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館長往生的啟示  (第二集)  美國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21-042-0002

  諸位同修,時間過得很快,明天我們這個聚會,就要告一個段落了。在這幾天當中,我也接觸了不少的同修,大家在一起閒談起來,多半都感到用功不得力,應該要怎麼個用功法?實在講,能夠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總算是覺悟了,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佛法這兩個字,它的含義就是講,要覺悟一切法;或者說,我們在一切法當中,都能保持著覺悟。明白這個意思,我們才真正知道,學佛無非就是學作一個覺悟的人,學作一個明白人。

  佛菩薩也是人,我們還是人,我們跟佛菩薩,有哪些地方不一樣的?那就是佛菩薩明白,明白一切事理,佛菩薩覺悟,而我們則恰恰相反,我們對於宇宙人生,對自己、對別人、對一切事物,都不覺悟,都不明瞭,差別在此地。必須有人想明白、想覺悟,這才能感得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就是佛法裡所講的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

  佛菩薩教給我們的是些什麼?這一點總得要清楚。甚深的大道,須知就在日用平常。佛法如是,世法也不例外。中國的學術,究其根源,稱之為《易經》。中國古代,六經都是《易經》的註腳而已。「易」是什麼意思?簡易,簡單容易,大道不繁雜。佛教給我們,亦復如是。現在我們看看世法跟佛法,都不簡單。這怎麼回事情?這是被我們眾生搞繁雜了,不是佛法繁雜,是我們把它搞繁雜。這一點,必須要知道。

  為什麼我們把它搞繁雜?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邊。從各個角度去看佛法,於是佛法繁雜了。這也正是應了佛在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很有道理。如果你心裡沒有想,換一句話說,就沒有一切法;你想得愈複雜,諸法也就愈複雜。如果你什麼都不想,那這一切法就很簡單、很單純。諸佛所證得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單純,十法界就不單純了,六道就更繁雜了。這個理與事,我們都要清楚。然後我們才能夠理出一條修學的道路。修是修正,學是學習。說修行,行是我們生活行為,我們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錯誤的思想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修正過來之後,我們學佛菩薩,這叫修學。

  佛菩薩在各行各業,如《華嚴經》所說,其實一切經裡面都講,《華嚴經》講得很明顯,我們很容易看得出來。無論是哪一種生活方式,你從事某一種行業,這些都沒有妨礙。清涼在《華嚴》上告訴我們,「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事事無礙就是任何生活方式,任何工作,都是學佛,都是學菩薩,都是菩薩行。什麼叫菩薩行?這個觀念,我們要搞清楚。菩薩是覺悟的意思,菩薩行就是覺悟的行為。因此,這就超越時空,超越萬法。從日常生活裡面來說,穿衣、吃飯,只要與覺相應,這就是修菩薩行,就是學菩薩道;如果與迷相應,那個就是造業,這個話是真的。六道凡夫哪一個不造業?不但六道造業,四聖法界也造業,不過是他們造的業輕,我們造的業重。這個十法界,愈往下去,造的業就愈重。什麼人真正覺悟了?佛在經論上,也跟我們立了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超越六道輪迴的人,算是覺悟。

  六道是什麼?經上告訴我們,六道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所謂的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品是品類,每一類裡面,數量太多,說之不盡。佛用方便的方法,將這些錯誤歸納。雖然歸納這個頭數,對於初學的人來講,還是嫌煩,於是再把它歸納為十大類,這就好說了。所以見惑就是我們見解的錯誤,我們看錯了;思惑是我們對於一切法想錯了。這個合起來叫見思煩惱。你只要有這些東西,你就出不了六道。換一句話說,起心動念就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上所說的,無不是罪。我們自己要承認,要能夠勇於認錯。一個勇於認錯的人,這個人是好人,這個人有希望。要依其他的宗教裡面講:這個人就得救了。自己有過失,還不肯承認,死不肯承認,這個沒救,不能得救,真是沒救。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敢的認錯。

