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三)  (第二集)  2000/2/25  香港九龍  檔名:12-031-0002

  請看經文,第二句:

  【應云何行菩薩行。】

  善財所請教的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現前迫切需要知道的,我們學佛應該怎麼個學法,這段經文有很重要的開示。第一句昨天跟諸位報告過了,怎樣把學佛這個心發起來,念頭發起來。學佛簡單的說,就是要學習過佛菩薩的生活,學習做佛菩薩的工作,學習佛菩薩待人接物。佛法對我們確實有真實的利益,如果我們學習的不能落實在生活當中,試問問學了有什麼用處?有些人說佛法是來生的事情,佛在經上說得很好,來生是果報,今生是花報,花要開得不好,果就結得不理想;如果花開得很好,我們就能夠聯想到將來的果結得好。花報是我們現前,所以學了佛之後,一定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改善我們的工作,改善我們與一切人的往來,這特別是在《華嚴經》裡面學到的。怎麼把這個念頭發起來,昨天我們歸結到教學,沒有人教我們怎麼知道。社會上許多人誤會,佛經只可以念不能講,那念了有什麼用處?念了佛菩薩保佑,這是屬於迷信,這理上講不通。佛經不但要講,要細講,我們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學佛的念頭就生起來了,喜歡學這一門課程,知道這門課程對自己有真實的利益,有殊勝的好處。

  第一句,必須要親近善知識,要好學。第二句接著我們看『云何行菩薩行』。單單好學,學要不能夠落實到生活當中,這個學是不切實際,變成什麼?變成玄學。第二句「行」,行就是現在所講的落實。「云何行菩薩行」,用現在的話來說怎麼樣落實菩薩行。這很重要。昨天跟諸位報告過,我們一定要把佛的教誨認真的做到。佛在經裡面教我們什麼?佛講得太多太多了。佛所說的這一切經,我們是不是都要學?給諸位說沒有必要。正如同我們去念大學,大學裡面有很多學系,許許多多的課程,你說我念大學,我是不是要把大學裡面所有的學系都念完?這個諸位曉得,你聽了一定搖頭,沒有必要。你真的要把所有的學系讀完,我看現在完整的大學,一百多個學系都不止。一個學系要念四年,一百個學系要念四百年,你能畢得了業嗎?

  佛所說的經典,我們今天結集稱為《大藏經》,這個《大藏經》就好比一個整個大學裡面的課程。在中國諸位曉得佛教分成十個宗派,十個宗派就好像是十個學院,每個宗又分許多派,派就好比是學系。所以你只要學一宗一派就行了,一個學系很容易學,而且不必費很多的時間你就能畢業,你就能得真實受用。在所有宗派裡面,淨土宗的經論最少,總共只有三經一論,好學。三經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三經;一論是《往生論》,你看看多簡單!《無量壽經》是淨土的概要,淨土的總論。《觀無量壽佛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重要的它補充了兩樁事情,一個是理論方面,一個是修學方法方面。《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流通分。全經,這個經大家都念得很熟,不長,世尊在這一部小經裡頭,四次勸我們應當發心求生彼國,真的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苦口婆心勸勉我們。而《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修學這個法門的心得報告,提供我們做修學參考。

  所有宗派裡面淨宗的經典最少,最容易修學。在末法時期,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這個法門最契機,也就是說最適合。為什麼?現在的時代走向了工商業的時代、高科技的時代,每個人工作繁忙,壓力很重,所謂是分秒必爭,時間愈來愈覺得不夠用,所以我們學習的東西分量要少,但是內容要完整,效果要顯著,那就很適合我們的要求。在整個佛法裡面,淨土宗確確實實符合現代人的要求,這是世尊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道理確實是在此地。

  現在我們看到淨宗的典籍是五經一論,原本是三經一論,現在多出兩部經,怎麼多出來的我們要知道。在清朝咸豐年間有一位魏源居士,這是在歷史上很出名,那個時代佛學修持得非常好的一位在家大德,他將《普賢菩薩行願品》,就是《四十華嚴》最後的一卷,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部分,將這卷經附在《淨土三經》後面,稱為《淨土四經》。諸位如果常看佛書,看到有《淨土四經》,你就知道是這麼回事情。這一部經附在三經裡面,有沒有道理?我們現在讀《無量壽經》,就看出很有道理。《無量壽經》序分裡面,經文開頭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大家修什麼法門?統統修的是普賢法門,都是依照普賢菩薩這個方法來修學,十大願王來修學。所以他將這一卷經附在《淨土三經》後面,稱為《淨土四經》,很有道理。後來在家、出家的大德,對他都非常讚歎。他自己本身也是念佛往生的,《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有他。

