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06/12/14 台灣中壢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0007
諸位朋友,大家好。
我們上一節課講到正己才能化人,這個化是自自然然的感化,絕對不是很刻意的要去做給他人看。因為做給他人看,人家都感受得到。我記憶當中,我在念國中的時候,有一天到學校去打球,一進門看到一個非常熟悉的背影,那是我的校長。他正在巡視校園,很自然的看到地上的紙屑他就彎下腰去把它撿起來。而他在撿的過程當中就深深的感動著我,他那一分愛護自己的學校,愛護自己的環境,那一分心我們感受到了。而當校長在撿這個紙屑的時候,他會不會是為了我要做給學生進來看?那絕對不是這樣的心境。這個動作就影響了我一輩子。從此以後,我們不只不可能丟垃圾,我們還會主動的去撿垃圾。
在我們整個推展文化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老師都很習慣的看到紙屑就把它撿起來。往往這個動作,卻讓看到的人很感動,那一分感動可能勝過於我們講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的課,都達不到那種感動的效果。因為真正的去落實、去做,這種身教才能感人。我記得我們一群老師到長城,就在登長城的過程,我們也很自然就把垃圾撿起來。就在撿的過程裡面,有一個外國人他就拿著相機把它拍起來。你看這算是一道風景嗎?因為在外國人的印象當中,中國人是很不愛乾淨的。
但是這個中國人要打括號,什麼時候的中國人?失去我們聖賢教誨以後的中國人。不然中國人是禮義之邦,講禮的人絕對不會污染環境,會恭敬人事物。所以這是近代失去聖賢教誨的中國人。我們從這裡也反思一個重點,因為我們做得不善,而侮辱了幾千年的祖宗,這是我們應該要深深省思的。居然禮義之邦,到現在會被外國人覺得是非常髒亂,甚至無禮的一個民族。這種形象都已經到了連中國人自己都沒信心了。
我們那時候在廬江湯池,剛好到一個學校去,當我們在參觀這個學校,旁邊的鎮民出來,我們跟他們聊了一下,這個鎮民就對著我們的老師講:你們不是中國人吧?其中有一位老師聽了就很激動,他說:我當然是中國人。接著這位鎮民就說:你們為什麼這麼有禮貌?你看都已經到了自己的同胞對中國人都沒有信心。不只自己同胞沒信心,祖宗的臉被我們丟盡了。我們今天連祖宗的這種顏面都保不住,對我們的下一代都教育不好,那我們學聖教,我們學佛法,沒有盡到本分。
所以印光祖師在民國初年示現,叫我們修學一定從「敦倫盡分」開始做起。而能夠承傳祖宗的文化,能夠光大祖宗的文化,那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而且刻不容緩的是洗刷世間人對中國人的那種誤解,當然也不是誤解,也是我們做得來的,就是我們一定要重新振興自己的文化。
有一群孩子,他們年齡都在七、八歲左右,一行十個人,再加上四、五個老師,一起到了孔廟去,是在山東的孔廟、孔林、孔府。去了之後,他們在孔夫子的墓前行三鞠躬禮,大家都站得非常的整齊。剛好遇到了當下有中國人、有美國人,還有一百多個韓國人。說到韓國人,他們非常重視孔孟的學說,他們從小學到大學、研究所,沒有一年不讀孔孟的學說。而且很多的韓國人他要到十多歲,可能到了初、高中,他才了解到原來孔子是中國人;他們本來都以為孔子是韓國人,到了那個年齡,可能上了網路,才清楚孔子是中國人。他非常詫異,因為他從小就接受孔夫子的教誨。我們現在中國人,一個媽媽帶著小孩到街上去逛街,看到了孔夫子的像,這個孩子會對著媽媽講:媽媽,這裡有一個聖誕老公公的畫像。自己中國人已經不認識孔夫子了。
