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新加坡國立大學講演—喚醒自覺.激發正思  (第一集)  1999/2/11  新加坡國立大學  檔名:21-069-0001

  主席,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

  今天我應國大學佛社的邀請,剛剛聽說他們的學社,今年是成立二十週年紀念。今天給我這個題目也非常適當,我們謹以「自覺、正思」來供養學佛社,供養國大許許多多愛好佛學的同學們。這個題目範圍,可以說包括了整個的佛法。

  學佛,首先要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這是非常的重要。過去我在許多場合曾經介紹過「認識佛教」,佛教是佛陀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正如同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先生在中山大學演講當中所說的,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當時他這個講演,震撼了中國的佛教界。他說的話是真實的,可是現在佛教已經變成了宗教,這也是我們不能否認的事實。佛教為什麼會變成宗教?這裡面的因素很多,歷時至少也有兩百多年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是要學習他的教誨。釋迦牟尼佛,要用今天的觀點來看,他是一位義務的社會教育的工作者,我們用這個角度來看他。他所教導世人的,經典裡面有詳細的記載,他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一生所教導人的是什麼?就是教我們要自覺。

  我們在經論中處處可以看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話是梵文音譯的,也就是世尊畢生教導一切眾生的目標。這一句話是可以翻成華文的,翻譯的人為什麼不翻?這在古時候譯經體例裡面,是所謂的「尊重不翻」。這是佛法教學唯一的目標,這一句話的含義是「無上正等正覺」。佛法教學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目標是「正覺」,也就是自覺;第二個目標,再往上提升叫「正等正覺」;最終極的目標是「無上正等正覺」。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在佛陀教學當中,也相當於現代所謂的學位。現在的學位有三個,學士、碩士、博士。在佛法裡面也是三個學位,你如果完成自覺,就稱為阿羅漢,阿羅漢是佛教裡面最低的一個學位;如果你得到正等正覺,就稱為菩薩,比阿羅漢高一級;如果你得到的是無上正等正覺,在佛法裡面就得到最高的一個學位稱呼,稱為佛陀。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佛教裡面所講的佛陀、菩薩、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任何一個人,他能夠獲得這樣的成就,同時也就獲得這樣的一個稱號。所以佛菩薩不是神仙,佛菩薩是人。佛法裡面所謂的人人皆可以成佛,換句話說,人人皆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覺的反面是迷惑。這是一門很深很大的學問,不但我們要發心去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實證。

  佛所說的經,後人尊稱為「妙法」,妙法並不是專指《妙法蓮華經》,而是泛指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無有一法不妙。古德這種讚歎,並不是隨便說的,而是有充分的理由。因為佛說的經,無論是大部,或者是短篇,乃至於一偈一句,它都有很圓滿的內涵,所謂是「教理行果」,這才稱之為妙法。教是言語文字,言語文字裡面所含的理論,這些理論都能落實在生活當中,讓我們在生活當中,體會到佛的教學理論與方法,是融成一個整體的,這個教學才稱之為妙法。所以佛法不是玄學,不是清談。我們學生也應該有良好的學習態度,來接受佛的教誨。所以古德教導我們,要用「信解行證」,接受佛陀的教誨,才能夠真正入佛的境界,才能真正得到佛陀教學的真實義。

  我們今天發心學佛,有些同學學了不少年,在佛法裡面,究竟你覺悟了多少?多數同學依舊是迷而不覺。佛有無量真實的智慧,有極其善巧的方便,這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高度的智慧、巧妙的方法,幫助我們覺悟。而我們之所以不能覺悟的原因,是學習態度出了問題,也就是說「信解行證」上出了問題。第一個,可能是信心上有問題了,這是難免,也難怪。我們對佛陀認識不清楚,了解不夠透徹,所以很難生起信心。而信心則是第一個條件,佛在經論上常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信心的建立是非常困難的一樁事情。一個人,這一生修學有沒有成就,與你的信心確實是成正比例的,一分信心你有一分成就,十分信心你就有十分成就。如果你抱著懷疑的態度來修學,你就很難有成就了。

