,先內部學。你不要第一次一定要破兩百人,硬是找一大堆人來聽,那會很亂。天下之勢,以漸而成,一切隨緣,八個、十個人開始。聽一個小時,另外一個小時,大家從落實當中去講自己的體會,慢慢的就會有人再加入,而我們自己的能力也提升起來。
假如後來加入的人多,分享要控制一下,不能他今天來就讓他分享,他的知見、認知到哪你不清楚,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他假如講錯了,其他的也搞不清楚他是誰,又聽進去,麻煩了。這個時代是聽騙不聽勸,反而有一些偏頗之處,他講得跟我很像,就心有戚戚焉,這樣可能就被誤導了。所以分享一定還是要很有把握,修學比較穩定的請他們講,這樣慢慢的知見穩固的人就多,到時候很自然的老的就可以帶小的。推廣當中除了成人的學習,假如有師資,也不妨辦小朋友的學習,讓他家裡的父母、孩子一起學,這樣整個家庭氣氛帶得比較快。
《弟子規》真的推下去,一本都可以講半年、一年綽綽有餘,所以大家不要急著說弟子規完了之後教什麼?真的,我們在大陸講了三年多,諸位老師,我還沒換,還是弟子規。師父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弟子規的行持大家都很深刻記在心上,把《孝經》拿來,把《論語》拿來,你只要根紮得牢,《孝經》、《論語》你都會講,而且你一講絕對不會像學術界的人講得一大堆,人家聽不懂;會覺得很親切,都跟生活一樣。
問:下一題,看到桃園地區、新竹地區已在推廣弟子規,甚至成立了「至善多元文化教育讀書會」,非常欣羨,請問如何在自己鄉里推展弟子規?需不需要先參加至善多元教育讀書會,汲取經驗之後再來推行?
答:這位老師假如您本身就是學校老師,其實您在教學當中就是在推廣。從我們這個點,從我心做起,從我班、我家做起。從班,他就可以影響校,校再出去就快了;從家會影響社區,社區出去也快;其實安住在當下好好的力行,解行相應。可以從這樣的方式去推廣,可以先向社區或者是向班級的家長講;或者校長很認同、或者同年級的老師很認同,你可以針對同年級的家長都好,或者全校的家長都可以。你說全校家長,很害怕!不用怕,你又不是去跟他打擂台,就是真誠的交流,他有更好的例子,你把它挖過來就好了,不要把事情想得太複雜。我們很謙卑的去付出,人家感受到我們的誠意,也會很真誠的跟我們交流,這時候你可以吸取經驗。不然,諸位老師,我又沒結婚,跟人家談那麼多養孩子的事情,從哪來的?就從大眾的經驗裡慢慢積累來的!當然我當過兒子,我父母怎麼教育我我都看到了,我就從我父母教我們的經驗去分享也可以。在《禮記.學記》當中,「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往往人家很寶貴的經驗跟我們一點,我們可能就開竅了。所以歡迎這位老師常常到我們「至善多元文化教育讀書會」來,給我們一些寶貴的經驗跟我們交流。
問:下個問題,末學的公婆已年邁,年逾八十,身體欠安,目前未同住,相距約十五分鐘車程,現想回去同住,照顧公婆生活起居及料理三餐。
答:我們給這位老師掌聲鼓勵。
問:現在比較困惑的是雙方飲食觀念及生活習慣差異甚大,公婆根深蒂固的是飲食以蛋、肉、奶為有營養的食物,吃肝補肝,高糖、高脂、高鹽等飲食習慣。末學擔心同住時雙方起煩惱,末學不能造惡業,我想盡孝道。
答:什麼是惡業?善惡在哪?在自己的心中。大乘菩薩、大乘修行人持的是心戒,罪從心起,從心懺。我們的目標是盡孝道,我們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到都是完美的情況,都要「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知見的溝通那也是緩慢進行,當然也不能執著緩慢,說不定你公公婆婆有天作夢,夢到一些情境突然開悟了,我要吃素了。所以好好祈求佛菩薩加持,這分孝心會有感應。當然很多事情還是要循序漸進,包含你公公婆婆最聽誰的話,從那裡下手。假如最聽他兒子的話,這時候趕快《新世紀飲食》,疲勞轟炸都要讓你先生看好幾遍,他認同了自然會善巧去講。而且人老了之後,對自己的孩子是有依戀的,很信任,話也會聽得比較進去。
