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四十二集) 2003/6/2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42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的「讚佛偈」。繫念法事一共分三時,三時都有念佛,它是以誦經、念佛為主,當中夾雜的開示是時時刻刻提醒。這個讚佛偈八句是我們常常念的,大家都念得很熟,意思都很明顯,我們略略的介紹一下。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我們兩句、兩句來講。第一句是讚歎阿彌陀佛的身相,真金紫磨色身,身好。讚佛就是讚自己,因為我們每個念佛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相好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極樂世界是真正平等世界,諸位在四十八願裡面能看到。阿彌陀佛發這個大願,他國土裡面的眾生,如果不是跟他一樣,他就誓不成佛。他現在成佛已經十劫,可見得他的願,願願都圓滿、都落實了。因此我們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身體、相好一定跟佛相同。所以,看佛的相好,就是我們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相好。讀了這些讚頌,怎麼能不動心?動心是發願,應當往生,應當生彼國土。
第二句『相好光明無等倫』。不是像我們這個世間常常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在經上也常說,這個身叫「劣應身」。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現在說我們地球上的人,認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世間貴相,富貴之相、福德之相,真正到究竟圓滿了,佛就做這樣的示現。真正的相好,我們這個世間人想像不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報身如來,身有無量相,不是三十二相;相有無量好,不止八十種好,相跟好都是無量無盡的。
「相好」是自己修行圓滿的果報。「光明」,我們可以說是接引眾生、教化眾生的果報,因圓果滿。「無等倫」是沒有能夠跟他相等,沒有能夠跟他相比的。哪些人?一切菩薩,菩薩以下就不要說了。法身菩薩、地上菩薩、等覺大士都不能跟佛相比,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是不可思議。下面兩句是略舉兩種相好,讓我們從相好裡面體會到不可思議。
【白毫宛轉五須彌。】
『白毫』是佛眉間有根毫毛。佛跟我們說的,這個毫相是八楞,中間是空的,是透明的。這根白毫很長,盤旋在一起,在佛的眉頂上好像一個珠子一樣。它不是珠子,是一根白毫盤旋在一起。這是屬於三十二相之一,但是我們世間三十二相不能跟它比。這根白毫盤得多大?五座須彌山。那麼你就想想佛的相多大!須彌山是娑婆世界最高的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地球叫南贍部洲,是須彌山周邊的一個小星球。須彌山不在我們地球上,有很多人認為須彌山是喜馬拉雅山,這是我們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喜馬拉雅山,要是這個白毫有五座喜馬拉雅山那麼樣的大,也不得了了。那釋迦牟尼佛的頭至少也有地球這麼大,你說他那個身相有多大?不可思議!我們沒辦法想像。
須彌山不在我們地球上,日月是圍繞須彌山轉的,我們今天曉得太陽、月亮不是繞喜馬拉雅山轉。繞什麼?繞銀河系,現在科學家說得很清楚。由此可知,黃念祖老居士講,一個銀河系實際上是佛經上講的一個單位世界。須彌山在哪裡?須彌山在銀河系的當中。那有多大?說老實話,比我們太陽系要大出很多倍,佛的白毫相就這麼大。我們想想佛的頭部,這個頭有多大?至少是一個銀河系那麼大。那他的身相,你怎麼樣想都想不到。
【紺目澄清四大海。】
這是舉佛的眼睛。佛的眼睛多大?像海洋一樣,那麼大。這是從比喻上說,讓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佛的身相偉大不可思議,然後你再去想想西方極樂世界有多大。極樂世界的人都是這麼高大,那個世界上的人沒有法子計算。世尊在經典上跟我們介紹,只舉出一類,阿羅漢,沒有法子計算,只能夠說「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無量無邊個阿僧祇,「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菩薩眾之外還有人天眾,凡聖同居土裡頭,從十方世界來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那麼這個世界有多大?不可思議。
