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落實普賢十願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5/5/7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52-125-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我們剛剛提到菩薩表修德,我們就是要學習菩薩的行持,我們就要做地藏、做觀音、做文殊、做普賢菩薩,用這一分不分別、不執著的心去力行佛陀的教誨。剛剛我們也提到,地藏菩薩肩負起在佛陀滅度到彌勒佛示跡之前,這段時間不令眾生墮到三途惡趣之中。如何能不墮?最重要要能夠學到孝親尊師,所謂「孝為百善之門」,孝心開,德行才能夠建立起來。所以我們要學地藏菩薩、做地藏菩薩,就也要把孝道能夠在家庭、在工作、在社會當中把它弘揚開來。如何能夠真正引發眾生的孝心?應該用什麼方法?所謂知恩才能夠報恩。人都比較健忘,所以俗話講,「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恩」,要不要等到那個時候才知道父母恩?不要。所以人都需要被提醒,一提醒,他的善就能夠引發出來,所謂「人之初,性本善」。

  很多朋友都會提到,蔡老師,這個德行是不是小孩子聽了才有作用,孩子很大了沒啥效果?諸位同修,假如有這樣的心,容不容易把德行、把孝道深植在他人的心中?當我們自己信心都不足,你就很難把德行深植在他人的心中。所以確確實實德行的感化人絕對不會受年紀的影響。我之前到一所大學演講,提到父母的恩,底下非常多的學生都掉眼淚。他們的眼淚當中也流露出一些心聲,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其實在家裡已經做了很多不孝父母的行為,但是並沒有人告訴他們這樣做是錯的。所以後來聽完演講,看到相當多的學生眼眶都是紅的,他們都二十來歲了,聽了還是很受感動。所以人只要有被提醒,善根都會流露出來。

  還有一次在杭州,聽課的時候,有一位朋友,四十來歲,聽完《弟子規》的課,才聽到第三天,他對著我一直說,他說蔡老師,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也不知道他在高興什麼,只覺得他的內心很歡喜。後來他陪我們去吃中餐,到的時候他就對我們說,他說蔡老師,我活了四十多年,終於知道我的人生錯在哪裡,對父母不夠盡到孝道,還有太太跟我離婚,兒子無法跟我溝通,這些原因我終於找到了。為什麼找到錯誤反而很高興?因為幾十年來不知做人的道理,犯下很多過失,又不知如何去改。那犯下以後,因為年紀愈大愈好面子,又不肯認錯,所以其實人生是愈過愈不自在,愈過良心愈不安,又找不到方法。所以反而聽完課之後,他心上那一塊石頭掉下來,他知道往後應該怎麼去經營人生,才能往圓滿的方向去經營、去實踐。

  所謂「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諸位朋友,一個人明白道理,一個人能夠聞當生成就的念佛法門,你的人生不管之前有多大的挫折、多大的錯誤,你都可以在這個機緣當中把它力挽狂瀾,完全扭轉過來。諸位同修,你相信嗎?一個殺父害母,即將要墮到阿鼻地獄的人,都可以在當下念佛,成佛作祖,已經到人生這般田地的都能夠翻轉過來,當生成就,這個在《觀經》,阿闍世王就是一個例子。那諸位朋友,你們有沒有搞得像他這麼糟?有沒有?沒有!雖然他搞到殺父害母,但是因為發至誠的懺悔心,所以也成就了往生的機緣。當然,阿闍世王這個榜樣也垂範後世,利益相當多的人。所以人只要發至誠的懺悔心,您這個浪子回頭的榜樣將利益你身旁所有的有緣人。最重要是你這一顆懺悔的心絕對要堅持到底,人生一定可以從谷底不斷攀升上來。

  所以有佛法就一定有方法。不同年齡,包含四十多歲的人,聽了聖賢教誨,都能夠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所以我們要相信每個人都有深厚的善根可以喚醒。誰來喚醒?絕對不是說當人家老師的才來喚醒,當人家父母的才來喚醒,應該帶動整個社會風氣,人人勸孝、人人勸善。只要因緣能成熟,我們都要盡心盡力。他人的小孩你遇上了,也應該提醒他多盡孝道。我們把那些談論閒言語的時間統統省下來,抓住每個緣分,喚醒彼此的善。

