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大願精進力夜神章  (第十五集)  1987  檔名:12-005-0015

  請掀開經本,八百四十六面,第五行:

  【等虛空量淨光明色身。】

  從這一句看起,這是一百零三句裡面的第五十二句。這是接著前面所說的菩薩,這個證得菩薩果位之後,所起的不思議的大用。作用當然是非常的廣大,無量無邊,在這樣廣大作用裡面舉一個例子,就是說他的現身,從現無量身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它這個法門的業用不可思議。五十二句,我們一看也知道,這就是常講的報身。報身是智慧身,所以說清淨光明『等虛空量』,這是八地菩薩所證得的。

  【能放廣大摩尼寶王淨光明色身。】

  這兩句意思非常的接近,都是『淨光明色身』。後一句跟前一句不一樣的,就是在『能放廣大』,這個不一樣。也就類似我們常常講佛的光明,佛光有常光、有放光。到這裡我們也了解了,原來佛的這個身相也有平常的身,也有特殊起作用的身,等於放光一樣的。像我們在《普門品》裡面所讀到的,觀音菩薩是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能示現什麼身。楞嚴會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前面也曾經跟諸位提到過,佛菩薩沒有身相,正因為沒有身相,他才能隨類自在的現這個身相。他這個自在不是有意現的,我心裡想現一個什麼相,這就不行。不是自己有意的,而是隨著眾生意思現的。好像那個鐘磬一樣,鐘磬不響,隨著別人敲,人家敲重,它就響大一點;敲輕,它就響得小一點,它的聲音大小不是自己有意思發出來的,是隨著別人敲的力量而發的。佛菩薩現的身相也是如此,是隨眾生的心量,佛就現相。

  佛的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這是本體,能現身的本體是法身。報身是智慧身,此地也講,也是「等虛空量」。佛的應化身,當然也不例外。如果應化身要不等虛空量,怎麼說哪個地方有感、哪地方有應?由此可知,法身、報身、應化身都是等虛空量,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其實這個道理,諸位要是能夠體會進去之後,就會恍然大悟,我們現在也一樣,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我們自己的法身、報身,甚至於我們現在說業報身,我們造的善業惡業這個業報身,六道輪迴之身,也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假如不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就講六道輪迴,你輪迴到別的道,你怎麼能受身?你能夠受身,可見得那個身那個地方就有;如果沒有,你怎麼能現?這種現的身不是自在的,不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是隨自己的業力與眾生的業力,兩種業力交感。單有自己的業力,沒有眾生的業力不行,你有種子,沒有緣不行,所謂是父母為我們增上緣,你要遇到緣。這是講我們欲界,尤其是欲界裡面胎生的。化生的他連父母這個緣都不要,雖然沒有父母的緣,他也有化生必須要的條件,那也是他的緣分。就緣生而論,凡聖都能講得通,諸佛菩薩隨類化身也是緣生的,哪個地方有緣他就現身。我們在六道裡頭也是如此,哪個地方業緣成熟了,他就到那一道受生,沒有例外的。佛明瞭這個事情,我們不明瞭,所以佛覺,眾生在迷。

  這個經文裡面,『摩尼寶王』是形容,「摩尼」多半都是形容自在,「寶王」是形容他珍貴、尊貴的意思。再看底下一句:

  【照現無垢法界影像色身。】

  這一句裡頭著重在現,『照現無垢法界』是清淨法界,這種境界我們凡夫見不到的,全是大菩薩的境界。不但凡夫見不到,就是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也見不到的,這是諸佛如來的清淨法界。

  【世無能比色身。】

  『世』是講世間,他的『色身』相好,我們世間眾生沒有能夠跟他相比的。八地菩薩距離佛不太遠了,換句話說,七地以前,身相、智慧、福報都沒有法子跟他相比。

  【種種妙相差別莊嚴色身。】

  這是文字表面就很清楚。佛門裡面讚佛常說,「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說的『種種妙相』。在佛的劣應身,我們講釋迦牟尼佛在我們世間出現,也就三千年前降生在北印度,佛的身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應我們世間人的心量而現的,我們稱為劣應身。在天上、在佛國土裡面,相好光明就不止這個數量了。