  在民國初年,蘇州靈巖山寺印光大師,我們知道這位老人是淨土宗第十三代的祖師,傳記裡面透露的消息,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不是凡人。他老人家將《楞嚴經》裡面二十五圓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段經文,特別提出來,也附在《淨土四經》的後面,變成《淨土五經》,這個動作很不可思議。我早年學經教,《楞嚴》是我主修的一部經,我講過七、八遍,但是從來沒有注意到這段經文。等到我們看到《淨土五經》,印祖特別把這段經文提出來,那我們就格外要仔細的研究這段經文。這段經文不長,總共只有兩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還短,《般若心經》兩百六十個字。仔細研究之後,才發現這段經文確確實實是《楞嚴經》的核心,所以我稱它作淨宗的《心經》。

  淨土宗的《心經》,比《般若心經》的意思更豐富、更圓滿、更不可思議。《般若心經》是般若部裡面的核心,釋迦牟尼佛講般若講了二十二年,這是二十二年《般若經》的總綱領,但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的總綱領。我過去講《圓通章》說過多少遍,不僅是世尊講經說法教學的總綱,我們也可以肯定說,這一段經文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法界眾生的總綱領。印祖將這篇列在四經之後,稱為《淨土五經》,淨土宗的典籍真正是完備到極處了,可以說是絲毫欠缺都沒有,這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五經一論。

  如果我們修學,覺得五經一論分量還太多了,我可以建議諸位同修,五經一論總共六種東西,你學一種就行,兩種也可以。所謂是一門深入長時期的薰修,你就能成就。佛家常說「一經通一切經通」,這是事實。什麼叫做通?通的標準是什麼?這個要懂得。佛家講的通是見性,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就通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不管大乘、小乘一切經都通自性,所以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可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一定要見性才通,佛所講的一切經,你一接觸就都會了、都明白了,你的智慧開了。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一切諸佛菩薩講經說法,都是自性般若的流露,你自性般若現前了,哪有不懂的道理。

  所以我們學佛,學佛的目的在哪裡?就是要明心見性,見性作佛;也就是我們昨天念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是梵語,要用我們簡單現代話來說明它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學佛是要開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個智慧一開,世出世間法全都通達,都沒有障礙了。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學是智慧的學問,我們學佛、聽經、研教是求智慧。智慧是不是在經典裡面能求得?不可能的,這是學佛的難處。

  智慧在哪裡?智慧在言外之音,所以你要懂得,你執著言說、執著文字,這裡頭沒有智慧;但是你也不能離開文字,也不能離開言說。那要怎樣才能開智慧?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要記住,「離言說相」,我們聽經的時候不要執著言語,要聽意思,意思懂得你真的就體會到了,不要執著在言語上,離言說相;「離名字相」,不要執著在名詞術語文字上;第三個「離心緣相」,心緣相是你去思惟經中的義理,不可以!這個意思你想不到的,愈想愈錯,不想就悟了(就開悟了)。不可以想的,聽懂了,很好!懂了。不懂沒有關係,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錯誤。不懂沒有關係,再聽一遍,兩遍不行,我聽第三遍,古人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一直去聽,不要打妄想,不要想它的意思。一直聽。那怎麼會開悟?妙!他真的會開悟。

  專心聽講,你的妄想、雜念、分別、執著都放下了,這是什麼?修定,定能開慧。所以真正教學的道場,講的人在入定,聽的人也在入定。講的人有沒有思惟這一句我想一想要怎麼講法,那就壞了,完全落在意識裡面、落在知見裡面了。講的人不可以有分別執著,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聽的人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在這裡講兩個小時,兩個小時在修定。諸位在這裡聽講,果然能夠像馬鳴菩薩所說的「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你在這裡修定,定慧等學,說不定哪一句聽到之後豁然大悟!所以古時候人聽經,他會開悟,現在人聽經打妄想,不會開悟。

  試問問講經的人,經文要不要準備?不能準備。準備好的東西拿來講,那像什麼?我舉個比喻,你們就懂得了,像醫生藥方開好來給你看病,你們要不要這個醫生?在家裡先把藥方開好,然後再給你看病,看了病藥方給你,你要吃不對了、吃死了,活該,你沒有照我的藥方害病,天下哪有這種道理。所以醫生是診斷之後再給你處方,沒有說是把藥方出好再給你看病。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有沒有預備?沒有。一切眾生之類有什麼問題向佛請教,佛是隨問隨答。世尊滅度之後,弟子把佛所說的這些話記錄下來成為經典。這些經典是佛對治當時那一些四眾弟子們的毛病而說的,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但是現在我們初學講經不準備不行,學講,我們自己智慧沒開,所以在講經之前要做充分的準備。這都是在學習期限當中,智慧沒開。經講錯了怎麼辦?錯了要負因果的責任,古德常講「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因此我們學習講經,研究經教,討論經典,就不能不謹慎,不能不認真,稍有疏忽必獲過失。所以這是講經難,我們遇正法難,難在這些地方。聽講也不容易,可是我們不能不講,不能不聽,不能不學。