韓國人已經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節是韓國人的節日,現在已經通過了;而韓國人也有繼續再申請孔夫子是韓國人的祖宗,是最近已經開始在申請。所以話不可以亂講。因為在兩年前,我在香港演講時候就說到,假如中國人再不好好愛惜孔夫子的教誨,很可能五十年之後,國際法庭會打一個訴訟案,孔夫子是韓國人還是中國人的祖宗?大家記不記得這一段,提到五十年之後?結果不用五十年,兩年之後,這件事情就已經在國際上在進行了。諸位朋友,誰會打贏?剛好這個法官,世界的法官,他也很有學問,他說:我重實質不重形式,來看看現在誰真正在接受孔夫子教誨、在力行孔夫子的教誨?那很可能中國人會輸。
很多人看到這個報導很氣憤!我說不用氣憤,這是真正韓國人對我們的慈悲,這是真正韓國人在喚醒我們的民族良知。我們現在是空有一個我是中國人的這個形相而已,卻沒有真正孔夫子的教誨、中國文化的內涵在我們的內心裡面。所以我們不要空有外表,我們應該是好好的深入孔子的教誨,把仁義禮智信、把溫良恭儉讓的人生態度完全的表現在我們的人生當中。自然韓國人就不可能提這樣子的要求。
這些孩子們到了孔林,在夫子的墓前要行鞠躬禮,結果非常微妙,當所有的孩子站好,本來這個墓旁有很多的遊客,包含剛剛講到的這些韓國遊客、美國遊客。當他看到這些師生至誠的在那裡禮敬的時候,他們不由自主的統統都退到一旁去。你看正己,自己恭敬心提起來就感動身邊的人,都不用言語。當行完三鞠躬禮之後,旁邊有一個中國人感嘆的說:難得現在還有這麼講禮的中國人。其實這一幕會留在這個人心中多久?他很可能重新燃起對民族的一分使命感。因為這麼小的孩子都這麼至誠恭敬,那他一個大人也應該自我期許。
韓國人看到了,那感覺也很不一樣,因為確實韓國人很瞧不起中國人,因為他覺得一個人連祖宗都不恭敬,祖宗都罵,那是最折福的,忘恩負義。曾經有一次中國的學者在韓國講了一些中國文化的東西,居然在講課當中對孔夫子不恭敬,用了不恭敬的字眼,當場所有的韓國人馬上站起來,然後跟他講:你沒有資格在這裡跟我談中國文化。全體退席。你看這樣的侮辱,居然在他國發生了。
當韓國人看到我們的孩子在禮敬孔夫子的時候,他們生起了一種敬畏的心。所以當這些孩子要離去的時候,這一百多個韓國人馬上走過來跟我們的老師講:我可不可以跟這些孩子拍張照?而當這個照拍下來,當韓國人拿回去的時候,他會怎麼說這張照片?他會說這一群孩子都是非常恭敬禮拜孔夫子。這個叫弘揚中國文化。弘揚要真正自己做出來!
這一群孩子他們就接著,剛好接近中午,要去吃飯。要去吃飯的路途當中,剛好地上很多紙屑跟煙頭,這些孩子已經習慣要愛護環境,很自然的蹲下來,一邊撿。結果旁邊有個老太太看了很久,這些孩子到底在撿什麼?她就不由自主的自己也走過來了,看他們在撿,自己也撿,在地上撿了一個煙蒂,看了半天,確定真的是煙蒂,然後又把它扔掉。她本來以為在撿什麼好東西,好像在撿什麼寶貝一樣,原來一看,還真的撿垃圾。她為什麼把它扔掉?我在想,離她的理想差太遠,她本來以為什麼好東西可以撿;結果一撿,垃圾,她把它扔了。但是當她扔完以後,對她的內心有沒有振盪?有!這些孩子還真的撿紙屑,現在還有這樣的小孩,會打動她的心靈。很可能她以後會教導她的孫子:你也要愛護環境,你看我曾經看過這群孩子愛護自己的家鄉。