  我們確確實實,對於事實真相看錯了。第一個看錯的,就是把這個身當做自己,這個說起來,也許很多同修都覺得奇怪,這個身不是我自己,什麼是我自己?哪一個人不把這個身,看做自己?對!凡是六道的眾生,都把這個身看成自己,所以你自己把這個身看成自己,好像這很正常,這個也沒有錯誤,每個人都是這個看法,那我這個看法,怎麼會錯誤?其實真的錯了。因為把這個身看做自己,念念都要為這個身,這個就養成一個大錯特錯。貪瞋痴慢都從這個身見生起來的。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大家最容易覺察到的,貪吃、貪睡,這都是為這個身。世界上的飲食,你貪的口味,誰知道口味?舌,舌頭只有三寸,到咽喉下面,就不知道味道了。你看用多少的心機,就為這三寸舌頭,造多少的罪業!我們中國人在飲食上,比外國人講究多了。實在講,說講究多了,就是比外國人造罪業要造得多了。外國人著重營養,他著重這個身,他為身;我們貪圖口味,為舌;你看看,人家為身,比舌還大得多了。這細細想起來,我們不如外國人。由此可知,這個身見的可怕。

  那身到底是個什麼?大乘佛法裡說得透徹,身是屬於我所有,不是我。「我」跟「我所」要辨別清楚,我是主宰,我所是我附屬的。譬如說,我們穿這個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是我所。我們住的這個房子,房子是我所,你的這些家親眷屬也是我所,是我所擁有的,不是我。同樣一個道理,我們的身是我所。我所是無常的,它不是常住的。再跟諸位說,我是常住的,我是不生不滅的。這個身有生死,我沒有生死,這才是正確的觀念。身這個生死,就跟衣服一樣,衣服穿舊了,你們都把它脫下來,丟掉不要了,再去換一件新衣服。那個舊衣服就是你穿新的時候,它生;穿舊了,穿破了,不要了,它就死。它有生滅相,我沒有生滅相。這個道理,佛過去在《楞嚴經》上講得很詳細。當時波斯匿王在座,波斯匿王是跟釋迦牟尼佛同年,他聽明白了,知道自己原來沒有生死,很歡喜,這個身生死,不是我生死,我是不生不死,他明白這個道理。

  現在我們有了這個身,要能夠好好利用這個身。實在上,身來說,無論是什麼身,我們通常所謂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的身都是我所。就是你成佛了,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是我所,也不是真正的自己。釋迦牟尼佛當年,三千年前出現在這個世間,他老人家一生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八十歲圓寂,「我所」有生有滅,「我」沒有生滅。我們首先要把這個觀念糾正過來,「我」不生不死,「我」不來不去。《中觀論》裡面講的「八不」,「八不」是「我」。不常、不斷、不垢、不淨,誰找到我?諸佛菩薩找到我了,所以他就得自在了。凡夫、二乘、權教菩薩都還沒找到。真正學佛,必須將這些事實真相,雖不能搞得很清楚、很明白,多少要有一點概念。在這個地方建立信心,那就好辦了。所以無論得的是什麼樣的身,佛告訴我們,要利用這個身體,積功累德,不要拿這個身體去造罪業;用這個身體造罪業就錯了。

  這個地方說起來,極其微細,必須要細心地去體會,去觀察。然後善用這個身體跟環境。佛門裡面常講,藉假修真。身跟境界都是假的,都是無常的,佛經裡面講,皆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這個身有生老病死,一切眾生的身有生老病死,我們講就是動物。植物有生住異滅,都是變化無常。礦物、星球有成住壞空,這是佛給我們講萬法無常,萬法皆空。萬法皆空是真的,但是這個裡面有個道理它不空,什麼道理?因果。也許有人問,萬法皆空,為什麼因果不空?因果是不是在萬法之內?沒錯,因果也在萬法之內。因果之不空,是因為因果是一個連續的現象。因裡面有果,果裡面有因,因果循環,所以它不空,是個相續的現象。如果因果空了,那十法界、六道就沒有了。十法界、六道這個現象,這個假象會存在,為什麼會存在?就是因果相續的這個現象,它不中斷,這個裡面是千變萬化,這個是事實的真相。所以佛教給我們,種善因得善果。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有它的因緣果報。《法華經》上說得就更詳細了,《法華經》上跟我們講的「十如是」。那個「如是」就是不空的意思。

