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四年淨空法師早餐開示—凡夫不知改過  (第二十集)  1994/5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20-018-0020

  出家是大丈夫的事業,「非將相之所能為」。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個「將」,三軍統帥,「相」就是現在的行政院長,這是國家的領導人物,他們都比不上一個出家人。出家人的可貴在哪裡?貴的是徹底的犧牲奉獻,自行化他。如果做不到,那也像古人所說的,「地獄門前僧道多」。因為出家,來生墮落阿鼻地獄,那才叫真正的錯了!這個是我們已經出家的人,以及希望出家的人都要明白的。我們過去在講席當中也多次的提到,世間唯獨出家人這碗飯不好吃,不要以為我們現在吃得很自在,果報是阿鼻地獄,地獄出來之後,是披毛戴角還。

  我們的生活是受在家二眾虔誠恭敬的供養,今天社會上講回饋,我們拿什麼回饋在家二眾?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佛陀在世的時候做給我們看,接受人家一缽飯,當年是托缽,接受人家供養一件衣,這是齋主對我們是財供養,而出家人為他說法,對他是法供養。我們今天有沒有做到?法供養的法,是從清淨心裡面流出來的,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那才是真正的法供養。所以自己沒有實修,就不可能有法供養。自己真正有修、有證,這才是真實的福田,眾生來種福田算是沒有錯,真正種到了。如果自己沒有真修實證,這是假的福田,眾生到這兒種福種錯了。明白這個道理,仔細想想,確確實實出家人這一分職責,確實不是世間將相所能為的。

  那麼大家既然都已經現出家相了,再過幾天就要去受三壇大戒,對於這些道理、這些事實不能不知道,不能沒有警惕。修行,我們淨宗標榜得最清楚、最明白,也最簡單、最容易了解,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認真去做?我們依據淨土五經,把經典裡面的義理講清楚、講明白,依教奉行。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也標榜了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不是口號,是要認真去實行的。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五個科目相不相應?如果不相應,把它改正過來,這叫修行。換句話說,修行就是修正不相應的思想、見解、行為。

  參加戒期去受戒的,你們在這個戒壇當中要認真的去觀察、去學習。出家人的儀規,現在已經見不到了,只有戒壇上還留那麼一點點的形象,這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了。受戒四個星期之中,要聽從戒師父的教導,一切依教奉行。現在你們能夠學到的,可以說是少到不能再少了。過去大陸上傳戒,戒期是五十三天,時間比較長,教的東西比較多;現在時間短,教的東西當然也就減少。認真的學習,還是可以學到一點規矩,學到一點威儀,能夠認真去做,把它保持,再發揚光大,這才不愧為一個佛弟子。

  問的幾個問題,他第一個問的「燃香的意義」。就是這個頭頂上燃香,在出家燒在頭頂上,在家受菩薩戒燒在手臂上。這個燃香是供養三寶、供養一切眾生,這是發願。留下這幾炷香,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已經發了這個願,盡心盡力能夠捨己為人,這是燃香的意義。佛教出家人每天要摸幾次頭,這就不要忘掉我們已經出家了,已經是佛弟子,已經發過這個願了。發願要算數的,不能說發了願不算數;不算數,將來果報就在阿鼻地獄。所以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一定要遵守佛的教導,這個是燃香的意義。佛經裡面說是燃指、燃臂、燃身,所說的都是比喻,並不是叫你真的把手指燃掉了、手臂燃掉了、身體燒掉了。你這個燒掉,發生的是一身的臭味,那怎麼能供養佛菩薩?誰願意聞這個味道?它是表法的,就是犧牲自己,服務眾生。所謂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是這個意思,不是叫你真的燒掉。真正燃香,只有中國佛教,除中國佛教之外,任何佛教裡面都沒有燃香的,你看西藏的喇嘛沒有燃香的,其他國家的佛教也都沒有。但是懂這個意思,不是叫你真的燒。那我們中國這個做法也很好,燃幾炷香在身上的時候,使你念念不忘,時時刻刻能提醒,這個是好。

  他第二個問題問的是「持午」。持午隨意。戒期當中你們自己願意持午就持午,如果覺得體力不夠,晚上必須要吃一點東西,戒壇上也有,也並不是硬性的規定,完全看自己的發心,不要勉強。戒期當中生活很緊張,需要體力才能夠應付得了。所以這個不要充面子,不要求好看,那個心都錯了!那是完全錯誤,已經與佛法相違背了,完全做形式,完全做表面、做好看,邀功,我們中國人所謂說沽名釣譽,這個是很大的罪過。

  這個戒期當中,戒壇裡面所有的功課要認真去做。在我們淨宗修淨土的人來講,這也就是出去參學。我們自己雖然是專修念佛法門,也看看別人怎麼做法,別人怎麼學法。參學並不妨礙自己。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每一個法門、每一個道場都去看看,都去隨喜,跟他們去學學,但是自己這個念佛始終沒有捨棄。所以這個短時期的參學,了解佛門其他道場修學的狀況。戒期當中一定有一次托缽,這個托缽是形式,是紀念佛陀當年僧團的生活。我們雖然不能盡形壽去學習,一生當中有一天學習也很難得。所以這個最大的意義,是紀念世尊在世僧團的生活方式。從前托缽真的是托一缽飯,現在沒有了,現在人家都是供養鈔票給你。這個一定要參加,一定要依照道場的規矩去做,要聽從戒師父的指導,依教奉行。

  戒期當中,至於得戒不得戒,那是另一個問題。這個受了戒之後,如果有志於戒律的,可以在律藏裡面深入去研究。沒有受過戒的,研究律藏是受人譏嫌的,別人譏刺,會說閒話的。你受了戒了,再深入律藏,大家對你不會說閒話,這個是如法的。弘一大師過去在閩南佛學院講演關於戒律的東西有好幾篇,可以做做參考,但是不要批評。六祖告訴我們,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常常批評人絕對不是個好事情。真正修道人是常常檢點自己,不要去看別人,看別人只看好樣子,看好的榜樣。要每天檢點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過失,這叫真正修行。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過失、不知道自己的毛病,那麼你這一天就空過了。菩薩跟凡夫不一樣的地方,菩薩時時刻刻檢點出自己的過失,加以修正;凡夫,可以說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都沒有過失,所以凡夫永遠當凡夫,不知道改過自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