  有了信心之後,你才能有正解,所以「信其教,解其理」,對於佛所講的道理,你能夠理解。我們因為沒有信心,所以讀佛經、聽佛經不能理解。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什麼?真實的智慧。你沒有信心,你所生的是妄想分別,妄想分別不能解佛所說之義,開經偈上大家常念到的,「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願是有條件的,是要有清淨的信心,然後才能夠真正聽懂佛所說的。道理明白了,把這些理論落實在生活上,這叫修行。在修行當中,你自然能夠契入佛的境界,那叫證果。也就是你的智慧真正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逐漸通達明白了,這是佛教學的目標。佛經所說的一切法,總而言之,無非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明白這個真相,了解真相,契入真相,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稱他作菩薩;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稱他作凡夫。凡夫跟佛菩薩的差別,就在此地。

  於是我們要問,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人間來,俗話所謂你投胎到人道來了,你有沒有想過,「我在沒有投胎到人間來之前,我是誰?這一個階段的生命終結了,人都要死,死了以後到哪裡去?誰又是我?為什麼會有生死的現象?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事實,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釋迦牟尼佛沒有出世之前,印度有許多古老的宗教家,他們對於六道的情況,都相當清楚,相當的明瞭,所以六道輪迴不是佛首先說出來的。許多人從禪定當中,見到這些事實真相,正所謂是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因為這個原因,釋迦牟尼佛才出現到我們這個世間,降生在當時的印度,為大家解決這個所以然的道理。佛為什麼不出現在中國,而出現在印度?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於是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是怎麼回事情。

  世尊出現在世間,示現成道,第一部所說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而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在這個經典的經題上。這部經分量很大,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想像的,對於理、對於事,說得非常清楚,說得非常的詳細,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是什麼。佛的兩句話,把事實真相完全說清楚、說明白了,他講的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四十九年說了那麼多,實在講,也都是這兩句話的詳細解說而已,這兩句話是總綱領。像我們剛才所問的小問題,我從哪裡來?將來往哪裡去?如果把這個問題再擴大一點,宇宙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何去何從?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的發生?這個範圍就大了。六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佛告訴我們,法界原本是一真,就是《華嚴》經題上講的「大方廣」,而一切眾生在這個境界裡面,生活得非常的幸福,非常的美滿。幸福美滿的生活稱為「佛華嚴」,佛說明了這個事實真相。可是我們今天迷失了大方廣,所以把佛華嚴的生活,也變成了我們現前無比苦難的生活。

  這個原因,佛只用一個字來說明:「迷」,迷失了大方廣。大方廣是自己,大方廣是自覺。真正覺悟了,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所以古時候禪宗大德有所謂「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諸位想想這個意思,這是真正覺悟人所說的話。所以佛才說,因為我們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我,於是產生了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起了很大的作用,把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所以古老印度的宗教,只講到六道。佛說還不止,六道外面還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個法界,是古老印度的宗教家沒有發現的,佛說出來了。這個道理,用現代科學的觀點來說,並不難懂。法界原本是一真,因為眾生迷失自性之後,生起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就把時空轉變成多元次的。我們現在所講的,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乃至於無限維次的空間。科學家也證明,確實有不同空間存在,但是我們沒有法子突破。

  西方古老的預言家,在三千年前,或者是在幾百年前,預言一九九九年這個世界有災難,有一些宗教家說,這是世界末日。他們何以能夠知道,能夠知道幾百年以後的事情,幾千年以後的事情,他的能力從哪來的?實在說,他這個能力是突破時空而來的。如果他能夠生活在四度空間,在五度空間,那對我們人間往後幾百年幾千年發生的事情,他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們明白了,古印度這些宗教家們何以能夠知道六道輪迴的狀況。天道,天不是很單純的,有二十八層天,二十八層天就是二十八種不同維次的空間。往下,有餓鬼道,有地獄道。餓鬼道、地獄道也相當複雜,也是不同維次空間所造成的,怎麼造成的?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造成的。所以只要有禪定的功夫,我們就能夠把一切執著捨棄掉了,心就定下來了,空間的維次就突破了很多層。因為空間維次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你現在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就把時空突破了。