  修學必有要領,我們要能把它抓住。這個要領是什麼?佛教給我們做,即使我們現在對於這些做的道理沒搞懂,信心不夠真切,可是我對於老師敬仰,我聽老師的話,老師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法,做久了之後,他就明白,道理就通了,你就有悟處;如果不聽老師教誨,不能依教奉行,永遠不會開悟。對於我們這類的根機,這就是講的善根福德,善根福德深厚肯聽老師教誨,老師教我怎麼做,我就老老實實怎麼做,好學生。善財就是這種修學態度,所以他的老師文殊菩薩非常愛護他,全心全力的幫助他。如果我們對老師沒有尊敬的心,陽奉陰違,老師清楚,一看就明瞭,教不教你?不教你了。只有在大庭廣眾講經之下,你隨著旁聽,不會特別教你。為什麼?你不肯學,不肯認真學,決不是老師吝法,老師教你是白費心機。如果真正肯學,老師不教他有過失,你有十分好學的心,老師教你九分就對不起你;你只有兩分好學的心,老師教你三分都太過分了,都是多餘的。這是師資之道,真正好老師對學生教的是恰到好處。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今天我們大家都喜歡修學淨宗,淨宗修學的基礎是《觀無量壽佛經》佛所講的「淨業三福」,佛說得很清楚,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不管你是學哪一宗、哪一派,顯宗密宗、宗門教下都是以這三條為基礎。這是佛家修學的根本法,我們要記得很熟,要天天認真反省,認真的學習。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最重要是前面兩句,我們簡單的講是「孝親尊師」,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從這裡開始,還是到這裡圓滿。佛教我們教什麼?徹始徹終,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不過是孝道、師道而已矣。

  於是我們明白了,世尊當年在世,在印度這個地區到處講經說法教化眾生,用我們今天的言語來說,他老人家所說的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世尊滅度之後,弟子們將他的教誨,從四面八方來弘揚、傳播,唯獨在中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其他地區逐漸逐漸的淹沒而不彰,這是什麼原因?中國這個地區非常適合於佛法的發揚光大。佛陀教育沒有傳到中國來之前,中國的古聖先賢提倡孝道,提倡師道。孝親尊師不是釋迦牟尼佛傳來的,是我們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佛來的時候也講這一套,跟中國古聖先賢所教的不謀而合,於是中國朝野對於佛陀教育特別的推崇,特別的歡迎,佛教在中國發揚光大了,跟中國的文化融合成一體,跟其他宗教不一樣。基督教從唐朝傳入中國,祅教現在外面有人叫拜火教,也是從唐朝傳到中國,都沒有被中國人接受。何以佛教能被中國人接受?這裡頭有道理,佛教是講孝親尊師。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是孝敬的落實,我們有沒有去做?今天我走進來,看到你們放天目山齊居士這一個錄相帶,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完?後面有一節她的感應,她能夠認真努力的修學,這就是孝親。她的父親死了,墮在地獄裡面,因為她自己學佛學得好,學得很認真很努力,學得有成就,父親因為有這麼一個女兒,女兒修得好,他能夠脫離地獄,這是孝。我們要不肯認真學佛,這就是大不孝。我們過去的家親眷屬墮在惡道裡,只要我們自己認真修行,佛門裡常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可見得不肯認真努力修學,那就是大不孝。如何落實修學?第一個是存心,我們昨天講你要發菩提心,這叫從根本修,把你的心轉變過來。沒有學佛之前,我們心沒有慈悲,起心動念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損人利己,每天幹這個事情。你要說:我沒有損人利己。你每天吃肉,你是不是損人利己?牠也是一條命,牠也是過去生中造作惡業,墮落在畜生道。所以佛在這個地方教我們「慈心不殺」,殺害眾生、吃眾生肉,慈悲心就沒有了。佛法古德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都在這第一條裡頭,慈心不殺這是本,修十善業是方便門。什麼叫方便為門?十善就是方便之門。