當然在引導過程當中,我們也不要操之過急,你不要讓他一下子就全吃素,那太強人所難了。這時候,第一煮素菜的功夫要提高,第二做出來其實是素魚,看起來像真的,她吃得很歡喜,很好吃。媽,這都是素的。哇!素菜也可以煮那麼好。然後肉慢慢減少,從五盤,兩個禮拜三盤、半年一盤,慢慢減少,這叫「潤物細無聲」,不知不覺,慢慢就把他的飲食習慣轉過來了。可以先吃三淨肉,一時間還轉不過來,吃三淨肉。這樣造不造惡業?你根本沒有殺牠的心。買來肉以後,這個肉跟你有緣,怎麼樣?至誠念往生咒、念佛迴向給牠,這也是跟牠們結一段法緣。你的真誠心愈誠,相信感應也愈快。大家不要出去說蔡老師說可以吃肉。所以有時候話很難說,就是這樣。
問:蔡老師說音樂教化人心的力量很大,流行音樂中之靡靡之音切不可聽。現今有一個喇嘛說要用年輕人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教化人民,此喇嘛著華服、開名車,種種行徑不是修行之人所為。請問老師,此人所言是否不可信?
答:是。佛陀在滅度以前交代我們四依法,還交代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那就解決了!他有以戒為師?有沒有以苦為師?所以是隨順聖賢教誨,不是隨順煩惱習氣。而且我們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這個欲不是去增長他的欲望,這個欲是他好的希求你去成全他,他很感激你,建立這個信任。比方現在的父母,你跟他說:念佛成佛。我煩死了,孩子都教不好,你別跟我講這個,四十歲以後再說。這時候你能把如何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當孩子的榜樣,你可以把家庭治理好。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孩子教育,這時候你又能夠了他的願,這叫先以欲勾牽,這時候你有十八般武藝都可以去供養大眾,就能跟大眾接上這個緣。像楊老師才華很高,我們都很羨慕,毛筆拿起來,唰唰幾下,旁邊的學生:這麼厲害!但是我都不會。所以我們多聽經,面對很多情況就會判斷。
老師跟學生勾肩搭背行不行?順著學生,跟他打成一片,那是錯誤的,那根本就是諂媚學生。老師是引路人,你到底要引到哪裡去。我們可以去了解他們的心境,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做好榜樣,去把他們感化、導引過來才對。
問:下個問題,《弟子規》將待人接物基本的道理說得十分明白,讀了《弟子規》似乎更應對其他聖賢人的經典好好研讀,請問老師該讀哪些經典?及先後順序是否有一定?
答:學貴心悟。我們現在先不要急著要讀幾本經,成年人最重要的在學得紮不紮實。學了一本《弟子規》,諸位老師們,世間哪件事情不能解決?不能用《弟子規》解決?都行,任何難題來,《弟子規》都有答案。其實假如今天不是講課,我們也不會去讀一大堆。今天讀很多的經,最主要是怕底下的人說:這個人懂得的就這一部,所以才那裡《中庸》說什麼,《論語》說什麼,讓大眾心理上覺得說還有點東西。不然我們老老實實一句彌陀,一本《彌陀經》就好了,多自在、多快樂。因為已經走上弘揚文化的路,所以我們可能得多讀幾本經。可是在人生的受用當中,一本經,這些問題就能夠解決。
學習的次序我們按照《三字經》的次序,學《弟子規》、學《三字經》、《孝經》,還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樣就夠了,「半部《論語》治天下」,所以到時候這些都讀完了再說。真的有時候讀《孝經》,愈讀愈有味,愈不想放下它。因為經義的無量義你慢慢讀出來了,那個深度跟廣度真的沒有邊際。師長曾經說到的,學一部經就專一部經,學通了再學第二部,所以師長十年學了幾部?才學五部而已。
問:下個問題,請問開始學佛法,是否先念《無量壽經》,不要了解經句?但末學的想法想先懂得經文的內容,再去念經。該如何做?
