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福六度十大願王  (第四集)  2002/10/29  日本高野山本覺院  檔名:21-144-00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

  昨天講到「敦倫盡分」是大道,「閑邪存誠」是大德,這兩句話,它的含義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世出世間的學問,總的來說,就是讓我們了解一切眾生的關係,特別是與自己的關係,然後你才會做人,才能與一切和睦相處,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真正能夠做到宇宙的和諧,這是性德圓滿的流露。人為什麼會造業?就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不知道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尤其不知道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很容易得罪天地鬼神。如果人要跟天地鬼神兩個去鬥,人可以戰勝一時,可以能夠有個十幾年,一、二十年的勝利,戰勝了,但是以後的果報是無量劫的苦楚,佛經裡面講「刀口舐蜜」,這個比喻一點都不錯,蜜很甜,在刀刃上,你用舌頭去舔,甜頭嘗到,舌頭割掉了,不知道自己所惹來的禍害,將來所受的苦報,是以劫數算的。你今天能夠戰勝三、五年,你將來的罪、受罪,恐怕是要三、五劫,甚至三、五十個劫,三、五百個劫,那就看你的居心,你用的是什麼心?心要是非常狠毒,不得了,果報非常淒慘。

  所以「敦倫盡分」,世出世間聖人教導我們,比什麼都重要。「閑邪存誠」這是自己的大德,要真正改過,改過是要懺悔,懺悔是決定不再造作,那叫真懺悔,懺悔之後再造,那個懺悔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世間人修懺悔法不得力,他不曉得原因在什麼地方,他沒有真誠心。所以,把虛偽心轉變成真誠心,這叫真懺悔。

  我們接著看底下這一句:

  【孝慈智願是大行。無上菩提是大果。】

  道德要怎樣落實?諸佛如來教給我們是道德,道德要落實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菩薩慈悲給我們做榜樣、為我們做示範,所以佛經裡頭常常說,諸佛如來所表的是性德,諸菩薩所表的是修德,性修不二,性跟修相應,修跟性相應,性修是一不是二,這才能成就自己的道德。第一個是孝道,道德落實在孝裡面,所以孝稱為道。佛法在中國是以四大菩薩為代表,今天在中國,江澤民主席講三個代表,我們佛法是四個代表,地藏菩薩代表孝,觀音菩薩代表慈,文殊菩薩代表智,普賢菩薩代表願,四個代表,我們要認真努力的學習。

  『孝』這個字,前面跟諸位講得很多,這個字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裡面含的意思深廣無盡,孝上一半是「老」字,下一半是「子」,它的含義就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是一不是二,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是一體。從這上面,我們就想到,這個體是什麼?這體是法身,這個體是宇宙,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確確實實是一體,什麼人證得?法身菩薩證得,諸佛如來證得。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凡夫為什麼稱之為凡夫?凡夫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宇宙的真相,完全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在大乘教裡面來講,真正是胡作妄為。因此,人不能不受教育,眾生不能不受聖賢人的教化,如果不接受教育,他的思想、見解、行為決定是錯誤的,錯誤的思想言行,就會做出錯誤的行業,就會招來不善的果報。

  所以三途地獄是自作自受,不是別人做給你受的。在早年講經,我曾經舉章太炎的例子,講過很多遍。章太炎去參觀地獄,見不到,他才恍然大悟,地獄不是閻羅王建造的,如果是閻羅王建造的,一般人應該可以見到,不是,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你沒有這個業,你見不到地獄,地獄在你面前也見不到。所以《地藏經》上講,地獄只有兩種人能見到,一個是菩薩,一個是造作地獄罪業的人,他去受果報,菩薩到地獄是教化眾生。不是這兩種人,你肯定見不到地獄。所以古往今來,多少大德常常提醒我們「自作自受」,因此我們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決定不可以怨天尤人,自己的業報,怎麼能怪別人!這個只有接受聖賢教誨,明白這些事理,他心是平靜的,心平靜生智慧,這個人就有福報了。