  所以前面這一句,著重在心理的轉變,要修大慈大悲心,斷惡修善,這是孝親的表現,這是尊師的表現。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都希望我們在這世間做一個善人,做一個賢人、聖人,父母師長對我們的期望。我們真正做到,滿足他的期望,大孝大敬,尊師重道。所以我們殺生這個習氣要改,要學不殺生。不殺生是菩薩心,殺生是魔鬼行,魔鬼才殺生,菩薩不殺生。還不能改過來,那我們走的路還是走魔鬼的道路,改過來之後那我們就是行菩薩道。即使小動物,蚊蟲、螞蟻我們都不應當殺牠,你怕牠搔擾你,你可以把牠趕走,又何必殺害牠?這些小動物,牠總是向光亮地方去飛。晚上這蚊蟲東西很多、蒼蠅很多,我們把門窗打開,房子裡面的燈熄掉,外面燈點燃,牠自然就飛出去了。你有慈心,牠也有感應,牠不會干擾你。

  我們在印光大師傳記裡面看到,這老人家示現的。印光大師七十歲以後,蚊蟲、螞蟻、蒼蠅、跳蚤,這些東西困擾全都沒有了。我們在傳記裡看到,這些地方的小蟲很多,他老人家去一住,你再去找,一個都找不到,搬家搬走了,小動物都尊重老法師的德行;換句話說,我們天天被這些圍繞著,沒有德行。有德行的人,牠們都搬家,都搬走了,佛家講遷單,牠們都遷走了。這是我們要學老法師的,老法師在以前房間裡也有這些東西,他的侍者要把牠趕走清除。老和尚說:不要趕牠。侍者問為什麼?牠們在我的旁邊警策我,我的德行不夠,如果我德行修得好,牠自然就走了,用不著趕牠。印光法師給我們做榜樣、做模範,我們應當好好的學習。德行能感化這些小動物,所以不殺生一定要學,決不跟一切眾生結惡緣。要知道你殺牠,今天我們大牠小,以大欺小,牠沒有反抗的能力,可是你要曉得輪迴流轉是個事實,牠將來畜生報盡,牠會到人道來,我們變成畜生,他又來欺負我們。這就叫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何必?

  如果你是說素食不能養人,一定要吃肉食,我們這次帶來一卷錄相帶,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她是胎裡素,她母親懷孕就吃素,她聞到葷腥就嘔吐,一生吃素。今年一百零一歲,她是一九00年出生的,身體狀況之好,你們看到悟泓法師在那裡,悟泓法師自嘆不如,悟泓才四十幾歲不如她。眼睛看報紙小字不要戴眼鏡,耳目聰明,頭腦靈活跟年輕人一樣,動作之快,真的四十歲的人比不上她。所以我怎麼看,也沒有辦法看她超過五十歲,她自稱是年輕人,每天還幫助許許多多苦難的人,她的工作量很大。李木源居士陪我去看她,李居士告訴我,她至少還可以活一百歲,真的不是假的,明天錄相帶放給你們看。證明素食健康,你們吃肉,沒有看到你活到一百歲,人家素食,一百歲。

  我看了這一位一百零一歲的許居士,她姓許,言午許,使我想到中國古老典籍《黃帝內經•靈樞》裡面所說的,人的正常壽命是兩百歲。每個人正常壽命是兩百歲,你活不到兩百歲,是你自己把你自己身體糟蹋掉了,你不懂得養生之道。你要懂得養生之道,人活兩百歲是正常現象,一點都不希奇。許哲居士她懂得養生之道,選擇素食,對於身體健康決定有好處。我是二十六歲學佛,懂得素食的好處,選擇素食。素食確實健康,我一生沒有生過病,與飲食有很大的關係。古人常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世尊在《無量壽經》裡面教導我們第一句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很有道理。

  許居士你再問問她,她能夠這樣的健康長壽,還有些重要的因素,心地清淨,真的是一塵不染。她一生當中沒有發過脾氣,一生當中沒有討厭過別人、怨恨過別人,沒有!她的眼光當中,每個人都是好人,惡人是暫時做錯事情,一時迷惑顛倒,她能夠原諒別人。別人跟她處不好,她回來說我自己做人不好,沒有得人家的歡喜心,從來沒有說別人不好,別人有過失,我對他不對,沒有!都是自己不對,他對。這是我們一般人做不到,她能做到,所以她健康長壽。心地清淨,處事待人接物真誠,名聞利養她統統放下,貪瞋痴慢沒有了。她是天主教徒修女,但是她的用心、她的行持,跟佛經裡面講的菩薩沒有兩樣。最近這幾年,她看其他宗教的經典,她們的道友批評她,說你怎麼可以看這些魔鬼的東西?她看佛書。她的回答,她說:我看全世界任何宗教,前面都是一片光明。她沒有分別心,她心是清淨平等。所以我們去訪問看她,她問我她有沒有資格作佛弟子?我說你是標準的佛弟子。她請求皈依,我說:你皈依,我連五戒證書都送給你。為什麼?你全做到了。五戒十善她可以打滿分,她打一百分。非常歡喜,這麼大的年歲了,還要辦老人院。明天你聽聽她的錄相帶就知道,她還想發心建老人院,建一個與眾不同的老人院。