答:可以,先了解經可以。有一本《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易解》,可以了解。你假如覺得了解之後讀起來更攝受,這個可以。先念《無量壽經》也很重要,因為你很清楚整個西方極樂世界的因果、整個修學的環境,我們會生起一種嚮往、一種願心。而了解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非常重要,你有相信,你才會有願,才會去行。為什麼一定要了解西方極樂世界?因為無常隨時會到。我們已經了解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別無所求,任何時候我都要往生,但是往後的日子,有一天我們還是歡歡喜喜為佛法、為眾生做一天。這是先跟西方極樂世界的頻道認識清楚了,就容易接上去。
在修學當中,我們還是要達到《阿彌陀經》講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怎麼達到?《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三部經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好好花個二、三年的時間,把這三部經打好基礎,其他時間不打妄想。走路的時候,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往後的人生除了念佛、聽經、讀經、拜佛,還有敦倫盡分,你當下是哪個角色,用普賢行願的心境去好好落實。你是老師,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每天在學校裡面就是這樣去做;在家庭裡面你是家庭主婦,敦倫盡分,廣修供養,用普賢行願的心境每天在家裡做普賢菩薩。看到家裡每個人,禮敬諸佛;家裡的人有好的表現,肯定他、鼓舞他,稱讚如來;每天煮飯,廣修供養,這要給佛吃的,好好煮,特別香。在家庭當中有自己做得還不是很圓滿的地方,懺悔業障。用這樣的心量去做,每天這些事情就不打妄想。廣修供養,敦倫盡分,做完了一有空閒佛號再提起來,不要打妄想,經典拿起來好好讀,好好聽經,好好提升。真的不能打妄想。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論語》「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我們看到好的行為都是效法、學習的心境,恐跟不上人,我要好好努力,見善如不及;見到不善的行為、或者自己做了不善的行為,就好像摸到滾燙的水一樣,馬上就縮回來,不敢再起下一個念頭。見不善如探湯。從善如登,一個人行善,必須克服自己的習氣,就好像登山一樣,每一步爬起來,還有地心引力在拉。從惡,惡念起來了,惡行出來了,如崩。就好像一步沒有踏穩了,突然滑掉了,掉到哪去了?山谷,太慘了。一個沒踏穩,啊!不要了,啊!就抓住了。一沒踏穩,滑了一公尺,趕快樹枝又拉到了。這時候一拉,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只要能想起阿彌陀佛,就不會繼續掉下去。有時候境界出來,什麼都不記得了,這時候只有一句佛號可靠。
問:感謝蔡老師演講,其中跪羊圖的歌曲個人很喜歡,若有機會能有CD,能把它唱熟的話想唱給周圍的親友們,以音樂傳遞無聲的心聲。
答:這位老師回去要高歌,我們給他掌聲鼓勵。這個音樂是在哪一片CD?那一片CD叫什麼名字?就叫跪羊圖?哪一家唱片行?慈濟。大家可以去買。
問:蔡老師是否能請您到公司講《弟子規》,教導老闆及年輕的員工?因為我們太需要了,只有您來上課才生動,也才能令年輕學子感動。
