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九集) 2005/3/19 澳洲雪梨大學 檔名:52-121-0009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做家事對一個孩子的心境還有處事的態度,有很深遠的影響,包含身體會比較健康;有付出才可以體會付出者的辛勞,所以習勞知感恩;再來他也會從小比較勤快,養成習慣。勤勞是治家、致富之根本,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意志力的磨鍊都是在做事的過程當中點滴淬鍊出來,所以多做事意志力就會跟著提升。我們自己回想一下,你的意志力在哪些情況之下磨鍊出來?在常常想放棄又不能夠放棄的狀態慢慢歷練。還有一個因素,常做家事人際關係會好,因為多做事多歷練,多做事做事能力就跟著提升,所以一有能力走到哪都可以幫別人。
我在教書的時候,第一年教自然科,每次下完課,有幾位小孩他們都很主動留下來,就幫我收拾,幫我掃地。當然我們當老師對學生都很愛護、都很平等,不過對這麼懂事的孩子,我們當然會多加照顧,這個不叫偏心,這是人之常情。所以孩子很勤奮,他很有可能在人生過程就有人賞識,就有貴人相助,而往往勤奮的人也比較敏銳,比較好學。諸位朋友,看不看得出來我從小沒什麼幹家事?有沒有看出來?沒有看出來,因為我已經變了。假如六年前可能就露出馬腳,現在看不出來,因為在這六年來主動幹活幫忙,主動歷練。
我要到海口去的時候,我就跟我母親講:母親,妳兒子太好命了,都沒有什麼磨難,沒有什麼鍛鍊,所以要趁年輕多磨,這樣才能成就不足的能力。孟夫子有一段話講「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為什麼要這樣磨鍊?「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要這樣磨鍊,才把他不會的能力可以鍛練出來。我記得在高中念這篇文章,只有一個念頭「我不要當聖賢人」,太苦了,還要餓其體膚,還要挨餓,但是我們這樣的認知誤解了,沒有抓到聖賢人的存心。
後來我到海口去,才深深感受到這一篇文章的意義。它的意義所在,就是當我們人生覺得很多事情應該做,必須做,比方說教育孩子,比方說把我的學生教好,這些事都是應該做,也是我們非常想做的事。假如想做的時候我們卻沒有能力做,那將是人生很大的遺憾、很大的痛苦,所以為什麼要趕快磨鍊?因為一磨鍊,這些能力就能夠備足,就能夠去做這些重要的事。所以當我們是為了要去完成這些重要的事而去磨鍊的時候,那整個心境截然不同。
我記得從澳洲回到台灣,我去接了一個班級,那個班級是全校最難帶的,老師提前退休帶不下去,但是我們是主動去接這個班級。因為我們的歷練愈早,學生的受益愈多,所以要趕快鍛鍊。那剛好又有機會推展中國文化,深怕自己的能力不夠,所以每天確確實實披星戴月,早上很早起來去演講,因為晚上演講完差不多都九點多快十點,有時候還跟家長做一些溝通,回到家裡都快十一點,洗個澡睡覺,一躺下去就怎麼樣?不醒人事,還有人有時間失眠?但是很多朋友就說:蔡老師,你這樣很累。我說:人不怕身累,身累睡七個小時,明天又是一條好漢;最怕心累,那是一種折磨。當我們明明看到這些事很重要,卻沒有能力做,那才是累。所以在海口那幾個月確實有很多歷練,在半年左右講課差不多三百場,結果突然對孟子這一段話有不同的體會,再次讀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這篇文章我批了一句話,叫做「甘之如飴」。當我們很渴望自己能力提升,能夠去利益家庭,利益社會的時候,這些磨鍊你會非常的勇於去面對,非常歡喜去接受。