  這是證實了清淨心、素食是健康之道。何必要殺生?何必跟眾生結冤仇?冤冤相報很可怕,真正學佛明理,不再幹這個傻事情;連討厭人、嫌棄人這個念頭都不可以有。為什麼?我討厭別人,別人討厭我,我嫌棄別人,人家嫌棄我,這因果報應。我希望別人怎麼對我,我應當如何對待別人。許居士一個人一無所有,我說她是真富貴。她一天吃一餐,而且吃的是生菜,油鹽醬醋她都不吃,她完全吃生菜,回歸到自然。她說菜去炒煎很費事、很麻煩,完了之後還要洗碗洗碟子,多麻煩,多浪費時間,她一天吃一餐。她富在哪裡?她生活簡單,每天不缺,這就是富,不需要多餘的,不缺就是富。貴在什麼地方?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敬仰,這是貴。她既沒有財富又沒有地位,什麼都沒有,她是真富貴。在新加坡新聞界曾經兩次訪問過她,在報章裡大篇幅的報導,這是我們的生活典範,真正健康自在。

  十善這十個條目: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身三業;口,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過失很重,造業陰毒,禍害無窮。佛在經典裡面講,兩舌、綺語造這種口業,將來死了以後都墮地獄,刀山地獄、油鼎地獄、拔舌地獄,都是他們的去處,何必要造這種罪業?意裡面三條:不貪、不瞋、不痴。這是十善業,不僅僅是佛菩薩教導我們要遵守,我們普遍去讀誦,幾乎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典籍都有這十條。由此可知,十善業是所有宗教眾神的教誡。能夠修行十善,諸佛菩薩護念,所有一切眾神都歡喜,都保佑你、都加持你。人為什麼不修十善,為什麼要造十惡?你造作十惡業,真的佛菩薩眾神看到,嘆息!妖魔鬼怪圍繞著你,冤家債主緊追不捨,等待機會來報復,我們何必幹這種傻事,何必要造這種惡?學佛最低限度要把這個落實,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論是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決定不違反這十條的教誡,我們這才叫佛弟子,這才叫孝順,這才叫尊師。佛家講孝敬,比儒家確實講得更詳細,講得更明白,儒家講綱領,佛家講細行。第三句:

  【應云何滿菩薩行。】

  『滿』是圓滿,沒有缺陷。前面一句是如何落實,落實之後再求圓滿。善財童子求學的這個意願,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佩服。所以文殊菩薩對他讚歎,這個讚歎是有原因的,不是隨便的讚歎。如何能叫十善圓滿?十善果然圓滿就成佛了。我們怎麼知道?諸位如果細心看佛家的造像,最常見的是彩畫的佛像,一般畫的佛像,畫佛像我們都看到佛的頭部有圓光,圓光上面常常寫了三個字,這三個字有時候用梵文寫的,也有用華文寫的,也有用西藏文寫的,我們常常看見,這三個字念「唵,阿,吽」。唵阿吽是什麼意思?滿菩薩行,圓滿!唵是身業,阿是口業,吽是意業,就是十善。唵裡面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阿裡面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吽裡面是不貪、不瞋、不痴。所以十善圓滿就是如來,就是佛究竟的果位。

  由此可知,千經萬論無非是教菩薩「滿菩薩行」而已。所以我們不只要認真努力修學,要把它做得圓滿,做到沒有缺陷,這個範圍深廣無際。不僅僅是對人,對眾生、對鬼神,這才能做到圓滿。通常一般我們講到十善多半是對人,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畜生沒有包括在裡面不圓滿;畜生包括在裡面了,我們也是用十善對待這一切眾生,鬼神沒有包括在裡面,還是不圓滿。現代人對人他同意,對畜生也勉強,你很慈悲,仁民及物;如果對鬼神,你迷信!他就不以為然。鬼神有沒有?真有,決定不是迷信。迷信這兩個字被現在社會大眾錯解了、錯用了,很可惜!

