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六十三集)  1999/7/2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63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二十三句: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這兩句話就是說的仁民愛物,平等的慈悲。『昆』是多的意思,也就是說一切大小的,這是小爬蟲之類的,小動物都不願意去傷害,何況大的動物?這是真正養我們的慈悲心。在三種布施裡面,這是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長壽、康寧,中國人講五福裡面有這兩種果報。所以我們見到果就要知道怎樣修因,真正肯修因的人,往後一定有好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感應篇》這部書都是勸人修善因、斷惡緣,無量劫以來,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實在講善少惡多。所以在佛經論裡面跟我們講的煩惱頭數,就是像《百法明門論》歸納裡面來講,煩惱有二十六大類,善法只有十一類,所以我們惡的習氣比善的習氣,確實要嚴重很多。對於小動物,尤其像蚊蟲、螞蟻這些小動物,見到的時候無意當中就把牠殺害,有沒有理由?並沒有理由。什麼原因?習氣,惡習氣。所以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培養慈悲心,從哪裡培養起?愛惜小動物的生命。學佛的人知道那也是一條命,牠受的身是牠過去造的不善業,牠受這麼一個小身,我們過去生中不知道多少次跟牠們一樣。再小的身相、再小的動物牠還是一個神識,怎麼能夠殺害?不但不能殺害,讓牠生煩惱,我們都有過失。連這些小動物都如是,怎麼能用惡心對人?

  動物愈小愈是愚蠢、愚痴,這大的動物靈性高一點,也就是比較聰明一點,這是一般講法。而實際上我們仔細思惟,這種說法很難成立。因為我們觀察螞蟻也很聰明,牠的社會組織很嚴密,有蟻王,分工,懂得分工,可見得牠並不是很愚痴。飛蟲裡面像蜜蜂,牠也有組織,牠有牠的一個社會,怎麼能說牠完全是愚痴?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仔細去觀察,世間專門研究動物的動物學家,他們的觀察比一般人要細密,研究牠們的生活動態,從生活動態裡能夠體會到牠們的心境。所以決定不要以為殺牠們大概沒有關係,牠們很愚痴,不知道報復,我們這個念頭想錯了。古書裡頭有記載,小朋友救螞蟻,螞蟻被水淹沒了,把這些螞蟻引到岸邊,螞蟻會報恩,可見得牠有靈性。於是我們從這裡就能體會到,牠既然知道報恩,你要殺害牠,牠也會報怨。這麼小的動物都有靈性,都知道報恩報怨,那何況是大的動物?所以佛在《楞伽經》裡頭勸大家,不要吃眾生肉。佛經裡頭又說得很清楚,說明世間戰爭根源是什麼?就是吃眾生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可是今天世間人誰相信這些話?我們勸別人,人家說我們迷信,諷刺我們,有什麼法子!

  世尊當年在世生活的方式是托缽,托缽總不要給人家添麻煩。實在說世尊一生都不願意給別人添一絲毫的麻煩,我們在經上看到,一切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人家給肉就吃肉,給什麼吃什麼,絕不是提倡肉食,要明白這個道理。那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必叫人家單獨給出家人做素食,添一層麻煩,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在《楞伽經》裡頭勸人素食,中國梁武帝讀到這個經文深受感動,他自己就吃長齋,吃長素。他是佛門的大護法,對佛教全心全力的護持,他自己吃長素,勸導出家人也應該吃長素。中國佛教吃素是梁武帝提倡的,這個提倡正確的,隨順佛陀的教誨。我們知道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國佛教吃素,其他的佛教都沒有素食。這是隨順佛的教誡,我們要能夠體會到。

  再小的動物跟一個人完全一樣,牠不幸輪迴得這麼一個身相,我們決定不能看牠弱小欺負牠,那是決定的錯誤。註解裡面說得很清楚,不但牠有靈性,牠也有佛性,佛在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作佛,我們怎麼可以害佛?怎麼可以殺佛?我們自己修行想成佛,還要去害佛、殺佛,你怎麼能成得了佛?所以佛制定戒律,第一條是不殺生,這個意義太深、太廣了。如果不是讀誦大乘,深解義趣,不殺生這條戒很難體會。真正做到不殺生,試問問這些小動物還會傷害你嗎?不會。可見得牠有智慧,牠有選擇。近代《高僧傳》裡面,諸位熟知印光大師,這小動物不傷害他,他住的房間,無論到什麼地方,他住的房間,你去找蚊蟲、蒼蠅、跳蚤、螞蟻,找這些,一個都找不到。平常很多,他到那去一住就沒有了,這小動物搬家,我們佛家講遷單,牠搬家了。

  為什麼老法師能夠有這樣的感應,我們沒有?這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要多想想,這什麼個道理?真誠、清淨、平等、慈悲。真誠心上能感動諸佛菩薩,下能夠感動天地鬼神,連餓鬼道的鬼神都能感動,何況畜生道這些小動物,都受到感動,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看到這些小動物都是合掌念佛,念三皈依,「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我想大家都聽過,我們有沒有實實地地去奉行?很多人常常把它忘掉,這三句話對這些小動物的祝福,也是提醒牠們。我們說,牠懂不懂?言語不懂,靈性是貫通的,我們那分至誠的心,至誠的祝福,牠確實能夠感受得到,只要真誠。什麼是真誠?一心是真誠。我們為牠祝福,為牠念三皈依,這個心不誠、夾雜、散亂,那就沒有效果;如果果然是真誠心,有效果。

  真誠心不是對一樁事,要把這個心平常就培養出來,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是我們的真心,自性本具的性德。我們有,諸佛菩薩有,一切眾生皆有。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他們的性德現前,性德自在;我們的性德被埋藏在煩惱習氣裡面,雖有,不起作用。所以佛教我們要克服煩惱,克服障礙,要讓性德現前。儒家所說的「克念作聖」也是這個意思,克服煩惱、克服習氣比什麼都重要。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厚的人容易,善根厚的人一聽就明瞭,他能做得到;福德厚的人雖然對這個道理沒有通達,聽了之後他生歡喜心,他也很願意做到。我們天天在聽經,天天在讀大乘,而不能夠做到,自己就曉得,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多薄!那怎麼辦?多聽、多讀,培養我們的善根福德,緣成熟了自然很歡喜的把不殺生做得徹底,做得究竟圓滿。不但不殺害一切眾生,絕不會讓眾生生煩惱。

  不殺害眾生得長壽的果報,不惱害眾生得康寧的果報。康寧是身心安樂,一個人一生沒有煩心的事情,沒有煩惱的事情,康寧!康寧是果報,因是不願意給一切眾生生煩惱,什麼樣的果就有什麼樣的因,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因果這樁事情歸結到最後真的就是四個字,「自作自受」。我們自己修善,我們自己就受福報;我們自己造惡,我們一定要受惡報。千萬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造大業、造罪業。世間許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這些一切不如意事是別人給我的,別人找我麻煩,錯了,自作自受。別人找我麻煩,為什麼不找他麻煩,單單找我?我跟他過去有惡緣,他找我的麻煩是報復,我明白了應該接受,承受果報而沒有一絲毫怨恨的念頭,這個結就解開,就化解了!世出世間聖賢教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跟人結怨,菩提道上才一帆風順,在人生一生當中真的是吉祥如意,都是自己修得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