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念佛 (第三十九集) 2012/8/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459集) 檔名:29-303-00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四十五頁第一行:
【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讎。破家亡身。不顧前後。】
這段經文,科題我們用的都是經文上的文字,「欲貪亡身」。請看黃念老的集註,「瞋恚愚痴,欲自厚己者,以瞋痴二毒,助長貪心」。貪瞋痴總是連著起來的,一個會帶起另外兩個,同時起作用。「《會疏》曰:三惡相資」,三惡是貪瞋痴,互相資助,這起作用了,「熾發邪欲」,熾是強烈的起了貪瞋的心,「吸引他財,欲積自己。故云欲自厚己也」。見到別人的財,認為有機會可乘,不擇任何手段來奪取,希望這些財物能夠佔為己有,就是有佔有的念頭。殊不知,世間任何一個人,古人今人、中國外國,乃至於整個六道,沒有例外的,全是業力之所感。古人有句話說得很好,說「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古人對這個話深深相信,沒有懷疑,所以在一生當中,他能夠安分守己,度過平平安安的一生。
這一生來幹什麼的?佛講得好,「人生酬業」,過去生中造的業,這一世來受果報的。過去生中造作不善,這一生就得受苦,受苦受難。不能怨天尤人,為什麼?自作自受,真的要清楚、要明白。這個業酬完之後,阿賴耶識業習種子太多了,看臨終的時候哪一個力量最強,最強的力量會牽引你到哪一道去受生,這六道裡頭。六道很複雜,每一道都不簡單,人道,人有多少種,貧富貴賤多少種人。畜生道,畜生有多少種,數不清;餓鬼、地獄、諸天亦如是。不但六道的業我們每個人都具足,就連十法界的業哪個沒有?哪個眾生阿賴耶裡頭沒有佛的種子,統統都有。如果沒有,佛就不能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從這句話裡頭,我們會聽就能聽懂,每一個眾生十法界的種子統統具足。所以對富貴人不必羨慕,為什麼?你也享受過;貧賤人不能輕視,也經歷過。餓鬼、畜生、地獄經歷過。天堂層次不同,四禪天頂,摩醯首羅天王,這是最大的,福報最大的、地位最高的,統領三千大千世界。有沒有做過?有,誰沒有做過!統統都經歷過,這才真正知道佛法可貴,佛法是真正了解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無論壽命長短,皆不可得,真是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聰明的人、有志氣的人,遇到佛法,應當返璞歸真,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究竟圓滿,證究竟的果位,《華嚴經》上稱為妙覺如來。遇到佛法就有這個緣分,特別是淨宗,我們遇到了,這一生不能空過。
我最近聽人說,有附體的傳出消息,勸大家趕緊念佛,說沒有時間了,來不及了。這個話我聽了我清楚,無論災難是真是假,這個提示對我們是有益處的,勸我們要認真,沒有災難也要認真。這是菩提道,菩薩道、成佛之道,能不精進嗎?不精進是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對這個世間還有所貪戀。那我們一定要知道,有絲毫的貪戀,臨終時候就造成障礙,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繼續搞六道。可是一定要記住,繼續搞六道,來生一定不如這一生。你要把事實真相看清楚,兩百年來,佛法跟聖賢的教誨都是走下坡,一代不如一代;換句話說,我們來生縱然得人身、天身,享人天福報,肯定聽不到佛法。這是我們要看清楚的、要看明白的。聞不到佛法就迷惑,迷惑肯定就學壞了,你就不能不造罪業,造罪業多半都是造地獄業。來生福報享盡,地獄業報現前,這日子怎麼過?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就知道佛法難聞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也就是說明我們決定要在這一生成就,不能等待來生;你要想等到來生後世,那不知道等到哪一劫去了,這非常可怕。