答:最後這句話不行,這句話叫分別、執著,智慧就被這個障住了。這時候,捨我其誰?你的能力就出來了,只要是真誠心一定能夠感動人。我們這三年多在大陸講課的一些MP3、錄相有掛到網路,周老師主講的「弟子規與企業管理」也都有掛在網路上,這些資料都可以提供這位老師,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去跟你的同仁、員工做帶動,變成弘揚文化的一個氛圍。所以很抱歉,不能到您單位去講,因為假如我接了一個單位,我會被罵死。我到了這家公司去,另外一家公司說:蔡老師,你瞧不起我,怎麼不來我這裡?這樣我就變陀螺,所以大家多多諒解。這時候我們比較緊急的事是培訓師資。八月初,再過一個多禮拜我們要去馬來西亞,全國的華校校長要跟我們簽協議,我們長期派師資過去支援他們推展弟子規跟中華文化。簽約,人在哪裡?沒關係,阿彌陀佛會派人來。慶雲書院明年就要開幕了,甚至需要五、六十個老師都不止,所以都得培訓。
問:下個題目,請問老師,高中生推展弟子規,下手處應如何?除以身作則之外。
答:請這位老師可以看一下我們那兩片「如何落實德行教育」跟「推展讀經的心得報告」。這個心得報告是楊老師,楊老師是我們推展《弟子規》的始祖,她的經驗非常豐富,請大家看一下。我們也一直在強調,推展德行教育,真的第一重要以身作則,第二重要以身作則,第三重要以身作則。你們已經通了。那個家長去聽我們的課,聽完以後都跑來:老師,你怎麼不講些方法,讓我一次就把我那個兒子給治住。他們就一直在想那個靈丹妙藥,每次聽了半天,兩個小時過去了,一過來,老師,你可不可以講個方法?不老實!不相信。天底下沒有偶然的事,一定是上行下效。
問:第二個問題,清朝袁枚的妹妹,袁素文,因為父母小時替她指腹為婚,屆齡長成,夫家因其子不成才,而不願害素文,但素文因自小與哥哥讀儒家聖賢書,一心守貞,以至終身受苦,抑鬱而亡。她苦,袁枚一家人也苦,夫家更是認為對不起袁家,因袁家有恩於夫家。請問老師,袁素文是不是該有其他的選擇?若以業果來看,是今生受者是嗎?
答:這位老師可能過去生跟袁家的交情不錯。我們有時不要在一些現象當中看。說實在的,這個問題我們冷靜的來看,請問死這個事情很恐怖嗎?我們都覺得死是人生很慘的事情,其實死是跟換衣服一樣,是我們不明白把死看得很重。死都不怕,你這一生還有什麼好難受的。我們再看看,袁枚的妹妹袁素文堅持要守貞,很好,她對得起她的良心。她一生後來終身受苦,抑鬱而亡,她為什麼抑鬱?一定是有事情沒看開。這就變成她到最後是有事情看不開,她有求就有苦,她假如沒有求,一生坦坦蕩蕩,她也不會抑鬱。但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無求,這樣我們太刻薄了。
可是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到底為什麼而苦?她假如這個信念保持到最後,應該不會抑鬱而亡,到最後可能討債還債,她的債也已經還完了。可是她先生太過分了,討過頭了,那麻煩了,她抑鬱而亡,下一輩子她先生要還債了。我們要不要抑鬱而亡?不要。不再造新殃,人家欠我們的,都不要,統統算了,反正我啥不求了,我要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看看袁枚一家人都苦,因為她妹妹假如很苦,又回到家裡說很苦,她全家人都會苦;假如妹妹她並沒有苦,她全家會不會苦?可能不會。她的婆家,事實上她的公公婆婆對她好不好?不錯,因為袁家有恩於她的夫家,夫家後來更是覺得對不起這個媳婦。所以她嫁過去,她跟先生是惡緣,但是跟公公婆婆不見得是惡緣,以至於跟她的孩子是不是惡緣?不是。所以這個苦,苦在情執很重。
有很多先生不好,可是女子很守分,用心教她的孩子,請問她的忍辱負重,她的孩子有沒有感受到?有,往往這樣的孩子會很替母親著想,他會孝順母親。所以當一個女子,假如孩子很孝順,她的先生對她再怎麼不好,她會不會抑鬱而亡?可能不會。這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們去思考。你說如果不嫁他會不會更好?我也不知道,因為歷史不可能倒回來。但是真的不嫁了,可能這個女子一生覺得我沒有守貞,可能一輩子良心都覺得,縱使她嫁到一個好人家心裡踏不踏實?不見得踏實。這已經是過去的事了。從這事情給我們一些啟示,然後把我們的領悟迴向給袁素文小姐,希望她不要再難受了。
問:「醫道」裡面,許浚大夫自己生病了,把藥給病患,固然很有愛心,視病患比自己重要,如果留給自己吃,不是可以救更多的人嗎?因為他後來過世了。(有沒有道理?有道理)。這是否和王希海照顧爸爸活著,而未找方法讓父親解脫一樣?
