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 (第六集) 2001/4/17 中國深圳 檔名:19-016-0006
諸位同學,大家好!上一次講到了凡先生,孔先生算他五十三歲有災難,這一年他平安的度過了。對他兒子講,總結:凡是禍福自己求的,這是聖賢人的教誨;如果講禍福是命中注定的,這是一般世俗之論,是不可靠的。接著告訴他的兒子:
【汝之命未知若何】
你的命不知道究竟如何?
【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
即使你命中有富貴榮華,但是自己要常常當作不得意的想法。
【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
就是做事情很順利,還是當作不稱心的想法。
【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這些教他兒子要學謙虛。《易經》裡面說的,六爻皆吉只有一個「謙」卦。《書經》裡面說得更好,「滿招損,謙受益。」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好的環境也好,不好的環境也好,都要謙虛,萬萬不可以傲慢。這一段話意義非常深刻。然後教他:
【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
這六個「思」就是「想」,你要常常這樣想法,這六條確實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正思惟」。人不能沒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思想,這六條是標準。第一個,要常常想到光大祖宗之德,這一條是根本。我們的祖宗是誰?我們民族的祖宗,歷史上所記載的,從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是我們民族的祖宗。我們每一個家庭的祖宗,都是承襲古聖先賢道統而來的;這一句話,要用現代話來說,要常常想到發揚光大中華文化。這個文化歷史非常悠久,這個文化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人與大自然、人與天地鬼神都應當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要常常想念著,如何把祖宗之德落實在現代社會生活當中,能夠利益現前的社會大眾。
『近思蓋父母之愆』,這是說到近處。中國古聖先賢常常教導我們:「家醜不可外揚」。為什麼?家裡面有一些不善的事情,這也是難免的,如果常常說給外人聽,外面人對你這個家庭自然就輕視,甚至於引起他不善的企圖,來破壞你家庭和睦,諺語所謂「禍從口出」。家庭如是,社會也如此。今天社會為什麼會這樣的混亂?這個原因到底在哪裡?我們細細思惟,我們違背古聖先賢的教誨。古人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眼前吃了大虧!「老人言」是什麼?老人教給我們對社會、對人群應當「隱惡揚善」。看到別人不善的地方不說,絕不宣揚,也不把它放在心上;看到別人的好處,我們應當要讚揚。這種作法,使不善之人會感覺到自己慚愧,「我做惡事,人家都能夠包容,都能原諒我;我做一點小小的善事,人家表揚我、讚歎我」。能夠激發大眾的廉恥心,激發大眾的慚愧心,這個社會才會有安定,世界才會有和平。
現在我們眼前所看到的,在中國、在外國,看到的恰恰相反。現在這個社會是隱善揚惡,惡的事情特別加以報導,善的事情往往提都不提。這種作法,讓行善的人灰心,對那作惡的人是莫大的鼓勵;社會動亂、世局不安,其來有自。這是講到家庭,父母、兄弟有過失都要遮蓋。一味的遮蓋,也是錯誤的,必須要勸導,勸導父母、兄弟改惡向善。這個勸導只是在家裡頭,決不是在有外人在的這個場合當中;只要有外人在,我們決定是隱惡揚善。記住古人的教誨,這樣做就對了。
『上思報國之恩』,要常常想到報恩。佛教導學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佛弟子天天念這個迴向偈,雖然口念,但是沒有落實。所以我常說,不能把佛的教誨落實,我們用什麼迴向?只是口頭上迴向,沒有實質的德行做迴向,這是自欺欺人,這是錯誤的。「四重恩」:第一個是父母之恩,第二個是老師之恩,第三個是國家之恩,第四個是眾生之恩。我們生活在世間,衣食住行都要仰賴大眾,人不能脫離人群獨立生活。人與人之間都有恩德,我們要常常懷念。怎麼報答?奉獻自己的智慧,奉獻自己的德能,為國家、為社會服務,這就是具體報恩的行為。
