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第一0九集) 1999/10/1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109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感應篇》第四十七句: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這都是惡業當中的大惡。註解裡面前面的三行說得非常好,「一飯之恩,古人必報,報即無力,心必銘感,念茲在茲,不可或忘」。這是中國古聖先賢,不但是教導我們,而且做給我們看。「《智度論》曰,受恩不感,甚於畜生」,這是佛經上說的。受人之恩,沒有感念這個心,連畜生都不如。畜生,就是家裡面許多人養的寵物,養的狗,養的貓,都知道感恩。世尊在《大智度論》裡面說二地菩薩所修學的四個科目,其中有一條是「知恩報恩」。趙樸老寫的四個字,他是給雜誌上題的,我看到之後,把它剪下來放大,做成一個匾額,你們大家都看到了。這一句話在現前社會,我們要特別提倡,一個人能夠「知恩報恩」,縱然不學佛,不求出三界,來生也必定是人天大福報;而反過來,忘恩負義,決定在三途,諸位在許多因果感應事蹟裡面,你們都看到。
我一生實在講沒有什麼大智慧,也沒有什麼真正修行功夫,我就是一點誠心,真誠,知恩報恩。我走過的地方,跟我見過面的人,我這一生當中都念念不忘,一生確實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別人對我們的好處,對我們多方的照顧,我們只記人家的好處,絕不記別人的缺點。我一生當中沒有架子,一般社會人講榮譽,我沒有榮譽感。榮譽感就有高下心,就是今天講的他要出一個特權階級,就有高下心。有高下心,心就不平,「我站在人上面,別人都不如我」,我們學佛,佛是平等心,佛是清淨心。我們學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心地跟佛一樣清淨平等,這個要懂。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導我們只有一樁事情,就是真正發心,這個發心佛家叫「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心。儒家講「禮」,禮的精神是什麼?自卑而尊人,他不是傲慢。你看佛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都說他自己不如別人,在無量法門裡面自己只知道一門。以吉祥雲比丘來說,修一門念佛法門,念佛法門也有很多種,在念佛法門裡面只知道一種,不如別人,智慧德行樣樣都不如人,那是諸佛如來的表現。如果覺得樣樣都比人強,值得驕傲,這跟佛道、跟儒家的大道,恰恰相違背。
佛給我們講「貪瞋痴慢」是惡道的業因,貪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傲慢是修羅道。傲慢還要修福才是修羅道,不修福,三惡道去了。世出世間聖賢教導我們,修什麼?無非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把貪瞋痴慢修掉,修就是修這個,除貪瞋痴慢。佛在一切經論裡面常常教我們回頭,返至本處。本處是什麼?本處是一念不生,本處是清淨心,是真如自性。諸佛菩薩也為一切眾生服務,事情做完了,能夠返歸本處,都能夠回到清淨平等覺,這是本處。真正能夠回到本處,就是知恩報恩。我為眾生服務,還要講條件,還要講代價,那不是服務,那是交易,是有條件的。我一定要接到豐厚的供養,一定要得到相當的尊敬,這不是談條件嗎?孔老夫子跟釋迦牟尼佛都不談條件,一切都隨緣。世尊的示現是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哪有選擇的?他們生活方式非常簡單,晚上樹下一宿,走到什麼地方隨遇而安,整個身心奉獻給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裡面,最殊勝的、最有價值的是什麼?教化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真實功德,無比的功德,無量功德。為什麼?唯有開悟才能真正離苦得樂。覺悟的人,不管過什麼樣的日子,不論自己是什麼身分;我前面跟大家舉例,乞丐都好,他都快樂。為什麼?他覺悟了,做乞丐都快樂,他所享受的那個快樂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迷了就苦,迷了做天王還苦,人王更不必說了。
真正樂是從悟當中得來的,苦是從迷當中得來的。誰能幫助我們破迷開悟?佛陀、菩薩,我們稱為老師、稱為善友。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阿彌陀佛也是我們的本師,所以我們受恩,要知道什麼是恩、什麼是德,明瞭就覺悟,不明就迷惑。幾個人真正能明白?明白的人少。天天讀經,天天接受佛法薰修,是不是真的覺悟過來了?沒有。真的覺悟過來,他的思想行為不一樣,他所表現的是佛菩薩,是覺正淨的行為,是清淨平等覺的思想,那怎麼會一樣?覺悟的人,捨己為人;迷惑的人,絕不會犧牲自己。諸位要知道,犧牲自己是相似的覺悟,不是真正覺悟,真正覺悟連犧牲的念頭都沒有。他還有犧牲念頭,有犧牲念頭自己就很委曲,委曲求全,這在儒家講,這是君子不是聖人。聖賢連這個意念都沒有,他才是真正清淨平等覺,這才是報恩。
佛祖對我們的期望,是教我們成聖成賢,是教我們成佛成菩薩,我們真正成佛成菩薩,這是真報恩。絕對不是說,我們今天宣揚佛法,把佛法介紹給廣大的群眾,我們就算報佛恩了。也算是報恩,報得太少了,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叫我們自己成佛,叫我們自己成菩薩,這是真正報恩。你要如果真的成佛成菩薩了,你就會跟佛菩薩一樣普度一切眾生,這才是名真正的報恩者。如果能夠少許契入這個境界,我們感恩的心自然就生了。所以心量要大,念念為整個社會著想,這整個社會是整個世界的社會,為一切眾生著想,這是菩提心,這是報恩心。處處為了自己的方便,為自己方便決定就妨礙眾生的方便,一定的道理。處處要講求為自己的享受,決定妨礙一切眾生的享受,大家只要冷靜思惟就明瞭。
佛的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佛的行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我這二十個字,總結《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總結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亦是總結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教誨,我們修行要抓到綱領。這二十個字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我們自己有疑惑,所以這才深入經藏。深入經藏的目的是破迷開悟,破迷開悟的目的是這二十個字的落實,真正做到了,這個人就叫佛陀,就是佛家講的超凡入聖,這才叫真正的知恩報恩。這兩句意思很長很深,是我們當前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