後來這群孩子到了麵館,一進去看到老板,老板差不多六十來歲,就「爺爺好,爺爺好」,喊了一路;坐好之後,很多阿姨來服務他們,馬上「謝謝阿姨」,整個麵館裡面都是那種對長輩尊重的話語。吃完飯就要去付帳,這個老板他馬上就說:今天不用錢,我請客。你看小孩學了中國文化,對人有禮貌,到哪還人家會請他吃飯。這樣的行為風範一定贏得他人的信任,所以他往後工作也會遇到很多貴人提拔。你看這麼恭敬的小孩、年輕人愈來愈少。而真正有本事、有智慧的長者他都有一分使命感,要把他人生的智慧經驗傳下去。現在找不到人傳,受教的人太少。而一個孩子從小對長者有恭敬心,他就有受教的這種態度。這個老板看到這些孩子漸漸離去,還有點捨不得,看他們走了已經有一段路了,馬上又喊了一聲,他說:你們下次來先通知我,我給你們包餃子吃。所以可以感受到,這些孩子當下在力行聖賢的教誨,他當下就已經在感化身旁周遭的人。這是一群小孩。
還有一群二十歲上下的孩子,有的大學不念,他覺得念大學那是知識,做人更重要。他本來考上也是相當好的大學,但是他放下了,他覺得先學做人,後學知識才藝,他的父母也很支持,就來了。這一群年輕人雖然只有二十歲上下,他們的志向也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所以我們的老師去教都覺得很歡喜,因為他們都是主動學習,這些教他們的老師也覺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他們有五十八個同學,那一天集體要去做身體檢查。到了醫院,他們排得很整齊,而且每個人都穿唐裝,然後就有條不紊就接著就上樓去了。因為腳步很輕盈,又沒有講話,所以沿路大家看到這些舉動都覺得很好奇,現在很少看到年輕人是這樣的這種模樣,就覺得好像在看一道風景一樣的好奇。
當這些孩子上樓坐好的時候,旁邊有人就走過來對著那些老師講:你們這些孩子是不是聾啞學校的?他看現在那種年齡的年輕人到公共場合,也顧不到別人就大吼大叫的都有,在那裡開玩笑的,怎麼會有這麼整齊的年輕人?結果他這麼一問,全部的學生都笑了。這個時代很顛倒,不正常的都變成正常,正常都變不正常。年輕人應該守禮,不可以吵鬧是正常,現在反而覺得都不吵的年輕人是不是有點問題?
所以這個時代我們要挽狂瀾於既倒,太顛倒了,是吧?你看現在家裡要出去玩,先問誰?那不是顛倒,不然是什麼?應該是先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要去哪裡?現在吃飯也顛倒了,哪裡都是顛倒。你看我們小時候都爺爺先上座的,哪有小孩先上座的道理!爺爺上座以後,都是我們幫爺爺盛飯,這叫正常。現在假如有小孩子說:爺爺,您先坐。那爺爺會痛哭流涕,我的孫子終於懂事,會高興得不得了。所以現在真的是正常的都轉過來、反過來。
以前是我叫爺爺吃飯,我記得小時候,菜快煮好了,爸爸也好,媽媽也好,「來,趕快去叫爺爺」。我爺爺又很喜歡下棋,很喜歡到處跟這些朋友聊天,但是我已經有默契知道,可能在哪些地方會找到我爺爺,甚至於是在禮拜幾可能在哪,都有點默契。我就去叫我爺爺,看到我爺爺:爺爺,吃飯了!我爺爺聽了之後很高興,馬上就走回來。當我這個話說出去的時候,不只我爺爺很高興,旁邊聽到的鄰居長輩也都很高興,雖然他們沒說話,但是我都可以感覺到他們露出那個笑容的喜悅。為什麼他們很高興?人都好善,看到這種天倫,他們也都覺得很安慰,也很隨喜。所以都是我們去叫爺爺奶奶吃飯。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都是爺爺、奶奶找孫子找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把他叫回來;然後又要好不容易侍候他,一頓飯有時候還要吃半個小時、還要吃一個小時。然後侍候到最後,老人家說:我的老骨頭快不行了,還要陪他跑百米賽跑。這個時代的種種現象值得我們冷靜!「愛之不以道」,這《資治通鑑》講的,愛護後代不用正確的做人道理,「適足以害之也」,反而是害了他。現在很多父母長輩很用心教導他的孩子,但是還被孩子抱怨;然後又看著孩子行為愈來愈不孝,愈來愈偏頗,自己又拉不回來,很是怨恨:我都費盡我幾十年的工夫,為什麼教出這樣的孩子?這時候別怨,教育孩子不只要用心,還要有真實的智慧。而真實的智慧靠的是學習經典才行。