  『慈』,觀世音菩薩所代表的,大慈大悲。「慈」跟我們世俗人講的「愛」,是完全相同的。為什麼佛法不講愛,要講慈?這裡面同中有異,異在哪裡?愛心要是生於智慧的,就叫做「慈」,愛心要是生於感情的,我們就叫它做「愛」。所以愛是無常的、是會變的,今天愛你,明天就恨你了,我們在這個世間看得很多,你看看年輕的男女相愛結婚,沒過幾天,聽說他們離婚了,變化太大。所以世間人講愛,我們聽了一定要覺悟,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它有變化,它是無常的。佛法裡面,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這個愛是真的,永恆不變,所以換一個名稱叫慈悲。「慈」是永恆不變,為什麼?佛菩薩知道盡虛空遍法界剎土眾生是一體,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他這個愛是遍虛空法界,而且永恆不變,即使眾生造五逆十惡的罪業,佛菩薩對他還是慈悲,慈悲沒有減少毫分,這個了不起。

  所以得罪佛菩薩沒有關係。麻煩在哪裡?麻煩在護法神,護法神決定不饒你,因為護法神他不是佛菩薩,多半屬於天神,他七情五欲沒斷,換句話說,他煩惱習氣沒斷,得罪佛法、障礙一切眾生學佛的機緣,果報都是護法神在找你麻煩,絕對與佛菩薩不相干。佛菩薩,說老實話,從來不會起心動念,佛菩薩要起心動念,那他就是凡夫,他就不叫佛菩薩。他在順逆境緣當中不會起心動念,我們常講「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佛菩薩,這是真正覺悟的人。但是護法神可不是這樣的,護法神,你護持佛法他歡喜,他保佑你、擁護你;你要是摧毀佛法,他就來報復你,所以報復是護法神的事情。護法神究竟怎麼作法?佛菩薩也不起心、不動念,隨他去,你要問佛菩薩,佛菩薩一定告訴你:「隨他去吧!」這個理跟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白。在現前這個大時代,這個大時代是講賢劫,賢劫有千佛出世,這是講一個大的時段,釋迦牟尼佛是千佛裡面的第四尊佛,下面第五尊是彌勒菩薩下生示現成佛,總的護法神是韋陀菩薩,韋陀菩薩負責護持賢劫千佛,這是總護法神,護法神的總司令。所以我們道場裡面,沒有不供韋陀尊天菩薩,這是總護法神。而韋陀菩薩護法功德大,所以千佛最後一尊佛是誰?就是韋陀菩薩成佛,最後他成佛了。

  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我們理解他是從自性般若智慧裡面流出來的大愛,不是從別的地方來的,完全與性德相應的這個慈悲,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大愛」,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對於一切眾生的愛護沒有條件的;「同體大悲」,「悲」是憐憫一切眾生,他為什麼憐憫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跟我是同體、是一體的,就像我們這個身,我們哪個地方痛癢了,一定去撫摸,為什麼?同體,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一般人迷失了,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同體,不曉得這個道理,真正明白曉得,這個大慈悲心自自然然就生起來了。

  第三個字是『智』,文殊菩薩代表智。「智」,我們在後面有個簡單的註解,「四攝六度」這是智。在《華嚴經》裡面,文殊菩薩代表十波羅蜜,六度展開就是十度,《華嚴經》的行法(就是修行的方法),是以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跟普賢菩薩的十願,這二十條就是《華嚴》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布施,沒有智慧他不會布施,諸位都曉得,布施是修福,福跟智是不能離開,沒有智慧,他怎麼會修福報?真正有智慧的人,才懂得修福。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是屬於智行,智慧的德行。

  佛告訴我們四攝法,四攝法非常重要,佛自己當年在世,給我們做出表率、做出榜樣,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往來。四攝法的布施跟六度的布施,意思不一樣,六度的布施是講捨、是講放下,布施波羅蜜,「波羅蜜」是究竟圓滿的意思。布施,怎樣才究竟圓滿?把自己的慳貪布施掉了。所以布施的目的是斷慳貪,慳貪是煩惱的根,持戒是斷自己的惡業,忍辱是斷自己的瞋恚,精進是斷自己的懈怠,禪定是斷自己的散亂,般若是斷自己的愚痴,它都有對象的。果然把六種障礙、六大煩惱統統斷掉了,這才叫六度,才成就圓滿的功德。