  要知恩報恩,知父母之恩才懂得報父母之恩。父母對我們有哪一些恩德?懷胎的恩德、生育的恩德,還有養育的恩德。所謂懷胎十月,母親從知道懷孕那一刻開始,絕對都是小心翼翼、小心謹慎。因為在這段時間母子是一體,所以媽媽只要身體有什麼損傷,孩子一定也會受影響。在懷孕過程很多婦女會嘔吐,身體不舒服,但是母親還是勉強自己一定要把食物吃下去。諸位同修,為什麼?她已經這麼難受了,為什麼還要勉強把食物吃下去?因為假如母體沒有營養,就無法提供給小孩。所以為了讓孩子有足夠的營養,縱使難受,母親還是會忍過去。我們也在引導的過程跟孩子講,你們吃飯也不可以偏食,因為母親為了你們都可以勉強把食物吃下去,是為了成就你們的健康。那我們回報母親,也應該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對飲食,勿揀擇」,不可挑食,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要愛惜身體。在懷孕過程,孩子很需要鈣質,假如母體裡面的鈣質不足,就必須從身體滲出來,就是從母體的骨頭把鈣質滲到血液之中,以便提供給孩子。所以很多女性生完產之後,牙齒比較就不牢固,也很容易得骨質疏鬆症。這些都是母親在懷孕當中很有可能必須透支的。

  我們在學校裡面,尤其現在是五月份,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所以我們會藉由這個時機,所謂機會教育,就讓孩子每一個人背一個雞蛋,讓他也感受一下保護一個生命的感覺,因為很多的學習必須感同才能身受。所以每個孩子他就開始好好保護他背著的這顆雞蛋。背了前一、兩節課,他們的警覺性特別高,所以很少有打破的。過了兩節課以後,很多人就開始忘記了,動作就愈來愈大,整天下來,會聽到很多喊叫聲,就「啊!」此起彼落。到了最後一節課,基本上百分之九十都破掉了,剩幾位同學沒有破。我們也就跟孩子講到,你看你保護一個小小的蛋,才保護一天都保護不好,母親懷胎保護多久?懷胎十月,二百八十多天。假如母親都像你們一樣這樣跳來跳去,把你們生出來以後,這邊一定紅一塊,這邊怎麼樣?紫一塊,那生出來還得了!所以母親懷胎十月,念念都想著如何讓你健康成長。你們才護一天就覺得很辛苦,更何況是懷胎十月。所以這一分恩情要記住。

  那接著母親生產,相當不容易,所以古代說生一次孩子就是過一次鬼門關。其實現在有沒有生產的危險?還是有。很多婦女都是剖腹生產。我們願不願意讓一支鋒利的刀從我們身上割一痕?誰都不願意。但是只要孩子能夠安全生產,母親縱使忍痛也願意。我們有一個老師她在生產的時候,最後判斷必須要剖腹產,但是已經離孩子,就是快生出來,才判斷要剖腹,假如這段時間才開始打麻藥,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所以那個母親就說,我不打麻藥,直接剖腹。所以這一分愛真的可以忍受一切痛苦。自然生產,身上的肉必須撕開來。所以生產的痛比癌症的痛更痛。我們跟孩子講到,說母親在生產的時候,就好比你的手十五分鐘用刀給你刮一痕,再十五分鐘再給你刮一痕,刮多久?很可能刮幾個小時,甚至於刮十幾個小時,尤其遇到難產的時候,那時間會拖得相當久。那孩子聽到這裡都覺得很難受。那種陣痛真的是十幾分鐘就來一次。

  這麼樣的痛,但是母親生完產之後,第一個念頭是什麼?諸位同修,你們的母親從小有沒有跟你們說過,孩子,我生你痛死了,有沒有?沒有。生完之後,那一分心完全維繫在孩子的健康、孩子的成長,這分心早就把這樣的痛完全放下了。所以寧可忍受這麼大的痛苦,都可以當下放下。諸位同修,這一分恩我們再怎麼回報都回報不了。這是生產的辛苦。而產房也印證了這個痛苦,生產的床上兩支鋼柱,這筆直的鋼柱都已經拉彎掉,這個痛的力量把鋼柱拉彎,而鋼柱也親眼目睹母親的辛苦。我們雖沒目睹,也應該能夠感受這一分辛苦。