  什麼叫迷信?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你就相信他,這叫迷信。鬼神這個事情,你搞清楚了沒有?你真正搞清楚了,你說他有或者說他沒有,都叫做正信。你沒有把他搞清楚,你信他有是迷信,你信他沒有也是迷信,你搞不清楚,要搞清楚才行。對佛法亦復如是,佛法是什麼你搞清楚沒有?沒有搞清楚,學佛都是迷信,這個話太武斷,必須真正理解、透徹的理解才有資格說話,否則一定產生誤會,從誤會產生過失,過失裡面產生了嚴重的損害。這麼好的教育,今天被社會大眾疏忽了、遺棄了,造成現前社會的動亂不安,招來許許多多的災難,你要問什麼原因?疏忽了聖賢教育,感召來的果報。滿菩薩行,我們一定要有心求,所以善財童子的學習才不疲不厭,勇猛精進,精進的力量從這個地方產生的。他不是得少為足,他要認真努力求得大圓滿,《地藏經》上有「大圓滿光明雲」,就是這個意思。第四句:

  【應云何淨菩薩行。】

  這個很重要,圓滿固然重要,如果圓滿裡頭不清淨,這不是大聖的行為。如何『淨菩薩行』?可見得菩薩行是要做的,今天我跟諸位提十善,昨天跟大家講六度,六度十善要做、要落實,還得要圓滿,但是不要忘了「淨」這個字。淨是不污染;染是什麼意思?佛家講著相就染了。我們今天行菩薩道,如果這裡面有自己的利益摻雜在其中,就污染了。我今天做這個事情是為名、是為利,你就被名利污染。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我稱他老人家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的工作者」,他盡義務就沒有污染,一無所求,教化眾生決不求眾生對他的報酬。

  現在學校裡面,老師教學還要收學費,釋迦牟尼佛沒有收過學費。或者說是做這些義務教學的工作,受到社會的尊重,社會頒給他榮譽獎狀,釋迦牟尼佛從來也沒有接受哪個人送給他獎狀。一生過清貧的生活,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這清淨!要用《金剛經》的說法,諸位印象就更清楚了,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淨菩薩行,這個功德利益不可思議。諸位明天看看許居士的錄相帶,她修的是淨行,一生為老人服務,她一生辦了十幾個老人院、養老院,為病人服務,不知道有自己。她也有不少人家獎勵的獎狀送給她,她統統都收起來,沒有一張掛在外面。問她為什麼?這個東西沒有用處。她家裡牆壁四壁乾乾淨淨,什麼東西都沒有,人家送她東西都拿走,她沒用處。你給她拍照片,拍完之後送給她,她還給你,「我要這個沒有用」,你們去紀念,我不要紀念。我們在她房間只看到兩張照片,寫字桌上放一張,床頭放一張,兩張都是她母親的,孝親。自己照片沒有,母親照片。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到她淨菩薩行,我們要學習。

  世間善跟出世間善就在「淨」這個字。世間也有不少人真的修十善業道,孝親尊師,我們在歷史上讀到太多太多了,心不清淨,名利沒有放下,所以他的成就果報在人天,人天福報,他不能超越三界,不能出離輪迴,這一點我們要特別留意。為什麼?不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縱然修念佛法門,我們的目的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能不能去得了?關鍵在淨這個字。經典裡面常常教導我們,「心淨則佛土淨」,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很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心清不清淨?衣食住行,起居飲食,我們還有沒有貪心?這是我喜歡的,那是我不喜歡的,你心就不清淨了。無論是吃的、是穿的、是用的,難,真不容易!真正要能修到像諸佛菩薩一樣,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什麼?什麼都好,樣樣都好,決定沒有這個喜歡、那個不喜歡,在這裡頭修清淨心。

  可是佛法學了,你們家裡只有你一個人學佛,家人不學佛,你要不要為他們調一些口味他們喜歡的?要!那是什麼?是他喜歡,不是我喜歡。你要以他們喜歡的供養他們,布施他們,你那個家是道場,你在家裡修菩薩道,那一家人是眾生,是你普度眾生的對象。度眾生有權巧方便,佛教給我們「先以利欲勾,後令入佛智」,你要做出樣子給他們看,滿足他們的嗜好,你自己無所謂。時間長了之後,他會發現,他看出來了。到他看出來的時候,他覺得他不如你,智慧不如你,健康不如你,體力不如你,樣樣不如你,那個時候他就會向你請教,問你怎麼修的?這個時候你就會開導他了,「後令入佛智」。

  修學教化眾生一定有善巧方便,恆順眾生裡面修隨喜功德。許多學佛的家庭,反對學佛的人,兒女學佛,父母反對;父母學佛,兒女反對、親戚朋友反對。為什麼?學錯了,惹起別人反對,不懂得恆順眾生;主觀觀念太強了,一定要叫別人隨順我,這就錯了。佛沒有叫眾生隨順我,佛是恆順眾生,佛順眾生,沒有要求眾生順我,這一條我們疏忽掉了,我們沒有學到。如果你學到,你學了佛,樣樣都能隨順你的家人,你一家人歡喜,學佛真好。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雖然是錯了,錯的也要隨順,隨順他的錯誤,不必馬上把他糾正,糾正需要時間,看時節因緣,要有耐心去等待,你要有方法去感化他、誘導他,不能直接的去說,直接引起衝動,引起反抗,是要有長時間去調和、去感化,讓他慢慢的認識。