  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最低限度,我們要與善法相應,這個不能超越六道輪迴,但是在六道裡面,可以避免惡道,避免惡緣。我們所希求的,人天福報,幸福美滿,確實是可以得到的,不是得不到的。這個是佛教給我們,初學佛法的人,心量見識都不太遠大的人,佛用這個方法教導我們。教導的目的,確實能夠保障社會的安全,穩定、繁榮、興旺。

  佛法這樣好,為什麼今天這個世界這麼樣的亂?諸位細心去觀察,這個社會的動亂,實實在在講,是不學佛之過。這個不學佛,我們把它解釋開來,就是不覺悟的過失。我們說個不學佛,其他的宗教就反抗,你佛教有什麼了不起?他不曉得,佛這個字怎麼講。佛是覺悟的意思,不覺悟的過失,全都迷失了自己,所以對人、對事、對物,產生種種錯誤的見解、思想,引導一些錯誤的行為,招致惡果,這個道理在此地。

  特別要明瞭的,佛法決定不是宗教,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佛法的教學超越宗教,超越種族,超越所有的界線,它是圓融的、大圓滿的。所以經上常講「九界眾生」,這個範圍非常廣大。一切眾生,他的種族不相同,文化不相同,宗教信仰不相同,所隸屬的國家不相同,這一切不相同當中,那個覺悟跟迷是相同的。所以佛法只講覺迷,不講其他。

  菩薩是印度梵語的名詞,意思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翻作「覺有情」,覺悟的眾生就叫菩薩。我們學佛的人,覺悟了叫菩薩;基督教的牧師覺悟了,他也叫菩薩;天主教的神父覺悟了,還叫菩薩。於是我們才真正明瞭,《華嚴經》上講的,五十三位善知識,你看他們的身份,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通通是菩薩。從政的是菩薩,經商的也是菩薩,做工的也是菩薩,無論你幹哪一行,你覺悟了,都叫菩薩。老人覺悟了,稱菩薩;小孩覺悟了,也稱菩薩。這才知道佛法只講覺迷,沒有其他界線。由此可知,一切眾生如果要想破迷開悟,做一個明白人,做一個覺悟的人,那當然要學佛。學佛就是學覺,就是學明白而已。

  佛的經論很多,內容就是說明這一樁事情,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你的思想才可以說純正,你的見解,才可以說沒有錯誤,是正知正見。沒明事實真相,哪來的正知正見?可見得佛不欺騙人,佛所說的話句句真實,我們沒有覺悟。如果我們能信佛所說的話,那就有福報了,這個人就有福了,為什麼?他能信,能信一定能解能行,他就能相應,與事實真相相應。相應就得福,相應就離苦得樂。由此可知,佛法並不難學;難在信解行的相應,相應就是證。古人講的信解行證,相應就是證的意思。

  事實的真相,從事相上來講,總不外乎因緣果報,佛跟我們說明,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一切萬物的關係,因緣很複雜,無量因緣。無量因緣再把它歸納,可以歸納為四種因緣。特別是講到人際上的關係。這四種因緣,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這麼四樁事情。如果緣深的,就變成家親眷屬;緣要是疏的,就變成親戚朋友;再疏遠的,也許就變成陌生人。我們走在外面,每一天遇到許多人,有一些人見面跟你笑笑,跟你打個招呼,善緣;有人見面跟你瞪眼睛,看到你不舒服,惡緣。但是那個緣很疏,見一面走過去就沒有了,可能你一生只跟他見一次面,第二次就遇不到,緣疏,要懂得這個事實真相。那學佛覺悟的人,怎麼處理、處置這些事情?覺悟的人把這一切世緣,把它轉變成法緣。