『下思造家之福』,這就是儒家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造家之福」,這是齊家,家裡頭要整整齊齊。整齊的標準是什麼?標準是「倫理」,倫理是一種天然的秩序。我們知道,社會有秩序,這個社會安定;國家有秩序,國家強盛;家庭有秩序,這個家庭一定興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聽,這是齊家天然的秩序,決不是孔老夫子制定的、古聖先賢制定的,那就錯了。人家制定的,我為什麼要跟著別人走,一般人講「被人家牽著鼻子走」?不是!孔老夫子絕不牽人鼻子走,釋迦牟尼佛也絕不為難人,他們所說的是自然之道。用佛家術語來說,就是自性裡頭,你的真心、你的本性本具的德能,本有的秩序,是天然的,是自然的,決不是人為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才真正肯隨順聖賢的教誨。他之所以稱為大聖大賢,原因在哪裡?他並不是教我們永遠聽他的教誨,不是的。聽他教誨是初學的一個階段,到你學到一定的程度,你的境界提升了,「原來跟他一樣!」所以佛說:「一切眾生皆當作佛」,他們是平等的。《圓覺》、《華嚴》裡面說得更透徹,它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比「應當成佛」更要親切!所以佛法是平等的;儒家講的,也是平等的;道家講的,還是平等的。古今中外大聖大賢所垂訓的教誨,無一不是清淨平等的,這個道理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深入,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
下面兩句,『外思濟人之急』,對外要常常想到眾生苦難的人多,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常常想到一些苦難之人,我們如何去幫助他。自己在生活方面一定要懂得節儉,「我能夠省一塊錢,我就能夠多幫助別人一塊錢;我在一天生活當中能夠省兩塊錢,我就能幫助別人兩塊錢」,要有這個心,要有這個願。遇到別人有困難、有急需的時候,就應當全心全力去援助。
『內思閑己之邪』,對自己、對內,「閑」是防範,就是一定要懂得防範邪知邪見。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大家都崇尚民主自由開放,這是世界潮流,無可厚非。過去,說這個話大概也有十年前了,我到新加坡講經,那個時候我還沒有長住新加坡,每年去一次,在那邊講一個月。演培法師,這是我的老朋友,有一天請我吃飯,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是贊成君主獨裁,還是贊成民主?」我說:「我贊成君主。」他說:「你落伍了。」我說:「我並不落伍。」他問我為什麼。我說:「君主時代,皇帝,你說他有私心也可以,我們就不辯這個,有私心也好,他希望他的子子孫孫都作皇帝,一代一代傳下去,因此,他對於繼承人的教育就非常嚴格。這是好事情。如果他的繼承人,要是把事情做錯了,人民起義反抗,他的政權就被推翻了。所以我們在中國歷史上看到,開國的帝王培養繼承人是用最大的心血,去禮聘國家最優秀的人才,這個有學問、有德行的人輔導太子,希望將來成為一個聖王、賢王。他有責任在,他想得長久。民主政治不負責任,他在位,選上了,三、四年,下台,他就沒事了,他想得沒有這麼長遠。所以古時候帝王常常想自己的過失,如何改過自新,如何聽取大臣們的建議,很可愛!我讀了這些書,非常尊敬。所以我一生贊成君主專制,我不贊成民主。
中國的革命,我非常佩服孫中山先生,他的思想確實是集東西方的精華。他雖然推翻了專制,他主張一黨專政,這就是結合東西方文化的精華。他知道君主的長處,也知道君主的缺點,他懂得西方民主的優點,也知道民主的缺點,所以想出來一黨專政,這是非常高明的一個見解。因為過去皇帝是一家人,政權是在一個家族,這是君主制度的一個缺點。一黨專政,這個黨就不是一個家族了,集合全國的精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組成一個政黨來管理這個國家;黨內就有民主,專制就負責任。
負責任裡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提倡正知正見,防範邪知邪見。一定要提倡倫理道德的教育,才能夠防範邪知邪見;如果沒有正知正見,邪知邪見決定不能防範。今天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邪知邪見充斥社會,這個不得了,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災禍的根源。我最近這三年住在新加坡,我對新加坡政府很佩服,他們對於人民是個負責任的政府。我最初到新加坡講經,受嚴格的監督。我們去講的經本要報備,所講的內容也要報備,經過審查,他許可了,我們才能夠開講。聽說我們講經的時候,每一堂課政府都有便衣人員在監聽。如果說的是邪知邪見,破壞社會的團結,破壞種族的團結,造謠生事,立刻就禁止。這好事情!現在一般講民主的,「這個言論不自由,出版不自由。」諸位要曉得,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決定造成社會動亂,那就是邪知邪見沒有人防範。中國這個民族能夠綿延到今天,還沒有被滅亡,我覺得這是歷代帝王保護人民的正知正見,這個功德大!「防範邪知邪見在社會上流行」,這一點現在能見到的人愈來愈少了。