  佛在經論上常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們所在之處叫別人討厭、別人嫌棄,我們就錯了;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就對了。眾生歡喜你,你不隨順他怎麼行?隨順當中要有智慧,不是感情的隨順,是高度智慧的隨順,在事相上是高度藝術的表現,這是行菩薩道,圓滿菩薩行。佛陀教育確實是高度智慧的教育,自己心地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智慧的表現就是藝術,才能令一切眾生歡喜,一切眾生樂意接受。跟眾生接觸,掌握著佛法的原理原則,原理原則是什麼?大慈大悲,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這是永恆不變的原則,指導一切眾生都不離開這個原則,真正的愛護他,真正的關懷他,真正利益他。

  可是眾生迷得太久,煩惱習氣太重。要原諒他,無量劫來他沒有親近善知識,沒有得到好的教誨,所以他淪落成這個樣子,已經養成習氣,幫助他改過自新要慢慢來,這個事情急不得。所以要有善巧方便,佛家講善巧方便,我們今天世間法來講是高度藝術。方法沒有一定,完全是你智慧的抉擇,你去觀察應當用什麼方法,沒有定法,有一定的原理原則,沒有一定的方法。但是無論在什麼境界,我們講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緣是講人事,人事環境善、人事環境惡,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永遠保持清淨心。清淨心是什麼?永遠保持不起貪瞋痴慢,你的心就清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物質人事環境當中,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痴慢,你的心就清淨。我們學佛講修行,在生活裡面,在日常工作當中,在應酬裡面,修什麼?就修這個。沒有學佛之前,我們生活裡常常起貪瞋痴,跟人家一接觸就有是非人我,這是病、過失,把病、把過失修正過來,叫做修行。

  修行諸位記住,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言語、錯誤的行為。什麼是錯誤?是非人我是錯誤,自私自利是錯誤,貪瞋痴慢是錯誤,把這些錯誤修正過來叫修行。所以修行不是天天念經,不是天天給佛菩薩磕頭。天天念經,天天念阿彌陀佛,天天給佛菩薩磕大頭,可是還是搞是非人我,還是搞貪瞋痴慢,你該墮地獄還是墮地獄,不相干。不是佛菩薩不保佑你。絕對不是說天天念佛菩薩、拜佛菩薩,香花水果供養菩薩、巴結菩薩,菩薩就會保佑你,哪有這種道理!菩薩不就變成貪官污吏了。我們講的孝親尊師是要拿行動來報答,真正修正我們的錯誤、修正我們的毛病,依照佛菩薩的教誨做標準,六度、五戒、十善,以這個標準來修正我們行為;與這個標準相違背是錯誤的,與這個標準相應是善的,轉惡為善。然後這才深入大乘,大乘裡面講些理論,理論講的是什麼?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的見解思想與大乘經論相應,這是覺悟,與經論所說相違背是迷惑,依靠經典的標準轉迷為悟,這就是三寶真正的加持,這是佛菩薩真實的保佑。我們自己如果不明瞭,不認真努力去學習,你求佛菩薩保佑,求三寶加持,那是迷信,那不是事實,我們要懂得。第五句:

  【應云何轉菩薩行。】

  『轉』是什麼意思?佛家講轉法輪,「轉」是輾轉教化的意思。前面所說的四句全是自利,轉是利他,我自己得到好處,我怎樣把這個好處轉授給別人?佛教給我們,我們要學習,要真正能體會佛的意思。佛教給我們如何把佛法轉授給別人,讓人家歡喜信受。這東西真好,接觸之後才知道,但是沒有接觸他不曉得,你給他他不要,他不懂。佛有方法,佛教給我們「四攝法」,攝就是攝受,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與一切大眾交際的方法。佛給我們講四個原則:第一個是「布施」,布施用現在的話來說是送禮。你不送禮,你怎麼跟人家往來?陌生人,我們常常在飛機上、輪船上同行的時候,鄰近座位跟他談談話,小的禮物送給他,這送禮。布施就是送禮,他就生歡喜心,他就很樂意跟你親近、跟你往來,這是第一個要懂得送禮。

  我在澳洲,我教同學們要注重多元文化,他們現在逐漸明白了。我跟他們講二十一世紀以後,人與人往來愈來愈密切,我們的思想見解要開闊,要學大乘經裡面佛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不能夠限在我們佛教這個圈圈裡頭,其他宗教不往來,不可以;限在我們中國人這個圈圈裡面,其他的族類不往來,不可以。與不同國家民族的人要往來,不同宗教的人要往來,我們現在做這工作。同學問我:從哪裡做起?我就告訴他,多請客、多送禮。