  你看看佛菩薩他們做的,這個家庭,說實在的話,不是個好地方。家庭是冤冤相報的所在,你們仔細想想看,是個冤冤相報的場所,不是好事情。可是覺悟的人,他把冤冤相報,能把它轉變成道場,這就高明!把親眷轉變成法眷屬,能叫一家人個個覺悟,你自己帶頭幹。

  很多同修,他學佛了,家人不學佛,障難很多,來跟我訴苦。我就告訴他,你學佛不是真的學。他說我怎麼不是真的,我每一天還有功課,一堂都不缺。那個沒有用處,你要是真學,你必定感動你一家人。果然真學,還沒有能感動,那你的功夫不夠。說實在的話,這個世間,大概家庭裡頭最複雜、最難度的,在中國古時候,大舜這一家了,你們念過歷史就曉得。堯、舜、禹、湯,你看舜王的父親、繼母,那真是難度!他完全用自己的德行,經年累月,父母最後還是被感化了。那就是佛菩薩了,佛教雖然那個時候沒有傳到中國,這個舜是佛菩薩,他不迷,他覺,心正,心地清淨,他真的做到了覺正淨。我們佛門,覺正淨就是標準,所以他的行為是標準的菩薩行,標準的菩薩道。我們就這個事理來看,他符合佛法裡面講的菩薩的標準。我們能不能像他這樣做法?

  舜王的做法有原則可循。這個原則,大乘佛法裡頭有,遇逆緣,處逆境。緣是人事上的關係,境是物質環境上的關係,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非常惡劣,他處在這個境界裡面,我們佛門叫逆增上緣。你在這裡面修什麼?你去修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舜就是守住這個原則。真的不見世間過,他沒有看到父母的過失,只看到自己的過失。像六祖所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舜沒有見世間過。見到別人有過失,想到總是自己過失。反過頭來反省,認真的改過自新,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是他真正覺悟的地方。我們學佛,就要從這個地方學。

  堯、舜、禹、湯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他們能,我們為什麼不能?人家做給我們看。現在擺在我們眼前的,我們無論過的是什麼日子,你的生活過得很好,你在順境裡面要修覺正淨;或者說你的生活過得很清苦,你要在苦日子裡面修覺正淨。由此可知,這個世緣對我們來說關係不大,迷悟的關係太大。悟了就有樂趣;迷了,雖富貴,富也不樂。諸位如果很冷靜地觀察這個世間,可能就在你身邊。福報很大,有權勢、有地位、有財富,可是生活過得很苦,富而不樂。也許你看到很貧窮的人,地位很低的人,物質生活相當艱難的人,他過的日子,過得很快樂。能過得很快樂,那是人生真正的享受。所以如其富而不樂,不如貧而樂,他真正懂得享受。

  要能真正離苦得樂,沒有別的,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破、放下。真正能看破、放下,就與事實真相相應了。所以大家要記住,不能夠與情相應,情是感情,與情相應,你造六道輪迴業,這個可怕!你要與覺相應,與理相應,與智相應,與事實真相相應。事實真相,《金剛經》上講得最透徹、最圓滿。事實真相是什麼?「一切法不可得」。《大般若經》上,這一句話說了幾百遍,告訴我們一切法不可得。從根本上講,《金剛經》上講的三心不可得。能得的不可得,萬法緣生,凡是因緣所生法,都沒有自性,都沒有自體,當體皆空,了不可得。外面境界不可得,能得、所得都不可得,所以叫你放下。為什麼?放下,就與事實真相相應了。事實真相是什麼?我們一般人講真理,你跟真理相應,在佛法講是自性,自性不可得,自性有沒有?有!雖有,不可得,你要有個得失的心,你去求自性,就求不到;離開得失的心,自性你就證得了。你就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有一切境界相,十法界依正莊嚴,一真法界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相。自性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可是這個裡頭有個道理,道理是什麼?能所不二,所以他不可得。如果能所是二,那就有能得、有所得,那要講不可得就講不通。因為它能所不二,所以你有能得、所得這個念頭生起來就錯了,就與事實真相相違背了。