  【普照十方色身。】

  菩薩身相裡面能現『十方』諸佛國土種種境界,身相裡面能現,我們在經上常常念到佛的毛孔,毛孔裡面就能夠現十方諸佛世界的境界。

  【隨時示現應諸眾生常不斷絕色身。】

  這一句是從菩薩本願力上顯現出來的。菩薩願度眾生,像我們現在所發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願是沒有間斷的,因此哪一方眾生緣成熟、有感了,菩薩立刻就有應。我們俗話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菩薩雖然只有一個,像月亮一樣,什麼地方有水,那月影子就現得上。這個水就比喻眾生的根性成熟,所謂成熟就是樂意接受。這個樂意有自發的,自己發心;有別人勸勉的,但是別人一勸,他真的就能接受了,這也算是成熟的。別人勸了之後還不能接受,這個就是根性沒成熟。凡是成熟的眾生,佛菩薩沒有不現身的,真正是慈悲到了極處。

  佛門裡也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一人就是根熟之人,決定不捨棄,完全能夠接受,佛菩薩一定來。也許來的時候,這也是看各人根性,有的時候佛菩薩來度化你的時候,你感覺得非常的明顯,這種應叫顯應,很明顯,你自己能夠覺察得到佛菩薩加持你、佛菩薩幫助你,你感覺得到。還有一種,你自己感覺不到,真的幫助你,也許幫助你過後了,你忽然覺察到,這叫冥應。冥應很多很多,我相信凡是學佛的同修都會常常有。也許你說我沒有看到佛,沒有看到菩薩,你沒有看到三十二相的佛,沒有看到像我們畫的這樣的菩薩,像塑的這樣的菩薩,你沒有看到;可是你真的見到佛、見到菩薩,跟普通人一樣,你不認識。還有一種情形之下,就是普通很熟的人,佛菩薩會藉他的身體來示現,但是在那一剎那當中,或者他一個動作、無意說幾句話,你聽了開悟了,那話不是他說的,是佛菩薩藉他身體示現的。你悟了以後,你才會曉得,你才會明瞭,這樣的事情非常非常之多。不但藉有情人的身體,還會藉無情。我們今天講的是礦物、植物,他能利用這些環境,能叫你接觸到,看到、聽到、摸觸到,你會開悟,你心裡有所領悟。

  所以不一定是要現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現這個相,你見到佛了。諸位要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凡是一個心地虔誠的人,真正學佛的人,諸佛菩薩常常在我們左右,時時刻刻你能夠接觸到。你只要心地很清淨,你會覺察到;心地不清淨,不容易覺察得到。心地清淨會曉得,才知道佛菩薩慈悲,對於眾生的照顧無微不至。

  【出生寂靜調伏一切眾生色身。】

  我們再把底下這幾句念下去。

  【善能除滅一切煩惱色身。一切眾生功德福田色身。】

  因為這幾句意思比較上接近,就是我剛才講的,這是隨類都現身,時時刻刻都現身,來幫助我們這些事情。『調』是調和,『伏』是降伏,這都是對我們習氣煩惱來說的。佛法修行,理論說得很多,方法也說得很多,原則就一個,就是『寂靜』。不管什麼法門、什麼方法,統統都是修定的,都是調伏我們煩惱習氣。因為有煩惱習氣,你這個心就不定,必須要把煩惱習氣能夠調和、伏住,降伏住,心才能達到寂靜。這是佛法修行的重要的原則,我們應當要記住。這「寂靜」在哪裡修?諸位記住,這是《華嚴經》,這是圓頓大法,所以他修行比較上特別,就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換句話說,你一樣都不要改變,就在這裡調心,他修心,所以這個是上上根性人所修的。有一類的根性,他在這個環境裡頭沒法子修行,心已經亂了,接觸到這個社會就更亂,那怎麼辦?他必須要找一個曠野之處,人跡不到的地方,他到那裡去調伏,去修寂靜,這個我們通常講的小乘,聲聞、緣覺的根性,他在那個環境裡面能修得成。在這個環境裡面他修不成功。