答:不大一樣。許浚他把自己僅有的藥都給了病患,他這股犧牲奉獻的精神可以傳至千古。假如他把藥給自己吃了,三、五個人死了,他這一輩子安不安心?不安心。就是因為這個精神才成就他是心醫,才有《東醫寶鑑》,才有韓國醫術的一股最強有力的支柱。大家要看深遠,不要只看到幾個人活命。因為精神可以常存,人的精神層面可以提升。他死後,可能有好幾個人都沒有他醫治,所以死掉了,其實也不一定,為什麼?因為幾十年下來,其實已經感動多少醫生了,多不多?非常多,他的同仁都以他為表率,所以雖然他去世了,但他那股精神會印在這些人的心目當中,後面的病患也會有這些人繼續承傳下去,去治療他們。所以您擔心後面會有很多人沒被救到,這個心我們覺得很慈悲,但是不要擔心。王希海,我們早上講過了。
問:下個問題,對一位父母已辭世的孤兒而言,面對《弟子規》孝道教誨萬般懺悔,情何以堪。除了事死者,如事生,更要如何積極建設心理,撫平無限的傷痛。
答:我們昨天唱「跪羊圖」,唱到「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一個人這一生得道了,九祖都升天。一個人得道,什麼時候得道?不是死了叫得道,你真正契入境界,當下你的九祖都升天。所以諸位老師,你們現在要很謹慎,因為你們的祖宗在各個地方都在說:那是我孫子、那是我曾孫,他現在學得很認真。他在天上跟你:加油、加油、加油,都靠你了,加油。這時候我們要感覺到,我們跟祖宗、跟後代的命運是一體。好好努力。
《影塵回憶錄》有位修行人,八年讀《楞嚴經》。「八載寒窗讀楞嚴」,他的太太、孩子都已經過世了,鬼魂來找他:希望你幫助我們。自己的家人:好,沒問題,自己的家人,我幫得上忙。只要你答應就好。一答應,踩著他的肩膀就升天了。遇到兩個以前生意上的朋友,這兩個人因為跟他有爭執,打官司,自殺了,他很後悔,他也是無心之過,他不想害對方,但對方輕生。這兩個人走進來,他也愣了一下,看他們的表情沒什麼惡意,說:我們希望你幫忙。我幫得上忙就可以。只要你答應。好,也是踩著肩膀就升天了。諸位老師們,我們的肩膀現在能不能踩?這是我們要努力的。只要我們的能力已經夠這個境界,父母我們絕對幫得上忙。所以請這位老師可以把《地藏經》好好讀幾遍,讀熟您這個遺憾就不見了。
問:下個問題,周老師上課時,引用商鞅變法及周公制禮作樂為喻,引述立竿見影之效卻短命,而以禮治國卻能歷久不衰,但這需要一段很長的孕育期,使德教深入人心。那麼在班級經營當中,該如何取得平衡?
答:我們覺得要很長,其實長跟短與我們的心有關,心愈真切時間愈短。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就成為全中國的榜樣。大舜「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所以我們要了解君子之德,風。我們在廬江湯池不到一年的時間,人民的提升非常快,離婚率、犯罪率快速下降,不到一年,所以我們還是堅信「人之初,性本善」。當然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要定些規矩,而定規矩的目的並不是去對治孩子,定的目的是要去引導孩子、去幫助孩子。我們可不要覺得定一大堆規定,好像是要把他降伏,或者要把他制伏,不是這個意思。所以規矩、德行這都要雙管齊下去帶。而且實在講商鞅這些還不是規矩,他那個是變成什麼?急功近利。你看都要砍頭,整個軍隊在這個過程當中,殺氣、殘暴都起來了,怎麼可能會有福?所以規矩假如我們引導的是你要替別人著想,你不能當害群之馬,這也是好的引導。
問:教育是百年大計,但一般社會、家長、校方都是急求果報,要立即看到效果,如何說服家長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進步?
答:這一分心我們也很感動。人與人講緣分,一個班級當中可能有好幾個學生以及他的家長、家庭跟我們很有緣,所以有緣的你就多跟他溝通;沒有緣的,去改善那個緣分。往往跟幾個家長溝通得好,他的孩子表現愈好,成為班級的標竿,家長慢慢的也會認同,這也都是比較循序漸進。其實隨緣是積極不是消極,隨緣就是最成熟的好好的做,不成熟的不要強求。我們也不要期待跟家長做弟子規溝通的時候,第一次就要來三十個、四十個,那可能會失望。能來的我們就認真,說不定這兩個、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就要成為范仲淹,辛苦值不值得?就值得了。一個范仲淹,天下都好一大半!