我們這個地球要放到西方極樂世界,看不見了。地球都看不見了,何況我們地球上的人?大概變成微生物,恐怕在高倍顯微鏡裡面都看不到,人太渺小了。可是佛在大乘經裡面常常提示我們,心性之中沒有大小,小中可以現大,大中可以現小,這是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上所說的,沒大小。所以微塵裡面有世界,普賢菩薩常常進去。微塵裡面的世界不小,那個感官跟我們這個大宇宙一樣,沒有兩樣;微塵沒有放大,世界沒有縮小。
一個微塵是不是一個世界?不止。無量無邊世界在一微塵裡頭,這不可思議。為什麼?微塵裡面有世界,世界裡頭還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世界。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真相,世界是重重無盡的,可以說是無盡的重疊,沒有大小。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佛經上常常說,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裡頭沒有理由的,本來就是這樣的,法性就是這樣的。諸佛菩薩教導我們,教導我們目的不是別的,教導我們明心見性,契入這個境界,這是大圓滿。所以這八句偈我們常常念,這裡面的境界真正不可思議。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這兩句是講光明。前面兩句是講相好,白毫、紺目都是講相好,舉一個例子來說。光明也舉個例子,『光中化佛無數億』。一佛就是一切佛,一切佛就是一佛。如果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會懷疑,佛那麼多,你為什麼只親近阿彌陀佛,不親近別的佛?那麼多佛的名號,為什麼偏偏念阿彌陀佛,不念別的佛?這個疑問你就沒有了。為什麼?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為什麼不念釋迦牟尼佛,去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不念其餘的諸佛?其餘一切諸佛都教我們念阿彌陀佛,那我們就順從;順從就是孝順,順從就是尊師。
遵從老師的教誨一定有好處。什麼樣的好處?現在可以不必問,到極樂世界去之後,你就完全明白了。正如同《法華經》上三車比喻一樣,那是比喻什麼?逗機。《法華經》把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比喻作火宅,佛好像是個大長者,這裡面所有一切眾生是他的兒女。房子起火了,小孩不懂事還在那邊玩耍,叫他出去他又不肯出去。於是乎這個做父親的人知道這些小孩的愛好、他的喜歡:我在門口放了很多玩具,有羊車、有鹿車、有馬車,出門,你們喜歡玩什麼就玩什麼。這些小孩聽到,一窩蜂都出去了。出去之後,沒有羊車,也沒有鹿車,只有馬車,馬車叫大白牛車(大白牛車是馬車),比喻作大乘。出了火宅之後統統給你大乘,平等待遇,這才真正生大歡喜心,給你最好的。
所以,阿彌陀佛佛光當中,白毫放光,「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變化這個幹什麼?到十方世界普度眾生。這些佛、這些菩薩在十方世界,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像大家常常念《普門品》,《普門品》裡面所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就現菩薩身;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就現聲聞身;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就現宰官身;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就現童男童女身。他什麼身相都現。在哪裡?就在我們社會上。
我們從早到晚接觸到許多人,說不定裡面就有佛菩薩示現在其中。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他也不說出他的身分,我們怎麼知道?實際上,阿彌陀佛變化的,就是阿彌陀佛,不是別人!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好像有幾個身分暴露了。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我們想大概也是光中化佛,光中化的菩薩。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的,祖師這種身分出現的。聽說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另外就是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干和尚,是阿彌陀佛化身的。這是幾個暴露身分的,沒有暴露身分的那不曉得有多少。
因此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禮敬諸佛,這有道理。你瞧不起的那個人,說不定那個人是佛菩薩化身來的,你要知道了他的身分,不覺得非常遺憾嗎?你看我當面見到佛,錯過了,我還沒瞧得起他。所以我們的心要生平等心、恭敬心,禮敬諸佛。何況這一切眾生裡頭,確確實實有很多很多佛菩薩化身。