  所以任何一個法門,它必定能夠契一類的根機,它沒有辦法適應廣大的根機。就是念佛,念佛有很多種念法,現在我們圖書館佛七,悟本常常帶著大家用追頂念佛的方法,追頂就是很快一句一句接著,這個方法對某些人有效;如果對心臟衰弱的人沒效果,這是真的,心臟衰弱的人吃不消,太緊張了。由此可知,就單是念佛的聲調,有一些這種調子適合於我,不適合他;那個聲調適合於他,我聽了不行。你像懺雲法師念佛,他那個聲調很長很長,一句阿彌陀佛他拖半天,有些人聽了什麼?就打瞌睡,像催眠曲一樣。那個追頂,太緊張了。這一般比較上大家能夠適應的,台中念這個它不快不慢,比較適中。可是有些人喜歡追頂念佛,為什麼?他那個煩惱很多,他說不是這樣子煩惱伏不住,它對他管用。所以這是單單念佛的方法,也不盡能適合一切人,何況那個不同的法門?所以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但是那個法門好不好?都好,只要契機,它就有效。

  所以佛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二無別」,為什麼?都能夠幫助我們調伏身心,都能幫助我們得定、開慧,怎麼不好?可是問題哪一個法門能適合自己,這是要自己去選擇,選擇之後還要自己去試驗,去認真依照這個法門修一個時候,修個三個月、半年,曉得適不適合。如果適合就不要改變,一直就用這個法門來修學。經教也是如此,經教我們涉獵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不容易得受用。尤其是研究經教,在學佛來說是一條險道,危險的道路。它不像念佛,念佛是個非常穩當的道路、平穩的道路。持咒也是一個平穩的道路。但是持咒跟參禪,一定要有個高手在旁邊照顧他。如果遇不到高手,我勸諸位還是念佛好。

  我今天吃了午飯之後,有一個同修打個電話給我。他說他們在一塊學佛的,大概是大專學生,著魔了。這到嚴重的時候是又打人、又罵人,他連人都不認得,這相當相當嚴重,他問我怎麼辦?我說我沒有法子,我沒有辦法,我說這個就是修行不謹慎。他就說了,他是有一個學密的人告訴他持咒,修成這個樣子。我就跟他說,這解鈴還須繫鈴人,你去找那個傳授的人,你去找他去,我看他恐怕也沒辦法。實在講,只有找精神科的醫生看。我看到這樣的人多了,中國、外國看到太多太多了,那有什麼法子!禪與密是特別容易著魔,為什麼?這個密咒就是跟鬼神打交道的,你有能力跟他往來,你要沒有功夫克服住他、降伏住他,好了,他就得欺負你。不像念佛,念佛魔都怕,如果你的冤家對頭來找你,你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他不敢接近你,這是古今有許許多多的例子。

  昨天晚上我們在這個《彌陀經疏鈔》裡面,還看到蓮池大師引用的一段這一個例子,是一個冤家債主,因為他念佛,他沒有法子接近,他最後往生了。不往生不行,不往生,這一生他惹不了你,他來生找你煩惱。你們看看《三昧水懺》,悟達國師十世,那個冤家真是厲害,十世都不放過他,還得來找他的麻煩。所以不要與人結冤仇,人不要跟他結冤仇,鬼也不要跟他結冤仇。那個鬼神怎麼辦?孔老夫子說得很好,「敬而遠之」。我見到你,我跟你恭敬,我們兩個劃個界線,走遠遠的,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我們各不相干,他不會找你麻煩的。不要太接近他,有什麼事情不要求他,你有求於他,你這個關係就拉上,你就受他控制。所以有什麼困難的事情,去求佛、求菩薩,不要求鬼神,不要跟鬼神打交道。

  佛門真正是大慈大悲,佛門裡頭沒有問卦的,沒有占卜的,可是佛為了順應末法時期的眾生,平常懷疑的事情太多了,不問不行。所以佛也就開了這個方便門,佛門裡頭有《占察善惡業報經》,這是地藏三經之一,我們這都印過。有用占察輪相來占卜,這是佛門有的,規規矩矩的,用這個來占卜。不要跟鬼打交道、不要跟神打交道,你就少了很多麻煩。還有畜生,不要跟牠結冤仇,畜生結冤仇也是麻煩事情,牠生生世世,牠要來報復的。尤其是大的動物,大的動物牠靈性高,換句話說,牠的仇恨深,報復的意念特別的強。所以大的動物決定不要傷害牠,更不可以殺害。所以這是我們學佛的同修應當要記住。