這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醫院裡面,就很多人很好奇,一開始來是問是不是聾啞學校?接著又來了一個家長,他說:這群孩子這麼乖,我可不可以把孩子送來你們學校學?你看,有沒有還去招生叫人家來學?不用!這個學校現在學生有五十八個,但後補的已經有好幾十個。而且這後補的學生來了之後,要先為整個學校,在廚房、在任何一個部門先做義工,要考核;真正有服務的精神,往後才有考慮錄取。你看那些孩子在家裡本來都是王爺、公主,來了之後,開始能屈得下來,先好好的服務大眾。
還有兩個年輕的女孩走過來,然後就對著這些女同學講:妳們的動作、妳們的那種儀容非常的有氣質,我可不可以跟妳們學學氣質?你看正己化人,這個化是自然而然。以至於我們自己內心常常去回想到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沒有告訴我們:你做人要這樣!我們的腦海裡,印象當中,從沒有父母跟我們講一句話說:做人就應該這樣!我的印象當中,我父母沒有跟我講過這樣的話,可是卻在我們心目當中有很多做人的準則,那是演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
因為我也曾經接觸很多的教育界的長輩,他們教書,但是有些孩子也沒教好,而他們的口才都特別好,然後就會在那裡懊喪:這個孩子為什麼都講不聽,教不好?然後他會來,比方他來找我母親,對我母親說:你三個孩子(都還算乖)挺乖的,你是怎麼教的?因為他們都講孩子講半天都講不聽,可能覺得我母親很會講。其實我母親口才很不好,她雖然教書教了三十多年,假如今天底下有幾個人坐著聽她講,她走上來一定雙腿發軟,她不敢在很多人的面前講話。我爸爸跟我媽媽常常說:奇怪,我們兩個也不大會講話,怎麼生你這個孩子這麼會吹牛?其實我爸爸忘了,他在教訓我的時候,可謂是辯才無礙,一句話接著一句話,真的講得非常有道理。所以有時候被我爸爸罵完,我都會很佩服他,他真的是訓我訓得讓我心悅誠服。
為什麼我爸爸平常不大會講話,訓我的時候口才特別好?原因是什麼?原因是那真的是愛孩子的心,絕對不是一種脾氣的發洩。我在我父親訓我的時候,我感覺不到他脾氣在發洩,都是一種義正辭嚴的精神。所以我爸爸這個精神我也有學到。我那時候當了老師,我訓我的學生可以訓到掉眼淚。為什麼?因為會被我講的話感動,一邊罵,一邊眼淚就掉下來。真的這個父母愛孩子的心,孩子都可以從父母的言傳身教當中感覺得到。
我的父母他並沒有說:你做人一定要怎樣。但是都是從他們的身教當中,我們已經潛移默化。所以當同事問我母親怎麼教,我母親都會說:我很笨,我也不會教,我也不會講話。都是這樣回答,我不會講話,我很差勁。後來很奇妙,我們中心有幾位老師,他們都很付出,課程也都很認真的去講學,結果他們的母親都有一個共通點,都是很老實。人家說:你孩子不錯。她們的回答都是一樣:我是很差勁的人,我什麼都不會,我不會教。真的不會教,不會用嘴巴教,只會用自己的那分真心演給孩子看。他們的母親都跟人從來沒有吵過架,侍奉自己的公婆都盡心盡力,你看這種模範都深植在她孩子的心中。
這個正己絕對不是要求孩子的,都是從自己真誠的心當中流露出來的。我記得我的父親光是開車,他就教給我非常多的東西。他一邊在開的時候,看很多人開車開很快,他不經意的就說:快也沒快那五分鐘,幹嘛那麼急?所以這句話我就聽了好多次。當我自己十八歲握到那個方向盤的時候,開也不會開快車,看別人快的時候,突然那句話,「快也沒有快那五分鐘」就出來了。我就很直覺的可以感覺到,父親在開車的時候,都可以替旁邊的人著想。
