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八大人覺經  (第五集)  2002/11/4  日本知恩院和順會館  檔名:15-015-0005

  諸位同學,請看第六覺知: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這一條,第一句意思很深。『貧苦』,不僅包括一切物質,同時也包括精神這方面;如果真正有智慧,雖然貧苦,他會很快樂,他不會跟眾生結惡緣的。我們在中國,古書裡面記載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物質生活就非常貧乏,在一般人都會覺得非常憂慮,但是我們從孔子口中明瞭,顏回不但不以為苦,而且以為樂。夫子讚歎他,他那個生活是「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見得他的生活是非常快樂的,貧而樂!由此可知,這個地方的「貧苦」,重點一定還是要在道德方面,在道德、在智慧,人缺乏道德、缺乏智慧,那是真正的貧苦。因為沒有智慧,那就愚痴,愚痴總是生煩惱,也就是貪瞋痴慢會特別嚴重,當然就會跟一般人、一切的物『橫結惡緣』,這是免不了的。

  『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這幾句話實在說,即使不學佛的人,修人天福報也應當要遵守。「布施」,特別對於貧苦之人,只有菩薩有智慧,菩薩曉得理事、因果,要幫助眾生,第一就是要布施。布施是無條件的贈與、無條件的供養,眾生缺乏衣食,在必要的時候是要幫助他。布施供養裡面,最重要的是法布施。因為,一切眾生決定不能依靠別人的布施供養過一輩子,那這個人有罪,什麼罪?前面講了,懈怠、懶惰。依靠別人供養,自己不能夠獨立生存,他就有罪過。只接受供養而不懂得回饋,哪有這種道理?因此,當眾生在貧窮苦難的時候,布施供養做救濟的人,一定要幫助他開智慧,一定要幫助他獲得能力。由此可知,布施供養裡頭最重要的是教育,不但要教他有智慧,還要教他有技能,我們今天所講的技術能力的教學、倫理道德的教學,這種慈悲救濟才算是真正圓滿。

  布施要平等,所以要「等念冤親」。「等」是平等,「念」就是對待,以平等心對待,「冤」是冤家對頭,「親」是你的家親眷屬。為什麼?如果你有偏利,我只對待我的親屬,我不肯布施我的冤家債主,換句話說,你的生活就不能夠得到安全、平靜。為什麼?這些冤親債主一定要找你麻煩。中國古老諺語常說:「一家飽暖千家怨」,你是大家怨恨的對象、怨恨的目標,你還會有好日子過嗎?社會要怎樣才能安定?世界要如何才能和平?那就是冤親平等。無論哪一個人,在今天大的社會,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是哪一個族群,各個不同的文化,菩薩平等對待、平等布施供養,這個社會就會安定,世界就會和平。人民幸福我也幸福,社會興旺,我們家庭也會興旺,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決定不能夠有偏心,決定不能有偏愛。

  末後這兩句尤其是化解衝突最好的方法,「不念舊惡,不憎惡人」。這個人過去做些什麼壞事情,只要他能回頭,回頭是岸,回頭他就是好人;不可以老是記著他從前這個惡念、惡行,不可以!應當要原諒他,要寬恕他,這是大人之行。「不憎惡人」,惡人為什麼會作惡?前面說,他「貧苦多怨」。「這個人很富有?」富有是財富富有,他智慧很貧苦,他沒有智慧、他糊塗,所以從德行、從智慧上來說,他很可憐,他真的貧苦。所以他容易犯罪,容易做錯事情,他煩惱習氣非常重,受不得絲毫刺激,只要有一點點外緣刺激,他的煩惱習氣就會現行,他就會發作。佛菩薩看這種人,就是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他做的惡行,佛菩薩「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他要不要受果報?當然要受果報。因果是自然的定律,不但是凡夫造惡因要受惡的果報,就是諸佛菩薩在沒有修成道業之前所做的這些罪業,他還是要受報。

  釋迦牟尼佛,諸位在經典上看到,有馬麥之報。釋迦族,這是釋迦牟尼佛他這一族,過去生中造的惡業,受琉璃王滅族這個果報,佛不能救!因緣果報這個事情,只有自己去承當、自己去承受,佛菩薩大慈大悲,對你一點都幫不上忙。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你真正懂這個道理,你才會「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你的心平等了。平等,業才能消除。消除,還要不要受果報?還要受,重罪輕報,報的時候會輕一些,你自己很清楚、很明瞭。這就是古德講的「不昧因果」,不是沒有因果;不昧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我們自己想:不願意受那個果報,千萬不能造因;你要造了因,希求將來避免這個果報,那是愚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佛門裡頭常講「眾生畏果,菩薩畏因」,道理就在此地。

  脫離貧困,化解怨結,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尤其是聖賢的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如果把這樁事情疏忽,社會就生病。今天有許多人講地球生病了,這個話講得沒錯!地球生病,就是地球上居住的這些眾生,社會生病了,產生問題了。何以古時候沒有這些問題,現在有這些問題?我們細心去想想,去回顧過去,展望將來,多少能有一些啟示。古時候,在東方有聖賢的教育,在印度有佛法的教育,在西方有宗教的教育,所以社會賴以安定和平,人民能夠過正常的生活。到最近這一兩個世紀,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人以為自己很聰明、自己很能幹,不需要佛菩薩,不需要聖人,也不需要宗教,完全憑著自己的好惡,靠著自己過去生中修積的一些福報,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佛菩薩走了,聖賢人離開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沒有聖學了。這是今天社會的病態、所有一切的災難、天災人禍根本的原因。

  由此我們會聯想到,如果一個人存心學習聖賢的教育、推廣聖賢的教育,你說他的功德有多大?一切諸佛必然護念,龍天善神感激。如果還隨順自己煩惱習氣,稍稍不如意,我要把你摧毀、我要把你滅掉,你毀滅聖賢教誨,就是毀滅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你可以盡情去做,果報你沒有想到!二次大 戰希特勒盛極一時,那個時候還得了嗎?哪裡想到四年他就滅亡?如果他知道四年之後他要死,國破家亡,我相信他不會造那些惡業。歷史是一面鏡子,看過去你就能想到將來。我們自己得人身不容易,經論裡面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最可貴、最殊勝的就是你得到解脫的機會,你得到超越輪迴、圓成佛道的機會,你得到一個做無量無邊功德利益的機會。這個機會要是不能夠把握住,這個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機緣,你要不能把握住,你還要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相信聖教,依舊胡作妄為,那你真正叫冤枉,真正叫大錯特錯!

