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菩薩 (共一集) 1997/10/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0038
我們在星洲短短的聚會,最重要的就是將佛法重新認識,重新肯定,佛法究竟是什麼?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然後告訴這世間廣大的群眾如何修學,如何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那就是經上所說的了,無量無邊的功德。也可以說我們非常幸運,這樣希有難逢的一樁事情被我們遇到了,遇到之後,我們應當好好的去把這一樁事情做好。我們從這一些大乘了義經中能夠知道,凡是有緣遇到的,都不是偶然的,這個緣非常之深,就像《無量壽經》上講的阿闍王子一樣。那麼也可以說遇到這樁事情了,也就是受諸佛的咐囑,受諸佛的委託,我們幫助一切諸佛普度一切眾生,這一樁事情有因有果,功不唐捐。
「佛法」,「佛」這個字就是覺悟的意思,「法」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佛法」兩個字合起來講,就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你都覺悟了,覺悟就是明白,你都明白了,你不再迷了,這樣的人就叫做菩薩,徹底覺悟、圓滿覺悟的人就叫做佛。由此可知,成佛不一定要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任何形相、任何色身都能成佛,這經上講得很清楚,諸佛如來在九法界裡面應機說法,隨類現身,不一定統統是現三十二相身。三十二相身是應以佛身得度者那就現這種身,如果應以長者身得度的,他就現長者;應以居士身得度的,他就現居士;應以外道身得度的,他就現外道,隨類現身,所現之身都是菩薩,都是佛,可見得諸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色相,千變萬化,這個一定要懂得。色相雖然不一定,但是覺悟是一定的,無論現什麼樣的色相都表現出大徹大悟,都表現出看破、放下,為世間人做一個覺悟的樣子,做一個看破、放下的樣子。
如來,全身說法,三業說法,身語意,菩薩又何嘗不是三業說法?所以諸佛如來唯一期望我們的就是作佛,希望我們作佛,希望我們作菩薩。作菩薩就是做一個明白人,做一個覺悟的人。作佛就是做一個徹底明白的人,徹底覺悟的人。就在現前生活環境當中,就在自己本分工作之內,行菩薩道,廣度眾生。
經上給我們舉的這個例子,「法說、喻說」,像《金剛經》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法說」。「喻說」是比喻,喻說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證說」,作證,怎麼樣把「法、喻」落實在生活上。世尊示現是個出家人,就以出家人做個例子,「建水月道場,作夢中佛事」,這是落實在生活上。我們懂得這幾句話之後,真正覺悟了,哪個地方不是道場?家庭是道場,生活就是佛事。家庭,水月家庭,生活,夢中生活,不就是的嗎?這一家人就是菩薩,真菩薩不是假菩薩,雖然沒有受三皈依,沒有受菩薩戒,諸佛如來承認他是菩薩,他覺悟了。你開個店,這個店是水月商店,夢中生意,這個商店是道場,商店裡面的老闆、夥計是菩薩。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所謂是塵塵剎剎,哪一個不是如來的道場?我們在大經上看到塵說剎說,盡虛空遍法界無時無處不說。
我們出家人是選擇了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就是把這個道理、把這個事實真相推廣到社會各個階層。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都是菩薩,這個世界就是菩薩法界,轉凡成聖了。你想學佛需不需要出家?不需要,在家就作菩薩、作佛了,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是普度一切眾生,隨類化身。有些地方我們沒有辦法,度不到的,所以這一分身、一化身到各行各業就普度了。這是真正的事實,我們一定要明瞭,要深深體會的。