【四十八願度眾生。】
這是講的願心。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度眾生。古大德當中,有人專門提倡本願念佛。古人的提倡沒錯,現在人誤會了,以為本願就是第十八願,這個他不知道。中峰禪師說得很清楚,我們在後面開示會讀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一願,就是一個本願。每一願裡面必定包括其他的四十七願,缺少一願,他這一願就不圓滿,就有欠缺。願願都互相融攝,任何一願都是圓圓滿滿具足四十八願,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所以本願念佛是完全遵守四十八願,不是在四十八願裡面選一願,不是的。如果只選一願,其他四十七願都沒有了,這一願不能成立。這個道理一定要清楚,千萬不能誤會,你要是誤會了,你這一生就白修了,不能往生。
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我們詳細觀察現代人的根機,我們重新將早晚課讀誦的這些經文儀規,稍稍加了一點修改,為什麼?適合於現代人。早晚課是從前古大德所編的,適合於那個時代的人。現代的社會,現代人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跟從前人不一樣,所以朝暮二課裡面誦經的課文,不能不加以修訂。所以我們早課讀誦的經文,不讀楞嚴咒,楞嚴咒、十小咒都不念了。你要問為什麼?我們前面剛剛講過,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這一句阿彌陀佛的洪名,它的功德利益超過往生咒,超過一切神咒,超過一切大乘諸功德法。在這個時期,業障、煩惱、災難這麼嚴重,用其他的方法不能救,只有六字洪名能救。這個話不是我說的,蓮池大師說過,蕅益大師說過,更早慈雲灌頂法師說過(他是乾隆時間的人)。我在《觀無量壽經直指》(他的註解名叫《直指》,《觀經直指》),我在裡頭讀過,他是講消業障。這個世間最嚴重的業障,所有的經咒懺法統統都不能夠消,最後還有一個方法,持名念佛能消業障。那就說明持名念佛的功德是無比的超勝,沒有一個法門能夠相比,真的是「無等倫」。
這個『四十八願度眾生』就是信願持名,願就是四十八願,這是淨宗的核心,淨宗法門都依四十八願。諸位細心去觀察,一部《無量壽經》講的是什麼?從頭到尾就是講四十八願。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麼?就是講的《大乘無量壽經》。由此可知,《無量壽經》是四十八願之註解、講解,《華嚴經》是四十八願詳細的講解,不可思議。我們要相信四十八願,願願沒有疑惑,信受奉行,把彌陀四十八願變成我們自己的本願,我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怎麼不能往生!跟阿彌陀佛志同道合。後面一句是講果德:
【九品咸令登彼岸。】
為什麼有九品?你學習的功夫、成績有差異,功夫高的人品位就高,功夫次一等的人品位就差一點,就是這個道理。早年,我想有不少同學都還能夠記得,在美國有一位上師向大家說帶業不能往生,消業才能往生。帶業往生,他們發動一些同學們查《大藏經》,查不到「帶業往生」這句話,所以肯定帶業不能往生,要消業才能往生。這個事情震撼了全世界念佛的同修們,許多人懷疑,這怎麼辦?帶業不能往生,那我們沒有指望了。連很多老修行都受到了干擾。
正在那個時候,我從台灣到洛杉磯。下飛機之後,周宣德老居士,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居士,他跟我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老朋友、老同參,他也是個念佛的人。他在機場接我,我們從機場到市區,大概行車有一個多小時,在車上他就問我:法師,現在有人講帶業不能往生,這怎麼辦?我聽了這個話就笑笑,我說不能往生就算了。他聽了我這個話他很訝異,呆在那個地方說不出話來。
然後我就跟他解釋,我說帶業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去幹什麼!我這個話他還沒有聽懂,我看這個樣子,再進一步,我說觀音、勢至是等覺菩薩,對不對?他說對,這個他知道。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那個算不算帶業?我這一說他懂了,他就笑起來了。等覺菩薩還帶業,只有如來不帶業,他才明白了。如果不帶業的話,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除諸佛如來哪個不帶業?只是帶得多少不一樣;帶得少的品位高,帶得多的品位低。
我說《大藏經》上查不到帶業往生,我就問他西方世界有沒有講四土?這個有。有沒有講九品?這個有。如果不帶業的話,哪來的四土九品?四土九品不是明明告訴你,都是帶業,帶得少的品位高,帶得多的品位低,這他完全明白了。我說老實念佛,別聽那些謠言。又何況釋迦牟尼佛四依法裡面告訴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文字是語言的符號,佛沒有說這個話,意思有。他講三輩九品,這個意思就有,這個帶業往生的意思就有。我們依義不依語,這個疑問不就解決了嗎?