  這個密宗裡面,他跟鬼神的關係非常非常的密切,所以沒有一個真正善知識指導,我看到著魔的人,幾乎十個裡面就有七、八個是學密的,有二、三個是學禪的。密比這個禪還容易著魔,這是我們應當要謹慎。真正有高明的上師、禪師照顧你,那不怕,他看到你稍稍有一點動靜,他就會幫助你,他來誘導你。所以學這兩門,決定不能離開老師,離開老師非常的危險。

  學教怎麼危險?教,不會有那種魔的危險,換句話說,學教不會學成精神病,但是怎麼?會學成一個邪知邪見,這個是很麻煩的事情。表面上好像沒有那個著魔的人嚴重,實質上來講,也不亞於著魔,這也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因此學教,古人常常教我們,學一家之言,跟定一個老師,學一家之言。學到什麼時候才能放手?一定要學到自己開悟。沒有人指導能開悟嗎?能,憑什麼開悟?誠、淨(真誠、清淨)。這個淨我不說恭敬,我說清淨,真誠的心、清淨的心,就會開悟。古來許許多多的大德給我們做了好榜樣,蕅益大師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學蓮池大師。我們今天在台灣,《蓮池大師全集》,不多,精裝本這麼厚,四本,蕅益大師就學這一套東西,這就跟一個老師學。

  蓮池大師的集子,分量非常適中,不算太多,但是也不少,對我們真正用功來講的話,是很夠分量。如果是用上五年到十年的功夫,把心就定在這部書上,人會得定,他不會打妄想,不會東看看,又搞這個、搞那個,那個心就不能定。我五年、十年當中,我心就定在這一部書上,我就專門學這個,除這個,我不看、不聞、不問,我天天讀。不要去研究,不要去研究它這一句怎麼講,用不著,從頭到尾看,看的遍數愈多愈好,看懂多少算多少。不懂的不去管它,求什麼?求心清淨,不要求解,求解就錯了,求解就會落到邪知邪見,就會落到所知障裡去,不必求解。

  譬如講經也是如此,講經,展開經本,我懂多少講多少;我不懂的,我把它念過去就行,沒錯,我念過去沒錯,就這個辦法。你念的遍數多了,遍遍都有悟處,遍遍都加一點新的意思,這是悟的,這是你體悟的。如果你用頭腦去思索、去研究、去分別,這是落在意識裡頭,那個與悟不相干,要這樣的念。世間古人都教給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個意思自自然然就現前了。為什麼?千遍,心定了,心定它就放光,那個意思自然就顯露出來,藏也藏不住,全都顯露出來。所以讀佛經跟讀世間東西不一樣,要用這個方法。所以它能夠『除滅一切煩惱』,能夠叫我們得真實的『功德福田』。「功德」就是定慧,「福田」,田是比喻能生福德,這個叫福田,都是定慧當中所生的。再看底下:

  【能清淨一切教色身。】

  這個地方講的『教』,就是佛菩薩的教學。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也就是清淨的意思。不但自己要有真正的體悟,而且要能觀機,什麼樣的根機、什麼樣的因緣,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教導,使他很容易悟入。菩薩現這樣的身,這是教化眾生。

  【一切眾生所見不虛色身。】

  這個『不虛』,「虛」是空過,佛菩薩無論現什麼樣的色身,你要是見到他,必定得利益,決定沒有空過的。

  【現大智慧勇猛威力色身。】

  這一句意思是說的身教,勇猛精進,給眾生做一個榜樣、做一個模範。像古時候,唐朝懷玉禪師,他一生念佛非常的精進,的確是我們後人的一個好榜樣。他長坐不臥,睏了的時候,就盤腿坐在那裡打打瞌睡,不脫衣服的。睏過去的時候清醒過來了,繼續再念,他用這個方法。往生的時候,他看到西方三聖(就是彌陀、觀音、勢至),還有清淨海會的這些菩薩們,無量無邊,來迎接他。往生是阿彌陀佛手上拿著那個蓮花,就是有你自己名字的那個蓮花,蓮花當中有個台,那就是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處所,你生在那個地方,你也住在那個地方。他看到這個蓮台從窗戶裡面送進來,但是這個台是銀台,他看了之後很難過,我一生精進就想一個金台,怎麼今天銀台來了。我想如果要說我們的話,看到銀台,可以了,也不錯了,是不是?馬上就去了,是不是?他動這個一念,這個銀台馬上就沒有了。他自己曉得,我應該更精進,加倍的精進,這又念了三七二十一天,二十一天之後,看到滿虛空都是佛菩薩海會大眾,滿天空都是的。幡幢、天樂,那個莊嚴說不盡,這一次也從窗口進來,果然是金台,他走了,他去了,如願以償!