  六度的事,要落實在對人、對事、對物,那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佛教給我們「四攝」。四攝的「布施」範圍很小,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請客送禮,人與人之間往來,禮尚往來。四攝法,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公共關係法、交際法。人與人之間交際,交際從最小的夫妻,夫妻懂得四攝,彼此能夠行六度四攝,夫妻好合,家庭會興旺,小小的這些禮節不能疏忽,夫妻之間、兄弟之間、朋友之間、親屬之間,年節似乎應當送一點小禮物,常常能在一起聚餐,感情才能夠融洽,誤會才能夠消除。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產生誤會?彼此很少往來,特別是現在的社會非常不善,再有很多人造謠生事,於是產生誤會。如果常常往來,誤會就不會產生了。

  過去我們跟韓館長相處三十年,韓館長最大的智慧、最大的德行,她追蹤謠言,她不是輕易就聽。你在她面前造謠生事,她點點頭:「很好、很 好,你告訴我。」你走了之後,她調查,這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絕對不是聽信,這一招厲害,所以沒有人敢在她面前惹事生非,沒有人敢在她面前造謠,她會追問:「你說哪個人說的?」她會把那個人找來:「是不是你說的?你怎麼說的?」一個一個追,追到最後,然後問你:「你用意在哪裡?你為什麼要造謠生事?」追根到底,所以沒有人敢在她面前造謠。三十年我們和睦相處,道場太平無事,得力於智慧的領導,哪裡會輕易聽信謠言!這是我們要學習的、要懂得的。這些事情天天會遇到、常常會遇到,這個人跟你說「那個不對」,那個人跟你說「這個人不對」,我們聽了,千萬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上當了,你被人欺騙了,聽到之後,若無其事。我追不追?我不追,因為什麼?我不管事、不管人,我追它幹什麼?個人造業個人受報,個人因果個人負責,這是我在講習當中常常講的,我絕對不去調查,我也不去追究。但是他是一個道場負責人,調查追究那是應當的,這是護法,這是真正護持道場,使這個道場能夠得到清淨,是方法。

  「愛語」,這個愛語不是甜言蜜語,真正出自於愛護,所以愛語裡頭有責備、有勸導、有教訓,是真正愛護你,才給你說。不愛護,誰給你講這些話?這些話都不好聽的。不要看這愛語是好聽的,愛語是很不好聽的,但是真正愛護。所以過去誰來教導你?父母。但是,今天作父母也不教兒女了,在從前除父母之外,老師。我這個年齡受到父母教誨教訓、老師教導,我這一生遇到這些老師都是真正的好老師,老師把我們當作比自己親生兒女還看得重,我們對老師感恩戴德,他真教。老師的學生很多,為什麼對別人,老師不能真教?老師也是要看人,你是不是真肯接受?你真肯接受,他真教你;你陽奉陰違,他也就對你客氣,不教你了,為什麼?教你就結冤仇了,你不能接受,那個對你絕對不會有一句責備的話,也就是隨你去了。真正肯接受的,老師就非常嚴厲的教誨。

  我們往年跟李老師十年,我們同學很多,有些同學天天在一起上課,老師對他非常客氣,從來沒有一句重話,但是有幾個同學,老師是有罵、有打,一點都不客氣,那是肯接受教誨,因人而異。不是在老師身邊各個都是好學生、各個都是繼承法脈的,沒有。真正能夠接受老師教誨、續佛慧命,李老師在台中教學三十八年,到他老人家往生,整整三十八年,我跟他十年,聽他講經說法的學生至少五十萬人以上,不會少過五十萬人,跟他,就是常隨弟子、經年累月不離開的,至少也有一千人,真正能有成就的人,三、五個人而已,你才想到不容易,實實在在不容易。為什麼?你要不是百分之百的服從,依教奉行,你學不到真東西。但是百分之百服從的學生,到哪裡去找?「師資之道」可遇不可求,好學生想找個好老師不容易,好老師想找一個好學生更不容易,所以這是多生多劫的緣分,決定不是偶然的。但是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求學的態度,你是不是有真誠心?是不是有恭敬心?真誠恭敬表現在哪裡?不是表現在表面上那種虛偽的,是依教奉行,對老師有信心,老師所講的能夠透徹理解、能夠百分之百的做到,這才是入室弟子,陽奉陰違是假的。