  接著養育的辛勞,生出來了。有一位母親她說,還沒生產以前,每天都想著趕快把孩子生出來;生完以後,帶了一、兩個月,很想把孩子裝回去。為什麼?那更是日夜不分的照顧。所以閩南話有一句話很有道理,「生的放一邊,養的功勞大過天」,確實台灣的俚語把人生的哲理講得非常透徹。孩子生出來,假如日夜不分,父母要輪番照顧,隔天還要上班,所以照顧沒有多久,夫妻兩個都會變成一個動物,叫什麼?叫熊貓。我的外甥剛好在我們家做月子,晚上不睡覺,所有的大人排隊,一個一個為他服務,確實是廣修供養,每個都要照顧他。但是存心不同,我只能撐十五分鐘,手就快斷了;媽媽呢?媽媽一抱,不知要抱多久。那孩子在哭的時候,相信母親的心還是在辛勞。所以母親的辛苦我們可能很難在印象當中把它教出來。

  一歲的時候,母親餵我們吃奶,我們給予的回報是什麼?可能是咬她一口。兩歲的時候,母親唱著搖籃曲,好不容易孩子睡著了,她想躺下去好好休息一下,突然孩子又哭了起來,依然繼續努力。三歲的時候,母親為了讓我們吃得營養,拿了一個食譜,搞了好多次才成功,終於端到我們的面前,我們可能不經意一手就把它推翻在地上。小學的時候,看著別人在彈著電子琴,我們也一時興起,希望也能夠彈電子琴,母親為了滿我們的願,可能一個月的薪水就買了這台電子琴,我們彈了二、三天就把它放在一邊。這就是我們給父母的回饋。初中的時候,跟父母、同學一起去看電影,我們跟同學趕快找到前面的位子坐好,跟父母講,你們不要跟我們坐一起,你們坐後面就好。這就是我們的態度。

  高中,十六、七歲,媽媽正等著一通重要的長途電話,可是我們可能視而不見,還跟同學聊到半夜。高中畢業了,父母很歡喜,在家裡煮了一桌豐盛的晚餐等我們回來吃,我們可能在外面玩個通宵才回來。考上大學,父母竭盡全力幫我們籌到讀書的經費,還親自陪我們一起到學校去註冊,到了學校,我們跟父母講,你們不要進來了,多丟我的臉,你們回去吧!大學畢業了,父母還盡心盡力幫我們找工作機會,找到之後,我們還有點心不甘情不願去做,無法感受父母背後的努力有多少。我們可能上了一個禮拜,跟上司意見不合,破口大罵,就不幹了。

  結婚的時候,我們跟這麼多的親友相聚,在宴會當中穿梭,跟每一個人道謝,可是我們卻忽略了跟父母敬一杯感恩的酒。自己有了家庭,父母很歡喜,還去幫我們買了一套家具,我們一看,馬上擺出很嫌棄的臉,「買這個顏色,這麼古板」,不止沒有感謝,還批評。在婚姻的過程,夫妻之間有一些不愉快,盡往家裡打電話,父母不知道替我們擔了多少的心。四十歲的時候,母親打來電話說到,明天是我的生日,我們聽完之後,隔天剛好跟同事打麻將,打了一天,也沒有什麼表示。五十歲的時候,母親打來電話,常常提到她哪裡不舒服,希望我們帶她去醫院看病,我們可能因為看著電視的連續劇而錯過了陪母親看病的機會。突然有一天母親去世了,我們的內心會有一種隱隱的作痛,好像覺得人生還有很多一定要做的事卻沒有做。在那個時候這種隱隱的痛就沒有辦法治好,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漢朝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從小母親責罰他、打他,他從來就沒有哭過,都非常恭敬的領受父母的教誨。後來他長大成人,有一次犯錯,母親責罰他,打他,他突然放聲大哭。他的母親很驚訝,從小打你,從沒哭過;現在這麼大了,反而還掉眼淚,就問韓伯俞。韓伯俞告訴母親,母親,從小妳打我,我都覺得非常非常的痛,那是我錯了,應該接受懲罰;而今天妳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代表母親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衰弱,也代表我奉養母親的機會愈來愈少,想到這裡不禁悲從中來。像我這個年紀,一、二個月,一段時間,才能跟父母相見,每次見面都可以深刻感覺父母老得看得到。「絲絲白髮兒女債」,父母絲絲的白髮是為孩子付出所留下來的見證;「道道深紋歲月痕」,父母臉上的皺紋都流露出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操心。所以人生有兩件事絕對不能等,第一件就是行孝,第二件是行善。所以我們面對晚輩、面對同輩,都應該提醒孝道,要及時去實踐、去報恩。當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分存心,相信孝道的風氣一定會回升得相當的快。也唯有孝道能夠振興,眾生的德行才能扎根。所以剛剛所提到父母的恩德,可以藉由諸位同修你們生命的體會,做更大、更廣的詮釋跟發揮。所謂「善相勸,德皆建」,能夠彼此在德行、在孝道當中互相叮嚀、互相督促。