  所以念佛要精進,要認真。這個古人能,現在的人也能。別人能夠,我們想想我們自己也能,為什麼不幹?說個實在話,拉雜的事情太多了,對自己是很大的損失。所以能夠放得下的要盡量的放下,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要放下,要把我們最寶貴的命光,要拿來念佛。也有同修來告訴我,他們在家裡念的效果沒有在道場這個效果大。這有道理,道場有佛菩薩加持。你在家裡念,佛菩薩加不加持?當然也加持,力量小,在道場裡面念的時候,加持的力量大。家裡面你一個人念,你家人不念,所以雖然同樣加持這個力量,可是你十個人、二十個人在一塊念的話,那十個人、二十個人的力量,就比你一個人孤孤單單那個力量要大,這個一定道理。好像你在家裡點燈,一盞燈,你到這個講堂來,有幾十盞燈,哪個亮?當然這講堂亮。所以這個佛的加持力量,道場比家庭要殊勝得多,諸位可以,要盡量利用這個道場,我們樓上佛堂也歡迎你們隨時來念佛。像懷玉禪師,這就真正有智慧,勇猛精進。

  【無障礙普周遍色身。】

  這就是清涼大師所講的事事無礙之身。

  【顯示最勝利益世間色身。】

  這也是教化眾生,『勝』是殊勝,最殊勝的利益。最殊勝的利益,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沒有比這個更殊勝。因為這個法門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是說別的法門不能成就,別的法門要適合那個法門根性的人才能成就,畢竟是少數。這個法門是絕對大多數,所以古德講,「萬修萬人去」。無論什麼根性,除非你不修,你不肯依照這個方法修;你依照這個方法修,沒有一個不成就,就是五逆十惡,能夠一念回頭,也可以在十念、一念就能往生,何況其餘?你才曉得這個法門廣大不可思議。

  【現能普集大慈海色身。】

  『海』在此地是形容,形容這個慈悲廣大。『能普集』,『慈』還需要普遍的來積集嗎?需要,因為「慈」有很多種類。譬如在我們佛法裡面常講的四種,有愛緣慈,這是世間人,我喜歡他,我對他很慈悲;我不喜歡,就對他不慈悲,所以世間人有愛緣慈。比愛緣慈高一等的,叫眾生緣慈,這就是我們講的同情心。雖然我跟他沒有關係,我看他可憐,憐憫他,能幫助他,叫同情心。這個在世間,所謂是聖賢君子有這種同情心,能夠無條件的幫助別人。羅漢、辟支佛、菩薩有法緣慈,這個比這個眾生緣要高一級了。佛有無緣大慈,此地這個「集」,就是把各種不同程度的慈悲,統統顯示出來,所以比喻作「海」。

  【普集大福山王色身。】

  這是修福,佛菩薩不能沒有福報,這個福報有稱性的,稱性的福報當然不必修。可是如果沒有到見性的那個程度,還是要修,要特別修。這個特別修福報,是不是佛菩薩也貪圖福報?不是的。我們講修福,在佛裡面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要修福,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修滿了,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福報,修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使自己這個身、心,依報、正報,要修成圓滿的莊嚴,才能夠攝受一切眾生。所以佛修福不是為了自己享福,是為了度化眾生。如果這個佛沒有福報,眾生看到他掉頭就去了。所以一定要修福。所以佛的相貌好,我們如果在相書上看,哪個相是貴相,佛是統統都有,沒有一條他缺乏的。換句話,他那個相就是照相書上長的,沒有一樣不好的。所以阿難尊者出家,就是因為佛的相太好了。你們看《楞嚴經》上,他不是說他為什麼出家?他看到佛的相太好了,心裡想到這個相是修行得來的,不是父母生的,他自己也想有這麼好的相,所以出家去修行了,他是這麼個動機出去的。可見得相好能夠攝受大眾。這是修福,是很必要的。