  於是乎才能看到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空間。譬如我們現在一般人看不到四度空間的境界,你能夠突破時空這一關,四度空間的境界你就見到了。也就是說你能夠看到過去,也能看到未來。我們在佛經裡面常常讀到,有些人家親眷屬過世,非常想念,遇到修行人向他請教,我的家親眷屬現在在哪裡?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我們在經上看到,這個阿羅漢入定,出定之後告訴他,你家親眷屬現在在什麼地方,生活狀況怎麼樣。入定就突破時空了,所以他才能看到,他要不入定,他就看不到,這個我們在經上看得很多。由此可知,古印度這些宗教家們都修禪定,他們的定功很深,佛家講的四禪八定,到第八定,他就能夠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很可惜的,他的定功在這個地方止住了,不能突破。阿羅漢比他們聰明,知道這個定功雖然深,但是上面還有,所以他再修成九次第定,突破了這個大關口,六道的大關口,於是發現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聖法界。

  由此可知,佛教我們用什麼方式自覺?用禪定的功夫。我們為什麼不能自覺?為什麼迷了?迷在妄想、分別、執著上。所以我們要想真正自覺,唯有覺才能解決問題。真正的自覺從哪裡做起?放下自己的執著。放下什麼執著?對於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可以說所有一切眾生,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有控制的念頭,這個念頭是錯誤的。對於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也是錯誤的。從哪裡學起?從這裡下手。所以修行,說到關鍵的一句話,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明白了;放下是自己真正做功夫。我們今天迷惑顛倒,很幸運的遇到了佛法,佛教導我們了解六道是怎麼形成的,十法界是怎麼形成的,宇宙萬法怎麼來的,生命怎麼起源的。都搞清楚了,聽明白了,然後接著要做的事情,如何實證,那就是通過修行。修行是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思想行為,這叫修行。

  錯誤的思想裡面頭一個是「身見」,以為這個身是我。諸位想想,六道眾生哪一個眾生不把這個身體看作是我?所以他脫離不了六道輪迴。無論修學什麼法門,即使修禪到第八定,還是沒有辦法脫離輪迴,原因就是把這個身當作我,我相、我見沒有破除,原因在此地。所以佛教人,第一句話是破「我執」,絕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我在哪裡?確實有個真我,我們如果不能放棄這個假我,真我你找不到。佛給我們講法身、般若、解脫,這三種裡面都有。「常樂我淨」叫四淨德。法身裡頭有我,般若裡頭有我,解脫裡頭有我。法身裡面有我的清淨法身,般若裡面有我的圓滿報身,解脫裡面有我的千百億化身,你不入這個境界你不能證得,雖有而不能證得。

  我們明瞭這些事實真相,才知道接受佛教育的重要。也唯有佛教育,才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上實際發生的問題,可以消除一切災難,天災人禍統統可以消除。為什麼我們這樣肯定的相信佛法能做得到?它有理論依據,佛告訴我們「唯識所變」,十法界依正莊嚴唯識所變;又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真理,這個才是事實真相。念佛法門也是建立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念佛的道理就在此地。因為從心想生,我天天想佛,天天念佛,當然就見佛,當然就作佛。你修什麼樣的因,後來必定得什麼樣的果報,因果完全相應。然後才知道自覺之可貴,覺悟了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美滿,我們一般人講的真善美慧,真善美慧的生活,就是佛華嚴的生活。任何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可以得到的,都可以享受的,問題就在乎你自己有沒有真正的覺悟。

  佛為什麼教我們第一個把「我執」放下?因為我執是六道輪迴的根本。原本沒有六道,沒有輪迴,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就是因為有我。唯識經論裡頭所說的,有我這一個錯誤觀念,於是乎就有一大堆的煩惱隨之而起。這煩惱裡面,就是我們一般人常講的「自私自利」。這一句話,可以說把隨著我執而生起的煩惱,全部都包括了。自私自利的思想行為,就造作一切不善業,必定是造作了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情。世間人所說的損人利己,這個話說錯了。損人怎麼會利己?縱然眼前得到一點小利益,可是死後沒有不墮三途果報。所以我們把眼光稍微往遠處一看就知道,損人是害己,不是利己。