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我鬧脾氣,我爸爸是不吃這一套的,他很有原則。你在那裡耍賴就不理你:好,不玩?我們回家!我爸說回家了,那自己造成的後果,沒話說,我爸爸就載我們要回去。結果就在一個路口,那個路比較小,遠遠的我父親看到對方有來車,他就馬上停下來,在那裡等著讓別人先走。我印象為什麼這麼深?因為剛剛我才無理取鬧,讓我父親這麼氣憤;可是才過了沒幾分鐘,你看我父親都馬上可以看到別人的情況。假如他脾氣不好,就是說我給他生氣之後,他脾氣還不好,很可能看到這個景象,加馬力就衝過去了。所以那個當下我非常佩服我的父親,雖然孩子無理取鬧,但是他重新在開車的時候,他還是為人著想。
我今天講這話,我爸爸早就忘記了。包含這下雨天的時候,開車經過有人群在一旁的時候,他就會很自然的減速。甚至於還有一次,我爸爸回來的時候有點感嘆,他說他今天開車的時候,下很大的雨,看到兩個也是中學生,兩個女孩在大雨當中,根本沒有雨衣,淋濕了。我爸爸馬上停下車,就跟她們兩個人講:妳腳踏車先停旁邊,我載妳們回去。當下社會風氣比較不好,所以她兩個也不敢上來。我父親就是說,他看了不忍心。確實人這一分同理心出來,心量就愈來愈寬廣。
有一次我問我們很多老師,他們都是為人父母,就回想到當初她生產,孩子在嬰兒房裡面,她非常歡喜雀躍,很奇妙,這個小生命居然從自己的肚子出來;還有一點佩服自己,居然能生出這個孩子。走到嬰兒房,看每個小孩都很歡喜,都覺得世界充滿希望,這些孩子以後可以成為家庭,還有社會棟梁。你看因為那分愛自己孩子的心,就體諒到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人跟每一個孩子,都希望每個孩子好,所以看到每個孩子都很高興。相同的,我們愛護自己孩子,看到別人的孩子,也會感受到他的父母還是時時在掛念他。假如這些孩子都能學《弟子規》,那是他父母最大的安慰。同樣為人父母,我們希望別人的父母人生也能夠過得幸福安樂。所以推展《弟子規》才能真正讓所有的父母得到幸福的人生。
今天開車都是在教導孩子,不然什麼時候教化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警察,她的孩子到一家幼兒園上課。後來因為家裡有事,她的孩子必須老師送他回去。老師開車,小孩坐在旁邊,到了十字路口,老師就停車。停車的時候,這個幼兒園的小孩就對著老師講:老師,你就不用停在這裡。因為這十字路口,這邊會有一個右轉道,當老師車子停在這裡,正準備穿過去,那個小孩說:老師不要在這裡等,你可以這麼開。你看一個幼兒園小孩教他的老師開車。孩子沒有是非善惡的判斷,你做什麼給他看,他就學什麼,怎麼可以不謹慎?其實很有可能這個開車法已經給她的孩子埋下人生的危機。你看這樣轉彎危不危險?那不只是自己的危險,很可能是其他路人跟開車的人的危險,當發生車禍的時候,那都有可能危及別人的安全問題。我們口口聲聲一些道德文章,連這些處處要維護法律、維護他人安全都沒有好好演出來,那怎麼可能讓孩子來接受我們的教導?所以開車要做好榜樣。
而且開車其實就是六度萬行在實踐。六度的存心什麼時候提起來?時時刻刻。所以儒家講「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種菩薩六度心是在一切處事待人當中都應該提起來。今天當我們在開車的時候,是用勞力服務大眾,這叫內財布施。我們開車的時候很守規矩,甚至於讓車上的人覺得坐他的車感覺到守法的重要;或者是旁邊、後面開車的人看到我們開車,該停紅綠燈都停下來;甚至於是行人走過來了,馬上懂得禮讓,先讓他走。這種行為對於所看到的人都是法布施,是不是?