我們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無量壽經》上講得很好,這個法門,真正覺悟、回頭,一日、七日都能成功,何況我們不止一日、七日。問題得真幹,真放下,不再有任何留戀,什麼都要放下,來不及了。李老師以前常常教導我們,決定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切放下。現在身體在這個世間,隨緣過日,抓緊時間念佛比什麼都重要。聽經重不重要?信心不真,往生的願不懇切,這句佛號念不下去,聽經很重要。如果沒有這些問題,經就可以不必聽了,一句佛號念到底。經典可以供在佛案上,它是三寶之一,我們念佛拜佛,三寶具足。阿彌陀佛的像代表佛寶,觀音、勢至代表僧寶,佛前供一部《無量壽經》代表法寶,三寶具足,一心稱念,行了,可以了。經幫助我們破迷起信,作用在此地,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也就是幫助我們向上提升。
經上講的,特別是這一段,我們知道這個利害,決定不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就對了。經幫助我們破迷開悟,迷就是痴迷,三毒裡頭它最重。人要不愚痴,他就不可能有貪心,也不可能生瞋恚心,貪瞋於痴有關係。世間人有「欲自厚己」,明白人,這叫愚痴,這個念頭是愚痴。為什麼?你的厚薄是命中注定的,命裡有,決定你會得到,命裡沒有,想任何方法得到都是枉然。為非作歹,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財富,他還能享受,說明他命中有;他命中沒有,這財富會帶給他災禍。我們細心觀察眼前這些事情,天天都在表演,到處都能看到,這不是假的,這叫報應。
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富,他命裡頭的財富已經打對折,打折扣了,他不知道。福報享盡了,惡報就現前。他的惡報什麼時候現前?福報享盡,惡報就現前。有的人在這一世,因為他還有壽命;有的人在來世,他壽命到了,不放也得放下,一樣也帶不走。「唯有業隨身」,跟他一起走的是造的一身業,這個帶走的,業所感的來生的果報。聰明人要重視,重視來生,我們不希望來生再搞六道輪迴,希望來生能夠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最高、最大智慧的選擇。讀這一大段經文,《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持戒念佛,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要學著什麼?學著斷惡修善,這就是持戒念佛。天天念這段經文跟自己對照對照,我還有沒有這些習氣,我今天有沒有造作這些惡業、不善業?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如果真的放下了,這個世間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那恭喜你,你純淨純善,真放下了。
我們接著看下面註解,「欲貪即貪欲、貪惡也」,貪瞋痴這三毒。「《維摩經》曰:身孰為本,欲貪為本」。你怎麼會到這人間來?對人間貪戀、貪愛,這一生緣成熟了,因就是貪。遇到父母,父母跟你過去生中有緣,遇到了,投胎到這個世間,得了人身。「欲海深廣,不知厭足」,欲望,佛用海,大海做比喻,確實你的貪欲比大海要大,比大海還要深。佛說這個話,我們回頭想想,要承認,真的是這樣的,欲海填不滿的。所以,他造極深、極重的罪業。特別是過去生中修大福報的人,他到這個世間來,得的是大富大貴,帝王將相,集人間之富貴,來生?有多少人到三途去了,遇到佛法也不行。唐太宗大家都知道,他是佛門大護法,還是不能避免地獄。想到地獄他心有餘悸,看到他的表情無比的恐怖。經典裡頭有記載,阿羅漢過去曾經墮過地獄,現在提到地獄他還心有餘悸,身上流著血汗,那種恐怖的樣子。我們經歷過,忘掉了,這是業障很深。如果我們有能力,我們修行,修清淨心、修禪定,有阿那含、阿羅漢的功夫,我們六道裡面的事情都能夠記得起來。宿命通,能知道過去、能知道未來。