所以很多朋友都問我,怎麼樣才能夠把課講好,才不會緊張?我就告訴他「先講三百場,就會了」。這句話是楊淑芬老師告訴我的。到海口去,本來我的父親交代我,你去到海口一定要跟在楊老師後面,好好跟楊老師學習,我想說這樣我也比較沒有壓力。結果到了海口,沒有一個禮拜的時間就上了北京,然後到山東拜孔子。推展中國文化一定要跟老夫子行禮,孔老夫子是中國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三孔的墓碑全部都摔壞了,只有三塊沒有壞,那三塊因為太大了,抬不動,不然是全軍覆沒。我們去了孔廟,人山人海;後來又去拜周公廟,一個人也沒有。我們深刻感受為什麼孔廟人山人海,為什麼周公廟一個人都沒有。請問去參觀孔廟的人是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的?是要去深入文化嗎?哪有深入文化尊敬孔夫子的人不尊敬周公的?周公是孔夫子一生最崇敬的人,所以大部分去孔廟的人,可能是怕別人問他說你有沒有去過孔廟?假如說沒有,覺得很丟臉,一定要趕去看一看。所以很多人去旅遊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處買藥,問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對文化的認知很淺。
而且很可惜來自四面八方的中國人,甚至於外國人都到孔廟來參觀,假如這個時候我們所有的解說員都能夠把中國文化講出來,文化就這樣擴展出去了。結果很可惜,這些解說員都是訓練出來的,講法都一樣,對孔夫子有很多地方都曲解了,所以這麼好的機會都喪失了,我們實在覺得很可惜。楊淑芬老師就告訴我,她說:我不能跟你回海口了,你自己回去,我必須設立一個全球性的網站,提供一個平台,讓全世界願意深入文化的人,都可以來這裡好好學習。所以我就自己回到海口去。本來要來躲在楊老師後面,躲了一個禮拜,人算不如天算,就一個人回去了。這個時候突然腦子裡面跑出了一句《論語》的教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我最尊敬的兩個聖哲人,孔明的教誨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我就回到海口去,重頭開始。
楊老師那個時候就說:你什麼都不用想,先講三百場再說。在這個做的過程也時時看到,確確實實「力行近乎仁」,我們真正去做了,才能深刻感受到聖賢教誨對於現在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甚至於每一個企業,都是至關重要,但是卻沒有人講。我們眼睜睜看著孩子的成長出問題,眼睜睜看著那麼多家庭都破碎掉了,很不忍心。所以那一分使命感就在接觸人的過程,在力行過程,不斷喚醒,不斷看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所以才會體會到孟夫子那一段話,確實是甘之如飴。
而我不是不願意磨鍊,我在家裡很少做家事,因為有兩個姐姐,還有媽媽,還有奶奶,所以我要做家事我奶奶一定會過來幫我做。但是後來我到了澳洲淨宗學院,每幾個禮拜要輪流一次做家事,洗這些碗盤,洗這些很大的,我還洗過這麼大的鍋子,你們有沒有洗過?要煮七、八十個人的湯,彎下去刷。我突然在刷鍋子的時候體會到一個人生的道理,人生該幹多少活是注定的,你跑到天涯海角也得幹,所以人要趁年輕多付出,福分晚年就會現前。