『九品咸令登彼岸』,四土都有九品。我們今天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帶的業是最多,凡聖同居土。一般講業習煩惱,我們往生帶的是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帶去。小乘阿羅漢、權教菩薩,見思煩惱斷了,他還是帶業,他帶的是無明煩惱、塵沙煩惱,這是四聖法界的。就是到一真法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生實報莊嚴土了,帶不帶業?還帶,帶什麼?帶無明煩惱,四十一品無明。所以在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斷一品無明,你的品位增高一品。四十一品無明斷盡,證妙覺位,這是圓教佛果;證妙覺位,就不帶業了。所以等覺還帶一品生相無明,怎麼能說不帶業?
「九品咸令登彼岸」,「咸」就是普度。真的他是從地獄眾生到等覺菩薩平等普度,這一句裡頭是這個意思。九品咸令登彼岸,上至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普度,法門廣大,不可思議。這個八句把阿彌陀佛修行證果、普度眾生讚歎到極處。我們不能不佩服祖師大德八句偈做得好!一直到今天沒有人敢改動它,也沒有人能另外做一首偈能跟它相比,做得太好了。下面這是念佛佛號: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這我們帶過就行了。下面有讚頌。
【第一大願。觀想彌陀。四十八願度娑婆。】
這是我們念佛之後,念佛之後要發願,發願求生淨土。求生淨土這個願是『第一大願』,誰的第一大願?一切諸佛如來的第一大願。這奇怪了,諸佛如來還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沒錯!諸佛如來是哪些人?哪些人是諸佛如來?諸位去讀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你就知道了。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上告訴我們,《金剛經》上常常講的諸佛,諸佛是說誰?是說法身大士。從圓教初住到等覺都是佛,分證即佛,天台大師的六即佛裡的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有四十一個階級,叫諸佛。這些諸佛如來,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諸佛如來也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再講菩薩,菩薩就是相似即佛,是指什麼地方的?是指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聲聞、緣覺,六道眾生。
所以第一大願是法身如來的大願,法身如來尚且如是,我們能不發這個大願嗎?應當要發,決定要發。不但要發,這一發之後,『觀想彌陀,四十八願度娑婆』。淨宗的核心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展開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大藏經》。所有一切佛法,四十八願是核心。我們現在淨宗同學,把四十八願選作早課讀誦的經文,道理在此地。
晚課我們選《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段經文是懺悔法,內容是五戒十善。我們拿這段經文對照自己這一天當中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佛教我們應當做的,我們做到沒有?佛教導我們不應當做的,我們有沒有遵守?認真做個反省。教我們做的我們要做,教我們不做我們決定不能做,依教奉行,真修。這是早晚課為什麼要選這個經文。
【九品湧金波。】
『湧金波』是什麼意思?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蓮花在七寶池裡頭,七寶池的底是金沙,金沙為底,所以七寶池裡面的水的光是金色的。蓮花生長在金沙裡面,花開在水上面,「九品湧金波」,這一句是寫景。我們想想七寶池裡面那麼多的蓮花,念佛的人蓮花化身,九品普度,只要有緣沒有不得度。什麼叫有緣?對於這個法門,信願持名,你能信、能發願、能念佛,你就決定能往生。品位高下,蕅益大師說得很好,都在持名功夫的淺深。你要曉得這個道理,我希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那簡單,你這一句佛號一天到晚不間斷。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二六時中不間斷,你的品位高了。蕅益大師的話我們要記住。