如果真正覺悟了,會生慚愧心,怎麼會墮到這裡面去?怎麼會有這些行為?沒有一樣不是錯誤的。真像《地藏經》上所說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佛菩薩說的話不假。《會疏》上這幾句話,「欲海深廣,不知厭足」,這個災禍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個六道,「無尊無卑,無富無貧,唯求收積。嘈雜奔波,故云欲貪」。下面這一句,「欲多占有,故曰欲貪多有」,這是貪心最明顯的表示,就是佔有。什麼都想佔有,能佔有得了嗎?不可能!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告訴我們事實真相,無論是物質、精神、自然現象,都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你怎麼佔有?包括我們的身體,還包括我們起心動念。
真正了解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對於一切萬物就真放下,有好,沒有也好,清淨平等心才能現前。清淨平等心是自己的真心,清淨心不染污,平等心裡頭沒有高下。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難,是真難,這不是假的,凡夫之人決定做不到,得於清淨平等,在這上下功夫。清淨就是淡化見思煩惱,平等心是淡化第六意識,就是分別;於一切法不執著,心就清淨,不分別,心就平等。在日常生活當中從這裡用功夫,這叫功夫,功夫是放得下,執著是放不下。人生苦短,愈是到年歲大愈要放下,為什麼?距離無常愈來愈近。放不下,這句佛號念不好,功夫不得力;放下,這佛號就念好了,功夫才得力。為什麼佛號念不好?肯定你有情執,所有一切執著都叫做情執。無論你執著什麼,你放不下的,都給你造成障礙,把這一生往生的機會錯過了。所以,對於一切萬物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好!你清淨平等心就現前,慢慢就會覺悟。清淨、平等都是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了,開悟就是覺。大乘教裡頭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境界現前好,念佛求生淨土生實報莊嚴土。
下面接著說,因利相爭,「因利害相爭,損人肥己」,就是損人利己,「故云利害勝負」。為著利害爭勝負,這造極重的罪業,決定不能幹這個事情,決定要遵守「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才能平平安安的往生極樂世界。有勝負的心不好,有這個念頭去不了極樂世界。於是『結忿成讎』,這是什麼?與人爭利害的人就會有這個業障。有這種業障的人往往自己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他沒有注意到。事情做了,跟人結下冤仇,果報不是在現前的,他不知道。果報如果在現世,那就在他的晚年出現,不然就是來世的事情,真叫冤冤相報。所以,佛在這部經上教導我們,善護三業,他把口業擺在第一。口業是言語,言語當中得罪人是最容易的,而且自己造的真正不知道,他養成的習氣。有些同修我們相處久了知道,知道他的習氣,習氣一樣造業,習氣在臨終一樣產生嚴重障礙。惡的因要除,惡的習氣也不能有。除不善的心容易,改不善的習氣難,真要功夫。養成這些不善的習慣,要時時刻刻警覺、時時刻刻提醒,讀經是提醒。在這個世間,冤仇要化解,決定不能跟人結冤仇,這些全為了往生的時候沒有障礙。
經上講的前後,末後這一句『不顧前後』,「前後」是因果,「前因後果」。《會疏》裡頭說,「前不顧是非」,這種人現在很多,「後不顧譏嫌」。古時候說這句話行,為什麼?古人有羞恥心,現在人沒有了。有羞恥心,不敢明目張膽作惡,怕別人批評;現在沒有了,自己不怕,別人也看成習慣,不是新聞。下面還有個說法,「前不顧明哲昭察,後不顧鬼神冥記」,前是現前,他不在乎。這些有德行、有學問、有智慧的人,這就是明哲,昭是非常明顯,看著他,所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不敢動惡念,不敢為非作歹。現在這一條好像也不存在了,造惡的人沒有任何顧忌。但是後面這一條存在,後是什麼?有鬼神冥冥當中都把你記錄下來,這個沒法子的,正是因果裡面所說的「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惡貫滿盈的時候,你造惡造得太過分,造到你自己不能承受了,果報就現前。
