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四年淨空法師早餐開示—普賢行是依文殊智  (第十四集)  1994/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20-018-0014

  學佛最重要的,開經偈裡頭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果把佛法解錯、曲解了,那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行門裡面最殊勝的是普賢行,《華嚴經》上說的,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這就是圓滿成佛。淨土法門裡面就是的修普賢行,《無量壽經》一開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普賢行是什麼樣子?全部《華嚴經》就是說的普賢行,有圓滿的理論,有詳細的方法,五十三參這些佛菩薩表演給我們看。所以普賢行是多采多姿的,包括十法界一切凡聖的生活行為,無一不是普賢行,只要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統統是普賢行。普賢行裡面沒有善惡、沒有邪正、沒有是非,那叫普賢行。凡是還有這些相對的、對立的,都不是普賢行,所以它不能圓滿成就。所以普賢行不是從外面修,是從內心裡面修。

  昨天在講堂裡面講《行願品》,末後講到普賢行,我們就想到近代弘一大師是修普賢行,他的早晚課就是念《行願品》,他能夠體會,他的生活就是普賢行。你看看許多同時代曾經跟他相識,接近他的人,對於弘一大師的描述,你仔細去觀察,那就是普賢行。所以要很細心,深深的去領會,普賢行裡面充滿了定慧。實在說《無量壽經》也就是普賢行,自始至終都是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普賢行的基礎。我們今天所差的,心不清淨,有是非人我,心裡頭有很多標準,有很多等差,這是煩惱的根源,這個就是業障,心不清淨、不平等。諸佛菩薩原理原則不變,原理原則就是清淨平等覺,在處事待人接物方面是千變萬化的,他不是一成不變的,千變萬化。所以菩薩講中道,中道就是千變萬化,唯有中道是最圓滿的。

  昨天有同修來跟我講到放生的事情,我初學佛的時候,講經的時候也常常提倡放生。現在我很少講放生,因為在外國不必放生,外國人都護生。在台灣放生產生了嚴重的流弊,什麼流弊?他去抓!你要不放生,他就不抓,他沒有生意,所以這種放生變成害事,變成造罪業。這個就是所謂是「此一時彼一時」,這個要知道。

  過去我在台中,有一次李老師講經,外面有人抬了兩隻大海龜,擺在慈光圖書館門口,大家看到了,每個人很慷慨的捐出,湊了錢把這個海龜買下來,第二天去放生。好像價錢相當高,在那個時候大概是兩千多塊錢,那時候錢很值錢。過了三、四天,他又抓了兩個來,李老師就宣布大家不要買,從此以後決定不買海龜放生,以後就沒有了。因為你買,價錢又好,他就鼓勵他去抓。

  我有一次參加講堂裡面放生,那天早晨去買鳥,我跟他們一道去開車去,一看到什麼?鳥獸公司,我從前沒聽說過,專門抓鳥來賣給你們放生的。所以我一看到這個,當時我就給那時負責放生的是李國安,我就告訴他,以後不要到這來買。為什麼?鼓勵他去抓,這個不是放生,這個叫造業,說得不好聽,作孽!大錯特錯!去放生不是這個放生法的。是平常家庭主婦上市場去買菜,看到活的,估計牠一定可以能夠活得下去,買來放生。不是叫你做法會、訂日期,大規模的去放生,有的人還打電話通知鳥獸公司,我哪天放生,叫他多抓一點來,這成什麼話!所以台灣佛教徒這些年是造罪業非常深重,不知道,以為自己做了功德、做了好事。出錢蓋廟,廟裡不能弘法,裡面明爭暗鬥、爭權奪利,這種錢拿去叫出家人造業,這有罪過,哪有功德?所以沒有智慧怎麼行!

  普賢行是依文殊智,換句話說,文殊的智慧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就是普賢行,文殊跟普賢是一體的兩面;一個是「智」,一個是「行」,你把它分開成兩個,你錯了!大勢至跟觀音菩薩也是一個人,大勢至菩薩代表理智,觀世音菩薩代表大行。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佛教徒天天在作孽,他不曉得,他以為他在修功德,冤枉!所以我說的話不假,是曲解如來實義、誤解如來真實義,自以為是。

  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自己的事情,把錢送到我們這裡來叫我們替他做,實在講不如他自己做。你自己實在有不方便的地方,或者工作太繁忙沒有時間,在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我們可以代做,可以幫助你的。你自己可以做的時候,為什麼要委託別人?什麼叫好事?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那就是好事。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這個就跟大夫診斷病人一樣,現在這個社會病在哪裡,找出這個病因,對症下藥,這就是善事。所以放生是好事,到鳥獸公司放生是惡事,這不是好事。二十年前的放生是好事,沒有人故意抓來放生的,沒有!從有了故意去抓來放生,這放生就變成惡事,這千變萬化,不能不了解。包括我們日常生活、生活起居都一樣,都是在千變萬化之中,你看不清楚、聽不明白,胡思亂想,自以為是,造業!

  怎樣才會看清楚?心清淨、心平等,心裡覺而不迷就看清楚了。所以清淨平等覺是普賢行的根基。做善事不容易,修福也不容易,沒有福報的人修不到福,他修的都是罪業。沒有善根的人沒有辦法積善,所以修善還得有善根,修福還得有福報。聽經不能解義,而把這個意思聽錯的人很多,真正聽明白,真正有領悟的人並不多見。一百個人聽經當中,能有三、五個真正領悟,那就很了不起了。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個非常複雜的社會,我們自己稍稍不能把持,就會走向偏差,就免不了要墮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