  歷史是一面鏡子,眼前六塵境界又何嘗不是一面鏡子?我曾經跟諸位說過很多遍,我從很年輕的時候,以前還在工作沒出家之前,每天都看看報紙。我看報紙跟別人不一樣,別人留心新聞、報紙一些報導的,我每天留意的是訃聞,我看這個。天天看訃聞,每天哪些人過世了,有年歲大的、有年輕的,我喜歡看這些東西。看這些東西有個警惕,今天走這麼多,明天又走那麼多,看看將來輪到我自己了。印光大師教導學人,把「死」字貼在額頭,天天看到這個死字,我就快要死了,我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就有這個警覺心。「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何必還跟人過不去?何必還要計較?何必還要造業?從這一方面來觀察,我還有這一點善根。

  所以在這一生當中,無論是學佛之前、學佛之後,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惡業少了。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會做到惡業統統都沒有了,我的目標是心地純淨、言行純善,我走這個路子。我知道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夠得到一天、得到兩天、得到七天心地純善純淨,這是無量功德,這才是真實的,是帶得走的。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你能帶得走的,佛法裡頭說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不能不留意。所以「貧苦」這兩個字,我們一定要落實在道德、智慧。我們的道德非常貧乏,我們的智慧非常貧窮,所以你才會隨順煩惱習氣,跟一切眾生「橫結惡緣」。

  「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這三句是化解內在與外在衝突的不二法門,也是一個真正修行清淨平等覺最高的指導原則。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他的希求決定是清淨平等覺,要修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就決定不能把一切眾生不善的心行放在自己心裡,那就錯誤了!那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就變成一切眾生不善惡業的垃圾桶了,你說這個人哪裡會有智慧?這就是愚痴到了極處!所以聰明人決定不會把別人不善的惡行放在自己心上,這是真正聰明人。所以我們眼不看惡的形相,耳不聽惡的音聲,六根不接觸惡的境界,世出世間聖人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這三句是總綱領、總原則。我們看到這一切不善的形色,我們立刻就遠離;聽到不善的音聲,我們也立刻就把它止住。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放在心上變成自己的心行不淨不善,我要修覺正淨,那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這些事情就在我們生活的周邊,時時刻刻要知道防範,要提高警覺,這才叫覺知、叫覺悟。請看底下一段經文: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

  我們就念這一句。『五欲』,「欲」是欲望,「五」是標明五種,這就是平常一般人講的「財、色、名、食、睡」。中國人常講七情五欲,這都不是自性本具的,換句話說,真心自性裡面沒有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是虛妄的。七情:喜是歡喜,怒是憤怒,哀是悲哀,樂是我們一般講快樂。這些東西都是感情的衝動,是煩惱習氣的現行,往往一般人無法控制,這種情緒必須要讓他發作,但是發作要有節度。古時候聖賢人教化眾生,知道眾生無量劫來在生死輪迴,都有嚴重的七情五欲這些煩惱習氣。只有大聖大賢,他們有長時間的修養,把這煩惱習氣斷掉了。普通人這些東西沒有斷掉,發作的時候也應當讓他發作,但是告訴他有個節度,不要過分,過分是錯誤。

  過去我們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一位許哲居士,新加坡同修都知道她。她告訴我,平常一個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發脾氣,她告訴我,發三分鐘的脾氣,要三天你這個心情才能恢復到正常,你就曉得這個對身體傷害非常嚴重。人不知道愛惜自己,就是不知道自愛,情緒上的衝動決定對於你身心都產生極端的不利。人往往不能夠享受他的天年,天年就是你生下來,天然你應當照中國古老醫學裡面的講法,像《黃帝內經‧靈樞》,年輕的時候我也喜歡看,看到書裡面講人的正常壽命是兩百歲。你為什麼活不到兩百歲?你把你自己的身體糟蹋掉了,你不知道養生之道,不知道愛惜你的身體。身體像一部機器一樣,你要懂得它的性能,你要會照顧它、愛惜它,正常壽命是使用兩百年。幾十年就糟蹋掉,怎麼糟蹋的?就是情緒衝動、感情的衝動。所以這個地方講『五欲過患』,那個「過患」實在是非常非常嚴重。我們真的是受時間的限制,不能跟諸位細說,細說這部經每一句兩個小時都講不完。

  下面,佛就勸導我們,『雖為俗人,不染世樂』。雖然是世間俗人,可是你要記住,世間之樂不能夠染著,尤其是現代世間之樂。我們看看現在的電影、電視、歌舞、戲劇、音樂,甚至於現在的繪畫美術,這是「世樂」。這些東西,諸位仔細去觀察,它教人什麼?所教的全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與倫理道德、忠孝仁義毫不相干,所以社會怎麼會不亂?眾生如何能不苦?讀佛經、讀聖賢書,然後回過頭來觀察現前的社會,這裡面前因後果不難明瞭。了解之後,自己才知道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怎樣做人,怎樣幫助自己,怎樣幫助社會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