「或亦」,這是另外一個說法,「前不顧過業,後不顧來報」,這一句也是講因果。現前不顧過失、罪業,他都不在乎,別人不敢做他都敢做,逞英雄好漢;後不顧來生報應,甚至於他根本不相信有來生,根本不相信有報應。現在不相信因果的人很多,愈來愈多,為什麼?因為他看到作惡的人那麼多,沒有報應,他沒看到;行善的人也不少,也沒有什麼好的報應。造作一切惡業的人也沒有惡的報應,他不相信了,認為那是宗教講的,那是迷信,那不是事實。災難,災難那是自然災害,與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不相關。這是現代社會絕大部分的人持這樣的一個看法,所以他有膽量,他沒有畏懼。「但求爭勝,不惜兩敗俱傷」,他幹得出來!今天發動戰爭,如果這世界上大國,擁有核武的,他真敢發動,他知道兩敗俱傷他也幹。這什麼樣的人,這是什麼人?糊塗到極點,愚痴到極點。不知道什麼叫地獄,墮落之後,後悔來不及了,他在地獄裡受罪那真叫無量劫。過去所謂殺人、害人的,被殺、受害的人不多,現在用核武、用生化武器,害的人太多太多了。
我們在佛經上看到小三災,小三災裡頭有刀兵劫,就說的是戰爭。經上講得很清楚,戰爭時間多長?七天,七天七夜,這個戰爭。上個世紀,這地球上打了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不算刀兵劫,打了那麼多年。小三災是講只有七天戰爭,我們現在才知道,七天戰爭是核武、生化,這個戰爭要打七天,世界差不多也就毀滅了。一顆核彈就消滅一個城市,現在這個世界上擁有核武的國家有不少,這些核彈、核武統計起來有幾萬枚,足足毀滅地球,我們講毀滅地球的城市,應該這個世界上所有城市全都沒有了,這個真叫三災。
小三災這三災是連著來的,首先是戰爭,戰爭過後是瘟疫,瘟疫之後是飢餓,人活活的餓死。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瘟疫是七個月,現在我們明瞭,核武爆炸的時候,核子的輻射要七個月才能完全消失。這七個月當中,被這些殘留的輻射殺傷、喪命的人很多。七個月之後,有七年七個月飢餓,那是什麼?核彈所炸過的地方草木不生。我在日本長崎、廣島看過的,早年這個地方被核彈炸過。我問當地老百姓,這邊樹木花草現在都長得很好,我第一次去的時候,樹木花草剛剛生,一算時間是八年。也就是戰爭結束之後第八年,我第一次訪問日本,我記得我那一年好像四十九歲。當地人民告訴我,草木最近才長,一算,跟佛經上講的七年七個月七天符合,佛經上是這麼說,地上才會長草。所以,佛經上所說的小三災,原來就是核武、生化戰爭,這是人禍,這不是自然災害,人禍之烈不亞於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佛給我們講過大三災,火災、水災、風災,火災會燒到初禪天,水災可以淹到二禪天,風災可以吹毀三禪天。到四禪就沒有三災了,所以第四禪叫福天,它的福報大,它那個地方沒有三災。
所以,兩敗俱傷是最愚痴的做法,可是要知道這個世間真有其人,明明告訴他這是地獄業,他還是要造,他不造,他說那口氣吞不下去,他不能忍。墮地獄?墮地獄也不在乎。這種人遇到佛,佛也沒辦法救他。「只圖快意,不畏當來罪報。一切不顧,廣行諸惡」。這些現象在現前的社會我們統統都見到,而且知道這個嚴重。這些人從小沒有見到聖賢教育、沒有聽到聖賢教育,你今天給他講善,他完全不能接受,好勝逞強,養成嚴重的習氣,一生作惡不會回頭的。
下面請看第四段「禍福隨身」,請看經文:
【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
我們看念老的集註,這裡都是說我們可以講現代人的過失。『富有慳惜』,吝惜,「下表慳吝過」,有財不肯布施。肯布施的都一些貧窮、生活勉強能過去的,這種人喜歡布施,看到別人遭難,他真還能幫忙,雖然幫忙很有限,他肯幹,他知道苦。富貴人不知道,不知道世間人疾苦,他不肯布施。他布施一定於他有利的,一定他能得到好處,他有條件的,我們看到太多了。我這一次訪問馬來西亞,在那邊有空還是繼續講經,我記得好像講了八個小時。遇到回教的齋戒月,他們在這一個月持戒,太陽出來了就不能吃東西,一直到晚上太陽落山才可以進食。為什麼?目的是讓這些教徒們知道沒有飲食的那種痛苦,叫你自己親身感受,你對於貧困的人才能生憐憫的心,看到之後你會去幫助他們。這個齋戒的用意很深、很廣。
現在的人,特別是生活在都市,一生沒有遇到過苦難。我們這樣的年齡,出生正好遇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戰爭八年。七七事變,戰爭爆發,我十一歲,戰爭結束我十九歲。戰爭當中,逃難、流亡八年,我記得我走了十個省。那個時候全都是步行,偶爾遇到水路,坐小帆船,那最舒服的,多半船靠搖櫓。我們這一生親身感受的那種苦難,離開家鄉,流離失所。不過在那個時候的社會風氣比現在好,人與人有感情,人間有憐憫心。我們這些逃難走到哪裡,當地人都能夠慈悲照顧,現在好像沒有了。那個時代見到陌生人,人都願意幫助你。