所以我分析給演培法師聽,演培法師聽到最後,也不得不點頭。這裡提出六個思惟的綱領,這是正知正見的思惟。下面了凡先生接著說: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這個話對我們來講,比什麼都重要!佛門裡面常常講「開悟」,有人問我:「什麼叫開悟?」我告訴他:「你知道你自己的過失,你就開悟了。你能把你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這叫真修行。」『務要』是務必要,非要不可。天天去檢點、去反省,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學佛的同學們最重要的是早晚功課,早晚功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不著重形式。早課的用意在提醒自己,希望這一天處事待人接物,不要忘記佛陀的教誨,早課用意在此地。晚課是反省,反省我今天一天對人、對事、對物,有哪些做的是對的、正確的,有哪些是做錯?晚課是反省。做對了的,明天繼續要保持,做錯了的,明天一定要改正,這個早晚課做得就有功德了。決不是敲著木魚念著經,念給佛菩薩聽,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跟自己的思想、言行毫不相關,這樣做早晚課,不但沒有功德,造罪業!造什麼罪業?佛菩薩又不在面前,你頂多塑一個像或者畫一個像;對著塑像、畫像,你都忍心早晨去騙它一次,晚上又騙它一次,你這個心太殘忍了,這是莫大的罪過。今天學佛的人多,真正懂得佛法道理的人不多。特別希望同修們,要懂得早晚課之精神、意義所在,就是此地講的『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天不知道過失,你就『安於自是』,自以為是,這是大病。一天沒有過可改,你就沒有辦法進步。不能進步,換句話說,你決定退步。
【天下聰明俊秀不少】
了凡先生後面這幾句話感嘆!不是沒有聰明俊秀之才,有!
【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這是給我們提出警告。為什麼這些人道德不能夠天天在增長?德業為什麼不能夠天天在擴張?都是『因循』兩個字害了。「因循」是什麼意思?就是現在講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沒有認真努力。在德學功業上,沒有認真努力去做。最後:
【雲谷禪師所授立命之說,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曠也。】
這是這一篇最後的結論。特別強調雲谷禪師教導他立命的學說,這種學說精純到極處,『至精』,『至邃』,「邃」是深,深到了極處;『至真、至正』,「真」是決定沒有虛妄,「正」是決定沒有絲毫的邪僻。他自己一生努力的修學,改造了命運。命裡沒有功名,他得功名;命裡沒有兒女,他得了兒子;命中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多活了二十一年。這是足以證明,雲谷禪師的教誨正確沒有錯誤。
了凡先生這幾篇文字,原來是教訓自己子孫後裔的。他的後代也不錯,知道這些寶貴的理論與方法,他不自私,他公諸大眾,希望社會大眾都能明瞭立命之學,都能夠改造自己的命運。我們這一個地區、這一個國家,乃至於擴展到這一個世界,人人都能夠依照這個教誨來修學,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全世界的人民幸福。這是中國古聖先賢他們的心量,他們的德行。這一篇就介紹到此地。
接著我們看第二篇。第二篇就是「改過之法」,第三篇是「積善之方」,這兩篇是重點、是重心。要用佛經的方法來說,第一篇是「序品」,是序文,第二、第三篇是「正宗」,最後一篇稱為「流通」。我們用三分來看這四篇文章,文章的旨趣大致上就明瞭。「立命之學」懂得了、明白了,從哪裡下手?一定要從改過下手。人既不是生來就是聖人,怎麼能沒有過失?孔子說「過則勿憚改」,這個意思是說,有了過失不怕改,要有勇氣改過,要有決心、要有毅力來改過。所以,他把改過的這些道理、方法,教訓他的兒子,小小過失都要改。我們一般人因循、得過且過,疏忽了小過失。小小的惡念沒有把它看重,於是小過失養成大過失,小的惡念慢慢養成大的惡念,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現在我們來看正文。第一段是講「改過之因」。避禍納福是人之常情,可是吉凶禍福決定有預兆,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文章一開端,了凡引用古人的記載: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春秋時代,孔子就生在這個時候,這個時候還是周朝。周朝到了晚年,王室衰弱,許多諸侯對於周天子大多都是陽奉陰違,各自都有私心擴展自己的勢力,所以春秋是一個動亂的社會。孔子生在這個時代,也是感慨萬千!