  正因為能所不二,所以我們在一切事相當中,要認真努力去做,這個才相應。不可以說能所俱空,那我什麼都不要做了,那你就錯了。你沒有體會它真正的意思,沒有了解事實真相,你只看到一邊,沒有看到另外一邊,你的見解不透徹,你的見解不圓滿,你是偏見,不是圓見。你要見解透徹,無論你做什麼事情,做哪一個行業,你都會做得非常認真負責,會做到盡善盡美,給你同行作一個榜樣。雖然作一個榜樣,做得很好,認真、努力負責去做,又不著相,這才相應。決不可以有一念心,我做了多少好事,佛雖然講積功累德,沒錯!積功累德是事上要做,心上不能有,不能有積功累德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你就錯了。你要問:「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才與諸法實相相應,與能變所變、能所不二相應。這個相應就是你與自性相應,你與法性相應,道理在此地。相應,那你就見性成佛;與法身相應,你就證得清淨法身。證得清淨法身,就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

  由此可知,我們年歲老了,要作老人的榜樣;我們年輕,要作年輕人的榜樣。我們每一天去上班,要作一切上班人的榜樣;你是家庭主婦,應當作家庭主婦的榜樣。這個榜樣就是菩薩,菩薩就是一切眾生的好榜樣。所以無論是什麼樣的生活,無論是什麼樣的身分,他都是菩薩,都給一切眾生作典型、作模範。樣樣事情做得合情、合理、合法,作社會大眾的表率,這就叫學佛、學菩薩。學佛人如果沒有這個念頭,那你到哪裡去學?天天念經,念給泥塑木雕的菩薩聽,那有什麼用處?他才不聽你的,你認為他有靈,你就錯了。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他靈在哪裡?他靈不靈,是看到我們眼看、耳聽,我們有沒有領悟,如果我們六根接觸佛菩薩的境界,我們有所領悟,他就靈了。由此可知,靈不靈是在自己的心,不是在外頭境界。離開自心,無有一法可得。這是大乘經上常常說的,這是真話,不是假的。

  除了我們在生活、工作上,作一切眾生的好樣子之外,還要念佛,一定要示現這個樣子,為什麼?唯有念佛,才能真正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其他的法門雖然好,我們的根性不契合,很難修,不容易成就。唯獨這一門,萬修萬人去。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真正要求往生,不能生病。生病就靠不住了。因為你在臨命終的時候,完全聽別人擺佈。你要曉得,跟你親近的人,善知識少,冤親債主多。他並不是惡意,他善意,善意做了糊塗事,把你往生這個緣打斷了,你說這個糟不糟糕?換一句話說,你要不願意聽人家的擺佈,那你自己要能做得了主,預知時至,不能生病,決定不生病。走的時候,站著走,坐著走,那很自在!我想每一個同修聽到,都很期望,我們將來也能做到。為什麼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你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這個東西是障礙。煩惱障,所知障。