我們看註解,「或人富有,但慳惜成性」,小氣、吝嗇,他已經養成這個習慣,『不肯施與』。「施與即布施,不肯以財物給與他人」,愈是有錢愈小氣。「愛欲牢固,故云愛保」,愛是愛惜,保是保護他自己的財富。「貪心深重,故云貪重」。這個習氣不好,這個習氣是餓鬼道的業因,我們學佛的人很清楚,貪心重又小氣,自私自利。『心勞身苦,如是至竟』,這個「竟」就是命終,他這一生,「終生勞苦」。他日子過得並不快樂,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天天想怎麼得到,已經得到的怕失掉,所以日夜操心。「直至壽命終盡」,這就是「如是至竟」。「但所得者,只是獨死獨去,無一隨者」。他對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有警覺,沒有這個概念,一生在造罪業,真正是古德所謂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一生過著貪瞋痴的日子,他哪裡會有快樂?這一生的業報盡了,離開人間,這人世間沒有一樣東西隨著他,沒有一樣東西他能帶得去。
「《嘉祥疏》曰:無一隨者,神識孤遊戲,財留在自界。蓋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也」,沒有一樣能帶走的。古書裡頭記載,范蠡,春秋戰國時代的人,幫助越王勾踐復興自己的國家。對於勾踐之為人,他了解得很透徹,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所以國家恢復之後,他就偷偷離開,改姓名去經商去了,做生意去了。陶朱公,不叫范蠡,叫陶朱公。做生意,他很會做生意,有智慧,沒多久發財了,他把他的財物布施給這些貧窮人。統統布施光了,從小生意再做起,一、二年又發了,發了又布施,在歷史上記載他三聚三散,散財。所以,中國大陸從前供財神范蠡,范蠡是財神。在佛法講有道理,財從哪裡來的?從布施來的,愈施愈多。范蠡這個人很了不起,愈多愈施,他自己不留,不會為財物所累贅,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完全正確。所以范蠡是商人的典型,在佛法裡講,菩薩應化在世間,應以商人而得度者,他就現商人身分而度化之,是這一類的人。
佛陀教導我們,人的一生,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是命。命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所修來的。財富,過去生中修財布施,這一生命裡頭有財;過去生中修法布施,這一生聰明智慧;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這一生得健康長壽,都有因果。不修因,哪裡來的果報?這個道理,沒有學佛我們不知道,沒有人講給我們聽,到學佛之後才明白,還是老師詳細講解才能明瞭。我這是章嘉大師教的,他老人家教我布施,大概是看我命苦,命中沒有財富,還沒有壽命,都短命,只是有一點小聰明、小智慧,所以老師教我修三種布施。那個時候生活真苦,一個人到台灣,人地生疏,找一個小工作勉強維持生活,哪有錢布施?章嘉大師善巧方便,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行不行?還可以,多了就不行。他就教我,你從一毛一塊布施,要常常存布施的心,遇到有的緣、遇到這個機會你就得真幹,盡你的能力去辦,這叫圓滿布施。我們才懂得這個道理。
《了凡四訓》裡面說了一段故事,有個年輕女孩子,到一個寺廟裡頭,她只有兩文錢,我們講兩個銅板,兩文錢,那是她全部的財產,拿出來供養三寶。沒有想到以後她做了王妃,經過這個廟的時候,想到過去在這裡拜過佛,在這裡布施過,而且老和尚還親自給她迴向。這一次經過,帶著黃金很多,以一千兩黃金供養這個道場,小廟。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給她迴向,她感到很奇怪,問老和尚,提起過去的事情。老和尚說過去事情我知道,過去妳雖然貧窮,只有兩文錢供養,但是妳的心很誠懇、真誠,我要不給妳迴向對不起妳。今天妳這一千兩黃金,錢是多了,但是心沒有從前那麼真誠,我讓我徒弟給妳迴向就可以了。這說明什麼?修福不在乎錢多少,在乎你真誠心。所以,真誠功德不可思議。印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這個誠敬在哪裡?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要養成真誠恭敬,你的功德就大,功德大,福報當然大。福報大未必有功德,功德大肯定有大福報。一切法原來是從恭敬當中修得的,這個不能不知道。