剛好有一次在洗碗的時候,盧叔叔從我旁邊走過去,突然停下腳步,搖搖頭: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所以你看有智慧的人,光看你一舉手一投足,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把你有幾兩重稱出來,相不相信?孩子假如很懶惰,絕對遇不到真正的智者的提拔,一眼就把你看穿。所以這些花拳繡腿,只騙得過一些不好的主管,而這些不好的主管,那個公司也待不長久。假如我們的孩子從小非常勤奮,流露出來,一定會讓很多的貴人願意提拔他,這個相當重要。
有一個大學,剛好有一個深圳的學生,深圳報紙報導了這個大學生被學校退學,然後畫了一張漫畫,戴了一個博士帽,然後他母親餵他吃飯。母親餵他吃飯代表在家裡啥事都沒在幹的,所以這個學生到了學校跟這些室友相處,都給人家搞得亂七八糟,然後到老師家裡面去用老師的電腦,吃的東西也掉滿地,學校覺得他的生活能力太差了,把他退學。確實生活習慣會影響到他的與人相處。後來回來以後,為什麼會畫這個漫畫?因為他每次吃飯都必須要母親餵他吃,跟母親是死對頭。
今天一個大學生到了宿舍去,他假如一看到同學在掃地,他馬上主動就去幫忙,給同學的印象很好,自然而然很容易就融入人群當中。假如在家裡什麼事都不幹,同學在那裡打掃,他還在那裡看他的電視,吃他的零食,可能同學的怨氣慢慢積累上來;因為不勞動,一定也不會整理家裡,所以可能弄了東西沒放回原位,又沒學《弟子規》。《弟子規》說「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諸位朋友,置冠服有定位是舉帽子跟衣服,那是不是這兩樣東西放好就好了?那我們學就學呆了。「置冠服,有定位」是代表所有的物品動物歸原,動了這個東西以後,用完一定要擺原來的地方,自己下次用一定找得到;相同的,別人下次用也可以自然就找得到。所以這個習慣養成以後,在團體生活才不會製造別人的困擾跟麻煩。結果他又不勞動又不整理,一定給別人添麻煩,無形當中人家就很討厭跟他在一起,一個孩子在人群當中沒人緣,要事業做得好,那是不可能。
除了在學校,在工作當中,假如一個人從小不做家事,都是要別人侍候,結了婚以後能不能把婚姻經營好?所以有一個朋友他寫了一封信給我,裡面就提到,他有一個同學很優秀,從小不怎麼愛說話,每次下課也不會出去玩,就在那裡讀書,乖乖牌的,雖然很認真讀書,但是跟人溝通的能力很差。每天都是父親送午餐去給她吃,晚上九點多去學校把她接回家,侍候得無微不至。她也很順利考上了前幾個志願,考上師大英文系,出來是要當老師,第一年實習,還沒有實習完就嫁給一個醫生。所以這樣的人生際遇,在一般人來看怎麼樣?真幸福,羨慕得不得了。
諸位朋友,現在人也好,家庭也好,你不要只看外面,在功利主義之下,好看都只有外面,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因為人現在都不強調本質實質,都強調虛榮,你不要只看外面。所以她嫁了以後,因為很懶惰,很少做家事,先生一開始是忍耐,忍到最後受不了,又不會跟婆婆跟家裡的人好好相處,所以先生提出離婚,結果法院判她先生勝訴。所以其間不知道又搞了多少事情,不然為什麼先生會勝訴。她的母親打電話給她女兒的好朋友,希望她的好朋友能夠勸她的女兒,結果在這一段時間之內,父母勸導他的女兒,他女兒都不聽,我行我素。因為你從小都把她做得服服貼貼,已經把她寵壞了。那父親就說道:我什麼事都盡量不讓她做,從小也沒拖過地,沒幹過活,要什麼我給她什麼,我對她這麼好,難道還不夠嗎?