  面對我們的家庭,面對我們的下一代,我們一定要孝悌傳家,把孝教好。你現在是企業的領導人,同樣應該這樣教你的員工,因為孝開,德才會開;德開了,你的員工才有對公司、對上司的忠誠,假如沒有孝心,這個忠誠是假的。那孝怎麼教?怎麼教你的孩子?怎麼教你的員工?甚至於怎麼教人民?當我們是國家的領導人、政府的領導人,這個教孝顯得特別重要。很多事並不複雜,最重要是要掌握綱領。教育最重要的根本是身教,所以只要有身教,影響就特別快。回想起來,父母也從來沒有告訴我們要孝順,但是因為對自己的父母,就是我的爺爺、奶奶,他們都是盡心盡力在照料,比方說,打開冰箱拿出水果來,一定是先給爺爺、奶奶吃。那當一個孩子年紀這麼小,看到父母的孝行,他馬上對父母的尊敬、崇敬之心就生起來。當孩子對你有恭敬之心,那你教導他就顯得相當容易。我們都可以感受得到,一個五、六歲以前的孩子,他在講話當中最常講哪一句?他的開頭常常都是「我爸爸說」、「我媽媽說」。所以當父母能以身作則做孝道,那在孩子的心目當中就種下了孝的種子。

  在深圳有一個老師,她本來學佛已經學一段時間了。後來剛好去年三月十五,我到深圳去演講,深圳的這些老師們,他們剛好也推展經典教育,也想到找個老師來講經典,剛好我在海口講《弟子規》,當地的老師就討論,說看要不要找我過去講《弟子規》?很多老師就說,怎麼不講《論語》、講《大學》?講這個比較有那種學術地位,好像比較有學問,講這個《弟子規》沒聽過。而且一了解,給誰念的?給小朋友念的。所以都帶有一種覺得說講這個經典太簡單的一種態度。不過因為也沒有其他老師要講,所以勉強聽一下。結果這位老師聽完,她就跟我們說到,她說我學大乘佛法,學完這段時間,覺得自己善根很深厚。因為經典上也說,「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她是已曾供養諸如來,所以善根怎麼樣?非常深厚。所以她是大乘根性,再來學這個《弟子規》太低了。但是聽完第一節課,她的態度轉過來,她說現在不是覺得自己善根深厚,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做好,連做人最基本的孝道也沒落實好。

  所以她在去年五月份,剛好她們放七天的假,回到家裡,她把她父母還有她的外婆叫過來,請他們上座,坐好。當她這麼做的時候,她母親比較敏感,就覺得妳到底要幹嘛?這位女老師說:「媽,妳就先坐著吧!」等三位長者坐好,走向前來,在他們面前就說到,她說:「爸爸、媽媽,三十多年來,我讓你們操了很多的心,你們照顧我三十多年相當相當的辛苦,女兒也沒有做到一個女兒應盡的本分。現在我已經開始接受聖賢教誨,從此以後,我一定會做一個孝順的女兒。今天剛好遇到我生日,生日是母親受難的日子,所以我今天盡一個為人子女的禮儀,跟母親三跪九叩」。女老師說完,就跪下去頂了第一個禮,這個時候母親的眼淚就流下來。這個老師第二次叩頭,她的兒子突然跑到了他父親的身邊,這個孩子不由自主用他的雙手幫他父親按摩,就幫他父親按摩,好像在母親盡孝道的這種氣氛之下,他沒有去做些什麼事覺得怪怪的。所以諸位同修,一個人的德風吹下去,旁邊的人馬上都有感應。頂完三個禮,夫妻帶著孩子回到家裡,一進門,孩子就對他的父母講,他說明年我生日,我也要拜你們兩個。所以這個孝,以身作則,效果特別好。