  怎樣才能做到利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所以諸佛菩薩在十法界裡面現身,我們看到的,在經上讀到的,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三十二應,《華嚴經》上我們看到的五十三參,隨類化身,隨機演說,無不是利益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才是真正的利益自己,為什麼?眾生就是自己,眾生就是自性,眾生就是法身,眾生就是真如本性。「眾生」這個名詞,含義無限的深廣,不是單單指有情的眾生。「眾生」兩個字的本義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稱之為眾生。由此可知,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現象,皆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統統稱眾生。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眾生」兩個字,包括動物、植物、礦物以及一切自然現象。為什麼說這個就是自己?唯心所現,心是自己。心是能現,眾生是所現;識是能變,眾生是所變。所以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的性識變現出來的相分,覺悟了的人知道「全妄即真」,迷惑的人那是「全真即妄」。

  可是迷悟的受用差別就太大太大了。覺悟的人,他的受用是自在隨緣;迷惑的人,苦惱災難常常不離身。苦樂,實在講是一念之差,一念覺離苦得樂,一念迷苦上加苦,這是佛在一切經裡面告訴我們的,這些都是事實真相。所以明白了之後,要學習佛菩薩,效法佛菩薩,用世間的話來說,捨己為人,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我們對佛的讚歎,讚歎佛是「二足尊」。「足」是圓滿的意思,「二」是講智慧與福報,佛的智慧圓滿,福報也圓滿。我們仔細想想,說佛智慧圓滿,大概我們沒有什麼疑問。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這一切經教,確實是智慧,沒有智慧他怎麼能說得出來,所以我們讀了這些經教,肯定佛有圓滿的智慧。但是說到佛有圓滿的福報,我們就很難理解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過的那種清苦的生活,三衣一缽,這是圓滿的福報嗎?我們現在接受四眾的供養,生活條件比釋迦牟尼佛當時不知道優越多少倍,我們還感覺得沒福報。

  釋迦牟尼佛圓滿的福報從何說起?如果深入一層觀察,我們就覺悟了,釋迦牟尼佛真的有圓滿福報。從哪裡說起?他老人家一生當中,從來沒有以一個惡念頭,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是大福報。一生當中,不要說沒有惡的行為對一切眾生,連念頭都不起,「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這是福。想到這個地方才知道,他的福報圓滿。我們看到他的生活很苦,這是我們凡夫的錯覺。凡夫以為有財富、有地位,享受五欲六塵之樂,認為這個是樂。佛菩薩他們心裡頭那個享受,我們體會不到,他是清淨之樂。在十法界,在六道輪迴,幫助一切眾生,這是成就功德,自己在其中,真正能做到一塵不染,這不是福報是什麼?我們凡夫做不到,凡夫的心是污染的,他的心是清淨的,所以他的那種樂、那種享受,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從很粗淺的地方去觀察,他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貪瞋痴慢,沒有憂慮,沒有牽掛,這才是真正的樂,這才是真正的福報。

  他是天天在做給我們看,福慧二足尊,福慧兩種圓滿的享受,天天在表演,天天在做給我們看,我們看不出來。不但我們看不出來,實在講,世尊當年在世,這些弟子當中,真正能看出來的人也不多。我們在《金剛般若經》裡面,看到須菩提尊者發現了,看出來了,這個很難得。他能看出來,證明他入這個境界,他在這種生活方式裡面得樂了,所以他能說得出來,他能夠讚歎。我們永遠迷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之中,而不自覺。佛告訴我們,覺性是我們本有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說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兩句話給我們奠定了信心。「本有」決定可以恢復,決定可以證得;「本無」決定可以斷掉,可以捨棄,可以放下。為什麼你現在還放不下?你對於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所以你放不下。

  放下,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必要人勸自動就放下;第二種人,雖然他還沒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他對老師有信心,老師教他放下,他就放下,這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我們現在清淨信心沒有,事實真相也沒有搞清楚,要叫我們勉強放下,做不到。這兩種人都非常希有、非常難得,真正搞清楚、搞明白的人是大徹大悟。另外一種人,完全相信老師,善根深厚,《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人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他聽老師的教誨。佛經裡面常常說「根熟眾生」,所謂根熟也就是講這兩種人。這兩種人根熟,他在一生當中必定修行證果。不是這兩種根性,這一生當中要成就很難,很不容易。