  所以一個好老師在一生當中能有一個傳人,就很不錯了,他就很安慰。有很多人問我,我有沒有傳人?沒有,到今年七十六歲了,一個也沒遇到。李老師在七十歲,我們見面,我遇到他的時候,他老人家七十歲。但是今天我們還是孜孜不倦、認真努力在講學,誰能夠接受?最近這幾年來,從許許多多靈媒透漏的消息:九法界眾生都在聽,人不肯學,鬼神肯學。我們聽到這些訊息非常安慰,所以這些年來,我們用高科技,把自己所學的一點心得貢獻出來,錄音、錄相,留給後人做參考,這就是身邊眼前沒有人,不要緊,遠方有人、後來有人。古時候沒有這些設備,用什麼方法?寫書、著作留給後世,希望後來能夠遇到知音,後來有真正的私淑弟子。像孟子就是孔老夫子的私淑弟子,孟子跟孔子沒見過面,但是孟子是孔子的學生,那就是孔子的著作,他能信、能解、能行,不但能行,後面還能證,這是真正的弟子,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

  至於你是不是真正肯學?完全在自己發心,這樁事情,佛菩薩也幫不上忙,端在自己發真誠心來學習。所以「真信」,必須把佛在經論裡面字字句句要落實、要做到,從哪裡做起?我常講,從《十善業道》做起。《十善業道》,從哪一條做起?古大德常常給我們講,從不妄語始(開始)。你還會妄語、還會欺騙人,全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從不妄語始,開始,這是入德之門、入道之門。

  「利行」,利是利益,所有一切行為對社會、對眾生肯定是有正面的利益,決定沒有負面的。「同事」,是接引眾生的手段、接引眾生的方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隨緣。我們今天接觸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一切都能隨和而不執著,這叫做同事。我們今天到日本,我們的生活起居完全隨順這個道場,這是同事。我跟你是朋友,我決定不要求特殊的招待。人要有嗜好就不能跟人同事,要沒有嗜好能夠隨緣。

  第四個字是『願』,普賢菩薩所代表的。普賢菩薩跟一般大乘菩薩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心量大,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微塵、毛端裡面都容納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的諸佛眾生,在微塵裡面、毛端裡面,這我們沒辦法想像到的。誰能夠契入、去親證?普賢菩薩能,大乘菩薩都沒有這種神通。你想想看,微塵有多少?毛端有多少?世界是重疊的,重重無盡,《華嚴經》上所說的,普賢菩薩的心量等虛空法界。《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菩薩不修普賢行,決定不能夠圓成佛道;證得圓滿的佛果,一定要修普賢行。

  淨宗法門是修普賢行,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從哪裡看出來?《無量壽經》上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淨宗法門跟普賢的關係太密切了。普賢是娑婆世界淨宗初祖,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第一部講《華嚴》,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是淨宗初祖,我們要曉得。修淨土不修普賢行,你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魏默深居士把《普賢行願品》附在三經之後,成為淨土四經,是大有道理在。普賢行就是全部《華嚴》的行門,到末後把全部《華嚴》行門歸納為十個綱領,我們稱之為「十大願王」,實際上這十願,真正的願只有前面這七條,後面三條是迴向。

  第一個「禮敬諸佛」,我們要學。「諸佛」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特別著重在未來佛,未來佛是一切眾生,換句話說,得罪一個眾生就是得罪一尊佛(佛如來)。什麼人能夠修普賢行?一般講法,法身菩薩,他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修普賢行了。我們凡夫努力認真去學,希望能夠接近,希望能夠沾一點邊緣,禮敬的心、禮敬的行,不能不認真去做。「禮敬」,決定是平等的,絕對不分善惡邪正,為什麼?他都是未來佛。但是稱讚就不一樣,「稱讚」是:他的心行與法性相應,稱讚;與法性不相應,不稱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有樣子給我們看,你看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伐蘇蜜多女,他們三個人是代表貪瞋痴,善財童子去參訪,有禮敬沒有讚歎。所以我們在這裡就學到,這個人的言行與佛法經教相應,讚歎!與經教不相應,不讚歎!我們在《華嚴》上學會的。

  「廣修供養」,你看看他用供養,他不用布施,這是以最尊敬的心,對待佛、對待父母跟對待一切眾生平等,一切眾生就如同父母一樣,如同諸佛一樣,所以它這裡沒有布施,只有供養。大乘菩薩裡頭有布施,普賢菩薩沒有布施,普賢菩薩是供養。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這是修福,福慧雙修。如來果地上無量無邊的大福,從哪裡來?從廣修供養來的,尤其是法供養。「懺悔業障」,業障要是不懺悔,你的智慧永遠不開,為什麼?業障障礙你自性般若智慧,業障障礙你的德能相好,所以業障要不能夠剷除,你就沒有辦法明心見性,這是肯定的。