所以人生,很多人終其一生活得不明不白,連錯在哪都不知道,那很可悲也很可憐。所以人不學不知道,人生真的要把很多道理搞清楚,才不會到頭來,人生忙了一場,結果卻不如自己的期望。所以我常說人生叫「忙盲茫」,三個忙。好,我們來看第一個忙,是現在人最常用的,「我好忙」,什麼叫忙?會意字,左邊一個心,右邊一個亡,心死了叫忙,心不敏銳了。你看很多人一忙起來,一回頭,幾個月都過去了。忙了以後進入第二個階段,眼睛看不到身旁人的需要在哪裡,不敏銳了,心雜亂了。所以很多的男人事業很成功,有一天他太太說我要跟你離婚。你為什麼要跟我離婚?還搞不清楚,不明不白,因為看不到身旁人的需要在哪,所以盲了。
很多人忙得連孩子念幾年級都不知道,這樣的家長我遇過。有一個明星,他有一天興高采烈要去接他兒子,結果等半天兒子都沒出來。後來遇到他兒子的老師告訴他,你兒子都念初中了你還來小學等。盲!真的,一般的人會覺得他很成功,事實上身旁的人對他,保證怨聲載道。這樣的人生成功嗎?任何的成就都抵不過家庭的失敗,當曲終人散的時候,內心一片空虛,那些虛榮如夢幻一般。所以家庭的幸福是一個人人生的基石,當他看不到自己的本分,自己應該做的事,到最後人生就會出現很多讓他意想不到的事。當親人都離他而去,他突然會覺得,我人生這麼努力,每天工作那麼久,怎麼得到這樣的結果?他會非常茫然,所以人生絕對不要走到這樣的境地去。
諸位朋友,您在這一、二天當中,應該也聽了一些聖賢教誨,也會深深感受到這些聖哲人很有智慧,所以你在聽課的時候會若有所悟。有沒有人在聽課的時候都想說「這一段誰很需要聽,那一段誰又很需要聽」,有沒有這種情況?你先安下心來自己聽好了。學的道理都是別人要守,我們不用,這樣效果會不好。先修身修好,不要著急,把自己完全弄清楚明白,這個叫「悟」了。但是很可能下完課以後,在回家的路上又會覺得有一些道理似懂非懂,開始有點「霧」,看不清楚。然後到了家裡面,到了公司,又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遇到境界考驗了,就開始誤會聖哲人講的話沒什麼道理,這樣就變悟、霧、誤了。人生不可以忙、盲、茫,學習也不可以悟、霧、誤。要讓這個覺悟保持,學習不可中斷,一天都不可以中斷。我是每天一定讀經,一定聽經,不敢懈怠,不然三日不讀書怎麼樣?面目可憎。
我們剛剛已經把做家事的重要性說到了,所以教育要從小很謹慎,如何有禮貌,如何不懶惰,如何不自私自利,都要從小扎根。我們剛剛也提到如何不說謊,這個謊言也是要從小就要很注意。孩子第一次說謊,偷東西,都會表現在臉上。有一個母親她就看到孩子走進門來臉色很怪異,馬上叫過來,一看書包裡面藏了兩、三個蘋果,就開始問他。一問之下,幾個同學覺得很好玩,拿了水果店的水果,放在書包,趕快跑掉。母親馬上帶著孩子到水果店跟人家道歉,跟人家鞠躬陪禮,然後馬上又把錢付給老闆,這個老闆還說:沒關係,小孩子。這樣對不對?不對。當你是老闆,一同配合這個家長把孩子教好,很重要,不能幫孩子掩過飾非。所以孩子看到母親這樣的態度,也留下慚愧的眼淚,很可能一次就讓他終身不忘。
這是我們《弟子規》裡面有一句教誨,叫「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其實我們真正深入經典,《弟子規》每句話影響太深遠。東西不可以佔為己有,不可以偷,很重要,古代選人才叫「舉孝廉」,為什麼叫舉孝廉?為什麼用孝跟廉來抉擇人才?那有智慧!孝是德行的根本,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所以做人根本在孝;為什麼要廉?廉潔是政治的根本,只要為官者清廉,這個政治風氣就好,為官者貪污整個國家就敗掉了,所以廉潔是能不能把事情做成功的關鍵。太多的公司都因為用到不廉潔的員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基業怎麼樣?毀於一旦,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跟廉。