還有開車的時候,踩汽油踩得很有技巧,不會一踩就剎得很嚴重,車上的人好像在坐遊艇一樣。然後開了二、三十分鐘,甚至於只有十分鐘,馬上車上的人說:停車,我撐不下去了。就出去吐了,這種情況有。開車假如常常讓人家暈頭轉向,那就是沒有做無畏布施。不只車上的人做無畏布施,對於行人,我們遵守規矩,無形當中都是讓旁邊的路人不會受到驚恐。你不闖紅燈,都停下來,這些行人都感覺到你那一分守法,他就不會很緊張。你看現在我們有時候過馬路,縱使是綠燈,都覺得怎麼樣?都怕不守規矩的還撞過來。這都是無畏布施。
再來,開車的時候非常遵守交通規則,這就是持戒。再來,開車的時候要不要很有修養?要忍辱!你看很多人一開車,從頭罵到尾;或者在那裡給人家亂按喇叭,脾氣很大。人家超車了,就在那裡連人家祖宗十八代都在那裡罵,很沒修養!這個也是修忍辱。開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到哪裡。再來,精進,開車愈開愈穩是精進,開車的時候,知道開什麼路可以節省時間,愈開愈純熟,這都是精進。又把開車的這些技巧能夠承傳下去,教導別人,這個也都是布施。
再來,禪定,開車是不是禪定?禪定是不為外境所干擾。這時候你開車,沒有禪定功夫,常常就這樣看一下,那裡看一下,車上的人會被你嚇死。要很專注,專心自制是禪定的前方便,所以開車的時候要專心自制。很多人開車,一邊開車還回頭跟人家講話,那車上的人都嚇死。還有的人更誇張,「你開車不要常常回頭」,他說:你不用怕,我們有阿彌陀佛。真是會被他們打敗,自己不好好專心開車,還要牽連到阿彌陀佛去了。阿彌陀佛只保佑守法的人,不守法的人那你自己隨業流轉,那不能怪佛。
最後,般若(智慧)。開車的時候,看一切東西了了分明,看到人家超車也不生氣。看到人家超車的時候,「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都時時提醒自己的責任,這就是智慧。很明白自己當下只要安住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當中,當下就在道中,有這樣的見地那都是智慧。
我們怎麼會講到這裡來?這個就是從正己化人,這個化是自然而然。不過我還是會繞得回來。我們剛剛是講到這一群年輕人到了醫院去了。而當他們真正開始接受檢查,一進到這個照X光,進去的時候,這醫師臉上都沒有表情,都一臉好像很無奈的樣子。說實在的當我們看到一個醫生很無奈的時候,我們要不要覺得不高興?要同理心,所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個恕字特別重要,這是中國的會意字,如其心,叫恕。我們設身處地,今天假如你去當醫生,看到每個人都是病人,然後都是愁容,我們能笑得出來嗎?
我常常坐飛機,那些空中小姐有時候已經笑到有一點麻痺,眼神有點呆滯,在那裡「你好、你好」,我們會不會跟她生氣?不只不會跟她生氣,還感受到她已經很不容易。所以當她已經有點呆滯的時候,我們會給她一個強心劑,馬上會看著她:妳好。然後她會震一下:你好!結一個善緣。剛好我那一次在北京要坐飛機到法國去,有一位空中小姐她是我們一位同修的女兒,我就告訴她:妳每天可以廣修供養,每一個人來,妳都用至誠的心給他問好,給他一個笑容(我們上一節課講「面上無瞋供養具」),妳那一分至誠的笑容都會印在每個人的心上,妳就跟廣大的人結善緣。妳《弟子規》好好學,妳以後講課的時候就很多人都要來聽,因為妳都跟他們結善緣。
我們體諒到他們的心境,你就不會跟他們計較。其實那一天我們還聽到一位幼兒園園長,他說:幼兒園的老師很難留得住。但是他在講那句話的時候不是責怪,他在講那一句話的時候是一種憐惜,很替這些幼兒園老師覺得不捨,因為他們在學校可能要十一個小時。像我們,比方說教中學、教大學的老師,一個禮拜才八節課、十節課,其他時間他可以在那裡看書;而幼兒園是要從早盯到晚,而且一天十一個小時,這麼辛苦的工作,他們能這樣做都已經相當不容易。我們就可以感覺到這個幼兒園長能留得住人。假如他,「你們怎麼不好好的在幹」,都是批評這些老師的話,那能不能留得住人?留不住人,人家覺得都沒有被理解,就沒有辦法溝通,就離開。人跟人能感同身受,這時候你所接觸的人都會覺得:我跟你講話,怎麼這麼舒服?跟你認識才一個月,都好像快半年、一年。其實最重要的是那顆能替別人著想的心。