人生在世,古大德這兩句話是真誠之語,真理。那就是「萬般將不去」,將是帶,萬般你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你所造的善惡業會帶走,將來這個業因會感受果報。善心善業,這有善報;不善的心、不善的業,那就是不善的果報。「及所感福禍之果,則不相捨離」,就是善惡的業感得善惡的果,這個不相捨離,「故云追命所生」。義寂法師說,「謂善惡因及禍福果,皆追命根所生處也。追者追隨、追逐也。於是後世,或在樂處,或入苦毒。樂處者,三善道;苦毒者,三惡道。苦者痛苦,毒者毒禍。痛苦之極,故云苦毒」。今天,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看到苦毒了,大家看到的比我多,我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不接觸媒體了。也就是說,我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雜誌,這個東西統統都放下,放下有四、五十年了。所以我知道外面的信息很有限。每個星期有善心同修,重要的新聞信息他們節錄下來給我看。所以,外面信息我也知道一些,不甚詳細,知道個大概。信息裡面有很多都是災難,天災人禍都有。現在這個世間,生活在飢餓、飢寒交迫的境界裡頭大有人在。在非洲,每天都有餓死的人,老人、小孩,天天都有,這是苦毒。不必在三惡道看,人間就能看到。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盜習」,習氣「固結」。前面這一段講禍福隨身,現在講習氣不容易斷。請看經文:
【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
這些事情事實真相,現在社會真有,這很可怕。為什麼?造盜這種業,來生得貧窮果報,因為他只有奪取,他不肯布施,他不修因,來生哪來的果報?註解說,「以下正明盜惡」,正是說明盜它的惡。『見善憎謗,不思慕及』,「憎」是憎惡,憎恨、討厭,「謗」是毀謗。「見人之善,無敬慕之心反生憎惡,妄加誹謗,如是之人則無善念與善行」。這樣的人在今天社會很多,如果他現在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財富,那是過去生中所修的善因,在這一生所感的福報,我們能理解。這一生當中,他沒有接觸到聖賢的教誨,沒有接觸到三寶、經教,所以不善的習氣自然養成了。尤其現在的教育,從小孩就教他要競爭,就教他不能夠讓別人。學校裡從讀書就要搶第一名,從小就培養他好勝、好強、競爭,損人利己這種觀念。所以他一生造作不善他沒有感觸,認為這是正常的,做人就應該要這樣,才能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擁有更好的生活。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這一生所享受的富貴,是過去生中善心善行之累積,他不知道。他認為是自己爭來的,自己比別人勝,強過別人,這錯誤的概念。這一生福報享盡了,惡業成熟,果報就到三途去了。
底下一科的經文,「三途輾轉」,人身失掉了,再得人身可不簡單。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小心謹慎,緊緊抓住這一生無比殊勝的因緣,希望在這一生真能有成就。行嗎?答案是肯定的,真行,只要你能放得下。所以關鍵還是能不能放下,能放下的沒有一個不成就,不能放下那就難了。真搞清楚、搞明白,權完全在自己手中,於別人不相干。佛菩薩只能教誨我們,佛對我們的加持、對我們的幫助,依舊是靠自己。自己真的能真誠恭敬,向三寶學習,展開經卷就如同面對著世尊;讀經,世尊在教誨我們,彌陀在教導我們。我們聽懂、聽明白了,依教奉行,這是如來的真實弟子,跟佛才能取得感應道交。感應道交這個道理,今天科學發現了,證明了佛在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一念善,跟一切善起感應;我們一念不善,就跟不善起感應。所以任何一個眾生,無論受什麼業報全是自作自受,這個道理要清楚。
