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十七集)  2000/6/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4-001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四面,第三行看起: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

  到這裡是一段。我們讀這段經文,要深深的去反省,應當要向佛學習。『龍王』是我們六道眾生的代表,為什麼用「龍王」來做代表?龍是變幻多端,變化莫測。就自身來說,我們起心動念千變萬化;就我們生活環境來說,我們面對的人事,對人對事對物,這一切人事物也是變化莫測,所以用「龍」來表法。「王」,這種變化,不知不覺好像是自然的了,佛家常說「法爾如是」,似乎是這個情形。「王」有自在的意思,沒有絲毫勉強,這表什麼?表習性已經成了自然,「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就像天性一樣,自自然然的他就起心動念、剎那不住,所以用「王」來代表。由此可知,我們業力之深,佛在經上常說,我們自己無法體會。自己也常說「我的業障深重」,這「業障深重」之程度、「業障深重」之所以然,自己完全不能夠覺察。所以在這個地方佛以龍王來表法,意思就很深很深,這是六道眾生。

  佛教給我們,你觀察佛身。所以佛是現身說法,正是經教裡頭常常教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看佛身,一切經論裡面都記載著佛的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教乘法數》、《佛學辭典》都有記載,這是最容易查的。江味農居士著《金剛經講義》,周止菴居士著《心經詮注》,都引經據論,詳細的跟我們說明。相好是果報,果必有因,我們常常說「相隨心轉」,這個話一點都沒錯,實實在在的是這麼一樁事情。不但我們自身相貌體質是隨心所轉,我們的生活環境又何嘗不是?除了自身之外,都是生活環境。換句話說,全是依報,跟我們一起生活的這些人是人事環境,物質是物質環境。咱們外面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也是隨心所變的、隨心所轉的,幾個人知道?

  我們說我們今天生活環境很不好,人事環境也不好,物質環境也不好。這部經前面佛說得很明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是美好的,一切人是美好的、事是美好的、環境是美好的;你的念頭不好,人事物沒有一樣是好的。這豈不是蕅益大師所說的,「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人心要好,起心動念都好。

  『百千億福德所生』,「百千億」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真的,佛每一個念頭都是福德。那我們就曉得,我們從早到晚有多少個念頭?「百千億」一點都不過分。是個形容,不是真正的數字,真正的數字比這個,不曉得要多百千億倍都不止。我們在佛經裡面讀到,佛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個念頭。我們過去也粗略的估計,一秒鐘有兩個十萬八千念頭,這種微細念頭,我們凡夫不能覺察。

  誰見到了?佛經上跟我們說,八地菩薩見到了,那個定功深,就是心清淨,清淨到那樣的程度,覺察到微細念頭的生滅。我們的念頭,六道凡夫的念頭,佛說法把它歸納為「善、惡、無記」這三類。善有福,但是不是德。六道眾生有福,德談不上,這個德的水平太高了。德是什麼?所有一切念念都是善念,念念無住,《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什麼?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叫無住。我們極微細的念頭都墮在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曉得妄想分別執著的根有多深。所以佛教導我們,我們學起來這麼困難,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這個根太深了。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生滅,每一個生滅都具足妄想分別執著。由此可知,我們今天講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是放下粗相,好像一棵樹一樣,放下幾片葉子而已,放下這個樹梢而已,枝幹根本一絲毫都沒有動搖。我們怎麼能比得上佛?

  我們供養佛像的用意在哪裡?就在此地,讓我們看到佛像,想到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圓滿的福德,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什麼心?生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的心,眾生有感,佛立刻就有應。這個生心我們很難理解,因為我們凡夫講到生心就會起心動念。佛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所以這個生心的意思很深很深。佛與菩薩隨類現身,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佛與一切眾生隨機說法,也沒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要了解這事實真相。

  學佛從哪裡學?從這些地方學。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因此入門也不一樣,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根性。古德常講:「人貴自知之明」,自己一定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你的修學就方便了。世間糊塗人,迷惑顛倒的人,他不認識自己,狂妄自大,這種人世法佛法都沒有成就。古人這樣說法,我們再仔細觀察果然不錯,凡是狂妄自大的,這些人在社會上不少,一無所成。真正有成就的,連《了凡四訓》裡面都說得很多,謙虛恭敬,處處不如人。袁了凡看人,看到這些舉子,就是準備去考試的,只要看到這個人謙虛恭敬、樣樣不如人,他說這個人決定考中;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這個人決定落第,都被他料中了,這裡頭有大道理,所以我們在此地要學。

  福德的根是什麼?根就是十善業道。怎麼能夠疏忽?諸佛如來百千億福德的根本,就是「淨業三福」的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講的是這一句,但是它有輕重的差別,是以「孝親尊師」為重。《十善業道經》跟《地藏菩薩本願經》無二無別,偏重在「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兩部經合起來看,「淨業三福」第一條就圓滿了,諸佛菩薩從這裡修起,也在這個地方完成。發心起修,這就是發心住的菩薩,功德圓滿就是究竟的佛果。究竟的佛果,只不過把這一條十六個字圓圓滿滿做到而已,我們要懂這個道理,然後才曉得怎樣修學。

  所以這一句話非常重要,想想我們,我們今天的身,從百千億業障所生,照《地藏經》上講的話,「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我們是從罪業生。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其實我們在經教,透過這麼長的時間修學,不是不懂,懂得!我們的罪業是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念頭,從來沒有說是一秒鐘、一分鐘放下過,沒有!念念都是自私自利,這就是罪,《地藏經》上講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佛是福德,是德,佛起心動念絕不為自己。怎麼知道?《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佛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所以他成就的是無量福德。我們起心動念自私自利,這是具足四相,無不是罪。這個道理搞清楚了,事實真相也明白了,我們應該怎麼做?要不要學佛?

  佛的果報下面說了,「從百千億福德所生」,這是因;下面講果,『諸相莊嚴』,這一句是果報裡頭的總說。佛陀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這個世間眾生福薄,總是與一切眾生現同類身,同類身裡頭比較好一點,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同類身裡頭的好相。經中讚歎佛的報身,《華嚴經》裡面的盧舍那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跟我們凡夫說,我們凡夫也沒有辦法理解。我們能夠對於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比較上能夠理解一點,能夠體會到一點。世間有志之士,就如同阿難尊者,見到佛的相好光明,發心向佛學習,這是把果報展現出來,你們看看這果報好不好?如果你覺得這個果報好,你也想要,那你就要像佛菩薩一樣修因,因圓果就滿了。你不修因,果報是決定得不到的。這一段文意思深廣無盡,我們要很細心去體會,要知道怎樣去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