  今年澳洲同學邀請我去過農曆年,過中國的新年,陽曆年我在新加坡,舊曆年我到澳洲。我到澳洲就請客送禮,我們請了當地老人院外國的老人,原定是請五十個人,結果那天來了八十多個人,我們很歡喜。這個錄相帶也都帶來了,這幾天你們都可以看到這個鏡頭。這些外國人幾乎統統都是基督徒,所以他們懷疑,為什麼要請我們?請他吃飯當然我就要上台講話致詞,說明為什麼要請你們,把這個原因說出來了,對他並沒有希求,我們是為了尊敬老人,敬老尊賢,為這個請你們來。你們是老人,你們過去對社會上有貢獻,我們對你非常尊重。每個人都有一袋禮物,又請他吃飯又送禮物,歡喜的不得了。再打聽明年有沒有?我就告訴淨宗學會的同修,大的節日,中國的節日、外國的節日,要常常請客,常常送禮,大家就變成一家人了。

  人與人要往來、要溝通,不通就糟了,一定要通。通的方法,佛教給我們布施,用現在的話說是請客、送禮,就通了。通了之後,「愛語」,愛語是我們跟他講話,真正關懷他們的話。「利行」,我們所做的事情,真正是利益他的、幫助他的,無條件的幫助,無私的幫助。我幫助你,絕不希求你回報,我們做這個事情。最後一條佛教給我們「同事」,這一條要有智慧,同事是跟他做同樣的事。譬如去年聖誕節,聖誕節的前一天是平安夜,新加坡天主教舉行一個盛大的彌撒,請我們,我們去參加了,我們跟他同事。這是個大的集會、大的典禮,我帶了四十多個出家人,我們穿袍搭衣,參加他們的彌撒,全世界第一次、頭一次,同事。人家問我:法師,你們怎們可以到外教參加他們的法會?釋迦牟尼教給我們,同事。他歡喜!許許多多天主教徒圍著我們,跟我們照相,沒見過的。

  我們訪問錫克教,錫克教把他們修行的道場,祭壇,開放讓我們參觀。錫克教不供神像,他們供經典,在佛法講他供法寶,他沒有佛寶,他有法寶,每個教徒進到大殿,一定向法寶拜三拜。我進去之後,我也跟他們信徒一樣,我走到法寶前我也拜三拜,同事。他們錫克教徒在旁邊看到,非常驚訝,非常歡喜,他感動。我學習他們的儀規,學習他們的經典,最後他也學習我們的經典。所以現在新加坡九個宗教的宗教領袖都在讀佛經,都在聽我講經的錄相帶,我沒有叫他聽,他自己要聽。我做的是我讀你的經,我看你的經,現在他們喜歡我。送點小禮物,我寫幾個字送給他,送哪個宗教就送哪個宗教裡面的經文,送給他。我讀他的經,他也讀我的經,這樣是思想觀念上通了,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彼此互相在一塊,可以共同生活,團結像一家人一樣。

  我到這個地方來幾天,新加坡兩個大的活動都邀請我,兩個都是回教的。回教有兩個大的活動,邀請我做主賓,我到這兒來講經沒法子參加,李木源居士代表,我們學生代表去參加。一家人!回教他們現在要在新加坡建一個學校,買校舍需要錢,我們去幫助他籌款,互相幫助,我們有事情,他們那些教也幫助我們,互助合作,都是釋迦牟尼教給我們的。我們學佛的同修(出家、在家)都沒有落實,都是念念講講,沒有去做。一定要把佛的教誨研究清楚,真正搞明白了,把它落實。這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佛不是說只度佛教徒,不是佛教徒就不度,沒有這個道理,不是佛教徒更應當幫助他。

  「度」,我講過了,度就是服務的意思。已經信佛的,我們當然要替他們服務;沒有信佛的,加倍給他服務。我跟基督教、天主教也說得很清楚,「上帝愛世人」,不是說上帝愛基督徒,上帝愛世人。我跟他們講「上帝愛你們」,他們點頭,「上帝愛我超過愛你們」,他們很驚訝!然後我就給他們講:你們是基督徒,上帝當然愛你們;我們不是基督徒,上帝加倍愛我們,他才是上帝,我們才尊敬他。我說的是真話不是假話。上帝來,問他,他應當點頭,沒錯!佛教給我們的東西,我們要真正領會到,落實,落實在工作上,這樣才能夠轉菩薩行。「轉」就是輾轉的傳授,我們得到利益,也把這利益給別人。這樣就是所有宗教都學佛了,都能夠接受佛陀的教育,又不壞他的宗教。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一定要明瞭,要信受奉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