罪業怎麼消、煩惱怎麼斷?這個經上講得太妙了,講得太好了。只要誠誠懇懇、恭恭敬敬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煩惱自然消了,業障也自然不見了。不必想什麼方法去斷它,也不必想什麼方法去消業障,業障跟煩惱自然不見了。這是什麼?這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沒人知道。如果有人知道,誰不念佛?最殊勝的智慧、福報,最大的智慧、福報,最長久的智慧、福報,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你念阿彌陀佛,如果有人問你,你念這一句什麼意思?你就可以告訴他,我念這個是求大智慧、大福報。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修這個因,後頭大智大福就會現前。這個話不是我說的,佛說的。你看,常常念三皈依,「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什麼?就是智慧、福德,足就是圓滿。皈依佛,佛就是智慧圓滿、福德圓滿,我們依照這個修行,我們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智慧圓滿、福報圓滿,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為我們做增上緣,功夫是要自己肯修,真信、真願,老老實實念這一句佛號。要多念,要分秒必爭,我多念一聲,我的福報、智慧就增長一分。真心求福德、求智慧,我這一句佛號就不會間斷。這才真正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老師,對得起祖師大德、諸佛菩薩,他們都在那裡看著。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是不是在修善因?唯有善因才能成就善果。不善的因、不善的習氣一定要斷,一定要跟自己做一個轉變。見人之善,要恭敬、要仰慕、要向他學習,決定不能夠生憎惡。那是什麼?那是嫉妒、傲慢,唯有嫉妒傲慢他才妄加毀謗。這樣的人則無善念與善行,善念是心,他的心不善,他的行為不善。「胸懷之中,常是侵奪之心」,侵是侵犯,奪是奪取,也就是今天所謂的損人利己,他存的是這個心,希望自己超過一切人。底下說得好,「希望唯思損人利己,故云悕望他利,用自供給」。希望別人的利益,我把它奪取過來,我來受用,這是什麼?這是盜心,我們常講的佔別人便宜。別人的好處、別人的財富、別人的利益、別人的功德,我用什麼巧妙方法來奪取,把它變成我自己的,這是盜心。所以修行,在很小很小的地方絕不佔別人絲毫便宜。我們自己要勤於布施,時時刻刻想到我有能力要幫助別人。
三種布施決定得三種利益,這三種利益是大家都想希求的,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素食是屬於無畏布施,我不吃一切眾生肉,跟一切眾生不再結惡緣,培養自己的慈悲心。你的光,外國人叫磁場,中國氣功裡面叫氣場,是柔和的,小動物看到牠不怕你,牠喜歡接近你。人常常有貪瞋痴的意念,意念很強烈,磁場就不好,小動物看到你趕快跑掉。為什麼?你會傷害牠,牠從磁場裡頭可以感受到。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句,「不義之財,得來容易,任性揮霍,頃刻消散。重複盜取,故云消散復取」。這是什麼?你已經養成習慣了,欺負善良,尤其自己有權、有地位,這個時候別人有求於你要辦事,你不合法度,唯利是圖。找到你了,現在很多都是明說的,先談價錢,你供養多少,然後再給你辦事。甚至於你供養了,他不給你辦事,你對他無可奈何,你對他的供養無憑無據,他不在乎你。現在這個社會這樣的人愈來愈多,那我們曉得這個世界愈來愈麻煩。所以學佛完全放下,一心一意專求淨土。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還有壽命不要了,學習瑩珂法師,我要早一點去。佛不來接引,真心想去佛沒有來,那就想到,你的事還沒有做完。什麼事?度眾生的事,護持正法的事,應該就是這兩樣,除這兩樣,沒別的事情。我們好好的把這兩樁事情做好,時節因緣到了,佛就出現。佛一出現,就是我們成熟的時候,該走了,絲毫沒有留戀,什麼時候走都好,沒有一點牽掛,這就成就了。所以,經文講得非常之好,文字不多,講得很透徹。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