這些孩子看到醫生沒有表情,也知道他工作實在是太累了,接著一個、二個都給他鞠躬,給他問好,檢查完之後要出去,都給他說謝謝。第一個,他有點震撼;第二個、第三個這樣做下來,他的臉部開始放鬆;再過幾個,他也開始笑了,接著也給這些孩子回禮。這個醫生照完X光之後,會不會去打聽看看,這哪裡來的孩子?有沒有在弘揚中國文化?有!他們這個醫院,本來那一天院長跟副院長都休假,剛好在宿舍休息。因為這些孩子出現,醫院裡面的同仁就打電話給院長跟副院長,說這些孩子很特別,叫他們來看。結果院長跟副院長還跑到醫院來看這些孩子,不是來看病,是來看這些孩子學中國文化,確實氣質不一樣。後來這些孩子又坐公車回學校去,在公車上,每個孩子都讓長者先坐,你看當下那整個車子都彌漫著是對老者的這分恭敬。
我們了解到化人,絕對不是去強迫,是自己先做,根本就沒有要去控制別人、要求別人。有一個小孩他念小學一、二年級左右,他的爸爸來聽課,聽完課之後,因為老師說:父母要先做,孩子才會學。他回去,當天就跟他爸爸商量:爸爸,明天我要出門,我會跟您問好,「爸爸,我要出去了」,你要跟我配合一下,因為孫子要學習。他爸爸講:都幾十年了,你也從來出門也沒有跟我這麼恭敬問候過。但是為了給孫子學,爸爸說:好,沒問題,我一定跟你配合。這個爸爸隔天要出門,也要帶孩子去上課,然後就跟他爸爸鞠躬:爸爸,我上班去了。結果走到門口,他帶著他兒子,他的兒子就對他說:爸爸,你是故意做給我看的。你看要騙小孩騙不了。那個對父親的問候,假如不是從至誠的心,一邊在那裡鞠,餘光還在那裡瞄:我兒子有沒有看到?那感動不了人的。所以教導孩子,真的都是要從真實的心當中流露出來,來不得半點做作、半點虛假。
在《大學》裡面有一段話,「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個「而後」兩字就是這個化,叫感化、叫潛移默化,叫道法自然,這個而後就是自然而然。我們今天這一段話是真理,假如家不能齊,一定是身沒有修。為什麼身沒有修?意沒有誠,心沒有正。可是為什麼我們不能意誠、心正?因為我們沒有格物,沒有把我們的煩惱、欲望節制。自己都很貪心,你怎麼對人真誠?只想自己,都不想別人,真誠不起來。今天脾氣很大,那你怎麼對人真誠?脾氣都降伏不了,那很難真誠。真誠都提不起來,那不可能修身。所以只要不能齊家、不能修身,就找出問題來,就是我們不夠誠意正心,我們格除自己欲望的功夫還不夠。真正把這些欲望放下,時時能想到別人,這就能身修家齊。
我們跟一位幼兒園園長接觸,這個園長是汕頭人。汕頭人有一個特色,很孝順,所以汕頭人很有福分,因為「百善孝為先」。因為汕頭人很孝順,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汕頭我們還主動去辦了五天的課程。這個幼兒園的園長他也很有心要教好他幼兒園裡面的孩子。當他去上完五天的課,他特別高興,他說:我現在終於找到能夠真正讓我這些幼兒園的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人生態度的方法,我已經找到了,所以我馬上可以回去落實在我的工作上。其實這是他學習正法非常正確的一個態度,這叫功德。敦倫盡分、為人演說叫功德,都從自己的家庭、工作當中先盡本分。假如是到佛寺去做事才有功德,那已經不叫功德,甚至於還會有流弊、副作用都產生。有時候我們貪著了,看不到真理。
在廣東梅縣,這個梅縣是很多客家人的故鄉,他們那裡有一個古寺,這古寺也常常辦一些法會,很多我們這些同修們去做義工。其中有一個園長就常常去做義工,結果家裡搞得很亂,幼兒園也沒有帶好,老師跟學生都沒有帶好。這個消息我們怎麼來的?是聽到他當地的教育局長跟我們講的:你看那幼兒園的園長也不好好辦教育,結果常常跑佛寺去,還說那個叫有功德。而這句話是從一個教育局長口中告訴我們,請問已經多少人傳這件事?所有聽到的人又會怎麼看佛教徒?那都變成誤解佛法,都覺得那個佛不能學。所以真正佛教徒一定從自己盡本分開始做起。好,這節課先到這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