蕅益大師到底是什麼人?他身分沒有暴露,但是我們想想他不是普通人。為什麼?印光大師的身分暴露了,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印光大師就是大勢至菩薩。印祖對《彌陀經要解》的讚歎,他說:即使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那麼蕅益大師是什麼人?在我想像當中,要不是阿彌陀佛親自來的,也肯定是觀音菩薩再來的,否則的話,當不起大勢至菩薩的讚歎,身分沒有暴露。《彌陀經要解》確實寫得好,令人五體投地,你讀了之後沒有不動心的。動什麼心?求願往生!有這麼大的攝受力,「九品湧金波」。
【寶網交羅。】
這都是寫景,西方極樂世界有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代表圓滿,不是數字。
【度亡靈出愛河。】
不僅是『度亡靈』,也度了我們自己。你真正明白、真正曉得,愛是煩惱,貪愛就是貪瞋痴慢。『出愛河』就是永離煩惱、永離輪迴。輪迴是從果上講的,煩惱是從因上講的。煩惱的因變現出六道輪迴的果報,煩惱因斷掉了,果報自自然然就沒有了,正是永嘉大師所說的「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個讚頌主要是發願,我們念佛之後要發願,要求證果。接著:
【南無蓮池會菩薩摩訶薩。】
『蓮池會菩薩摩訶薩』是說極樂世界七寶蓮池。極樂世界七寶蓮池多,很多很多,到處都是。蓮池有大有小,你到底生到哪個蓮池?你與哪個蓮池有感應?蓮池大小的感應,在我想一定是心量,與心量有關係。我們心量小,生到西方極樂是小蓮池;心量大,生到西方極樂是大蓮池,所以不能不拓開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你生的蓮池就大。「一切法從心想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這首偈,這是中峰禪師給我們的開示。這首偈,前面兩句是問,後面兩句是答:
【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這二十八個字,把六道裡面的眾生實相說盡了。我們多念念、多想想,一定有悟處。『諸苦』,可以說是一切世間苦。從哪裡來的?從『貪欲』!「欲」是指財色名食睡,我們常講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對這些東西起了貪心,貪而無厭。因貪則造業,因業就受報,六道輪迴就這樣變現出來的,本來沒有。
那麼現在要追問了,貪欲從哪起來的?『不知貪欲起於何』,人為什麼會有貪心?為什麼會有欲望?我們曉得真心本性裡面沒有這個東西。所以覺悟的人、明白的人告訴我們,這不是真的,這些東西都是虛妄。《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本來沒有,為什麼現在有?現在這個東西纏在你身上,你沒有辦法擺脫,你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不能擺脫三障苦報。下面中峰禪師為我們指出來。
『因忘自性彌陀佛』。彌陀佛是自性,自性彌陀佛,自己就是的。阿彌陀佛,從這一句名號意思上翻,不是不能翻,「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我們想想,自性是不是無量覺?無量覺就是阿彌陀佛。自性無量覺,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一切無量的無量,自性本來具足,一絲毫都不欠缺。忘了自性,迷了自性,這才生起妄想、生起分別、生起執著。所以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煩惱習氣,從哪裡來的?從迷失自性來的。
大師說「因忘自性」就好了,何必要加個「彌陀佛」?這裡頭用意很深,這一句話是雙關。你忘失了自性無量覺,現在讓你念阿彌陀佛,什麼意思?把你自性無量覺給念出來,那就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他不用其他的佛菩薩名號,用彌陀佛。用彌陀佛,把所有一切諸佛菩薩名號統統包括在裡頭,這是總名號。我常常講,這是自性的本名,其餘一切名號是自性的別名、別號,這是本名。
迷失了自性,『異念』就生起來了。「異念」是妄想,『紛馳』是分別、是執著,這就是魔!世尊在《八大人覺經》裡面跟我們講魔有四大類,第一類是五陰魔,色受想行識,五陰魔。五陰怎麼會變成魔?因忘自性彌陀佛,五陰變成魔。如果你要是覺悟了,把自性阿彌陀找到了,五陰就成佛了。這不是依報隨著正報轉嗎!這不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嗎!看你是什麼念頭,外面境界隨著你念頭轉。後面還有詳細開示。
所以要曉得魔從哪裡來的,魔就是妄念,你的念頭與自性不相應,那就是魔;妖魔鬼怪從這裡生的,他的自性也是阿彌陀。真的像蕅益大師所說的「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佛是好,魔是醜,古大德常講「無佛亦無魔」,正確!再看下面開示,這段開示文比較長,它也有好幾個段落,我們一段一段的念,一段一段的來學習。
【教中道。生而無生。法性湛然。無生而生。業果儼然。】