天台大師跟我們講,他從「十法界」展開成為「一百界」,「十如是」展開成為「千如」,「百界千如」,每一個法界裡面都具足十法界,就是一百法界。我們人法界裡面有佛、有菩薩、有聲聞、有緣覺,乃至於餓鬼、畜生、地獄,統統都有。瞋恨心極重的就是地獄,貪欲心極重的就是餓鬼,心地清淨平等就是佛,喜歡修六度的就是菩薩,無論是哪個行業,無論是什麼身分,一法界裡頭展現出十法界。現在雖然還沒有墮十法界的地獄,現在已經造三惡道的業因了,我們想想看這個世間幾個人不造三惡道的業因?包括我們自己在內,自己要認真的反省。如果我們貪瞋痴還是這麼重,貪瞋痴勝過戒定慧,我們將來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死了以後到三惡道去。你種的是什麼因,你將來一定得什麼樣的果報,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你的五戒十善超過貪瞋痴慢,你來生一定得人天福報,這個果小到不能再小了。我們自己想想我們五戒的心行,十善的心行,心就是講的菩薩道,行就是說的菩薩行。我們有五戒的心,有十善的心,有五戒的行為,十善的行為,將來才能生人天兩道。如果我們存的是清淨、平等、慈悲心,我們的行為是六度、三學,你決定是菩薩,你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生到淨土你就作佛了。
我們這一次來到世間就是幹這樁事情,代替佛宣揚正法。我們的宣揚也得要三業宣揚,常存此心,不雜妄念,常行此事,不造惡業,這我們就代替諸佛菩薩轉大法輪。我們不求佛菩薩加持,自自然然加持,那個加持是法爾如是,也不是有意去求的,一定加持,為什麼?你障礙沒有了,自自然然的感應道交。
機緣處處皆是,你自己要認識,要掌握,要會利用。你每天接觸到這些人與事都是機緣,你不會掌握,不會運用,那就沒法子了。只要你會掌握,會運用,處處是道場,處處有聽眾,弘法利生哪裡會有障礙?障礙我講大座,他障礙不了小座,一、兩個人聊天就是小座,這不能障礙。障礙我講全部的經,他沒有辦法障礙我講精彩片段,我兩分鐘、三分鐘,經裡頭幾個好句子拿來講一講,精彩片段,沒有人能障礙你。一部經要很長的時間,要連續講,可能他有辦法障礙你,可是我跟人家聊天,講個三分鐘、兩分鐘、半個小時、一個小時,聊天,他障礙不了,我們在經典裡面選擇精彩片段。如果你要是有心有意,今天我碰到人了,講這一段,明天講那一段,一個月、兩個月我這一部經也講完了,還是沒法子障礙你。只要你有智慧,有技巧,善巧方便,哪裡會有障礙?這叫做學佛,這叫做普度眾生。只要用真誠、慈悲,現在障礙我們的那些人與事,久久一定被感化,感化過來之後,他就變成熱忱的護法,這個例子自古至今太多了,不勝枚舉。由此可知,有沒有緣分要問自己,有沒有機會也要問自己,能不能成功還是問自己。法藏向自在王如來請教,自在王如來說三個字很有道理,是你自己本分的事情,哪裡需要問別人?
我前年在美國休士頓,有一位同修問了一個問題,因為她聽我講經,提出這個問題,她大概是家庭主婦,「家庭主婦怎麼樣學菩薩道?」我給她講解,以後有人從錄音寫下來,寫了一篇不太長,我今天叫他們印出來分送給你們,一個例子。所以轉凡成聖,轉我們凡夫成為菩薩,沒有離開生活,一樣的生活,也沒有離開工作,同樣的工作,你已經變成菩薩了。所以諸佛菩薩都是人作的,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一定要透徹的了解。我們今天出家身分,作出家的佛菩薩,在家的身分作在家的佛菩薩。
現在這個社會,世界各國對於旅遊的事業都非常重視。新加坡靠旅遊。中國大陸旅遊的資源世界第一,你不要看那些寺廟破破爛爛的,對於外國旅遊的人來講非常有吸引力,為什麼?看到一塊破磚、一塊破瓦,幾百年,一千多年,他那個感觸不得了,這麼悠久的歷史,美國才兩百年。在美國是有一百年,他們就「這珍貴的歷史了」。