  我們現在沒有到佛的這個程度,福報更重要,沒有福報不能利益眾生,沒有福報不能弘揚佛法。你拿佛法介紹給別人,別人也不接受,所以福報不能沒有。有了福報,不要享過分了,有福叫眾生享,叫大家享,自己不享福,這是智慧。有福報自己享,不讓別人享,這叫愚痴,這個福佛門叫痴福,自己享,不給別人享。佛菩薩不如此,佛菩薩的福報眾生享,自己不享,這個有智慧。

  【普光照現一切世趣影像色身。】

  這個身是幫助觀機的,這『一切世趣』就是一切世間,這個「趣」就是指六道,就是一切六道眾生的境界他照得清清楚楚,所以他能觀機。

  【現能清淨大智慧力色身。】

  這個句子很明顯,我們用不著多說,意思非常的清楚。

  【隨順一切世間正念色身。】

  這一句裡面要緊的是『隨順』,「隨順」,不失正念,這個了不起。我們今天隨順世間,失掉了正念,所以成了凡夫。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們保持正念,他不隨順世間,所以叫小乘。唯有佛與大菩薩能隨順世間,是又不失正念,這是真正的功夫,這也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不但要學習,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這一生修行有沒有成就、有沒有結果,實在講也就在這一句。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不隨順不行,不隨順這個世間,就不能做現代人。我不想做現代人,我想做古人,行不行?不行,環境也不容許,沒有法子。換句話說,如何保持正念?正念又是什麼?我在此地跟諸位說得明白一點,正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能夠從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什麼都可以隨順,心裡頭別把那個阿彌陀佛給斷掉就行了。念念當中,心裡頭有佛,只要你念久了,這心裡有佛,這面子上也就有佛了。怎麼說?相隨心轉,你的相慢慢就變成了佛的相,相隨心轉,你的言語舉動、待人接物逐漸逐漸都像佛了。在《華嚴經》上,真正得受用,所以正念,我們不要研究佛經裡頭那些怎麼講法、怎麼講法,那很麻煩,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決定是正念,決定不邪,咱不要搞那麼複雜,這就好。

  【一切寶相光明色身。】

  這是讚美佛的相好光明,七寶都有特殊的光彩,佛像也是如此。

  【顯示毘盧遮那藏色身。】

  『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遍一切處,我們通常用它做法身佛的名號,像華嚴三聖,這當中的佛就是毘盧遮那佛。我們樓上佛堂供的,當中供的就是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是代表法身,遍一切處。文殊、普賢就是法身的起用,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實踐,所以這部經著重在行,因為它把普賢擺在第一。普賢為華嚴長子,文殊為庶男,你就曉得這部經著重在行。行要依什麼?要依解,要依智慧,但是著重在行門。西方三聖也是著重在行門,觀音菩薩代表行,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所以它把觀世音擺在第一,大勢至擺在第二,這都是特別著重在行的基礎上,所以它有表法的意思。『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像倉庫,包羅萬象的意思。這一句要是拿現代哲學的名詞上來說,就是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經裡面就是講的「毘盧遮那藏色身」,就是我們哲學裡面講的宇宙萬有本體,意思一樣。

  【隨順一切眾生寂靜色身。】

  前面講了一個隨順、一個正念,這個地方講『隨順』、『寂靜』,「寂靜」就是正念的意思。正念著重在念,無一切妄念就叫正念;但是寂靜著重在定,就是三昧,著重在這一方面,就是清淨心,也是隨順不失清淨的意思。

  【一切智體相現前色身。】

  『一切智』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就是一切種智。「一切智」的有體有相,『現前色身』,就是作用。所以這一句裡面講的是一切種智的體相用,現這樣的身,這也是非常非常圓滿之身,裡面有自受用,也有他受用。