我們一定要長孩子的廉潔之心,不然人生誘惑這麼多,這個根基不紮牢,人生很難全身而退。我們也看到現在很多的搶案,有的是高學歷的人幹出來的事,父母花了多少的精神,多少的金錢,多少的時間,栽培這個孩子,這個一栽人生就爬不起來;當這些孩子在監獄裡面的時候,他的父母鐵定是傷心欲絕。所以教育,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生,一定要用心教。所以物雖小,絕不可以私藏。另外一個母親帶著她的小女兒到書局去逛,結果逛出來的時候,突然看到小女兒手上拿著一支專門在打開那種日記本的小鑰匙,媽媽就到了收銀台對著這個小姐說:這個我女兒拿的,怎麼辦?小姐說:沒關係,讓她拿去玩吧。母親沒有敏感度,這個小姐也不懂得教孩子,後來這個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母親才警覺到當初沒有教好,因為發現小女孩常常都會拿別人一些小東西回家;因為她不了解,不是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能拿。所以這個每一句一定要好好教,這樣你的孩子保證在社會當中立於不敗之地。
說謊也是如此,我們要慎於開始,從小不能讓他養成這個習慣。說謊是一個結果,原因在哪裡?我們要把它找出來。第一個好玩,第二個逞能,第三個掩過,第四個貪圖利益,第五個大人的影響。小孩有時候覺得很好玩,他看電視裡面這些主持人也會撒謊,底下的人笑成這樣,他還覺得很好玩。小時候常聽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個放羊的孩子,有一天就大喊「狼來了,狼來了」。農夫很純樸,統統都來幫忙他,結果一看,根本沒有狼,大夥也很無奈就離開了。第二次他又說狼來了,狼來了。來了一半的人,一看又沒有。第三次狼真的來了,他大聲的叫,也沒有人願意來幫忙他。所以我們就跟小孩子講,狼真的來了,結果會怎麼樣?小孩子會很有想像力,他就看到那個狼怎麼樣?打開嘴巴,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個是逞能,為了表現自己很能幹,所以撒謊。有一個小孩他的父親開計程車,父親也是非常用心,把他送到一個收費比較貴的幼兒園。結果學校裡面的風氣攀比很嚴重,因為都是達官顯要的孩子。突然那天早上開著車送兒子下車,一個同學走過來,兩個小朋友一起走進學校,剛好這位計程車司機他就沒有馬上開走,就聽著兩個小孩的對話。孩子的同學問他:那個開車的是誰?他的孩子說那是我家裡的僕人。逞能,父親覺得不對勁,隔天就趕快把他辦轉學。
北京有一家很有名幼兒園,確實都是達官顯要的孩子,而且都是獨生子。那一天晚上剛好辦孩子的成果發表會,就有很多表演要讓孩子上台,結果每個家庭不是只有一個家長來觀賞,夫妻來了,有的爺爺、奶奶也來了,還要加一個攝影師也來了,勞師動眾,一大堆人來參加。結果好的位子,好的鏡頭,只有幾個?當然只有二、三個角度,那麼多小孩怎麼擺平?突然看到這些家長為了擠好的位子吵起來,後來動手打起來。所以確確實實人有名有錢而沒有德行會鬧出很多笑話,也不會贏得別人對我們的尊重,更不可能教出好的下一代。所以愛慕虛榮很危險,一定不能讓孩子沾染上,不然這一輩子會過得很空虛。
在宋朝時候有一位名臣司馬光,有一次跟他的姐姐在剝核桃。姐姐離開一下,有一位家裡的傭人走過來對他說:你只要用熱水泡一下就很好剝了。他就用熱水泡了一下,很快把這些青核桃都剝好了。他的姐姐一回來說:你怎麼剝那麼快?你怎麼知道用這個方法?司馬光說:我自己想的。結果剛好父親看到了,聽到了,馬上對他說:一個人有多少能力說多少話,不要逞能,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因為有父親適時的教導,一開始不能讓他再犯第二次,所以司馬光一生謹記父親教誨,司馬光曾經講過「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非常坦蕩,也是因為得力於父親正確的教導。