  「隨喜功德」非常重要,為什麼?一切眾生都有嫉妒障礙,隨喜功德是對治嫉妒障礙,眾生愚痴、不知道,看到別人有好事,心裡覺得難過,還在想辦法去障礙他,想辦法去破壞他,他不知道那個罪業不是跟那個修積功德人結的,「這個人做好事情,我看了很不舒服,我把他破壞」,那個罪是不是對這個人的?不是,跟這個人毫不相關。罪從哪裡結的?罪從事,他做這個好事對社會、對眾生有多麼大的影響,罪從這裡結的,他的影響愈大,你的罪就愈重,與那個人毫不相干。所以世間人愚痴到這種極處,不曉得造作罪業之大,佛法裡面結罪,真是結到虛空法界,他不曉得。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講的,兩個比丘講經說法,另外有一些出家人嫉妒障礙,造謠生事,把這個道場破壞,把聽眾都勸離開了,說這個法師破戒。這個道場被毀掉了,造作罪業的人墮無間地獄,與這個法師相不相干?不相干。法師就像《楞嚴經》上所講的「發意圓成」圓滿功德,他發心講這部經,講到中途被人破壞了,這法師的功德是圓滿的,他的心圓滿,他的發心圓滿,他圓滿功德。破壞是什麼?是道場被破壞,眾生得度聞法的機緣被破壞,他的罪是從眾生結的,從道場結的,跟法師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法師,說老實話,佔便宜了,本來他一部經講完,他的功德才圓滿,現在一部經不要講完,功德就圓滿,這對法師來講是好事!講一部經很辛苦,他這一部經要講一個月的話,他講一個星期被人破壞,他一個星期功德就圓滿,對他講是好事,罪跟法師不相干。我們學佛不能不懂這個道理,業障不能不懺悔。

  隨喜功德就大了,隨喜的功德跟法師的功德一樣大。同樣大的時候,隨喜的人最聰明,法師要講一部經,講得好辛苦,功德圓滿,他那個隨喜的心,他把他的功德全部就拿過來,跟他一樣大。這就好像以燈燃燈,法師是一盞燈,我們自己是一盞燈,我這個燈藉他的光,點燃了,光跟他一樣大,我藉他的光點燃了,自己沒有費力氣。這就是覺跟迷,一念覺,修功德實在講很容易;一念迷的時候,那造無量無邊罪業。所以見到人做好事,有力量,幫助他,沒有力量,心裡生歡喜,這個功德大。法師在那裡講經,我不會講,我勸我所認識的人都來聽,這些人聽經的利益,自己都有分,成就自己的功德,就在一念之間。

  「請轉法輪」,是自己有這個智慧、有這個機緣,這個地方沒有人講經說法,邀請法師、大德來講經,這一方冥陽兩利,不但一般人聽經種了善根,縱然不開悟沒有關係,阿賴耶識種善根了,這個地方九法界眾生得利益。講經的道場,法會的道場,決不是有形這幾個人,無形的眾生不知道有多少倍!你沒辦法計算。所以成就道場、讚歎道場,功德說不盡;障礙道場、毀謗道場,剛才說過,佛菩薩不動心,但是護法神,還有許許多多的鬼神,你把他們聞法的機緣破壞了,他那個恨,恨得多深!我們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然後你才會真正懂得修「隨喜功德」,你才會「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就是護持正法,正法常住在世間。這七條是願,普賢菩薩的願,念念不捨。後面三條是迴向,「常隨佛學」是迴向菩提,「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普皆迴向」是迴向法性、是迴向實際,經文常講「迴向實際」,「實際」就是法性,所以後面這三願是迴向。我們限於時間不能做詳細講解,但是這在大經裡頭都有詳細的說明。

  第三句跟諸位報告過了。最後一句『無上菩提』是大果,「無上」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名號,是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我們能夠「修大道、養大德、履大行、證大果」。「佛」是諸佛如來;「祖」是祖師大德;「自行」是真實智慧,不是真實智慧,他不會真正去修行的;「化他」,教化眾生,是大仁、大義。自行化他的大事就圓滿了。所以印祖講的這四句十六個字,也是佛法大總持法門,把整個佛法圓圓滿滿的都包括在其中。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