  特別是年歲大的人。今天甘老居士沒來,昨天她來了,我們也很難得碰一次,八十多歲,告訴我,喜歡看書,什麼書都想看,這個很糟糕!我昨天告訴她了,我現在七十一歲,不看書了。你還什麼書都喜歡看,我不看了。看書就是什麼?打閒岔。看書是叫你胡思亂想。不要說世間書看了胡思亂想,看佛經也胡思亂想。這個經上說空,那個經說有,不是胡思亂想嗎?佛經也不要看了,一句阿彌陀佛念下去就好,年歲大了,不幹了,通通放下,這就是書也不能看。年輕人可以看,年輕人你們來日還長,其實說來日長,這也不能定論,所謂是黃泉路上無老少。年輕的看,還情有可原。為什麼要看書?為什麼要講經?是因為你有疑惑,為了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斷疑生信,這才看書。已經相信了,已經不疑惑了,就不必再看;再看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書不能看,不但書不能看,外面人家的話不能聽。聽這些話幹什麼?張家長,李家短,這些人我是非,與自己生死大事通通不相干,只有害處,而沒有利益,所以也不要聽。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是連家親眷屬這種親情也要放下,你才能往生。你在最後這一遭的時候,你這一念不放下,你決定不能往生。這是我們必須要記住的,不要等到臨終的時候再放下,現在就要放下,臨終怕是你放不下。這種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就應當是早一天放下。唯有早一天放下,現在就放下,我們將來往生才有把握,才能夠得大自在。身體不好,你能夠一切放下,身體就好了。佛教給我們一個真理,我們要會用,那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教給我們的。這是無上的珍寶。你要會用,那你真是一生得大福報。

  一切法從心想生,真正明瞭了,那我就專門想佛,你心裡就生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就生佛了,你就作佛去了。口念佛,心裡還想別的,那是打閒岔,沒有用處。你念佛的功夫,全都被破壞了,這個不能不知道。尤其是年歲大的人,不能再幹了,一定要專心,一門深入,絕對不要聽人家說,這一句阿彌陀佛太簡單了,哪有那麼容易成就。如果你聽了這個話,想想他是有道理,我們還要多學幾個法門,那你就錯了。他說那個話,毫無道理。愈是高級的法門,一定是愈簡單。若是頂尖的法門,一定是最容易的法門,他才能夠普度一切眾生。

  你要不相信,大家念過《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佛說,將來佛法通通都滅盡了,這一部經還留在世間一百年,佛說這個話什麼意思?諸位要從這裡去體會。佛法好比是藥物,眾生生了大病,病很多、很嚴重,所有一切藥物都失效了,都救不了了,最後這一句阿彌陀佛還能救,你才知道這個法門的殊勝。這個法門不可思議,能度末世,佛法滅盡那個時候的眾生,那個時候的眾生業障比我們現在又不曉得深重多少倍,都能夠得度,何況我們現在?所以這一生遇到了,決定不能捨棄。

  經論上,祖師大德的著書、開示,他所說的那些話,如果你要看到、聽到了,你仔細觀察,他給什麼人講的,這個要懂得。也就是說,他用的那個藥,是治什麼人的病。那個人的病跟我的病不一樣,我要搞清楚。我們也學善財童子,可以看看,可以聽聽,決定不能學他。善財的高明,就高明在這一招,表演給我們看。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他都可以看,都可以聽,但是還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絕不改變。

  他那個可以看、可以聽,我們要不要學?我們當然要學,但是你可不能學錯了。你要是刻意去學,你就錯了。你也去學參訪,到處去參學,你就錯了。善財童子那個參學,不是這個意思。是什麼意思?是叫你從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你現在活在這個世間,你總不能脫離這個社會,你每一天一定接觸很多人、很多事。五十三參是教給我們這些。你從早到晚,接觸這些人、這些事、這些物,你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應付他們?五十三參用意在此地。你要會用心,那從早到晚,你每一天所接觸的這些人事物,就是五十三參。所以這五十三位善知識,是代表現實的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他代表這些,就是我們從早到晚,天天遇到的。

  你看善財,他們遇到的,正如六祖大師所說的,他的心常生智慧,那就全是善知識了。我們今天從早到晚常生煩惱,全是惡知識了。你要在這裡面學善財童子,怎麼樣能把一切人事物,都變成善知識?讓我們念念增長智慧,這就對了。善財實在講,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本事,他那個本事也就是看破、放下。所謂看破,一切事實真相他都明瞭,他不迷惑,看破了。雖然明瞭之外,他什麼都不學,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那一個法門,連邊都不沾,這叫放下。自始至終,一句佛號。