這是一段。這一段是這一大段開示的綱領,要跟我們說明這個道理。『教中道』,「教」就是世尊教誨,世尊在教誨當中這麼說的,「道」是當作說。通常也可以說「教」是經論,佛教的經論當中這麼說法。這兩種說法意思是相同的,但是我們用第一種,現在人好懂。釋迦牟尼佛在教學當中這樣說,這個說法大家好懂。
『生而無生,法性湛然』,為什麼說「生而無生」?生是現相,相生起來了,這個現相生起來了。有些人著了相,迷在相上,這是錯誤,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無生,真相是生而無生,這個道理深。你要知道生而無生,你就不會著相,就不會生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住在佛境界裡頭了。
說生而無生,他知道「法性湛然」。湛然是清淨到極處,像水,沒有一絲毫波浪,這叫湛;沒有一絲毫污染,水像一面鏡子一樣,從水面看到底,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湛然的樣子。法性湛然,法性永遠是湛然。法性不生不滅,法性不來不去,法性不垢不淨,法性非有非無。怎麼說非有?它的性是湛然的,怎麼說非無?它能現相。就像乾淨的水,沒有波浪的水,它現相,外面山河大地倒影在裡面,它有相。雖有相,它了不可得,那個相與它沒有關係。它本來沒有相,是外面境界相照在裡面,所以說「生而無生」。用水來做比喻,你細細去觀察。或者我們用鏡子,這個你更容易看見。鏡子照外面的景象,鏡子裡面的相生而無生,生,它裡頭有相;無生,鏡子確確實實沒有相。
這是講我們的真心,講我們的本性,法性、本性。本性裡頭確實沒有相,但是它能現相。這個很奇怪,不像鏡子,沒有法子比喻,鏡子、水沒有法子比喻。鏡子、水現相是外面有相照進去,法性裡面現的相,它本來沒有。沒有它能現相,現相又不是它本有的,這個才妙。不好懂,實在難懂。現在科學家發現了,說出來,有從哪裡來的?有從無中生出來的。無就是法性,法性本來沒有,它能現相,能生有;有還歸到無,還回歸到無。無是法性,有是法相。
法相是什麼回事情?法相是現相,現的什麼相?虛空法界。在大乘經裡面佛跟我們講的,它所現的相,極樂世界、華藏世界是它現的,這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是它現的,其實就是一真法界,但是被扭曲了。什麼力量把它扭曲了?識!識就是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把這個相扭曲了。有妄想,還沒有分別執著,扭曲的幅度不大,被扭曲了,四聖法界;如果這裡頭再加上分別執著,那個扭曲幅度就大了,六道輪迴。所以六道輪迴、四聖法界原本是一真法界。這就說明,你要是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扭曲的現相馬上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的世界就是極樂、就是華藏。
這個世界唯心所現,現出來了。現的時間多久?沒有時間,跟你講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時間、空間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時間空間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生的;法性現相是一真,這個諸位要細心去體會,很難體會。為什麼?它不是我們的常識,我們的常識達不到,科學不能解釋,哲學也不能解釋。佛法講的「一時頓現」,這個一時頓現的說法,現在科學家已經知道。知道宇宙由來是一時頓現,科學家最近才說這個話,無中生有、一時頓現。現的時間非常非常之短,短到什麼程度,我們沒法子想像。我們講剎那,剎那太長了。
《楞嚴經》上佛跟我們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佛這兩句話是形容一時頓現的真相。但是它是不斷的一時頓現,這一時頓現滅了,第二個又一時頓現,第二個一時頓現滅了,第三個又一時頓現。我們今天感官的世界是一時頓現的相續相,一個一個接著,相續相,這麼回事情,決定沒有兩個相是完全相同的。到什麼時候相同?佛佛道同,證到究竟佛果,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這個時候所現的相是相同的。這個相依舊是相續相,但是相續相相同,它沒有改變。如來果地上才見到,等覺菩薩見不到,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他跟佛境界裡頭還有一絲毫差別,不完全相同。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一句話說出來了。
『無生而生,業果儼然』,這是說明為什麼無中會生有。前面一句,生是有,無生是無,無中生有,有中生無。前面是講有中為什麼是無,說這個;現在再回頭來看,那是如來的境界,再看被扭曲了的境界,「無生而生」。科學家現在發現的是無生而生,上面那一句我還沒聽說過。「業果儼然」,就是迷惑、造業、受報,我們前面所講的三障,在往生咒裡頭所說的,煩惱障、業障、報障。無生而生是講扭曲,怎樣把諸法實相扭曲了,這是業果儼然。