第三個掩過飾非,做錯了事緊張,怕父母處罰,所以就編理由撒謊。那當然父母處罰不要嚴格得不得了,把孩子嚇得半死,他犯錯都不敢認錯,這樣就太過了;該給與適時的處罰,但是不可以嚴厲到讓孩子犯錯不敢承認。有一次一個孩子把衣架子弄壞了,然後緊張之下就告訴同學說不要跟老師講。剛好老師遠遠的聽到了,馬上過來跟孩子說:《弟子規》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你把這個衣架子弄壞了,你不是故意的,這只是做了個錯事;但是你欺騙老師,不願意跟老師講,這是有心非,就名為惡,惡比錯更嚴重。當場告訴孩子絕對不能夠撒謊,這樣會讓老師、同學再也不信任你。所以這個機會點我們都要掌握好,這是掩過。
再來貪圖利益,就是他撒謊以後會得到好處,他自己覺得。剛好有一個孩子就跟他父親要錢,他說:父親,你給我兩塊錢。他的父親拿了一張兩元的鈔票給他,他接著說:我不要這一張兩塊錢,我要兩張一塊錢。父親覺得很奇怪,他說:不是都一樣嗎?孩子說:不一樣,兩張一塊錢我可以拿兩次到訓導處去,然後說我撿到的,我的操行可以加分,這樣就可以加二十分;拿一張兩塊的,只能加一次。這是一個父親在對這個教育官員講的,而這個教育官員講給我們聽。他搖頭說現在的父母教育敏感度太差了,他的父親還覺得孩子很聰明,這個聰明用錯地方了,用到撒謊去了。所以孩子貪圖利益的時候也有可能撒謊,我們要謹慎。
我有一個朋友,小時候看到人家在吃冰,看了直流口水,忍不住去拿了父親的零錢要去買冰棒。結果買了以後,剛走出商店的門口,正準備要吃,突然看到誰?看到父親,嚇得腿都軟了。父親把他帶回家裡,二話不說,把他綁起來痛打一頓,第一次犯錯父親處罰他,他說以後經過那個放錢的地方都會發抖。後來他到一個公司去上班,因為離鄉背井,所以住在老闆的家裡面,他早上起來幫忙打掃,掃地的過程「怎麼有三百塊」,他撿起來,就拿給老闆娘;過了一陣子「怎麼有五百塊」,又拿去給老闆娘,掃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還掃過上千塊,他每次都沒有任何的貪念,都拿給老闆,拿給老闆娘。在那一家公司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晉升的機會,很多可以去深造的機會,都要有一定的比方說大學畢業,而他的學歷沒有那麼高,老闆都特例讓他去,對他特別照顧。
後來他要離開這個公司,他的老闆幫他送行,請他吃飯,結果他就問了老闆一個問題。他說我有一個疑惑,就是為什麼你們家常常可以撿到錢?結果老闆就笑了,他說你一個外人到我們家裡來,我怎麼知道你的德行怎麼樣,所以這個錢都是我放的。假如其中有一次他把它放在口袋裡,他的人生可能就很難走了,他的信用就毀了,所以德行重要!人生很多的坎坷,很多的誘惑、挑戰,沒有德行很難過關。所以德行一定要從小把它紮好。所以不能貪圖利益去撒謊。
最後是受大人影響。有一部電影叫「手機」,裡面提到,一個大人每天在電話裡面撒謊,平均是二十五次,所以很可能小孩在聽大人講話的當中,就已經受到影響。諸位家長,你們在接電話可不要小看,小孩在旁邊,你講話的態度、語氣、對人的方式,他都在學習。有一個母親接起電話來,然後把電話放下以後,她的兒子就說:媽媽,剛剛是爸爸打來的。他媽媽就說:你怎麼知道?兒子說:因為講話的口氣不一樣。為什麼講話口氣不一樣?跟別人講話「喂,你好」,跟先生講話「有什麼事,幹什麼」。孩子都在影響,要小心。結果她警覺到以後,開始調整態度,剛好那天她先生打電話來,她一看顯示她先生:喂,你好。她先生說對不起,我打錯了。過了沒多久她先生又打來,他說:真的是妳嗎?所以潛移默化,你看我們這個榜樣給孩子什麼心態,所以這個負面教材要減少。