  所以我們自己要認真的反省,我們是屬於哪一種人。這兩種都不是,那怎麼辦?有補救的方法,這個補救的方法就是親近善知識。佛陀當年在世,跟著他老人家,天天聽他老人家講經說法薰陶,這個薰習的力量很大。所以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智慧不能現前,長時期的薰陶,可以提前。在中國,我們在《高僧傳》、《居士傳》、《善女人傳》裡面所看到的,有親近善知識十年開悟的,二十年開悟的,三十年開悟的,這都是一生成就的。這種人,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遇到的緣殊勝,所以他的成就也就非常殊勝。過去倓虛法師給我們講,他的一位老學長,諦閑老法師的徒弟,一個作鍋漏匠的出家人,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跟老和尚出家,老和尚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說:「你就好好的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將來准有好處。」他成就了,他念了三年,站著往生,死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他的師父來替他辦後事。死了之後還站三天,他憑什麼?信心清淨,他憑的是這個。諦老法師對他讚歎,不容易!

  在那個時代,哈爾濱極樂寺剛剛建成之後,第一次傳戒,修無法師在那邊往生,預知時至。修無法師沒有念過書,也是不認識字,出家之前他作泥水匠,一生當中只知道念「阿彌陀佛」,其他的都不知道。人老實,老實念,預知時至,無疾而終。這些人都是屬於信心清淨的人,遇到好的老師,對老師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所以他有成就。我們今天親近善知識,最困難的問題,對這個善知識打了許多問號。對善知識有沒有損害?沒有,於他絲毫關係都沒有,傷害的是自己。所以自己信心不具足,不但道業不能成就,看經聽教,也把自己的悟門堵塞了,換句話說,不會開悟。這個道理,大家多想想印光大師講的話,「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這個「誠敬」是對老師。老師是不是開悟的人無關緊要,問題是自己的真誠心,真誠心就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我們學佛,如果你真的是菩薩了,你真的契入境界了,你對於一切眾生,只有唯一的真誠心看待。我們所標榜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一句,任何一句裡面,圓滿包含其他的四句。什麼叫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叫真誠。什麼叫慈悲?「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叫慈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諸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他覺悟了,我們不覺。他怎麼覺悟的?他用這個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是覺悟。而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總是會起分別、起執著。真誠心裡面,諸位要記住,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清淨心裡頭也沒有,平等心裡頭也沒有,正覺心、慈悲心裡頭統統沒有。由此可知,只要你對人、對事、對物還有分別執著,就沒有覺悟。

  我們要想學覺悟,一定要讀誦大乘,要接受大乘經長時間的薰陶。不僅如此,還要把它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生活當中,就是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遵守佛的教誨,依教奉行,這是我們走自覺的路子。念念不要想自己,要想別人、想社會、想一切眾生,奉獻自己,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所需不多,最簡單的生活,最平凡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最健康的生活。佛菩薩不但是這樣教導我們,他們自己以身作則,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使我們有所遵循,知道如何在實際生活當中去學佛。佛法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覺了就是佛法,迷了,天天念佛讀經也是世間法,也不是佛法,迷悟在心不在法。覺悟之後,一切法你就得自在受用,這就是佛華嚴,你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佛華嚴,佛華嚴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完全融合在你現實生活之中,這就是佛法講的證果,你證得了,證得是你真正得到受用。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我們的話題只講到此地。明天我們要談談怎樣落實在現實生活當中。同學們現在都在學校求學,如何作一個學生菩薩?你自覺了,覺悟就是菩薩。你是什麼身分?學生的身分。學生菩薩應當怎樣作法?這裡面你自己得到真實的受用,也能夠幫助別人,啟發別人。所以學佛,第一堂課是最重要的,要把佛法認識清楚,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但是它確實包括了宗教,包括了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學術,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唯有學佛,我們才會真正得到一生的幸福美滿,無論你學的是哪個科系,將來在社會上從事某一種行業,都能夠得到大圓滿。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