「業果儼然」這一句,換句話來講,就是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業果儼然是因果不空。為什麼它儼然?為什麼因果不空?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果轉變不空,因果循環不空,因果相續不空,這是事實真相。這個道理通世出世間法,佛法不離因果。《大方廣佛華嚴經》,清涼大師判教,五周因果;《妙法蓮華經》,一乘因果。離開了因果,佛也無法可說,所以世出世間不離因果。
由此可知,惡因不能造,決定不可以傷害一切眾生。不但不能傷害,連傷害的念頭都不能有,起個念頭,阿賴耶識裡頭就一個惡的種子。所以我們修行修什麼?最重要的是惡念不生。善惡的標準,佛教初學,說十善業道;換句話說,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這叫十惡業,念頭沒有,當然不必說行為了,這叫真修行,這叫真用功。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還有念頭,這不行!你說我身口沒有造,你意造了。造業的工具有三種(三大類),身、語、意;身沒有造,口沒有造,意造了,你動念頭,還是脫不了六道輪迴。
所以要三業清淨,三業裡面最重要的是意業,只要意業裡頭不造惡了,身口決定不造惡。身口七支,身三口四是受意的指揮,是接受意的意旨、命令去造作的。意沒有,它怎麼會去造作?業果儼然,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時時刻刻有高度的警覺。下面中峰禪師的開示,是解釋前面這個四句綱領:
【所謂生者。】
什麼叫生?什麼叫無生?這裡跟我們解釋了,『所謂生者』:
【即眾生生滅之跡也。】
「跡」就是幻相、跡象,我們講的現象。『眾生生滅之跡也』,「眾生」兩個字是關鍵,有很多人一看到「眾生」就想到人,沒錯,人是眾緣和合而生的。那我們看到物,人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動物,動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動物之外還有植物,植物還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動物之外還有礦物,山河大地、泥沙土石,西方極樂世界有七寶,無量珍寶,哪一樣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乃至虛空,虛空還是眾緣和合而生。沒有緣,虛空生不出來。
空間十方、時間三際,現在科學家發現了,它不是真的,是假的。在某種情況之下,時間空間可以不存在,可以等於零。空間有遠近,等於零,沒有遠近;時間有過去、未來,等於零,沒有過去未來。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眾生」的意思太廣大、太廣大,包括虛空法界、有情無情,沒有一個現象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換句話說,就是你六根所接觸的六境,都叫做眾生。這些現象統統都有生滅,我們剛才講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只有佛知道,我們凡夫決定不知道,因為它速度太快了,我們沒有辦法想像,沒有辦法說得出來。我們感官世界裡面是這些現象的相續相,在相續相裡面我們也看到它有生滅;那個生滅不是法性生滅,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在生滅。這一切環境,環境裡面的萬事萬物,隨著我們妄想分別執著生滅,它的回應、它的反射,我們只能覺察到這個。比這個更深的、更廣的、更細密的,我們完全不知道。我們今天學佛能夠得到這麼一點訊息,是從大乘經論上看到的,沒有諸佛菩薩為我們開導,我們怎麼會想到?這是「眾生生滅之跡」。
【謂無生者。】
什麼是『無生』?
【即諸佛寂滅之本也。】
諸佛如來他們所證的究竟果地,『寂滅之本』是什麼?本就是佛性,就是心性。心性是清淨寂滅,但是清淨寂滅它能生現相,雖生現相不失本性。也就是說,現相跟本性是一樣的,相有體無。正因為體沒有,體是空寂的,所以這個相妨不妨礙?不相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障礙從哪裡來的?障礙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生的,自性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它沒障礙。無障礙的法界是諸佛如來所證得的,無障礙的法界。無障礙的法界裡頭沒有苦,一切眾苦,了不可得;障礙裡頭就有苦,所以十法界裡頭苦,一真法界裡頭沒有。
【法性湛然者。靈明湛寂。玄妙真常。箇箇不無。人人本具。】