很多時候,可能爸爸在旁邊看報紙,媽媽接電話,然後回答道:我先生不在。孩子在旁邊說:爸爸在旁邊,怎麼會不在。聽都聽蒙了。所以在孩子面前不要撒謊,說實在的,做人根本也不要撒謊,要學會拒絕,那你在學會拒絕當中也給孩子一個好榜樣。所以人生靜下來就會有好方法,除非你不願意靜下來,不願意好好學。這是我們提到教育的兩大主軸,要救失,要慎於始,接下來要長善。
諸位朋友,您覺得一個人一生要有成就必須具備哪些特質?您清楚了,現在就要把這些好的德行趕快給孩子扎根。哪些?孝順,百善孝為先。還有沒有?廉潔,很好,剛剛上課很專心。來,還有沒有?仁慈。再來,勤奮。還有沒有?老實、誠實,有家長就說:我孩子這麼誠實,出去被人家欺負怎麼辦?我就跟他說,你孩子很誠實,他以後就當總裁。大家都不誠實,你要跟誰做生意?當然跟誠實的人做生意,所以只有他誠實,他一定當總裁,社會信用不斷累積,事業當然能成就。我們來思考一下,剛剛那些問題,救失,懶惰、沒禮貌、自私這些不好,假如他有孝心的時候會不會犯這些過失?會不會?不會。所以為什麼孔老夫子說「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從孝道開始教,關鍵。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很有智慧。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孝為百善之首;第二個意思,孝開了百善自然就開,但是孝不開百善開不了,這個關鍵太重要。我們來看一下,「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德有傷,貽親羞」。有德行的人,有孝心的人,絕對不願意做犯法讓父母丟臉的事。再來,他會孝順父母,他也會尊敬別人的父母。因為你「教以孝」,他孝心內化了,他會「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會尊敬所有的父母,因為他了解所有的父母都不簡單。「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當他對自己的兄長、長輩恭敬,他面對別人的兄長、長輩自然就恭敬。所以仁之本在孝,孝一開,仁慈之心也會提起來。有孝心,在家裡會不會啥事都不幹?一定會幫忙分擔,所以勤奮的習慣出來,那誠實才有德行,所以孝開了百善皆開,孝不開德行開不了。
我們來思考一下,假如有一個女子還沒有結婚,這邊還沒結婚的朋友很多,所以接下來這段話你們要注意聽,孝可以讓你選到一個好對象。假如這個男士追求這個女士,三年如一日,女孩子要什麼他絕對使出渾身解數。半夜肚子餓了,打一通電話給他,他二話不說,車子開出去,熱騰騰的食物就端到面前來。禮拜六、禮拜天都帶你去喝咖啡、爬山,但是從來沒有帶過父母去喝咖啡跟爬山。幸好你祖宗有德,他在跟你求婚的時候,你一位長輩是他的鄰居,突然過來告訴你,他對父母不孝,你自己考慮考慮要不要嫁。要不要嫁?你們這麼冷靜,馬上說不要。理智在關鍵時候影響就很大了,為什麼不要?
當一個人面對父母這麼大的恩德他都不會感謝,他人生有一個態度養不成,情義跟恩義的價值觀。好的不學,好的不形成會形成什麼?壞的,所以形成什麼?利害的態度。為什麼使出渾身解數追妳?因為妳年輕貌美,有利可圖,而且家裡面又滿有錢的,所以他分析清楚了,全力以赴。但是利害靠不住,三年以後,你幫他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但是臉上長了好幾條皺紋,他在外面又看到比較漂亮的,從利變什麼?害要怎麼樣?所以重利輕義了,所以離婚率就出現了。好,這一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