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早餐開示第三輯 (第二十一集) 1997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20-012-0021
我們在日常遇見許許多多的同修,特別是中年以上的人,在一起談話,總免不了要談些養生的問題。由此可知,養生之道是所有的人都非常關心的一樁大事,怎麼樣保養身體,使自己的身體健康長壽,這是古今中外,無論賢愚,無不關心的一樁大事。可是關心,雖然是關心,而這個身體究竟是一回什麼事,就很少人能夠理解了。如果對於這個事實真相不了解,諸位想一想,你能用什麼方法把這個身體養好。所以我們從現前社會來觀察,從歷史上來觀察,我們發現,往往過分的著重保養這個身體,反而把這個身體摧殘,這是很遺憾的一樁事情。身心世界究竟是一回什麼事,唯有佛法講得清楚。
世出世間所有的典籍,對於這個事實真相都沒有獲得,必須透徹了解真相,你才懂得如何養生。從理上講,身心世界都是夢幻泡影,了不可得,這是理上的事實。如果就事論事,佛告訴我們,心要空,身要動。如果能夠順乎自然,這就是圓滿的養生之道。我們提出修學的重點,「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是養生之道的真諦。順乎自然就是現在社會大眾所說的自然的生態;順乎自然生態就是最健康的,違背自然生態就要出毛病。所以古時候的修行人,大多數都健康長壽,他們的生活簡單,思想也單純,沒有人我是非,沒有利害得失。這些東西是破壞健康,是身心裡面的劇毒,必須要放下、要捨棄,一切順乎自然就好了。現在有人講究保養身體,要進補,用醫藥、食物來療養,甚至於還有用氣功,用其他的法術來調養身體,殊不知這些都是違背自然生態。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動物,你看牛、羊,牠吃的是青草,牠的身體健康,牠在哪一個時節就吃那個時節的生草,春夏秋冬,四時不同,在哪一個地方就吃哪個地方的生草。幾個人看到這個現象,省悟過來?我們中國古人有聰明人、有細心的人,觀察入微。所以最好的飲食是什麼東西?當地生產的,現前生產的,這就是最健康的,就是這個月份出的東西,就是本地出產的,這叫做隨順自然生態。如果我們選擇外國的東西(進口的東西),那你就違背自然生態了,因為你並沒有住在外國。這個地方所出產的東西,是養這個地方的人;那個地方出產的東西,是那養那邊的人,這個道理很深。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吃東西就知道怎麼選擇了,不必找那些進口的,進口的東西價錢還貴,與自然生態完全相違背。這是我們講養生。
當然養生裡頭最重要的是清淨心。佛告訴我們智慧德能,德能裡面包括身心的健康,人人都是無量壽,人人都具足諸佛如來果地上的智慧功德。為什麼不能現前?就是自己把自己的自然生態破壞掉,起心動念把你的真心破壞了,把你的自性破壞掉。飲食起居不知道順自然,拼命去順貪愛,這就錯了。自然的心是清淨心,自然的心就是真心,真心離念,你心裡頭還有念頭,那就不是真心,真心沒有念頭。當然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所以佛教給我們念佛,我們只起這一個念頭,除這一念之外,一切念頭都不起,只有這一念。也許大家會想到,如果什麼念頭都沒有,只有這一念,那怎麼能弘法度生?殊不知,起這一念弘法度生就是個妄念、就是個妄想。《金剛經》上說的,佛都不度眾生,你還有眾生可度嗎?你的本事比諸佛如來還大,沒有這個道理的。我們出家選擇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就是要弘法度生的,那這個事情我們應該怎麼做?應該在隨順當中去完成。有普度眾生的大願,絕沒有普度眾生的念頭,你有念頭就錯了,你有願是對的。這個願跟念頭完全不一樣,願是從真心裡頭流露的,念頭是妄心,這兩個發源地不一樣。
度眾生,剛才講還是隨緣,自己有這個天賦就廣學多聞。這個天賦是什麼?是過去世生生世世的累積,你累積的聰明智慧,我們世間人講稟賦、天賦,天才,這些經論你一看就明瞭、就通達,這是你的天才。有這個能力,當然可以廣學多聞;沒有這個能力,老實念佛。怎麼弘法?勸人念佛就是弘法,一生當中不必講經說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念彌陀,我勸一切人念彌陀。遇到人就勸人念彌陀,你能說他沒有弘法嗎?你能說他沒度生嗎?他所做的弘法度生,不亞於任何一個大法師,也不亞於諸佛如來,一句佛號普度一切眾生。你這一句佛號念久了,得清淨心,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一得到,你的智慧就開了。真正契入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然後你再觀察世出世間法,你就一切都通達,這是古大德修行的法則、修行的祕訣。他不在經教上盲目的在追求,盲目很困難,為什麼?全是起心動念,全是用的意識,怎麼去研究、怎麼去用功、怎麼去練習,都是不得其門而入。
你看昨天經上講的「深入」才管用,你入不進去。為什麼入不進去?障礙,煩惱障、所知障,這兩種障礙把你障住。教下是從這個地方去突破,依文字而離文字,就是依文字而不著文字相,依言說而不著言說相,從這上下手,這是會學的。不會學的,依文字著了文字相,依言說著了言說相,這就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行願品疏》裡頭所講的,「失意成謗」;「得意成門」,得意是依文字不著文字相,依言說不著言說相,這就得意了,你就有入門的地方。這些所在,真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我們不是上根利智,實在講是業障深重,因此我們的修學,決定不能去模仿古人。古人的根基比我們都深厚,我們曉得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一門深入,一部經,下定決心,一生就在一部經上下功夫,不要著急慢慢的來。什麼時候你能夠契入,你真正能透徹了解這部經?一定到心清淨。心不清淨,你永遠不會入門,因為定能開慧,慧能通達。
所以我在講經也常常告訴大家,讀經是修定,讀一個小時是修一個小時,讀二個小時是修二個小時,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絕不是讀經的時候,一面讀一面去想裡頭的意思,那你就錯了。這個經書裡頭,實實在在講沒有意思。雖然沒有意思,你讀久了,心地清淨了,那個經典裡頭的文字,能夠引發你自性般若智慧。所以這個經書的功德就不可思議,它可以啟發你、可以引發你。然後你講解這部經,是從你自性般若裡面透出來的,那怎麼會一樣?換句話說,就是你自性清淨心起作用,這就是得意成門。大家要不明白這個道理,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怎麼用功都是盲修瞎練,什麼時候才會有點成就?這樣的事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