問:要如何才能讓兩歲的孩子學弟子規,並且落實。
答:很簡單,自己做。小孩每天眼睛盯著你,就像照相機一樣,喀擦、喀擦,都進去了。當然兩歲也可以教。《弟子規》該放好,「置冠服,有定位」,看到長輩來,來鞠躬,每一句還是都可以做的。這一次好像也有來兩歲、三歲的孩子?那個鞠躬可標準了,全下去了。一看到,都覺得我們所有的辛勞都不見了。有這樣的下一代出來,太值得、太欣慰了。
問:請問孩子的自主意識太強,應如何指導?
答:孩子最重要的培養他是非善惡的判斷。他所謂的自主意識是太固執,這都要慢慢把他調過來。只要我們做人做事對的態度能夠樹立起來,慢慢的他就懂得往這方向走,你順著他,他就可能愈任性。
問:如小考發測驗卷給他寫,他說:老師,可以帶回家寫嗎?(不行。我說的)已經明白告訴他這節課寫完,可是一節課後仍然沒寫。
答:然後就再寫。有時候面對一些孩子,還是得跟他磨,磨到他知道你的原則是不能動搖。當然這要跟家長先溝通好,不要橫生一些無謂的誤解。
問:家庭失和的孩子,在校幾乎天天做出引起別人注意或戲弄同學的事,該如何指導?
答:還是要愛心跟耐心,因為我們也可以體會到,他的原因在他成長過程沒有人教他,沒有人愛護他,所以好好的照顧他。另外還有一個重點,你每天念經迴向給他,差很多,請佛菩薩跟聖賢人一起來當護法。我們有一位姊姊,她是請阿彌陀佛當班導師,請觀世音菩薩當保姆,每天念《阿彌陀經》、念觀世音聖號迴向給他們,本來很煩人的學生都慢慢變溫柔一點。這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真誠對他的愛護跟祝福的心。
問:學生有一事不明白,結婚宴時,主位到底是給長輩或父母坐?還是給結婚的當事人坐?
答:諸位老師,誰坐?你們結過婚,你們不知道。誰坐?父母坐?舅舅坐,那我賺死了。以前是家族性的,一定是最長的長輩坐,因為婚姻是整個家庭的大事情。
問:請問老師,面對身心障礙的孩子,應如何教育才能幫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
答:身心障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不外乎身教跟耐性。說實在的,當你在教他的時候,你連期望他變好的心都要放下,不然你會苦。因為你會在那裡,他怎麼都不變?他怎麼都不變?你會很苦。你看佛陀、菩薩照顧我們,不是一世,其實都是生生世世,都很有耐心。我們這輩子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當然你看過動兒,這一次周老師講課有提到,他那個過動現象也跟飲食有關,把防腐劑、人工色素、人工香料這些添加劑都拿掉了,過動現象減少多少?百分之四十七,連在監獄裡面做也是百分之四十幾的幅度,所以從身心當中去幫助孩子,很重要的還是啟發孩子的性德,本善的心。
問:面對思想偏頗的人,如何導正?
答:還是耐性。當然還要跟他的緣分要好一點,不然他聽你的話聽不下去了,你也不要勉強。「為人演說」,往往你演得好,他很佩服你的時候,這個話就比較容易進去。我們面對大眾,凡事隨緣。不要每天想著,這個人我要跟他怎麼講,那個人我要跟他怎麼講,都注意怎麼跟人講,可能到時候忽略了自己到底有沒有好好的修行。當我們自己真正用心修行,心清淨了,緣分一來,你自己就知道怎麼做了,照得清清楚楚,這時候進退分寸會拿捏得好。我們也不要強求,講一次話人家就要接受。今天有緣,真誠去談,談完之後就放下了。不要回到家,我今天跟他講得很好,他明天會不會變?所以應無所住,而生慈悲的心。
剛好三個小時,辛苦大家坐在底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