  【現微笑眼能令眾生普生淨信色身。】

  這一句我們一看就曉得,是接引眾生的。接引眾生第一個條件,要令眾生生歡喜心。在佛法裡面,四攝法,攝是攝受眾生,是佛接引眾生的手段。除四攝法之外,還有一個叫四悉檀,也是接引眾生的手段。悉檀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遍施。悉就是普遍的意思,梵語悉,中國就是普遍;檀就是布施,檀波羅蜜,就是布施,普遍的布施。第一個布施,就是要布施歡喜,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所以頭一個講,『現微笑眼』,特別在我們中國,我們中國把布袋和尚擺在天王殿的正當中,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是不用印度那個彌勒菩薩像,而用布袋和尚的像,你就曉得中國人對於這個佛法教學的表法,實在做得非常的圓滿。連印度、西藏,其他國家裡面,都沒有中國人在這個教學藝術裡面做得那麼樣究竟、那麼樣的徹底,這是全世界的佛教比不上中國。

  我們仔細去觀察,你會發覺中國佛教自古以來,真的是教育,佛陀的教育。外國的,中國以外的,它變成宗教了,它不是佛陀教育,變成宗教,所以把佛菩薩也看作神來看待。在中國沒有。中國佛教之所以變成宗教,我最初親近方東美先生,他老人家告訴我,他說這個歷史也不過是一百多年,清朝末年以後。為什麼會變成宗教?被日本人傳染的,因為頭一個就是佛教在日本變成了宗教。所以這個宗教這個名詞是外來語,從日本傳到中國來的,我們中國古時候沒有,沒有這個名詞。佛門裡面雖然有宗、有教,它是兩回事情,它那個宗跟教不連在一起的。宗門教下,所以佛門自己講這個宗,專門講禪宗,除禪宗以外,其他的九個宗派都叫做教,所以是這個意思。現在佛教是變成宗教,我們一定要知道,宗教是迷信的,佛陀教育是破迷開悟,決定不迷信的。所以三皈依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怎麼會迷信?甚至於我聽說現在有很多大學教授,學者,學了佛之後,還十足的迷信,這都是錯誤的。可見得這是一百多年來,受這個外來的宗教影響實在是很大。

  我們自己要把它辨別清楚,要認真的來修學,宗教解決不了生死問題。就是學佛,把佛看成宗教了,不能解決生死問題,為什麼?宗教是依靠他的,是依靠別人的。佛教是依靠自己的,不是靠別人的,這個不一樣!即使說念佛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最重要還是要靠自己。你不靠自己,臨終阿彌陀佛不會來接引你,你要靠自己。你自己修行確確實實有了功夫了,這個功夫是什麼?一心不亂,一部《彌陀經》就講這四個字,一心不亂。我們念佛,為什麼要念佛?就是為一心不亂而念佛。這個一心不亂,有程度淺深差別不相同,大分有理一心、事一心、功夫成片,最起碼的是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簡單的說,是一天到晚心裡只有一句佛號,除了這一句佛號之外,什麼妄念都沒有,這叫功夫成片。可見得你這個心清淨多了,沒有妄念,一切念頭起來,統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這個法門方法妙就妙在此地。

  我們不能不起念頭,你不起念頭,不就成了佛了嗎?你會起念頭,會起念頭怎麼辦?不要管,念頭一起來,馬上換成阿彌陀佛,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一概不理,只要念頭一來,就把它換成阿彌陀佛。所以用一念代一切念,他用這個辦法。果然代替了,就叫功夫成片。有這個資格,那阿彌陀佛來就相應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得來接引你。因為他發了這個願,這個四十八願裡頭有這個願,就決定能往生。所以這事還得要靠自己,自己如果這一句佛號控制不了自己的妄想,阿彌陀佛也無可奈何,也沒辦法,所以叫二力法門。其他的法門都得要斷見思煩惱,不斷見思煩惱,不能成功的。如果說是不斷見思煩惱能成就的,給諸位說,那是騙人的,不能相信,沒這個道理,理上講不通。

  所以明白這些,我們真正能夠尊重自己的文化,實在講文化、教育沒有國界的。諸位如果是深入的去觀察,普遍的去觀察,你才曉得中國的東西實實在在是世界第一,不但世間法是世界第一,佛法也是世界第一。可是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實在很可憐、很悲哀,對於自己完全喪失了自信心,什麼都是外國好,連佛教也是外國好,你說有什麼辦法!甚至於我還聽說不少人講,說日本的佛教要超過我們六十年。我們比日本要落後六十年,真的嗎?他們有很多出版的東西,現代的著作,出版的東西,琳瑯滿目擺在面前,我們台灣佛教這些書刊出版的東西的確不如日本,比不上它。但是我說一句中肯的話,邪知邪見不如日本,我們比它落後,是我們的邪知邪見比日本落後了六十年,這搞清楚!

