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一00集)  1999/9/1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100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四十二節,也只有八個字:

  【誑諸無識。謗諸同學。】

  這也是屬於大惡。《彙編》裡面說得很好,「無識之人,正當隨事曉醒,警之以義理,動之以善惡,使至覺悟而不墮於惑」,怎麼能夠因為他愚昧,你就欺負他。後面引了《楞嚴經》一句話,《楞嚴經》云:「衒惑無識,疑誤眾生,死後當墮入無間地獄」。所以人在世間,有意無意造作極重的罪業,自己並不知道,也不曉得果報的可怕。《感應篇》裡面舉的這些例子,我們細細反省,這些過失自己也常常在犯。但是從來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果報,自己總以為這些都是小事,甚至於說微不足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嚴重的過失?愚昧無知之人,我們不讀佛經,不了解事實真相,這些人過去生中多少世以來,造作許多不善之業,感得這樣的果報。佛菩薩看得清楚,這一類的眾生,正是佛菩薩救度的對象,而且把他們排在最優先。為什麼?這樣的人如果不趕快幫助他,他轉眼就墮入地獄。所以佛菩薩幫助眾生,最苦、果報最嚴重的,一定是列入第一優先;造作罪業比較輕的,不至於墮落得這麼苦,稍微緩一點還不要緊,這是合情合理。另外一種情形比較特殊的,這也是佛在經上常講的,根熟的先度。什麼叫根熟?成佛的機緣到了,這個也要優先幫助他。幫助他成佛,他成佛之後就能廣度眾生,這個優先的道理在此地。

  世間人畢竟愚昧無識者佔多數。我們再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屬於『無識』這一類?細心的思惟,反省檢點,我們自己確實是屬於「無識」。為什麼?雖然天天在學經教,依舊時時在犯過失,這不就是無識嗎?所以要隨事提醒。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如果不提醒,又犯過失了,言語造作的過失縱然不犯,念頭常常在犯,起心動念。為什麼佛菩薩要天天講經?就是為這樁事情。幾個人能夠聽一次經,聽一部經,就能回頭,就能覺悟,就能證果?這種人不是沒有,太少了,幾百年當中我們才看見有一個,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由此可知,多數人常常在犯,像我們自己也是屬於這一類,業障習氣非常深重,所以要善知識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到哪裡去找這樣的善知識?實在找不到,這時古大德教導我們供養三寶。我們供養佛像、供養菩薩像,用意何在?藉著這些形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見到佛像,就想到佛菩薩的教訓;見不到佛像,忘掉了,供佛像的用意在此地。所以不是把他當神明看待,不是祈求他保佑升官發財,是用它常常提醒自己。

  提醒第一個是讀經,見到佛像就要想到要讀經,讀經就是聽佛菩薩講經說法,使我們明瞭義理。「義」是什麼?該做的,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這叫義。「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所說的一切經,它的內容歸納起來,不外乎就這兩樁事情。義則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你應該做的;理是明心見性。不但自己要學,還要幫助別人。怎麼幫助別人?做出樣子給人看。什麼樣子?「動之以善惡」,我們要做出來,我們起心動念別人看不到,我們的言語造作人家看到,我們能不能在一生當中口不出惡言,一生當中能做到不妄語、不欺騙別人。從哪裡做起?從今天這一天做起,我今天這一天從早到晚不妄語、不惡口,這顯而易見。佛教導初學從十善業道做起,《觀經》講「三福」給我們提出綱領,「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要問,我們怎樣孝親、怎樣尊師?修慈心、修十善,就是孝養父母,就是奉事師長。如果我們的身語意三業都不善,那就是不孝、就是不敬,就從這做起。果然真的做到了,天天這樣做,這個人是善人。善人不必要別人稱讚我們,我們要希望別人稱讚,希望別人表揚我們這樣做,已經就不善了,為什麼?存心不善。行為是善,心不善,心地污染,不清淨。一無所求,應該這麼作法,這種作法就是幫助別人,就是普度眾生,讓別人看,看了他會覺悟,為什麼他能做得到,我做不到?他看久了,他會反省。

  古來祖師大德講經,受到感化的人,佛法裡面講普度眾生,用現在話講感化別人,就是以一個真誠心、慈悲心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人看。最好的榜樣舜王,舜王在他青少年的時候,他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處在逆境裡面,惡緣他能夠感化,做得非常圓滿,做得非常成功,最好的榜樣。他為什麼能做得到?六祖惠能大師《壇經》裡面一句話,「不見世間過」,所以他才做到。「不見世間過」是理,他明理。別人為什麼以惡意對我?以惡行對我?總是我自己有過失,所以他念念,他沒有看到別人的過,認為別人什麼態度都是正確的、都是對的,總是自己有過失,去反省、檢點,改過自新,使這些惡意相向的人,也看不出自己的過惡,這是真正懂得修行的道理與方法,他真懂得。在我們佛法裡面講,他是大菩薩的示現,這哪裡是凡人?他的行持,我們仔細觀察,跟《華嚴經》上善財童子沒有兩樣。善財童子一生修行,沒有見到世間過,只見自己過,不見世間過,所以他一帆風順,一生圓滿菩提。這是佛在經典上舉出最好的一個榜樣。從凡夫地經歷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從初信到十信跟一個老師,文殊菩薩是他的老師。十信心滿,老師叫他出去參學,所以往後是五十三參,每參一位善知識,他的位次向上提升一個階級,參訪吉祥雲比丘他是初住,參訪海雲比丘他是二住,參訪妙住比丘他是三住。我們想想他過的是什麼日子?回頭想想自己過的是什麼日子?人家道業天天增長,定慧等學,那個生活多圓滿、多麼豐足。我們今天天天還在造業,所以此地講的「無識」,我們不是無識,誰是無識?我們沒有明白佛所講的義理。

  我學了四十七年,四十七年才懂得這麼一點道理。所以有機會我跟大家共享,不忘記時時刻刻提醒同學們、勸勉同學們,盡可能的一天都不放棄。我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幾天要是沒有人勸勉,經也懶得看了,毛病習氣都出來了。中國古人說得好,那是講念書人,「三天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古時候的人說的,他們的環境比我們實在講殊勝多了,現在說老實話,哪裡要三天,一天不讀就面目全非。一天還太長,半天不讀都面目全非,古人還能夠等三天,我們今天半天不讀,你看毛病習氣完全露出來了。甚至於一面讀,一面毛病習氣都往外冒,你說有什麼法子?讀經生煩惱,聽講也生煩惱,研究討論吵架,所以想想古人還能耐得住三天,才知道我們現在毛病習氣是多麼嚴重。所以讀到這個經文,欺騙這些無知的,想想我們自己就是無知的。欺騙我們的人太多太多了,滿街都是。提醒我們的人,沒有,到哪去找?我們所接觸的全是欺騙我們的。所以這兩句話看起來很平常,意思太深太深了。

  所以這一次有這麼一個機緣,我再把《金剛經講義》仔細看一遍,看了之後感到裡面有許多東西還是要加以補充說明。為什麼?一般人看了還是不懂,不做補充,對不起現代的眾生。所以古人講經方便,點到為止,他看了他能懂。現在不行,怎麼點他也點不通,不能不囉嗦,不能不麻煩。所以度現代眾生比過去困難太多了,我們要沒有耐心,沒有豐富的常識,沒有德行,不能觀機,自行化他都做不成功。所以不能不努力,為眾生,為佛法,勇猛精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