  我這個念佛法門,我跟諸位曾經說過,當年李老師勸我,我還不能完全接受。真正讓我死心踏地學這個法門,是講《華嚴經》,講到末後這一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無量無邊的法門,到最後總歸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展開就是一切法門,這吉祥雲比丘說得詳細。這一段經文,那個錄音帶很快就會出來,我看到昨天有一些帶子送來,是《文殊菩薩十信章》,這是《四十華嚴》的第一會,末會的第一會。這一會,經文比較長,也很有味道。所以《四十華嚴》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說實實在在的話,就是教給我們,學大乘佛法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樣過日子,怎麼樣工作,怎麼樣完全與大乘相應。所以這四十卷經,不僅僅是重視講解,真正是重視在實踐。我們如何把它做到,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思想行為,你自己就入了佛的法界了。

  可是我們必須抓到這個原則、原理。原理、原則就是《無量壽經》上的經題,這個經題非常圓滿。所以古德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個話講得一點都不錯。經文雖然有廣略不同,《無量壽經》經文少,只有一卷,《華嚴》有八十卷,可是裡面的義理完全相同,不增不減。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華嚴》是淨土的圓滿,淨土是《華嚴》的成就,一樁事情。我們用什麼原則去修?一定用清淨心。清淨心離念,不能有念頭;有念,就不清淨了。所以我們只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不管什麼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讓你的心空,讓你的心無事,那你就最健康了。所以與清淨相應,用清淨心念佛,用清淨心生活,用清淨心工作,就相應了。

  第二平等,平等是不分別,清淨是沒有污染,污染是貪瞋痴慢,起心動念,是非人我,那都是污染,沒有污染。沒有分別,就平等了。一切法當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決定不迷,那你就覺了。所以清淨平等覺,這一句是我們的標準。不但是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標準,也是修學一切大乘法門的標準,無論你學那一宗,你修學哪一個法門,你決定不能離開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我們在講這個經題的時候,跟諸位細說過,這個經題就是三學,就是三寶。三學是戒定慧,離開戒定慧不是佛法,所以不管哪一個法門,哪一個宗派,不能離開戒定慧。

  任何法門,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一入佛門先受三皈依,三皈依是三寶。三寶是覺正淨。清淨是戒學,是僧寶;平等是定學,是法寶;覺是慧學,是佛寶。所以我們依什麼?依清淨平等覺就對了。清淨平等覺,簡而言之,就是覺正淨。清淨是淨,平等是正,佛是覺,覺正淨。生活與覺正淨相應,工作與覺正淨相應。處事待人接物,一切應酬總與覺正淨相應,你叫做學佛,你是真的學佛,你真正過的是覺正淨的生活。覺正淨的生活,就是諸佛菩薩的生活,你已經超凡入聖。如果你不覺、不正、不淨,你過的是六道輪迴的生活,這個差別就在此地。大家要搞清楚,你才曉得《無量壽經》之可貴,佛說一切經都滅掉了,還留《無量壽經》,很有道理。因為一切經的精華,都在《無量壽經》上。不要講這個經文了,經題就足夠了。真正通達明瞭,那他就得度,就超凡入聖了。

  希望我們同修都能夠明瞭,都能夠珍惜,從日常生活點點滴滴都與覺正淨相應。果然與他相應,一定要真的看破,真正放下。如果你有一絲毫的牽掛,還有一絲毫的為自已,就不相應,三個字都沒有了,一條沒有了,三個都沒有了。一條得到了,三個都得到。它是一而三,三而一,不可能說我得一條,那兩條我還沒有;我得到兩條了,還有一條沒有做到,這個都是自己欺騙自己,自己不了解事實真相。明天我們繼續再談談這個問題,希望我們都能在生活當中,得到真實的受用。今天時間到了,謝謝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