  日本的佛教要真的超過我們六十年的話,給諸位說,今天世界就和平了,日本必定能夠影響到全世界。日本不會用經濟來侵略別人,而用它的經濟來幫助別人,它可以統一全世界,用什麼力量?仁慈的力量。這就是它能造福,造的福叫全世界大家享,誰不擁護它?這一定的道理。可是日本人自私自利,它的生意雖然做得普遍,哪一個國家不恨透它?老百姓的錢都被日本人賺去了。日本人厲害,我們在美國看到的,日本人他們住一定住一條街,他們生活必需品一定是日本貨,他絕對不會買別的國家貨的,他只賺別人的錢。他的東西賣給別人,他不買別人東西。從這一點看,它的佛教說超過我們台灣六十年,我不相信,為什麼?我們從行動上看,真正有這個智慧、有這個程度,他必定表現在生活行為上,處事待人接物,這是真正的佛法。那個處事待人接物這樣的小氣,這麼樣狹窄,他懂什麼佛法?他不懂!

  我們要覺悟,不要聽到人家說。因為現在日本他們佛教有辦了不少學校,有頒授佛學博士學位。所以我們台灣有不少人,為了要拿一個博士學位到日本去,去求學,念幾年得一個博士回來了。那個博士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還是落在什麼?名聞利養裡頭。過去在日本的清度法師,跟我的私交很厚。他替印順法師搞了一個榮譽博士,他來找我,「法師,你要不要?我替你去搞一個。」我就告訴他我不要,搞這些假名幹什麼?給諸位說,一生的污點,有了這個污點,生生世世都洗不掉,搞名聞利養,要這東西幹什麼!

  尤其是現代,教育愈普及,科技愈發達,這個學位已經不重要了。今天在美國的社會,學位已經是其次,美國人最重視什麼?專利。你有幾個發明、你有幾張專利?這是第一吃香的,哪一家公司都爭著要聘請你的。你有幾個博士學位,人家不理你,為什麼?你沒有真東西拿出來。現在人是博士太多了,不足以為奇。要真本事,你有真本事就行,用不著學位。所以要努力,要認真的去修學。

  所以說是一定要恢復民族的自信心,我們自己有救了,國家有救,世界有救,眾生有救,這是真的。喪失了對民族的自信心,第一個是自己沒救了,其他都不必談了,自己沒救了,簡直叫胡鬧。我到國外,不惜辛苦,給諸位說,我除了念佛之外,就是勸人,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傳統,相信自己的文化。我們今天之所以衰、弱,就是失掉自信心。恢復了自信心,我們國家民族立刻就強大起來了。我們的本錢太厚了,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民族能跟我們比,我們有廣大的土地,有十億人口。十億人口,全世界四十億人口,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中國人。所以我到了美國,人家問我,法師你要不要學英語?我說我不學,因為我相信將來全世界要用中國話。中國的國語是全世界的國語,我相信,我有這個自信心。再看下面是:

  【一切眾寶最勝莊嚴普光明色身。】

  這一句是指的福慧而言,叫做福慧兩種莊嚴之身,這個也有自受用,也有他受用。

  【不取不捨一切眾生色身。】

  怎麼說『不取不捨』?「不捨」就是取,「不取」就是捨。確實菩薩在願上不捨眾生,在心上不取眾生,心裡面確實沒有,願力廣大無邊。所以我們要有願,不要有心。有心就攀緣了,就不好了,要隨緣。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一切眾生,不著相,不居功,這就是不取不捨的意思,這是完全利益眾生方面來顯示的。底下一句意思非常之好:

  【無決定無執著色身。】

  有決定就有了執著,有決定就不會隨緣,就不能隨緣。隨緣當中有了執著,那是凡夫,不是聖人。所以佛菩薩隨緣不執著。

  【顯示自在威力加持色身。】

  前面我也說過這個意思,這個『加持』有顯、有隱,顯是明顯的加持,隱是不明顯,但是確確實實有加持。這都是佛菩薩自在的威德神力,這種色身是真真實實的隨類顯現的。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這是一共講了八十句,經文是一共是有一百零三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