那個時候的諸大夫們,『大夫』是國君、諸侯的助手,大概像現在政治組織裡面部長、總理,都屬於大夫這一個階層的人物。他們見人多了,學識、經驗豐富,看到這個人的舉止,聽聽這個人的言語,『億而談其禍福』,「億」是猜想,想到他將來的吉凶禍福,都能夠說得很靈驗。這些事情在《左傳》、《國語》,《左傳》、《國語》都是左丘明的著述,『諸記』,像《公羊傳》、《穀梁傳》,許許多多的記載,我們都可以明確的看到。這就是說明,吉凶禍福它有預兆。文接著說: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人心裡頭存的善惡念頭,你所造的善惡業行,瞞不了人。你能夠欺瞞愚人,你瞞不了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這種人你瞞不過他,他真的是一眼看穿你的肺腑。現在世間還是有這種人,我一生當中就遇到好幾位。我這三個老師都非常難得,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他們都有這個能力。接觸大眾,有時候偶爾也談談,「某人命很薄,沒有福、沒有壽」,「某人心地純厚,積功累德,將來必有福報」。他們也能夠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對於福薄的這些人都生憐憫心,教他改過修善,創造命運。我年輕的時候,就是屬於沒有福報、短命,屬於這一類的。我肯學,肯聽老師的話,所以老師特別的憐憫我,教我改造命運,自求多福。所以這些預兆都非常的明顯。『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心裡頭起心動念自然表現在外面,就是言語動作。怎麼個看法?這裡提出一個原則:
【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
這是觀察人兩個原則:你看到這個人心地善良、厚道,待人忠厚,處處能替別人著想,這個人將來有福。如果他是相反的,心胸狹窄,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的利益,做出事情損人利己,對於自己沒有好處的他決定不做,對人很刻薄,這些人沒有福報。縱然他眼前有福報,眼前有福報那是他命中的福,命中福不小;因為他存的心不善,行為不善,他的福已經折了,折了還有餘福。由此可知,他要是存好心、行好事,他的福報一生享不盡,他的餘福一定子子孫孫都享受到。這是事實真相。
【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世俗人沒有這個學問,沒有這個常識,眼光就像被東西遮住,我們現在人講「白內障」,白翳障住眼睛,你什麼都看不見了,說禍福沒有一定,而且沒有辦法預測,這是世俗人的看法。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他不是這個看法,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接著說:
【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這是說明禍福可以先知的,可以預測得相當準確的。我們能不能得到這個能力?答案是肯定的。在此地第一句話他就說出來了,『至誠合天』,我們要想有這種能力,只要把這四個字做到就行了。我們以真誠起心動念,合乎自然的法則,「天」就是自然法則,不加絲毫意思在裡面。絲毫意思,就是我們常講的妄想、分別,絕不加絲毫妄想、分別在裡面,我們也有這個能力了。心地真誠、清淨、平等,這個能力現前了。
一個人福報快要現前,你看他,『觀其善而必先知之』,你能夠看得出,他的心善、言善、行善,對人厚道,我們就能夠推想到他的福報快到了。如果他的思想言行不善,我們就曉得,他的災難愈來愈近。這是小。大,觀察這個社會,觀察一個家庭,觀察一個團體,乃至於觀察國家、世界,沒有不準確的。這裡面有道理在,有學問在,決不是妄言。我們自己要曉得自己這一生當中,特別是將來的吉凶禍福,應當從這個地方反省,從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純善,自己可以肯定災消福來。如果自己的心不善、言不善,言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行為不善,自己要警惕,禍患災難必定是一天一天接近。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到國家、到世界,無不如是。下面是講「改過之基礎」。
【今欲獲福而遠禍】
這就是趨吉避凶。
【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所以這兩篇,「改過之法」、「積善之方」,排列的順序就從這兒來的。我們沒有談行善積德之前,先要講改過。為什麼?過如果不改,改得不徹底,改得不乾淨,雖然修善,善裡面夾雜著惡,善也不純,善的功就不能夠顯著。因此,改過是積善的先決條件。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