  除了以身作則,我們教孝還必須要跟老師好好配合。古代教育相當的成功,也相當省力,因為抓到了由老師來教孝順父母,而由父母來教孩子尊敬老師,這樣的搭配天衣無縫。所以我們也應該跟孩子的老師多加配合。諸位同修,你們孩子也好、孫子也好,現在在學校有沒有在教孝?有沒有在教《弟子規》?這個很重要。你說學校都不教。不要忽略我們的影響,現在有一句話是這麼說,「孩子怕老師,老師怕校長,校長怕家長,家長怕小孩」,形成一個微妙的關係。所以學校裡的教學方向跟家長的共識認知有直接相關,家長假如只注重學習成績,那校長就會比較迎合家長這一方面的要求,這樣去做好嗎?孩子的德行不扎,隨著年齡一天一天增長,要想再扎,難度就愈來愈高。

  俗話說,「學如逆水行舟」,現在不教好的,他會學什麼?他會學到壞的。所以德行、孝道不教,所沾染的都是社會一些功利主義、功利色彩。縱使學習成績不錯,背後的動力是什麼?因為考得好的話,可以吃冰淇淋;考得好的話,可以買一台數碼相機,都是物質的動力。所謂「利令智昏」,他所有都是利益,他的德長不出來。所以很多父母忽略了這一點。在現今很多殺害父母的例子當中,動機在哪裡?都是為了金錢,物質享受。我還記得有一個個案,是因為跟父母要一台車子,父母不給,跟同學一起把父母都殺了。後來接受法院審判,很多記者去拍,孩子的臉上找不到一絲一毫的歉意、慚愧,都找不到,還怒目看著那些記者,跟他們說,你們拍什麼拍?有什麼好拍!他的兩個姐姐也在法院之內低頭哭泣。所以孩子只有利害、只有物質化,最後會受傷害的是他最親的人。而當一個孩子真正長了孝心,那他讀書的動力不一樣,不用利誘,不用人家推,因為他知道「親所好,力為具」,他知道要養父母之心,要好好表現以回報父母。所以我們當家長的,現在要有這樣的共識去推動整個學校教育,一同重視德行的培養、德行的一種教誨。那愈多的家長去學校反應,學校就會採取更積極的態度來把德行、德育融入學校教育之中。

  有一個孩子,三、四歲,去上了《弟子規》的課程。我們《弟子規》的課在大陸都是一個禮拜上一次,很多不是學校老師,他們也都利用假日期間義務出來講學,而且進步特別快,因為用心就是專業。剛好這個孩子來上課,上課的過程,我們也會讓其他的同學起來分享一下他在家裡面落實的情況,他們就會提到,我幫母親盛飯,我幫母親洗腳,我幫母親拖地。諸位朋友,用這個「幫」字適不適合?那是應該做的。當然我們不能一下子要求孩子的境界提那麼高,所以幫就不錯了。

  這個孩子聽到別的大哥哥都這麼做,所以他回去以後也興致勃勃,就往浴室的方向走去。可能母子連心,他的媽媽感覺到,他一定是要去端熱水來給她洗腳,就走到他的面前去,把這個端水的臉盆把它藏起來,不讓他拿。這個家長這麼說,剛好跟我討論,我就跟她講,說妳這麼做不正確,妳應該配合老師去成全孩子的孝心,因為孝心要在做當中他才有感受、才有喜悅。這位家長就提到,她說假如讓他端,端翻了怎麼辦?我就對這位母親講,假如翻了更好,為什麼更好?假如他翻了,我們對孩子講,孩子,你年紀這麼小,就懂得孝順父母,媽媽很高興,但是下次端水,如何端才不會翻倒,媽媽現在教你。所以這個翻倒的就是一個機會點,一來成全了他的孝心,二來提升他做事的能力。另外有一個母親,她也讓她的孩子端洗腳水,後來一個禮拜以後,她對我們說,她這個禮拜都是泡冷水腳。她知道孩子回去會做,把瓦斯溫度調最低,等孩子做了一個禮拜,愈來愈熟練,才把溫度怎麼樣?調高。善巧方便。好,我們這節課先上到這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