這一段講得好!這一段非常非常難懂!『法性』就是佛性,就是我們的真心,就是我們的本性。『湛然』,我們怎麼講法?純淨!只能用這個話來形容,一絲毫染污沒有,一絲毫動搖沒有,它不生不滅。《中觀論》上講的八不,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垢不淨。大乘法裡面把一切形容合成一個,叫「不二法門」。不二,不二就是沒有相對的;我們凡是講相對的,在法性裡頭沒有。不但法性裡頭沒有相對,法性裡頭從來沒有起心動念,從來沒有分別執著。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說「清淨本然」、「妙明真心」,它本來就是這樣的。
『靈明湛寂』這是性德,它本來就是這樣的,「靈」,它不是不靈,「明」。所以中峰禪師在第二時開示裡面,跟我們講到心,靈知心;靈知心就是法性,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本覺,也叫第一義。佛說這樁事情說了幾十個名字,為什麼這個說法?一方面是顯示心性的德能無量無邊,另外一個意思,是教我們不要執著,知道都是說的這樁事情。為什麼?離妄想分別執著你才能親證,如果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你永遠不能證得;換句話說,你永遠迷惑、永遠不覺。它靈明,就是大經裡面講的,它能見、能聞,它能覺、能知,見聞覺知;靈明就是講見聞覺知,它本來就有這個能力。
像現在江本勝博士實驗水的結晶,發現水有能力看,有能力聽,有能力懂得人的意思;人給它善意,或者給它惡意,它能夠感受,說明水有見聞覺知。水是屬於礦物,氫氧化合物,你要把它分開,分成氫、氧,水就沒有了。那個氫原子跟氧原子,跟諸位說,也具足見聞覺知。組成原子的電子、核子,每個電子跟核子也有見聞覺知。再要分析,把它分析為粒子,每個粒子還有見聞覺知。為什麼?法性湛然!
所以,既然整個宇宙,包括虛空,虛空世界一切眾生,它的體都是法性。法性的本能決定不會失去,法性的本能就是靈明覺知,也就是見聞覺知。於是我們就能夠懂得,宇宙之間所有萬事萬物統統都有見聞覺知,不僅僅是水。現在很多同學們在做實驗,花草樹木有見聞覺知,你對它好,它的葉特別綠,花特別紅、特別香,它回報你;你對它不善,它就垂頭喪氣,香氣也沒有了,色彩也消失了。它懂得人的意思,它有見聞覺知,它有法性。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佛在經上答覆的話很好,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現在稍稍深入經藏,明白了。因為它的體是法性,法性本來就具足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決定不會喪失,這個能力是遍虛空法界。所以說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靈明湛寂」。
『玄妙真常』,「玄妙」實在是沒有法子想像,不思議的境界,它是真;常是永恆,它不是假的,不生不滅,永遠存在。那是我們的真性,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宗門裡面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法性。
下面這兩句說得太好了,『箇箇不無,人人本具』。「人人本具」是講我們人道,沒有一個不具足。「箇箇不無」是講整個宇宙,無論是虛空,無論是法界,無論是剎土;剎土,我們今天講星球、星系,這是大的,小的講到微塵。正是《楞嚴經》上所講的「諸法所生」,這個諸法是宇宙之間一切法,虛空法界、剎土眾生一切法。「唯心所現」,這個心就是法性,心性所現的。佛接著說「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個心就是法性,它的體是什麼?體是法性。法性本來具足靈知,哪一樣東西不靈?哪一樣東西它不知?知就是覺。所以,一切法統統都能看、能聽、能覺、能知。
這個人過世了,剛剛過世還沒有多久,他的神識有見聞覺知。為什麼?神識是法性變現出來的。神識雖然離開了,他的身體沒有呼吸了,所有各個器官都停止運作,他的身體現在每個細胞還是有見聞覺知。為什麼?他是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因心成體。你以善意對待他,他有善的回應;你惡意對待他,他有惡的回應。所以我們以善意對待他,祝福他,他生三善道;惡意對他,他的反應就是惡,他生三惡道。
所以亡人過世,我們一般講斷氣,八個小時不能碰他。為什麼?你碰他,他有感覺,他感覺痛苦。痛苦他就生瞋恨心,這是一個不好的訊息,他有不好的反應,他的果報就是三途。所以八小時,最好是十二個小時,不要去碰他,連他的床都不要碰,我們在旁邊念佛幫助他,助念。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大家現在曉得了,是最好的訊息、最殊勝的訊息。他要能夠完全接受這個訊息,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就成功了!如果他煩惱習氣很重,大家給他助念,他還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念頭,還沒有這個念頭,他不會墮三惡道。事實如此,道理如此,我們不能不懂。「箇箇不無,人人本具」。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