搞旅遊這一行那要行菩薩道真的是機會第一。天天這麼多旅客,天天跟他們講經說法,機會教育。介紹佛法的殊勝,介紹佛法的道理,佛法的行持,使每一個遊客來了之後都變成菩薩,那還得了!你度多少人!你做一個導遊的身分,做一個招待的身分,菩薩,行菩薩道。
現代這個社會要講一部經的確非常之難,哪有人有那麼長的時間來聽經?在新加坡還有,台灣還有,中國大陸行,離開這個地區到外面不行了。我們在美國,美國華人社會都不行,你講經講上一個星期,沒人聽,他不是不想聽,沒有時間,實在抽不出時間。美國最長的假期五天,他要真正熱心,五天都來,不容易了,一天都沒缺席,講七天準定有兩天不能來,所以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裡面,我們講經的取材最好的就是精彩片段,不必講全經。
那個小紅冊子是《無量壽經》選出六十條精彩片段,是我這次到香港慶祝香港回歸,在那邊講了七天。七天,《無量壽經》講不完,選精彩片段來講。時間短講一條,可以長講,可以短講,可以深講,可以淺講,你說多自在!哪裡都可以講。我現在星期六、星期天選的《華嚴經疏鈔》也是精彩片段。這種方法把佛法普遍宣揚,他對這個產生興趣之後,佛法這麼好,他要看全本的,就介紹全部給他看。一開端介紹全本,一看那麼一大堆,嚇跑掉,再也不來了。所以初出來的時候,卡片一小段,兩小段,他說這個很簡單,很有趣味,他就來了。這是誘導,由淺入深,由簡入繁,慢慢來,讓他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知道這個裡頭有真實智慧,有真正的利益,就來了。
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哪一個行業不是道場?你到街上看看這建築物,哪一棟房子不是道場?全都是的,可惜裡頭沒有菩薩,它就不是道場了。縱然蓋的寺廟,寺廟裡頭沒有菩薩也不是道場,香火廟不是道場。如果這個裡面有菩薩,無論什麼建築物,統統是道場,搭個茅蓬、帳篷都是道場。在美國有所謂跳蚤市場,中國也有,叫「趕集」。但是外國那個趕集是很考究的,每一個攤位都有一個帳篷,生意就是一天,大概從上午九點鐘到晚上八、九點鐘就收拾了,一個月一次。多半借廣場,學校的停車場,停車場大。如果那個帳篷裡頭做生意的有菩薩,他就在那裡說法度生了,因為趕集的時候去看的人很多,抓住機會隨機說法,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機會教育。在這個裡面分送佛經的卡片,卡片最好,單張的,一定要印得很精美,讓人家拿,丟都捨不得丟,你才成功,所以書一定要印得好,人家看到生歡喜心,不看他也會收藏,也不會丟掉。
我們念佛這個佛號放起來時候,很多外國人非常喜歡,他們不懂這是佛號,他覺得這個音樂很好聽,聽到這個心很平靜,所以聽了之後常常問我們,這音樂從哪裡買的?我們就送給他,歡喜得不得了。我們「阿彌陀佛」的貼紙,印成「南無阿彌陀佛」,紅底金字,印得很漂亮,在美國通常我們貼在汽車的後面,也有外國人看到很希奇,問我們這是什麼,我們就告訴他這個念「南無阿彌陀佛」,教給他。他說「什麼意思?」「平安的意思,不會出車禍,不會危險。」「這個好,有沒有送我?」他就要了,你不要跟他講別的,機會教育,讓他的車前後也貼。所以我們在外國,念佛的錄音帶跟這個貼紙,我們車後面都放,隨時都有人要。我們到哪裡去,停車場停在那裡,旁邊的人就來問,看到這個好奇,他就來問,問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他。
現在外國有些年輕女孩子很時髦,剃光頭,她覺得時髦,戴個大耳環。我們有些比丘尼,穿的這個衣服,她看到這個衣服瀟灑,「這個衣服在哪裡賣?」我們被問過好幾次,所以以後我也打算在台灣多買一些衣服放車後面,她問我要的時候,我就賣給她,這個不必送,賣給她,她真要,她們要學時髦,她覺得這個很時髦。都是機會教育。所以我們要三業弘化,要有這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